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上京區和下京區相似
上京區和下京區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山城國,中京區,丸太町通,市制 (日本制度),平安时代,京都市,京都府,四条通,鴨川 (淀川水系),葛野郡,江户幕府,愛宕郡。
山城國
山城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亦稱山州或城州。山城國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南部。後因領地內之平安京為仿洛陽與長安型式所建造,亦稱雍州。.
中京區
中京区()是京都市的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的市中心,地勢平坦,政府機關、金融機構、商業區集中於此。.
丸太町通
丸太町通(まるたまちどおり)是京都市主要的東西向道路之一,相當於平安京的春日小路。東起鹿谷通,西至右京區嵯峨釋迦堂大門町。路名源自此道路沿線的西堀川有許多木材商而來,丸太即原木之意。全區間是京都市道187號鹿谷嵐山線。.
市制 (日本制度)
市制是自1888年(明治21年)制定,到1947年(昭和22年)地方自治法施行期間日本對於市這一行政區劃單位的定義,與日本的郡同等級。 1947年地方自治法實施后,舊市制被廢除。.
上京區和市制 (日本制度) · 下京區和市制 (日本制度)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四条通
四条通是日本京都市一條東西向横貫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古為平安京的四條大路。 四條通東起八坂神社,極西側則是松尾大社,從祇園到四條烏丸的這一段乃四條通最為繁華之街區。途經知名景點花見小路通並於四條大橋越過鴨川,再至四條烏丸,街上有大丸、丸井及藤井大丸等百貨公司,與河原町通形成的十字路口(四条河原町)更是京都市的重點購物區之一。 京都市在八坂神社到烏丸通的這一段街區實施强制禁烟。.
鴨川 (淀川水系)
川()是流經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淀川水系的一級河川。.
上京區和鴨川 (淀川水系) · 下京區和鴨川 (淀川水系) ·
葛野郡
葛野郡()为过去京都府辖下的郡,已于1948年4月1日因无管辖町村而废除。 在1879年日本實施時的轄區包括現在的京都市西北部部分地區,現分屬右京区、西京区、中京区、下京區、北区、南區。.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愛宕郡
爱宕郡()为过去京都府辖下的郡,已于1949年4月1日因无管辖町村而废除。 在1879年日本實施時的轄區包括現在的京都市左京区大部分地區、北区的東南半部地區和東山區的北半部地區。.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上京區和下京區的共同点。
- 什么是上京區和下京區之间的相似性
上京區和下京區之间的比较
上京區有26个关系,而下京區有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8.18% = 12 / (26 + 40)。
参考
本文介绍上京區和下京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