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之间的区别

1968年 vs. 瓦茨拉夫·哈维尔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68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进行,为期11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原有16支队伍参与,但由于澳大利亚因故弃权,后只余下15队竞逐。最终,由南斯拉夫夺得金牌。. 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 Havel,),捷克作家及劇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於1993年到2003年間擔任捷克共和國總統。.

之间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相似

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布拉格布拉格之春义务教育作家蘇聯景星勳章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1968年和布拉格 · 布拉格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捷克语:Pražské jaro;斯洛伐克語:Pražská jar ;俄语:пражская весна)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 在共产党第一书记亞历山大·杜布切克的领导下,捷克斯洛伐克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倾向。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年匈牙利的改革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在冷战期间,这是华沙条约成员国所不能接受的。此外,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苏联的援助而宁愿屈服于希特勒的经验,都依然清楚地存在于苏联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在捷共内部也存在有一部分少数派—尤其在高层领导中—拒绝放松党对社会的控制权,并且密谋在苏联的领导下推翻改革者的领导。 与中东欧的许多国家不同,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通过一场平稳的政治变革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上台,并没有发生如同匈牙利一样的暴力革命和社会动荡。但是,苏联期望在其盟国中推行苏式的政府模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武力来强制实现。这种政策因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而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其实这种政策最早从斯大林时代就开始存在,只是勃列日涅夫首次将其公之于众而已。苏联的这种霸权主义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被戈尔巴乔夫的辛納屈主义所取代。 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入侵前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大会已经准备支持改革派,并削弱斯大林主义者的力量。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入侵者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中只有少数批评,因为在冷战时期,由于核对峙的存在,西方国家无法挑战苏联在中欧地区的霸主地位。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这次事件也改变了在许多西方国家左翼分子对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同情態度。 这起事件的名字曾由韓國的「」(首爾舊名)和中国的「北京之春」所借用,也用來称呼后来的政权变更,比如“阿拉伯之春”。.

1968年和布拉格之春 · 布拉格之春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 查看更多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1968年和义务教育 · 义务教育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1968年和作家 · 作家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1968年和蘇聯 · 瓦茨拉夫·哈维尔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景星勳章

景星勳章,是由中華民國總統府所頒授的文職勳章,依《勳章條例》授予對國家政務有勳勞的公務員或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本國及外國人士。.

1968年和景星勳章 · 景星勳章和瓦茨拉夫·哈维尔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之间的比较

1968年有287个关系,而瓦茨拉夫·哈维尔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81% = 6 / (287 + 44)。

参考

本文介绍1968年和瓦茨拉夫·哈维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