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GRB 080319B

指数 GRB 080319B

GRB 080319B是一個曾於牧夫座發生的伽瑪射線暴,於2008年3月19日(06:12 UTC)為雨燕衛星所偵測到。它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刷新了人類肉眼可見最遠天體的紀錄,其視星等最亮達5.8等,肉眼理論可見時間維持了約半分鐘,亮於9.0等的時間也持續了近一分鐘。 人們測得該射線暴的紅移值為0.937,代表該爆炸發生於大約75億年前,即由宇宙大爆炸開始至今時間的一半。首篇關於此事件的科學論文,关于该事件递交的首份科学报告指出:使用带有近红外滤镜的亚毫米波望远镜,能够容易地发现相当于红移16距离的γ射线暴(GRB),红移值16对应于第一批恒星刚刚形成的早期宇宙——再电离阶段。 這次射線暴的餘暉也刷新了人類有史以來,觀測到宇宙最明亮天體的紀錄,其亮度估計為最明亮超新星SN 2005ap的250萬倍。 據推測,餘暉特別明亮的原因,是因為伽瑪射線噴流直接朝向地球。 除了肉眼可見的最遙遠天體紀錄外,探測衛星也於同一天偵測到共4個射線暴,是歷來最多的。該射線暴以“B”作結尾,代表這是於當天偵測到的第二個射線暴。另外,該衛星也於連續24小時的期間偵測到共5個射線暴,包括GRB 080320。 位於三角座的M33星系距離地球約290萬光年,在發生這次射線暴以前,該星系一直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遙遠天體。直至事件發生期間,該星系一度「屈居第二」約半分鐘。 該射線暴也是英國科幻小說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去世後不久才被偵測得到,因此有人主張把是次事件命名為「克拉克事件」。.

14 关系: 协调世界时大爆炸三角座三角座星系亞瑟·查理斯·克拉克伽玛射线暴光年紅移牧夫座肉眼英国雨燕卫星SN 2005ap星等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GRB 080319B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大爆炸

--又稱大--靂(Big Bang),是描述宇宙的源起與演化的宇宙學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5年普朗克卫星所得到的最佳观测结果,宇宙大爆炸距今137.99 ± 0.21亿年,并经过不断的到达今天的状态。 大爆炸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又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宇宙學原理假设空间的和各向同性)。1922年,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用广义相对论描述了流体,从而给出了这一模型的场方程。1929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测发现,从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正比于这些星系的红移,从而推导出宇宙膨胀的观点。1927年时勒梅特通过求解弗里德曼方程已经在理论上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这个解后来被称作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哈勃的观测表明,所有遥远的星系和星系团在视線速度上都在远离我们这一观察点,并且距离越远退行视速度越大 。如果当前星系和星团间彼此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则说明它们在过去曾经距离很近。从这一观点物理学家进一步推测:在过去宇宙曾经处于一个密度极高且温度极高的状态,大型粒子加速器在类似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则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理论。然而,由于当前技术原因,粒子加速器所能达到的高能范围还十分有限,因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能够直接或间接描述膨胀初始的极短时间内的宇宙状态。从而,大爆炸理论还无法对宇宙的初始状态作出任何描述和解释,事实上它所能描述并解释的是宇宙在初始状态之后的演化图景。当前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氢元素的丰度,和理论所预言的宇宙早期快速膨胀并冷却过程中,最初的几分钟内通过核反应所形成的这些元素的理论丰度值非常接近,定性并定量描述宇宙早期形成的氢元素丰度的理论被称作太初核合成。 大爆炸一词首先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所采用的。霍伊尔是与大爆炸对立的宇宙学模型——穩態學說的倡导者,他在1949年3月BBC的一次广播节目中将勒梅特等人的理论称作“这个大爆炸的观点”。虽然有很多通俗轶事记录霍伊尔这样讲是出于讽刺,但霍伊尔本人明确否认了这一点,他声称这只是为了着重说明这两个模型的显著不同之处。霍伊尔后来为恒星核合成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恒星内部通过核反应利用氢元素制造出某些重元素的途径。1964年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支持大爆炸确实发生的重要证据,特别是当测得其频谱从而绘制出它的黑体辐射曲线之后,大多数科学家都开始相信大爆炸理论了。.

新!!: GRB 080319B和大爆炸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

三角座(Triangulum, )是一個北天星座,面积131.85平方度,占全天面积的0.320%,在全天88个星座中,面积排行第七十八位。三角座中亮于5.5等的恒星有12颗,最亮星为天大将军九(三角座β),视星等为3.00。每年10月23日子夜三角座中心经过上中天。它是現代88個星座中的其中一個,也是被托勒密列出的48個星座之一。.

新!!: GRB 080319B和三角座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星系

三角座星系是位於三角座,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它被編入梅西爾 33或NGC 598。三角座星系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後,是本星系群第三大的星系。它是長久以來以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天體。 這個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小的螺旋星系,並且因為與仙女座星系的有交互作用、速度,與在夜空中互相靠近而被認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衛星星系。.

新!!: GRB 080319B和三角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CBE(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写科幻小說闻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該書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于1968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成为科幻電影的經典名作。克拉克于2008年3月19日在斯里兰卡辭世,享壽90歲。他在临终前剛完成最後一本書《The Last Theorem》的校對工作,该書已於2008年出版。.

新!!: GRB 080319B和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伽玛射线暴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缩写GRB),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发现于1967年,数十年来,人们对其本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确定是发生在宇宙学尺度上的恒星级天体中的爆发过程。伽玛暴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新!!: GRB 080319B和伽玛射线暴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GRB 080319B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紅移

在物理學领域,紅移(Redshift)是指電磁輻射由於某种原因導致波长增加、頻率降低的现象,在可見光波段,表现为光谱的谱线朝紅端移動了一段距离。相反的,電磁輻射的波長变短、频率升高的现象则被稱為藍移。紅移最初是在人们熟悉的可见光波段发现的,随着对电磁波谱各个波段的了解逐步加深,任何电磁辐射的波長增加都可以称为紅移。对於波长较短的γ射線、X-射線和紫外線等波段,波长变长确实是波谱向红光移动,“红移”的命名并无问题;而对於波长较长的紅外線、微波和無線電波等波段,尽管波长增加實際上是遠離红光波段,这种现象还是被称为“红移”。 當光源移動遠離觀測者时,观测者观察到的电磁波谱會發生紅移,这类似于聲波因为都卜勒效應造成的頻率變化。這樣的紅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應用,例如都卜勒雷達、雷達槍,在天體光譜學裏,人们使用都卜勒紅移測量天體的物理行為 。 另一種紅移稱為宇宙學紅移,其機制為。這機制說明了在遙遠的星系、類星體,星系間的氣體雲的光谱中觀察到的红移现象,其紅移增加的比例與距離成正比。這種關係为宇宙膨脹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大霹靂宇宙模型。 另一種形式的紅移是引力紅移,其為一種相對論性效應,當電磁輻射傳播遠離引力場時會觀測到這種效應;反過來說,當電磁輻射傳播接近引力場時會觀測到引力藍移,其波長變短、频率升高。 红移的大小由“红移值”衡量,红移值用Z表示,定义为: 这裡\lambda_0\,是谱线原先的波长,\lambda\,是观测到的波长,f_0\,是谱线原先的频率,f\,是观测到的频率。.

新!!: GRB 080319B和紅移 · 查看更多 »

牧夫座

牧夫座(拉丁语:Boötes)是北天的一個星座,在天球上的位置跨越赤緯0°至+60°,赤經13時至16時。名稱源自希臘Βοώτης,Boōtēs,意思是牧羊人或農夫(照字義是駕牛者,源自拉丁文的bovis 與“cow”,轉化成boos)。在名稱中的"ö"是分音符號,不是母音,意思是每個'o'要明確的個別發音。 牧夫座是現代的88個星座之一,也是第二世紀的天文學家托勒密敘述的48個星座之一。它含了全夜空中的第四亮星,橙巨星的大角星。牧夫座也是其他許多亮星的家,包括8顆比4等亮的星和21顆5等以上的星,總共有29顆肉眼可以輕鬆看見的恆星。.

新!!: GRB 080319B和牧夫座 · 查看更多 »

肉眼

在量測或觀察上,肉眼是指在沒有配合光學儀器(如望遠鏡或顯微鏡)的情形下進行的視覺觀察或檢測。在天文學上,肉眼可以觀察一些較顯著的,不需配合天文儀器的現象,例如彗星經過或是流星雨。.

新!!: GRB 080319B和肉眼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GRB 080319B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雨燕卫星

燕卫星(Swift Gamma-Ray Burst Mission),全称为伽玛暴快速反应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2004年发射的一颗专门用于观测伽玛射线暴的天文卫星,工作在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以及可见光多个波段。 雨燕卫星由美国、英国、意大利共同研制,于2004年11月2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搭载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600公里的近圆形轨道上,周期为90分钟。雨燕卫星重1500千克,主要仪器有:.

新!!: GRB 080319B和雨燕卫星 · 查看更多 »

SN 2005ap

SN 2005ap是一颗能量非常高的II型超新星,它是有紀錄以來最亮的超新星,比之前的記錄擁有者SN 2006gy還要亮兩倍。它是在2005年3月3日從麥克唐納天文台安裝在西德州執行德州超新星搜尋的口徑0.45米的ROSTE-IIIb (Robotic Optical Transient Search Experiment) 望遠鏡,被在未安裝濾鏡的影像中檢出的。這個計畫也發現了超新星SN 2006gy 。.

新!!: GRB 080319B和SN 2005ap · 查看更多 »

星等

星等(magnitude),為天文学术语,是指星体在天空中的相对亮度。一般而言,这也指“视星等”,即为从地球上所见星体的亮度。在地球上看起来越明亮的星体,其视星等数值就越低。常见情况下人们使用可见光来衡量视星等,但在科学探测中,红外线等其它波段也有用到。不同波段探测到的星等数据会有所不同。一颗星星的星等,取决于它离地球的距离、它本身的光度(即为绝对星等)、星际尘埃遮蔽等多重因素。一般人的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大约是6.5等。.

新!!: GRB 080319B和星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GRB080319B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