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AMD CPU微架構列表

指数 AMD CPU微架構列表

下面是 AMD CPU 的微架構/微體系結構(microarchitecture)列表。.

38 关系: AMD AthlonAMD Athlon 64 X2AMD BulldozerAMD FusionAMD K12AMD K6-2AMD K6-IIIAMD ZenARM架構半导体器件制造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奔騰中央处理器微架構圖形處理器儲存裝置超威半导体英特尔雙核心虛擬化HyperTransportK10K5K6K7K8K9NexGenPentium ProSSESSE3Turion 64WX86X86虚拟化指令集架構3DNow!64位元

AMD Athlon

Athlon是美國AMD公司的一種為x86計算機平台而設的微處理器,也是迄今为止AMD最为成功的一代处理器架构,其研发负责人是前AMD首席执行官Dirk Meyer。其中文官方名稱為「速龍」。第一款Athlon處理器屬於AMD的第七代(K7),與當時英特爾的Pentium 3處理器競爭,及後出現Athlon XP、MP等。現時最新的Athlon處理器有屬於Jagaur架構的Athlon APU系列。.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Athlon · 查看更多 »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是AMD設計的首款桌面級雙核心處理器,腳位有Socket 939、AM2,於2005年5月首次推出。首批產品採用90奈米SOI製程,其後也開始推出代號 Brisbane 的65奈米產品,並於2006年12月發售,全數產品均支援SSE3指令集。處理器內建了兩顆Athlon 64核心,兩个核心可以透過 System Request Queue 互相溝通。Intel Pentium D 的兩個核心溝通必須透過FSB,繞過北橋方能;換言之,這會增加FSB的負擔,減低系統性能。相比之下,由於Athlon 64 X2有專屬通道,系統性能比Pentium D高,但售價較貴。 與單核心的Athlon64比較,這款雙核產品擁有更多的晶體管,因此晶圓需使用更複雜的製程,期間必須有更大面積的矽為無損,使其產量不及單核產品,因此售價也會比單核產品昂貴。 由於Athlon X2對外連接是HyperTransport,與Athlon 64一樣;所以使用腳位為Socket 939或SocketAM2的單核心Athlon 64的用戶,只要更新主機板BIOS,即可直接升級為Athlon 64 X2。這一點比Intel優勝。 早期的Athlon X2處理器是有2 x 512 KB及2 x 1024 KB兩種L2快取記憶體版本的,及至2006年中AMD宣佈停產2 x 1024 KB L2的Athlon X2。 另有更低階的X2 3600+型號,時脈與3800+相同,但L2被減為2 x 256 KB。這款產品最早是提供OEM廠商使用的,後來為應對Intel Core 2上市,AMD也於2006年7月至8月發行AM2版本的3600+,與Intel的Pentium D 915/925競爭。 AMD於2006年12月發售65nm產品,代號Brisbane,產品仍舊使用K8微架構,而使用K10微架構的新產品預計會於2007年中推出。另外在2007年6月推出的Brisbane 45W BE省電版本的雙核處理器中,新品改稱為「Athlon X2」,去掉了 "64" 字樣,並使用全新型號,原有的4000+及4400+另外推出型號為BE-2350及BE-2400省電型處理器。 部份雙核產品型號屬Black Edition 黑盒版本,它們與普通版的分別在於不鎖倍頻,用家可自由調整倍頻,發揮其極限性能。現有的Athlon X2系列的Black Edition型號有 90 nm F3步進值的6400+處理器及 65 nm G2步進值的5400+、5000+處理器。.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Athlon 64 X2 · 查看更多 »

AMD Bulldozer

AMD Bulldozer微架構(archivedate)是美商超微繼K10微架構之後,所推出的中央處理器微架構。該微架構主要應用於桌上型平台、伺服器平台乃至超級計算機的微處理器核心上。Bulldozer在歷經數次跳票後於2011年9月19日發布,其首發產品是核心代號為“Zambezi”的AMD FX。 Bulldozer微架構從一個早期已擱置的微架構設計發展而來,主攻熱設計功耗為10瓦至125瓦的處理器平台。AMD預期認為,基於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在實際應用中每個「推土機」(Bulldozer)核心每瓦效能可達到高效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的水準。屆時每個“推土機”核心會支援Intel絕大部分的指令集(包括SSE4.1、SSE4.2、AES、CLMUL以及AVX),以及AMD自有的指令集(包括由SSE5拆分而來的XOP、FMA4、CVT16).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Bulldozer · 查看更多 »

AMD Fusion

#重定向 AMD加速处理器.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Fusion · 查看更多 »

AMD K12

K12是AMD第一款基於ARMv8-A(AArch64)指令集的微架構,預計將在2016年公布。.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K12 · 查看更多 »

AMD K6-2

K6-2是一個由AMD製造的x86處理器,也是AMD整个奔腾时期最成功的一个处理器序列。K6-2可以在266至550 MHz的時鐘速度運行。它有64Kb一級緩存(32KB指令集和32KB資料),在2.2伏特的電壓下運行。使用0.25微米製程,擁有930萬個電晶體,以及只能使用於處理器插座是Socket 7或Super Socket 7的主機版。.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K6-2 · 查看更多 »

AMD K6-III

K6-3是一個由AMD製造的x86處理器,可以在266至550 MHz的時脈速度運行。是超微K6-2的下一個版本,在使用上面都有不錯的效能,但竞争对手PentiumIII则更为强大,已经和K6-3拉开了性能差距,迫使AMD不得不将所有赌注放在下一代的Athlon处理器上。K6-3使用的處理器插座是Socket 7或Super Socket 7的主機版。.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K6-III · 查看更多 »

AMD Zen

Zen是一種x86-64微架構,由AMD開發,2016年發表,取代Bulldozer微架構及其改進版本。該微架構是美商超微重返高效能運算市場的重要產品,與舊有架構相比幾乎完全重新設計並以新工藝製作以提升效能,同時還引入眾多新特性,處理器產品以SoC或半SoC形態面市。而首款Zen微架構的處理器,核心代號「Summit Ridge」,正式品牌名稱為「Ryzen」,而中文名稱為「銳龍」,于2017年3月2日正式上市。.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MD Zen · 查看更多 »

ARM架構

ARM架構,過去稱作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稱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32位元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但在其他領域上也有很多作為,由於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於行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的特性。另一方面,超级计算机消耗大量电能,ARM同样被视作更高效的选择。 至2009年為止,ARM架構處理器佔市面上所有32位元嵌入式RISC處理器90%的比例,使它成為占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元架構之一。ARM處理器可以在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上看到,從可攜式裝置(PDA、行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掌上型電玩和計算機)到電腦週邊設備(硬碟、桌上型路由器),甚至在导弹的弹载计算机等军用设施中都有他的存在。在此还有一些基于ARM设计的衍伸产品,重要產品還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德州儀器的OMAP系列。 2011年,ARM的客户报告79亿ARM处理器出货量,占有95%的智能手机、90%的硬盘驱动器、40%的数字电视和机上盒、15%的微控制器、和20%的移动电脑。在2012年,微软与ARM科技生产新的Surface平板电脑,AMD宣布它将于2014年开始生产基于ARM核心的64位元服务器芯片,2016年,日本富士通公司宣布下一代“京”超级计算机将采用ARM架构。 2016年7月18日,日本软银集团斥资3.3万亿日元(约合311亿美元)将设计ARM的公司ARM Holdings收购。。.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ARM架構 · 查看更多 »

半导体器件制造

半导体器件制造是被用于制造芯片,一种日常使用的电气和电子器件中集成电路的处理工艺。它是一系列照相和化学处理步骤,在其中电子电路逐渐形成在使用纯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晶片上。 硅是今天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其他还有各种复合半导体材料。 从一开始晶圓加工,到芯片封装測試,直到发货,通常需要6到8周,并且是在晶圓廠內完成。 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半导体器件制造 · 查看更多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縮寫:SIMD)是一种采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多个处理器,同时对一组数据(又称“数据向量”)中的每一个分别执行相同的操作从而实现空间上的并行性的技术。 在微处理器中,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技术则是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平行的处理微元,例如Intel的MMX或SSE,以及AMD的3D Now!指令集。 圖形處理器(GPU)擁有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可程式流水線,面對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時,運算能力遠超傳統CPU。OpenCL和CUDA分別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開源和專利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運算語言。.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 查看更多 »

奔騰

奔騰(Pentium)是英特爾公司的一個註冊商標,作為其x86處理器品牌之一,於1993年推出。以往,「奔騰」是英特爾的唯一的x86處理器產品線,後來隨著其產品線的擴展衍生出低端的「賽揚」(Celeron)系列、供伺服器以及工作站使用的「至強」(Xeon)系列。2006年英特爾推出「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產品線,取代原奔騰處理器系列的市場定位。時至今日,「奔騰」這個品牌仍然繼續使用,但市場定位被定位為比低端入門型的賽揚系列高一級,比橫貫中高端主流型和高端旗艦型的酷睿系列低一級的中端入門型級別。.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奔騰 · 查看更多 »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中央处理器 · 查看更多 »

微架構

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也被叫做計算機組織,微架構使得指令集架構(ISA)可以在處理器上被執行。指令集架構可以在不同的微架構上執行。 計算機結構是一門探討微架構與指令集兩者互動的一門學問。.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微架構 · 查看更多 »

圖形處理器

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縮寫:GPU),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晶片或繪圖晶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上執行繪圖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圖形處理器是輝達公司(NVIDIA)在1999年8月發表精視 256(GeForce 256)繪圖處理晶片時首先提出的概念,在此之前,電腦中處理影像輸出的顯示晶片,通常很少被視為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單元。而對手冶天科技(ATi)亦提出視覺處理器(Visual Processing Unit)概念。圖形處理器使顯示卡减少了對中央處理器(CPU)的依赖,並分擔了部分原本是由中央處理器所擔當的工作,尤其是在進行三維繪圖運算時,功效更加明顯。圖形處理器所採用的核心技術有硬體座標轉換與光源、立體環境材質貼圖和頂點混合、纹理壓缩和凹凸映射貼圖、雙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 圖形處理器可單獨與專用電路板以及附屬組件組成顯示卡,或單獨一片晶片直接內嵌入到主機板上,或者內建於主機板的北橋晶片中,現在也有內建於CPU上組成SoC的。個人電腦領域中,在2007年,90%以上的新型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擁有嵌入式繪圖晶片,但是在效能上往往低於不少獨立顯示卡。但2009年以後,AMD和英特爾都各自大力發展內建於中央處理器內的高效能整合式圖形處理核心,它們的效能在2012年時已經勝於那些低階獨立顯示卡,這使得不少低階的獨立顯示卡逐漸失去市場需求,兩大個人電腦圖形處理器研發巨頭中,AMD以AMD APU產品線取代旗下大部分的低階獨立顯示核心產品線。而在手持裝置領域上,隨著一些如平板電腦等裝置對圖形處理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少廠商像是高通(Qualcomm)、PowerVR、ARM、NVIDIA等,也在這個領域裏紛紛「大展拳腳」。 GPU不同于传统的CPU,如Intel i5或i7处理器,其内核数量较少,专为通用计算而设计。 相反,GPU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处理器,具有数百或数千个内核,经过优化,可并行运行大量计算。 虽然GPU在游戏中以3D渲染而闻名,但它们对运行分析、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有用。 GPU允许某些计算比传统CPU上运行相同的计算速度快10倍至100倍。.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圖形處理器 · 查看更多 »

儲存裝置

儲存裝置是用于储存資訊的设备或裝置。通常是將資訊數位化後再以利用電、磁或光學等方式的媒體加以儲存。 常見的儲存裝置(電腦數據存貯器)有:.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儲存裝置 · 查看更多 »

超威半导体

超微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縮寫:AMD、超微,或譯「超威」),創立於1969年,是一家專注於微处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韦尔市。最初,超微擁有晶圓廠來製造其設計的晶片,自2009年超微將自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以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現時,超微的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包括嵌入式平台)、圖形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以及電腦記憶體, 超微半導體是目前除了英特爾以外,最大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應商,自收購冶天科技以後,則成為除了輝達以外僅有的獨立圖形處理器供應商,自此成为一家同時擁有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技術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唯一可与英特爾和輝達匹敵的廠商。在2017年第一季全球個人電腦中央處理器的市場佔有率中,英特爾以79.8%排名第一、AMD以20.2%位居第二。於2017年8月,AMD CPU在德國電商Mindfactory的銷售量首次以54.0%超越intel,並於9月增長至55.0%,於10月(同時也是Coffee Lake推出之月份),銷售份額仍繼續成長至57.7%,於11月,由於增加部分未計算型號,份額下降至57.4%.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超威半导体 · 查看更多 »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英特尔 · 查看更多 »

雙核心

#重定向 多核心處理器.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雙核心 · 查看更多 »

虛擬化

在計算機技术中,虛擬化(技術)或虛擬技術(Virtualization)是一種資源管理技術,是将计算机的各種實體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網路適配器等),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並可供分割、組合為一個或多個電腦組態環境。由此,打破實體結構間的不可切割的障礙,使用戶可以比原本的組態更好的方式來应用這些電腦硬體资源。這些資源的新虛擬部份是不受現有資源的架設方式,地域或物理組態所限制。一般所指的虛擬化資源包括計算能力和資料儲存。.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虛擬化 · 查看更多 »

HyperTransport

HyperTransport匯流排技术,简称“HT总线”,以前曾被称作“闪电数据传输”(Lightning Data Transport,LDT),是一种電腦處理器的互聯技術。它是一種高速、双向、低延时、点对点(P2P)、串行或者并行的高带宽连接总线技术,最早在1999年由超微半導體提出並發起,並聯合NVIDIA、ALi、ATI、Apple、全美達、IBM、CISCO等多個硬體廠商組成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于2001年4月2日开始將此匯流排技術投入使用,並由HyperTransport联合会(The HyperTransport Consortium)负责改进和发展此技术。.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HyperTransport · 查看更多 »

K10

#重定向 AMD 10h.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10 · 查看更多 »

K5

K5可以指:.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5 · 查看更多 »

K6

K6可以指:.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6 · 查看更多 »

K7

K7可以指:.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7 · 查看更多 »

K8

K8可以指:.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8 · 查看更多 »

K9

K9可以指:.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K9 · 查看更多 »

NexGen

NexGen是一家私人控股的美国半導體公司,專門設計x86相容處理器,之後於1996年由AMD所收併。NexGen與他的競爭業者Cyrix相同,都是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必須倚賴晶圓廠代為生產晶片。NexGen過去是交由IBM微電子部門代產。 NexGen成立於1986年,由Compaq、株式會社ASCII及Kleiner Perkins共同創辦。第一個設計是期望開發出80386相同世代等級的處理器,不過設計過於複雜、電路面積過於龐大,必須用8顆晶片才能等同於1顆晶片的功效;等到晶片數已經收斂減少後,整個業界已經轉移、進入80486世代了。 NexGen的第二顆設計是Nx586 CPU,於1994年推出,並嘗試與Intel的Pentium直接抗衡,這也是第一顆向Pentium發出挑戰的處理器。此時Nx586處理器的具體型款為Nx586-P80及Nx586-P90。與其他競爭業者(AMD、Cyrix)不同的,Nx586的接腳配置與Pentium不相容,以致必須搭配特有的晶片組與主機板才行。為此,NexGen推出兩款使用Nx586的主機板,一片支援VLB(VESA Local Bus),另一片支援PCI。 與AMD、Cyrix的Pentium級處理器一樣,在相同時脈頻率下,AMD、Cyrix的處理器效能皆超越Pentium;所以Nx586-P80以75MHz運作,Nx586-P90以84MHz運作。然而很不幸的,Nx586的效能勝過搭配82430LX、82430NX晶片組的Pentium,但Intel推出Pentium的新搭配晶片組82430FX(Triton)後就超越了Nx586,使Nx586的優勢難以維持。此外,Nx586不具浮點運算能力,必須額外搭配Nx587的浮點運算(協力)處理器才行。 不過,後續的Nx586也具有浮點運算能力,這是由IBM使用MCM(Multi-Chip Module)封裝技術來實現,將Nx586、Nx587兩個裸晶一同封裝,且接腳相容於過去的Nx586;此顆稱為Nx586-PF100,好與之前就已經推出的Nx586-P100(不具浮點運算能力)有所區別。 另外,Compaq在其產品文宣、展示、箱盒上使用586字樣,並以此對抗“Pentium”一詞,不過Compaq並沒有廣泛採用NexGen的處理器。 之後,AMD K5處理器的性能與銷售表現都低於預期,因此AMD買下NexGen,大量取得NexGen的設計團隊,並延續Nx586的設計來開發新處理器,以此成就了在商業上相當成功的AMD K6處理器。.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NexGen · 查看更多 »

Pentium Pro

#重定向 奔腾Pro.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Pentium Pro · 查看更多 »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 Now!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 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繼MMX的擴充指令集。SSE指令集提供了70條新指令。AMD后来在Athlon XP中加入了对这个新指令集的支持。.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SSE · 查看更多 »

SSE3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又稱PNI(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它指的是:在原有架構的處理器中,所第三次額外新增、添加的多媒體指令集,之前的兩次分別是SSE、SSE2。 SSE3是Intel公司所其原有IA-32架構的處理器所研創,並在2004年初的新款Pentium 4(P4E,Prescott核心)處理器中使用,之後2005年4月AMD公司也發表具備部分SSE3功效的處理器:Athlon 64(E3步進核心),此後的x86處理器也幾乎都具備SSE3的新指令集功能。 此外,在SSE3提出之前,x86架構的處理器先後已有多種多媒體指令集被提創與使用,先後順序大致是Intel MMX、AMD 3DNow!、Intel SSE、Intel SSE2等。 附帶一提的是,SSE3比在它之前的SSE2增加13條新指令。.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SSE3 · 查看更多 »

Turion 64

AMD Turion是AMD公司的64位流動平台處理器,其中文官方名稱為「炫龍」,與英特爾的同類產品Pentium M及其繼承者Intel Core競爭。該處理器使用Socket 754插座,擁有512KB或1MB的L2快取,內建64位單通道記憶體控制器,以及單向800MHz、雙向1600Mhz的HyperTransport傳輸速度。另外,第二代的Turion 64 X2及其他AMD移动型處理器使用新的Socket S1插座,已於2006年推出。2008年推出Turion 64 Ultra。从2009年开始,中文官方名稱改为「锐龙」(与2017年3月发售的中文名为“锐龙”的AMD Ryzen并无关系),并推出Turion Ⅱ和Turion Neo。.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Turion 64 · 查看更多 »

W

W, w 是拉丁字母中的第23个字母。 W由盎格鲁撒克逊人在7世纪发明的,起初用来表示两個 V, 但后来拉丁语中的/w/发展成为罗曼语中的/v/,因此V不再完全表示日尔曼语族中的/w/ ,在法語,w 稱為 double v,除外來語外,多數表示/v/音。在西班牙語,此字母稱為 uve doble 或 doble ve 。德语中的 W 也像在罗曼语系中一样丢失了,这就是为什么德语的W表示/v/而不是/w/。在荷兰语中,W是唇齿近音/ʋ/(除了带有eeuw的词语,发作/-e:β/)。 在瑞典语和芬兰语字母表中,W被看作V的变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字母。但是仍然保持在名字中并获得承认,例如“William”。 在北约音标字母中使用Whiskey表示字母W。.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W · 查看更多 »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X86 · 查看更多 »

X86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是指在x86的系统中,一个或以上的客操作系统(Guest Operating System,簡稱:Guest OS)在一个主操作系统(Host Operating System,簡稱:Host OS)下运行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只要求对客操作系统有很少的修改或甚至根本没有修改。x86处理器架构起先并不满足波佩克与戈德堡虚拟化需求(Popek and Goldberg virtualization requirements),这使得在x86处理器下对普通虚拟机的操作变得十分复杂。在2005年与2006年,英特尔与AMD分别在它们的x86架构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及其他的虚拟化困难。.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X86虚拟化 · 查看更多 »

指令集架構

指令集架構(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縮寫為ISA),又稱指令集或指令集体系,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與程序設計有關的部分,包含了基本数据类型,指令集,寄存器,寻址模式,存储体系,中斷,異常處理以及外部I/O。指令集架構包含一系列的opcode即操作码(機器語言),以及由特定處理器执行的基本命令。 指令集体系与微架构(一套用于执行指令集的微处理器设计方法)不同。使用不同微架構的電腦可以共享一种指令集。例如,Intel的Pentium和AMD的AMD Athlon,兩者几乎採用相同版本的x86指令集体系,但是兩者在内部设计上有本质的区别。 一些虛擬機器支持基于Smalltalk,Java虛擬機,微軟的公共語言运行时虛擬機所生成的字节码,他們的指令集体系將bytecode(字节码)从作为一般手段的代码路径翻譯成本地的機器語言,并通过解译执行并不常用的代码路径,全美達以相同的方式开发了基于x86指令体系的VLIW處理器。.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指令集架構 · 查看更多 »

3DNow!

3DNow!(據說是“3D No Waiting!”的縮寫)是由AMD開發的一套SIMD多媒體指令集,支持單精度浮點數的矢量運算,用於增强x86架構的電腦在三维圖像處理上的性能。.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3DNow! · 查看更多 »

64位元

64位元CPU是指CPU内部的通用寄存器的宽度为64位元,支持整数的64--宽度的算术与逻辑运算。早在1960年代,64位架构便已存在於当时的超級電腦,且早在1990年代,就有以RISC為基礎的工作站和伺服器。2003年才以x86-64和64位元PowerPC處理器架構的形式引入到(在此之前是32位元)個人電腦領域的主流。 一個CPU,联系外部的資料匯流排与位址匯流排,可能有不同的宽度;術語「64位元」也常用於描述這些匯流排的大小。例如,目前有許多機器有着使用64位元匯流排的32位元處理器(如最初的Pentium和之後的CPU,但Intel的32位CPU的地址总线宽度最大为36位),因此有時會被稱作「64位元」。同樣的,某些16位元處理器(如MC68000)指的是16/32位元處理器具有16位元的匯流排,不過內部也有一些32位元的性能。這一術語也可能指電腦指令集的指令長度,或其它的資料項(如常見的64位元雙精度浮點數)。去掉進一步的條件,「64位元」電腦架構一般具有64位元寬的整數型暫存器,它可支援(內部和外部兩者)64位元「區塊」(chunk)的整數型資料。.

新!!: AMD CPU微架構列表和64位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