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之间的区别

两伊战争 vs.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两伊战争(الحرب العراقية الإيرانية),在伊朗被称为被迫之战(جنگ تحمیلی)、神圣抗战(دفاع مقدس)、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قادسيّة صدّام),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将军(General Ahmed Hassan al-Bakr,阿拉伯文:أحمد حسن البكر;Aḥmad Ḥasan al-Bakr,),伊拉克軍人,曾於1968年-1979年間統治伊拉克,出任伊拉克總統、副總統和總理。 贝克尔1914年7月1日生于奥斯曼帝国伊拉克提克里特,1932年學成的貝克爾執教於小學,1938年轉進伊拉克軍事學院,從此進入軍事領域。之後,從軍的他,因参加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反抗英国的军事行动,在1941年被囚禁和开除出军队。直到15年后才在1956年恢复军籍,同年他進入伊拉克最大政黨復興黨(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第二年(1957年)晋升为准将。此时贝克尔接触了自由军官和平民运动。1959年从伊拉克军队中被迫辞职,当时的伊拉克政权指责他是参与反政府活动。强制退休后,他成为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军事局主席,逐漸掌管該黨政務,成為該黨黨魁。 即便如此,贝克尔仍保留他在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影响力。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总理在斋月(2月8日)革命被推翻后,貝克爾被任命为总理。政府持续了一年多,在1963年11月被推翻。 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政府从1963年下台后,貝克爾转入地下活动,成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的人士。在这一时期,他被选为复兴党伊拉克分支的总书记(首脑)并任命他的表弟萨达姆·侯赛因为副总书记。 1968年7月17日,貝克爾通过政变担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并成為伊拉克總統,随后再次兼任总理,持續統治該國12年。1979年7月16日,他以“健康原因”告老引退,不再担任总统,仅保留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的虚职,海珊則接任他成為該國總統和總理。貝克爾于1982年去世,死因没有公布。.

之间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相似

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奥斯曼帝国巴格达伊拉克遜尼派萨达姆·侯赛因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两伊战争和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 查看更多 »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两伊战争和巴格达 · 巴格达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两伊战争和伊拉克 · 伊拉克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 · 查看更多 »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两伊战争和遜尼派 ·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和遜尼派 · 查看更多 »

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侯赛因·阿卜杜勒-迈吉德·提克里蒂(阿拉伯语:,),简称萨达姆·侯赛因(阿拉伯语:;西方媒体多转写作Saddam Hussein)或萨达姆,伊拉克前政治人物、獨裁者,从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总统、伊拉克总理、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总书记、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与最高军事将领等职。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薩達姆的復興黨政權被美國推翻,其本人也在逃亡半年後被美軍擄獲。经伊拉克法庭审判,于2006年11月5日被判处绞刑,並於12月30日執行,终年69歲。.

两伊战争和萨达姆·侯赛因 · 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和萨达姆·侯赛因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之间的比较

两伊战争有173个关系,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有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66% = 5 / (173 + 15)。

参考

本文介绍两伊战争和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