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釋廣德

指数 釋廣德

釋廣德法師(,國際音標:;,)是一名越南大乘佛教僧人。1963年6月11日,他在西貢的十字路口用汽油引火自焚。他的自焚場面被一名《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哈伯斯坦記錄了下來。 釋廣德自焚動機是為了抗議南越政府领袖吳廷琰的迫害佛教徒政策。他自焚的照片在世界上廣泛流傳,並令人再次關注吳氏的領導方針。《紐約時報》記者麥爾肯因這張轟動的照片贏得了普立茲獎,而另一位記者大衛·哈伯斯坦目擊整個過程並因報導越戰而獲得喬治波克獎最佳國際報導。 釋廣德殉道使國際間迫使吳廷琰改革的壓力增加了不少,而這最終迫他宣佈一些政策改革以緩和佛教徒的情緒。可是,這個已確立的改革不是進行緩慢便是不了了之,甚至在爭論中令官民關係更加惡化。在抗議示威同時,效忠吳廷瑈(吳廷琰的胞兄弟)的於南越全國性地查抄了包括舍利寺的許多寺院,且搶走了「聖心」(广德法师未烧的心脏)造成了寺院嚴重損毀與大量傷亡,導致數名佛教僧人跟隨釋廣德的行為自焚致死。最終,陸軍的楊文明帶領發動政變,並捕殺吳廷琰。因此,這件自焚事件間接地導致了政權的更替。.

107 关系: 加仑加油站基督徒十字包南越政府軍南方公園吳廷俶吳廷琰吴廷琰之死吸毒大乘佛教大衛·哈伯斯坦太陽宪法安南保護國密歇根州上座部佛教帝国主义中央情报局中国共产党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亚洲亚拉巴马州人民日报五角大楼底特律住持佛誕佛教佛教徒危机徭役心臟念珠圣母玛利亚國際音標僧侣和尚和平主義国际佛教旗火葬秘密警察第一夫人總主教约翰·肯尼迪纽约时报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美國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國防部長...美國駐西貢大使館美国参议院美国国务卿美国国防部美国总统美联社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羅馬帝國燒烤芽莊市菩萨萬寧縣 (越南)順化袈裟觀世音討伐體制樂團骨灰諾羅敦·西哈努克高棉族貴格會越南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南共和國陸軍越南共和国越南语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戰爭越戰麦克风黄色龍山寺農曆迪安·腊斯克胡志明市舍利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自焚英語耶稣陳麗春柬埔寨棺材楊文明欧洲殉教汽油沙彌法屬印度支那澳大利亚明信片新南威爾士州悉尼政變慶和省普利策奖4月7日 扩展索引 (57 更多) »

加仑

加侖(Gallon)是英美度量衡的容量單位,從前以計量用漢字寫作「嗧」(日語:「呏」)。其同時是液體和乾量的容量單位,但兩者的容量略有不同(傳統英美度量衡的容量單位有分成“液量”和“乾量”兩類)。.

新!!: 釋廣德和加仑 · 查看更多 »

加油站

加油站供車輛及船隻需要補充油料时使用。油料存在油庫(或油槽、油池)裡,通過管道連接到加油機器,通過加油槍加到車輛的油箱裡。.

新!!: 釋廣德和加油站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釋廣德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十字包

十字包(Hot cross bun)是一种添加了香料的甜味的面包,面包中有黑加倫子或葡萄干,面包上面有一个十字形符号。很多地区都有在耶稣受难日吃这种面包的传统,比如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勒比海、南非、印度和加拿大。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全年可以买得到这种面包。在澳洲,热十字包一般早在新年或圣诞节之后就开始出售了。.

新!!: 釋廣德和十字包 · 查看更多 »

南越政府軍

#重定向 越南共和國軍.

新!!: 釋廣德和南越政府軍 · 查看更多 »

南方公園

《南方公園》(South Park)是由特雷·帕克和馬特·斯通為美國喜劇中心創作的成人動畫情景喜剧劇集。整部剧集围绕着来自科羅拉多州南方--公園鎮的四名男孩——斯坦、凯尔、卡特曼和肯尼,以及他们在该小镇的种种冒险故事。与辛普森一家一样,南方公园里的角色都是该系列里的常客,也就是说他们会在几乎每一集获得出场机会。作为一部面向成人观众的动画节目,《南方公園》經常通過歪曲式的摹仿來諷刺和嘲弄美國文化和社會時事的各個方面,挑戰了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禁忌并因其中的粗口、黑色幽默和超现实幽默而著名。 特雷和馬特在大学因参加电影制作课程时而結識,并于1992年和1995年制作出了两部动画短片——《耶稣与雪人》和《圣诞节的精神》。这两部短片成为了《南方公园》的前身。《南方公园》于1997年八月份首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试播的第一集《卡特曼的肛门探针》,是通过纸制模型和传统的静态动画技术制作的,但是后来的剧集只是模仿了第一集的剪纸风格,实际上则是通过电脑动画制作工具制作。《南方公园》的剧本通常都是在播出前一周由特雷和馬特写出并在首播前几个小时内制作完成,但后来特雷(尤其11季以后)成为了该剧唯一的导演。這個節目的播出季通常分為兩部份。前半段在春季播出,后半段在秋季(對於北美而言)。第17季于2013年9月27日首播,使《南方公園》成為美國電視史上繼《辛普森一家》和《King of the Hill》(暫譯:山丘之王)之後播出時間最長的成人動畫劇集之一。该节目由于稳定的收视率使喜剧中心预订至2019年,也就是它的第23季。 南方公园自开播至今,获得了来自观众,职业评论员和主流大奖的认同,包括但不限于五座黄金时段艾美奖,一座皮博迪奖,并被多项媒体称赞为电视史上最伟大的节目之一。该节目开播两年后,二位主创制作的电影南方公园剧场版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度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限制级动画电影(在2016年被香肠派对超越),而该片的两位创作人(帕克和斯通)在随后的奥斯卡获得了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2013年,美国著名电视杂志电视指南公布了“最伟大卡通电视节目”名单,而南方公园在该名单里排名第十。 它在1997年首播,至2016年已播到第20季。2005年3月5日,《南方公園》在英國第四頻道的「100部最好的卡通片」票選中高居第三,只輸給《辛普森一家》和《-zh-cn:猫和老鼠; zh-tw:湯姆貓與傑利鼠; zh-hk:湯姆與謝利; zh-sg:猫和老鼠-》。它也在「50部最好的喜劇電影」中名列第五,「100個最佳聖誕時刻」中名列第27。.

新!!: 釋廣德和南方公園 · 查看更多 »

吳廷俶

吳廷俶(Pierre Martin Ngô Đình Thục,),天主教顺化总教区总主教,1897年10月6日出生于越南顺化,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三弟吴廷琰是南越首任总统。枢机主教阮文順(1928年-2002年)是吴廷俶的外甥。.

新!!: 釋廣德和吳廷俶 · 查看更多 »

吳廷琰

吳廷琰(,,),其他華文媒體亦曾譯為「吳廷炎」或「吳庭艷」,聖名若翰(Gioan Baotixita),是越南共和國第一任总统(1955年—1963年),因為他的支持者來自自由之路行動南遷的天主教徒,因而相對偏袒天主教,歧視大多數越南人口信奉的佛教,引發佛教徒危機,造成多名佛教徒示威者死亡,並因而失去美國支持。吳廷琰在1963年南越政變中被殺,不少人認為吳廷琰死後,南越再也沒有政治強人治理南越,間接造成美軍介入越戰。.

新!!: 釋廣德和吳廷琰 · 查看更多 »

吴廷琰之死

吴廷琰之死,是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吴廷琰的死亡經過。起因於南越軍將領杨文明将军發動的1963年南越政變,參與政變的阮文戎少校殺死了总统吴廷琰與其胞弟吴廷瑈。.

新!!: 釋廣德和吴廷琰之死 · 查看更多 »

吸毒

#重定向 物質濫用.

新!!: 釋廣德和吸毒 · 查看更多 »

塔,又稱八角塔,是一种常见的东方传统建筑。 東亞最早形式的塔是中国的重楼,往後逐步演變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的塔,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建筑学层面,塔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而在古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也有類似的建筑形式,稱作舍利塔,是佛教僧侶用作埋骨之用,在英語世界很多時也被歸類成塔的一種,但其功能則與東亞傳統的塔截然不同。.

新!!: 釋廣德和塔 · 查看更多 »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新!!: 釋廣德和大乘佛教 · 查看更多 »

大衛·哈伯斯坦

大衛·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生於美國紐約市,猶太人,著名記者、作家與歷史學家。他以對越戰的報導而聞名,為普利茲獎得主。曾因報導水門事件迫使理查德·尼克松下台的另一位傳奇記者鮑勃·伍德沃德曾尊稱大衛·哈伯斯坦為“美國記者之父”。.

新!!: 釋廣德和大衛·哈伯斯坦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釋廣德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新!!: 釋廣德和宪法 · 查看更多 »

安南保護國

安南保護國(Protectorat d'Annam)是法國於1884年在現今越南中部所建立的一個保護國,首府設在順化。爾後在1887年併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同時,法國將北部的東京保護國和南部直屬的交趾支那殖民地和柬埔寨保護國同時納入法屬印度支那體系。 「安南」這個地區被越南人稱為中圻(Trung Kỳ)。.

新!!: 釋廣德和安南保護國 · 查看更多 »

密歇根州

密歇根州(State of Michigan),又译作--、密执安州、--。是美国的一个州,位於五大湖地區。其邮政缩写是MI。 这个州作为汽车工业的诞生地而闻名。但其实密西根州也有庞大的旅游业。旅游胜地例如特拉佛斯城(Traverse City)、麦基诺岛(Mackinac Island)以及整个吸引着来自全美和加拿大运动员和自然爱好者的上半島。密西根州拥有仅次于阿拉斯加州的全美第二长的水岸线,以及全美最多的休闲船只。.

新!!: 釋廣德和密歇根州 · 查看更多 »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新!!: 釋廣德和上座部佛教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釋廣德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中文方面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务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内情報機構的活動,并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設備,這些設備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干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前苏联,此外也會針对推翻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美国海外利益构成威胁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 維吉尼亞州的-zh-hans:兰利; zh-hant: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国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新!!: 釋廣德和中央情报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釋廣德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每年一度的在荷兰举行,所以又称荷赛。它是由成立于1955年,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1957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新!!: 釋廣德和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釋廣德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新!!: 釋廣德和亚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釋廣德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The Pentagon)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位于华盛顿特区西南方的維珍尼亞州阿灵顿县。由于其特殊的职能,所以有时“五角大楼”一词不仅仅代表这座建筑本身,也常常用作美国国防部、甚至美國軍事當局的代名词。 五角大楼由美国建筑师(George Bergstrom,1876年-1955年)设计,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建筑商(John McShain)承建。五角大楼于1941年9月11日动土起建,1943年1月15日完成。工程项目负责人是将军(Brehon Somervell),而莱斯利·格罗夫斯上校(Leslie Groves)作为军方负责人全程监督了建设过程。 五角大楼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办公楼,其总建筑面积达650万平方英尺(合60.4万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为370万平方英尺(合34.4万平方米) (2008年1月19日访问)。大约有23000名军方人士及文职人员在五角大楼工作,另外还有约3000名非国防志愿者在五角大楼服务。 五角大楼共有五个外立面,建筑分为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每层由内至外共有5个环状走廊,走廊总长度达到17.5英里(合28.2公里)。在其中心建有一个总面积为5英亩(合20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中央广场也呈五边形,其非正式地被称为「原爆点」,此名称来源于冷战时期,当时曾假设苏联会对美国进行核打击,而五角大楼即为假定的打击目标之一。 2001年9月11日,刚好在五角大楼动土起建60年纪念日当天,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航空77号航班撞入五角大楼西侧坠毁,造成机上58名乘客(包括5名恐怖分子),6名机组人员,和地面125名五角大楼工作人员,共计189人丧生。.

新!!: 釋廣德和五角大楼 · 查看更多 »

底特律

底特律(Detroit ,Détroit)是美国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也是韦恩县的县治所在。1701年由法国毛皮商建立,是位于美国中西部,加拿大温莎以北、底特律河沿岸的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世界传统汽车中心以及音乐之都。城市得名于连接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的底特律河,它源自法语“Rivière du Détroit”,意为“海峡之河(River of the Strait)”。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底特律以713,777的人口位列全美第18大城市,但是这个数目已不及1950年代人口顶峰时期的一半。底特律成为美国过去50年中城市人口削减最多的城市之一。 底特律的城市治安声名狼藉,而种族问题还依然困扰着整座城市。同时,由于财政预算不足,城市的公共服务也不断变糟。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宣布破产,並於同年12月3日獲法院批准,成為美國史上首座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

新!!: 釋廣德和底特律 · 查看更多 »

住持

住持又稱方丈、堂頭和尚(亦簡稱「堂頭」)、住職(住持職的簡稱),是佛教寺院之中,出家僧團的管理者與領導者,為「久住世間護持佛法」之義。寺院具一定叢林規模、能掛單接眾,才有一個住持的職位。沒掛單接眾的寺院只有一位當家師(監院又稱監寺、院主、主首、寺主)。 「住職」一詞在日本較為常用。華人也稱道教宮觀的主持者為住持。.

新!!: 釋廣德和住持 · 查看更多 »

佛誕

佛誕,通常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等。 紀念的日期,在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 而在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一些地區,將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湼槃於同一日紀念,稱卫塞节,日期訂為陽曆5月份的一個月圓之日(望日),常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例如2014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衛塞節皆定於在5月13日(農曆四月十五)。北傳佛教則稱四月十五日為「佛吉祥日」或「佛顯日」,認為佛在出生七日時顯示祥瑞,而天龍八部皆奔來供養佛祖,屬於佛誕的餘緒,通常與佛誕合併慶祝,而不獨立慶祝。.

新!!: 釋廣德和佛誕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釋廣德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佛教徒危机

佛教徒危机()是从1963年5月到11月,越南共和国(南越)所经历的一个政治和宗教紧张的时期,其导火线是顺化佛诞枪击案,5月8日佛诞,在顺化有9名平民因抗议吴廷琰的天主教政权禁止悬挂佛教旗帜,而被越南共和國軍枪杀。越南人口多数是佛教徒,吴廷琰歧视佛教的政策,导致大规模的反政府運動。抗议运动導致美國政府私下向駐越大使小亨利·卡波特·洛奇發了243号电报(Cable 243),決定不再支持吴廷琰,這推动了军方的1963年南越政变,也导致了吴廷琰的死亡。.

新!!: 釋廣德和佛教徒危机 · 查看更多 »

徭役

徭役,或稱繇役、傜役等,指政府強迫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東亞歷史上指律令制下派成年之健全男子為政府的勞動。包含兵役、夫役等。民眾必定服役,有官職、爵位或科舉資格者或許可以免役,有時亦可繳納一筆稅金,換取免役資格。.

新!!: 釋廣德和徭役 · 查看更多 »

心臟

心臟(英語:heart)是一種在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動循環系統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體氧氣以及養分,同時也協助身體移除。心臟位於胸部縱隔腔的中間部位 。 人類、其他哺乳類、鸟類的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室:左右心房(上半部)、左右心室(下半部)。通常右心室以及右心房會被合稱為右心,而左邊的心房與心室則被合稱為左心,兩者又合稱為心臟。另一方面,魚類則有兩個腔室——一個心房、一個心室;而兩棲類、爬蟲類則有三個腔室。 健康的心臟會透過心瓣使血液維持單一方向的流動,並藉此避免發生的問題。心臟被一種稱為心包的保護性袋狀物所圍繞,在心膜中有包含少量的心包液。心膜是由三層所構成:心外膜、心肌層、以及心內膜。 心臟負責了全身的血液循環,循環又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種。體循環負責身體大部分的血液運輸,身體的缺氧血會先由上腔和下腔靜脈回流到心臟右心房,之後再進入右心室。右心室會將缺氧血泵入肺臟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與肺臟相關的循環系統稱為肺循環。缺氧血在肺臟得到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後變成顏色較鮮艷的充氧血。接下來,充氧血會回到左心房,經過左心室後由主動脈輸送至全身,再次回到了體循環系統,而在肺臟獲得的氧氣將會被用來供全身進行新陳代謝成為二氧化碳再經心臟流入肺臟排除。通常每一次心跳,右心室會輸出到肺部與左心室輸出到主動脈相等的血液量。靜脈運輸血液到心臟,而動脈則運輸血液離開心臟。靜脈通常血壓會比動脈血壓來得低。心臟壓縮的速率在人休息時,大約是每分鐘72次。運動會短暫的增加心跳速度,但長期而言會降低靜止心率,同時也對心臟健康有幫助。 2008年,心血管疾病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死因,大約佔了30%的死亡人數。而在這些死亡的案例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而死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含:抽煙、體重過重、運動不足、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以及缺乏控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通常會以聽診器進行聽診確認心音的狀況、也有用心電圖、或是心臟超音波。心臟相關疾病通常由心臟病學專家來治療,不過也有可能會有其他的醫學領域專家一齊合作醫治。.

新!!: 釋廣德和心臟 · 查看更多 »

念珠

念珠,又稱唸珠、數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禱、歌頌、唸經、唸咒或靈修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種傳統宗教成員如道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英國國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和巴哈伊教中使用。在宗教里多数用于祈禱、歌頌或靈修,如在天主教里用念珠對聖母瑪利亞赞美和在伊斯蘭教里的Dhikr。他們可能也可用於冥想,以此获得神灵的保护或身心的放鬆。.

新!!: 釋廣德和念珠 · 查看更多 »

圣母玛利亚

#重定向 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

新!!: 釋廣德和圣母玛利亚 · 查看更多 »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新!!: 釋廣德和國際音標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釋廣德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和尚

和尚(梵語:,巴利語:upajjhāya),佛教術語,又作和上、和闍、和社、殟社、鶻社、烏社、鄔波馱耶、摀波地耶、優婆陀訶、郁波第耶夜、佛佗。意譯親教師、力生、近誦、依學、大眾之師。 佛教出家眾,出家時的親近師,即稱為「和尚」,又稱親教師。和尚與授戒師即阿闍黎意義相近,一位比丘有一位“和尚”,與兩位“阿闍黎”,分別授予他十戒和具足戒,這位比丘是其“和尚”的法統繼承者。後世佛教沿用為弟子對師父之尊稱,又用以指稱德高望重之出家人,或用以稱呼寺院的住持方丈。 在漢族社會,在習慣上,把佛教男性出家眾(比丘)较不严谨地通稱為“和尚”,與沙門的意義相近,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則稱為尼姑。與其他教派共用的有:大師、師傅。.

新!!: 釋廣德和和尚 · 查看更多 »

和平主義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Pacifism),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

新!!: 釋廣德和和平主義 · 查看更多 »

国际佛教旗

国际佛教旗又称佛教旗或佛旗,是全世界佛教信众共通的旗帜和佛教的标志。.

新!!: 釋廣德和国际佛教旗 · 查看更多 »

火葬

火葬俗称“火化”、“熟葬”或“焚尸”,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矯形的方式把屍體燒成灰烬,然後安置在容器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2007-04-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殷亮。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則盛行土葬。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以節約日益紧张的耕地。中國大陸為47.1%(2015年),美國為26%,韓國為74%,日本為99.85%(2008年),台灣為95.65%(2015年),瑞典及丹麥火化率皆達75%,英國為72.45%,紐西蘭70%,澳洲則為65%。.

新!!: 釋廣德和火葬 · 查看更多 »

秘密警察

密警察亦稱政治警察,現代中國大陸稱為特工,在台灣稱為特務。是情報機構的一種。人員通常以秘密的方式執勤,針對國內威脅,以保障獨裁者或國家安全為目標的警察。秘密警察的基本目標不是維持法律,而是以特殊目的維持某地區秩序、安全或思想審查。秘密警察有時候會被用作政治迫害的工具。在不同的時代及國家,他們的名義、功用並不相同。在威权主义的國家,秘密警察常作為國家恐怖主義的行使人,監控人民思想、人身罪行、秘密未經審判處刑及刑求犯下許多反人類罪行。有顯著秘密警察活動的國家,常被稱為警察國家。另一種則是潛入敵方的內部,進行資料蒐集及暗殺等行動,一般稱為臥底。.

新!!: 釋廣德和秘密警察 · 查看更多 »

第一夫人

一夫人(First Lady)是一个尊称,适用于国家、地区或联邦州的元首或領導人的妻子。第一夫人并非公职,但是一般来说她们负责主持在元首官邸举行的各种接待宴会,陪同元首对别国进行国事访问,或是出席各种慈善活动。.

新!!: 釋廣德和第一夫人 · 查看更多 »

總主教

总主教,也翻譯為大主教,是基督教传统教会的一种高階聖職人員,根据天主教及聖公會的制度,数个教区组成一个教省,其中會設有一個總教區,總教區的正權主教則稱為總主教;而教省總主教在省属教区中有某些权限。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不過這一職銜在聖秩聖事三階級的分類上和一般的主教是同等的。頭銜簡稱為『abp.』.

新!!: 釋廣德和總主教 · 查看更多 »

约翰·肯尼迪

约翰·費茲傑拉爾德·肯尼迪(英语: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 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也译作--,美国第35任总统,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成员,被视为美国自由派的代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军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推任众议员和参议员,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國首位,亦為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期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为止,任内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战争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科技競爭,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针对总统功绩的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畫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表明,李·奥斯華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但奥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肯尼迪遇刺案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新!!: 釋廣德和约翰·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釋廣德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Strange McNamara,),美国商人及政治家,美国共和党人,曾任美国国防部长(1961年-1968年,為美國史上任期最久的國防部長)和世界银行行长(1968年-1981年)。.

新!!: 釋廣德和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釋廣德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司法部長

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或稱美國總法務官,是美國司法部的首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法务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之一,且職務設立的時間比美國司法部還早,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Secretary)的成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是相當重要的內閣職位。其任命方式為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而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其職務。 美國司法部長職位設立於1789年,當時職責是代表联邦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和處理有關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第二是向總統或政府部門首長就法律問題提供意見或建議。1870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以支援其工作。現任司法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新!!: 釋廣德和美國司法部長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防部長

#重定向 美国国防部长.

新!!: 釋廣德和美國國防部長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重定向 美国驻南越大使馆.

新!!: 釋廣德和美國駐西貢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美国参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立法机构──美國國會的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 參議院的組成和權力建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美國每一州於聯邦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為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议长,但無參議員資格;且除非是為了在表決平手時打破僵局,否則不得投票。 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而任期較长,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置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明列總統在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採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狄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定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廣泛,亦更具政治影響力。 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元老院之名,其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眾議院的建築物則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詳見。.

新!!: 釋廣德和美国参议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

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直译为国务部长,是美國國務院的首長,同時為美國內閣成员,主管美国外交事务,相当于美国外交部长,但是其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內閣成員中的首席。.

新!!: 釋廣德和美国国务卿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釋廣德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釋廣德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新!!: 釋廣德和美联社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

羅伯特·弗朗西斯·“博比”·甘迺迪(英语:Robert Francis "Bobby" Kennedy,),美国政治人物,也常以他的英文縮寫RFK稱呼他。他是民主黨員,曾任美国司法部长、紐約州國會參議員,為现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标志性人物。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是他的兄長,他曾參與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但在同年遭到刺殺。.

新!!: 釋廣德和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釋廣德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燒烤

可能是人類最原始的烹調方式,是以燃料加熱和乾燥空氣,並把食物放置於熱乾空氣中一個比較接近熱源的位置來加熱食物。一般來說,燒烤是在火上將食物烹調至可食用,因此中文亦有稱此為烤肉;在現代社會,由於有多種用火方式,燒烤方式也逐漸多樣化,發展出各式燒烤爐、燒烤架、燒烤醬等。燒烤本身也成為一種多人聚會休閒娛樂方式或者是生意。獨自燒烤在現代社會中幾乎是很少見的,不論在亞洲、美洲和歐洲,燒烤通常是小至家庭,大至學校的集體活動。 由於將肉類烘烤時會產生煙霧,常見的燒烤都是在戶外進行。但煙霧可以使用強力通風來大幅減少,因此也有餐廳也發展出室內燒烤的用餐型式,在亞洲如日本、韓國、台灣、泰國等地,稱之為燒肉店,也就是在桌子中間有燒烤架,桌子上方有強力的抽風機,在燒烤架上放無煙木炭,架上網架或欄架讓消費者自行將生肉烤熟的方式。 雖然燒烤主要指烘烤肉類,但今日可烘烤的食材相當多種,可說是任何食材包括有蔬菜、水果等都可以烘烤,亞洲常見的還有豆腐、香菇、青椒、海鮮等都是燒烤時常見的。 在中國食品方面,有一種叫燒味類,包括:燒鵝、豉油雞、燒肉、叉燒等等,不是食客自己即燒即食的一類燒烤,但是英文也是叫作BBQ,這類食品常見於中國南方和香港。.

新!!: 釋廣德和燒烤 · 查看更多 »

芽莊市

芽莊市(),是越南中南部沿海城市,庆和省省莅,以其质朴的海滩和卓越的潜水環境迅速成为受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东南亚地区的背包游客。芽庄湾是世界最美丽的海湾之一。 在占城統治時期,该市原名是Kauthara。現在仍留下建於該時代的婆那加塔。 作为沿海城市,芽庄是海洋科学中心,設有。.

新!!: 釋廣德和芽莊市 · 查看更多 »

菩萨

菩薩,即菩提薩埵(बोधिसत्त ;बोधिसत्त्व )之略稱,過去曾譯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Bodhi(菩提)意為「覺悟」,satto或sattva意為「有情」,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註定走向覺悟的有情眾生。 此外,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也常泛称非佛教的神明为菩薩。.

新!!: 釋廣德和菩萨 · 查看更多 »

萬寧縣 (越南)

万宁县()是越南庆和省下辖的一个县。.

新!!: 釋廣德和萬寧縣 (越南)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新!!: 釋廣德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袈裟

袈裟(kāṣāya; kasāva; කසාවත)是佛教僧侣的衣物,在南传佛教为僧众的日常衣物,而在北传则多为特定场合下穿着的法器。.

新!!: 釋廣德和袈裟 · 查看更多 »

觀世音

#重定向 觀世音菩薩.

新!!: 釋廣德和觀世音 · 查看更多 »

討伐體制樂團

討伐體制樂團(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是美國的一個重金屬(另类金属、另类摇滚、饒舌金属)樂團,創辦於1991年的加州。成立以來,該樂團陣容有些許改變,現今樂團主要成員有:主唱扎克·德·拉·羅查、吉他手湯姆·莫雷洛、貝斯手蒂姆·科姆佛德及鼓手的布拉德添·威爾克。 誠如樂團名稱,討伐體制樂團所製作演唱樂曲的歌詞內涵多為不滿美國文化、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甚至嘻哈文化等。因為歌曲內容言之有物,即使批評者認為曲風「吵雜煽情」,仍在全球創下1400萬唱片總成績的銷售量。.

新!!: 釋廣德和討伐體制樂團 · 查看更多 »

骨灰

(bone ash)一般指遺體於火葬後所剩餘的遺骸。遺骸在火化後只會留下白色的骨骸,若再加以研磨,會是白色粉末,成份主要是磷酸鈣。磷酸鈣常見於肥料、潤飾化合物和製陶業(骨瓷)中。歷史上也曾用於製作烘焙粉末和金屬提煉爐。 雖然現在已經有骨灰的合成替代物,但骨瓷的主要成份仍然是天然的動物骨灰。此外,人造骨灰還使用於鑄造非鐵金屬的脫模劑,如銅。.

新!!: 釋廣德和骨灰 · 查看更多 »

諾羅敦·西哈努克

诺罗敦·西哈努克(;),柬埔寨王国前國王。1922年10月31日生于金边。是诺罗敦和西索瓦两大王族后裔。西哈努克其父诺罗敦一世是安东国王与一名福建后裔王妃所生之长子,有华人血统,1953年至1970年,他是柬埔寨的最高領導人。1941年4月23日继位,1955年退位,1960年任柬埔寨国家元首。 1970年后因政变长期流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受到元首级礼遇,长期居住在东交民巷15号(晚年常在附近的卫生部北京医院治病)。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西哈努克復辟。王后为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西哈努克于2004年10月7日正式宣布退位,被尊称为“王父”(中国官方则称其为“太皇”),2012年10月15日於中國卫生部北京医院逝世。.

新!!: 釋廣德和諾羅敦·西哈努克 · 查看更多 »

高棉族

棉人(ខ្មែរ)是柬埔寨的主要民族,占柬埔寨1480万人口的80%左右。一些高棉人生活在相邻的泰国和越南。高棉人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人口1055174人(1999年统计),该民族也分布于与泰国接界地方。因为柬埔寨内战,在英國、法国、加拿大、美国、纽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地也有高棉人的移民後代。.

新!!: 釋廣德和高棉族 · 查看更多 »

貴格會

贵格会(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该派成立于17世纪的英國,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貴格」(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會中常有教徒全身顫抖,因而得名。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贵格会信徒曾受到英國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 貴格會後傳播到美國、肯尼亞和玻利維亞。贵格会也曾经传入中国。美国差会(俄亥俄年议会)在1887年派遣第一位传教士Esther H. Butler来华,1890年到江寧府,主要在六合縣(1898)工作(今日六合区基督教堂系源于貴格會传统),1953年迁往台湾继续工作;英国差会(称为公谊会)曾经在四川的重庆、成都、三台等地工作。 貴格會的人數现在大約有六十萬。.

新!!: 釋廣德和貴格會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釋廣德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National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Southern Vietnam),西方及當時的南越習稱為“越共”(Viet Cong),是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劳动党在南越成立的反抗南越政权的统一战线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1960年12月20日成立并发布十点纲领,纲领号召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目標是“推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越南南方的反动统治,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在南方实现独立民主、改善民生、和平中立,进而和平统一祖国”。 1961年2月15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把越南共和國境內各地的人民武装统一组成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從事游擊戰。1961年10月30日律师阮友寿从富安省绥和市越狱成功,11月抵达西宁省北部的越共根据地就任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主席。1975年4月30日推翻越南共和國後,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國”过渡政權,翌年併入北越,越南正式統一。 越共的兵力一直以來都是各方軍事家頗感興趣的議題,其中參與分子有平民、學生、前南越軍人等各種對南越政府不滿的人士;但由於成分相當複雜,戰爭的減員死亡與群眾的投奔加入,同時又擅長隱匿與游擊戰,其兵力是否真有此數,也是頗大的疑問。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繁雜,先進者有繳獲自美軍,也有蘇聯援助的,衣著輕裝,軍糧粗劣而少量。擅長夜襲、地道、叢林伏擊等戰術,常埋設陷阱與炸藥,並活用局部優勢,因此常給人好打人海戰術的印象。儘管越共在戰爭中犧牲巨大,兵力卻也愈打愈多,武器在越戰後期也有大幅改善。 雖與北越的越南人民军同由越南共产党領導,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名義上是独立的。该组织幕后的直接领导机构是越南劳动党南方局。.

新!!: 釋廣德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國陸軍

越南共和國陸軍(,英文縮寫ARVN),一般稱南越陸軍,是越南共和國軍的陸軍。該軍在越南戰爭結束、西貢淪陷時解散,雖然一部份官兵流亡到美國,但大多都被關進北越政府的勞改營。 陸 Category:已解散的陸軍 Category:1975年廢除.

新!!: 釋廣德和越南共和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和国

越南共和国()常简称为南越,是越南南方越南国政权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总统制共和国,首都为西贡(今胡志明市),首任总统为吴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87个国家的外交承认。越南战争中,南越与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1975年為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所滅。 越南在1887年成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又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建立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法国爆发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49年,反共势力在越南南方扶持阮朝废帝保大帝成立越南国,与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峙。1955年,首相吴廷琰通过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取代保大帝成为南越的国家元首,建立越南共和国。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美国称之为“越共”)成立,号召推翻越南共和国政权,在南方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事颠覆活动,北越政府则通过胡志明小道对其进行支援。南越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的控制,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因而决定在南越实施“特种战争”清剿越共。1963年11月1日南越军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並槍殺了吳廷琰,新上台的军政府不甚稳定,南越政局一时陷入持续约一年半的混乱局面。期间的1964年发生北部湾事件,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派兵对北越作战,越战全面升级。直至1965年6月14日阮文绍上台执政,南越政局才有所缓和。 1973年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签署《巴黎和平协约》,不久后美军基本撤离越南,越战成为南北越双方的决战。1975年,越南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勢、攻占首都西贡,越南共和国灭亡。越共之后建立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并改西贡为胡志明市。1976年,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下,越南南方共和国与之合并,统一为如今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 釋廣德和越南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语

越南語()又稱越語()、京語()及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新!!: 釋廣德和越南语 · 查看更多 »

越南民主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國()俗稱北越,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共產主義國家。北越建立於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開始獲得廣泛承認。1975年,北越擊敗南越贏得內戰。1976年7月2日,北越與其主導的越南南方共和國合併,改国名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完成了越南的統一。 1945年八月革命後,在同年9月2日,越南獨立同盟會領袖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佈越南從法國獨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但法國仍然想維持在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最終與越盟爆發武裝衝突,發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產黨分裂後,越盟中的共產主義者改組成立了越南勞動黨(),並開始在政府中將非共產主義者邊緣化。從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期開始,越南勞動黨當局還開展了一系列諸如等政治運動,造成大量民眾被迫害致死或被處決。 1954年,在越盟於奠邊府戰役中取勝後,法國與越盟達成日內瓦協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以法國撤出越南告終,按照協議,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北的越南地區,因而此後也稱爲「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國(後來的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則控制北緯十七度線以南的越南。日內瓦協議規定的300天自由遷徙期中,法國和美國發起了自由之路行動,幫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這些居民因擔心居住在北方會受到越南勞動黨主導的北越的迫害而逃離。 日內瓦協定後,南越和北越雙方武力衝突不斷擴大。1959年,北越當局開始放棄和平統一方針,開始謀求武力統一越南。1960年,越南勞動黨三大確立加強武力統一越南的方針。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從1960年開始大幅活躍,在南方進行破壞等遊擊活動。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力介入越南內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但最後卻深陷戰爭泥潭,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最後在1973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並於同年撤出越南。隨後,北越加強對南越攻勢,最終在1975年佔領西貢,並在1976年完成越南的統一,國名亦改爲延續至今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新!!: 釋廣德和越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越南戰爭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釋廣德和越南戰爭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釋廣德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麦克风

麦克风(又称微音器或话筒,正式的中文名是传声器),譯自英文microphone,是一種將聲音转换成电子信号的換能器。.

新!!: 釋廣德和麦克风 · 查看更多 »

黄色

黃色是由波長介乎565-590毫微米的光線所形成的顔色,色彩的三原色之一,紅、綠色光混合可產生黃光。黃的互補色是藍。但傳統上畫師以紫色作為黃的互補色。.

新!!: 釋廣德和黄色 · 查看更多 »

龍山寺

龍山寺是漢傳佛教的寺院。龍山寺有多个,其中大多的龍山寺是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泉安鄉安海龍山寺分靈而出的。安海龍山寺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始建,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大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87年歷史。龍山寺之前曾名「天竺寺」或「普現殿」,後因為地處安海镇龍山之麓,才改名為龍山寺。.

新!!: 釋廣德和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新!!: 釋廣德和農曆 · 查看更多 »

迪安·腊斯克

戴维·迪安·腊斯克(David Dean Rusk,1909年2月9日 - 1994年12月20日),美国教授、政治家,美国民主党人,曾任美国国务卿(1961年-1969年)。.

新!!: 釋廣德和迪安·腊斯克 · 查看更多 »

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曾是南越首都,現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及其五个中央直辖市之一,為越南經濟、貿易、交通及文化中心。該市現名是為了紀念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國領導人、越南劳动党主席兼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都會區包括了胡志明市市區、平陽省土龍木市、以安市社、順安市社、同奈省邊和市和周邊城鎮,人口超過900萬人。是越南與前法屬印度支那最大的都會區。在胡志明市都會區,大都市區覆蓋大部分地區。東南部加前江和隆安省正在規劃一個面積達30平方公里,人口20萬居民的城區,到2020年根據在美世人力資源諮詢、經濟學人信息部和非洲國際經委會,胡志明市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名單上排名132。.

新!!: 釋廣德和胡志明市 · 查看更多 »

舍利寺

舍利寺()是越南胡志明市最大的佛寺,建於1956年,是越南南部的佛教中心。該寺位於胡志明市第三郡,佔地2500平方米。 1963年8月21日,南越天主教徒總統吳廷琰之弟吳廷瑈指示南越軍隊查抄並破壞寺院(查抄舍利寺),該寺在國外因而著稱。 1981年以前,該寺是越南佛教協會總部,且至1993年5月為止是該會的第二辦公室。 該寺鐘樓建於1961年,高7層、32米,是越南最高的鐘樓,且在頂層有重達2噸的大鐘。.

新!!: 釋廣德和舍利寺 · 查看更多 »

阿弥陀佛

阿彌陀佛(अमिताभ,),意為無量光佛,另名無量壽佛(अमितायूस्,),又稱為甘露王如来,在華人地區習慣作彌陀佛、彌陀等簡稱;在大乘佛教信仰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而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 在大乘佛教初期發展時,阿彌陀佛與東方妙喜國土的阿閦佛有同等地位,密宗以其為五方佛之一,為蓮花部主,主妙觀察智。在唐朝,善導大師楷定淨土宗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成為漢傳佛教中的信仰主流之一。.

新!!: 釋廣德和阿弥陀佛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釋廣德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自焚

自焚是自殺的一種极端形式,自焚者經常會使用汽油或煤油烧死自己,古時用木炭或跳火山。是自殺方法中痛苦最強烈,死狀最悽慘的其中一種。自焚会造成严重的表皮和呼吸道烧伤,因此幸存者的后遗症状比其他自杀幸存者要严重得多。 在某些狀況下公開自焚,通常是一些人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观点,比如抗议政府決策不公,對法律案件有所執疑,遭受冤屈等。例如曾在越南戰爭時期反對南越政府迫害而自焚的釋廣德等僧侶,而後演變成佛教徒危機,造就全越南輿論的憤慨,最後楊文明將軍發動1963年南越政變,捕杀吴廷琰。在其他各國也有類似事件,韓國有同樣為反政府運動而自殺的學生,而日本為爭取改善基層工人階級待遇的釜崎共鬥會議幹部,都採用了自焚自殺而引起了社會的注目。在台灣,黨外運動人士鄭南榕與詹益樺等曾為了追求言論自由,向國民黨政府自焚抗議。 2010年,26歲的突尼斯年輕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失業被迫當無照小販,遭受執法人員的濫用暴力,於是自焚以抗議,揭開了茉莉花革命與阿拉伯之春的序幕。 2005年西藏的僧人也曾以自焚方式反抗;西藏流亡政府声称:自2011年起至2014年9月,已有132位僧侶或藏人以自焚的方式反对中共政府,其中约至少113人死亡,被西藏女作家唯色稱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最慘烈的政治抗議浪潮。」而中共喉舌媒体《环球时报》则声称:是一家名为“哲瓦在线”的网站煽动藏区年轻僧人自焚,2012年一年内藏区发生76起自焚事件。而2009年以前,“哲瓦在线”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美国政府下属的。一段时间后,达赖喇嘛的亲信、前任驻北美代表、“哲瓦在线”的创建人土登桑珠又为“哲瓦在线”找到了新的资金提供者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以“人权沟通项目”的名义给“哲瓦在线”每年5万美元的经费。.

新!!: 釋廣德和自焚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釋廣德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新!!: 釋廣德和耶稣 · 查看更多 »

陳麗春

丽春(Trần Lệ Xuân,),俗称吴廷瑈夫人或瑈夫人(Madame Ngo Dinh Nhu),出生于河内。其夫吴廷瑈是首任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的五弟兼总统顾问。.

新!!: 釋廣德和陳麗春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釋廣德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棺材

棺材,亦稱壽棺、棺槨、棺柩、棺木,廣東地方又把此稱之為四塊半、四快版或四塊版,棺是裝斂人的屍體的葬具,槨是棺材外之套棺。裝著死人的棺材稱為靈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亦有用紙製的環保棺材。一些重要的人物,例如政治家、革命家、企業家、宗教領袖、黑道頭目、明星,會用水晶棺或大型金絲楠木棺、金棺,供人瞻仰。.

新!!: 釋廣德和棺材 · 查看更多 »

楊文明

楊文明(Dương Văn Minh,)是越南軍事和政治人物,也是越南共和國(南越)末任總統,俗稱「大明」(Big Minh,與綽號「小明」的區分),原是南越吳廷琰政府的陸軍首腦。.

新!!: 釋廣德和楊文明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釋廣德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殉教

殉教,又稱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新!!: 釋廣德和殉教 · 查看更多 »

汽油

汽油是种从石油裏分馏或裂化、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

新!!: 釋廣德和汽油 · 查看更多 »

沙彌

沙弥(śrāmaṇera),又譯室羅摩拏洛迦、室羅摩拿洛迦、室末那伊洛迦、室羅摩尼羅,佛教術語,对年龄不足20岁,或其他未受具足戒的初级出家男子的称呼,沙弥是梵语,意为勤策男,言其当勤受比丘的策励;又有息慈之义,谓当息恶行慈。其地位低于比丘。相应的女性出家人称为沙弥尼。 根據修多羅記載,最早的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因为他出家时只有7岁,年紀太輕,不得受具足戒,所以释迦牟尼让他以沙弥的身份修行。.

新!!: 釋廣德和沙彌 · 查看更多 »

法屬印度支那

法属印度支那(Indochine française,ຝຣັ່ງແຫຼັມອິນດູຈີນ,សហភាពឥណ្ឌូចិន,越南語:、、),法兰西殖民帝国在东南亚的领土,由老撾保護國、柬埔寨保護國、三个越南人聚居地(东京,安南与交趾支那)和中國的廣州灣组成。 法屬印度支那的建立始於1862年越南割讓南圻地區予法國開始,1885年中法戰爭後越南正式成為法國保護國,成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部份。1887年,已為法國保護國二十年的柬埔寨加入法属印度支那,而老挝与广州湾分别在1893年与1900年加入。1902年,当地首府由南圻的西贡迁至东京河内,到了1939年,首府又由河内迁至安南大叻,二战结束之后,首府再次由大叻迁回河内。法国本土在二战期间沦陷之后,之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管理的印度支那,交给了维希法国在日本的监督之下管理。不过,在1945年3月至8月期间,印度支那是由日本全权管理的。自1941年5月开始,由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獨立同盟會就一直在越南进行企图推翻法国政府的叛乱,开始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9年,法国赋予了以保大帝为首的君主立宪国家,奉行反共;维持越南国独立地位。日內瓦會議结束之后,越盟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而越南南部的越南国则继续维持独立地位。.

新!!: 釋廣德和法屬印度支那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釋廣德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明信片

明信片,一種專供書寫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郵局寄遞的郵件。其正面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箋的作用。優點是省貼郵票和不用信封,缺點是篇幅小而無隱密性。亦稱為「郵片」。明信片所寫的內容公開,可被他人所看見,內容通常不涉及隱私權之虞,故稱為明信。在某些地方明信片郵資較普通信函資費便宜。依據台湾中華郵政業務說明,一般民眾可自行印製明信片但不得標誌「中華民國郵政」,而中国大陆的中国邮政亦有类似规定,因此許多人會稱郵局發行之明信片為「郵政明信片」(postal card,帶郵資符),而民間印製者則以泛稱之「明信片」(postcard)指稱。 一般在卡片的反面印有图案(风景、绘画、宣传漫画等等),在正面可以贴邮票,写收件人地址和邮件内容。有的明信片上已经印好邮票,称作邮资明信片。.

新!!: 釋廣德和明信片 · 查看更多 »

新南威爾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縮寫为NSW),簡稱新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一州;位於澳洲的東南部,維多利亞州以北、昆士蘭州以南,首府在雪梨。在海外華人社區和澳洲當地華人通譯“紐修威省”,簡稱紐省。新南威爾斯今劃分為152個地方政府區域。 新南威爾斯創建于1788年,為英國在澳洲的第一個殖民地,當時包括了除西海岸(時稱新荷蘭)以外的整個澳洲大陸。19世紀,新南威爾士被逐漸分為幾個獨立的殖民地,包括:塔斯馬尼亞(1825)、維多利亞州(1851)、昆士蘭(1859)和南澳大利亞(1836)。1901年,這些殖民地,連同西澳大利亞,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並從獨立的殖民地變爲聯邦--下的一州。 新南威爾斯州的州旗設計於1876年,州徽設計於1906年,並於同年獲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御准。州徽下沿格言帶上為拉丁文“ORTA RECENS QUAM PURA NITES”。中文大意是:『新--起的太陽多麼明亮!』新南威爾斯州的州花叫特洛皮,它的名稱源於當地土著語。新南威爾斯州的州鳥是笑鴗,是澳大利亞翠鳥中的一種。新南威爾斯的州獸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州的代表色是天藍色。.

新!!: 釋廣德和新南威爾士州 · 查看更多 »

悉尼

悉尼(Sydney),又稱--,位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005,400人(2016年)。在英語裏,市民俗稱雪梨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湾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品質极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举办过多項重要国际體育赛事,包括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机场为悉尼机场,主要港口为植物学湾。.

新!!: 釋廣德和悉尼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釋廣德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慶和省

慶和省()位於越南,區屬中南沿海地區,北與富安省相鄰,南接寧順省,西臨得樂省、林同省,東臨南中國海。 占婆著名遺址婆那加塔位於慶和省境內。境內還有著名的延慶城遺址。 越南聲稱對整個南沙群島擁有主權,以南沙群島的南威島(越方稱之為「長沙島」)為行政中心設置長沙島縣,劃歸慶和省管理。現越南實際控制南沙島嶼之中的其中31個島。中國不承認越南所聲稱的主權,並且不承認該縣的合法性。.

新!!: 釋廣德和慶和省 · 查看更多 »

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亦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於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匈牙利裔美國人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獎項。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新!!: 釋廣德和普利策奖 · 查看更多 »

4月7日

4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7天(闰年第9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8天。.

新!!: 釋廣德和4月7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Thích Quảng Đức崢縑德释广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