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44年香港

指数 1944年香港

香港1944年,為日佔時期第3年,香港人口不斷減少;燃料供應陷於低谷,於8月月底至9月月底暫停全香港電力供應達一個月,香港頓成黑暗世界,香港市民僅能夠以木油燈和松香燭照明。大日本帝國加強輿論控制,逼使香港報章停刊或者合併,最後只剩5份中文報紙。盟軍及美軍開始加強轟炸香港,其中以10月中及12月底兩次傷亡最慘重,分別有300餘人罹難。日軍方面,則在本年繼續殘害無辜市民,7月放逐約400人到螺洲,任由市民在荒島上自生自滅,結果釀成全部人罹難的慘劇;12月將大量市民用船載到惠州市平海鎮海面進行大屠殺,死難者約70名;6月用船將逾千名市民載至深圳南澳鎮期間,船隻駛至珠海擔桿列島遇風浪入水,當駛回蒲台島時終溺斃50多人。.

190 关系: 劉千石劉秀成劉遵義十號風球 (澳門)南澳街道台灣總督吳思遠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夏正民大埔道大小磨刀大潭水塘大澳大日本帝國太子道奥林匹克运动会孫明揚嶺南丸被炸沉事件工商日報上亞厘畢道中华书局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環三聯書店(香港)九龍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平海镇 (惠东县)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二號風球建筑师廈門街張同祖彭定康何定鈞必列者士街北角周群達啟德機場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公共汽車元洲仔先施灣仔灣仔區議會火船珠海市磯谷廉介窩打老道粵劇...紅磡維多利亞港经济学家美軍烈風田中久一甲申風災煤气白韻琹螺洲島運輸局荷李活道鍾賢書華僑報華僑日報萬邦投資食人西環馬應彪香港香港報紙列表香港天文台香港島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人香港人口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局香港立法會香港總督香港終審法院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高等法院香港電車香港日報香港日佔時期香港旅遊發展局高祀仁鮑磊鮑文 (香港)鶴咀黎根軍票黃埔船塢龍劍笙蘋果日報 (香港)赤柱蒲台臺灣銀行长洲英國政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陈廉伯暴風柴火李麗珊東亞銀行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松香樂活道民建聯深圳市淺水灣酒店滑浪風帆澳門木油樹朱幼麟惠州市戒严日本军旺角擔桿列島教育局 (香港)曾蔭權10月10月16日10月27日10月7日11月11月12日11月20日11月4日12月12月1日12月24日12月2日1855年1941年1942年1944年1月15日1月23日2015年3月2月2月11日2月1日2月20日2月8日3月3月10日3月12日3月29日3月5日4月4月13日4月15日4月18日4月21日4月22日4月24日4月25日4月7日5月12日5月1日5月20日5月22日6月6月1日6月21日6月23日6月2日6月4日7月7月10日7月15日7月19日7月22日7月24日7月25日7月3日8月8月15日8月18日8月20日8月22日9月9月12日9月24日9月29日9月9日 扩展索引 (140 更多) »

劉千石

劉千石(Lau Chin-shek,),人稱「阿石」,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新!!: 1944年香港和劉千石 · 查看更多 »

劉秀成

劉秀成(),出生於澳門,籍貫廣東東莞,香港建築師,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新!!: 1944年香港和劉秀成 · 查看更多 »

劉遵義

劉遵義(Lawrence Lau,),香港經濟學家,生於中國貴州遵義,籍貫廣東潮阳,後移居香港。劉遵義的母親-于-志賢是已故中華民國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姪女,妻子是香港已故歌手張國榮的外甥女麥嘉軒。他自2004年7月1日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至2010年6月,並於2009年1月21日起出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他也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2010年7月1日,剛卸任中大校長的劉遵義,即就任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轄下的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他也是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刘遵义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会主席。.

新!!: 1944年香港和劉遵義 · 查看更多 »

十號風球 (澳門)

十號風球(pages),為澳門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信號。低一級為九號風球。 最近一次十號風球於2017年8月23日上午11時半懸掛,當時澳門正受颱風天鴿的正面吹襲。在此之前,自澳門回歸後18年以來從未正式懸掛,但期間曾經兩度誤掛十號風球。.

新!!: 1944年香港和十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南澳街道

南澳街道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東面大鵬半島上,屬大鹏新区管辖,与香港水域東北面東平洲東面對望。南澳同時是深圳保持著典型漁家古風的地區之一,有龍舟競渡、漁家娶親等傳統活動。南澳灣是全街道居民最集中的區域。位於南澳灣內的漁港和“海鮮一條街”是遊人到南澳時必到之處,對面是香港水域的東平洲、印洲塘及大鵬灣,非常接近香港地域。 舊日只有靠窄狹的梅沙公路、葵南公路及葵鵬公路出入,自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建成後,出入南澳比昔日快捷,由深圳市區前往由之前的一个小时缩短至約40分鐘。 全国著名的未开发海滩西涌位于本街道。.

新!!: 1944年香港和南澳街道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

#重定向 臺灣總督.

新!!: 1944年香港和台灣總督 · 查看更多 »

吳思遠

吳思遠,祖籍广东中山,生於上海,香港著名導演、監製,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並曾創立思遠籃球隊。.

新!!: 1944年香港和吳思遠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1944年香港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夏正民

夏正民法官(Michael John Hartmann,)前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及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法官。.

新!!: 1944年香港和夏正民 · 查看更多 »

大埔道

大埔道(Tai Po Road)為大埔公路在香港市區的一段,因此並非在大埔區。它與青山道(青山公路在市區的一段),同樣是香港早期的公路在市區的一段。.

新!!: 1944年香港和大埔道 · 查看更多 »

大小磨刀

大小磨刀(The Brothers,又作Tai Siu Mo To或Da Siu Mo To),又稱大小磨刀洲、磨刀洲(Mo To Chau),是指大嶼山以北的三個小島:大磨刀(West Brother,亦作Tai Mo To)、小磨刀(East Brother,亦作Siu Mo To)和匙羹洲(Tsz Kan Chau)。大磨刀洲過去是一個石墨礦場──「五福礦場」的所在地。 在1990年代,為了興建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大小磨刀被削平以避免影響飛機升降,以及取得沙石用作填海。現在該地無人居住,只餘下公共直升機坪和小型氣象站等設施。 2007年3月,食物環境衞生署建議於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大小磨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等四個地點,設定指定的海葬區。但大小磨刀的建議,受到屯門區議會以未經諮詢為理由強烈反對,故此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暫時擱置此地點作為海葬場,等待重新選擇地點。 2016年6月30日,該處定為海岸公園。.

新!!: 1944年香港和大小磨刀 · 查看更多 »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水務署,2009年9月初版。.

新!!: 1944年香港和大潭水塘 · 查看更多 »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新!!: 1944年香港和大澳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1944年香港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太子道

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是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的一條主要道路,貫穿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觀塘區三個行政區域。道路由大角咀東部開始,經旺角、九龍塘、九龍仔、九龍城、馬頭圍及新蒲崗,到達牛池灣經彩虹交匯處接駁觀塘道、清水灣道或龍翔道。.

新!!: 1944年香港和太子道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1944年香港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孫明揚

孫明揚博士(Dr.,),生於重慶「孫明揚檔案」欄目,《蘋果日報》,2011年4月27日。,前香港政府政制事務局局長 、民政事務局局長、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及教育局局長。.

新!!: 1944年香港和孫明揚 · 查看更多 »

嶺南丸被炸沉事件

嶺南丸被炸沉事件發生於1944年12月24日的日佔香港,內河運營組合所屬輪船「嶺南丸」由香港開往澳門,途中遭美軍空襲,全船沉沒,連同附近另一輪船共釀成349人喪生。.

新!!: 1944年香港和嶺南丸被炸沉事件 · 查看更多 »

工商日報

《工商日報》(The Kung Sheung Daily News)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報紙,1925年7月8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創辦人洪興錦,督印人容守正,發行所位原於中環結志街六號。除賣本埠之外,亦賣到中國同外埠,訂一年以黃曆幾多日計。《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是香港早期的三大中文報紙。報社另發行《工商晚報》,1930年11月5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

新!!: 1944年香港和工商日報 · 查看更多 »

上亞厘畢道

上亞--畢道(Upper Albert Road)是香港中環一處有名的街道。由於香港禮賓府經常為遊行及示威的路線地點之一,其所引致的交通問題等而受到香港傳媒的關注。 上亞厘畢道以維多利亞女皇夫婿亞厘畢親王命名。當地有在1850年代建成的香港禮賓府,中區政府合署政府總部也在鄰近。 上亞厘畢道是1840年代已經開拓的道路。.

新!!: 1944年香港和上亞厘畢道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1944年香港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機構,与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聯辦大樓正式名稱為西港中心,位於西營盤干諾道西160號,與西區警署相隔一街。因為此機構位處西環,故部分香港媒體以「西環」借代之,而被中聯辦扶植的香港非傳統親北京陣營人士則被稱為「西環契仔契女」。另外,中聯辦在上環信德中心、九龍觀塘宏基資本大廈22樓及沙田小瀝源都會廣場分別設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工作部。 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三個機構之一,2000年成立,前身為「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另外分別是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負責香港对外事務)和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負責香港防務)。中聯辦在國內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廣東聯絡部(地點位於廣州)、深圳辦事處及北京辦事處。.

新!!: 1944年香港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1944年香港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三聯書店(香港)

三聯書店,全名為「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是由「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三間於1930至40年代活躍於中國大陸出版界發行機構,於1948年10月26日在香港合併所組成。.

新!!: 1944年香港和三聯書店(香港)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1944年香港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

#重定向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新!!: 1944年香港和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 · 查看更多 »

平海镇 (惠东县)

平海镇是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下的一个临海小镇,位于稔平平岛上,拥有双月湾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平海镇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2月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新!!: 1944年香港和平海镇 (惠东县)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

#重定向 亞洲電視.

新!!: 1944年香港和亞洲電視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二號風球

二號風球是香港一個已被取消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曾於1905年至30年代及日治時期使用。.

新!!: 1944年香港和二號風球 · 查看更多 »

建筑师

建筑师,或稱畫則師、圖則師、則師,是負責設計建築物平面圖的專業人士。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同时也对结构, 水电,暖通进行总体协调。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建筑师需要兼備艺术家的審美眼光和工程师的力學知識,作品需要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如果过于超出现實的材料能力限制(例如市場供應、價格等),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历史上有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因为不能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没有能成为真正的建筑。.

新!!: 1944年香港和建筑师 · 查看更多 »

廈門街

廈門街(英文:Amoy Street),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灣仔的一條道路。廈門街連接皇后大道東及莊士敦道,西面為汕頭街,東面則為利東街。 廈門街全長約100米,平坦直路。本來只有北面莊士敦道出口通車,南面接皇后大道處為梯級,形成死胡同,車輛不能通過。但由於鄰近的利東街於2010年代重建後不再通車,當局將原有梯級改成單線行車道,讓車輛可由莊士敦道轉入皇后大道東,大約於2016年至2017年間通車。 廈門街多為舊樓,但不少已於戰後重建。廈門街一帶在1900年初莊士敦道建成電車路前,為碼頭及倉庫。該街道是以當時貨物運往的南中國口岸而名。.

新!!: 1944年香港和廈門街 · 查看更多 »

張同祖

張同祖(Joe Cheung,),是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製,演員。他於1970年代進入香港電影行業,早期曾在片場擔當場記,編劇以及副導演等職務,1977年奔赴台灣發展并首次擔任電影《鐵手無情追魂令》的導演。1979年他返港發展,并曾指導,監製多部電影,更於其中多部影片中擔任配角演員 由於其形象慈祥,亦於1990年代開始擅長飾演主角父親等慈愛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包括《金枝玉葉》,《甜蜜蜜》,以及電影廣告《想和你去吹吹風》等。.

新!!: 1944年香港和張同祖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1944年香港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何定鈞

何定鈞(人稱TK,),永升(亞洲)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前任總經理及董事、亞洲電視有限公司前任董事兼行政總裁。 1968年加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工作,初期是助理會計主任,在1995年升任為香港無線電視廣播業務總經理,2002年再升任集團總經理,2003年兼任董事。2005年5月1日退休,2007年4月13日請辭董事,轉投亞洲電視出任董事兼行政總裁,2008年10月20日何定鈞接替費道宜先生請辭的行政總裁一職,但他在11月便辭職。 有指何定鈞的強項之一是人際關係好,尤其是與廣告商。.

新!!: 1944年香港和何定鈞 · 查看更多 »

必列者士街

必列者士街(Bridges Street,簡稱必街)是位於香港上環的一條街道,全長330米,單線雙向行車,東端與士丹頓街及城皇街交匯,西至四方街與居賢坊之交匯點止。必列者士街的西端有一道樓梯,跟太平山街交接,所以行車道至此成為堀頭路,駕車人士必須駛回鴨巴甸街,才可以回到荷李活道。以前為卅間的社區核心。.

新!!: 1944年香港和必列者士街 · 查看更多 »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新!!: 1944年香港和北角 · 查看更多 »

周群達

周群達(Duncan Chow),本名:黎登勤(Duncan Lai,),左撇子,活躍在港、台的男演員,前香港滑浪風帆隊的代表,曾獲1998年亞洲重量級滑浪風帆排名冠軍。他是香港奧運滑浪風帆金牌得主李麗珊的表弟,父親黎根亦是風帆教練。天生左撇子。.

新!!: 1944年香港和周群達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1944年香港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1944年香港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公共汽車

--是一種以中型或大型汽車(大客車/巴士)作為運送手段,以運輸大量乘客的的大眾運輸服務。.

新!!: 1944年香港和公共汽車 · 查看更多 »

元洲仔

元洲仔(Yuen Chau Tsai),是香港昔日的一個島嶼,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東部,吐露港西北一帶,地區行政上屬於大埔區。 963年,南漢在大埔置媚川都,在大埔海(即今吐露港)採集珍珠,,到了宋朝時為巔峰,與廣東合浦(即今日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齊名。採珠事業一直持續至明朝中葉才日漸式微。 1905年,當時的香港政府在元洲仔上興建新界理民官官邸,後改為政務司官邸。當時島嶼與內陸有一條基堤相連。島嶼在1970年代末期發展大埔新市鎮進行填海工程時,被。現時該處已發展為居屋宏福苑。(宏福苑為填海地,島嶼未有夷平,吐露港公路大埔起點旁大王爺廟所在地,即為該島所在,填海後已連陸。).

新!!: 1944年香港和元洲仔 · 查看更多 »

先施

先施(Sincere,)是香港第一間華資百貨公司,1900年1月8日由在澳洲开果栏致富的香山(今广东中山)籍华侨馬應彪創辦,是香港早年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亦為香港零售業創下多項創舉。先施的名字取自四書《中庸》篇「先施以誠」(原文:“經營之道,必先以誠施於人,而取信於人”)。先施的少東馬文輝是主張脫離英國政府殖民,香港民主運動與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獨立運動等活動的重要人物。.

新!!: 1944年香港和先施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1944年香港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議會

灣仔區議會(Wan Chai 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就灣仔區的地區事務,向政府提出意見。此區議會由13名議員組成,香港政府將灣仔區劃為13個選區,並由市民選出13名民選議員。最新一次的灣仔區區議會選舉在2015年11月22日舉行。.

新!!: 1944年香港和灣仔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火船

聯環舟的前半舟附有引信,放置目的地之後,後半舟可分離回港。與火船有類似的用途。 火船是指在船上放置易燃物如硫磺、瀝青、石油、火藥等,使其引火後衝入敵軍艦隊的船隻,用於製造恐慌,也能用於使港口船隻著火。 歷史上著名的火船战役有赤壁之战,以及英軍大敗無敵艦隊。 Category:船艦 Category:海戰戰術.

新!!: 1944年香港和火船 · 查看更多 »

珠海市

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于1979年3月5日建市,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由于珠海拥有面积较大海岛146个,礁石和沙洲数千,又被称为“百岛之城”,珠海是珠三角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南接澳门,东望香港,北部与中山市接壤,西部与江门相连。200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珠海市面积1,732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67.53万人(2016)。由于市区的土地开发逐渐饱和,加上珠海市区通往斗门和金湾的交通不便的问题,遂在中山市坦洲镇、三乡镇新建并形成了珠海的郊区,再加上2012年年末广珠城际铁路全线通车,珠中澳都市圈逐渐形成。以珠海为核心的珠中澳大都会区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43万人(2010)。考虑到外来打工的人口,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还要更大一些。随着2017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将成为全中國僅有唯一和香港、澳门接壤的金三角城市。 珠海的教育发达,经济活跃。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虽然经济总量在广东省所有地级市中偏小,但人均GDP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名(仅次于深、穗),达13.45万人民币(约2.3万美元)(2015)。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兴建、一些CBD项目开工,珠海的经济发展潜力愈加巨大。 珠海也是香山文化发源地之一,诞生出唐国安、唐绍仪、容闳等爱国志士。.

新!!: 1944年香港和珠海市 · 查看更多 »

磯谷廉介

磯谷廉介(),日本兵库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将,香港日治時期總督。战后,南京軍事法庭作为战争犯罪人被起诉审判。.

新!!: 1944年香港和磯谷廉介 · 查看更多 »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新!!: 1944年香港和窩打老道 · 查看更多 »

粥(又稱稀飯或糜),是一種用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不同地方的粥有不同的濃度,而不同地方對其他地方的粥也有不同的別稱。其他常見別名:稀饭、撩命汤、黏粥等。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用茶叶煮的粥稱為“茗粥”。唐代詩人储光羲有詩《吃茗粥作》。 在東亞地區,粥普遍被視為病人的食品(因爲其容易消化),在粥中打入雞蛋能為病人增添體力。.

新!!: 1944年香港和粥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1944年香港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紅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新!!: 1944年香港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新!!: 1944年香港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给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给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領域中也可以按照學科分支來稱呼。例如,從事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就給稱之爲計量經濟學家。.

新!!: 1944年香港和经济学家 · 查看更多 »

美軍

#重定向 美军.

新!!: 1944年香港和美軍 · 查看更多 »

烈風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定義,烈風(Gale)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8級至9級,即每小時63至87公里,相當於每小時34至47海里或每秒18至24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8級的風力稱為「疾勁」(Gale),而「烈風」(Strong gale)只代表9級的風力。較烈風風力高一級的,是暴風,而低一級的則是強風。.

新!!: 1944年香港和烈風 · 查看更多 »

田中久一

中久一,本姓小金井,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軍人,最終階級為陸軍中將,曾任日本軍第23軍司令官,兼任香港佔領地總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負責指揮日本軍第21師團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史稱佛印作戰),1946年3月以「涉嫌法外處決盟軍戰俘」戰犯罪名遭美軍上海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要執行絞刑,但是後來卻被轉交給中國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同年5月18日廣州行營軍事法庭開始審理,同年10月9日判處死刑,1947年3月27日被槍決。.

新!!: 1944年香港和田中久一 · 查看更多 »

甲申風災

申風災(英語:1944 Macau Typhoon)是1944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亦是1940年代3個正面吹襲澳門的其中一個颱風。.

新!!: 1944年香港和甲申風災 · 查看更多 »

煤气

气从字面意思上讲是与煤有关的气体,但是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煤气具有不同的解释:.

新!!: 1944年香港和煤气 · 查看更多 »

白韻琹

白韻琹(Pamela Peck Wan Kam,),生于日佔香港,回族人,籍贯广西桂林臨桂,香港著名專欄作家、傳媒人,人稱「白才女」或「白姐姐」,曾是灣仔區議會(樂活選區)區議員及電台節目主持人。她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白崇禧的堂妹,台湾作家白先勇是她姪兒。 白韵琹说话有特有的呼吸声和鼻音,在主持节目中也成为其个人特色,多年来主持过多个电台情感节目,是香港独特的金牌司仪。此外,白韵琹学识渊博,与林燕妮、俞琤、狄娜、施南生等一并被视为“香江才女”。.

新!!: 1944年香港和白韻琹 · 查看更多 »

螺洲島

#重定向 螺洲.

新!!: 1944年香港和螺洲島 · 查看更多 »

運輸局

運輸局()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管運輸政策的部門。前身是香港回歸前的為布政司署運輸科。2002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運輸局合併至環境運輸及工務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被劃入新成立的運輸及房屋局。.

新!!: 1944年香港和運輸局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道,連接中環與水坑口,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荷里活無關,而是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新!!: 1944年香港和荷李活道 · 查看更多 »

鍾賢書

鍾賢書(),於1967年和父親及弟弟創立萬邦投資有限公司、多盈利置業有限公司(1972年成立)、益新置業有限公司、富合置業有限公司等各項董事及秘書。 他們和鄭裕彤曾把兩家公司,包括萬邦投資、多盈利置業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然後把多盈利置業私有化,當時是1989年,而萬邦投資已上市有30年以上。.

新!!: 1944年香港和鍾賢書 · 查看更多 »

華僑報

華僑報(葡語:Jornal Va Kio)為澳門發行量第二大之日報。1937年11月20日由文化界人士趙斑斕、雷渭靈創刊。.

新!!: 1944年香港和華僑報 · 查看更多 »

華僑日報

《華僑日報》創刊於1925年6月5日,前身為旅港華商總會同人所辦,專以傳遞商務消息的《華商總會報》,而《華商總會報》的前身是香港出版的首張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後因旅港華商總會無意續辦,由岑維休、陳楷等承購,易名《華僑日報》,當時總編輯是李大醒(他亦為《香港華商總會報》總編輯),其後由胡惠民擔任,同時報館地址亦由乍甸街遷到荷李活道。在九十年代激烈的報業競爭中,《華僑日報》幾度易主,終於1995年1月12日停刊。 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大量鉛字工人曠工,不少報紙被逼停刊,因為岑維休曾辦石印公司,當時報紙仍能繼續出版,只是排版有所改變,字體較大。二戰後《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成為當時香港最主要的三大報紙,亦是親國民黨的報紙。 1991年該報被《南華早報》收購,1994年初由香樹輝接手,1995年1月12日因虧損多時宣佈停刊,共發行近70年,如果將其前身一一計入(可追溯至1857年創刊的《香港船頭貨價紙》)則有138年歷史之久。《華僑日報》也是香港首份星期日出版的報紙。由於其歷史關係,亦成為香港歷史事件翻查的主要對象檔案之一。.

新!!: 1944年香港和華僑日報 · 查看更多 »

萬邦投資

萬邦投資有限公司,()是在1972年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地產公司。在香港進行控股投資及房地產投資,包括萬邦行及金利商業大廈資產。.

新!!: 1944年香港和萬邦投資 · 查看更多 »

食人

人食人,特指人類之間的同類相食。人食人的動機有很多種,包括當地文化許可的族群人食人,遭遇災難、飢荒等極端情況下為求生被迫的人食人,或是精神異常者所為的人食人等。.

新!!: 1944年香港和食人 · 查看更多 »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新!!: 1944年香港和西環 · 查看更多 »

馬應彪

應彪(),生於廣東香山沙涌(在今广东省中山市),先施百貨創辦人。 17歲隨同鄉到澳洲發展。他先在菜園打工,之後經營自己的菜園,後來在悉尼開蔬果店,創辦永生、永泰、生泰三家商號,合稱「生安泰聯營」 。馬應彪後來於1894年到了香港經營出入口及僑匯的生意。 1900年,馬應彪與數名澳洲華僑合資25,000港元,在中環皇后大道中172號創辦先施百貨,成為香港首間華資百貨公司。取得成功後,馬應彪於1914年及1917年將先施業務擴展到廣州及上海。1922年,國民商業儲蓄銀行在香港成立,由馬應彪擔任監督。 夫人霍慶棠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創辦人之一,也是先施和香港第一位女售貨員。 其子馬文輝是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人物,因其關於香港自治運動和香港獨立運動之民主倡議與行動而被受啟蒙的香港人尊稱為「香港獨立之父」或「港獨之父」或「香港本土派始祖」。.

新!!: 1944年香港和馬應彪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報紙列表

本表列出了在香港發行的報紙。.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報紙列表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人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局

香港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简稱「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LegCo / Legco),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關,專門負責監察港英政府的施政,並定期審閱由港督提交的施政報告。.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立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終審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終審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等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報

《香港日報》,英文名稱為:Hong Kong News,是一份由日本人創辦和主理的,而且在香港日治時期所出版的報章,於1941年創刊,該報除了出版中文(繁體)版本,還出版日文及英文版本。 HKYB194488a.jpg|《香港日報》中文版1944年8月8日第一版。 HKYB194488b.jpg|《香港日報》中文版1944年8月8日第二版。.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日報 · 查看更多 »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旅遊發展局(簡稱旅發局;Hong Kong Tourism Board)於2001年4月1日成立,是由香港政府資助的旅遊推廣機構,其使命是盡量擴大香港旅遊業對香港社會及經濟的貢獻,並且致力鞏固香港作為世界級旅遊點的地位。.

新!!: 1944年香港和香港旅遊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高祀仁

仁,生于中华民国青島市,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在廣東工作近31年,現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5月25日卸任香港中聯辦主任。.

新!!: 1944年香港和高祀仁 · 查看更多 »

鮑磊

鮑磊(Martin Gilbert Barrow,),生於英國蘭開夏郡,1965年加入怡和,1989年任怡和集團董事,至2001年退休。鮑磊在香港擔任多項的公職,1988年至1995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88年至1996年任香港旅遊協會(今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

新!!: 1944年香港和鮑磊 · 查看更多 »

鮑文 (香港)

鮑文(Haider Hatim Tyebjee Barma,),前香港政府官員,中學就讀於拔萃男書院,1965年取得香港大學文學士(榮譽)學位,主修經濟及政治。鮑文畢業後加入港府工作,任職政務主任。期間曾擔任多個政府部門及決策科的高層職位,1993年至1996年任運輸司。鮑文退休後隨即獲委任為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直至2005年4月,2006年4月出任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此外鮑文也是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成員。.

新!!: 1944年香港和鮑文 (香港) · 查看更多 »

鶴咀

咀(曾根據英文Cape D'Aguilar而譯名為德忌笠角)是香港的一個海角,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及石澳地區的鶴咀半島南端。 鶴咀最著名的地點為於1875年落成的鶴咀燈塔和於1996年劃定鶴咀海岸保護區。因前往鶴咀海岸保護區的部分道路屬於發射站的禁區範圍,因此一般公眾不能隨意前往。 由於鶴咀使用的地震儀對週期一秒左右的震動最敏感,適合監測近距離的地震。所以香港天文台在該區設立了地震測量站,為香港天文台短週期地震台網九站之一。.

新!!: 1944年香港和鶴咀 · 查看更多 »

黎根

黎根(),香港滑浪風帆教練,他是香港奧運金牌得主——「風之--」李麗珊的舅父和啟蒙老師,也是台灣藝人周群達的父親。 黎根是香港首批愛好帆板運動的人之一,他一直在長洲生活,經營一間海邊的小茶座及租賃帆板。李麗珊4歲起便搬到舅父黎根家中居住,當時黎根未有子女,12歲起由黎根教授滑浪風帆技術。.

新!!: 1944年香港和黎根 · 查看更多 »

軍票

軍票,指戰爭或戒嚴中,軍隊臨時發行的有價証券或貨幣,可以指:.

新!!: 1944年香港和軍票 · 查看更多 »

黃埔船塢

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mpany Limited)簡稱黃埔船塢,又稱九龍船塢,紅磡街坊則稱其為大廠,是香港昔日的一座船塢,現址為九龍紅磡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為當時亞洲其中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除了黃埔船塢,該公司曾經在香港擁有香港仔旱塢(現址為香港仔中心)、大角嘴褔利船廠(現址為大同新邨),再早期有紅磡庇利船廠(現址為紅磡庇利街旁的環字街道)及北角貨運碼頭(現址為和富中心),同時在中國大陸廣州市黃埔区擁有船塢與船舶維修廠。.

新!!: 1944年香港和黃埔船塢 · 查看更多 »

龍劍笙

龍劍笙(英文名:Sabrina,),原名李菩生,昵稱阿刨,祖籍廣東中山,生于1944年, 農曆九月十九,香港粵劇演員(女文武生)、金漆班牌雛鳳鳴唯一主帥,超過半世紀在粵劇行中衣箱標記為--- 龍 ---一字。她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有長兄,2姊及4妹。.

新!!: 1944年香港和龍劍笙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新!!: 1944年香港和蘋果日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赤柱

赤柱(Stanley)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半島,淺水灣以東、石澳以西,是著名旅遊景點。 赤柱以前有很多木棉樹,树上有鮮紅色的花朵,在日出的陽光照耀下,树木看起來像赤紅色的柱,因而称为「赤柱」。.

新!!: 1944年香港和赤柱 · 查看更多 »

蒲台

蒲台島(Po Toi Island,或蒲台,台亦作苔)是香港離島區的蒲台群島的主要島嶼,面積達3.69平方公里。蒲台島位處香港的東南部。蒲台島地勢平坦,在海上看似一個浮台,蒲台島故得其名(蒲即浮的意思)。.

新!!: 1944年香港和蒲台 · 查看更多 »

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簡稱臺銀)是中華民國銀行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家銀行,創立於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76間。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委託發行在臺灣地區通用的法定貨幣——新臺幣。 2007年7月1日,配合中華民國政府金融改革政策,中央信託局與臺銀合併,臺銀為存續銀行;而在2008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成立臺灣金融控股公司,臺銀成為其旗下的主要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初,日資的臺灣銀行曾於大清國廣州英租界,以及中華民國上海外灘設有分行。.

新!!: 1944年香港和臺灣銀行 · 查看更多 »

长洲

长洲可以指:.

新!!: 1944年香港和长洲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1944年香港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1944年香港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陈廉伯

廉伯(),字朴庵,陈启源之孙,祖籍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英国籍中国商人,广州商团团长,香港沦陷时期與日軍合作。.

新!!: 1944年香港和陈廉伯 · 查看更多 »

暴風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定義,暴風(Storm)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10級至11級,即每小時88至117公里,相當於每小時48至63海里或每秒24至33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10級的風力稱為「狂風」,而「暴風」(Violent storm)只代表11級的風力。較暴風風力低一級的,是烈風,而高一級的則是颶風。.

新!!: 1944年香港和暴風 · 查看更多 »

柴火

柴又稱為薪,是一种燃料。一般先砍伐树木的主干或枝条,然后把它们劈成适合炉灶大小的条状木材,就是柴。柴是古人日常生活必需品、「開門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首位;这里的柴泛指炊用燃料。 另外,在中国民间,又有“柴火”的叫法,这个柴火则可能不但包括用树木制作的“柴”,还包括用干枯的稻草、野草等草本植物,秸秆或树叶、木屑等物。長期以來,中國農民使用柴火,燒柴。陶淵明擔任彭澤令時,送一僕人給其子,又寫信說道:「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令遺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薪水即是「砍柴挑水」,如今已经成了工资、报酬的代名词。 古人认为不同的柴火有不同的烹饪效果。《調鼎集·火》列舉各種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鴨及肉等,能令極爛,能解一切毒,穢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到五臟六腑。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茅柴火:炊者飲食,主明目解毒。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濁。糠火:礱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惜春時糠內入蟲,有傷物命。.

新!!: 1944年香港和柴火 · 查看更多 »

李麗珊

李麗珊博士(),暱稱珊珊,生於香港,為長洲原居民,香港著名滑浪風帆運動員。她為香港取得歷史性首面奧運會獎牌兼首面金牌(滑浪風帆),因而被香港傳媒冠以「風之--」的美譽。 李麗珊自幼在舅父黎根的指導下練習滑浪風帆,17歲開始參加比賽,19歲(1989年)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教練是艾培理。 她多年來獲得數個國際比賽獎項,曾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奪得香港歷史上首面奧運會金牌,消息轟動香港,當時她居住的島嶼長洲舉行萬人祝捷會,全港所有電視台從她落機抵港一直全程直播,這面金牌曾一度在香港牽起學習滑浪風帆熱潮,她奪獎後激動地向記者說:「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成為傳頌一時的名句。事緣李麗珊在1990年代一次代表香港參加歐洲滑浪風帆錦標賽時,本來大會想讓出多一點非歐洲人士席位予不同人士參加,但後來報到者超過限額60人;引來一些歐洲參賽者對一眾香港代表的微言,直指香港運動員是垃圾,為何還要搶奪參賽資格,直至此次奪獎才一吐烏氣。 李麗珊在體育事業的傑出成就,使她獲得不少榮譽,包括於1997年獲伊利沙伯二世女王頒授員佐勳章、2003年獲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頒發銅紫荊星章,並多次獲選為香港傑出運動員。此外,她更在1996年,即為香港奪得首面奧運金牌的一年,獲香港地鐵公司許可終身免費乘搭地鐵車程;同時因應李麗珊為香港取得史上首面奧運金牌的突破性成就,而隨後舉行的殘奧亦有兩名運動員為香港取得金牌,香港地鐵遂與港協暨奧委會達成協議,於1996年12月16日將原稱「大角咀站」的站點命名為「奧運站」,以表揚香港運動員的輝煌成就。.

新!!: 1944年香港和李麗珊 · 查看更多 »

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簡稱BEA,),()(卓佳集團母公司),恒指成分股,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主要業務為提供銀行及相關金融服務,以及商務、企業及投資者服務。公司成立於1918年,在香港註冊,現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為李國寶。於2017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產總額達港幣8,089億元,存款總額5,717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1,012億港元,純利為105.15億港元。 東亞銀行是香港最大型港資銀行,以及最大獨立華資銀行。.

新!!: 1944年香港和東亞銀行 · 查看更多 »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又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簡稱港九大隊,1940年9月建立,於1942年2月正式成立,是一隊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在中國共產黨屬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領導下組成的游擊隊,成員包括農民、學生和海員,主要於新界西貢一帶活動,以加強在東江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反日力量。 港九大隊由中國共產黨黨員、东江纵队指挥员曾生領導之下,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第二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派遣精干武装进入香港抗日,即为港九大隊前身。抗战期间从200人擴展到超過6,000位成員。經歷十多日頑強抗敵不過後,英軍在投降後被日軍俘虜,港九大隊隊員獲取被英軍摒棄的武器,並在新界及九龍建立基地,同時在西貢墟建立地下聯絡系統。而第三個和第五個分支在蔡國樑之下,被派遣到香港和九龍,由隊長黃冠芳和副隊長劉黑仔帶領,統領香港及九龍的抗日武装鬥爭,並讓中國獲取日本對華南、台灣和東南亞的戰略機密。 1942年2月3日,以香港原居民为主的港九独立大队在新界西贡宣布成立,下属包括海上武装、城区地下武装六个中队和情报系统。 港九大隊在拯救英國和外國人士上亦扮演了重要角色,共有20名英國人、54名印度人、8名美國人、3名丹麥人、2名挪威人、1名蘇聯人,以及1名菲律賓人獲拯救,包括被囚的賴特上校等英軍官兵及美軍飛行員,此外亦有大批中國教育界、新聞界、文化界人士獲救。另外,港九大隊亦協助營救戰俘,包括著名的賴廉士爵士、祈德尊爵士、王國棟教授和David Bosanquet。港九大隊對盟軍最重大的貢獻,是搶救了8名因日軍擊落其飛機而跳傘到九龍的美國飛行員。當時為1944年2月11日,美軍第十四航空飛行指揮員兼教官克爾(Donald W. Kern)中尉在轟炸啟德機場時被日軍擊中,跳傘降落觀音山,後得到游擊隊小交通員李石仔等救助才能逃出日軍的搜捕。 1942年4月,港九大隊隊員加強了對大嶼山的控制,強化與澳門和廣州的通信。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簡稱為「東江縱隊」,而港九大隊仍是它下轄的一個分隊。.

新!!: 1944年香港和東江縱隊港九大隊 · 查看更多 »

松香

松香是由多種樹脂酸組成,其化學性質決定於樹脂酸所能產生的各種反應。樹脂酸分子具有兩個化學反應中心,即雙鍵和羧基。由於樹脂酸的雙鍵反應和羧基反應,使松香易於異構化,對空氣的氧化作用比較敏感,並具有加成、歧化、氫化、聚合、氨解、酯化、成鹽、脫羧 等反應。利用這些反應,可以將松香加以改性,製成一系列的改性松香,提高松香的使用價值。如利用歧化反應,可生產歧化松香;利用聚合反應,可生產聚合松香;利用氫化反應,可生產氫化松香;利用加成反應,可生產出馬來松香等等。這些松香的改性產品,性質穩定,在各種工業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松香是一種具有多種成分的混合物,其成分因松樹種類不同而略有差異,主要由樹脂酸組成,另有少量脂肪酸和中性物質。據分析,在一般的松香中,樹脂酸的含量為85.6至88.7%,脂肪酸含量為2.5至5.4%,中性物質的含量為5.2至7.6%。 具可燃性,以富含松脂的松樹為原料,透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非揮發性的天然樹脂稱為松香。依據不同方式的提煉,可分為脂松香,木松香(浸提松香)及浮油松香三大類,而松香是一種淺黃色到紅棕色或透明,具有熱塑性的玻璃體物質。.

新!!: 1944年香港和松香 · 查看更多 »

樂活道

樂活道(Broadwood Road)前稱布律活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跑馬地至渣甸山一帶。道路於山下連接黃泥涌道及連道一帶,山上連接大坑道。該處沿路一帶建有不少豪宅。.

新!!: 1944年香港和樂活道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新!!: 1944年香港和民建聯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1944年香港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淺水灣酒店

淺水灣酒店原是香港淺水灣的一家酒店,位於淺水灣道109號。.

新!!: 1944年香港和淺水灣酒店 · 查看更多 »

滑浪風帆

滑浪風帆(Windsurfing),又称風浪板或帆板,是一種使用滑浪帆板進行的水上運動,通常採用2至5米長的帆板,由單一塊帆推動。帆的大小一般由3至12平方米不等,由一支桅杆與橫杆所支撐。運動員透過改變帆的傾斜度令帆板轉向:將帆向帆尾一方傾斜會將帆板轉向風的方向,而將帆向桅杆一方傾斜則會將帆板轉離風。滑浪風帆的帆一般以聚酯纖維(Polyester)為材料的薄膜製成,亦有以布製成的。 滑浪風帆集合了帆船及滑水兩項運動的特點,還有其他運動,如滑板、雪板等的部份特點。 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及中國全國運動會等大型運動會中,滑浪風帆屬正式比賽項目。 現時滑浪風帆速度世界紀錄由法國的Antoine Albeau於2008年在法國創下,速度為49.09節。.

新!!: 1944年香港和滑浪風帆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1944年香港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木油樹

木油樹或木油桐(拉丁學名:Aleurites montana Lour.,英文名:Wood-oil Tree),是一種原生於中國南部的落葉喬木,由於其樹齡遠較同屬植物油桐為長,因此也有千年桐的稱號。 木油樹为落叶乔木;成長高度可达12米,生長迅速。单叶互生,阔卵形,掌状脉,全缘或2-3裂,在裂口和叶柄顶端有兩枚杯狀的蜜腺;春季开白色花,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生顶端;果實形狀成三邊,有三條縱長的溝紋,表面上多有皺紋。 木油樹與油桐一樣能夠提取樹油,稱作木油,但質量遠不及油桐的桐油,因此一般只作工業用途。此外木油樹的果殼可製成活性碳。.

新!!: 1944年香港和木油樹 · 查看更多 »

朱幼麟

朱幼麟(David Chu Yu-lin,),出生於上海,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本身是香港自由民主聯會成員,之後隨自民聯與港進聯合併而成為香港協進聯盟成員,後來再因港進聯與民建聯合併,成為民建聯黨員。.

新!!: 1944年香港和朱幼麟 · 查看更多 »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新!!: 1944年香港和惠州市 · 查看更多 »

戒严

戒严是指国家在处于对外战争、内部叛乱、天灾瘟疫或者财政经济危机的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与政治稳定的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戒嚴實施時司法及行政權會部分或全部由軍隊接管。在有的国家又称之为紧急状态。.

新!!: 1944年香港和戒严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1944年香港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旺角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而西面則以傳統民生活動為主。區內交通十分發達,有巴士及港鐵(東鐵綫、荃灣綫和觀塘綫)直達,更有專線小巴通宵行駛。假日時彌敦道及西洋菜南街一帶經常水洩不通。 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新型摩天大廈、舊式唐樓、繁華街道與排檔縱橫交錯分佈,是世界一大都市景觀。.

新!!: 1944年香港和旺角 · 查看更多 »

擔桿列島

擔桿列島(Lema Islands)是位於珠江口之外,處於香港之東南的一組島嶼,位於萬山群島東部,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珠海市管轄。列島陸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由擔杆頭、擔杆中、擔杆尾三個島嶼組成。島上有百多名居民,大多以捕魚為生。.

新!!: 1944年香港和擔桿列島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1944年香港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1944年香港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10月

10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0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本月节气:寒露、霜降。.

新!!: 1944年香港和10月 · 查看更多 »

10月16日

10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9天(闰年第29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6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0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7日

10月2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0天(闰年第30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0月27日 · 查看更多 »

10月7日

10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280天(闰年是28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0月7日 · 查看更多 »

11月

11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一个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11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冬、小雪。 在英文中,11月(November)源自拉丁语November(第9个月)。.

新!!: 1944年香港和11月 · 查看更多 »

11月12日

11月1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6天(闰年第3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9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4日

11月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8天(闰年第30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7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1月4日 · 查看更多 »

12月

1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十二个及每年最後的一個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12月是冬季的第二个月;在南半球,則為夏季第二個月。 本月节气有:大雪、冬至.

新!!: 1944年香港和12月 · 查看更多 »

12月1日

12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5天(闰年第33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2月1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8天(闰年第35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7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2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日

12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6天(闰年第33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9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2月2日 · 查看更多 »

1855年

没有描述。

新!!: 1944年香港和1855年 · 查看更多 »

1941年

请参看:.

新!!: 1944年香港和1941年 · 查看更多 »

1942年

没有描述。

新!!: 1944年香港和1942年 · 查看更多 »

1944年

没有描述。

新!!: 1944年香港和1944年 · 查看更多 »

1月15日

1月15日是公历年的第1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0天(闰年是35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月23日

1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2天(闰年是34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1月23日 · 查看更多 »

2015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1944年香港和2015年3月 · 查看更多 »

2月

2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二个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在历史上,曾经有3次,2月出现30天。(请参见:2月30日) 在北半球,2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有:立春、雨水 英文中的2月(February)来源于古罗马的Februus(斋戒月),也可能是源自于萨拜恩。 2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44年香港和2月 · 查看更多 »

2月11日

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3天(闰年则还有32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2月11日 · 查看更多 »

2月1日

2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3天(闰年是33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2月1日 · 查看更多 »

2月20日

2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4天(闰年则还有31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2月20日 · 查看更多 »

2月8日

2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6天(闰年则还有327天)。.

新!!: 1944年香港和2月8日 · 查看更多 »

3月

3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三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3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本月节气有:惊蛰、春分。 英文中的3月(March)来源于古罗马战神玛尔斯。 3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44年香港和3月 · 查看更多 »

3月10日

3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9天(闰年第7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6天。.

新!!: 1944年香港和3月10日 · 查看更多 »

3月12日

3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1天(闰年第7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3月12日 · 查看更多 »

3月29日

3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8天(闰年第8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7天。.

新!!: 1944年香港和3月29日 · 查看更多 »

3月5日

3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4天(闰年第6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3月5日 · 查看更多 »

4月

4月是公曆年中的第四個月,是全年第一個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4月是春季的第三個月,本月的節氣:清明、谷雨 英文中的4月(April)來源於單詞aperire,表示「開」,可能意味著植物在春天開始生長。.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 · 查看更多 »

4月13日

4月13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3天(闰年的第10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2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13日 · 查看更多 »

4月15日

4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05天(闰年是1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15日 · 查看更多 »

4月18日

4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8天(闰年第10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7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18日 · 查看更多 »

4月21日

4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1天(闰年第11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21日 · 查看更多 »

4月22日

4月22日在一年当中是第112天(闰年则是113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5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22日 · 查看更多 »

4月24日

4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4天(闰年第11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24日 · 查看更多 »

4月25日

4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5天(闰年第1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25日 · 查看更多 »

4月7日

4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7天(闰年第9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8天。.

新!!: 1944年香港和4月7日 · 查看更多 »

5月12日

5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132天(闰年是1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5月12日 · 查看更多 »

5月1日

5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121天(闰年是12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5月1日 · 查看更多 »

5月20日

5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0天(闰年第1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5月20日 · 查看更多 »

5月22日

5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2天(闰年第14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5月22日 · 查看更多 »

6月

6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六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在北半球,6月是夏季的第二个月,本月的节气:芒种、夏至。 英文中的6月(June)来源于古罗马女神朱诺,朱庇特的妻子,或来自拉丁语詞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6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 · 查看更多 »

6月1日

6月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2天(闰年第1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1日 · 查看更多 »

6月21日

6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2天(闰年第17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21日 · 查看更多 »

6月23日

6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4天(闰年第17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23日 · 查看更多 »

6月2日

6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3天(闰年第15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2天。.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2日 · 查看更多 »

6月4日

6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5天(闰年第1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6月4日 · 查看更多 »

7月

7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七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7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本月有两个节气:小暑、大暑。 英文中的7月(July)来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凱撒大將(凱撒並未稱帝),他死后人们将他的名字Julius命名为7月。.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 · 查看更多 »

7月10日

7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191天(闰年是19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4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10日 · 查看更多 »

7月15日

7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96天(闰年是1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9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15日 · 查看更多 »

7月19日

7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200天(闰年是20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19日 · 查看更多 »

7月22日

7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03天(闰年是20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2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22日 · 查看更多 »

7月24日

7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05天(闰年是2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24日 · 查看更多 »

7月25日

7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06天(闰年是20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9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25日 · 查看更多 »

7月3日

7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184天(闰年是18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7月3日 · 查看更多 »

8月

8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八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8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秋、处暑。 英文中的8月(August)来源于古罗马的奥古斯都。 8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944年香港和8月 · 查看更多 »

8月15日

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8天。.

新!!: 1944年香港和8月15日 · 查看更多 »

8月18日

8月18日是阳历年的第230天(闰年是23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5天。.

新!!: 1944年香港和8月18日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8月22日

8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34天(闰年是23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1天。.

新!!: 1944年香港和8月22日 · 查看更多 »

9月

9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是小月,共有30天。.

新!!: 1944年香港和9月 · 查看更多 »

9月12日

9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255天(闰年是25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0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2日。.

新!!: 1944年香港和9月12日 · 查看更多 »

9月24日

9月2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7天(闰年第26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8天。.

新!!: 1944年香港和9月24日 · 查看更多 »

9月29日

9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2天(闰年第27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3天。.

新!!: 1944年香港和9月29日 · 查看更多 »

9月9日

9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252天(闰年是25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3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9日。.

新!!: 1944年香港和9月9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