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PH1

指数 PH1

PH1(Planet Hunters 1),或稱為克卜勒64b(Kepler-64b)是一顆環繞四重星系統內其中一組聯星的環聯星運轉行星。該行星是由參與行星獵人計畫的兩位業餘天文學家在一組各國天文學家中來自耶魯大學的成員幫助下分析來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資料發現。該行星於2012年10月15日宣布發現 Voice of America,, 16 October 2012 Yahoo News,, Press Association, 15 October 2012 (accessed 20 October 2012) ,是以凌日法在四重星系統中發現的第一顆行星,也是在四重星系統中發現的首顆環聯星運轉行星 NASA JPL,, Whitney Clavin, 15 October 2012 (accessed 20 October 2012),更是四重星系統中發現的第一顆行星。該行星也是行星獵人計畫確認發現的第一顆行星 PlanetHunters.org,, 15 October 2012 (accessed 20 October 2012) 。.

16 关系: 卡顿 (亚利桑那州)太阳质量亞利桑那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系外行星偵測法紅矮星聚星聯星行星獵人食雙星黃-白矮星赤纬赤经耶鲁大学G型主序星2微米全天巡天

卡顿 (亚利桑那州)

#重定向 卡顿伍德 (亚利桑那州).

新!!: PH1和卡顿 (亚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太阳质量

太阳质量(符號為)是天文学上用于测量恒星、星团或星系等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定义为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0千克,表示为: 1个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太陽質量也可以用年的長度、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G)的形式呈現: 現在,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的數值都已經被精確的測量,然而,還是不太常用太陽質量來表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聯星的質量;只在大質量天體的測量上使用。現今,使用行星際雷達已經測出很準確的天文單位和" G ",但是太陽質量在習俗中仍然繼續被當成天文學歷史上未解的謎題來探究。.

新!!: PH1和太阳质量 · 查看更多 »

亞利桑那州

亞利桑那州(Arizona,)是美國一個位於西南部的州份,同時也是西部和山區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國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市是鳳凰城。亞利桑那州也是四角落州之一,與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與墨西哥接壤,以及其中一點與科羅拉多州西南角接觸。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的邊界長389英哩,位於墨西哥索諾拉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州邊界北面。 亞利桑那州是第48個,也是美國本土最後加入的州份,1912年2月14日加入。歷史上曾為新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一部分,自1821年起成為獨立的墨西哥一部分。1848年美墨戰爭落敗後,墨西哥將此領土大部分割讓予美國。此州最南的部分在1853年蓋茲登購地購入。 以其沙漠炎熱的夏天和溫暖的冬天聞名。有松樹林、花旗松及雲杉樹;科羅拉多高原;部分山脈(例如);以及大而深的峽谷,有更多溫和的夏季氣溫,冬天也有相當的降雪。該地區的弗拉格斯塔夫、及圖森還有滑雪場。除了大峽谷國家公園,還有若干國家森林、國家公園及國家紀念碑。 全州大約四分之一是,作為的駐在地,包括美國最大的保留地納瓦霍族保留地,超過300,000人居住。雖然在1924年賦予美國原住民投票權,亞利桑那州排除了保留地居民的投票權,直至1948年其州最高法院判處美國原住民原告勝訴, Indian Country Today, October 29, 2012; accessed July 17, 2016.

新!!: PH1和亞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NASA發展的太空光度計,預計將花3.5年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恆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以凌日的方法檢測行星)。為了尊崇德國天文學家-zh-cn:开普勒; zh-tw:克卜勒; zh-hk:開普勒-,這個任務被稱為克卜勒任務。 克卜勒是NASA低成本的發現計畫聚焦在科學上的任務。NASA的是這個任務的主管機關,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員並負責地面系統的開發、任務的執行和科學資料的分析。克卜勒任務進度的處理是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執行,負責克卜勒任務飛行系統的開發。 克卜勒太空船於2009年3月6日22:49:57UTC-5發射,已确认了130多个系外行星和发现了超过2700颗候选行星。 2013年5月15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由於反應輪故障,無法設定望遠鏡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尋系外行星任務。 同年8月15日,NASA宣布放棄兩個故障的反應輪,以替代計畫使用剩下兩個正常的反應輪重新開始工作。.

新!!: PH1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系外行星偵測法

任何行星相對於其母恆星都是極其微弱的光源。要在母恆星耀眼的光輝內同時檢測出這種微弱的光源,都有其內在的困難。因為這種緣故,只有很少的太陽系外行星被直接觀測到。 取而代之的,天文學家通常都訴諸間接的方法來偵測太陽系外的行星。目前,有好幾種間接的方法都取得了成功。.

新!!: PH1和系外行星偵測法 · 查看更多 »

紅矮星

紅矮星,也就是M型主序星(MV),根據赫羅圖,「紅矮星」在眾多處於主序階段的恆星當中,其大小及溫度均相對較小和低,在光譜分類方面屬於M型。它們在恆星中的數量較多,大多數紅矮星的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 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又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的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质量低于0.35太阳质量的红矮星会有充分的对流,氦元素会在恒星内部均匀分布,而不会在核心累积,紅矮星不會膨脹成紅巨星,而逐步收縮,直至氫氣耗盡。 它们会保持稳定的光度和光谱持续数千亿年,由于现在宇宙的年龄有限,还没有红矮星发展到之后的阶段。 此外人們又發現,不含「金屬」的紅矮星只佔很少(在天文學裡,「金屬」是指氫和氦以外的重元素),而根據「大爆炸」理論的預測,第一代恆星應只擁有氫、氦及鋰元素,如果這些早期恆星包括紅矮星,這些「純正」的紅矮星至今天定能繼續觀測得到,而事實卻不然,含有「金屬」的恆星佔了紅矮星的大多數。因此在宇宙形成時,能發光的第一代恆星定擁有超高質量,它們擁有極短壽命,在經過超新星爆發後,重元素得以產生,成為形成低質量恆星的所需物質。 宇宙眾多恆星中,紅矮星佔了大多數,大約73%左右。, 科学网, 2014-03-06 09:39:11 离太阳最近的65颗恒星中有50颗是红矮星。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南門二比鄰星,便是一顆紅矮星,其光譜分類為M5,視星等11.0。 至2005年,人們首度在紅矮星身上,發現有太陽系外行星圍繞旋轉,第一顆行星的質量與海王星差不多,日距約為600萬公里(0.04天文單位),其表面度約為攝氏150°C。2006年,人們又發現一顆與土星差不多的行星繞著另一顆紅矮星旋轉,這顆行星的日距為3.9億公里(2.6天文單位),表面溫度為攝氏零下220°C。.

新!!: PH1和紅矮星 · 查看更多 »

聚星

聚星需要由三顆或更多恆星在地球的角度上顯得非常接近對方。這種接近可能只是表面上看來接近,這時聚星便是視覺上的;又或者它們實際上地接近並以引力吸引著對方,這時聚星便是物理上的。, A. A. Tokovin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pplement Series 124 (July 1997), pp.

新!!: PH1和聚星 · 查看更多 »

聯星

聯星是兩顆恆星組成,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著它們共同質量中心運轉的恆星系統。有著兩顆或更多恆星的系統稱為多星系統。這種系統,尤其是在距離遙遠時,肉眼看見的經常是單一的點光源,要過其它的觀測方法,才能揭示其本質。過去兩個世紀的研究顯示,一半以上可見的恆星都是多星系統。 雙星(double star)通常被視為聯星的同義詞;然而,雙星應該只是光學雙星。之所以稱為光學雙星,只是因為從地球上觀察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在視線上幾乎是相同的位置。然而,它們的"雙重性"只取決於這光學效應;恆星本身之間的距離是遙遠的,沒有任何共用的物理連結。通過測量視差、自行或徑向速度的差異,可以揭示它們只是光學雙星。 許多著名的光學雙星尚未進行充分與嚴謹的觀測,來確認它們是光學雙星還是有引力束縛在一起的多星系統。 聯星系統在天文物理上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的軌道計算允許直接得出系統的質量,而更進一步還能間接估計出半徑和密度。也可以從質光關係(mass-luminosity relationship,MLR)估計出單獨一顆恆星的質量。 有些聯星經常是在以可見光檢測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被稱為視覺聯星。許多視覺聯星有長達數百年或數千年的軌道週期,因此還不是很了解它們的軌道。它們也可能通過其他的技術,例如光譜學(聯星光譜)或天體測量學來檢測。如果聯星的軌道平面正巧在我們的視線方向上,它與伴星會發生互相食與凌的現象;這樣的一對聯星會被稱為食聯星,或因為它們是經由光度變化被檢測出來的,而被稱為光度計聯星。 如果聯星系統中的成員非常接近,將會因為引力而相互扭曲它們的大氣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接近的聯星系統可以交換質量,可能會帶來它們在恆星演化時,單獨的恆星不能達到的階段。這些聯星的例子有大陵五、天狼星、天鵝座X-1(這是眾所皆知的黑洞)。也有許多聯星是行星狀星雲的中心恆星,和新星與Ia型超新星的祖恆星。.

新!!: PH1和聯星 · 查看更多 »

行星獵人

行星獵人計畫(Planet Hunters)是「」(Zooniverse)計畫的一部分。此計劃是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的天文學家,和芝加哥合作推出的計畫,該計畫的主要目標是以肉眼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搜尋方式是讓參與者加入分析來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資料。.

新!!: PH1和行星獵人 · 查看更多 »

食雙星

英仙座β星(大陵五),较亮者为主星、较暗者为伴星 食双星(),亦称食变星、光度双星、光变双星、交食双星,是指互相绕行轨道几乎在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会彼此掩食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交食双星系统由两颗子星组成,一颗较亮的主星与一颗较暗的伴星,在相互引力作用下围绕公共质量中心运动,其互相绕行的轨道几乎在视线方向,这两颗恒星会彼此掩食(一颗子星从另一颗子星前面通过,如同月亮掩食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双星系统。 阿拉伯人很早就发现英仙座β星(大陵五)恒星亮度有周期性的变化,当时的天文学理论认为恒星亮度永恒不变,于是用鬼魔来解释亮度变化的现象,为之起名,“魔星”(),意即“食尸鬼”。1783年5月,年仅18岁的荷兰裔英国天文学者约翰·古德利克()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英仙座β星亮度光变的交食双星理论。他经过长期的观测,发现英仙座β星的亮度降到原亮度的三分之一时开始增亮,恢复到原亮度后又开始变暗,如此周而复始。他求出英仙座β星的亮度光变周期为2天20小时49分09秒(现代实际值为2天20小时48分56.5秒),并提出亮度光变是由亮度较暗的伴星交食于亮度较高的主星与观察者视线平面的平行方向的前面而造成的。.

新!!: PH1和食雙星 · 查看更多 »

黃-白矮星

F-型主序星 (F V),通常也稱為黃-白矮星,是光譜類型為F,光度分類為V的主序星 (燃燒氫)的恆星。這一類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1-1.4倍太陽質量,表面溫度在6,000-7,600K之間,表VII和VIII.

新!!: PH1和黃-白矮星 · 查看更多 »

赤纬

赤纬(英文Declination;縮寫為Dec;符號為δ)是天文学中赤道座標系統中的两个坐标数据之一,另一个坐标数据是赤经。赤纬与地球上的纬度相似,是纬度在天球上的投影。赤纬的单位是度,更小的单位是“角分”和“角秒”,天赤道为0度,天北半球的赤纬度数为正数,天南半球的赤纬的度数为负数。天北极为+90°,天南极为-90°。值得注意的是正号也必须标明。 例如,织女星的确切赤纬(曆元2000.0)为+38°47'01"。 在观测者天顶的赤纬与該觀測地的纬度相同。.

新!!: PH1和赤纬 · 查看更多 »

赤经

赤經(英文Right ascension;縮寫為RA;符號為α)是天文學使用在天球赤道座標系統內的座標值之一,通过天球两极并与天赤道垂直,另一個座標值是赤緯。.

新!!: PH1和赤经 · 查看更多 »

耶鲁大学

耶魯大學(英文:Yale University)是一所坐落於美國紐黑文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學校最初於1701年10月9日,以“大學學院”之名成立,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校方為了感謝伊利胡·耶魯(英屬東印度公司總裁)的捐助,而在1718年改名為“耶魯學院”。學院最初旨在為公理會培養神學與聖典語言學人才,其後自1777年起加入了人文與科學教育課程。19世紀期間,學校增設了多所研究生與專業學院,更於1861年頒發了美國第一個博士學位。1886年,耶魯正式以現代大學的運作模式辦學。 耶魯大學的各個學術單位被歸入12所學院裡:最原始的本科學院、文理研究院及10所專業學科學院。儘管大學是由耶魯校董會所管理,但每個學院都有權編制、修改及監察自己的學位課程。除了紐黑文市中心的中央(本部)校園外,耶魯還在該市的西部建設了多個體育場所(包括了)及西黑文校園,亦在新英格蘭地區擁有多個森林與自然保育區。截至2015年6月30日,耶魯的捐款回贈達到二百五十六億美元,金額在全球教育機構中位列第二。 耶魯的--教育為博雅模式,並提供多個,附設住宿學院系統;研究或專業學科課程的模式則各有不同。幾乎所有的大學教職員都會參與教授本科課程。館藏逾1500萬冊,是全美第三大的圖書館系統。除了學習外,學生還能通過名為“耶魯牛頭犬”的校隊參與各種跨校體育競賽,也能加入各個學會。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著名人士來自不同學術範疇:這包括了5位美國總統、15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多個國家政治要員及13位在世的億萬富豪。另也有60名諾貝爾獎得主及230位羅德學者是此校的師生或校友。.

新!!: PH1和耶鲁大学 · 查看更多 »

G型主序星

黃矮星,在天文學上的正式名稱為GV恆星,是光譜型態為G,發光度為V的主序星。這一類恆星的質量大約在0.8至1.0太陽質量,表面的有效溫度在5,300至6,000K, G. M. H. J. Habets and J. R. W. Heintz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upplement 46 (November 1981), pp.

新!!: PH1和G型主序星 · 查看更多 »

2微米全天巡天

2微米全天巡天(Two Micron All-Sky Survey)(2MASS)的工作開始於1997年,完成於2001年。使用的兩架望遠鏡,分別位於北半球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和南半球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以確保能觀測到全部的天空。這是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巡天計畫,經過整理的最後數據已經在2003年公佈。全部的天空都使用紅外線的2微米鄰近的3個波段:J (1.25μm), H(1.65μm),和Ks(2.17μm)完成掃描的工作。 這次巡天的目的包括:.

新!!: PH1和2微米全天巡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PH1b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