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雪茄星系

指数 雪茄星系

梅西耶82(也稱為NGC 3034,雪茄星系或M82)是距離約1200萬光年遠,位於大熊座,屬於M81星系團的星暴星系。它的亮度大約是整個銀河系的5倍,中心更比我們銀河系中心亮100倍。星暴活動被認為是與鄰近的梅西爾81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作為最接近我們的星暴星系,M82是這類型星系最典型的例子 。SN 2014J,一顆Ia型超新星,是2014年1月21日在這個星系內發現的超新星http://www.astronomerstelegram.org/?read.

49 关系: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大熊座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天文物理期刊天文期刊太阳质量不规则星系乌普萨拉总目录引力低表面亮度星系微類星體哈勃空间望远镜光年秒差距红外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电子無線電波源特殊星系圖集螺旋星系面亮度视星等超光速運動超新星軸對稱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银河系Ia超新星J2000.0M81星系團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GC天體表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SN 1987ASN 1993JSN 2014JSS 433X射线梅西耶天体列表梅西耶天體棒旋星系欧洲空间局波德星系深空天體星系盤星系暈星暴星系曼徹斯特大學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

卓瑞爾河岸天文台(Jodrell Bank Observatory,也称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是位于英国柴郡的天文台,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文学,主要观测设施为洛弗尔望远镜及马克II型射电望远镜。.

新!!: 雪茄星系和卓瑞爾河岸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

新!!: 雪茄星系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

大熊座是一个星座,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常年可见。.

新!!: 雪茄星系和大熊座 · 查看更多 »

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

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英文: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是一家欧洲的纸质学术期刊,领域为理论、观测以及仪器方面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

新!!: 雪茄星系和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报 · 查看更多 »

天文物理期刊

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是在天文学及天体物理学領域重要的研究期刊,于1895年創刊,至2008年底都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行;2009年1月起改由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發行。編輯部附屬美國天文學會之下,每月出版三冊,刊載的內容主要為最新的天文物理發展、發現、及学说。.

新!!: 雪茄星系和天文物理期刊 · 查看更多 »

天文期刊

天文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AJ)是由美國天文學會委託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發行的科學期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幾個天文學期刊。2008年以前是由美國天文學會委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起才更改。另外兩個重要的天文學期刊,天文物理期刊和天文物理期刊增刊系列也在2009年1月改由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出版。.

新!!: 雪茄星系和天文期刊 · 查看更多 »

太阳质量

太阳质量(符號為)是天文学上用于测量恒星、星团或星系等大型天体的质量单位,定义为太阳的质量,约为2×1030千克,表示为: 1个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太陽質量也可以用年的長度、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G)的形式呈現: 現在,天文單位和萬有引力常數的數值都已經被精確的測量,然而,還是不太常用太陽質量來表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或聯星的質量;只在大質量天體的測量上使用。現今,使用行星際雷達已經測出很準確的天文單位和" G ",但是太陽質量在習俗中仍然繼續被當成天文學歷史上未解的謎題來探究。.

新!!: 雪茄星系和太阳质量 · 查看更多 »

不规则星系

不規則星系起初並未被列入哈伯序列中,它們雖然也是星系,但既沒有旋渦的結構,也沒有橢圓的形態。她們的外觀通常是混亂的,沒有球狀突起的核心,也沒有任何類似旋渦結構的蹤影。她們被認為佔星系總數的四分之一。多數的不規則星系可能曾經是旋渦星系或橢圓星系,但是因為重力的作用受到破壞而變形。 不規則星系有兩種主要的類型:.

新!!: 雪茄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 查看更多 »

乌普萨拉总目录

乌普萨拉总目录(Uppsala General Catalogue)是一个包括了12921个在北半球可见的星系目录。于1973年首次发表。 这些天体被称为UGC天体。.

新!!: 雪茄星系和乌普萨拉总目录 · 查看更多 »

引力

重力(Gravitation或Gravity),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 引力与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及强相互作用力一起构成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在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是最弱的一种,但同时也是一种长程有效作用力。在现代物理学中,引力一般由广义相对论来精确描述,认为引力反映了物体的惯性在弯曲时空中的表现。而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对引力在通常物理条件下的极好的近似描述。 在地球上,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赋予了物体的重量,并使物体落向地面。在宇宙中,引力让物质聚集而形成天体,同时也让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形成按照轨道运转的天体系统。此外,月球以及太陽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形成了地球上的潮汐。.

新!!: 雪茄星系和引力 · 查看更多 »

低表面亮度星系

低表面亮度星系(low-surface-brightness galaxy),或LSB星系,是一种弥漫星系,当从地球观察这些星系时,在夜空的环境中,它们的表面亮度至少比周围的背景天光低一个星等。 多数的LSB星系是矮星系,并且其中多数的重子物质是以中性气态氢形式存在的,而不是以恒星的形式存在。它们似乎有超过95%的质量来源于非重子的暗物质。 在这些星系中似乎也没有超新星的活动。 对LSB星系的自转曲线测量显示出极高比率的质量-光度比(\Upsilon)。这意味著恒星和发光气体对LSB星系的整体质量平衡贡献很少。在LSB星系中心的恒星中没有大的超高密度恒星,这和普通漩涡星系的核球有很大差异。因此,即使在星系中心似乎也是由暗物质主導的。这使得它们成为研究暗物质的绝佳实验室。 相对于曾被仔细研究过的高表面亮度星系,LSB星系主要是孤立的视场星系,在缺乏其它星系的天区中被发现。它们在形成的早期较少地与其它星系发生潮汐相互作用或合并,而这些都会促进恒星的形成。这可以解释它们只含有少量的恒星。.

新!!: 雪茄星系和低表面亮度星系 · 查看更多 »

微類星體

微類星體是類星體的小型表親。其命名看得出來是源自類星體,而兩者間有些共同點:強烈且時變的無線電波放射,常表現成無線電波噴流(radio jet),以及一個圍繞黑洞的積氣盤(accretion disk)。在類星體,黑洞具有超級大的質量(百萬計的太陽質量);在微類星體,黑洞質量為幾個太陽質量。在微類星體,堆積的質量體來自一顆普通的恆星,而且積氣盤在可見光區與X射線區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微類星體有時候稱作「無線電波噴流X射線雙星」,以和其他的X射線雙星(X-ray binaries)做區別。一部分的無線電波放射來自於相對論性噴流(近光速),常表現出外顯的超光速運動。 微類星體在研究相對論性噴流方面極為重要。噴流成形於黑洞附近,而黑洞附近的時間尺度和黑洞質量成比例關係。因此,尋常的類星體要幾百年才做的改變,微類星體可以在一天內完全經歷。.

新!!: 雪茄星系和微類星體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雪茄星系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雪茄星系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秒差距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新!!: 雪茄星系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長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對應頻率約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範圍內。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 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他發現有一種頻率低于紅色光的輻射,雖然用肉眼看不見,但仍能使被照射物體表面的溫度上昇。太陽的能量中約有超過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進入地球,地球吸收及發射紅外線輻射的平衡對其氣候有關鍵性的影響。 當分子改變其旋轉或振動的運動方式時,就會吸收或發射紅外線。由紅外線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動模態及其偶極矩的變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對稱性及其能態時,紅外線是理想的頻率範圍。紅外線光譜學研究在紅外線範圍內的光子吸收及發射。 红外线可用在軍事、工業、科學及醫學的應用中。紅外線夜視裝置利用即時的近紅外線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覺的情形下在夜間觀察人或是動物。紅外線天文學利用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太空的星塵(例如分子雲),檢測像是行星等星體,以及檢測早期宇宙留下的紅移星體。紅外線熱顯像相機可以檢測隔絕系統的熱損失,觀查皮膚中血液流動的變化,以及電子設備的過熱。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紅外線導引常用在飛彈的導航、熱成像儀及夜視鏡可以用在不同的應用上、红外天文学及遠紅外線天文學可在天文學中應用红外线的技術。.

新!!: 雪茄星系和红外线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雪茄星系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标记为 e^- \,\!。電子屬於轻子类,以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电子带有1/2自旋,是一种费米子。因此,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兩個電子都不能處於同樣的狀態。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又称正子),其质量、自旋、帶电量大小都与电子相同,但是电量正負性与电子相反。電子與正子會因碰撞而互相湮滅,在這過程中,生成一對以上的光子。 由电子與中子、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相对于中子和质子所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显得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不等时,原子会带电;称該帶電原子为离子。当原子得到额外的电子时,它带有负电,叫阴离子,失去电子时,它带有正电,叫阳离子。若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时,称该物体带静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称物体的电性为电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吸引性庫侖力,使得電子被束縛於原子,稱此電子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能够自由移动时,則改稱此電子为自由电子。许多自由电子一起移动所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裏,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機要的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發射電磁輻射。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爆炸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裏,精密的尖端儀器,像四極離子阱,可以長時間局限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托卡馬克設施,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藉著局限電子和離子電漿,來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广泛應用于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激光和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新!!: 雪茄星系和电子 · 查看更多 »

無線電波源

宇宙射电源是在外太空散發強烈的無線電波的天體。無線電輻射來自熱氣體、在磁場中呈螺旋運動的電子和在太空中輻射出特定波長的原子和分子。无线电发射来自于各种来源。这些物体代表了宇宙中最极端的和充满能量的物理过程。.

新!!: 雪茄星系和無線電波源 · 查看更多 »

特殊星系圖集

特殊星系圖集(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是赫頓·阿普編輯的星系圖集,第一版在1966年由加州理工學院出版,目前總共收錄了338個星系。 編輯的主要目的是將在鄰近區域內發現的各種奇形怪狀與結構的星系照片作為分類上的範例。阿普意識到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理由來解釋星系為何會形成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他領悟到以這些特殊的星系作為實驗的對象,或許能夠了解橢圓星系或螺旋星系被扭曲與變形的物理機制與過程。有了這本圖集,天文學家可能就有了特殊星系的樣品可以做更詳盡的研究。這本圖集雖然不能完整的提供附近天空中每一個特殊星系的圖像,但至少提供了一部份可供觀察的現象和例子。 由於在出版之際,對不同形狀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所知有限,星系的排列是依照它們的外觀。第1到101個天體明顯的是外型奇特或是有著小伴侶的單一螺旋星系,第102到145個天體是橢圓或類似橢圓的星系。第146到268是有著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的獨立星系或星系集團,第269到327是雙星系。最後,不能明確歸類於上述任何一種類型的列在332到338號。圖集中大多數的天體早就已經有了其他著名的名稱或標示,但仍有少數是以阿普的編號著名的(像是阿普220)。 現在,對導致特殊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已經比當年阿普編輯圖集時有了更多的了解,許多這樣的星系,包括M51 (阿普 85)、阿普220和觸鬚星系(NGC 4038/NGC 4039,或阿普244),都是交互作用星系。少數則單純的只是沒有足夠質量的矮星系,沒有足夠的引力場來形成任何一種可以用語言描述的結構,NGC 1569 (阿普 210)就是圖集中矮星系的例子之一。也有少數是電波星系,這些星系有著活躍星系核,會產生強而有力被稱為無線電噴流的拋射物,圖集中收錄的有鄰近電波星系有M87 (阿普152)和半人馬座 A (阿普153)。.

新!!: 雪茄星系和特殊星系圖集 · 查看更多 »

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是星系的類型之一,但哈伯在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pp. 124–151),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螺旋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稱為核球的核心。這些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著,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螺旋星系是以它們從核心延伸到星盤的螺旋結構命名。螺旋臂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區域,並且因為是年輕、炙熱的OB星居住的區域,所以比周圍明亮。 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都有附加的,形狀像是棒子的結構,從中心的核球突出,並且螺旋臂從棒的末端開始延伸。棒旋星系相較於無棒的表兄弟的比率可能在宇宙的歷史中改變,80億年前大約只有10%有棒狀構造,25億年前大約是四分之一,直到目前在可觀測宇宙(哈伯體積)已經超過三分之二有棒狀構造。 在1970年代,雖然很難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很難觀察到棒狀結構,但我們的銀河系已經被證實為棒旋星系 。在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棒狀結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最近的幾個調查,包括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包含不規則星系在內,現今宇宙中的星系有大約60%是螺旋星系。 它們大多是在低密度區域被發現,在星系團的中心則很罕見。.

新!!: 雪茄星系和螺旋星系 · 查看更多 »

面亮度

面亮度亦稱表面亮度(Surface brightness),是指擴展的物體表面一塊標準尺寸的亮度。這是一個相關的概念,一個擴展開的天體,像是星系、星團或星雲,可以通過測量其總星等、集成星等、集成視星等的整體亮度來導出面亮度。.

新!!: 雪茄星系和面亮度 · 查看更多 »

视星等

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符號: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发现1等星要比6等星亮100倍。根据这个关系,星等被量化。重新定义后的星等,每级之间亮度则相差2.512倍,1勒克司(亮度单位)的视星等为-13.98。 但1到6的星等并不能描述当时发现的所有天体的亮度,天文学家延展本來的等級──引入「负星等」概念。这样整个视星等体系一直沿用至今。如牛郎星为0.77,织女星为0.03,除了太陽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为−1.45,太阳为−26.7,满月为−12.8,金星最亮时为−4.89。现在地面上最大的望远镜可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远镜则可以看到30等星。 因为视星等是人们从地球上观察星体亮度的度量,它实际上只相当于光学中的照度;因为不同恒星与地球的距离不同,所以视星等并不能指示出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由于视星等需要同时考虑星体本身光度与到地球的距离等多重因素,会出现距离地球近的星体视星等不如距离远的星体的情况。例如巴纳德星距离地球仅6光年,却无法被肉眼所见(9.54等)。 如果人们在理想環境下(清澈、晴朗且没有月亮的夜晚),肉眼能观察到的半個天空平均约3000颗星星(至6.5等計算),整个天球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則约有6000颗。大多数能为肉眼所见的星星都在数百光年内。现在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远天体是三角座星系,其星等约为6.3,距离地球约290万光年。历史上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GRB 080319B在2008年3月19日的一次伽玛射线暴,距离地球达到75亿光年,视星等达到5.8,相当于用肉眼看见那里75亿年前发出的光。 另外,宇宙中大量的星际尘埃也会影响到星星的视星等。由于尘埃的遮蔽,一些明亮的星星在可见光上将变得十分暗淡。有一些原本能为肉眼所见的恒星变得再也无法用肉眼看见,例如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手枪星。 星星的视星等也随着星星本身的演化、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变化而变化当中。例如,当超新星爆发时,星体的视星等有机会骤增好几个等级。在未来的几万年内,一些逐渐接近地球的恒星将会显著变亮,例如葛利斯710在约一百万年后将从9.65等增亮到肉眼可见的1等。.

新!!: 雪茄星系和视星等 · 查看更多 »

超光速運動

天文學中,超光速運動是一種外顯的超過光速的運動,出現在一些電波星系、類星體中,最近也發現出現在一些稱作微類星體的星系類輻射源。這些來源被認為中心含有黑洞,因此造成了質量體以高速射出。 超光速運動首次發現於1970年代早期,一開始被視為不利於「類星體具有宇宙論尺度距離」說法的一項證據。雖然一些天文物理學家仍為這論點辯解,多數人相信這個大於光速的外顯速度是一種光學錯覺,並不包含任何與狹義相對論相違背的物理學。.

新!!: 雪茄星系和超光速運動 · 查看更多 »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而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當。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超新星 。 超新星比新星更有活力。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 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字首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有所區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可以用兩種方式之一觸發:突然重新點燃核融合之火的簡併恆星,或是大質量恆星核心的重力塌陷。在第一種情況,一顆簡併的白矮星可以透過吸積從伴星那兒累積到足夠的質量,或是吸積或是合併,提高核心的溫度,點燃碳融合,並觸發失控的核融合,將恆星完全摧毀。在第二種情況,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可能遭受突然的引力坍縮,釋放重力位能,可以創建一次超新星爆炸。 最近一次觀測到銀河系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之星(SN 1604);回顧性的分析已經發現兩個更新的殘骸 。對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在銀河系平均每世紀會出現三顆超新星,而且以現在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些銀河超新星幾乎肯定會被觀測到 。它們作用的角色豐富了星際物質與高質量的化學元素。此外,來自超新星向外膨脹的激波可以觸發新恆星的形成。.

新!!: 雪茄星系和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軸對稱

軸對稱或線對稱指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更廣泛的對稱形式為旋轉對稱。.

新!!: 雪茄星系和軸對稱 · 查看更多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以美国籍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為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目的是观测天体的X射线辐射。其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进入了光谱时代。.

新!!: 雪茄星系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新!!: 雪茄星系和银河系 · 查看更多 »

Ia超新星

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出現在其中的一顆是白矮星,而另一顆可以是巨星或低質量恆星的聯星系統(兩顆軌道互繞的恆星)。白矮星是已完成其正常命週期核融合反應的恆星殘骸。但是,一般最常見的碳-氧白矮星,如果他們的溫度上升得足夠高,仍有進行核融合反應,進一步釋放大量能量的能力。物理上,低自轉速率的碳-氧白矮星會低於1.44太陽質量()有點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與電子簡併壓力無法阻擋災難性坍縮的錢德拉塞卡質量(Chandrasekhar mass)有所不同,這個限制通常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如果一顆白矮星可以從其聯星系統的伴星逐漸吸積質量,一般假設當其接近此一質量極限時,核心將達到碳融合的點火溫度。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合併(極為罕見的事件),它將在瞬間就超越了質量限制並開始坍縮,也會再次提升溫度超越核融合的燃點。在啟動核融合之後幾秒鐘,白矮星絕大部分的質量會經歷熱失控反應,釋放出極為巨大的能量(1–),在超新星爆炸中解除恆星的束縛。 這種類型的超新星由於爆炸的白矮星通過吸積的機制使質量幾乎一致,因此產生一致的峰值光度。因為超新星的視星等隨著距離而改變,這種穩定的最大光度使它們的爆發可以做為標準燭光,用來測量宿主星系的距離。 在2015年5月,NASA報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一顆Ia超新星,KSN 2011b,爆炸的完整過程: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後。前超新星時段的詳細資訊可能可以讓科學家對暗能量有更好的瞭解。.

新!!: 雪茄星系和Ia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J2000.0

J2000.0是在天文学上使用的曆元,前缀「J」代表这是一个儒略纪元法,而不是一个贝塞耳纪元。 它指的是儒略日期TT时2451545.0,或是TT时2000年1月1日12時,即相对于TAI的2000年1月1日,11:59:27.816或UTC时间2000年1月1日11:58:55.816。 因恒星赤经和赤纬会因岁差(與恒星的自行)改变,所以天文学家们经常指定某一特定的纪元作参考点。早期採用的纪元标准是B1950.0纪元。 在J2000时刻的天赤道與二分点用来定义天球参考坐标系,该参考坐标系也可写作J2000坐标或简单记为J2000,但更合适的,应该如下使用国际天球参考系統(ICRS)。.

新!!: 雪茄星系和J2000.0 · 查看更多 »

M81星系團

M81星系團是位於大熊座,包含著名的M81、M82和其他依些視亮度較高星系在內的星系集團 ,而集團大概的質量中心距離地球約360萬秒差距,是距離本星系群最近的星系集團。估計 這個星系團的總值量約為(1.03 ± 0.17) M☉ 。 M81星系團、本星系群和其他依些鄰近的星系集團都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

新!!: 雪茄星系和M81星系團 · 查看更多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重定向 麻省理工学院.

新!!: 雪茄星系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查看更多 »

NGC天體表

星雲和星團新總表(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縮寫:NGC) 是在天文學上非常著名的深空天體目錄,它收錄了7,840個天體。它由約翰·德雷耳编纂,它是作为威廉·赫歇爾星雲和星團總表的新版本。星雲和星團新總表是最大的一個綜合目錄,它包含所有類型的深空天體,並無被侷限在某一類,例如星系。德雷耳後來在1895年和1908年擴編了兩份NGC索引星表,增加了描述5,386個天體。 目錄中對南半球天空中的天體並沒有完整的調查,多數都只是約翰·赫歇耳或詹姆士·丹露帕的觀測。NGC有許多的錯誤,但是比較嚴重和明顯的錯誤在後續的NGC/IC計划中已經消除。後續未完成的修訂新總表(RNGC) 有1973年Sulentic和Tifft的版本,還有Sinnott在1988年的NGC2000.0。修訂的新總表和索引目錄由Wolfgang Steinicke編譯於2009年。.

新!!: 雪茄星系和NGC天體表 · 查看更多 »

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重定向 主要星系目录.

新!!: 雪茄星系和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 查看更多 »

SN 1987A

SN 1987A是1987年2月24日在大麥哲倫雲內发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是自1604年开普勒超新星(SN 1604)以来观测到的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肉眼可见,位於蜘蛛星雲的外圍,距離地球大約51,400秒差距(約168,000光年)。由於是在1987年發現的第一顆超新星,因此被命名為「1987A」。SN 1987A爆發的光線於1987年2月23日到達地球,亮度於5月左右到達頂峰,視星等達3等,之後漸漸轉暗。这是现代的天文学家在近距离观测到一颗超新星的第一次机会,提供了核心坍缩超新星的许多深入了解。.

新!!: 雪茄星系和SN 1987A · 查看更多 »

SN 1993J

SN 1993J是1993年3月28日由西班牙天文学家弗兰西斯科·加西亚(Francisco Garcia Diaz)发现的超新星。它位于大熊座的河外星系M81,距离约为8.5 ± 1.3 百万光年 (2.6 ± 0.4百万秒差距),最亮时视星等为10.8等,它是二十世纪第二亮的超新星,仅次于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SN 1987A。.

新!!: 雪茄星系和SN 1993J · 查看更多 »

SN 2014J

SN 2014J是一颗位于大熊座雪茄星系(M82)的Ia型超新星,发现于2014年,是四十年来爆发的距离地球最近的Ia型超新星。.

新!!: 雪茄星系和SN 2014J · 查看更多 »

SS 433

SS 433是一個食雙星系統,其主星可能是一个黑洞,或中子星。同時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噴流的X射線雙星。它位于超新星遗迹W50中心,估计年龄大约10000年左右。SS 433附近有伴星作轨道运动并为吸积盘提供物质。 该天体系统位于天鹰座距离地球16000光年,它同时是一个X射線源与辐射源。致密天体喷射出一对物质,使得W50扭曲并同时在可见光谱中产生红移和蓝移。该天体视星等为14等。其喷射物质的速度达到光速的26%。喷射的進動周期为162.5天。这颗星被认为行为怪异,可能该星的光谱移动不光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也收到相对论的影响。该星质量大约位于11至27之间个太阳质量。它的星风速度达到2.16×107 mph.

新!!: 雪茄星系和SS 433 · 查看更多 »

X射线

--(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離輻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X射線波長範圍在較短處與伽馬射線較長處重疊。.

新!!: 雪茄星系和X射线 · 查看更多 »

梅西耶天体列表

梅西耶天體(),指由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所編的《星雲星團表》(Catalogue des Nébuleuses et des Amas d'Étoiles)中列出的一組天體。該作最先出版於1771年,然後分別於1781年和1784年發佈第2卷和第3卷,而最後一次加入新天體(基於梅西耶的觀察)則為1966年。 梅西耶本人只對尋找彗星感興趣,他一直找到一些容易誤認成彗星的固定天體,但卻找不到一顆真正的彗星。梅西耶對此感到很沮喪,於是他與自己的助手皮埃爾·梅尚一起創建了一個非彗星天體的列表以分辨容易與彗星混淆的固定天體,是為梅西耶目錄 。梅西耶天體列表是天文學中較為常用與重要的天體列表之一,也是第一份較為詳盡而正確的星體目錄,同時亦促使星雲和星團總表與NGC星表等其他星表的誕生。許多梅西耶天體的編碼仍然在今日天文學界廣泛使用,作為天體的代號。 初版發行時,該作列出了45個天體,到了最終版本時,列出的天體增加至103個。但M102的記錄有誤,並沒有正確地對應某個天體,因此當時的梅西耶目錄只有102個。之後其他天文學家根據梅西耶的文本旁注加上一些由梅西耶或梅尚發現但沒有加上去的天體。1921年,卡米伊·弗拉馬利翁加入M104,使目錄列出的天體數增加至104個,26年後(1947年),加入M105至M107,M108至M109於1960年被加入。最後的M110則是於1967年加入,加入者為肯尼斯·格林·瓊斯(Kenneth Glyn Jones)。此後再沒有其他天體被列入,令梅西耶天體總數定格於110個。.

新!!: 雪茄星系和梅西耶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梅西耶天體

梅西爾天體 是一套110個深空天體表,其中的103個是法國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在1771年和1781年發表的名單。梅西爾是一位彗星獵人,常被那些類似但不是彗星的天體所困惑,所以他編輯了梅西爾天體表,其中也羅列了其競爭者皮埃爾·梅尚發現的,以避免在這些天體上浪費時間。除了梅西爾發表的這103個之外,還有7個也被認為是梅西爾發現與觀測過的,也已經被後來的天文學家加入這份表單中。 最近才注意到在1654年發表了一份較簡短的,但梅西爾可能不知道。.

新!!: 雪茄星系和梅西耶天體 · 查看更多 »

棒旋星系

棒旋星系指的是中間具有由恆星聚集組成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是棒旋星系。短棒通常會影響在棒旋星系裏的恆星與星際氣體的運動,它也會影響旋臂。棒旋星系的旋臂則看似由短棒的末端湧現。而在普通的螺旋星系,恆星都是由核心直接湧出的;在星系分類法以符號SB表示。.

新!!: 雪茄星系和棒旋星系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雪茄星系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波德星系

M81(NGC 3031)是一个经典的Sb型漩涡星系, 又名波德星系。在小型望远镜里,它是一个有明亮中心的大椭圆光球.

新!!: 雪茄星系和波德星系 · 查看更多 »

深空天體

深空天體(Deep sky object, DSO)是一個常見於業餘天文學圈子的名詞。一般來說,深空天體指的是天上除太陽系天體(如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恆星外的天體。這些天體大都不為肉眼所見。只有當中較明亮者(如著名的M31仙女座大星系和M42獵戶座大星雲)能為肉眼所見,但為數不多。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深空天體能通過雙筒望遠鏡所看到,例如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所編的《星雲星團表》中的大部分天體。若有一支天文望遠鏡,能看到的深空天體數量會大幅上升。通過天文攝影能拍攝到為數可觀的該些天體。 深空天體的主要分類有:.

新!!: 雪茄星系和深空天體 · 查看更多 »

星系盤

星系盤是圓盤星系,例如螺旋星系或透鏡星系的一部分。 星系盤是存在於包含螺旋、棒狀等圓盤星系盤狀物的平面部分。星系盤傾向於比核球和暈有著更多的氣體、塵埃和年輕的恆星。 星系盤的主要成分是氣體、塵埃和恆星。星系盤的氣體和塵埃元件稱為氣體盤,恆星為元件組成的星系盤稱為恆星盤。.

新!!: 雪茄星系和星系盤 · 查看更多 »

星系暈

星系暈是螺旋星系中,包括我們的星系 - 銀河的銀暈,遠遠的延伸在星系盤面之外的部分,也是螺旋星系最容易看見的部分。 星系暈 可以是:.

新!!: 雪茄星系和星系暈 · 查看更多 »

星暴星系

星暴星系是在比較星系的恆星形成速率時,其形成速率比大多數的星系都要高出許多的一種星系。通常在兩個星系過度靠近或發生碰撞之際,會有爆發性的恆星形成。在這種星系中,恆星形成的速率是很驚人的,如果要持續這種速率,要供應恆星形成所儲存的氣體,在遠短於星系的動力生命期內就會耗盡。基於這個原因,星爆過程被假設為短暫時期的現象,最出名的星暴星系是M82、NGC 4038/NGC 4039和IC 10。.

新!!: 雪茄星系和星暴星系 · 查看更多 »

曼徹斯特大學

#重定向 曼彻斯特大学.

新!!: 雪茄星系和曼徹斯特大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M82星系Messier 82NGC 3034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