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S/2000 (1998 WW31) 1

指数 S/2000 (1998 WW31) 1

是海王星外天體的衛星。它是在2001年4月被Christian Veillet和Alain Doressoundiram在2000年12月21日和22日拍攝的影像中發現的。使用先前由其他的觀測者獲得的影像確認是雙星,並有助於弄清楚它們的軌道。這是發現的第一個聯星的古柏帶天體 (KBO)。.

7 关系: 千克小行星衛星儒略日熱力學溫標海王星外天體

千克

--( → ,,單位符号kg),又称--,国际单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在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中,千克是唯一一個带有词头的基本單位。 目前,千克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唯一仍使用实物进行定义的单位,即被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2011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会议原则性同意以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千克,并计划于2018年会议上做出最终决定。.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千克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衛星

小行星衛星是指環繞另一顆小行星運行的小行星。而小行星所帶的衛星和其大小相近時則會用另一個術語——雙小行星。 小行星衛星如何形成目前尚不清楚,有各種可能存在。較為接受的理論是從主小行星受到撞擊而剝離的碎塊形成,也有可能是重力大的小行星擄獲較小的小行星而形成。 第一顆確認的小行星衛星是環繞艾女星(243 Ida)運行的艾卫(Dactyl)。是在1993年由伽利略號探測船所發現。 1998年在香女星周圍發現第二顆小行星衛星。截至2004年2月為止,以地球上的望遠鏡又另外發現了37顆小行星衛星。 目前已發現的小行星衛星所環繞運行的小行星分佈在小行星帶、特洛伊小行星群、近地小行星群及古柏帶。 休神星則是双小行星的例子,為兩個相等星體環繞共同重力中心運行。 林神星和兩個較小且相似的雙胞胎衛星林卫一((87) Sylvia I Romulus)及林卫二((87) Sylvia II Remus)則是第一組於2005年8月10日發佈確認屬於三元小行星(asteroid trio)的特殊例子。 2008年,阿雷西博電波望遠鏡發現近地小行星有兩顆衛星。這顆小行星於2001年被發現,直徑僅約2公里,被發現的兩顆衛星各約1公里與300公尺,而且其軌道面相同,可能為數十億年前同時生成而非捕獲。過去也曾發現具有一顆衛星的近地小行星,這顯示近地小行星為重星系統的機率並不低。重星系統可讓天文學家精確計算出小行星的質量。.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小行星衛星 · 查看更多 »

儒略日

儒略日(Julian Day)是在儒略週期內以連續的日數計算時間的計時法,主要是天文學家在使用。 儒略日數(Julian Day Number,JDN)的計算是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的中午開始,包含一個整天的時間,起點的時間(0日)回溯至儒略曆的西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點(在格里曆是西元前4714年11月24日),這個日期是三種多年週期的共同起點,且是歷史上最接近現代的一個起點。例如,2000年1月1日的UT12:00是儒略日2,451,545。 儒略日期(Julian date,JD)是以格林威治標準時中午12:00的儒略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時時間的分數。儒略日期是儒略日添加小數部分所表示的儒略日數"Resolution B1" 1997.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儒略日 · 查看更多 »

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 ,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缩写標示為sec。秒在英文裡的原始詞義是計算小時的六十分之一(分鐘)後,再計算六十分之一。在西元1000至1960年之間,秒的定義是平均太陽日的1/86,400(在一些天文及法律的定義中仍然適用)。在1960至1967年之間,定義為1960年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的1/86,400 ,現在則是用原子的特性來定義。秒也可以用機械鐘、電子鐘或原子鐘來計時。 國際單位制詞頭經常與秒結合以做更細微的劃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µs(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和ns(奈秒,十億分之一秒)。雖然國際單位制詞頭雖然也可以用於擴增時間,例如ks(千秒)、Ms(百萬秒)和Gs(十億秒),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子使用,大家都還是習慣用60進位的分、時和24進位的日做為秒的擴充。 秒不但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也是公分-克-秒制、米-公斤-秒制、米-公噸-秒制及英制單位下的時間基本單位。.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秒 · 查看更多 »

熱力學溫標

#重定向 热力学温标.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熱力學溫標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

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而外可再區分柯伊伯带區帶。 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冥衛一至冥衛五即屬於海王星外天体,但考虑到冥王星特殊的公转轨道有部份位於海王星轨道以内的情况,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或許就不能当作行星。而在2006年,冥王星亦從九大行星中剔除。 宇宙中的天體如行星均靠重力相互吸引。190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已知行星的觀測軌道與預期路線不合,於是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以上的行星仍未尋獲(參見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Planet X)。而後即依據此假設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冥王星及其他天體。雖然重新修正估算過海王星質量後顯示這個問題並不確實,但仍有一些過小而難以解釋的星體軌道擾動。.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日,一般指地球日,时间单位。.

新!!: S/2000 (1998 WW31) 1和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