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LGBT文化和LGBT符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LGBT文化和LGBT符号之间的区别

LGBT文化 vs. LGBT符号

LGBT文化,中文或稱同志文化,是由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等群體所構成的文化。LGBT文化隨地區和社群差異呈現多樣的面貌,並非所有的LGBT群體都認同LGBT文化,這可能是由於未注意到地區文化存在差異、害怕社會污名或偏好維持低調的處世態度。LGBT文化通常包含:. LGBT符号是LGBT群体的象征,他们用一些符号来证明团结,骄傲和共同的价值观等等。LGBT群体通过这些符号与主流文化交流思想,表达观念和身份认同。两个最广泛使用的LGBT符号是粉红三角形和彩虹旗。粉红三角形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納粹标记男同性恋囚犯的标志,是耻辱的象征,战后被同志组织重新使用,但仍然保留了消极的意义。彩虹旗不具有任何消极意义而更为流行,代表了社区的多元性。.

之间LGBT文化和LGBT符号相似

LGBT文化和LGBT符号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双性恋同性戀社群同性戀自豪日女同性戀彩虹旗 (LGBT)粉红三角形芝加哥跨性別LGBT

双性恋

雙性戀,亦稱為雙性向,是一種性傾向或行為,指會對兩種性別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據美國全國性健康和行為研究,美國成人當中有3.1%為雙性戀,2.5%為同性戀,女性有雙性戀傾向者高於男性,同性戀傾向者的女性低於男性。 雙性戀可見於各種人類社會的歷史記載,同時也存在於其他動物当中。而「雙性戀」一詞則產生於19世紀.

LGBT文化和双性恋 · LGBT符号和双性恋 · 查看更多 »

同性戀社群

了對長期以來的恐同暴力、仇恨與压迫進行直接的社会反抗,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與跨性別者形成了一个次文化,通常被称为同性恋社群/族群或同志社群/族群(或者是LGBT或酷兒社群/族群)。 由于社群本身内部的多样性,同性恋社群又分成了各式各樣的次社群。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有:女同性戀社群、跨性別社群、異裝社群、瑞舞社群等等。 許多性少眾社群的成員非常重視这個社群的價值,他們感受到在社群内自尊與差異是受到頌揚與尊重的。过去必须面对仇恨的人在這裡會得到認同感,以及能夠自由地發展他們剛開始萌芽的性意識。通常人们會对這個社群有很高的忠诚度與政治參與度。 有些人則对这個文化環境中無法產生認同或者感到压抑,并且批评他们感受到的是從眾與搞小團體。例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t)的同性恋者就常常认为同性恋社群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结构。.

LGBT文化和同性戀社群 · LGBT符号和同性戀社群 · 查看更多 »

同性戀自豪日

#重定向 同性戀驕傲.

LGBT文化和同性戀自豪日 · LGBT符号和同性戀自豪日 · 查看更多 »

女同性戀

女同性戀者(Lesbian)是指以同性者為對象,建立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作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的女性"Lesbian", ,第二版,1989年。2009年月1日7查閱。。女同性戀者們常以「蕾絲邊」相稱,蕾絲邊可作為名詞,意指自認或被他人認定擁有女同性戀特質的女性,亦可作為形容詞,表示與女同性--望相關事物的特性。 儘管自古以來女同性戀曾被記載於多處文化中,古時稱為「石磨」,近二十年漢語圈出現「女同志」、「蕾絲邊」(Lesbian)、「拉子」、「拉拉」、「歐蕾」、「蕾婆」、「T婆」、「'''百合女'''」、「鱷魚」等字詞,用以形容女同性戀者。十九世紀晚期,性學家發表了他們對同性--望與行為表現的研究,標明了女同性戀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屬一獨立實體。因此,意識到自身新醫學身分的女性逐漸在歐洲與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1970年代,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影響,該術語开始被廣泛使用。歷史學家因而重新省視歷史上女性間的情愛關係,並對如何定義一名女性或女子間關係是為女同性戀提出疑問。此類議題的討論結果最終確立了女同性戀者的三種組成:性行為、性--或性別身分。 歷史上女性性向的相關記載大多由男性撰成,而由於男性並無參與女同性戀關係,其鮮少承認女同性戀存在或正常表露性--的可能性。早期的性學家因相信女同性戀者是女性拒絕接受「正常」性別角色的表徵,而將之界定為精神疾病範疇。自此,以反抗性別角色為根據的次文化逐漸形成,許多女同性戀者視己為不道德、受排擠的一類。女同性戀關係亦出現在時尚史中,表現了他人及女同性戀者對其本身的看法。有些具有同性戀傾向的女性可能會徹底否認其女同性戀的身分,拒絕視己為女同性戀或雙性戀。 女同性戀者在影視媒體中被刻画成多種樣貌,其暗示著整體而言,西方社會一直同時關注並排斥對傳統女性性別角色有所質疑的女性,既驚寒又深受女性間浪漫之情的吸引。然而,在認同其身分的女同性戀者的引領下,我們漸而組織出與種族身分相仿的觀點:作為同性戀,他們因受歧視與其親友等人潛在的否定而團結一致。作為女性,她們受到男性的排斥。女同性戀者可能會面臨截然不同的身心問題。政局與社會態度亦持續影響著女同性戀伴侶與家人關係的組成。.

LGBT文化和女同性戀 · LGBT符号和女同性戀 · 查看更多 »

彩虹旗 (LGBT)

彩虹旗(Rainbow Flag),也被稱作LGBT驕傲旗和同志驕傲旗,是一面象徵性別少數群體(LGBT)的旗幟。現今最通用的彩虹旗為1979年的六條版本,故也作「六色彩虹旗」。常見於各種LGBT之消費場所(包括但不僅限於酒吧、餐廳、商店)以表示該商戶對性別少數群體之友好;同時也會在各地同志驕傲大遊行中頻頻出現。 此旗最早是由舊金山藝術家吉爾伯特·貝克於1978年設計。由於廣泛提供的織物,旗幟進行了幾次修改,刪除了部份顏色,然後重新添加了一些顏色。 截至2008年,最通用的彩虹旗為包含紅、橙、黃、綠、藍和紫羅蘭色,並且通常是水平懸起的。最通常是紅色在最上面,與自然界的彩虹顏色相同。.

LGBT文化和彩虹旗 (LGBT) · LGBT符号和彩虹旗 (LGBT) · 查看更多 »

粉红三角形

inverted pink triangle 粉红三角形(德文:Rosa Winkel)是納粹集中營臂章之一,用於識別男囚犯被捕的原因為同性戀。在集中營中,每名囚犯都必須佩戴一個倒轉的臂章以區別其所屬的「類別」。臂章的圖形可以重疊,以表示其屬於雙重類別。比如一名猶太裔男同性戀者,將會佩戴一個粉紅色和黃色的三角臂章。 最初,同性戀者的懲罰是去勢(切去男性性器官),後來變成了死刑。雖然在集中營中被殺害的同性戀者難以有精確的統計,但是根據Richard Plant的估算,大約有50,000到63,000名男同性戀者在1933年至1944年間被納粹收監。 在二戰結束,集中營的囚犯被解放之後,很多被歸類為粉紅色三角形的囚犯在盟軍建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中再度被囚禁。一個例子是公開的同性戀者Heinz Dörmer,先後在納粹集中營和共和國時期一共被囚禁20年。納粹德國將同性之間的性行為從輕微的罪行修改成重罪的第175條,在納粹覆滅之後的東西兩德都繼續存在了長達24年之久。此後這些囚犯尋求經濟賠償的要求被德國政府拒絕。但德國政府於2002年為此向同志社區發表了一份官方的道歉聲明。 該标志后来被同性恋自豪日和同性恋权利运动收回用作标志,它也是除彩虹旗以外最流行的标志。有些團體把本來倒轉的三角形轉為尖角向上,象徵戰鬥,和提醒人們不要讓類似的慘劇再次發生。.

LGBT文化和粉红三角形 · LGBT符号和粉红三角形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LGBT文化和芝加哥 · LGBT符号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跨性別

跨性別(Transgender)人士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性別指定不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他們還有跨仔、跨女、hijra、第三性、雙靈、travesti、fa'afafine、性別酷兒、transpinoy、muxe、waria和meti等稱謂。如果跨性別人士以醫學手段從一種性別過渡到另一種性別,則會被稱為變性人。--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性別非二元者,双性别者、泛性别者、流性人、無性別者)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LGBT文化和跨性別 · LGBT符号和跨性別 · 查看更多 »

LGBT

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1990年代,由於「同性戀社群」一詞無法完整體現相關群體,「LGBT」一词便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在現代用語中,「LGBT」一詞、除了狹義的指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也可廣泛代表所有非異性戀者。另外,也有在詞語後方加上字母「Q」,代表酷兒(Queer)和/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即是「LGBTQ」。LGBT現今已獲得了許多英語系國家中多數LGBT族群和LGBT媒體的認同及採用,成為一種非常主流的用法。坊間有不少LGBT的資源中心,提供不少有關LGBT的中文文章,包括醫學、心理學、社會科學及法律的文章,是一個研究LGBT議題人士搜尋資料的地方。 然而,「LGBT」的用法並非沒有爭議。部分雙性人(intersex)認為自己也屬於LGBT族群中,因此支持使用「LGBTI」。也有個別族群不認為自己和LGBT所涵蓋的其他族群有所關聯。有人基於「同性戀分離主義」思想,認為男、女同性戀者應脫離其他族群成為另一個團體,理由是跨性別和變性者与同性戀人士不同。有人則認為“LGBT”這個用語太過政治正確,企圖將多元性別族群劃入灰色地帶,意味著包含主流性別族群的問題和優先權都獲得了平等的考量。.

LGBT和LGBT文化 · LGBT和LGBT符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LGBT文化和LGBT符号之间的比较

LGBT文化有124个关系,而LGBT符号有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4.81% = 9 / (124 + 63)。

参考

本文介绍LGBT文化和LGBT符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