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Dry One和陳慧琳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Dry One和陳慧琳之间的区别

Dry One vs. 陳慧琳

《Dry One》是香港組合Dry的第一張音樂專輯,於1997年3月發行。. 陳慧琳(英文:Kelly Chen,),香港天后級歌手和演員,現為正東唱片旗下歌手及Star Talent旗下藝人。1995年出道至今涉足歌影視及廣告界,經理人為鍾珍。丈夫是劉建浩。 陳慧琳出生於香港,曾就讀香港北角衛理堂幼稚園和玫瑰崗學校(小一至中四上學期十月),曾赴日本就讀高中,高三那年拿到全校唯一的Art Award(藝術獎),獲校長撰寫推䔍信並前往美國排名首位、全球排名第二的藝術與設計大學學府紐約帕森設計學院修讀圖像設計學學士課程。 1994年回港簽約寶麗金,翌年參與首部主演電影《仙樂飄飄》,並改屬正東唱片旗下,發行出道作《醉迷情人》並獲得金唱片。陳慧琳為香港最有代表性女藝人之一,在亞洲以至國際均擁有極高知名度及影響力,形像健康在圈中被受推崇。其弟陳司翰亦為藝人。.

之间Dry One和陳慧琳相似

Dry One和陳慧琳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周禮茂粵語流行音樂馮德倫黃偉文雷頌德陳慧琳林夕正東唱片

周禮茂

周禮茂(Thomas Chow;),香港填詞人,曾任商業二台創作總監。 周禮茂於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創作總監,其後加入香港商業電台,擔任商業二台節目總監,現職新城電台創作顧問。1987年,他成為填詞人,為女歌手葉德嫻填詞,有《邊緣回望》、《一千個討厭》和《再生夢》等3首作品,自此踏進詞壇。他與周耀輝曾被稱為1980年代香港詞壇「雙周」之一、「雙沾」(黃霑、盧國沾)、「雙林」(林振強、林敏聰)、「雙潘」(潘偉源、潘源良)之後,香港流行詞壇另一對舉足輕重的詞人。2007年推出了「周禮茂20年作品集」,收錄45首詞作。 周禮茂是香港流行詞壇舉足輕重的詞人,首為人熟識的「邊緣回望」打出了名堂之後,一直創作至今。20多年以來,周禮茂為歌手度身定造的作品2000首,其中包括:張學友「李香蘭」、關淑怡的「繾綣星光下」、劉德華「獨自去偷歡」、古巨基的「笑說想」、劉美君「各自各精彩」、葉玉卿「擋不住的風情」,郭富城「狂野之城」、王菲「夢中人」、草蜢「忘情森巴舞」、林憶蓮「没有你還是愛你」、陳慧琳「有福氣」、許志安「男人最痛」、張國榮「枕頭」、梁詠琪「好時辰」、張智霖「祝君好」、鄭秀文「煞科」、梅艷芳+何韻詩「女人煩」、吳雨霏「暫借問」、陳奕迅「傷信」等。 任職電台二十年,周禮茂曾締造了90年代《蘭茜夫人劇場》廣播劇熱潮、開創空中唱K節目《卡拉O’BABE》、策動《星期日保健日》等經典電台定位,同時更為2001年新城財經台、新城娛樂台全新平台創台主腦之一。 過往亦曾帶領籌劃多項公益活動, 如《萬人幫 幫萬人》義工計劃、 《YOUNG!我們做得更好》暑期學生社會服務活動、 《分享情 活出愛》十個生命故事廣播劇系列等,更曾爲呼籲賑濟華東水災填寫《滔滔千里心》一詞,以及参與創作及製作香港首個國歌電視API《心繫家國》。 過去,周禮茂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執教RADIO ENTERTAINMENT課程,以電台節目創作制作引發學生對媒体產生多面化興趣, 近年更参與策動香港公開大學及新城電台合辦的『廣播節目主持及專業製作證書』課程,並親自引導學員創造節目路綫,備受歡迎。.

Dry One和周禮茂 · 周禮茂和陳慧琳 · 查看更多 »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乐(Cantonese popular music、簡稱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主要是指產生於香港的本土音樂,同時也被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文化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曲、许冠文词、许冠杰唱)及《啼笑因緣》一曲(顧嘉煇曲、葉紹德詞、仙杜拉唱)所帶動,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东南亚國家和地區(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China Briefing Media.

Dry One和粵語流行音樂 · 粵語流行音樂和陳慧琳 · 查看更多 »

馮德倫

馮德倫(Stephen Fung Tak Lun,),本名馮進財,香港男演員、導演、男歌手。其母為1960年代當紅女星石燕。馮德倫與雷頌德組成二人男子音樂組合Dry。2007年,執導莫文蔚音樂錄影帶「天下大同」而榮獲第18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導演獎」。 2012年馮德倫與好友吳彥祖合開「突圍電影製作公司」,投身電影幕後製作。2012年他执导的《太极1从零开始》进入了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非竞赛单元首映和第37届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該作的續集《太极2英雄崛起》于2012年10月25日上映。2015年倆人一同為由吳彥祖主演的AMC電視劇《荒原》 擔任了執行監制兼武術指導。2016年拍攝《俠盜聯盟》期間,宣佈與舒淇結婚,轟動娛樂圈。.

Dry One和馮德倫 · 陳慧琳和馮德倫 · 查看更多 »

黃偉文

黃偉文(Wyman Wong,),香港著名填詞人、電台節目主持、香港電影演員、專欄作家。他與林夕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林夕原名為“梁偉文”),並曾於2012年舉行一連六場「Concert YY 黃偉文作品展」的作品音樂會,邀請了超過40位著名歌手嘉賓演唱他所填詞的精選歌曲。.

Dry One和黃偉文 · 陳慧琳和黃偉文 · 查看更多 »

雷頌德

雷頌德(Mark Lui Chung Tak,),香港著名流行歌曲創作人,並為東亞唱片(製作)(Amusic)的董事及寰亞傳媒集團的A&R Director。其著名作品包括黎明的《情深說話未曾講》、陳慧琳的《風花雪》及《花花宇宙》等。他除了是一名音樂人外,還是一名設計師。 雷頌德出道至今已為樂壇創作及監製不少的歌曲,除了成為黎明和陳慧琳的御用創作人之外,亦創作出多首紅遍全港的作品,例如梁漢文的《七友》、楊千嬅的《小城大事》等年度大熱作品。.

Dry One和雷頌德 · 陳慧琳和雷頌德 · 查看更多 »

陳慧琳

陳慧琳(英文:Kelly Chen,),香港天后級歌手和演員,現為正東唱片旗下歌手及Star Talent旗下藝人。1995年出道至今涉足歌影視及廣告界,經理人為鍾珍。丈夫是劉建浩。 陳慧琳出生於香港,曾就讀香港北角衛理堂幼稚園和玫瑰崗學校(小一至中四上學期十月),曾赴日本就讀高中,高三那年拿到全校唯一的Art Award(藝術獎),獲校長撰寫推䔍信並前往美國排名首位、全球排名第二的藝術與設計大學學府紐約帕森設計學院修讀圖像設計學學士課程。 1994年回港簽約寶麗金,翌年參與首部主演電影《仙樂飄飄》,並改屬正東唱片旗下,發行出道作《醉迷情人》並獲得金唱片。陳慧琳為香港最有代表性女藝人之一,在亞洲以至國際均擁有極高知名度及影響力,形像健康在圈中被受推崇。其弟陳司翰亦為藝人。.

Dry One和陳慧琳 · 陳慧琳和陳慧琳 · 查看更多 »

林夕

林夕(Albert Leung,),本名梁偉文,祖籍廣東東莞,生於香港,是香港著名文字工作者,尤以填詞人及多媒體創作人為人熟悉。1980年代中期成為填詞人的林夕是香港樂壇創作最多作品的填詞人之一(按下方作品列表紀錄-截至2017年已創作3470首),作品包括粵語、國語歌詞,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林夕曾於1995年至2003年連續九年獲得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是最長連續奪得該獎項的填詞人,又於2006年至2009年再度連續四年獲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他曾在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台灣金曲獎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於2009年獲頒《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金針獎」。2012年,獲「CASH音樂成就大獎」以及「作詞家」個人最多新作品演出獎。.

Dry One和林夕 · 林夕和陳慧琳 · 查看更多 »

正東唱片

正東唱片(Go East Entertainment Co., Ltd.)是香港一家唱片公司,成立時為寶麗金唱片附屬公司,但當時運作完全獨立於香港的寶麗金唱片之外,例如版權管理方面有自家的正東音樂版權有限公司(Go East Music Publishing Co., Ltd.)。 正東唱片成立於1995年,由當時寶麗金總裁鄭東漢邀請黃柏高創立,陳慧琳為首位加盟歌手。正東曾於1995年在台灣設立分公司開麗唱片,由正東及台灣寶麗金唱片、開麗創意組合經紀共同創立;後於1997年因亞洲金融風暴而撤出台灣,旗下歌手於台灣的代理發行交由台灣福茂唱片接手(2001年轉由台灣上華唱片代理,但是由台灣環球音樂直接發行)。1998年環球唱片收購寶麗金唱片後,正東成為環球旗下公司,和新藝寶唱片及上華唱片為兄弟公司。2003年環球唱片總公司正式把所有香港的公司合併,正東變成香港環球旗下的品牌。 另外,台灣福茂唱片的歌手於香港均交由正東唱片負責宣傳。另自2008年正東音樂版權有限公司解散後,福茂唱片旗下歌手改為香港環球唱片負責一切事務。.

Dry One和正東唱片 · 正東唱片和陳慧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Dry One和陳慧琳之间的比较

Dry One有11个关系,而陳慧琳有4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85% = 8 / (11 + 422)。

参考

本文介绍Dry One和陳慧琳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