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7月7日

指数 7月7日

7月7日是公曆年的第188天(閏年的第18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7天。.

401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AV女優基地组织厄瓜多尔卡蒂普南卢森堡卢沟桥南北战争南斯拉夫內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古斯塔夫·馬勒台灣台灣獨立運動台語流行音樂吳珠恩吳成家堤真一塞班島戰役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大石彩香大韩民国大日本帝國陸軍天主教會天皇 (日本)天津市太平洋战争奥斯曼帝国威廉·麦金莱安大略宛平城导演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密蘇里州尼加拉瓜崔泰俊崇德天皇巴拿马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國中國共產黨中国历史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抗日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華民國七七事变万维网...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乌布·伊沃克斯乔恩·珀特维亚历山大一世亚伯拉罕·林肯亞丁亞利安四號運載火箭亨利·雀巢以色列以色列总理伊凡·庫帕拉節伊藤陽佑伊斯坦堡伊拉克伦敦伦敦地铁張惠春作曲家征服者侦察机德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徵兵制心理学家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北京市圓谷英二國民革命軍切·格瓦拉喬雅·福克斯喜劇演員傅聲哥斯达黎加優希麻琴冰岛公車公曆关颖珊倫敦七七爆炸案倫敦交通CROSS GENE皮定钧玻利維亞王莽王浩信獨立日秘密情報局秘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伊松佐河之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次反法同盟約翰娜·施皮里約翰·曼尼紀念日維多利亞公園維多里奧·狄西嘉維若妮卡·蕾克纽约罗纳德·里根罗杰瑞美墨戰爭美國美國獨立戰爭美國軍事美元美国副总统美国国会美国法律美国最高法院美国总统美法短暂冲突美洲殖民羅伯特·海萊因生田衣梨奈电影畢書盡畫家特別市独立瀧澤沙織白河天皇花样滑冰莫斯科聖女貞德聖羅倫斯灣鍾承翰華語電影萨尔瓦多萨蔓塔·史密斯萬人日報萬歲衝鋒行政院西德·巴雷特西班牙西班牙帝國西藏自治区西村真悟馬克·夏卡爾馬艷冰香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許世楷高屋奈月高恩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鲍里斯·贝克尔賈南德拉贝鲁特费雯·丽越南民主共和国趙擎鸦片战争麥克斯·霍克海默黎巴嫩內戰軒轅十四鼓手迈克尔·霍华德霍华德·休斯胡佛水壩胡志明郭建成郵輪阿尔·戈尔阿尔贝托·阿奎拉尼阿瑟·柯南·道尔阿茲特克三邊同盟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拉斯加州地位法蘇聯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蘇格蘭赖美云薩奇·佩吉藍絲帶獎 (船舶)藤岛康介闰年董建華葉星辰那不勒斯蔣中正釣魚臺自由法國武裝部隊自殺攻擊臺灣金汎金星长江艾瑞克·修普勒苏格兰王国英國皇家海軍英国英达英格兰王国英格蘭君主列表電影演員雀巢HTMLMISIA披頭四樂隊掩星林格·斯塔恩斯赫德揚·拉什圖夫卡提姆·柏納-李提爾西特條約插畫家李·阿迪李石樵東妮·伽姆杜桑·盧維杜爾栗林忠道桑德拉·戴·奧康納楊君俠楊增新欅坂46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武打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民主汉口汉光武帝沙皇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洪災洪都拉斯活樂地球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清朝演員本篤十一世朱塞普·皮亞齊有軌電車最惠国待遇昆士頓昆陽之戰海地斯洛文尼亚新布藍茲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教日本日本七夕日本漫畫家旧金山摩西·夏里特意大利所罗门群岛拿破崙戰爭拿破仑一世拉尔夫·桑普森普魯士王國時報鷹1053年1119年1129年1164年1239年1240年1304年1307年1456年1520年1534年1543年1572年1575年1585年1647年1746年1752年1753年1770年1777年1798年1801年1807年1814年1826年1827年1834年1839年1843年1846年1848年1859年1860年1862年1863年1865年1880年1884年1886年1887年1890年1891年1892年1894年1895年1898年1899年1901年1902年1906年1907年1908年1909年1910年1911年1913年1914年1915年1916年1918年1919年1921年1926年1927年1928年1930年1932年1934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3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4年1965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1976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11年2012年2016年23年917年 扩展索引 (351 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7月7日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AV女優

#重定向 女性色情片演員.

新!!: 7月7日和AV女優 · 查看更多 »

基地组织

蓋達組織--(القاعدة,意为“基--地”), --;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兰教軍事組織,為賓拉登於1988年成立,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前的領袖是查瓦希里醫師。.

新!!: 7月7日和基地组织 · 查看更多 »

厄瓜多尔

厄瓜多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是一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國家,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祕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另轄有距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巴哥群島。 厄瓜多於1809年8月10日時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獨立建國。由於赤道橫貫了厄瓜多的國境,所以西班牙文中以赤道(ecuador)作为国名,因此該國又擁有「赤道国」的別稱,或因為盛產香蕉而又被稱為「香蕉之国」。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海拔高達2,850公尺,使該市成為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僅次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新!!: 7月7日和厄瓜多尔 · 查看更多 »

卡蒂普南

卡蒂普南(Katipunan),也译作卡迪普南、卡的普南、卡提普南、卡地普南、卡的普兰,是菲律宾一支反西班牙的秘密革命社团,由博尼法西奥(Bonifacio)于1892年創立。此革命社团在1896年於菲律宾奎松市巴林塔瓦克(Balintawak, Quezon City)暴力起義,失败後退守吕宋岛北部地区,並最终于1897年因内部鬥爭而解散。.

新!!: 7月7日和卡蒂普南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7月7日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卢沟桥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亦稱永定橋,位於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約15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弧拱跨度为11米,扁平率为0.69。.

新!!: 7月7日和卢沟桥 · 查看更多 »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新!!: 7月7日和南北战争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內戰

南斯拉夫內戰指的是因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解體而引發的一系列的戰爭。這些相互關聯的戰爭包括1991年的斯洛文尼亞十日戰爭(又稱斯洛文尼亞戰爭)、1991年至1995年的克羅埃西亞戰爭、1992至1995年的波士尼亞戰爭、1996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南斯拉夫內戰通常被認為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民族對立與衝突、種族清洗、戰爭罪等都是其特徵。戰爭的結果導致了前南斯拉夫境內多個主權國家的產生。 此外,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該地區許多持續至今的紛爭與衝突有時也被認為是南斯拉夫內戰的延續。.

新!!: 7月7日和南斯拉夫內戰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新!!: 7月7日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7月7日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7月7日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7月7日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語流行音樂

臺語流行音樂(Taiwanese popular music,簡稱Tai-pop),又名臺語歌曲(Taiwanese song),是指出產於臺灣並使用臺灣話(臺灣閩南語)演唱的流行音樂類型。最早起源於日治時期,戒嚴時代曾因官方的獨尊國語政策被壓制,至1987年解嚴後開始復甦,並衍伸出多種表演型態。在臺灣發展起來的臺語歌在東南亞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華裔閩南民系族群之間也廣為流行,也被他們稱為閩南語流行音樂(Hokkien pop music)或福建话流行音樂(Fukienese pop music)。.

新!!: 7月7日和台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吳珠恩

吳珠恩(오주은,),韓國女演員。.

新!!: 7月7日和吳珠恩 · 查看更多 »

吳成家

吳成家()是一位台灣日治與戰後時期知名的台語流行音樂作曲家兼歌唱家。其最為知名的作品為《港邊惜別》。.

新!!: 7月7日和吳成家 · 查看更多 »

堤真一

堤真一(),日本男演員。出生於兵庫縣西宮市。旗下藝人。血型為AB型,西宮市立濱甲子園中學、西宮市立西宮東高中畢業。身高178公分,體重62公斤。.

新!!: 7月7日和堤真一 · 查看更多 »

塞班島戰役

塞班島戰役 (Battle of Saip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於1944年6月15日至7月9日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上進行的戰役,美軍遠征軍艦隊在1944年6月5日離開珍珠港,同一天盟軍實施大君主行動,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德軍所佔領的法國諾曼第地區,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行動,而馬里亞納行动则动用了歷史上最大的艦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及第4師和美軍第27步兵師在霍蘭·史密斯中將的指揮下擊敗了由斋藤义次中將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第43師團。.

新!!: 7月7日和塞班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

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约旦国王,在位时间为1951年-1952年。 1952年8月11日,他因健康問題而退位。.

新!!: 7月7日和塔拉勒·伊本·阿卜杜拉 · 查看更多 »

大石彩香

大石彩香(大石あやか、)日本AV女優,出生於東京都,興趣為插花與閱讀。最早由日本素人網站G-AREA所挖掘,後來與KUKI簽下四部的演出合約,但在演出兩片之後旋即引退。其寫真集以及素人網站的照片因其清新的氣質美女形象而網路上廣為流傳。.

新!!: 7月7日和大石彩香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7月7日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新!!: 7月7日和大日本帝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7月7日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皇 (日本)

#重定向 天皇.

新!!: 7月7日和天皇 (日本)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7月7日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7月7日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7月7日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一译威廉·麦金利,第25任美国总统。他领导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维持金本位制度,反对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為刺杀事件的发生而缩短,但是他仍然开创了一个共和党执政三十多年的时代。 他是最后一名参与过美国内战的总统,以列兵军衔参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内战后,麦金莱到俄亥俄州坎顿从事法律工作,娶艾达·萨克斯顿为妻。1876年,他入选国会,成为共和党在关税问题上的专家,他保证,提高关税会为美国带来繁荣。他在1890年的大选中遭到了惨败,因为他在同年提出的麦金莱关税法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执政民主党重新划分了选区,使得形势对他不利。1891年,他获选为俄亥俄州州长,上任后的取态中立,既不倾向于资本家,也不倾向于劳动工人。1896年,麦金莱在顾问马克·汉纳的帮助下,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得到了共和党总统提名。他举行了一次前廊竞选运动,主张推行硬通货政策、高关税政策,并承诺,提高关税会使得美国经济再次繁荣起来。最终,麦金莱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当选总统。 美国经济在麦金莱时期快速增长。1897年,共和党议员纳尔逊·丁利提出了丁利关税法案,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制造业者与工厂工人,让他们免受外国同行的危害。这个法案得到了麦金莱的全力支持。1900年,他确保了国会顺利通过金本位法案。麦金莱希望西班牙能赋予古巴独立地位,而非镇压当地的叛乱。美西谈判失败后,他向西班牙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很快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班牙在和谈后交出了波多黎各、關島与菲律宾等主要海外殖民地。美国虽然承诺会赋予古巴独立地位,但是古巴仍然由美军控制了一段时间。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共和国,使夏威夷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土。 麦金莱在1900年大选中,通过以无政府主义、经济繁荣与自由铸银为重点的竞选运动,取得了民众支持,再次击败了布莱恩。1901年,他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顶替了他总统的位置。历史学家认为,他参加的第一场总统选举,也就是1896年的大选,是一场重新转型的选举,标志着内战后的第三政党系统让位予进步时代的第四政党系统。麦金莱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居中。.

新!!: 7月7日和威廉·麦金莱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

#重定向 安大略省.

新!!: 7月7日和安大略 · 查看更多 »

宛平城

宛平城,原名拱极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侧,是明朝所建屯兵用的卫城,后为七七事变爆发地。如今宛平城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的保护范围。.

新!!: 7月7日和宛平城 · 查看更多 »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新!!: 7月7日和导演 · 查看更多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重定向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新!!: 7月7日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 查看更多 »

密蘇里州

密蘇里州(State of Missouri)是美國第24個州,一般被劃分在中西部地區之內。州鸟是东蓝鸲,州歌“密苏里华尔兹”,州花为山楂花。.

新!!: 7月7日和密蘇里州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新!!: 7月7日和尼加拉瓜 · 查看更多 »

崔泰俊

崔泰俊(최태준,),韓國男演員。2001年以電視劇《》出道。2018年公布與演員朴信惠的戀情。.

新!!: 7月7日和崔泰俊 · 查看更多 »

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日本第75代天皇(1123年至1142年在位)。諱顯仁()。退位後稱新院、讚岐院。他是鳥羽天皇第一皇子、母為藤原公實女中宮璋子(待賢門院)。.

新!!: 7月7日和崇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7月7日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7月7日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7月7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7月7日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7月7日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7月7日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7月7日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新!!: 7月7日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7月7日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7月7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簡稱中華職棒、中職、CPBL)是中華民國成立最早、以及目前唯一的職業棒球聯盟,前身是1989年創立的「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創始球隊為統一獅、味全龍、三商虎、兄弟象,2003年與台灣職棒大聯盟合併後改為現名。目前有統一獅、中信兄弟、Lamigo桃猿、富邦悍將4支球隊,目前競賽場地則主要分布於臺南市南區、臺中市北屯區、桃園市中壢區、新北市新莊區等地區,原本較偏向都市巡迴,但近年來開始改走屬地主義。.

新!!: 7月7日和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7月7日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新!!: 7月7日和七七事变 · 查看更多 »

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纳斯-李於1989年發明了萬維網。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工作期間編寫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網頁瀏覽器於1991年在CERN向外界發表,1991年1月開始發展到其他研究機構,1991年8月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 萬維網是資訊時代發展的核心,也是數十億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互動的主要工具。網頁主要是文本文件格式化和超文件標示語言(HTML)。除了格式化文字之外,網頁還可能包含圖片、影片、聲音和軟體元件,這些元件會在使用者的網頁瀏覽器中呈現為多媒體內容的連貫頁面。 萬維網並不等同網際網路,萬維網只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是靠着網際網路運行的一項服務。.

新!!: 7月7日和万维网 · 查看更多 »

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

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Ursula Maria Kuczynski,),又名露特·库琴斯基(Ruth Kuczynski)、露特·维尔纳(Ruth Werner)、乌尔苏拉·伯尔东(Ursula Beurton)、乌尔苏拉·汉布格尔(Ursula Hamburger),是一个德国作家及一个为苏联服务的间谍。.

新!!: 7月7日和乌尔苏拉·玛丽亚·库琴斯基 · 查看更多 »

乌布·伊沃克斯

烏布·伊沃克斯(Ub Iwerks,),美国著名导演華特·迪士尼的老友及最早的伙伴。並與華特·迪士尼其兄 洛伊·O·迪士尼(Roy O. Disney)一同創辦了世界著名的华特迪士尼公司,是米老鼠最早的創作者之一。 伊沃克斯被認為是華特·迪斯尼的老朋友,並且花費了人生大半的事業生涯在迪斯尼。他負責最早期的迪斯尼的 動畫片.

新!!: 7月7日和乌布·伊沃克斯 · 查看更多 »

乔恩·珀特维

約翰·帕特維(John Devon Roland Pertwee,)是一位英格蘭演員,知名於從1970年到1974年(於1983年復演)在英國長壽科幻劇《神秘博士》中演出的第三任博士,以及在Worzel Gummidge中擔任主演。他也知名於在BBC Radio The Navy Lark中出演Pertwee。.

新!!: 7月7日和乔恩·珀特维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可能为以下人物:.

新!!: 7月7日和亚历山大一世 · 查看更多 »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ən,),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林肯领导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战争。經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也因此美国学.

新!!: 7月7日和亚伯拉罕·林肯 · 查看更多 »

亞丁

亚丁(عدن),也门共和国哈迪政权的临时首都、经济中心,亚丁省省会,重要国际港口,也是前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南也门)的首都。 爆發2014-15年葉門政變與葉門內戰 (2015年至今)後,獲国际承认的葉門政府從沙那遷都至亞丁。.

新!!: 7月7日和亞丁 · 查看更多 »

亞利安四號運載火箭

#重定向 亞利安4號運載火箭.

新!!: 7月7日和亞利安四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亨利·雀巢

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或Heinrich Nestle,1814年—1890年),德国法兰克福出生的瑞士企业家。.

新!!: 7月7日和亨利·雀巢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

以色列(יִשְׂרָאֵל;),正式名称是以色列国(help;دَوْلَة إِسْرَائِيل),是位於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於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与约旦接壤,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东西,西南则为埃及。其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以色列的金融及科技创新中心為特拉维夫,而耶路撒冷則为其法定首都(美國承認)、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轄下的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都会圈人口最多)。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爭議。美国東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時,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建議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這一方案規定了新的阿拉伯和猶太國家的國界,並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將為聯合國進行國際管理Harris, J. (1998)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extual Reasoning, Vol.

新!!: 7月7日和以色列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总理

以色列總理是以色列的政府首脑。.

新!!: 7月7日和以色列总理 · 查看更多 »

伊凡·庫帕拉節

伊凡·庫帕拉節(Иван-Купала; Купалле; Іван Купала; Noc Kupały),又稱伊凡·庫帕拉之夜,即是聖若翰洗者慶晨(仲夏節)在斯拉夫文化的版本,是當地人民慶祝夏至的節日。 按教會年曆不同(波蘭行格里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行儒略曆),慶祝節期分別在格里曆的6月23、24日和7月6、7日。 節日期間未婚婦女會頭戴花環,人們會徹夜點起火堆慶祝,部分人更會跳過火堆,以求驅走疾病和厄運。其他活動還包括在河流或湖水中遊泳,最純凈的水是那些陽光剛剛掠過的部分。節日的另一個傳統是尋找一種蕨類之花。據說這種花只會在特定時間開放,看到它的人,任何願望都可實現。.

新!!: 7月7日和伊凡·庫帕拉節 · 查看更多 »

伊藤陽佑

伊藤 陽佑()是著名日本的男性演員及歌手,出生於北海道札幌市,後來曾經加入成為FREE(Production尾木的以前所屬)旗下的男藝人。2004年,他曾在拍攝特攝作品《特搜戰隊刑事連者》,飾演DekaGreen(江成仙一)。2010年以《天裝戰隊護星者》的第十集作為客串演出,他的角色為「Majisu/護星綠」。.

新!!: 7月7日和伊藤陽佑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7月7日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7月7日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7月7日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伦敦地铁

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是英國倫敦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於1863年1月10日通車。地鐵車輛在倫敦市中心地底運行,至郊區在地面運行,其中地面運行線路占55%。倫敦地鐵在英文中別稱The Tube(管子),名稱來源於車輛在像管道一樣的圓形隧道裡行駛。 今天倫敦已經建成總長402公里的地鐵網,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1條路線、270個運作中的車站,每日載客量平均高達304萬人。2004至2005年度總載客人次為9億7600萬。以线路长度计算,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地铁网络,仅次于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 2003年起,倫敦地鐵成為倫敦交通局的一部分,該公司同時營運市內巴士(包括倫敦著名的紅色雙層巴士)及倫敦地上鐵系統。 伦敦地铁是國際地鐵聯盟的成員之一。.

新!!: 7月7日和伦敦地铁 · 查看更多 »

張惠春

張惠春(卑南語:Kulilay Saya,),臺灣原住民族女演員、女歌手,是著名亞洲歌手張惠妹之胞妹。.

新!!: 7月7日和張惠春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7月7日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征服者

征服者(西班牙語:Conquistador)指的是15世紀至17世紀間,到達並征服美洲新大陸及亞洲太平洋等地區的西班牙与葡萄牙軍人、探險家。自1492年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來,這些征服者便在美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統治。.

新!!: 7月7日和征服者 · 查看更多 »

侦察机

偵察機泛指所有擔任情報與資料蒐集的軍用機種,這些情報與資料包括光學與非光學的訊息與蒐集手段,偵查的對象包含作戰中的敵人部隊,交戰中的敵對國家內部或者是其他與本國國家利益有關係的其他國家內部的相關情報。最初發想是利用飛機飛行高度優勢對地面狀況進行探查以打破戰爭迷霧的飛機,最古早的飛機投入戰場就是為了偵查用途,後來為了擊落敵方偵察機才有戰鬥機的發明,由於人造衛星的發明;專業偵查機有被取代一部分功能但是依然具有戰場價值在需要取得天候不良地區或更近距離的照片時。 偵察機所取得的畫面由早期的黑白照片進步到數位化的高解析彩色照片、影片,紅外線與雷達影像等等。.

新!!: 7月7日和侦察机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7月7日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ˈaɪzənˌhaʊ.ər/ EYE-zən-how-ər,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國政治人物和陸軍將領。他曾在1953至1961年間任美國第34位總統,亦是美國歷史上的九位五星上將之一。 艾森豪威尔生於美國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德國移民後裔家庭,本名大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avid Dwight Eisenhower),後來才改名為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軍中的士兵都稱呼他為艾克(Ike)。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間對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進攻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

新!!: 7月7日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7月7日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心理学家

心理學家(Psychologist),研究心理學之學者。.

新!!: 7月7日和心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7月7日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7月7日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

北卡罗来纳大学是一个由十六所均为公立四年制的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加上北卡罗来纳科学与数学学校(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组成的大学系统,並均以"北卡罗来纳大学"命名,他们的校区分别坐落艾西維爾、夏洛特、教堂山、格林斯伯勒等地。这些各自独立的高等学府,连同另外十所大学,构成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当校董制定方针的时候就确定每个校区的学校都享有高度自治和相互独立。这个系统有总数183,000名学生,她授予了北卡州75%的本科学位。.

新!!: 7月7日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系统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7月7日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圓谷英二

圆谷英二(日语:円谷 英二,本名円谷英一,罗马字:Tsuburaya Eiji,),福島縣須賀川市人,為日本電影特效導演,攝影師,發明家,一家人均為天主教教徒。 1963年在东京创建了圓谷制作公司,圓谷英二在日本當代的特攝電影和哥斯拉系列電影等有很大的貢獻,葬於東京府中市,被後人譽為「特攝之父」、「特攝之神」。.

新!!: 7月7日和圓谷英二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7月7日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紀錄在格瓦拉出生證明上的日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另一份第三方資料(胡利亞·康斯坦拉,引用自喬恩·李·安德森),卻主張格瓦拉其實出生於當年5月14日。康斯坦拉聲稱曾有一名身分不明的占星家告訴她,--的母親西莉亞·德·拉·瑟娜(Celia de la Serna)在與父親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Ernesto Guevara Lynch)結婚時已懷孕,於是在出生證明上將出生日期偽造為下個月後的同一日以掩饰。(Anderson 1997,pp.

新!!: 7月7日和切·格瓦拉 · 查看更多 »

喬雅·福克斯

乔雅·安·福克斯(Jorja-An Fox,),出生于美国纽约,是一名美国演员。 乔雅在弗罗里达州墨尔本的堰洲岛长大,事实上她是跟随自己的家庭从加拿大移民而来,童年的乔雅曾经获得过一个模特比赛的冠军。 在从墨尔本高中毕业后,她搬到了自己的出生地纽约开始自己的演员生涯。在成功出演了几部影片之后,1996年乔雅获得了在NBC的电视连续剧ER中出演角色的机会,扮演玛吉·多伊。这个角色最后成为了一个女同性恋者。乔雅的表演非常出色。 1999年,乔雅出演了电影《急速狂飙》,之后又在电影《秘密服务》中出演探员吉娜·托斯加诺。《記憶拼圖》中,她飾演主角李奧納多·薛爾比的愛妻。 之后的乔雅被《CSI犯罪现场》的剧组相中,出演萨拉·塞德斯。 乔雅是一名素食者。.

新!!: 7月7日和喬雅·福克斯 · 查看更多 »

喜劇演員

喜劇演員(Comedian),或喜劇人,又稱笑星(中國大陸用法)、諧星(台灣用法),以演出喜劇或者說笑話為主,透過諧趣的肢體動作或逗笑的聲音表情帶給觀眾歡笑的演員。在日本和韓國稱作喜劇人(Gagman),喜劇演出是一種獨特的專業,有自己的節目形式和傳統。在不少歐美國家,有不少喜劇演員都是以單人喜劇出身。.

新!!: 7月7日和喜劇演員 · 查看更多 »

傅聲

傅聲(英語:Alexander Fu Sheng,),香港著名已故電影功夫男演員,原名張景賢,又名張富聲,出生於香港。家中共有兄妹十一人,他排行第九,其父親為香港富商名流、立法局議員兼太平紳士張人龍,妻子為著名女歌星甄妮。.

新!!: 7月7日和傅聲 · 查看更多 »

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共和國(República de Costa Rica),通稱哥斯达黎加(台灣稱哥斯大--黎加,中國大陸和港澳稱哥斯達--黎加),意為「豐饒海岸」,是中美洲国家,北邻尼加拉瓜,南与巴拿马接壤。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哥斯达黎加首都在聖荷西。.

新!!: 7月7日和哥斯达黎加 · 查看更多 »

優希麻琴

優希麻琴(優希 まこと、),是日本神奈川縣出身的前賽車女郎、寫真女星,現為AV女優。.

新!!: 7月7日和優希麻琴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7月7日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公車

公車可以是下列意思:.

新!!: 7月7日和公車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7月7日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关颖珊

(英文:Michelle Wingshan Kwan,),祖籍廣東中山,是美國花式滑冰運動員與美國官方親善大使。關穎珊曾經獲得9次美國花式溜冰錦標賽及5次世界花式溜冰錦標賽的冠軍,也獲得2枚冬季奧運會的獎牌。她十幾年來始終保持著競爭力,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出色的花式溜冰選手, 於2006年9月8日查閱。由於她的穩定性與在冰上所表現出的藝術性,關穎珊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花式溜冰選手之一, by Mark Sappenfield, staff writer of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於2006年9月6日查閱, Asian Media Watch, 於2006年9月6日查閱, CNN People in the News, 於2006年10月8日查閱。 十多年來,關穎珊不僅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花樣滑冰選手,也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女運動員之一,始終在這種調查中進入前十位(通常也是唯一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即使在她已經停止參加比賽之後), Harris Interactive。在這十多年之間,她擁有前所未見的人氣,積累了許多數百萬美元的廣告代言,演出許多電視節目,並受到媒體廣泛的報導。她曾說過「在過去三年來代表美國來擔任美國公共外交特使一直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想要做更多事。」關穎珊於2009年畢業於丹佛大學後,她說:「繼續接受教育會讓我更接近這一個目標,我不想再等了,我想要繼續這段旅程。」 在離開比賽場幾年之後,關穎珊於2009年8月再度於溜冰場上表演,當時她參加溜冰全明星賽(Ice All Stars),這是一個由韓國世界冠軍金妍兒在首爾舉行的表演賽。關穎珊參加韓國和洛杉磯舉行的全明星賽。2010年12月,她也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滑冰場客串演出,她在那裡進行兩次演出,她與她的姐姐親自編排節目「冬之歌」。她以公共外交特使的身分在一個月後回到新加坡,她也受到當地學生的歡迎,並努力促進熱帶國家的滑冰運動。 此外,關穎珊还在2010年冬季奧運擔任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解說工作。.

新!!: 7月7日和关颖珊 · 查看更多 »

倫敦七七爆炸案

倫敦七七爆炸案,是指於2005年7月7日早上交通尖峰時間在英國倫敦連環發生至少7次爆炸案,數個倫敦地鐵站及數架巴士爆炸,共造成56人死亡(包括四名实施爆炸者),傷者逾百。英国政府和首相托尼·布莱尔将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袭击。 爆炸在倫敦獲得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不足一日後發生,同時在蘇格蘭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正在舉行。事發後,伦敦地铁全部关闭,市中心公车停运,而各飛机场仍然运作正常。伦敦本地的通信网络虽然正常运转,但是由于信号拥挤,已经限制了部分通信。兩星期後的7月21日,在倫敦又发生三起不同地鐵站遭袭事件,而一輛行驶中的26路公车則懷疑遭到槍擊。.

新!!: 7月7日和倫敦七七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倫敦交通

倫敦交通(Transport in London)指的是大倫敦地區的交通狀況。倫敦是英國的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網的樞紐,交通十分發達。倫敦希思路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倫敦現在市內大部分公共交通都由倫敦交通局運營。 倫敦地鐵路線網覆蓋了整個大倫敦地區。倫敦地鐵開業於1863年,是世界歷史最古老的地鐵,每日有超過300萬人乘坐。現在倫敦地鐵共有11條路線。倫敦地鐵大多數線路集中在泰晤士河北岸,南岸則主要依靠地上鐵路。.

新!!: 7月7日和倫敦交通 · 查看更多 »

CROSS GENE

CROSS GENE(),組合名稱CROSS GENE的意思是各國優秀基因​​(GENE)的結合(CROSS)。由4名韓國成員 和1名日本成員組成的團體CROSS GENE於2012年6月7日舉辦了正式Show case出道發布會, 並於6月11日出道。隊長Shin出道後加入《Big》劇組,曾經因出演《出發夢之隊》而得到熱議的模特兼演員Takuya也是該組合成員,其他成員也是在多樣領域活動著的實力派。 2017年9月1日,官方宣布中國籍成員Casper離隊。.

新!!: 7月7日和CROSS GENE · 查看更多 »

皮定钧

定钧()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

新!!: 7月7日和皮定钧 · 查看更多 »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新!!: 7月7日和玻利維亞 · 查看更多 »

王莽

王莽( -->),字巨君,魏郡元城貴鄉(今河北邯郸大名縣東)人。西漢末年政治人物及權臣,之後篡奪皇位並自立新朝。.

新!!: 7月7日和王莽 · 查看更多 »

王浩信

王浩信(Vincent Wong Ho Shun,),本名王昊,出生於新疆,香港演員及歌手,以歌手身分出道,現為無綫電視經理人合約藝員。.

新!!: 7月7日和王浩信 · 查看更多 »

獨立日

立日是某些國家的周年節慶,通常会庆祝结束殖民地状态或外国的控制,而获得獨立。大部分国家的独立日也是國慶日。.

新!!: 7月7日和獨立日 · 查看更多 »

秘密情報局

英國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縮寫:SIS),通稱「軍情六處」(英文: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6,縮寫:MI6),是英國對外的情報機構,於1909年成立,負責在海外進行間諜工作。自1569年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国务大臣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爵士创建「英国保密局」后,曾几度变更其机构形式,直到1912年由曼斯菲尔德·卡明海军准将组建成现在这样的机构。1930-1940年代,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效能最高的情报机构。在纳粹德国侵略歐洲時,它在欧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區域從事諜報任務(MI6的名称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因為當時是「英國軍事情報局第六處」)。当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MI6曾帮助美國戰略情報局(後改组為中央情報局)培訓情報人员。從時起,這兩個機構之間就存在著合作關係,並與KGB,CIA,摩薩德齊名世界四大情報單位。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苏联间谍自1930年代起滲透組織内部的醜聞敗露,引起人們震驚。英国的新聞報導受管制透露MI6的工作情况和與該部門有關的新聞。因为该局有权根据政府保密法审查与其工作相关的新闻,故其内部运作仍然相当神秘,即使是MI6的局长名字,除了有限的范围,甚至在MI6向其提供情报的英国外交部裏也很少有人知道。007系列電影則以該處為主要題材。.

新!!: 7月7日和秘密情報局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7月7日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7月7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伊松佐河之役

一次伊松佐河之役(First Battle of the Isonzo)發生於1915年6月23日至7月7日,在意大利伊松佐河附近爆發, 當時二十萬名意軍先發動進攻, 試圖驅逐駐守在伊松佐河和附近山區的十萬名奥匈帝国军队, 但意軍的炮火未能充份掩護意軍, 令在高地的奧軍成功守住防線。.

新!!: 7月7日和第一次伊松佐河之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7月7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反法同盟

第四次反法同盟是1806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薩克森及瑞典等國組成的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大敗普軍,普軍幾乎全軍覆沒,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控制權,大為削弱普魯士及建立一個親法的華沙公國。1807年6月14日,拿破仑在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簽訂了和平條約。 category:拿破崙戰爭.

新!!: 7月7日和第四次反法同盟 · 查看更多 »

約翰娜·施皮里

約翰娜·施皮里(Johanna Spyri,)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出生於瑞士,最有名的作品是《海蒂》(Heidi)。.

新!!: 7月7日和約翰娜·施皮里 · 查看更多 »

約翰·曼尼

約翰·威廉·曼尼博士(John William Money,)是一位心理學家和性學家和作家,他因為在性身份和人类性别分化方面的研究而著名,曼尼在他的生涯內創制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理論和專有名詞,包括性別認同、性別角色、性別認同/角色和愛情地圖等。他是最早研究性别流动和社会性别认同对个体的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最近有学术研究在很多方面批判了曼尼的工作,尤其是他参与的大卫·利马的性别重置工作并最终导致其自杀的事件。Diamond M, Sigmundson HK (1997).

新!!: 7月7日和約翰·曼尼 · 查看更多 »

紀念日

纪念日是指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了一件特別事情以致當事人、團體或是一個國家民俗的記憶深刻,於是每年當天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去慶祝、懷念或是悼念。 而與國家或是宗教相關的紀念日一般來說會休假一天,成為法定假日。.

新!!: 7月7日和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公園

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灣仔區天后興發街1號;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綫。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同時亦為每年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地點、2003年至今每年七一大遊行的起點,以及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主要場地。.

新!!: 7月7日和維多利亞公園 · 查看更多 »

維多里奧·狄西嘉

維多里奧·狄西嘉(義大利語:Vittorio De Sica,)是一位義大利導演與演員,也是電影史上一位相當重要的導演,四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奖导演。.

新!!: 7月7日和維多里奧·狄西嘉 · 查看更多 »

維若妮卡·蕾克

維若妮卡·蕾克(Veronica Lake,)是一位美國著名女電影演員Obituary Variety, July 11, 1973, page 63.

新!!: 7月7日和維若妮卡·蕾克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7月7日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7月7日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罗杰瑞

罗杰瑞(Jerry Lee Norman,),美国汉学家。.

新!!: 7月7日和罗杰瑞 · 查看更多 »

美墨戰爭

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于从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新!!: 7月7日和美墨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7月7日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新!!: 7月7日和美國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軍事

#重定向 美军.

新!!: 7月7日和美國軍事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7月7日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美国副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简称美国副总统,是美国总统的第一继任人选。当在任的美国总统出缺(於任内死亡、辞职或者遭到弹劾)时,副总统将继任,成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行政機關中,只有總統及副總統兩個職位是由選舉產生的。根据美国宪法的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副总统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一职。通常情况下,其在参议院不具有投票权,仅当参议院的100位议员表决结果为平局时,副总统的投票有實際决定權,即關鍵性的一票。因此,副總統是整個聯邦政府內唯一屬于兩個权力機關(立法、行政)的官員。副总统可能会被总统委任以其他权力,但是美国宪法规定,副总统不得拥有行政实权,所以在这些时候,副总统仅仅是作为总统的代表人来行使相关权力。总而言之,副总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 其办公室位于白宫西厢办公室。1974年开始,副总统一家的居所位于美国海军天文台。 美國現任副總統為邁克·彭斯。.

新!!: 7月7日和美国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構,位於國會大廈。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议员與眾議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與人民的行为。.

新!!: 7月7日和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法律

美国法律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普通法体系,只是在最高权力条款规定下,美国宪法、国会制定的其他法律和美国参与的国际条约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这些文件组成了联邦制下联邦法律的基础,确定了联邦、五十个州与海外领地的法律权限。.

新!!: 7月7日和美国法律 · 查看更多 »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一般是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级别的联邦法院。根据1789年《美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最高法院对所有联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联邦法律问题的诉讼案件具有最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斟酌决定权的)上诉管辖权,以及对小范围案件的具有初审管辖权。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最高法院通常是包括《美国宪法》在内的联邦法律的最终解释者,但仅在具有管辖权的案件范围内。法院不享有判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政治问题的执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而不是政府的司法部门。 根据联邦法规,法院通常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和八位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表决同意后任命的法官组成。一旦任命,法官享有终生任期,法官保留他们的职位直到去世、辞职、退休或弹劾(不过至今未出现法官被罢免的情况)。在现代话语中,法官通常分为倾向保守,适度或自由的法律哲学和司法解释。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有很多案件得到全票通过,但最受人瞩目的裁定不过一票之差,因此透露了法官的思想信仰及背后的哲学或政治类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办公。 最高法院有时会俗称为SCOTUS(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字母缩写),类似于其他首字母的缩略词,如POTUS(美国总统)。.

新!!: 7月7日和美国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7月7日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法短暂冲突

美法短暂冲突也被称作美法準战争(Quasi-War;Quasi-guerre),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海战。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新!!: 7月7日和美法短暂冲突 · 查看更多 »

美洲殖民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歐洲各個強權對美洲殖民的熱潮是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開始的,在那之後大量的歐洲殖民者來到了美洲,進而改變了美洲大陸的歷史。 儘管是哥倫布開始了大量的美洲移民潮,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來到美洲的歐洲人,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北歐人〔其中包括維京人〕才是第一個登陸美洲的歐洲人,他們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500年前就在文蘭建立了殖民地,但是後來這些維京人放棄了他們在美洲的殖民地。 第一個歐洲勢力在美洲征服當地原住民文化的是西班牙,其在美洲的佔領地幅員遼闊,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北美洲的一部分。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英國、法國、還有荷蘭則佔據了加勒比海中的大小島嶼。除此之外,英國與法國人也分別在北美洲的加拿大、新英格蘭、北美十三州及路易西安納建立各自的殖民地。 剛開始的殖民大部分都是由各個國家所贊助,到了後來前往美洲殖民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人民為了逃離歐洲的貧窮或是宗教迫害。.

新!!: 7月7日和美洲殖民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海萊因

羅伯特·安森·海萊恩(Robert A. Heinlein,大陆译罗伯特·海因莱因,),美國硬科幻小說作家,被人稱為科幻先生(Mr.)。.

新!!: 7月7日和羅伯特·海萊因 · 查看更多 »

生田衣梨奈

生田衣梨奈(),日本福岡縣出身,現為日本女子組合「早安少女組。」第九期成員。 隸屬於演藝經紀公司UP-FRONT AGENCY旗下。暱稱是「えりぽん」,官方應援色為黃綠色。血型A型,身高157公分。 十分喜歡新垣里沙,也自稱是「新垣里沙後援會」的會長。原本的應援色為紫色,在新垣畢業後便繼承其黃綠色。 2014年11月27日起隨著譜久村聖接任隊長,因而被選為新任副隊長,與副隊之一的飯窪共同任職。.

新!!: 7月7日和生田衣梨奈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7月7日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畢書盡

書盡(필서진,),藝名Bii,台灣南韓混血男歌手、演員。諺文本名「필서진」,漢字本名「」,藝名「Bii」的兩個「i」代表兩個不同個性的自己。2010年在台灣以藝名出道,2013年起,宣傳時改以藝名加上本名的形式「Bii 畢書盡」介紹自己,如今本名和藝名兩者皆常用。.

新!!: 7月7日和畢書盡 · 查看更多 »

畫家

畫家,通常指以繪畫為職業的人或者畫畫特別優秀的人。西方在文藝復興或之前的時代,畫家基本上是受人委託而作畫的職業。在中國古代,正如音樂家一樣,很多畫家都不是職業性的。事實上幾乎沒有優秀的畫家是“職業性”的。以畫畫為職業者,一般稱爲“畫匠”,在中國古代地位是比較低下的。不論那個人是畫在石頭、畫布、紙、皮上,都可稱為畫家。另外,可尊稱大畫家為「畫伯」。 畫家這個名稱在近代有所轉變,米羅經常反對畫家這個字,因其創造性不足,事實上畫家也往往是設計師、插畫家、雕塑家、作家、老師等。而且畫家也常與藝術家有重疊的意思 de:Artist.

新!!: 7月7日和畫家 · 查看更多 »

特別市

特别市是部份國家採用的行政區劃,通常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或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的市。.

新!!: 7月7日和特別市 · 查看更多 »

独立

立可以指:.

新!!: 7月7日和独立 · 查看更多 »

瀧澤沙織

瀧澤沙織(たきざわ さおり,)是日本女演員,長野縣松本市出生。adesso所屬。1999年度Unitika游泳衣Campaign Girl。瀧澤沙織為武藏工業大學附屬信州工業高級中學(今武藏工業大學第二高級中學)畢業。.

新!!: 7月7日和瀧澤沙織 · 查看更多 »

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日本第72代天皇。本名贞仁()在世,在位:延久四年十二月八日(1073年1月18日) - 应德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087年1月5日)。 他仿效父親後三條天皇實行院政,是第一位实行院政的法皇(退位後的天皇稱上皇,上皇出家稱法皇)。曾誇口道:「賀茂川之水、雙陸的賭局、山法師(比叡山僧兵),天下間唯有這三件事不如我意!.

新!!: 7月7日和白河天皇 · 查看更多 »

花样滑冰

花式溜冰是一項由單人、雙人或團體以冰刀在冰面上划出图形並表演技術動作的體育活動。這項運動在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項目 ,其四個現行奧運競賽項目包括男子單人滑、女子單人滑、雙人滑以及冰舞,非奧運競賽項目包括團體滑與四人滑。在成人組賽事中,選手表演短節目與自由滑兩種內容,其中包含旋转、跳跃、轉體、托举、拋跳、螺旋線以及其他元素。.

新!!: 7月7日和花样滑冰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7月7日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是法國的军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兰西王国軍隊對抗英格兰王国軍隊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以火刑。 貞德生前不識字,是出生于法国农村的少女。传说在她16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天主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兰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于1429年解奥尔良之围,成為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兰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于1430年在贡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兰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于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鲁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兰军队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将贞德封为圣女。 貞德成為后世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代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眾多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與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新!!: 7月7日和聖女貞德 · 查看更多 »

聖羅倫斯灣

聖羅倫斯灣(Gulf of Saint Lawrence)是加拿大東南部的大西洋海灣,聖羅倫斯河在這裡流入北大西洋,位於拉布拉多半島、紐芬蘭、新伯倫瑞克與布雷頓角島(Cape Breton Island)之間。 Category:大西洋海灣 Category:加拿大海灣 Category:河口灣 Category:聖勞倫斯河.

新!!: 7月7日和聖羅倫斯灣 · 查看更多 »

鍾承翰

鍾承翰(),台灣男模特兒和演員,出生於臺灣臺北市。.

新!!: 7月7日和鍾承翰 · 查看更多 »

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是指用華語製作的電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現今華語電影發展由中國大陸、香港、澳门、台灣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漸次形成各自系統文化。 首部華語電影於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定軍山》。隨後在上海與香港有更多華語電影拍攝,其中香港(港产片)更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语梦工场”、“东方之珠”。國際及兩岸三地間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華語電影也在不斷地融合、互補、發展之中。 而為了表揚大中華的電影工作者,兩岸三地每年都舉辦多個電影獎,其中:中国大陆金鸡獎、百花奖、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被視為華人電影界的三大最高榮譽。.

新!!: 7月7日和華語電影 · 查看更多 »

萨尔瓦多

薩爾瓦多共和國(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通称萨尔瓦多,是位於中美洲北部國家,為中美洲唯一不靠大西洋之國家,全國面积21,393平方公里。該國西北鄰接危地馬拉,東北與洪都拉斯交界,西面濱臨太平洋,東南鄰近丰塞卡灣。首都为圣萨尔瓦多。1821年9月15日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独立。當地治安堪慮,尤其是女性的安全。.

新!!: 7月7日和萨尔瓦多 · 查看更多 »

萨蔓塔·史密斯

#重定向 萨曼莎·史密斯.

新!!: 7月7日和萨蔓塔·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萬人日報

《萬人日報》(Popular Daily)是一份已停刊的香港中文報紙,由萬人傑(陳子雋)在1975年7月7日於香港創辦,旨在秉持全面抗日戰爭精神去對抗中國共產黨「暴政」。该报日出对开一张,可销往台湾。第一版要闻,包括香港、中国大陆、及台湾新闻與专论;第二版为“大陆内幕”及香港影视消息;第三版為小说及专栏;第四版為香港社会新闻。社址在香港英皇道677号6楼。.

新!!: 7月7日和萬人日報 · 查看更多 »

萬歲衝鋒

萬歲衝鋒(バンザイ突撃)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軍指揮官以「玉碎」(全體陣亡)為前提,對進行跳島戰術而登陸後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各陣地發起的人海攻勢。以用步槍刺刀或武士刀肉搏、綁日本軍軍旗於肩膀,頭盔繫上象徵日本國旗的紅圓點白布帶,及齊聲大喊天皇陛下萬歲後開始衝鋒為著名。 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萬歲衝鋒發生於1944年塞班島戰役。7月6日-7月7日在戰鬥中的萬歲衝鋒,造成大約4,300名日軍死亡,而美軍第105步兵師第1營、第2營幾乎被摧毀,損失了近650人。.

新!!: 7月7日和萬歲衝鋒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7月7日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西德·巴雷特

罗杰·基思·“席德”·巴雷特(Roger Keith "Syd" Barrett,1946年1月6日 - 2006年7月7日),是一位英国音乐人、词曲作者、歌手、画家,以平克·弗洛伊德的创始成员身份最为知名。在乐队的迷幻时期,他作为主唱、吉他手和主创作者,掌控了乐队早年创作在音乐和风格上的方向。他也是乐队的命名者。巴雷特于1968年4月离开了乐队,并短暂住院,被推测患有由服用毒品而恶化的精神疾病。 巴雷特的音乐生涯持续了不到10年,他作为平克·弗洛伊德的一员录制了4首单曲,处女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也参与了第二张专辑),和一些未发行的歌曲。1969年,巴雷特发行了单曲《Octopus》从而开始了单飞生涯,该曲出自他的第一张单人专辑《The Madcap Laughs》(1970)。该专辑的录制用了一年时间(1968–1969),共用了五位不同的制作人(Peter Jenner、Malcolm Jones、大衛·吉爾摩、罗杰·沃特斯和巴雷特自己)。在《The Madcap Laughs》发行的近两个月后,巴雷特开始制作他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Barrett》(由吉爾摩担任制作人,理查德·赖特也有所贡献),该专辑于1970年末发行。随后,他自己选择隐退,直到2006年去世。1988年,一张包含了未发行的曲目及废弃段落的专辑《Opel》在巴雷特的准许下由百代唱片(EMI)发行。 巴雷特创新的吉他作品及对实验性技术的探索,例如运用不和谐音、失真、回授,对许多音乐人有巨大影响,如大卫·鲍伊、布莱恩·伊诺和吉米·佩奇。在结束音乐生涯后,巴雷特继续绘画,把时间花在从事园艺上。八十年代,他的传记开始出现。平克·佛洛伊德创作了几首向他致敬的作品,最著名的是1975年的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其中包含了纪念巴雷特的歌曲《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新!!: 7月7日和西德·巴雷特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7月7日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Imperio Español)或西班牙殖民帝国(Imperio colonial español)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1790年其面积约2000万平方千米),被认为是領先於大英帝國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国(1402年-1975年)。 整個15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因為西班牙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路線從歐洲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宾到东亚。一時之間,憑著其經驗充足的海軍,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由於有了在殖民地源源不絕的金錢支援,西班牙在歐洲憑著其造價昂貴、訓練有素的大方陣主宰欧洲戰場。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爾稱之為「演繹出人類歷史最非凡的史詩」。與此同時,西班牙征服者也殘忍的摧毀并屠殺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玛雅等美洲原住民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殖民;這些西班牙殖民的影響導致了現在除了巴西以外所有拉丁美洲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和信仰天主教。 16世紀開始,和奧地利同門同宗的哈布斯堡家族取代了原本的皇室,入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從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国、南意大利,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則掌控了神聖羅馬帝國和匈牙利,使得西班牙除了在海外一直能維持著世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以外、在歐洲也成為擁有最多的領土國家;版圖除了西班牙本土、還包括葡萄牙、比利時、荷蘭、南意大利。最後,因為都是同樣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也都是地域遼闊的大國,所以西班牙帝國和300年後的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西班牙在16至17世紀間經歷其黃金年代,以新教舊教的三十年戰爭為分界點,之前不斷強盛、之後由盛轉衰。 17世紀中葉(1640年代開始),因為西班牙與敵對國家持續鬥爭,引起領土、貿易和宗教衝突。在地中海,她與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戰事頻繁;在歐洲大陸,法国的陸軍逐漸變得強大;在海外,西班牙首先與葡萄牙競爭,在葡萄牙衰弱后,後來的還要面對荷蘭獨立的80年戰爭、和新崛起的海軍強國英格兰;但是這些衝突中西班牙勝多敗少,基本能維持其海軍和陸軍在歐洲的頂尖地位。另外,因為正處於黃金時代,所以西班牙思想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百花齊放,在自然法、主權、国际法、战争和经济建構了一些最早的現代思想,其有關思想學派統稱為薩拉曼卡學派,有些提倡民主和人權思想的激進者甚至懷疑西班牙帝国主义和君主制的合理性。但是,這個運動沒能和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啟蒙運動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先進思想一樣,在身為發源地的西班牙傳播開來,這使得西班牙在知識思維層面開始有下滑的跡象,而西歐國家的英法則後來居上。 18世紀,因為西班牙常年在其領土過度動用軍力、政府貪污漸趨嚴重、沒有進行農業改良導致經濟停滯、以及把在美洲掠奪的金錢都用在修建教堂和擴充軍隊上,對其文化、藝術、商業上的投資自幾乎為零,最終導致西班牙的國力開始明顯衰落。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改由法國的波旁王朝入駐西班牙,從此西班牙在歐洲大陸上不斷要聽從于法國的擺佈。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因為失去了對西班牙王位,法國為了補償奧地利以及和奧地利大成友好關係,割讓了原本西班牙控制的南意大利和比利時給奧地利作為平衡。加上荷蘭和葡萄牙早脫離西班牙已獨立,西班牙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西班牙本土而已,結束了其在歐洲霸主的歷史,其歐陸地位被法國和奧地利兩國瓜分。18世紀(1700年後),西班牙在歐洲大陸的政治地位一直只能充當法、奧之後的二流國家,但其實力依然有和英國、荷蘭相抗衡的能力,也因為本錢雄厚還是能遠遠超過葡萄牙、丹麥王國、瑞典帝國、俄羅斯帝國、波蘭-立陶宛等當時的歐洲中型國家。 19世紀,西班牙雖然在18世紀的歐陸屢戰屢敗,然而在殖民地的面積方面依然是英法荷葡這四個有殖民地國家的總和,并維持並擴張其殖民帝國,西班牙雖然已經衰敗、但依然靠著其廣闊的殖民地挺過了英·法·荷三國支持海上搶劫和內部貪污腐敗造成的危機。然而好景不長,到了19世紀末期用因為宣揚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法國大革命的衝擊,西班牙內亂不止。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引發半島戰爭,但更可怕的是民主主義思想在殖民地中產生了連鎖反應、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風起雲湧的引爆了了南美独立战争,這場殖民地對西班牙宗主國的集體叛變、导致幾乎所有西班牙在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宣佈獨立(1808年—1833年)。儘管如此,西班牙帝國由於之前的殖民地地夠多,所以依然在加勒比海(西屬古巴和西屬波多黎各)、亚洲()和大洋洲(西屬关岛、西屬密克罗尼西亚、西屬帛琉及西屬北馬里亞納群島)還保留相當多領土。1898年,原本就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出來的美國,代表新興的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在美西战争中給予西班牙殖民帝國最後一擊,讓西班牙喪失了古巴和菲律賓以及所有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殖民地,這些太平洋島嶼的殖民地日後成為了美軍基地。此時,西班牙地位已經完全沒落,不僅不如英法荷奧這些老對手,還輸給了新崛起的美國、普魯士、俄羅斯帝國,西班牙被認為是歐洲最落後國家之一。 20世紀,西班牙瓜分非洲所得甚少,相較於傳統殖民地大國英法、和如日中天的德國·比利時,西班牙在瓜分非洲中只擁有包括西屬摩洛哥、西屬幾內亞和西屬撒哈拉少量領土,這也是西班牙最後一次殖民擴張。這些面積狹小的非洲殖民地也同樣在20世紀(1956年、1968年和、1975年),趁著“全世界殖民地從英法的殖民體系中獨立”的大熱潮,也從西班牙獨立成功。 21世紀,今日西班牙唯一僅存的殖民地,是位於北非摩洛哥沿岸的主權地(Plaza de soberanía),因為這塊土地原本的擁有者是摩洛哥、是西班牙根據戰爭而獲得的領土,但因為西班牙現在屬於富裕的歐盟、所以此殖民地人民並不想回歸摩洛哥,導致西班牙至今依然和摩洛哥有領土爭端。.

新!!: 7月7日和西班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新!!: 7月7日和西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西村真悟

西村真悟(),是日本的政治人物、前律師(屬於大阪律師公會)。大阪府堺市出身。當選五任眾議院議員,無黨籍。 西村真悟的父親是日本民社黨第二任中央執行委員長西村榮一,岳父是前眾議院議員岡澤完治。 西村真悟於京都大學法律系畢業。在神戶市擔任三年公務員後離職,並於同年考取律師。1992年的第16屆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中,在日本社會黨及民社黨共同推薦下代表民主改革連合出馬競選,但是落選。1993年第40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在新生黨推薦下代表民社黨出馬競選,獲得勝選。1996年、2000年、2003年及2005年的眾議員選舉中也獲得連任。西村真悟一度於1999年在小淵惠三內閣中曾擔任防衛廳次長,但因為主張日本擁有核武反擊能力,並且於受訪時表示「核武是抑止力,如果強姦不受罰的話,我和大家都會成為強姦犯」、「國防就是為了防止我們的婦女遭受敵人的強姦;像社民黨那些反對國防的人,就讓她們被強姦算了,我也不願意去救她們」,由於連續使用八次的「強姦」字眼引發輿論大嘩,西村真悟出任防衛廳次長僅十四天便宣佈辭職。 西村真悟的政治傾向較為右傾,在1995年的終戰五十年決議文表決時他持反對立場,又主張對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以經濟制裁方式面對,並且主張扶桑社編纂的新歷史教科書應予以通過,而且也曾經登陸釣魚台列嶼。.

新!!: 7月7日和西村真悟 · 查看更多 »

馬克·夏卡爾

克·夏卡爾(又譯馬克·夏加爾;Марк Шага́л;מאַרק שאַגאַל;Marc Chagall;),出生名莫伊舍·扎卡爾羅維奇·夏卡爾(Мойша Захаравіч Шагалаў;羅馬轉化:Moishe Zakharovich Shagal),巴黎派畫家之一。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家庭。Benjamin Harshav: Marc Chagall and his times: a documentary narrative.

新!!: 7月7日和馬克·夏卡爾 · 查看更多 »

馬艷冰

艷冰(Lena Ma Yanbing,),华裔加拿大人,籍貫山東濟南,1988年在中國山東濟南出生,1997年隨家人移民至加拿大多倫多,她目前是一位大學生,她是2004年多倫多華裔小姐冠軍,也是2009年加拿大世界小姐選舉冠軍。馬艷冰也是一位選美會的活躍分子,曾多次參加各大著名選美會並且屢創佳績,成為佳話。.

新!!: 7月7日和馬艷冰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7月7日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簡稱學聯(HKFS),是香港的學生組織,現時由香港其中四所大專院校的學生會所組成。學聯的宗旨是本著友好合作精神,團結及代表香港專上學生,在同學間推廣文娛學術活動、增進福利與相互瞭解,提高社會意識,並與外地學生建立關係。學聯曾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創會會員和民間人權陣線的會員,但在退聯風波後已退出。 學聯代表會由各大學學生會選派的代表所構成。常務委員會則由各會員學生會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由其會長或副會長出任)、常務委員會主席及秘書處職員組成。秘書處是學聯的行政機關,由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其他委任職員組成。.

新!!: 7月7日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7月7日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許世楷

許世楷(白話字:Khó Sè-khái,),生於彰化市,是台灣政治及歷史學者、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台灣新憲法草案」的執筆人,也是津田塾大學名譽教授、亞東關係協會理事。.

新!!: 7月7日和許世楷 · 查看更多 »

高屋奈月

屋奈月(),日本女性漫畫家。東京都出身。A型。日本少女漫畫作家。 1992年,《花とゆめプラネット増刊》9月1日,開始連載『Born Free』,其後一直活躍於白泉社。她本身是一名電玩迷,因此漫畫中的感想部份寫了不少玩電玩的心得。.

新!!: 7月7日和高屋奈月 · 查看更多 »

高恩美

恩美(고은미,),韓國女演員、女歌手。1995時,以三人團體「T.RA.V」(全名:TV+Radio+Video)的歌手出道,並在發行第一張專輯後解散。2015年5月12日結婚當日於tvN播出的節目《現場脫口秀TAXI》中表示自己代表團體中的「TV」。1996年時參演首部電視劇,2001年開始,正式轉型成為演員。2007年於《那樣也喜歡!》中首度演出主要角色徐明芝一角,因劇中的惡女形象而成名。2009年,演出《愛你千萬次》中備受婆婆欺負的李善瑩一角,讓她深得觀眾的心,因而成為韓國家庭劇中著名的女演員。 2015年2月,宣布於同年5月12日與年長8歲的企業家步入禮堂。長女在2016年5月出生,次子於2017年12月19日誕生。.

新!!: 7月7日和高恩美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7月7日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贝克尔

-- 鲍里斯·贝克尔(德语:Boris Becker,),生于联邦德国巴登-符腾堡,外号“德国金童”,已退役的德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德国体育史上最佳男子网球选手,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6座网球大满贯男子单打桂冠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网球男子双打金牌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成员。 这位德国网球男子传奇的外号叫做德國金童,因为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德国网球女子传奇格拉芙联手创造了德国网球空前优异的黄金年代,尤其1989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和美国网球公开赛均双双封王封后是德国体育史上最经典的美好回忆之一。 贝克尔与同时代的另一位选手埃德伯格之间的较量是网球史上最伟大的对手之一对。 他曾任当今塞尔维亚网球巨星諾瓦克·喬科維奇的教练,2016年12月8號諾瓦克·喬科維奇宣布與鲍里斯·贝克尔合作結束。 被譽德國史上最偉大男子網球手的碧加,因無力償債,於2017年6月21號被英國法院頒令破產。.

新!!: 7月7日和鲍里斯·贝克尔 · 查看更多 »

賈南德拉

#重定向 贾南德拉.

新!!: 7月7日和賈南德拉 · 查看更多 »

贝鲁特

贝鲁特(بيروت ;Պէյրութ Peyrut’ Βηρυτός Bērytós;拉丁語:Berytus;希伯來語:בְּאֵרוֹת Be’erot;阿拉姆語:Birot בירות;Beirut;Beyrouth;Beyrut)是黎巴嫩的首都,位於贝鲁特省的地中海沿岸,是該國最大的海港。因為最近一直沒有進行人口普查,故其具體人口未知。2007年時估計有100萬到200萬之間。該地名首次出現於古埃及的阿馬爾奈文書中,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紀,并一直有人類居住,與鄰國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並列為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貝魯特不僅是黎巴嫩政府所在地,同時對黎巴嫩經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貝魯特中央區、哈姆拉街、阿什拉斐葉區等地有眾多公司與銀行。此外還有許多著名出版社、劇院,夜生活豐富,因此也成爲了區域內的文化中心。20世紀末期因黎巴嫩內戰被毀,經歷了大重建。 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將貝魯特評定為Beta級全球城市。 2009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最佳旅遊城市, 同年孤獨星球將其評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根據美世諮詢2010年的研究,貝魯特是中東消費水平第四高的城市,在中上等收入國家中排第15位。 2011年,萬事達指出貝魯特是中東和非洲旅遊消費第二高的城市。.

新!!: 7月7日和贝鲁特 · 查看更多 »

费雯·丽

--(英语:Vivien Leigh, Lady Olivier,),英国国宝级电影演员,她僅獲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兩次提名,但兩次都得獎,分別是第12屆的《乱世佳人》和第23屆的《慾望街車》,她也是影史上首位英國籍影后。費雯·麗与劳伦斯·奥利维尔(1948年獲獎)是影史上第一對奧斯卡影帝影后夫妻檔,而影壇上只有兩對影帝影后夫妻檔,另一對則是保羅·紐曼(1986年獲獎)與喬安娜·華德(1957年獲獎)。 費雯·麗不但是一位出色的電影演員,同時她也是一名優秀的舞台劇演員,在她長達30年的電影生涯裡,一年平均拍不到一部電影,她雖然不是一位多產的演員,但她出色的外表和精湛的演技,仍為她在影壇上爭得一席之地。相較於在演藝事業上所獲得巨大的成就,費雯·麗在家庭情感上所獲得的成果,就顯得不盡理想。費雯·麗在晚年時健康上已出現問題,身心都因疾病纏身而痛苦,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費雯·麗於1967年在英國自己家裡孤單辭世,當時她一個人在家,家人們都不在身邊。享年53歲。 費雯·麗在電影《乱世佳人》中飾演女主角,她和郝思嘉幾乎已經劃上等號,這成為影史上公認最難以僭越的角色之一,1998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遴選為「AFI百年百大女明星」第16名。.

新!!: 7月7日和费雯·丽 · 查看更多 »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國()俗稱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国名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議,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爲「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議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遊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佔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爲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7月7日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趙擎

趙擎(),演員,因故負債1千多萬而到中國重新奮鬥。.

新!!: 7月7日和趙擎 · 查看更多 »

鸦片战争

#重定向 第一次鸦片战争.

新!!: 7月7日和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麥克斯·霍克海默

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任该大学教授,后兼任哲学系主任。1930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广泛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致力于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他把社会研究所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美国,并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会研究所迁返法兰克福,仍任所长。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于德国纽伦堡。.

新!!: 7月7日和麥克斯·霍克海默 · 查看更多 »

黎巴嫩內戰

黎巴嫩内战(الحرب الأهلية اللبنانية;Lebanese Civil War)是一场持续自1975年至1990年期间的一场全面内战。这场内战总共导致了大约120,000人丧生,至今在黎巴嫩国内仍有76,000人依旧因这场内战流离失所,还有大约100万人因这场内战逃离至国外。 在内战之前黎巴嫩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地中海沿岸逊尼派占多数,在黎巴嫩南部什叶派占主导地位,而黎巴嫩政府则由马龙派基督徒占主导。在1920年至1943年法属叙利亚托管地时期,各党派和教派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但是,在黎巴嫩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以及许多泛阿拉伯主义分子和左翼派别,这些人反对亲西方政府。以色列的建国以及大约十万名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使得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平衡被打破,穆斯林群体的力量得到加强,冷战对黎巴嫩产生了巨大的分裂性影响。在1958年黎巴嫩政治危机期间,各派的力量进一步对立。马龙派基督教势力站在西方国家阵营,而泛阿拉伯团体及左翼阵营站在与苏联结盟的阿拉伯国家阵营。 巴解组织在黑色九月事件之后被约旦驱逐到黎巴嫩,使得巴勒斯坦难民群体开始军事化。这引发了黎巴嫩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军备竞赛,并且为黎巴嫩长期陷入地区冲突创造了条件。马龙派基督教团体和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在1975年爆发武装冲突,之后左翼团体、泛阿拉伯团体和穆斯林团体与巴勒斯坦人结盟。在冲突中各联盟之间频繁且突然地转变着:到战争结束时,几乎每个党派都已经相互结盟并最终互相背叛过一次。此外外国势力,例如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内战爆发后加入了进来并且与不同派别并肩作战。维和部队,例如多国驻黎部队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也都曾在黎巴嫩驻扎过。 1976年经阿拉伯联盟的调解,有过短暂的停火,但内战又迅速再次展开;战火集中在黎巴嫩南部,那里自1969年起由巴解控制,后来南部由以色列占领,北部由叙利亚控制。1980年代前景越发灰暗,贝鲁特的大部份地方在以色列入侵并驱逐巴解武装人员时被破坏了。战争更演变成民族和宗教的屠杀。1983年贝鲁特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299名美国和法国的维和部队士兵被炸死。 1989年塔伊夫协定的制定标志着黎巴嫩内战开始进入尾声。但此时以色列仍然占据黎巴嫩南部,扶植南黎巴嫩军,将该地区作为一个防范反以色列武装袭击的缓冲区。以色列军终在2000年撤离,南黎巴嫩军随即瓦解。直至2005年黎巴嫩反对派和有力的外交干涉(美、法、联合国)连手以逼走叙利亚,叙利亚那时候才从黎国撤军。 1989年1月一个有阿盟指派的委员会开始着实制定结束冲突的方案。1991年3月黎巴嫩议会通过了一项大赦法案,赦免了法案通过之前黎巴嫩国内所有的政治犯。1991年5月除了黎巴嫩真主党以外的各民兵武装都被解散,黎巴嫩政府军开始重建为一支黎巴嫩国内唯一的不属于任何党派的武装力量。但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黎国内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新!!: 7月7日和黎巴嫩內戰 · 查看更多 »

軒轅十四

軒轅十四(α Leo /獅子座α)為星官軒轅的第十四星,是獅子座最明亮的恆星(主星),英文名Regulus,也是全天空二十五顆最明亮的恆星之一,為第21亮的恆星。 軒轅十四是一顆白色主序星,距離地球約77.5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B型主序星。在地球上看它位于獅子座的「心臟」位置。軒轅十四被認為是最黯淡的1等星,因為排在它之後的弧矢七的視星等為+1.5等,被天文學界視為是一顆2等星。.

新!!: 7月7日和軒轅十四 · 查看更多 »

鼓手

鼓手在樂隊中是演奏鼓的成員。通常指爵士鼓,在搖滾樂或流行樂中負責打擊樂器旋律部份。鼓手主要負責掌控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框架以及風格等等。爵士鼓是以四肢演奏,右腳打大鼓,小鼓常左手負責,右手常hihat,左腳踩hihat踏墊控制hihat銅鈸的開合程度,是一種需要神經拆開來演奏的樂器。(所以一般是三個踏墊加兩支鼓棒演奏) Category:演奏家.

新!!: 7月7日和鼓手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霍华德

迈克尔·霍华德,林姆的霍华德男爵,CH,QC,PC(,),英國保守黨政治家,大律師出身,2003年至2005年任保守黨黨魁。 夏偉明從1983年至2010年間任下議院福克斯通和海斯選區議員,歷仕戴卓爾夫人和馬卓安內閣,先後在1990年至1992年任就業大臣,1992年至1993年任環境大臣,以及在1993年至1997年任內政大臣。夏偉明在2003年接替因不信任動議獲通過而卸任的施志安,出任保守黨黨魁,同時兼任下院反對黨領袖,至2005年由大衛·卡麥隆接任。 在2006年,夏偉明宣佈將於2010年英國大選放棄尋求競逐下院議席。退出下院後,他在2010年5月獲冊封為終身貴族,晉身上議院。在2011年的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中,他獲英廷授予名譽勳位。.

新!!: 7月7日和迈克尔·霍华德 · 查看更多 »

霍华德·休斯

小霍华德·--·休斯(Howard Robard Hughes, Jr.,),是美国著名商业大亨、投资人、飞行员、航空工程师、电影制片人、慈善家,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首先擔任電影製片人,然後成為航空界的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在後期的生活中,他由於幾次飛機墜毀造成的慢性疼痛和不斷加劇的耳聾令強迫症(OCD)惡化,使他的行為變得古怪和過著隱居的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特立獨行的電影大亨,休斯在1920年代後期的荷里活起點階段獲得影響力,當時他製作了大成本和經常引起爭議的電影,例如《非法圖利》(1928年)、《地獄天使》(1930年)和《傷面人》(1932年)。他後來控制了雷電華電影公司。.

新!!: 7月7日和霍华德·休斯 · 查看更多 »

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Hoover Dam,又稱Boulder Dam)是一座落於科罗拉多河河段之上的混凝土,位於美國西南部城市拉斯维加斯东南48公里、亚利桑那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為美國最大的水壩並被讚譽為沙漠之鑽(Diamond on the desert)。.

新!!: 7月7日和胡佛水壩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

胡志明(Hồ Chí Minh,),越南共產主義革命家,本名阮必成,號愛國、秋翁,幼名生恭。胡志明是他在二次大戰時用以抗日的化名,因而沿用。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人民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曾擔任越南劳动党主席和第一书记(后改稱總書記),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

新!!: 7月7日和胡志明 · 查看更多 »

郭建成

郭建成(1965年7月7日-),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時報鷹隊,守備位置為投手,後來因為1996年的職棒簽賭案而遭到中華職棒終身禁賽。.

新!!: 7月7日和郭建成 · 查看更多 »

郵輪

郵輪可以指:.

新!!: 7月7日和郵輪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尔

小艾伯特·阿诺德·“阿尔”·戈尔(Albert Arnold "Al" Gore, Jr.,),美國政治家,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比尔·克林顿執政时期担任美国副总统。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成为一名国际上著名的环境活动家,由于在环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的肯定,因而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戈尔任副總統前,曾出任过美国国会众议员(1977年至1985年)及美国国会田纳西州参议员(1985年至1993年)。他的父親亦曾任三屆国会參议员。.

新!!: 7月7日和阿尔·戈尔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托·阿奎拉尼

艾拔圖·阿古蘭尼(Alberto Aquilani,),意大利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現於意甲球會佩斯卡拉外借至薩斯索羅 。 阿古蘭尼出身自意大利首都球會羅馬,曾經多次代表意大利國家隊比賽。.

新!!: 7月7日和阿尔贝托·阿奎拉尼 · 查看更多 »

阿瑟·柯南·道尔

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 - 1930年7月7日),英国作家、醫生。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福爾摩斯,而成爲偵探小说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说,如科幻、歷史小说、爱情小说、戲劇、詩歌等。.

新!!: 7月7日和阿瑟·柯南·道尔 · 查看更多 »

阿茲特克三邊同盟

#重定向 阿兹特克帝国.

新!!: 7月7日和阿茲特克三邊同盟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يمنية),中国大陆官方称其为阿拉伯也門,是曾在也门西北部存在的一个国家(1962年到1990年),因其首都萨那在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首都亞丁的北邊,所以簡稱北也門。.

新!!: 7月7日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地位法

《阿拉斯加州地位法》是1958年7月7日時,由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簽署頒布的法案,該法案讓位於美國本土外的阿拉斯加領地得以在1959年1月3日升格成為阿拉斯加州,也是美國第49個州份。.

新!!: 7月7日和阿拉斯加州地位法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7月7日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

根据1977年颁佈的《苏联宪法》,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前期為苏联人民委員會)是苏联政府首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為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部分西方国家的总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相当于部分西方国家的总统,主席团的主席也是国家元首代表。在苏联70年的历史上,并没有一位官方的“苏联领袖”,但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或者总书记通常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列宁的理念中,苏联的最高领导者是先锋党派的合议机构,属集体领导制。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成功地巩固权力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因为该职位同时控制着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总书记一职经斯大林废除后,又在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手中以“第一書記”之名重建,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再于1966年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作为共产党首脑,总书记直到1990年都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总书记的继任程序缺乏明确指引,所以苏联领袖逝世或是遭解职后,继任者通常需要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或其他政府和政党的支持才能获取并保有权力。1990年3月建立的苏联总统一职取代总书记成为苏联的最高政治职务。 建立总统一职的同时,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还经投票废除《苏联宪法》第6条,这一条规定苏联是由共产党控制的一党制国家,让共产党在社会中拥有领导地位。废除此项削弱了共产党的权力和共产党对苏联及其人民的支配地位。如果在任总统死亡、辞职或被罢免,苏联副总统将继任成为新的总统,不过这种情况尚未出现,苏联就解体了。八一九事件失败后,副总统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由选举出的苏联国务委员会委员取代。.

新!!: 7月7日和蘇聯最高領導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7月7日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赖美云

賴美云(Lai Mei Yun,),中國女子音樂組合SING女團的成員,兼任限定组合火箭少女101成员。 2015年8月10日以《青春的告白》一曲出道。 在組合内的擔當是主唱和形象。應援色是橙色。.

新!!: 7月7日和赖美云 · 查看更多 »

薩奇·佩吉

--·--·“薩奇”·佩吉(Leroy Robert "Satchel" Paige,)是一位出色的非洲裔美國人棒球選手,並且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曾經出賽和第一次出賽年紀最老的球員,他最後一次在大聯盟出場比賽時,已有59歲。.

新!!: 7月7日和薩奇·佩吉 · 查看更多 »

藍絲帶獎 (船舶)

藍絲帶獎(Blue Riband)是一個授予最快橫渡大西洋的船舶的獎項。這個獎項的名稱是來自於賽馬Kludas, Arnold (1999).

新!!: 7月7日和藍絲帶獎 (船舶) · 查看更多 »

藤岛康介

藤島康介(藤島 康介,),日本男性漫畫家、插畫家。東京都出生,出身和成長於千葉縣。 已婚,妻子為Cosplayer、藝人。.

新!!: 7月7日和藤岛康介 · 查看更多 »

闰年

閏年是比普通年分多出一段時間的年分,在各種曆法中都有出現,目的是為了彌補人為規定的紀年與地球公轉產生的差異。.

新!!: 7月7日和闰年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7月7日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葉星辰

葉星辰(),臺灣新生代女演員 。2011年以廣告出道,2013年參與電影KANO的演出,2015年通過由王小棣等八位導演所開辦的「Q Place表演教室」好演員班甄選、戲劇課程訓練,以第一期學員身分結業。隨後亦參與《植劇場》系列的演出。身為演員的她有種魔力,不論何時,她在你面前笑的時候,你會很快地被她帶進一個快樂的氛圍裡。.

新!!: 7月7日和葉星辰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 7月7日和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7月7日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釣魚臺

是位於中國大陸正東側東海大陸棚以東的臺灣-宍道褶曲帶南端、臺灣東北外海處沖繩海槽西側的一座荒島。但就地質結構而言各方則有不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臺是臺灣本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島鏈的其中一部分,而日本則認為釣魚臺為沖繩縣琉球群島西南部分先島群島的的組成部分。而「釣魚臺」一詞的由來,則是過去人們認為島嶼周遭有大量魚群居住而命名。釣魚臺是整個釣魚台列嶼中最大的島嶼,整個島礁面積約4.3838平方公里,而周圍的海域面積大約為17萬平方公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琉球群島便開始列入由美國領導的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實際統治著。1968年時,在經過探測後認為釣魚臺及附近島嶼的周遭海域可能蘊藏有石油。而在1971年美國與日本所簽屬的《》中,決定將在1972年時將琉球群島的管理權移交給日本新成立的沖繩縣進行管轄。然而在這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開始就釣魚臺以及周遭島嶼與日本產生領土糾紛,其中雙方認為中國早在14世紀便發現並且管理釣魚台等島嶼,一直到1895年才由於《馬關條約》後才將釣魚臺割讓給日本政府。然而日本的官方立場則是認為在1895年1月勘察過後已經確認島嶼為荒島,因此以無主地先佔法理編入日本的領土,所以釣魚臺等島嶼並不包含在《馬關條約》所指定的割讓領土中。 釣魚臺主權的爭議成為今日中日關係與台日關係重要的議題之一,對此日本堅持主張釣魚臺以及周遭黃尾嶼等島嶼皆為沖繩縣石垣市所管轄,並且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提出的領土爭議。而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至今仍然處於複雜的關係,但雙方政府皆认为釣魚臺是臺灣的附屬島嶼之一,並且由宜蘭縣頭城鎮負責管理。此外儘管日本政府認為釣魚臺為實質統治的領土,但是為應其所認定的島嶼所有人古賀善次以及栗原弘行的要求,現時並不允許石垣市在島上進行任何開發工程外,同時為維護島嶼平穏和安定也禁止任何人登上島嶼。當前釣魚臺並沒有定期通行的船隻,因此前往者必須自行準備船隻來作為交通工具。.

新!!: 7月7日和釣魚臺 · 查看更多 »

自由法國武裝部隊

#重定向 自由法國.

新!!: 7月7日和自由法國武裝部隊 · 查看更多 »

自殺攻擊

自殺攻擊或称自杀式袭击、人肉炸彈,是一種將自杀擴大為傷害自己及目標者的行為,現代的自殺式攻擊通常是由自殺者在身上綁好炸彈,走到目標地,或是以裝滿炸彈的車衝撞特定目標然後進行引爆,以達到傷害和宣傳信念的手段。.

新!!: 7月7日和自殺攻擊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7月7日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金汎

金汎(김범,),韓國男演員,本名金尚汎(김상범)。2006年出演MBC《不可阻擋的High Kick》出道。2009年參演《花樣男子》而走紅。.

新!!: 7月7日和金汎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7月7日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7月7日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艾瑞克·修普勒

艾瑞克·修普勒(Eric Schopler,),是美國心理學家,任教於北卡羅來納大學,他也是治療自閉症的國際先驅。 他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的福斯,希特勒上台以後,他家移居美國的羅徹斯特。.

新!!: 7月7日和艾瑞克·修普勒 · 查看更多 »

苏格兰王国

苏格兰王国(The Kingdom of Scotland、Rìoghachd na h-Alba、Kinrick o Scotland),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围的数个群岛,即今天联合王国苏格兰地区的范畴。苏格兰王国最早约出现于公元843年以后。1707年,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正式合并,成为现在的联合王国(英国)的主要组成部分,王国从此消失。1700年左右,王国总人口约为110万。王国的主要行政中心在爱丁堡市。.

新!!: 7月7日和苏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海軍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新!!: 7月7日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7月7日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达

英达(),是一位中国满族演员和导演。.

新!!: 7月7日和英达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新!!: 7月7日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1707年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組成大不列颠王国前的英格兰君主,此后的英格兰君主列表参看英国君主列表。.

新!!: 7月7日和英格蘭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電影演員

電影演員,指從事電影表演工作的人。 而「影星」通常是指因演出電影而成名的電影明星,早期傑出電影演員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也很少使用真名,於是電影片商使用了明星這個詞來捧紅他們,創造與其他普通的電影演員不同的地位。 電影演員通常都會加入經紀人公司旗下,依制定的合約工作,以獲得保護和良好的生涯規劃。好的電影演員往往必須擅長挑選片子,以及包裝自己的形象以獲得廣告商的青睞。電影演員間也因此產生了競爭,各大電影獎,以及片酬的多寡,是電影演員所競爭的主要標準。.

新!!: 7月7日和電影演員 · 查看更多 »

雀巢

巢公司(,簡稱Nestlé S.A.或Nestlé,;,, ),是一間瑞士跨国食品和饮料公司,总部设在瑞士沃州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CNN Money, 1 April 2011。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雀巢公司是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72名。此公司亦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17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第34名。.

新!!: 7月7日和雀巢 · 查看更多 »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HTML)是一种用于创建网页的标准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基础技术,常与CSS、JavaScript一起被众多网站用于设计令人赏心悦目的网页、网页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网页浏览器可以读取HTML文件,并将其渲染成可视化网页。HTML描述了一个网站的结构语义随着线索的呈现,使之成为一种标记语言而非编程语言。 HTML元素是构建网站的基石。HTML允许嵌入图像与对象,并且可以用于创建交互式表单,它被用来结构化信息——例如标题、段落和列表等等,也可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文档的外观和语义。HTML的语言形式为尖括号包围的HTML元素(如),浏览器使用HTML标签和脚本来诠释网页内容,但不会将它们显示在页面上。 HTML可以嵌入如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它们会影响HTML网页的行为。网页浏览器也可以引用层叠样式表(CSS)来定义文本和其它元素的外观与布局。维护HTML和CSS标准的组织万维网联盟(W3C)鼓励人们使用CSS替代一些用于表现的HTML元素。.

新!!: 7月7日和HTML · 查看更多 »

MISIA

MISIA(),正式中文譯名為米希亞,是日本長崎縣對馬市女性歌手、作曲家。.

新!!: 7月7日和MISIA · 查看更多 »

披頭四樂隊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是1960年在利物浦组建的一支英国摇滚乐队,在华语地区亦称为“甲壳虫乐队”、根據香港華人文化才是正確統稱為披頭四,由於香港1997年前深受英國文化教育才統稱為“--”、“--”等。乐队成員為约翰·列侬、保羅·麥卡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被广泛地承认为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根植于噪音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披头士探索了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谣曲到迷幻搖滾,经常创新地运用经典元素。1960年代早期,他们的极度流行产生了披头士狂热现象。随着日后创作的成熟,他们被视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理想的化身。 从1960年起的之后三年间,披头士在利物浦和汉堡的俱乐部中演出,逐渐积累了声望。乐队经理人布萊恩·愛普斯坦把他们打磨成职业乐队,制作人乔治·马丁激发了他们音乐上的潜能。在1962年末发行第一首打榜歌《Love Me Do》后,披头士走红英国。后一年,随着披头士狂热在英国的蔓延,他们取得了“Fab Four”的昵称。到1964年初,披头士已征服美国流行乐市场,成为国际巨星,引领了英國入侵潮流。1965年后,披头士制作了一系列革新的、影响深远的专辑,包括《Rubber Soul》(1965)、《Revolver》(1966)、《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The Beatles (White Album)》(1968)以及《Abbey Road》(1969)。乐评界认为它们是披头士最好的作品。1970年披头士解散,之后乐队成员都有各自成功的单飞生涯。列侬于1980年12月遭枪击遇害,哈里森于2001年11月因肺癌病逝。剩余的成员麦卡特尼和斯塔尔如今依旧活跃在乐坛。 根据美國唱片業協會统计,披头士是美国史上销售量最高的乐队,共售出1.77亿张唱片。他们是英国排行榜上冠军专辑最多,也是英国单曲销量第一的乐队。2008年,披头士在《公告牌》的“史上最成功音乐人Hot 100”榜单上登顶;2014年,他们以20首冠军单曲在《公告牌》“最多冠军单曲”榜单上排名第一。他们拥有10座格萊美獎,1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以及15座艾弗·诺韦洛奖。乐队作为一个整体入选了《时代》杂志的“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名单。披头士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2004年,《滾石雜誌》把披头士列歷史上最伟大的艺人。.

新!!: 7月7日和披頭四樂隊 · 查看更多 »

掩星

掩星是一種天文現象,指一個天體在另一個天體與觀測者之間通過而產生的遮蔽現象。一般而言,掩蔽者較被掩者的視面積要大。(若相反者則稱為“凌”,如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意思。)有天文愛好者認為日食也是月掩星的一種。.

新!!: 7月7日和掩星 · 查看更多 »

林格·斯塔

林戈·斯塔尔爵士(Sir Ringo Starr,)原名--·斯塔基(Richard Starkey),出生于英國利物浦,以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為藝名,斯塔尔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國音樂人、歌手、作曲人及演員,音乐生涯當中以1962年8月16日到1970年作為披头士鼓手最爲人知。当1960年披头士组建时,斯塔尔是另外一只利物浦乐队(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他于1962年8月加入披头士,取代皮特·贝斯特成为鼓手,除了作为鼓手以外,他还是一些成功的披头士歌曲的演唱者,例如《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Yellow Submarine》、披头士翻唱版本的《Act Naturally》等,林戈还是《What Goes on》等歌曲的合作词曲作者,以及《Don't Pass Me By》、《Octopus's Garden》的独创词曲作者。 林戈作为披头士鼓手取得的成就广受赞扬,他称自己为“非同寻常的并风趣十足的鼓手”,鼓手史蒂夫·史密斯评价说林戈的广受欢迎“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并“使得我们把鼓手看做乐队中的一个同等重要的创作者”。在2011年,林戈被《滚石》的读者评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鼓手第五名。 林戈·斯塔尔是披头士成员中最受称赞的演员,在披头士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并在披头士时期和后披头士时期出演大量其他电影,在1970年披头士解散后,林戈也凭借一些单曲和专辑获得成功,在此同时,他也和其他三位同样名利双收的前披头士成员合作录音。他也出现在一些电视纪录片中,还主持了一些电视节目,并为前两部火車頭日記配音。从1989年开始,林戈组建巡演,此后,乐队阵容经历了12次变化。.

新!!: 7月7日和林格·斯塔 · 查看更多 »

恩斯赫德

恩斯赫德(Enschede,)是位於荷蘭东部上艾瑟爾省的一個城市。.

新!!: 7月7日和恩斯赫德 · 查看更多 »

揚·拉什圖夫卡

揚·拉什圖夫卡(Jan Laštůvka)是捷克的一位足球運動員。在場上司職門將。他現在效力于烏克蘭足球超級聯賽球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足球俱樂部。他也代表捷克國家足球隊參賽。 Category:捷克足球運動員 Category:足球守門員 Category:俄斯特拉發巴尼克球員 Category:薩克達球員 Category:富咸球員 Category:波琴球員 Category:韋斯咸球員 Category:迪尼普球員 Category:英超球員 Category:德甲球員 Category:英格蘭外籍足球運動員 Category:德國外籍足球運動員 Category:2012年歐洲國家盃球員.

新!!: 7月7日和揚·拉什圖夫卡 · 查看更多 »

提姆·柏納-李

#重定向 蒂姆·伯纳斯-李.

新!!: 7月7日和提姆·柏納-李 · 查看更多 »

提爾西特條約

提爾西特條約是指1807年6月,拿破崙在弗里德蘭擊敗俄普聯軍後於提爾西特簽署的兩個條約。7月7日,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與法國的拿破崙在尼門河中央的竹筏會面後,簽訂了第一條。7月9日又與普魯士簽訂了第二條。提爾西特條約結束了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的戰爭,兩國結成同盟,同時也開始執行幾乎無效的大陸封鎖。這兩個國家在爭論中秘密地同意互相援助:法國承諾幫助俄羅斯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而俄羅斯則同意加入大陸封鎖以對抗大英帝國。拿破崙也說服亞歷山大開啟英俄戰爭,再向瑞典發動芬蘭戰爭,以迫使其參加大陸系統。更具體來講,沙皇同意從俄土戰爭時占領的瓦拉幾亞和摩達維亞撤走。原先被俄國將領烏沙科夫及森亞文占領愛奧尼亞群島和卡塔羅,也將移交法國。為了補償沙皇的損失,拿破崙答應讓沙皇的德國親戚統治奧爾登堡公國和其他一些小國。 與普魯士簽訂的條約則剝奪了她大半的領土:科特布斯割讓給薩克森,易北河左岸則分封給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比亞韋斯托克則割給俄羅斯(此舉讓俄羅斯建立了貝洛斯托克州),而普魯士在第二次及第三次瓜分波蘭時所占的領土,則轉交給半獨立的華沙大公國。此外,普魯士還被迫削減軍力至四萬人,並罰款一億法郎。塔列蘭曾建議拿破崙應簽訂溫和的條款,但遭拒絕;該條約也標誌著一個重要階段:他開始疏遠皇帝。 許多普魯士和俄羅斯的觀察家都認為,該條約不但不平等,同時也是污辱。俄軍拒絕遵從拿破崙的指令,尤其是在里斯本事件中,他們更向全歐洲表達此意見。俄國皇室阻擋了拿破崙欲與沙皇的姊妹結婚的計畫。由於沙皇開始允許中立國在俄國港口停靠,兩國的合作在1810年急轉直下。1812年,拿破崙橫越尼門河,開啟俄法戰爭,終結了同盟的最後希望。.

新!!: 7月7日和提爾西特條約 · 查看更多 »

插畫家

插畫家又稱插畫師(illustrator)是以繪製插畫為職業的人,主要工作包括替書籍、雜誌、報紙、說明書、小說、教科書等刊物繪製插畫、封面,也從事繪畫賀卡、海報、廣告、噴畫、幽默畫等。.

新!!: 7月7日和插畫家 · 查看更多 »

李·阿迪

李·阿迪(Lee Addy,1990年7月7日出生于阿克拉)是一位加纳职业足球运动员,擅长打后卫位置,目前效力于克羅地亞甲組的薩格勒布戴拿模,同时也是加纳国家足球队的成员。.

新!!: 7月7日和李·阿迪 · 查看更多 »

李石樵

李石樵(),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庄-支廳貴仔坑區(今新北市泰山區),台灣重要畫家,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獲有「畫家中的畫家」、「九段畫家」、「萬米長跑者」之譽。1923年進入台北師範學校(即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受教於石川欽一郎,1927年以《》入選第一回台展,1931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1933年以《》入選帝展。 李石樵早期風格以寫實為主,50年代以後受到立體主義的啟示,強調造型簡化並運用反透視的技法,畫面明暗對比強烈。70年代移居美國,以人物群像、風景為主題,粹煉過的造型配以明亮的色彩。 李石樵是台灣前輩畫家中,少數以思考性畫風見長的一位。終生不輟藝事,其間有日治時代的意氣飛揚,戰後之初的困頓蹇塞。然秉其個人堅持之「藝術道德」,毅然投注現代抽象畫之探討。晚年則復歸於寫生,力求於客觀表現上提高主觀之色彩之彩度,極力追逐燦爛絢麗。李石樵求新求變的毅力,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實為同輩畫家中最傑出者之一。.

新!!: 7月7日和李石樵 · 查看更多 »

東妮·伽姆

托妮·加恩(Toni Garrn;也译作东妮·加恩),德國超級名模。她是高級時裝品牌:Calvin Klein、Hugo Boss、Ports 1961的代言人。她也是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模特兒。加恩上過VOGUE、Elle及Numero等雜誌封面,也有參與Calvin Klein、Ellie Saab等著名時裝及奢侈品的時裝展。 由于她的姓氏GARRN小写时容易被看错,因此她的中文译名经常被错误翻译.

新!!: 7月7日和東妮·伽姆 · 查看更多 »

杜桑·盧維杜爾

弗朗索瓦-多米尼克·杜桑·盧維杜爾(François-Dominique Toussaint L'Ouverture,),簡稱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海地歷史中最偉大的人物,海地革命领导者之一。.

新!!: 7月7日和杜桑·盧維杜爾 · 查看更多 »

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為二戰時的日本陸軍大將,生於日本長野縣埴科郡旧西条村(现長野市松代町),1945年於硫磺島戰死。位阶勳等为从四位勳一等(旭日大绶章)。在硫磺島戰役期間,身為指揮官領導士兵死守硫磺島。.

新!!: 7月7日和栗林忠道 · 查看更多 »

桑德拉·戴·奧康納

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美國法學家。她是美國最高法院首位女性大法官,於2006年退休。.

新!!: 7月7日和桑德拉·戴·奧康納 · 查看更多 »

楊君俠

楊君俠(Yeung Kwun Hap,1910年—1939年7月7日),香港電影的瘦皮猴諧星。.

新!!: 7月7日和楊君俠 · 查看更多 »

楊增新

楊增新(),字鼎臣,雲南蒙自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緒進士。中华民國初年曾主政新疆達十七年,歷任新疆都督、督理新疆軍務、新疆督軍、督辦新疆軍務善後、新疆省主席等職銜。彭武麟,评杨增新主政新疆17年,近代史研究1989年02期.

新!!: 7月7日和楊增新 · 查看更多 »

欅坂46

#重定向 櫸坂46.

新!!: 7月7日和欅坂46 · 查看更多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法语:Organisation Européenne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英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通常被簡稱為CERN ),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物理學實驗室,也是全球資訊網的發祥地。它成立於1954年9月29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西北部郊區的法瑞邊境上,享有治外法權。CERN目前有21個成員國。以色列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非歐洲成員國。 CERN也被用來稱呼它的實驗室,其主要功能是為高能物理學研究的需要,提供粒子加速器和其它基礎設施,以進行許多國際合作的實驗。同時也設立了資料處理能力很強的大型電腦中心,協助實驗數據的分析,供其他地方的研究員使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絡中樞。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現在已經聘用大約三千名的全職員工。並有來自80個國籍的大約650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500餘所大學機構,在CERN進行試驗。這大約佔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粒子物理學博物館歡迎一般公眾在辦公時間參觀。除此之外,事前預約的話每天上下午共有兩個時段可以參觀實際的實驗工作,並備有導覽說明。導覽員來自各國的實驗合作者,可以提供多種語言的嚮導。.

新!!: 7月7日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 查看更多 »

武打

武打,於戲曲中表演的武術搏鬥。於粵劇中被稱呼為武場。 由於武術家雲集在嶺南一帶,流派眾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其中以詠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較著名,所以在武場中使用的傳統嶺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拳術、器械對打、高臺功夫、絕技,以近距離對打為主,強調力量。自從薛覺先從京劇引入北派功夫,強調大開大合,以遠距離對打為主,加強了舞臺上的觀賞美感。.

新!!: 7月7日和武打 · 查看更多 »

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

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是一座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縣西邊的城市。比佛利山和鄰近的西好萊塢被洛杉磯市完全包圍。這個區域的高級住宅區被稱為「白金三角」,是由比佛利山、洛杉磯的貝萊爾(Bel-Air)以及荷爾貝山(Holmby Hills)三個地區組成。根據2006年的調查,人口總數為34,980人。 比佛利山的北側為貝萊爾和聖塔莫尼卡山,西側則是西好萊塢、洛杉磯的卡爾泰(Carthay)和費爾法克斯(Fairfax District)兩個住宅區,南側則是比佛利伍茲(Beverlywood)。 與好萊塢所描述的不同,比佛利山並不是所有人都非常富有。雖然一部份洛杉磯縣最大的私人住宅座落在比佛利山市裡,但僅佔了整個城市的10%。其他的住宅包括毗聯式的出租公寓和小於92坪(278平方公尺)的獨立式住宅。在洛杉磯縣內有較比佛利山更均一富有的區域。比佛利山的平均收入為71,000美元,比洛杉磯縣的平均收入多18,000美元。 2007年,科威不動產(Coldwell Banker)將比佛利山列為全美最昂貴的住宅市場,一棟中型住宅的售價超過220萬美元。.

新!!: 7月7日和比佛利山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7月7日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7月7日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新!!: 7月7日和汉光武帝 · 查看更多 »

沙皇

沙皇(俄语: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採用的頭銜,此字源於羅馬時期的拉丁語稱號「凱撒」,在中世紀時被視為與「皇帝」一詞擁有類同的地位,即與羅馬皇帝一樣,受他國皇帝或宗教領袖(如羅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認許。此頭銜最先為保加利亞君主採用,後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莫斯科公國承襲。在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國君主称为沙皇。.

新!!: 7月7日和沙皇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7月7日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7月7日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

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Francesca Saverio Cabrini,),義大利裔美國人,第一位經羅馬天主教會封聖的美國人。.

新!!: 7月7日和法蘭契斯卡·加布里妮 · 查看更多 »

洪災

#重定向 洪水.

新!!: 7月7日和洪災 · 查看更多 »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共和國(República de Honduras),通稱洪都拉斯,中國大陸和港澳稱洪都--拉斯,台灣稱宏都--拉斯,中美洲共和制國家,西鄰危地馬拉,西南接薩爾瓦多,東南毗尼加拉瓜,東、北方濱加勒比海,南臨太平洋的洪塞加灣。大陸以外的加勒比海上還有天鵝群島、海灣群島等領土。首都特古西加尔巴。.

新!!: 7月7日和洪都拉斯 · 查看更多 »

活樂地球

活樂地球氣候危機演唱會(英文:Live Earth Climate Crisis Concert)是于2007年7月7日在全世界不同地方舉行的一個跨國度的慈善音樂會,以提醒全球變暖以及溫室效應的危機。演唱會將會結合全球150個世界知名的影星以及2億人口,成為全球歷史上最大的事件。“Live Earth”一詞,台灣公共電視翻譯為“活樂地球”。 活樂地球氣候危機演唱會計劃的記者會由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尔以及其他活動籌備人員在2007年2月15日於美國洛杉磯召開。這場演唱會不募款,盈餘所得歸給戈尔的非營利組織「氣候保護聯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這場演唱會是一個義演性質的音樂會,與22年前的1985年的援助演唱會以及2005年的現場八方演唱會类似。.

新!!: 7月7日和活樂地球 · 查看更多 »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是网球运动中历史最长和最具声望的公開赛。锦标赛通常举办于6月底至7月初,是每年度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排在澳大利亚公开赛和法国公开赛之后,美国公开赛之前。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如3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4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和35岁及以上的女子双打比赛。.

新!!: 7月7日和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7月7日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新!!: 7月7日和演員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一世

真福教宗本篤十一世(Beatus Benedictus PP.,),原名Nicholas Boccasini,於1303年10月22日-1304年7月7日岀任教宗。.

新!!: 7月7日和本篤十一世 · 查看更多 »

朱塞普·皮亞齊

朱塞普·皮亞齊(Giuseppe Piazzi,),出生於意大利蓬泰伊恩瓦爾泰利納,是一名神父,也是一位天文學家。他曾於1779年於羅馬出任神學教授,一年後又在巴勒莫學院出任數學教授。1790年,於巴勒莫成立了一所官方天文台,並出任台長至1817年。職任後,又在那不勒斯成立另一所官方天文台。 皮亞齊最為人熟悉的事蹟,便是在19世紀的第一天,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在1801年1月1日晚上,皮亞齊留意到一個在背景星空中移動的星點。起初他以為是它只是一顆新星,移動只是因為觀測錯誤,但在及後三個晚上再次觀測之後,他肯定這星點並非恆星。然而,謹慎的他起初只公布這是一顆彗星。但由於這天體沒有呈雲霧狀,移動速度亦較慢且均勻,他也意識到這天體可能並非彗星。 當時要確定彗星的軌道需要大量觀測數據,可是這顆天體不久便沒入陽光之中。全憑著名的德國數學家高斯發展出新的軌道計算方法,天文學家才得以再找到它。當它的軌道確定下來後,更証實了皮亞齊的猜想,這天體並非彗星,而是一顆細小的行星,而且位置幾乎與提丟斯-波得定則中所預計的一樣。 皮亞齊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Ceres Ferdinandea,其名字取自羅馬神話中的穀物女神賽爾斯及西西里王國的斐迪南國王,但後者的名字不為其他國家接受,因此沒再使用。而榖神星亦是小行星帶中最大及最重的小行星。.

新!!: 7月7日和朱塞普·皮亞齊 · 查看更多 »

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在中國又簡稱電車,是一种通常由架空接触网供电、电动机驱动,依赖固定轨道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列車車廂分别有單節和多節编组的設計,但是总长度一般不大于100米,以避免造成路口交通不畅。 註:由於電車亦有可能解释为各種用電力發動的車輛,為避免混淆,以下將統一使用全称「有軌電車」。.

新!!: 7月7日和有軌電車 · 查看更多 »

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在国际贸易学中指缔约國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國在贸易、关税、航运、公民法律地位等优惠和豁免,也都给予缔约國对方國家。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称为受惠国,依据多是一项双边或多边条约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優惠是相對於一般關稅稅率而言的,因此最惠國待遇往往不是最優惠稅率,在最惠國待遇之外,還有更低的稅率。.

新!!: 7月7日和最惠国待遇 · 查看更多 »

昆士頓

昆士頓(Queensto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區濱湖尼亞加拉鎮東南部一條村落,南臨405號公路和尼亞加拉瀑布城,東至尼亞加拉河,隔河與美國紐約州劉易斯頓對望,兩者以劉易斯頓-昆士頓橋相連。昆士頓坐落尼亞加拉懸崖之上,於大概12000年前本為尼亞加拉瀑布所在;隨著尼亞加拉河的河水不斷侵蝕懸崖上的岩石,瀑布一直往上游移至目前的地點,而沿途則形成長的尼亞加拉峽谷(Niagara Gorge)。 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遷居至上加拿大,昆士頓村亦於1770年代由此形成。位處尼亞加拉懸崖上的昆士頓成了採集石灰岩的理想地點,石灰岩採擇場亦應運而生。1812年戰爭期間,英軍、加拿大士兵和莫霍克族原住民在此成功擊退企圖入侵上加拿大的美軍,史稱昆士頓高地戰役(Battle of Queenston Heights)。 為了紀念在該戰役中陣亡的英軍統帥艾薩克·布洛克,上加拿大民眾集資在昆士頓高地修建布洛克紀念碑。紀念碑高,於1823年動工,並於1824年10月13日開幕,卻於1840年4月17日被其中一名曾參與1837年叛亂的反英人士炸毀。民眾其後再度集資重建紀念碑;第二代紀念碑採用來自昆士頓採石場的石灰岩,高,1853年動工,1859年10月13日開幕後屹立至今。 昆士頓的英文名曾於19世紀初拼寫作“Queenstown”(意即“女王鎮”)。.

新!!: 7月7日和昆士頓 · 查看更多 »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中国新朝於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時發生的一場內戰戰役。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昆陽縣(今河南省葉縣)大破新朝王莽四十餘萬主力部隊。昆陽之戰的結果不僅僅直接導致新莽王朝的覆滅,更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事之一。.

新!!: 7月7日和昆陽之戰 · 查看更多 »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新!!: 7月7日和海地 · 查看更多 »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東南歐,毗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Slovenija),西鄰意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斯洛文尼亚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獨立。.

新!!: 7月7日和斯洛文尼亚 · 查看更多 »

新布藍茲維

#重定向 新不倫瑞克省.

新!!: 7月7日和新布藍茲維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7月7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7月7日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7月7日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七夕

#重定向 七夕 (日本).

新!!: 7月7日和日本七夕 · 查看更多 »

日本漫畫家

日本漫畫家(日本の漫画家)指日本國內製作漫畫的漫畫家,與負責腳本及漫畫作畫助理不同,擔任主要作畫任務。日本國內目前有超過3,000位職業漫畫家。 一些日本漫畫家在成為職業漫畫家之前會先進入漫畫學校或藝術大學就讀,但也有一些人直接擔任主要作畫,沒有作畫助理經驗,例如武内直子及手塚治虫。.

新!!: 7月7日和日本漫畫家 · 查看更多 »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新!!: 7月7日和旧金山 · 查看更多 »

摩西·夏里特

摩西·夏里特 (希伯来语:משה שרת,拉丁化:Moshe Sharett,)是以色列第二任总理,在大衛·本-古理安的2届任期之间任职2年。 他出生在乌克兰赫尔松,当时那里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他的原名是Moshe Shertok (希伯来语:משה שרתוק) 1908年他移居到巴勒斯坦。他的家庭是特拉维夫的创建者之一。 1948-1956年,他出任以色列外長。.

新!!: 7月7日和摩西·夏里特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7月7日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7月7日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7月7日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7月7日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拉尔夫·桑普森

拉尔夫·李·桑普森(Ralph Lee Sampson, Jr.,)是一名美国退役篮球运动员,场上位置為中锋。 桑普森大学效力于弗吉尼亚大学,曾三度获得全美最佳大学篮球运动员称号,他在1983年NBA选秀中以第一轮第一顺位身份被NBA休斯敦火箭队摘得。桑普森在其新秀赛季就有不俗表现,每场平均能得到21.0分和11.1个篮板球,拿下了NBA最佳新秀称号,并被选入NBA全明星赛。其后他又率队颠覆了洛杉矶湖人队在西部联盟的统治,于1986年打入NBA总决赛。在这段时间内,他曾4次入选NBA全明星赛。 1987年,桑普森由于伤病不断而失宠于主教练,被送往金州勇士队,1989年又被交易去萨克拉门托国王队。1991年,在当年赛季开始前,桑普森被国王队解约。随后他在华盛顿子弹队找到一份临时合同,但是在打了10场球后子弹队也放弃了他。在短暂前往西班牙淘金后,这位曾经被誉为天才的中锋被迫退役。 Category:美国篮球运动员 Category:休斯頓火箭隊球員 Category:金州勇士队球员 Category: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球员 Category:华盛顿奇才队球员.

新!!: 7月7日和拉尔夫·桑普森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新!!: 7月7日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時報鷹

時報鷹為中華職棒1993年至1998年的一支球隊,其母公司為中國時報集團(現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公司「時報育樂」,前身為1990年成立的黑鷹棒球隊,1991年由中國時報收購後改名『時報鷹隊』。歷任總教練為李瑞麟與林信彰,代表性的明星球員有「棒球王子」廖敏雄、「不良」曾貴章、「神奇小子」黃裕登、「盜俠」張耀騰等,因簽賭案解散,目前相關成員仍以「時報鷹棒球教練隊」活躍中。.

新!!: 7月7日和時報鷹 · 查看更多 »

105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053年 · 查看更多 »

111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119年 · 查看更多 »

112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129年 · 查看更多 »

116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164年 · 查看更多 »

123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239年 · 查看更多 »

124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240年 · 查看更多 »

130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304年 · 查看更多 »

130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307年 · 查看更多 »

145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456年 · 查看更多 »

152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20年 · 查看更多 »

153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34年 · 查看更多 »

154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43年 · 查看更多 »

157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72年 · 查看更多 »

157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75年 · 查看更多 »

158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585年 · 查看更多 »

164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647年 · 查看更多 »

174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46年 · 查看更多 »

175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52年 · 查看更多 »

175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53年 · 查看更多 »

177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70年 · 查看更多 »

177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77年 · 查看更多 »

179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798年 · 查看更多 »

180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01年 · 查看更多 »

180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07年 · 查看更多 »

181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14年 · 查看更多 »

182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26年 · 查看更多 »

182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27年 · 查看更多 »

183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34年 · 查看更多 »

183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39年 · 查看更多 »

184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43年 · 查看更多 »

184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46年 · 查看更多 »

184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48年 · 查看更多 »

185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59年 · 查看更多 »

186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60年 · 查看更多 »

186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62年 · 查看更多 »

186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63年 · 查看更多 »

186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65年 · 查看更多 »

188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80年 · 查看更多 »

188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84年 · 查看更多 »

188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86年 · 查看更多 »

188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87年 · 查看更多 »

189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0年 · 查看更多 »

189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1年 · 查看更多 »

189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2年 · 查看更多 »

189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4年 · 查看更多 »

189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5年 · 查看更多 »

189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8年 · 查看更多 »

189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899年 · 查看更多 »

190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1年 · 查看更多 »

190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2年 · 查看更多 »

190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6年 · 查看更多 »

190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7年 · 查看更多 »

190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8年 · 查看更多 »

190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09年 · 查看更多 »

191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0年 · 查看更多 »

191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1年 · 查看更多 »

191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3年 · 查看更多 »

1914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14年 · 查看更多 »

191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5年 · 查看更多 »

191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6年 · 查看更多 »

1918年

1918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從星期二開始。.

新!!: 7月7日和1918年 · 查看更多 »

191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19年 · 查看更多 »

1921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21年 · 查看更多 »

1926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26年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28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28年 · 查看更多 »

1930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30年 · 查看更多 »

193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32年 · 查看更多 »

193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34年 · 查看更多 »

193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36年 · 查看更多 »

193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37年 · 查看更多 »

193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38年 · 查看更多 »

1939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39年 · 查看更多 »

1940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40年 · 查看更多 »

1941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41年 · 查看更多 »

194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3年 · 查看更多 »

194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4年 · 查看更多 »

194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5年 · 查看更多 »

194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6年 · 查看更多 »

194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7年 · 查看更多 »

194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48年 · 查看更多 »

1952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52年 · 查看更多 »

195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53年 · 查看更多 »

195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54年 · 查看更多 »

1955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55年 · 查看更多 »

1956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56年 · 查看更多 »

1957年

1957年是联合国宣布的国际地球观测年。.

新!!: 7月7日和1957年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59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59年 · 查看更多 »

196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60年 · 查看更多 »

196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64年 · 查看更多 »

196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65年 · 查看更多 »

196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67年 · 查看更多 »

1968年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68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进行,为期11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原有16支队伍参与,但由于澳大利亚因故弃权,后只余下15队竞逐。最终,由南斯拉夫夺得金牌。.

新!!: 7月7日和1968年 · 查看更多 »

1969年

请参看:.

新!!: 7月7日和1969年 · 查看更多 »

197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0年 · 查看更多 »

197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1年 · 查看更多 »

197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2年 · 查看更多 »

197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3年 · 查看更多 »

197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4年 · 查看更多 »

1975年

197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1975 European Cup Final),于1975年5月28日在法国巴黎王子公园球场举行。对阵双方为德国的拜仁慕尼黑和英格兰的利兹联。拜仁慕尼黑凭借弗朗茨·罗特和盖德·穆勒在下半场的两粒进球,以2比0战胜利兹联,取得欧洲冠军杯两连冠。.

新!!: 7月7日和1975年 · 查看更多 »

197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6年 · 查看更多 »

197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8年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0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0年 · 查看更多 »

198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1年 · 查看更多 »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新!!: 7月7日和1982年 · 查看更多 »

198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3年 · 查看更多 »

198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4年 · 查看更多 »

198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5年 · 查看更多 »

198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7年 · 查看更多 »

198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8年 · 查看更多 »

1989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89年 · 查看更多 »

1990年

21次全美人口普查于1990年由人口调查局进行,并于1990年4月1日结束。.

新!!: 7月7日和1990年 · 查看更多 »

1991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1年 · 查看更多 »

199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2年 · 查看更多 »

199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3年 · 查看更多 »

1994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4年 · 查看更多 »

199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5年 · 查看更多 »

199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6年 · 查看更多 »

199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7年 · 查看更多 »

1998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1998年 · 查看更多 »

2000年

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

新!!: 7月7日和2000年 · 查看更多 »

2002年

二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提名名单,于同年4月21日星期日晚上于香港文化中心颁发,一共颁发了19个奖项。颁奖典礼司仪为曾志伟、叶童、张达明和彭晴;典礼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取得播映权。.

新!!: 7月7日和2002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03年 · 查看更多 »

2005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05年 · 查看更多 »

200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06年 · 查看更多 »

200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07年 · 查看更多 »

2011年

* 聯合國宣布該年為國際化學年和國際森林年.

新!!: 7月7日和2011年 · 查看更多 »

2012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12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3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23年 · 查看更多 »

917年

没有描述。

新!!: 7月7日和917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07月07日七月七日柒月柒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