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麥克·李

指数 麥克·李

麥克·李,OBE(Mike Leigh,),英國電影與舞臺劇導演、編劇家及劇作家,曾經2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曾經在英國皇家戲劇學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學習舞台劇,早期也曾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表演過。他在1960年代開始擔任舞台劇導演及劇作家,然後再1970年代開始往電視界發展。麥克·李的代表作品包括1990年的《生活是甜蜜》(Life is Sweet)、1997年的《紅粉貴族》(Career Girls)、1999年的《酣歌暢戲》(Topsy Turvy)及《折翼天使》(All or Nothing)等片。1993年他也以《赤裸》(Naked)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1996年以《秘密與謊言》(Secrets & Lies)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並在2004年以《天使薇拉卓克》(Vera Drake)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74 关系: 卡姆登區吉姆·布洛班特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大倫敦大英帝國勳章天使薇拉卓克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威尼斯电影节家庭导演巴勒斯坦布洛頓人道主义伦敦医生國家影評人協會喜劇哥雅獎凯撒电影奖內倫敦犹太人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獨立精神獎最佳外國影片獎社会秘密與謊言 (電影)第46屆坎城影展第49屆坎城影展第55屆坎城影展第56屆威尼斯影展第58屆柏林電影節第61屆威尼斯影展第63届戛纳电影节第67届戛纳电影节第67屆坎城影展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羅伯獎生活是甜蜜电影电视畫世紀:透納先生特纳先生莎莉·霍金斯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衛報衛星獎最佳電影裸体設計師...舞臺劇蘭開夏郡赤裸裸金獅獎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金豹獎金棕榈奖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英国电影学院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電視劇柏林国际电影节東京國際電影節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波迪獎洛迦诺电影节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服装最佳導演獎 (坎城影展)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卡姆登區

卡姆登区(London Borough of Camden,讀音: /ˈ)是英國英格蘭大倫敦內倫敦的自治市,人口227,500,面積21.8平方公里。.

新!!: 麥克·李和卡姆登區 · 查看更多 »

吉姆·布洛班特

#重定向 吉姆·布勞德本特.

新!!: 麥克·李和吉姆·布洛班特 · 查看更多 »

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重定向 最佳導演獎 (坎城影展).

新!!: 麥克·李和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 查看更多 »

大倫敦

大倫敦(Greater London),位於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是英格蘭下屬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範圍大致包含英國首都倫敦與其周圍的衛星城鎮所組成的都會區。行政上,該區域是在1965年時設置,其下包含倫敦市與32個倫敦自治市,共33個次級行政區。除了是英格蘭的一級行政區外,大倫敦也是歐洲議會選區(European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之一,設有9個歐洲議會議員(MEPs)席次。除了是整個英國的行政中樞所在地外,大倫敦地區也是全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行政區。 大倫敦地區面積為1,579平方公里,在剛進入21世紀時歡慶過人口突破7百萬的里程碑,根據2014年年中統計,大倫敦地區人口為8,546,761人。大倫敦地區的北半緊鄰東英格蘭的埃塞克斯郡與赫特福特郡,南半則與東南英格蘭的白金漢郡、伯克郡、薩里郡與肯特郡為鄰。上述首都圈外圍郡份為通勤居住帶,合稱「伦敦周围各郡」(Home counties)。.

新!!: 麥克·李和大倫敦 · 查看更多 »

大英帝國勳章

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簡稱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或譯為不列顛帝國勳章,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由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6月4日所創立。勳章分民事和軍事兩類,共設5種級別,分別.

新!!: 麥克·李和大英帝國勳章 · 查看更多 »

天使薇拉卓克

《天使薇拉卓克》(Vera Drake)是一套2005年的英國劇情片,由麥克·李執導,伊美黛·史道頓等主演。電影以1950年代,墮胎仍是犯法的英國為背景,描述一名工人階級的倫敦女士為了同情,開始幫助其他女性墮胎的故事。.

新!!: 麥克·李和天使薇拉卓克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金像奖

学院奖(Academy Award),全名學院功績獎(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金獎、奥斯卡奖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是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励過去一年間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獎勵活動,不仅是美国电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亦是目前最受世界矚目的電影獎之一。目前設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身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演藝獎勵活動,其在美國演藝業界的地位与针对流行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舞台劇的東尼獎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奧斯卡金像獎为榜样而創建的。 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设立以来每年都在加州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第1屆于1929年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酒店举行,奖励的是1927-1928年间的电影成就。自2002年第75届开始,洛杉矶好莱坞的柯達剧院(Kodak Theatre,2012年5月起更名為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成为颁奖典礼永久举行地。由於出席颁奖典礼須得到邀请,并没有向公众发行觀禮之门票,僅有提名者相關人士和其近親能進入會場参加,因此該獎本身即是一種电影界的身份象征。做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其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进行電視直播。.

新!!: 麥克·李和奥斯卡金像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Directing),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导演,奥斯卡金像奖之一。 每一年度第一部影片為得獎影片,其後為其他被提名者。每一项显示年份、届数、姓名、获奖影片。年份指电影上映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1967年度的最佳导演奖。.

新!!: 麥克·李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奧斯卡第一屆時(1927-28年,於1929年頒發),「最佳影片獎」頒發了兩座,一座最佳作品獎(Best Production)頒給了史詩片《鐵翼雄風》,另一座傑出藝術作品獎(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則頒給了藝術片《日出》。這兩座獎都是授予當年度最傑出的影片,其表現手法兩異但同樣為優秀的電影。而事實上,評審和片廠老闆們卻以他們的影響力來改變了影片的獲獎。米高梅老闆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歡自己公司的金·維多所拍的《群眾》的寫實手法,而無奈地將獎項頒給了《日出》。隔年,奧斯卡又改回單一的「最佳作品獎」,而《鐵翼雄風》總被誤作是頭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稱為最佳影片)。 經過多年的發展,於1944年起,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數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認為,非英語系的電影只會入圍最佳外語片,也就是說,只有相當少數的非英語電影,能夠因為其藝術價值,而獲入圍最佳外語片以外的其他獎項。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幾乎可稱作是「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時至2012年止,僅有九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分別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點新聞》、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與耳語》、1995年的《-zh-hans: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zh-hant:郵差;-》、1998年的《-zh-hans:美丽人生;zh-hk:一個快樂的傳說;zh-tw:美麗人生;-》、2000年的《臥虎藏龍》、2006年的《-zh-hans:来自硫磺岛的信;zh-hk:琉璜島戰書;zh-tw:來自硫磺島的信;-》和2012年的《爱》。 本页所示,当年第一部电影为得奖影片,之后为提名影片。除有國旗標誌注明外,語言皆為英語,出品國不另標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新!!: 麥克·李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舉辦的国际电影节,屬於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在影展期間會頒發最高榮譽金獅獎。威尼斯影展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與德國柏林电影节以及法國坎城电影节並稱為國際三大影展。.

新!!: 麥克·李和威尼斯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家庭

家庭是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由婚姻组成的家庭关系,經由生育孩童,产生出以血緣為連帶的家庭成员。除此之外,家庭也可以由收养而建立的亲子关系组成。 家庭这个词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延伸至祖先辈,比如家谱中所列举的人;而横向也涵盖了姻亲关系在内的亲属;当然,也有用于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如,同住在一间房屋里的其他人所构成的。 因共同的生活,常常会把一家与一户混淆,一家组成一户,则会把住所内的房客和寄宿者统计在内。由于血缘,家庭也会与家族混淆,但一个家族可分为好几户。家庭常与婚姻混淆,复杂的习俗确定着家庭内同居的男女关系,婚姻既包含關係的建立和终止,也包含相互的义务和承诺。 核心家庭通常由雙親,加之其子女,同居在私人的或单独的房屋。扩大至包含一起住的祖父母、親戚,甚至包括已婚子女以及他们的伴侣和后代的,即所谓大家庭。由於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西方國家通過的社會法案,強調核心家庭的成員應該住在一起,而比較疏遠的人應該分開居住。儘管由於意識形態和法案壓力,很大比例的家庭,並不符合核心家庭的樣貌。.

新!!: 麥克·李和家庭 · 查看更多 »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新!!: 麥克·李和导演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麥克·李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布洛頓

布洛頓(或布勞頓),可能指:.

新!!: 麥克·李和布洛頓 · 查看更多 »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新!!: 麥克·李和人道主义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麥克·李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医生

醫生又稱醫師,在中國古代称大夫或郎中。「医生」其本意是指专精医学的人,「生」指先生(也是以前社会对师长的敬称)。唐朝的医疗行政机构叫太医署,它采取政教合一的政策,既是医务行政机构,又是医学教育机构,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现在「大夫」一词在中國大陸北方人中也常用。 据称,三国时,东吴有位名医叫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医德也高。他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来专指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医生。.

新!!: 麥克·李和医生 · 查看更多 »

國家影評人協會

國家影評人協會(The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又譯美國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是個影評組織,由約60名紐約地區的報紙、週刊、雜誌影評人組成。 國家影評人協會成員多是美國的專業級影評人。.

新!!: 麥克·李和國家影評人協會 · 查看更多 »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剧,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根源於古希腊喜剧。.

新!!: 麥克·李和喜劇 · 查看更多 »

哥雅獎

哥雅獎(Goya Awards)是西班牙國內重要的電影獎項,由西班牙電影藝術學院( Academia de las Artes y las Ciencias Cinematográficas de España)於1987年開始舉辦,首次頒獎典禮於馬德里舉行。哥雅獎座是一個小型的銅製弗朗西斯科·戈雅半身像。.

新!!: 麥克·李和哥雅獎 · 查看更多 »

凯撒电影奖

凯撒电影奖(César du cinéma)是每年於法國舉辦的電影獎項,主要是表彰前一年度傑出的法國電影,被認為是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榮譽,地位等同於美國的奧斯卡獎。始于1976年,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凱撒·巴達奇尼命名。.

新!!: 麥克·李和凯撒电影奖 · 查看更多 »

內倫敦

內倫敦(Inner London)是一位於英格蘭大倫敦中心地區的區域,依照時代與定義方式的不同包括了12至13個次級行政區,並與由其他外圍次行政區所組成的外倫敦相對應。 內倫敦這名詞最早見於(Bills of mortality),並在19世紀中葉逐漸變成一個固定的統計分區。今日的內倫敦有兩個比較主要的定義方式,其一是根據1965年施行的《》,包括了12個倫敦自治市的範圍,與當時剛廢除的倫敦郡範圍相若;第二個定義則是由國家統計辦公室(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劃定以作為人口統計用途,包括了與倫敦政府法案不太相同的13個倫敦自治市,並且將倫敦市(City of London)加入統計範圍。 內倫敦是歐盟中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單就2004年的統計其人均生產總值就已達71,338歐元(48,425英鎊),僅次於巴黎的全市平均74,944歐元,與法蘭克福的全市平均73,860歐元。.

新!!: 麥克·李和內倫敦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麥克·李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簡稱RSC)是英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劇團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組織最健全、經費最足、演出水準最高的職業劇團之一。該劇團在莎劇演出的歷史及權威性,也是舉世公認的。 該劇團的主要演出地點在莎士比亞的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upon-Avon),並常在倫敦演出。劇團在史特拉福管理三個劇院:皇家莎士比亞劇場(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Swan Theatre)和「另一處」(The Other Place)。.

新!!: 麥克·李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 查看更多 »

獨立精神獎最佳外國影片獎

立精神獎最佳外國影片(Independent Spirit Award for Best International Film)是獨立精神獎重要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年度最佳外國影片(即美國以外之地區或國家製作的電影),於1987年開始頒發。.

新!!: 麥克·李和獨立精神獎最佳外國影片獎 · 查看更多 »

社会

會一詞並没有太正式明確定義,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建而成的群體,占据一定的空間,具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由於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人類組成的,所以社會和人類社會一般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等等里面,有時亦可作“外星人社會”。狹義的社會,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鄉、村、鎮、城市、聚居點等等;廣義的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英國社會、東亞社會、東南亞或西方世界,均可作為社會的廣義解釋,也可以引申為他們的文化習俗。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做社會學。.

新!!: 麥克·李和社会 · 查看更多 »

秘密與謊言 (電影)

《秘密與謊言》(Secrets & Lies)是1996年的電影作品,為英國導演麥克·李執導的長片。本片獲選為第49屆坎城影展正式競賽片,並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新!!: 麥克·李和秘密與謊言 (電影) · 查看更多 »

第46屆坎城影展

46屆坎城影展於1993年5月13日至5月24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安德烈·泰希內執導的《》,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執導的《》。.

新!!: 麥克·李和第46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49屆坎城影展

49屆坎城影展於1996年5月9日至5月20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巴提斯·勒公特執導的《》,閉幕片則是美國導演大衛·歐·羅素執導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則頒給了英國導演麥克·李執導的《秘密與謊言》。.

新!!: 麥克·李和第49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5屆坎城影展

54屆坎城影展於2002年5月15日至5月26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美國導演伍迪·艾倫執導的《》,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執導的《》。 本屆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頒給波蘭/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戰地琴人》;另外伍迪·艾倫也獲頒榮譽金棕櫚,以表彰他在電影上的傑出成就。.

新!!: 麥克·李和第55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6屆威尼斯影展

56屆威尼斯影展(56ª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於1999年9月1日至9月11日於義大利威尼斯舉辦,評審團主席則由南斯拉夫導演艾米尔·庫斯杜力卡擔任。.

新!!: 麥克·李和第56屆威尼斯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8屆柏林電影節

58屆柏林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8)於2008年2月7日至2月17日舉行在德國柏林舉辦,開幕片為美國導演馬丁·斯科西斯執導的滾石樂團紀錄片《》,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米歇·龔德里執導的《》。評審團主席則為希臘-法國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新!!: 麥克·李和第58屆柏林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第61屆威尼斯影展

61屆威尼斯影展(61ª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在威尼斯當地時間2004年9月1日到9月11日舉行,英國導演約翰·鮑曼擔任評審團主席。.

新!!: 麥克·李和第61屆威尼斯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63届戛纳电影节

63届戛纳电影节在2010年5月12日至5月23日於法國康城舉行。開幕和閉幕片分別為雷利·史考特的《羅賓漢》和茱莉·貝托恰利(Julie Bertuccelli)的《樹》。本屆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是美國導演蒂姆·伯顿,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奪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

新!!: 麥克·李和第63届戛纳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重定向 第67屆坎城影展.

新!!: 麥克·李和第67届戛纳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第67屆坎城影展

67屆坎城影展於2014年5月14日至5月24日於法國坎城舉辦,紐西蘭導演珍·康萍擔任評審團主席。 由于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將於2014年5月22至25日進行,所以金棕櫚獎於24日宣布、一種注目首獎於23日宣布。影展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達安執導的《為愛璀璨─永遠的葛莉絲》,妮可·基嫚在片中飾演葛莉絲·凱莉。 本屆坎城影展海報以義大利著名演員馬切洛·馬斯楚安尼為主角,他主演意大利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於1963年執導经典電影《8½》。 土耳其导演努瑞·貝其·錫蘭执导的《冬日甦醒》荣获金棕榈奖。.

新!!: 麥克·李和第67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Best Director)是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的主要奖项之一。.

新!!: 麥克·李和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查看更多 »

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

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New York Film Critics Online)是2000年在纽约市创立的一个影评组织,该组织每年12年举行一次会议,以投票选举产生年度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新!!: 麥克·李和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 · 查看更多 »

羅伯獎

羅伯獎(丹麥語:Robert),又稱作丹麥金像獎,是丹麥的電影獎項,由丹麥電影學院所頒發,得獎者是由學院成員投票所決定的,頒給前一年傑出的電影工作者。羅伯獎的名稱來自於丹麥雕塑家羅伯傑各布森(Robert Jacobsen)。.

新!!: 麥克·李和羅伯獎 · 查看更多 »

生活是甜蜜

《生活是甜蜜》為李維菁長篇小說。2015年新經典文化出版社出版。.

新!!: 麥克·李和生活是甜蜜 · 查看更多 »

电影

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電影中看起來連續的畫面,是由一幀幀單獨的照片構成的,至於關於電影中運動的感知,是因為人們因為視覺上的飛現象(Phi phenomenon),使得對一連串靜態圖片卻會造成移動的錯覺。傳統對電影中運動感知的理解是因為視覺暫留,使得圖像離開後,仍能在眼睛保留「視像」約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腦感覺到圖像是「運動」的。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國心理學家(Hugo Münsterberg)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運動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證明了外觀運動絕不是影像滯留(即視覺暫留)的結果,而是(但不僅僅是)對運動的連續階段的感知。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计算机动画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路易斯·普林斯于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进版的单镜头摄影机(即MkII)拍摄了电影《朗德海花园场景》。他在利兹的汉斯莱特区的惠特利工厂以及惠特利位于朗德海的家--奥克伍德农庄展出了他这第一部电影。 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来由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Ricciotto Canudo),他在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第六艺术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為第七藝術。也有一些說法是將早在電影問世前就有的戲劇放在电影之前,以此方法來算,電影就成為第八藝術。 如今,許多電影仍然用能把影像記錄到膠捲上的攝影機來拍攝。膠卷經過沖洗之後,再用放映機來運行膠卷。放映機可以發出光線,透過膠卷,這樣影像就在銀幕上顯示出了。自從有聲電影發明以來,大多數的電影都是有聲電影。最近許多電影都用數碼攝像機來拍攝,放映的時候,可以用數位放映機,也可以把數位影像轉置到傳統的膠片上。这种方法可避免膠片長時間存放的失真。.

新!!: 麥克·李和电影 · 查看更多 »

电视

电视(Television,簡稱TV)这个词语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如:连续动态的影像和聲音转换为电子訊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输电子訊号,后再将电子訊號还原为影像和聲音的技术,即电视;指接收这种电子訊號的设备,即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訊號为连续动态的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电视机;一种特别的社会文化现象,特指人群之间、人群与人之间使用电视作为传播载体进行訊息交流、訊息传播的一种过程,诸如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訊號的传输、电视訊號的接收和观众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评判和反馈等的各个方面。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到見今仍十分普遍。.

新!!: 麥克·李和电视 · 查看更多 »

畫世紀:透納先生

#重定向 特纳先生.

新!!: 麥克·李和畫世紀:透納先生 · 查看更多 »

特纳先生

《畫世紀:透納先生》(Mr.)是一部2014年迈克·李编剧并执导的英国传记片,讲述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的生平故事。Timothy Spall、Dorothy Atkinson、Marion Bailey和Paul Jesson主演。影片入围2014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蒂莫西·斯波赢得最佳男演员奖。英国和美国分别于2014年10月31日、12月19日上映。.

新!!: 麥克·李和特纳先生 · 查看更多 »

莎莉·霍金斯

莎莉·西西莉亞·霍金斯(Sally Cecilia Hawkins,),英國女演員,出生於英國倫敦。.

新!!: 麥克·李和莎莉·霍金斯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英語:San Diego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簡稱SDFCSA),是美國聖地牙哥一個電影評論組織-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SDFCS)於每年12月份頒發的電影獎項,該獎項經常被視作奧斯卡金像獎之前奏。.

新!!: 麥克·李和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 · 查看更多 »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新!!: 麥克·李和衛報 · 查看更多 »

衛星獎最佳電影

衛星獎最佳電影(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Film)是衛星獎重要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年度最佳電影,於1996年開始頒發。 1996年至2010年期間,獎項劃分為「音樂及喜劇組」和「戲劇組」兩大組別,所以每年有兩名得獎者;直到2011年,全部電影歸於同一組別角遂獎項。.

新!!: 麥克·李和衛星獎最佳電影 · 查看更多 »

裸体

裸體,是指不穿著衣物的狀態,或稱裸、裸身。其他有裸體含義的字,包括本為色彩的赤(赤身)、及原指軀幹的胴(胴體)等。 英語的nude源自拉丁語nudus。最初引入英語時,帶有樸素(plain)、裸(bare)、未經裝飾(unadorned)之意,範圍較廣。1531年起成為法律術語「無證據支持」,1631年成為藝術界的委婉語。bare與naked則分別由古英語bær及nacod衍生而來,有未覆掩(uncovered)之意。.

新!!: 麥克·李和裸体 · 查看更多 »

設計師

設計師是對有關美學事物設計物者的一種專稱,古今可稱發明家。設計師是從人與事物分析再以有道理的構造,現今沒辦法解讀設計統稱為藝術家。 他們通常在專門領域創造或提供創意,並利用各種視與道理方式傳達的方式,表現法的功力作品,即設計師的實力。 設計類型 設計的類型相當多,下面列出歷史較久、較廣為人知的設計類型。更多的設計類型請參看設計下面的目錄。 大系統類型 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 建築設計(Architecture Design) 室內設計(Interior & Space Design) 展示設計(Display Design) 公共藝術設計(Public Art Design) 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 舞台設計(Stage Design)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 傢具設計(Furniture Design) 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文具禮品設計(Stationery Design) 玩具設計(Toy Design)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Design) 廣告設計(Advertisement Design) 包裝設計(Package Design) 插畫設計(Illustration Design) 動畫設計(Animation Design) 網頁設計(Web Design) 流行時尚設計(Trend Design) 劇裝設計(Cosmetics Design) 服裝設計(fashion Design) 珠寶設計(Jewelry Design) 設計理論(Design Theory).

新!!: 麥克·李和設計師 · 查看更多 »

舞臺劇

#重定向 劇場藝術.

新!!: 麥克·李和舞臺劇 · 查看更多 »

蘭開夏郡

#重定向 蘭開夏.

新!!: 麥克·李和蘭開夏郡 · 查看更多 »

赤裸裸

《赤裸裸》(Naked)是一部1993年英国电影,迈克·李导演。拍此片之前,李以对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生活方式的微妙喜剧解读而知名。《赤裸裸》则比之前的作品更加阴暗、冷酷。李在片中很依靠即兴创作,但实际上最后出现在成片中的即兴演出并不多,剧本很大程度上是在排练中创作的。该片获得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

新!!: 麥克·李和赤裸裸 · 查看更多 »

金獅獎

金獅獎(Leone d'oro)是威尼斯影展的最高榮譽,從1949年開始頒發,被認為是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由該屆評審團自正式競賽單元中選出。1970年開始另外頒發榮譽金獅獎,表揚對於電影有重要貢獻的工作者。 金獅獎自1949年起便是採用(形象為有翅膀的獅子,同時出現在威尼斯共和國國旗上)。在金獅獎開始出現之前,1946年至1948年影展頒發的最大獎為「威尼斯國際大獎」(Gran Premio Internazionale di Venezia);更早之前的1936年至1942年間,影展則分別頒發「墨索里尼獎」(Coppa Mussolini)給最佳義大利電影與最佳外國電影。.

新!!: 麥克·李和金獅獎 · 查看更多 »

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

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Golden Globe Award for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是金球獎轄下的重要獎項,1951年以「最佳電影」為名成立,後來和最佳戲劇類電影各自獨立為單項獎項。 以下列出自1951年設獎以來的歷年獲獎電影,以及該電影的導演和監製。.

新!!: 麥克·李和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 · 查看更多 »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設立於1951年,最初的金球獎只有最佳影片的單項獎項,後來分為最佳戲劇類影片以及最佳音樂與喜劇類影片。自1951年開始,除了1953年再度合併外,其餘都是以兩個分類來頒布最佳影片。 以下將列舉出自1951年以來每年的獲獎者、導演以及監製。.

新!!: 麥克·李和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 · 查看更多 »

金豹獎

金豹獎(德語:Goldener Leopard、義大利語:Pardo d'Oro、法語:Léopard d'or)是瑞士盧卡諾影展的最高榮譽,從1946年開始頒發給影展最優秀的電影。盧卡諾影展最佳電影獎曾經使用過許多名稱,直到1968年才正式改為金豹獎。.

新!!: 麥克·李和金豹獎 · 查看更多 »

金棕榈奖

金棕榈奖(Palme d'Or)是法國戛纳电影节正式競賽項目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坎城影展的最佳電影,也是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榈奖的獎杯是138克重純金棕櫚葉,共19片分葉,放在水晶基座底上,象徵坎城影展最佳影片獎項。.

新!!: 麥克·李和金棕榈奖 · 查看更多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

#重定向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

新!!: 麥克·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麥克·李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麥克·李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国电影学院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又稱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BAFTA Awards),是由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一年一度的英国电影、电视艺术相關產業最高表彰,其地位、權威性與公信力相当于美国的奥斯卡奖,所以中文世界媒體有時會直稱英国奥斯卡奖(British Oscar)。.

新!!: 麥克·李和英国电影学院奖 · 查看更多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英文缩写为--BAFTA--)是一个英国的机构,每年颁发奖项给杰出的电影、电视、儿童电影和电视以及互动媒体。.

新!!: 麥克·李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 · 查看更多 »

電視劇

#重定向 电视剧.

新!!: 麥克·李和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新!!: 麥克·李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東京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或稱東京影展(東京国際映画祭、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TIFF)是由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會(2010年6月改名为公益财团法人UNI JAPAN)主辦,亞洲规模最大、受关注最高的電影節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唯一获得FIAPF(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Competitive feature film festival)。 东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发掘优秀的亚洲及国际电影,为年轻电影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电影节竞赛单元要求正式参赛片导演的作品不能超过三部,因而入围导演多为新生代电影人。电影节更在2013年设立全新竞赛单元“亚洲未来”,旨在挖掘亚洲电影新人。 東京國際電影節於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電影節主要會場在東京的澀谷區,部份活動則分散在東京多個地點舉行。.

新!!: 麥克·李和東京國際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European Film Award for Best Director)是歐洲電影獎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年度最佳歐洲電影導演,於1988年開始頒發。.

新!!: 麥克·李和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 查看更多 »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European Film Award for Best Film)是歐洲電影獎最重要的獎項,頒發給年度最佳歐洲電影,於1988年開始頒發。.

新!!: 麥克·李和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 查看更多 »

波迪獎

波迪獎(丹麥語:Bodilprisen)是丹麥最主要的電影獎項,由丹麥影評人協會(Filmmedarbejderforeningen)頒發,創立於1948年,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項之一。該獎項不以商業票房成就來當作標準,反而是關注該導演或演員的風格和表現。.

新!!: 麥克·李和波迪獎 · 查看更多 »

洛迦诺电影节

洛迦诺电影节(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是每年8月在瑞士洛迦诺舉行的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洛迦诺电影节是世界上悠久的電影節之一(僅晚於威尼斯電影節、莫斯科電影節與坎城電影節),並以提供藝術電影作為發表平台聞名。影展設有競賽與非競賽單元,選映電影包括劇情長片、紀錄長片、短片、實驗與經典電影;其放映廳之一「大廣場」(Piazza Grande)可容納8000名觀眾,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電影放映場地之一。 洛迦诺电影节名列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認可的A類國際電影節,其國際競賽單元最高榮譽為金豹獎,另外也頒發「榮譽豹獎」(Leopard of Honour)予電影工作者以表彰電影成就。.

新!!: 麥克·李和洛迦诺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The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是個影評組織,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建立於1975年,目的是每年頒發獎項給該年度的優秀電影創作與技術人員。.

新!!: 麥克·李和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

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Australian Academy of Cinema and Television Arts Awards,簡稱AACTA Awards)是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每年頒發的獎項,表彰在電影和電視領域表現卓著的製作人、導演、演員和編劇。該獎是澳大利亞影視界最具分量的獎項,被認為是澳大利亞的奧斯卡金像獎。該獎舊名澳大利亞電影學院獎(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或AFI獎(AFI Awards)。創立於1958年。1986年,該獎開始將領域擴大至電視。.

新!!: 麥克·李和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 · 查看更多 »

服装

服裝(亦稱為衣物、衣服、衣著)最廣義的定義,除了指軀幹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括了手部(手套)、腳部(襪子、鞋子、涼鞋、靴子)與頭部(帽子)的遮蔽物,以及延伸出来的服装配饰。幾乎所有的人類都有穿著衣物的文化。人類穿戴衣物有社會性的理由。服裝中的許多物件都帶有某種文化、宗教與社會意義。某些色彩也和性別有關,例如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美國社會就習慣將藍色連結到男孩,讓粉紅色連結到女孩,而在戰前的情況則剛好相反。 衣物能夠保護脆弱的人體免於天氣與環境的傷害,在一些有潛在危害的活動(像遠足或烹飪時)可以提高安全的程度。衣物可以在人的皮膚和環境中間有一個阻隔,因此不容易受到昆蟲叮咬或是植物刺的傷害。衣物可以使身體維持在較舒適的溫度,避免過冷或過熱。在健康上,衣物也可以減少毒性物質或感染原進入體內,並避免紫外線傷害人體。 除了人類以外,人類也為動物設計了服裝。有些是作為寵物的飾品,有些則出於戰爭或特定需求。.

新!!: 麥克·李和服装 · 查看更多 »

最佳導演獎 (坎城影展)

最佳導演獎(Prix de la mise en scène)是法國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的獎項之一,用以表彰傑出的導演,得獎者由正式競賽單元的評審團選出。 從1946年起頒發至今,中間有12屆未頒發 (1947, 1953–54, 1960, 1962–64, 1971, 1973–74, 1977, 1980)。作為影展的大獎之一,最佳導演獎得主通常不會同時獲得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歷史上僅發生過兩次,分別是1991年(喬爾·柯恩執導的《巴頓芬克》)與2003年(葛斯·范·桑執導的《大象》),目前影展官方亦已明文規定獲得金棕櫚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獎任一位獎項者,無法同時獲得其他正式競賽單元獎項。.

新!!: 麥克·李和最佳導演獎 (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Mike Leigh迈克·李麦克·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