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14年8月21日日食

指数 1914年8月21日日食

1914年8月2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4年8月21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加拿大、格陵兰、挪威、瑞典、俄國、鄂圖曼帝國、波斯、英屬印度,日偏食則覆蓋了北美洲東北部、整個欧洲、亚洲中西部、非洲東北半部。.

164 关系: 基爾庫克省基輔基洛夫格勒州埃爾比勒省半影印度卑爾根古吉拉特邦叙利亚吉雷松省坎達瓦自治市塔爾西自治市多貝萊自治市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太阳奥兰尼古拉耶夫州尼尼微省尼泊爾王國巴基斯坦巴特曼省巴芬島中國中部非洲希奧利艾縣希尤縣东部非洲布爾特涅基自治市帕涅韋日斯縣乌克兰亚洲亞茲德省庫爾德斯坦省伊斯法罕省伊拉姆省伊拉克德文島德意志帝國信德省俾路支省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地球圖庫姆斯自治市北美洲北部非洲北肯特島北海 (大西洋)...切爾卡瑟州切爾尼戈夫州哥德堡哈卡里省哈塞克省哈爾尤縣哈馬丹省凡城省克爾曼省克爾曼沙汗省克魯斯特皮爾斯自治市克里米亚克里米亞州克拉斯拉瓦自治市剑桥大学勞納自治市勒斯特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皇家学会祭司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穆什省立陶宛第一次世界大战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紐芬蘭自治領維列伊斯基區維爾紐斯縣维多利亚岛维尔纽斯维捷布斯克州美国烏田納縣爱沙尼亚瓦尼耶島瓦拉克利亞尼自治市特拉布宗省白俄羅斯芬兰莫吉廖夫州萊內縣萨拉赫丁省非洲西博滕省西南芬蘭區西亚西亞塞拜然省西诺尔兰省西部非洲馬多納自治市馬西島馬茲薩拉察自治市角距離马尔丁省马尔代夫魯伊耶納自治市诺尔兰郡貝韋里納自治市费奥多西亚黑海迪亚巴克尔省霍爾木茲甘省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胡齊斯坦省阿尔特温省阿勒省阿格洛納自治市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蘇萊曼尼亞省赫尔松州赫爾河畔京士頓薩塔昆塔區薩雷縣葉爾加瓦自治市里加里耶比尼自治市英國皇家天文學會耶夫勒堡省耶姆特兰省耶稣会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杜胡克省格羅德諾州格雷厄姆島欧洲比特利斯省泰恩河畔纽卡斯尔法爾斯省派爾努縣洛雷斯坦省挪威海本影月球月球交點戈梅利州明斯克明斯克州斯堪的纳维亚斯德哥尔摩斯米爾泰內自治市新皮耶巴爾加自治市新月日托米爾州敦達加自治市扎波羅熱州拉脫維亞拉普拉縣普里埃庫利自治市普雷利自治市1912年10月10日日食1914年2月25日日食1915年2月14日日食1916年2月3日日食 扩展索引 (114 更多) »

基爾庫克省

吉爾庫克省是伊拉克十八省之一。位于伊拉克北部,首府基爾庫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基爾庫克省 · 查看更多 »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基洛夫格勒州

基洛夫格勒州(Kirovohrads'ka oblast')是烏克蘭的一個州,位於該國地理中心。面積24,588平方公里,人口 1,057,951(2006年)。首府基洛夫格勒。.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基洛夫格勒州 · 查看更多 »

埃爾比勒省

埃爾比勒省(阿拉米語:ܐܪܒܝܠ;庫爾德語:Hewlêr;阿拉伯語:‎),是伊拉克的一個省,位於該國北部。首府埃爾比勒。 面積14,428平方公里,2001年估計人口1,134,300。以庫爾德人為多数,亞述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次之。其中亚述人信仰东方礼的基督教,讲新亚述语(现代阿拉米语的方言)。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也有石油,但在前總統海珊與庫爾德人的衝突中大受破壞。在聯合國制裁時期走私成為重要的經濟活動。 2004年8月,約3000名韓國士兵被派到當地執行維持和平及重建任務。.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埃爾比勒省 · 查看更多 »

半影

半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部分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的,本影周围较暗的区域。 此處發光體的光線部分被物体阻擋,而有部分乃至微弱的光線到此。.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半影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卑爾根

卑爾根(挪威语:Bergen )是挪威第二大城市。根據政府的統計,直至2006年7月1日,卑爾根市區的人口有243 219人,如果連同郊區和周邊區域的話,則有369 099人。整個城市共分為八個區域:Arna、Bergenhus、Fana、Fyllingsdalen、Laksevåg、Ytrebygda、Årstad 和 Åsane。 卑爾根位於挪威的西南方,剛好位於「七大山」(挪威语:de syv fjell)的中間。卑爾根是西挪威的非正式首都,也是挪威對外的大門。而也因為其峽灣地形適合大型船集操作,令卑爾根成為歐洲最大的郵輪港中的一個。根據2005年的統計,卑爾根處理全挪威超過50%的貨物來往。 在2000年,卑爾根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卑爾根 · 查看更多 »

古吉拉特邦

古吉拉特邦(ગુજરાત,拉丁字母转写:,舊譯瞿折羅、胡茶辣)是位于印度最西部的邦。该邦西部和西南部紧邻阿拉伯海,北部与巴基斯坦信德省和拉贾斯坦邦相接壤,南部和东南部毗邻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部是中央邦。它的面积为196,024平方公里,海岸线为1,600公里,其中大多数位于凯蒂瓦尔半岛,人口超过6000万。 艾哈迈达巴德为该邦最大城市及前邦治,而苏拉特亦是该邦重要城市之一。 古吉拉特邦是印度古吉拉特人的家园。 古吉拉特邦现存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些遗址,如洛塔和朵拉维那。 洛塔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海港之一。 古吉拉特邦的沿海城市,主要是巴鲁奇和坎贝,担任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以及在后继的西萨特拉普王朝时期的皇家塞迦王朝中。 古吉拉特邦是古希腊人所熟知的,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在其他西方文明中心也很出名。 古吉拉特邦2000年海事史上最古老的书面记录记录在一本希腊书“厄立特利亚海航行记:第一世纪商人印度洋的旅游贸易”中。 立法機構為182人組成的邦議會。邦內有飛機場及6所大學。 圣雄甘地出生在古吉拉特邦的博尔本德尔。.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古吉拉特邦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吉雷松省

吉雷松省(土耳其语:Giresun il)是位于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的一个省,面积7,151平方公里,首府吉雷松。.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吉雷松省 · 查看更多 »

坎達瓦自治市

坎達瓦自治市 (Kandav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1999年。坎達瓦自治市位於該國西部,人口10,057人,面積650.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5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坎達瓦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塔爾西自治市

塔爾西自治市(Talsu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西北部,人口34871人,面積1763.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0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塔爾西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多貝萊自治市

多貝萊自治市 (Dobele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西部,人口24521人,面積889.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1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多貝萊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颠王国(在1707年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组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1922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但英国在1927年才正式改號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奥兰

奥兰(Åland),又称阿赫韦南马(Ahvenanmaa),是位於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入口處的一个群岛,也是芬兰的一个自治区,通用瑞典语。首府玛丽港是全区的最大城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奥兰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耶夫州

尼古拉耶夫州(Mykolayvs'ka oblast')是烏克蘭南部的一個州,面臨黑海。面積24,598平方公里,人口1,217,103(2006年)。首府尼古拉耶夫。 Category:乌克兰州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尼古拉耶夫州 · 查看更多 »

尼尼微省

尼尼微省(阿拉米語:ܢܝܢܘܐ;阿拉伯語:نینوى;庫爾德語:Neynewa)是伊拉克十八省之一。面積37,323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3,270,400。首府摩蘇爾。1976年以前稱為摩蘇爾省,並包括了今日的杜胡克省。该省的居民主要为库尔德人和亚述人。其中亚述人信仰东方礼的基督教,讲新亚述语(现代阿拉米语的方言)。亚述人在尼尼微地区生活了几千年之久,是名符其实的土著民族。该省东部的三角地带现在依然是当代亚述人的集中聚居地和文化中心。 2014年6月,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攻陷摩蘇爾,並控制全個尼尼微省。2017年8月,伊拉克政府宣佈已完全收復尼尼微省。.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尼尼微省 · 查看更多 »

尼泊爾王國

尼泊爾王國(尼泊爾語:नेपाल अधिराज्य),前期也稱作廓爾喀王國,存在於1768年至2008年間,为尼泊爾歷史上的國家。 2006年8月,议会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改国号为尼泊尔。2008年5月28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廢除長達240年的王室成立共和制,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尼泊爾王國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特曼省

巴特曼省(Batman)是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一个省,面積4,649平方公里,首府巴特曼,居民以库尔德人为主。 巴特曼省因为石油及石化工业而地位重要,并拥有一条通往伊斯肯德伦的输油管道。棉花是该省的主要农业产品。.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巴特曼省 · 查看更多 »

巴芬島

巴芬島(Baffin Island;因纽特语:ᕿᑭᖅᑖᓗᒃ,Qikiqtaaluk)是加拿大北方在北極圈內的大島,屬努納武特,是加拿大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五大島,面積約有507451平方公里,2004年時有人口約11000人。巴芬岛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巴芬島人煙稀少,沒有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僅能以航空或夏季時的水運聯外,也常是北極探險隊的基地所在。在地理上,巴芬島的東方有巴芬灣、戴維斯海峽,可通到丹麥的格陵蘭島;南方則有福克斯灣、布西亞灣,可通往加拿大本土。1615年,探險家威廉·巴芬是第一個成功環繞巴芬島航行的人,此島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目前巴芬島上最大的城鎮是伊魁特,位於該島南部,它也是努納武特的首府,該地區於1999年4月1日從西北地區獨立出來。 白朗希山(Mount Blanche)是島上最高的山,有2146公尺高。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Category:北極群島 Category:努納武特地區地理.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巴芬島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部非洲

中非(Central Africa)即中部非洲地区,从撒哈拉沙漠与非洲大陆西部突起部分合围,不包括非洲大峡谷西部。有時中非單指中非共和國。区內用水全赖刚果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仅次于亚马逊河。聯合國中部非洲次分區(UN Middle Africa subregion)包括以下九個國家:.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中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希奧利艾縣

希奧利艾縣(Šiaulių apskritis)是立陶宛的一個縣,位於該國北部。面積8,540平方公里,人口370,400(2001年)。首府希奧利艾。 下分7區,61鎮。 Šiauliai.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希奧利艾縣 · 查看更多 »

希尤縣

希尤縣(Hiiu maakond,或稱Hiiumaa)是愛沙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縣,主要由爱沙尼亚第二大岛希烏馬島和附近小島組成。面積1,023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10,289人,兩者皆為全國之末。首府凱爾德拉。南接萨雷县,东邻莱内县。.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希尤縣 · 查看更多 »

东部非洲

#重定向 东非.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东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布爾特涅基自治市

布爾特涅基自治市(Burtnieku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6年,2009年拉脫維亞進行行政區重劃,改制為自治市。位於該國北部,人口8657人,面積710.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2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布爾特涅基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帕涅韋日斯縣

帕涅韋日斯縣(Panevėžio apskritis)是立陶宛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面積7,881平方公里,人口300,300(2001年)。首府帕涅韋日斯。该县与拉脱维亚接壤 下分6區,48鎮。 Panevėžio.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帕涅韋日斯縣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亞茲德省

亞茲德省(波斯語:یزد)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积129,285平方公里,在伊朗所有省份中位列第七。根据1996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亚兹德省人口为750,769 ,其中75.1 %为城镇居民,24.9 %居住在农村地区。2010年时估计亚兹德省总人口为1,041,035。亚兹德是全省的经济和行政中心,因此也是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亞茲德省 · 查看更多 »

庫爾德斯坦省

庫爾德斯坦省(波斯語: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8,817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3。人口約1,574,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薩南達季。.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庫爾德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伊斯法罕省

伊斯法罕省(波斯語:استان اصفه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07,02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5。人口約4,454,5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伊斯法罕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伊斯法罕省 · 查看更多 »

伊拉姆省

伊拉姆省(ایلام)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0,150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二十。人口約540,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伊拉姆市。 伊拉姆這個名字源自古代的埃蘭王國。現時人口主要為雷爾斯人(Lurs)。.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伊拉姆省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德文島

德文島(Devon Island)是加拿大帕里群島的第二大島,屬努那福特。它亦是地球最大的無人島,面積約為55,000平方公里。 島上有在始新世末期形成的霍頓隕石坑(Haughton impact crater)。 德文島位於北緯75度,很接近磁北極,天氣嚴寒。即使在夏天,亦很少超過攝氏10度,冬天可達-50度。 1924年8月政府為打擊非法捕鯨和其他活動,在德文島設立一個哨站—丹達斯港(74°31'N 82°30'W)。1933年哈得遜灣公司租用此哨站。1934年,毛皮業不景氣,救濟金減低,53個巴芬島因纽特家庭搬到德文島居住,然而到了1936年,他們都受不了這裏的氣候而離去。1940年代末,為了巡邏,丹達斯港曾有人居住,直到1951年丹達斯港再次關閉。現在的丹達斯港只有一些荒廢的建築。 德文島的環境和火星相似,近年來有些科學家在當地居住以作研究。.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德文島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信德省

信德省(سنڌ;سندھ;Sind)位於南亞次大陸的西南角、巴基斯坦東南部,印度河下游,是巴基斯坦四個省份之一,以面積計排行第三。東鄰印度,南鄰阿拉伯海,西邊與伊朗高原接鄰。面積140,914平方公里,人口36,894,487(2006年)。主要语言有信德語、烏爾都語等。 首府喀拉蚩,亦是巴基斯坦的舊都,它從1936年開始已是當時英屬印度信德省的首府。其他主要城市還有海得拉巴、訥瓦布沙阿及蘇庫爾等。 當地天氣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在五月到八月間,溫度時常達到攝氏46度,十二月到一月平均溫度則可以低達攝氏2度。全年平均降雨量大概7吋,雨季集中在七八月。西南季候風在二月份開始,直到九月。從氣候上,信德省可以分為:上信德、中信德和下信德三個部份。这里居民一半来自印度。 在该地区有一个大的独立运动(主要在卡拉奇,反對外來移民)。.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信德省 · 查看更多 »

俾路支省

俾路支省(بلوچستان)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是該國四個省份之一。西鄰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北鄰阿富汗,南鄰阿拉伯海。属于俾路支地区。面積347,190平方公里,首府奎達。主要语言有俾路支语、普什图语、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俾路支一直有独立运动,原因是當地人不滿政府一直是由旁遮普省的人主導。.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俾路支省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aint-Pierre-et-Miquelon),位于北大西洋上,其中最主要的岛屿是和(Miquelon-Langlade)等。該群島的幾個主要島嶼中,圣皮埃尔岛面积约26平方公里,密克隆岛约115平方公里,朗格拉德岛面积约91平方公里。群岛的位置在加拿大纽芬兰海岸外25公里(13海里)处。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是法国的一个海外屬地(Collectivité d'outre-mer, COM)之一,因此也是欧盟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特殊的移民程序,非法国公民的欧盟国民不允许在群岛上自由迁徙或者从事商业活动。整個行政區由8个小岛组成,面积242平方千米,各岛多裸露岩丘。气候冷湿多雾。人口6000,多法国移民后裔,信奉天主教,讲法语。居民多从事渔业和鱼产品加工,另有养狐养貂业。首府-zh-hans:圣皮埃尔; zh-hant:聖皮耶;-,人口5,400多。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是前法国殖民地新法兰西中仅存、依然由法国统治的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圖庫姆斯自治市

圖庫姆斯自治市(Tukuma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中部。人口33608,面積1198.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8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圖庫姆斯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部非洲

#重定向 北非.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北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北肯特島

北肯特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北冰洋海域,屬於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的一部分,由基吉柯塔魯克地區負責管轄,長42公里、寬23公里,面積59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北肯特島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切爾卡瑟州

切爾卡瑟州(Cherkas'ka oblast')是烏克蘭中部的一個州。第聶伯河流經,把全州分為東(平原)西(丘陵)不均等的兩半。面積20,900平方公里,人口1,367,685(2005年)。首府切爾卡瑟。.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切爾卡瑟州 · 查看更多 »

切爾尼戈夫州

切爾尼戈夫州 (Chernihivs'ka oblast'),是烏克蘭北部的一個州,北鄰俄羅斯及白俄羅斯。面積31,865平方公里,人口1,156,609(2006年)。首府切爾尼戈夫。.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切爾尼戈夫州 · 查看更多 »

哥德堡

哥德堡(瑞典語:Göteborg, )是瑞典的第二大城市,仅次於首都斯德哥尔摩。哥特堡近邻挪威,也是瑞典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哥特堡是瑞典享譽全球的汽車製造廠沃尔沃汽車之創廠地,而瑞典超級足球聯賽中的哥登堡足球會則是一支以哥德堡為主場的球隊。同时它也拥有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多學生的哥德堡大学(Göteborgs universitet)。 约塔河在哥德堡流入卡特加特海湾,将城市分成了两个部分。约塔河的入海口很适合作为港口,因此哥德堡也是北欧国家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哥德堡 · 查看更多 »

哈卡里省

哈卡里省(土耳其语:Hakkari il)是位于土耳其最东南端、分别与伊朗和伊拉克交界的一个省,7,729km2,首府哈卡里。该省居民主要为库尔德人和亚述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哈卡里省 · 查看更多 »

哈塞克省

哈塞克省(مُحافظة الحسكة)是敘利亞東北部的一個省,東鄰伊拉克,北鄰土耳其。底格里斯河在東北角流經,大部分為哈布爾河流域。面積23,334平方公里,2005年估計人口1,377,000人。首府哈塞克。下分4區。該省的大部分居民为亚述人和库尔德人,库尔德语和现代阿拉米语(亚述基督徒的民族语言)在本地区使用。 *.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哈塞克省 · 查看更多 »

哈爾尤縣

哈爾尤縣(Harju maakond,或稱Harjumaa,拉丁語:Harria)是愛沙尼亞北部的一個縣份,北臨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哈爾尤縣的东方為西维鲁县,东南方為耶尔瓦县,南方为拉普拉县,而西方則为莱内县。 哈爾尤縣的面積為4,333平方公里,为该国面积第二大的县(第一大为派尔努县)。截至2011年1月,哈爾尤縣的人口為528,468人,占整个爱沙尼亚的39.4%,並且是爱沙尼亚人口最多的縣份。哈爾尤縣首府塔林也是該國首都。塔林市议会亦被赋予特殊的地位,並擁有自己的法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哈爾尤縣 · 查看更多 »

哈馬丹省

哈馬丹省(波斯語:استان همد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9,547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3。人口約1,738,7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哈馬丹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哈馬丹省 · 查看更多 »

凡城省

凡城省(土耳其语:Van;亚美尼亚语:Վան )位于凡湖与伊朗中间,是土耳其東部的一个省,面积19,069平方公里,人口約102萬人(2009年),首府凡城。著名的土耳其凡城猫的老家就在凡城省及周边地区。 公元前9世纪,凡城地区成为了烏拉爾圖王國的中心。在此后的数个世纪--,这里一直都是亚美尼亚人的主要居住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美尼亚人遭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政府的种族大屠杀,被迫离开了这里或被“清除”。 2011年10月23日發生大地震造成多人傷亡.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凡城省 · 查看更多 »

克爾曼省

克爾曼省(استان کرم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80,726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人口約2,432,9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克爾曼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爾曼省 · 查看更多 »

克爾曼沙汗省

克爾曼沙汗省(波斯語:كرمانشاه)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4,641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5。人口約1,938,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克爾曼沙赫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爾曼沙汗省 · 查看更多 »

克魯斯特皮爾斯自治市

克魯斯特皮爾斯自治市(Krustpil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6827人,面積812.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8.4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魯斯特皮爾斯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半岛(又译克里木半岛;Krymskiy poluostrov;Krymskyi nivostriv;Къырым ярымадасы, Qırım yarımadası),简称克里米亚,是黑海北岸的一个几乎完全被海包围的半岛。東部為刻赤半島,與大陸隔刻赤海峽相望。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主体部分之南和俄罗斯主体部分之西,人口约235万(2007年估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包含几乎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行政上与位于半岛西南方的塞瓦斯托波爾直辖市分离。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以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于2014年3月11日宣布联合塞瓦斯托波爾從烏克蘭獨立。首都是辛菲罗波尔,最大都市是塞瓦斯托波爾。 該自治共和國在俄軍支持下於2014年3月16日舉辦全區域性的歸屬公投,成立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并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准备加入俄罗斯联邦。3月17日,克里米亞公投最終結果公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与塞瓦斯托波爾的投票率均超过八成,共约97%的選民支持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並加入俄羅斯,但烏克蘭政府、美國、歐盟以及大部分国家并不承認此公投。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一項與克里米亞有關接納克里米亞共和國加入俄罗斯並組建新的俄罗斯聯邦主體的條約草案,并于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包含整个克里米亚半岛。4月11日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地区作为俄罗斯联邦主体写入条文。.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里米亚 · 查看更多 »

克里米亞州

克里米亞州(Кримська область;Крымская область;Qırım vilâyeti),先后为蘇聯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州,首府辛菲羅波爾。 本州成立於1945年6月30日,取代原来的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54年2月19日自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轉交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1月20日經過公民投票後,在2月12日獲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恢復自治地位。1995年改稱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Category: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州份 Category: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州份 Category:克里米亞歷史 Category:1945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199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里米亞州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拉瓦自治市

克拉斯拉瓦自治市 (Krāslav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1年。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20217人,面積107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9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克拉斯拉瓦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勞納自治市

勞納自治市(Raun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東北部。人口4112人,面積309.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3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勞納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勒斯特

勒斯特(Røst)是挪威的一個自治區,位於諾爾蘭郡。 Category:諾爾蘭郡自治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勒斯特 · 查看更多 »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文學和天文物理學領域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之一。出刊於1827年,發表作為天文等相關領域原創研究的論文或事件通報。另外,該期刊實際上並非每月出刊,所發表的文章也不僅限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訊息 。.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 查看更多 »

皇家学会

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的會長、理事会及追隨者們(The President, Council, and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簡稱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并于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許狀。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英國君主是学会的保护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皇家学会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

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波斯語:کهگیلویه و بویراحمد)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5,504平方公里。人口約695,099(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亞蘇季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 · 查看更多 »

穆什省

什省(土耳其语:Muş il)是位于土耳其东部的一个省,8,023km2,首府穆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穆什省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a oblast')是乌克兰的一个州,首府第聂伯罗。.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

#重定向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紐芬蘭與拉布拉多 · 查看更多 »

紐芬蘭自治領

紐芬蘭自治領(Dominion of Newfoundland)是一個存在於1907年到1949年期間的英國的一個自治領。自治領位於北美洲東部的大西洋沿岸,其領土范圍相當於今天的紐芬蘭-拉布拉多省。1949年,紐芬蘭與加拿大合并,自治領隨之結束。 1854年,在紐芬蘭成立了當地的自治政府,并在1907年正式成為自治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的紐芬蘭人在戰爭中犧牲,加之後來的大蕭條,導致紐芬蘭的經濟出現困難。在1934年,英國暫停了紐芬蘭的自治領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紐芬蘭有機會走向獨立或與加拿大合併。1948年,紐芬蘭舉行了公民投票,通過了併入加拿大的決議。在1949年3月31日,紐芬蘭正式加入加拿大联邦,成為加拿大的第十個省。 * Category: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歷史 Category:加拿大政治史.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紐芬蘭自治領 · 查看更多 »

維列伊斯基區

維列伊斯基區是白俄羅斯的一個區,位於該國中部,屬於明斯克州的一部分,面積2,453.81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49,7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25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維列伊斯基區 · 查看更多 »

維爾紐斯縣

維爾紐斯縣(Vilniaus apskritis)是立陶宛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部,其面積(9,760平方公里)和人口(850,700)皆居全國第一。首府維爾紐斯也是該國首都。 下分8區,107鎮。 基於立陶宛和波蘭過往的歷史,現時維爾紐斯縣是波蘭以外最大的波蘭語人口所在地。 Vilnius.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維爾紐斯縣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岛

维多利亚岛(英文:Victoria Island,位于大约)是处于加拿大西北地区与努那福特交界的岛屿之一,面积达217,291平方公里(约83,901平方英里),比大不列颠岛略大,是全球第八大岛屿,也是加拿大第二大岛屿,面积几乎是纽芬兰岛的两倍。西北地区与努那福特的区界正好穿越维多利亚岛,岛西北端的1/3属于西北地区的因纽维克专区,而剩下的归属于努那福特的基蒂克美奥特地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维多利亚岛 · 查看更多 »

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Vilnius),立陶宛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2013年1月,该市人口为537,152人(整个维尔纽斯县的人口为806,308人)。其舊城在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維爾紐斯也是2009年的歐洲文化首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维尔纽斯 · 查看更多 »

维捷布斯克州

维捷布斯克州(白俄罗斯语:Віцебская вобласць)是白俄罗斯的一个州,首府维捷布斯克。该州与立陶宛、拉脱维亚、俄罗斯接壤。面積約40,100km2,人口約1,321,000人(2009年)。 白俄羅斯現任總統卢卡申科出生於此。 * Category:白俄罗斯一级行政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维捷布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烏田納縣

烏田納縣(Utenos apskritis)是立陶宛的一個縣,位於該國東北部。面積7,201平方公里,人口186,400(2001年)。首府烏田納。该县与白俄罗斯、拉脱维亚接壤。 下分6區,53鎮。6區為:阿尼克什奇艾地區、伊格納利納地區、莫萊泰地區、烏田納地區、維薩基納斯區和扎拉賽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烏田納縣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爱沙尼亚 · 查看更多 »

瓦尼耶島

瓦尼耶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北冰洋海域,屬於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的一部分,由努納武特負責管轄,長53公里、寬35公里,面積1,12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2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瓦尼耶島 · 查看更多 »

瓦拉克利亞尼自治市

拉克利亞尼自治市(Varakļānu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3941人,面積27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4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瓦拉克利亞尼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特拉布宗省

特拉布宗省(Trabzon)是土耳其東北部黑海沿岸的一個省。面積4,495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1,061,055人。首府特拉布宗。 下分十八縣。 T.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特拉布宗省 · 查看更多 »

白俄羅斯

#重定向 白俄罗斯.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白俄羅斯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莫吉廖夫州

莫吉廖夫州(白俄羅斯語:Магілёўская вобласьць)是白俄羅斯東部的一個州。面積29,000平方公里,人口1,169,100 (2004年估計)。 由於風向的關係,與戈梅利州同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重災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莫吉廖夫州 · 查看更多 »

萊內縣

萊內縣 (Lääne maakond,或稱Läänemaa,「西部」的意思)是愛沙尼亞西部的一個縣,北臨波羅的海。面積2,383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28,101人。首府哈普沙盧。 下分二市十一鎮。 Category:愛沙尼亞行政區劃.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萊內縣 · 查看更多 »

萨拉赫丁省

撒拉丁省(阿拉伯语:صلاح الدين)是伊拉克北部省份,首府为提克里特。省名来自12世纪民族英雄萨拉丁。 2003年人口约1,146,500人。除首府之外,较大城市包括薩邁拉。該省的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库尔德人和亚述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萨拉赫丁省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西博滕省

西博滕省(Västerbottens län)位于瑞典北部,和西诺尔兰省、耶姆特兰省和北博滕省相邻。它的西面和挪威的诺尔兰接壤,东面濒波的尼亞灣。.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博滕省 · 查看更多 »

西南芬蘭區

西南芬蘭區(Varsinais-Suomi,Egentliga Finland),又稱芬蘭本土,是芬蘭的一個區,省份废除前屬西芬蘭省。面積10,623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50,968人。區府圖爾庫。 下分二十七个市镇,其中11个使用“城市”的称号。合并至其它市镇后已经废除市镇有48个。 V.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南芬蘭區 · 查看更多 »

西亚

西亞,或稱西南亞,指亞洲的西南部,和中東有很大部份的重合。不過,中東是一定義不清的區域,包含非洲國家埃及,而西亞則是純粹的地理學名詞,表示亞洲的西南端,人口約3.3億人。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亞大致相當於傳統所謂的「中東」和「近東」,後兩者都是以距歐洲的遠近來稱呼,而不是依地帶在亞洲的所在來稱呼。在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和印度、澳洲等比中東位置更東的國家,較偏好使用「西亞」這一名詞,因為「中東」這個傳統的名詞會讓人有歐洲中心主義的感覺。在文化和政治地理學裡,中東有時也包括北非和南亞西部的國家,特別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埃及。 聯合國將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也包含在西亞之內。不過,這些國家亦位於亞洲和歐洲相接的地帶,且和後者有社會和政治上的關連。土耳其的領土位於歐洲和亞洲之內。阿拉伯世界(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的亞洲部份被稱為「馬什里克」。.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亚 · 查看更多 »

西亞塞拜然省

西亞塞拜疆省(波斯語:آذربایجان غربی)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37,463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1。人口約2,949,4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烏爾米耶市。该省居民大多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亚述人。其中亚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亞塞拜然省 · 查看更多 »

西诺尔兰省

西诺尔兰省(Västernorrlands län)位于瑞典北部,与耶夫勒堡省、耶姆特兰省和西博滕省相邻,濒波的尼亞灣。.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诺尔兰省 · 查看更多 »

西部非洲

#重定向 西非.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西部非洲 · 查看更多 »

馬多納自治市

多納自治市 (Madon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馬多納自治市位於該國東部,人口26,953人,面積2,153.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3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馬多納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馬西島

西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北冰洋海域,由努納武特的基吉柯塔魯克地區負責管轄,長47公里、寬34公里,面積432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馬西島 · 查看更多 »

馬茲薩拉察自治市

茲薩拉察自治市 (Mazsalac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北部,人口4042人,面積417.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9.7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馬茲薩拉察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角距離

角距離,也稱為角分離、視距離、或視分離,在數學(特別是幾何學和三角學)和自然科學(包括天文學、地質學等等),從不同於兩個點物體的位置(即第三點)觀察這兩個物體,由觀測者指向這兩個物體的直線之間所夾角度的大小。角距離(或分離)與角度本身是同義的,但意義卻是對兩個天體(對恆星,是當從地球觀測)之間線距離的建議(通常是很大或未知的)。.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角距離 · 查看更多 »

马尔丁省

尔丁省(土耳其语:Mardin il)是位于土耳其南部、与叙利亚接壤的一个省,9,097km2,首府位于马尔丁。.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马尔丁省 · 查看更多 »

马尔代夫

尔代夫共和国(Dhivehi Raajjeyge Jumhooriyya),通稱馬爾地夫(ދިވެހިރާއްޖެ),古称溜山,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由一系列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包含了26個環礁的約1,192座珊瑚島組成。英屬印度洋領地迪戈加西亞島位於其南方印度洋水域約900公里處,其上有美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海空軍與航母基地。 2016年10月14日,馬爾代夫宣佈退出英聯邦。.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马尔代夫 · 查看更多 »

魯伊耶納自治市

魯伊耶納自治市(Rūjien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北部,是全國最北端的自治市。人口6252人,面積352.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8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魯伊耶納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诺尔兰郡

諾爾蘭郡(Nordland)是挪威北部的一個郡,西接大西洋,東接瑞典,面积38,456平方公里,首府為博德,而博德亦是國營鐵路(NSB)諾爾蘭鐵路線北面的終點站。.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诺尔兰郡 · 查看更多 »

貝韋里納自治市

貝韋里納自治市(Beverīn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東北部。人口3067人,面積301.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2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貝韋里納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费奥多西亚

費奧多西亞(Feodossia;Феодо́сия,Feodosiya;克里米亚鞑靼语和土耳其语:Kefe),古稱卡法(Kaffa),是位於黑海北岸克里米亞半島的城市。在20世紀中期,苏联统治下的費奧多西亞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轉交給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市內人口約105,411人,有俄羅斯人(72.2%)、烏克蘭人(18.8%)、克里米亞韃靼人(4.6%)居住。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2014年3月16日举办归属公投,成立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并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但基辅乌克兰政府、美国、欧盟以及大部分其它国家都未承认此公投。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一项与克里米亚有关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并于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包含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而乌克兰则继续主张費奧多西亞为乌克兰领土。.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费奥多西亚 · 查看更多 »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黑海 · 查看更多 »

迪亚巴克尔省

迪亚巴克尔省(Diyarbakır Province)是位于土耳其东部的一个省,首府迪亚巴克尔。.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迪亚巴克尔省 · 查看更多 »

霍爾木茲甘省

霍爾木茲甘省(هرمزگان)是伊朗31個省份之一。面積70,697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1,314,6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巴斯港。.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霍爾木茲甘省 · 查看更多 »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استان سیستان و بلوچستان)是伊朗的一個省。面積181,785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1。2005年人口約2,290,076,2011年人口2,534,327;首府位於扎黑丹。.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胡齊斯坦省

胡齊斯坦省(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胡齊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阿尔特温省

阿尔特温省(Artvin)是位于土耳其东北部与格鲁吉亚交界边境、黑海沿岸的一个省,面積7,436平方公里,首府為阿尔特温。.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阿尔特温省 · 查看更多 »

阿勒省

阿勒省(Ağrı)是位于土耳其东部与伊朗交界边境的一个省,首府阿勒。.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阿勒省 · 查看更多 »

阿格洛納自治市

阿格洛納自治市 (Aglon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阿格洛納自治市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4561人,面積329.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2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阿格洛納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

阿歷山大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大西洋海域,屬於伊麗莎白女王群島的一部分,由努納武特負責管轄,長43公里、寬19公里,面積484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加拿大島嶼.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阿歷山大島 (努納武特) · 查看更多 »

蘇萊曼尼亞省

苏莱曼尼亚省(السليمانية As Sulaymānīyah,库尔德语:Parezgay Sulimani)是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自治区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一个省。其省会是苏莱曼尼亚。苏莱曼尼亚省于1976年由基尔库克省析出,2004年库尔德斯坦地区政府又从苏莱曼尼亚省析置了哈拉卜贾省。 苏莱曼尼亚省居民以库尔德人为主,另有阿塞拜疆人、阿拉伯人、亚述人等。 苏莱曼尼亚是一个多山的省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蘇萊曼尼亞省 · 查看更多 »

赫尔松州

赫尔松州(Khersons'ka oblast')是烏克蘭南部的一個州,位於克里米亞以北。東為亞速海,第聶伯河在北部自東向西流入黑海。 面積28,461平方公里,人口140萬(2004年5月1日)。首府赫爾松。 Category:乌克兰州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赫尔松州 · 查看更多 »

赫爾河畔京士頓

是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區域東約克郡的單一管理區、城市,人口256,200,面積71.4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486每平方公里,採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赫爾以南250公里(155英哩)達英國首都倫敦,以西北13公里(8英哩)達東約克郡行政總部貝弗利(Beverley)。 赫爾在12世紀建城,在1299年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命名為「Kings town upon Hull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嚴重破壞,戰後經歷了一段後工業社會時期。.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赫爾河畔京士頓 · 查看更多 »

薩塔昆塔區

薩塔昆塔區(Satakunta,Satakunta),是芬蘭的一個區,屬原西芬蘭省,西臨波的尼亞灣。面積8,28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35,416人。區府波里。.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薩塔昆塔區 · 查看更多 »

薩雷縣

薩雷縣 (Saare maakond,或稱Saaremaa,拉丁語:Osilia)是愛沙尼亞西部的一個縣,由薩列馬島和附近小島組成。面積2,92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35,356人。首府庫雷薩雷。 下分一市十五鎮。 Category:愛沙尼亞行政區劃.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薩雷縣 · 查看更多 »

葉爾加瓦自治市

葉爾加瓦自治市 (Jelgav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中部,人口27276人,面積131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21人/km2。 需注意的是,葉爾加瓦自治市的范圍不包括葉爾加瓦直轄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葉爾加瓦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里加

里加(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里加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里加是历史上汉萨同盟主要商业城市,其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欧盟欧洲电子通讯监管机构总部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通讯中心设在里加。里加是欧洲城市组织及欧洲首都联盟组织成员。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世界合唱比赛,200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2003年欧洲歌唱大赛,2006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2003年世界女子冰壶球锦标赛等活动的举办地。.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里加 · 查看更多 »

里耶比尼自治市

里耶比尼自治市(Riebiņu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東部。人口6331,面積63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0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里耶比尼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AS),是由英國天文學家組成的天文研究團體。總部位於倫敦。目的是為了增進天文學、行星科學、地球物理學及其他與天文相關學科的研究。在國際天文聯會中代表英國,也是國際科學理事會的成員。.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英國皇家天文學會 · 查看更多 »

耶夫勒堡省

耶夫勒堡省(Gävleborgs län)位于瑞典中部,与达拉纳省、乌普萨拉省、西诺尔兰省、耶姆特兰省和西曼兰省相邻。东面濒波罗的海。.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耶夫勒堡省 · 查看更多 »

耶姆特兰省

耶姆特兰省(Jämtlands län)位于瑞典北部,与达拉纳省、耶夫勒堡省、西诺尔兰省西博滕省相邻。它的西面和挪威的南特伦德拉格和北特伦德拉格接壤。.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耶姆特兰省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波斯語:چهارمحال و بختیاری)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6,332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人口約842,002(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沙赫爾庫爾德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 查看更多 »

杜胡克省

杜胡克省 (阿拉米语:ܢܘܗܕܪܐ;庫德語:Duhok;阿拉伯語:دهوك&#8206),是伊拉克十八省之一,位於該國北部。面积6,553km²。首府为杜胡克。1976年以前屬摩蘇爾省。该省的居民主要为库尔德人和亚述人。其中亚述人信仰东方礼的基督教,讲新亚述语(现代阿拉米语的方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杜胡克省 · 查看更多 »

格羅德諾州

格羅德諾州(Гарадзенская вобласьць)是位於白俄羅斯西北部的一個州。面積約25,000平方公里,2004年估計人口1,146,100。首府格羅德諾。该州与波兰、立陶宛接壤。 * Category:白俄罗斯一级行政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格羅德諾州 · 查看更多 »

格雷厄姆島

格雷厄姆島是加拿大的島嶼,位於太平洋海域,屬於夏洛特皇后群島的一部分,由卑詩省負責管轄,面積6,36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50米,2001年人口4,475。.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格雷厄姆島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比特利斯省

比特利斯省(Bitlis Province)是位于土耳其东部的一个省,含水域面積8,413km²,陆地面积6,707km²,首府比特利斯。它的名字来源于奉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命令在此地建立城堡的“Bedlis”。比特利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比特利斯省 · 查看更多 »

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泰恩河畔紐卡素(Newcastle upon Tyne 英式发音: ;本地发音: ),简称纽卡素,又名纽卡斯尔,英國英格蘭東北區域泰恩-威尔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纽卡素曾屬诺森伯兰郡,毗鄰桑德兰和北泰因赛德。纽卡斯尔在泰恩河的北岸,建城于罗马帝国时代,当时的名字叫做Pons Aelius,是由罗马帝国哈德里安皇帝修建的。至今仍能在纽卡斯尔部分地区看到这些旧时的城墙,尤其是沿西路(West Road)一带。 著名的新堡大学坐落在市中心,该市也是泰恩河畔拥有卫星城市的集合城市中最大的一個。纽卡素是英格兰核心城市(English Core Cities Group)之一。纽卡素和其周边地区的人通常被叫做“高地人”(Geordies)。紐卡素在工業革命時期是英國重要工業都市,造船業和鋼鐵產業尤其發達。現在主要產業則已轉換為服務業。.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泰恩河畔纽卡斯尔 · 查看更多 »

法爾斯省

法爾斯省(波斯語:فارس)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22,608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四。人口約4,323,000(2004年數據);首府位於設拉子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法爾斯省 · 查看更多 »

派爾努縣

派爾努縣 (Pärnu maakond,或稱Pärnumaa)是愛沙尼亞西南部的一個縣,西臨里加灣,南鄰拉脫維亞,北面为莱内县和拉普拉县,东面为耶尔瓦县和维尔扬迪县。面積4,807平方公里,是爱沙尼亚面积最大的县。2013人口為81,428 人,占全国总人口6.3%。首府派爾努。 下分二市十九鎮。.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派爾努縣 · 查看更多 »

洛雷斯坦省

洛雷斯坦省(波斯語:لر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8,559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十四。人口約1,739,600(2006年數據);首府位於霍拉馬巴德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洛雷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挪威海

挪威海(挪威語:Norskehavet)是北大西洋的一個陸緣海,位於挪威西北方對開,介乎北海與格陵蘭海之間。 挪威海西邊與冰島海連接,東北方與巴倫支海相鄰。在西南方,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底山脊把大西洋外海與挪威海分開。至於北面,揚馬延海底山脊成為挪威海與北冰洋之間的界線。東邊是挪威,海岸線有由冰川侵蝕而成的峽灣(fjørd)。.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挪威海 · 查看更多 »

本影

本影指发光体(非点光源)所发出光线被非透明物体阻挡后,在屏幕(或其他物体)上所投射出来完全黑暗的区域。 此处发光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而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例如:月食的本影。.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本影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交點

月球交點是月球的軌道交點,它是月球軌道在天球上穿越過黃道(太陽在以恆星為背景的天球上移動的路徑)的位置。升交點是月球穿越黃道進入北方的點,降交點是穿越黃道進入南方的點。 食的發生只會在交點的附近: 當新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日食;而在滿月的時候經過交點附近會發生月食。一次食的發生,月球與交點的距離必須小於15°。 月球交點在黃道上的進動相較於月球的軌道是很快速的(稱為交點周期,章動周期是6793.5天或18.5996年,這不同於沙羅或是食的周期)。.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月球交點 · 查看更多 »

戈梅利州

戈梅利州(白俄羅斯語:Гомельская вобласьць;Гомельская область)是白俄羅斯東南部的一個州。面積40,400平方公里,據2004年時的統計,人口有1,505,400人。该州与乌克兰、俄罗斯相连 由於風向的關係,與莫吉廖夫州同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重災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戈梅利州 · 查看更多 »

明斯克

明斯克(ipa;Минск)是白俄罗斯的首都也是明斯克州的首府,约有180万居民,位于白俄罗斯的中心,斯维斯洛奇河畔。明斯克是白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多个高等院校,包括白俄羅斯國立大學。此外还有著名的马戏团、歌剧院和芭蕾舞院。.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明斯克 · 查看更多 »

明斯克州

明斯克州(Менская вобласьць)是白俄羅斯中部州份,包圍著首都明斯克市(同時是州的首府)。面積40,800平方公里,人口1,503,000(2004年估計)。 * Category:白俄罗斯一级行政区.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明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瑞典王国政府、国会以及瑞典王室的官方宫殿都设在斯德哥尔摩。它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餘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斯德哥尔摩 · 查看更多 »

斯米爾泰內自治市

斯米爾泰內自治市 (Smiltene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斯米爾泰內自治市位於該國東部,人口14376人,面積949.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5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斯米爾泰內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新皮耶巴爾加自治市

新皮耶巴爾加自治市(Jaunpiebalg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中部,人口2721人,面積25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1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新皮耶巴爾加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新月

新月、月缺,指月亮無光之月相,一種天文現象。月球在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合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之時,就會呈現此月相;在此刻,月球背向太陽的黑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以肉眼看不見月球。夏曆以「朔」定義每月初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新月 · 查看更多 »

日托米爾州

日托米爾州(Zhytomirs'ka oblast')是烏克蘭北部的一州。总面積29,832平方公里,2011年总人口1,266,938。首府日托米爾。.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日托米爾州 · 查看更多 »

敦達加自治市

敦達加自治市(Dundaga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位於該國西北部,人口4878人,面積67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7.2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敦達加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扎波羅熱州

扎波羅熱州(Zaporiz'ka oblast')是烏克蘭東南部的一個州,瀕臨亞速海。面積27,180 平方公里,人口 1,877,200(2006年)。首府扎波羅熱。.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扎波羅熱州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Latvija),正式國號拉脫維亞共和國(Latvijas Republik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羅的海國家之一。北、南、東分別與愛沙尼亞、立陶宛及俄羅斯為鄰,西邊隔波羅的海與瑞典相對,東南國境則與白俄羅斯接壤。拉脫維亞總人口數為2,070,371人,國土面積,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政治體制上,拉脫維亞是一個民主議會共和制國家,於1918年建國,以里加為首都;而作為單一制國家,拉脫維亞全國分為119個行政區域,包括109個自治市和9個直轄市。在語言上,拉脫維亞以印歐語系中唯一僅存的波羅的語族語言,拉脫維亞語為官方語言,是該國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的母語;另一方面,立窩尼亞人作為該國原住民族,則使用烏拉爾語系的立窩尼亞語,但該語言已逐漸步入死亡。 拉脫維亞是北欧理事会、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委員會、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2014年時,拉脫維亞在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經濟體之一。該國曾使用拉脫維亞拉特為其官方貨幣,直到2014年加入歐元區,以歐元作為新國幣。.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拉脫維亞 · 查看更多 »

拉普拉縣

拉普拉縣 (Rapla maakond,或稱Raplamaa)是愛沙尼亞西部的一個縣。其东为耶尔瓦县,其南为派尔努县,其西为莱内县,其北为哈留县。面積2,980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為36,678人,占全国2.7%。首府拉普拉。 下分十鎮。.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拉普拉縣 · 查看更多 »

普里埃庫利自治市

#重定向 普雷庫魯自治市.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普里埃庫利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普雷利自治市

普雷利自治市 (Preiļu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0年。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11973人,面積365.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33人/km2。.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普雷利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1912年10月10日日食

1912年10月10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协调世界时1912年10月1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秘鲁、巴西,日偏食則覆蓋了拉丁美洲大部分、非洲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1912年10月10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4年2月25日日食

1914年2月25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4年2月25日(包括整個環食帶在內的西半球大多爲2月24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和玛丽·伯德地,日偏食則覆蓋了南极洲大部、太平洋中南部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1914年2月25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5年2月14日日食

1915年2月14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15年2月14日(當天也是春節,西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2月1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澳大利亚、荷屬東印度、德屬新幾內亞、日本南洋廳,日偏食則覆蓋了馬來群島、澳大利亚及周邊部分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1915年2月14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1916年2月3日日食

1916年2月3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16年2月3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哥伦比亚、委內瑞拉、瓜德罗普,日偏食則覆蓋了美洲大部分及大西洋東北岸的部分地區。.

新!!: 1914年8月21日日食和1916年2月3日日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