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IERS參考子午線

指数 IERS參考子午線

IERS參考子午線(IRM),也稱為國際參考子午線,是由國際地球自轉服務(IERS)維護的本初子午線(經度0°)。它是通過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的喬治·比德爾·艾里在1851年建造的子午儀所在緯度東側5.3秒的子午線,或是。這也是美國國防部運作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與和理想的國際地表參考系統(ITRS)具體化的國際地表參考系(ITRF)WGS84所參考的本初子午線。.

21 关系: 协调世界时南极大圆子午儀國際地表參考系統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喬治·比德爾·艾里美国国防部西半球西經1度線闰秒WGS84東半球東經1度線板块构造论格林尼治子午線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本初子午線最小二乘法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大圆

大圆(great circle)是球面上半径等于球体半径的圆弧。大圆线是连接球面上两点最短的路径所在的曲线。大圆线是球面上半径最大的圆弧,所有的經線都是大圆线,緯線則只有赤道而已。.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大圆 · 查看更多 »

子午儀

子午儀是測量恆星通過其所在地的子午線,也就是過中天的事件的計時,同時也測量其距離天底的角距離的儀器。這些都是安裝做特別用途的望遠鏡,以便只在通過經線的北點、天頂、南點、天底的大圓上測量。 子午儀望遠鏡依賴地球自轉將天體帶入它們的視野,並且安裝在東西固定與水平的軸上,因此只能在子午線上南北移動。 類似的中星儀(transit instrument)、 子午圈(transit circle)或中星望遠鏡(transit telescope)同樣安裝在水平軸上,但不需要固定在東西方向的軸。例如,測量用的經緯儀,如果其望遠鏡能夠充分的繞水平軸旋轉,就像中星儀一樣。子午儀有時也會被用這些名稱來稱呼,但這樣是不夠精確的。 多年以來,過中天計時是測量天體位置最精確的方法,子午儀被用來從事這最艱苦的工作。在光譜學、攝影和反射望遠鏡成熟之前,測量位置(和推算軌道和天文常數)是天文台的主要工作。.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子午儀 · 查看更多 »

國際地表參考系統

國際地面參考系統(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縮寫為ITRS)描述了如何創建適合使用的參考系應用於地球表面或接近表面的測量過程。這是以很多的物理標準做為敘述,創建出一組可能的現實化標準的相同過程。ITRS定義了一個大地測量的座標系統 ,作為SI的測量系統。 國際地球參考系(ITRF)是國際地表參考系統的實現。新的ITRF解決方案每隔數年就會使用最新的數學和測量方法,盡可能的實現ITRS的精確度。由於實驗誤差,任何給定的ITRF與其它的ITRF都會有些微的差異。同樣的,最新的世界大地測量系統和最新的ITRF也有幾釐米的差異。 實際的導航系統都會引用特定的ITRF解決方案,或是參考某一個ITRF解決方案予以修改作為自己的座標系統。 ITRS和ITRF的問題和維護都由IERS負責。.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國際地表參考系統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重定向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 查看更多 »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IHO)成立於1921年,前身是國際航道局。1967年在摩納哥召開的第九屆國際海道測量大會上制定了《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公約》。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主要為協調各國海道測量部門之間的活動,統一海圖和航海文件。截至2006年,國際海道測量組織有76個會員國家和地區。.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 查看更多 »

喬治·比德爾·艾里

喬治·比德爾·艾里爵士,FRS(英文:Sir George Biddell Airy, ),英格蘭數學家與天文學家,於1835年至1881年之間擔任皇家天文學家(Astronomer Royal)。他許多的貢獻包括在行星軌道、測量地球的平均密度、固體力學中二維問題的解題方法等研究,而且還包括在他擔任皇家天文學家時,確立格林威治於本初子午線上的貢獻。但他的聲望被遭到指控所汙蔑。其指控認為由於他的遲鈍,英國失去發現海王星的先機。.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喬治·比德爾·艾里 · 查看更多 »

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 ,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缩写標示為sec。秒在英文裡的原始詞義是計算小時的六十分之一(分鐘)後,再計算六十分之一。在西元1000至1960年之間,秒的定義是平均太陽日的1/86,400(在一些天文及法律的定義中仍然適用)。在1960至1967年之間,定義為1960年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的1/86,400 ,現在則是用原子的特性來定義。秒也可以用機械鐘、電子鐘或原子鐘來計時。 國際單位制詞頭經常與秒結合以做更細微的劃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µs(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和ns(奈秒,十億分之一秒)。雖然國際單位制詞頭雖然也可以用於擴增時間,例如ks(千秒)、Ms(百萬秒)和Gs(十億秒),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子使用,大家都還是習慣用60進位的分、時和24進位的日做為秒的擴充。 秒不但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也是公分-克-秒制、米-公斤-秒制、米-公噸-秒制及英制單位下的時間基本單位。.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秒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西半球

西半球是地球上本初子午线以西,180度经线以東的半球。 由于歐洲及非洲的西部在西經,為避免被本初子午線分割,西半球及東半球的分界線有时也被定义为西經20°及東經160°。依照此分法,西半球的陸地有北美洲、南美洲、亞洲俄羅斯極東部、紐西蘭、南極洲部份、以及許多其他島嶼。太平洋東部、大西洋西部、以及北冰洋一部在西半球包圍北美洲及南美洲。.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西半球 · 查看更多 »

西經1度線

西經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西經1度線與東經17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西經1度線 · 查看更多 »

闰秒

閏秒是在協調世界時(UTC)中增加或減少一秒,使它與平太陽時貼近所做調整。UTC,是透過廣播作為民用時的官方時間基礎,它使用非常精確的原子鐘來維護。要保持UTC與平太陽時的一致性,偶爾需要調整,也就是"跳個"1秒來做調整,就是所謂添加閏秒(請參閱)。閏秒時間現在是由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座標系統服務(IERS)來確認,而在1988年1月1日之前是由國際時間局(BIH)承擔這項職責。 當要增加正閏秒時,這一秒是增加在第二天的00:00:00之前,效果是延緩UTC第二天的開始。當天23:59:59的下一秒被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負閏秒的話,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但目前還沒有負閏秒調整的需求。需要時的日長度必須低於1750-1892年的平均日長度,才會累積足夠調整1秒所需要的時間。除了每天4毫秒的波動外,日長度自1700年以來都保持一樣。然而,從歷史上的日食觀測則顯示,自西元前700年以來,每個世紀的日長度大約增加1.7毫秒。.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闰秒 · 查看更多 »

WGS84

#重定向 世界大地测量系统.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WGS84 · 查看更多 »

東半球

東半球是地球上本初子午线以東,180度经线以西的半球。 由于歐洲及非洲的西部在西經,為避免被本初子午線分割,所以東半球及西半球的分界線有时也被定义为西經20°及東經160°。依照此分法,東半球的陸地有亞洲絕大部份、南極洲部份、歐洲、非洲、澳大利亞、以及許多其它島嶼。海洋有太平洋西部、大西洋東部、印度洋。.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東半球 · 查看更多 »

東經1度線

東經1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1度的經線,是為東經1°。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大西洋、歐洲、非洲、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此段半圓路徑長,於赤道與本初子午線距遠。 東經1度線與西經179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東經1度線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子午線

格林尼治子午線是以在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為基地,由喬治·比德爾·艾里爵士在1851年設置的子午线。自1884年,所有船舶超過三分之二的噸位都使用它作为他們的海圖和地圖子午線的基準。同年(1884年)10月,在美國總統賈斯特·亞瑟的指令下,25個國家的41位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國際子午線會議。這次會議選定穿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是官方認定的本初子午線。然而,法國投棄權票,並且法國地圖繼續使用巴黎子午線數十年。在18世紀,倫敦的字典編纂者,發行的非洲地圖顯示的倫敦子午線與赤道交會在後來的迦納的阿克拉子午線西邊好幾度。 本初子午線通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艾里中星儀(),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在院子裡的不銹鋼和黃銅帶標示,並且從1999年12月16日起改由強大的綠色雷射朝向倫敦北方,在夜空中閃耀著。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受器顯示在格林尼治子午線標誌上的經度讀數不是0度0分0秒,而是在本初子午線西方5.3弧秒(意思是本初子午線在東方102公尺)。在過去,這個偏移量已被歸因於建立在空間位置的系統,如WGS84(GPS的依據),引用的經度或錯誤,逐漸侵入國際時間局的計時歷程。.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格林尼治子午線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舊稱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簡稱RGO),是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於1675年在倫敦格林威治建造的一個综合性天文台,在8月10日安放了奠基石,同時國王也創建了皇家天文學家的職位(第一位擔任此職的是約翰·弗蘭斯蒂德),以擔任天文台的台長和"致力於以最忱治的關心和努力校正天體運動的星表,和恆星的位置,以便能正確的定出經度,使導航成為完美的藝術"。天文台座落於格林威治公園俯瞰著倫敦泰晤士河的一座小山上。.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即0度經線,亦稱格林威治子午線、格林尼治子午線或本初經線,是經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條經線(亦稱子午線)。本初子午線的東西兩邊分別定為東經和西經,於180度相遇。 不像緯度起點(即赤道)可由地球自轉軸決定,理論上任何一條經線均可定為本初子午線,故此在歷史上曾對此線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學家艾里(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設置中星儀,並以此確定格林威治子午線。因為當時超過三分之二的船隻已使用該線為參考子午線,在1884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上正式定之為經度的起點。來自25個國家共41位代表參與了會議,但法國代表在投票時棄權,在1911年之前法國仍以巴黎子午線做為經度起點。 從北極開始,本初子午線經過英國、法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多哥和迦納共8個國家,然後直至南極。 除了定義經度,格林尼治子午線亦曾作為世界時間標準使用。理論上來說,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的時間。然而因為地球自轉速度並不規則,現在的世界標準時間基準已由協調世界時取代。.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本初子午線 · 查看更多 »

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又称--)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最小平方法”是對過度確定系統,即其中存在比未知數更多的方程組,以迴歸分析求得近似解的標準方法。在這整個解決方案中,最小平方法演算為每一方程式的結果中,將殘差平方和的總和最小化。 最重要的應用是在曲線擬合上。最小平方所涵義的最佳擬合,即殘差(殘差為:觀測值與模型提供的擬合值之間的差距)平方總和的最小化。當問題在自變量(x變量)有重大不確定性時,那麼使用簡易迴歸和最小平方法會發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須另外考慮變量-誤差-擬合模型所需的方法,而不是最小平方法。 最小平方問題分為兩種:線性或普通的最小平方法,和非線性的最小平方法,取決於在所有未知數中的殘差是否為線性。線性的最小平方問題發生在統計迴歸分析中;它有一個封閉形式的解決方案。非線性的問題通常經由迭代細緻化來解決;在每次迭代中,系統由線性近似,因此在這兩種情況下核心演算是相同的。 最小平方法所得出的多項式,即以擬合曲線的函數來描述自變量與預計應變量的變異數關係。 當觀測值來自指數族且滿足輕度條件時,最小平方估計和最大似然估计是相同的。最小平方法也能從動差法得出。 以下討論大多是以線性函數形式來表示,但對於更廣泛的函數族,最小平方法也是有效和實用的。此外,迭代地將局部的二次近似應用於或然性(藉由費雪信息),最小平方法可用於擬合廣義線性模型。 其它依據平方距離的目標加總函數作為逼近函數的主題,請參見最小平方法(函數近似)。 最小平方法通常歸功於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95),但最小平方法是由阿德里安-马里·勒让德(Adrien-Marie Legendre)首先發表的。.

新!!: IERS參考子午線和最小二乘法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