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883年

指数 1883年

没有描述。

292 关系: 加拿大基督少年軍埃里克·坦普尔·贝尔历城区卡尔·马克思卡尔·文森印度尼西亚印象派協和帝古斯塔夫·多雷大韓民國國旗天璋院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威廉一世 (德国)安东尼·高迪安东·韦伯恩安德烈·维辛斯基上海市中國布魯克林大橋三國同盟亚拉巴马州建筑师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伊莫金·坎宁安伊斯基亚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弗朗茨·卡夫卡何塞·奧特嘉·伊·加塞特征夷大將軍御台所德川家定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德国土肥原贤二圣家堂医疗保险包豪斯喀拉喀托火山嗣德嗣德帝哲学家儒略曆公曆光绪克莱门特·艾德礼皮埃尔·赖伐尔理查德·瓦格纳...秘鲁穗積重遠競爭法第一代伯基特男爵諾曼·伯基特第一次顺化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索杰纳·特鲁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史迪威约瑟夫·熊彼特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维克托·赫斯罗伯特·科赫美国美国最高法院羅馬尼亞热图利奥·瓦加斯生活 (雜誌)莫里兹·斯蒂勒西里尔·伯特香港天文台马克思主义鳩山一郎贝尼托·墨索里尼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费边社越南黄河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霍亂弧菌阎锡山阮朝阿卜杜·卡迪爾阿姆斯特丹阿尔弗雷多·卡塞拉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阿道夫·莱纳赫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阿诺德·巴克斯蘇格蘭钱崇澍電機工程學陆军恩奈斯特·安塞美格拉斯哥梁希梅克伦堡-什未林植芝盛平江户幕府汪精卫沃尔特·霍沃思沃爾特·格羅佩斯波士顿法国法西斯主义澳大利亚朝鲜王朝朗·钱尼明治海啸斯坦利·布鲁斯斯托堯伊·德邁日本时区意大利愛德華·馬奈愛德華·洛希托马斯·爱迪生拿破仑·希尔智利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1日10月20日10月26日10月30日10月4日10月8日11月11日11月18日11月20日11月25日11月26日11月28日11月29日11月8日12月10日12月11日12月14日12月16日12月22日12月23日12月25日12月26日12月28日12月3日12月6日1791年1798年1804年1807年1808年1810年1812年1813年1817年1818年1820年1821年1823年1829年1832年1847年1853年1915年1917年1923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3年1939年1940年1942年1944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6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月10日1月12日1月19日1月1日1月20日1月23日1月24日1月31日1月3日1月5日1月6日2月13日2月15日2月16日2月18日2月20日2月21日2月22日2月23日2月28日2月7日2月8日3月14日3月19日3月26日3月2日3月3日3月4日4月11日4月12日4月15日4月18日4月19日4月1日4月29日4月30日4月4日4月6日4月7日5月18日5月20日5月23日5月24日5月26日5月4日5月5日5月9日6月15日6月24日6月28日6月29日6月5日6月7日7月10日7月17日7月19日7月22日7月25日7月28日7月29日7月31日7月3日7月4日7月6日8月12日8月1日8月22日8月25日8月27日8月30日8月6日8月8日9月12日9月14日9月15日9月17日9月28日9月30日9月3日9月5日9月6日 扩展索引 (242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1883年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基督少年軍

基督少年軍(The Boys' Brigade)是一個基督教青少年制服團體,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分支。.

新!!: 1883年和基督少年軍 · 查看更多 »

埃里克·坦普尔·贝尔

埃里克·坦普尔·贝尔(Eric Temple Bell,),苏格兰出生的英国数学家和科幻小说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美国。贝尔发表非虚构作品时使用本名,发表小说时使用笔名约翰·泰恩(John Taine)。.

新!!: 1883年和埃里克·坦普尔·贝尔 · 查看更多 »

历城区

历城区是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1298.57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超过112万,辖13个街道6个镇。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3元。.

新!!: 1883年和历城区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1883年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卡尔·文森

卡尔·文森(Carl Vinson;),是代表乔治亚州的美国众议院民主党议员,被美国人称为“兩洋海軍之父”(The Father of the Two-Ocean Navy)。.

新!!: 1883年和卡尔·文森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1883年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nisme),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藝術運動或一种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並被评论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Claude Monet)、馬內(Édouard Manet)、竇加(Edgar 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其中塞尚(Paul Cézanne)後開創了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內、莫內、竇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绘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新!!: 1883年和印象派 · 查看更多 »

協和帝

協和帝(;),本名阮福洪佚(),在位期间名阮福昇()。阮朝第6任皇帝,年號協和,但未正式改元。.

新!!: 1883年和協和帝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多雷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

新!!: 1883年和古斯塔夫·多雷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國旗

大韓民國國旗,又名太极旗(),是韩国标志性旗帜和国家象征。太极旗长宽比例为3:2,由白色底,蓝红两色太极图和--、坤、坎、离四卦组成。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会在确定国旗时对太极旗的解释是白色代表着大地;中间蓝色和红色的太极两仪分别代表着阴阳;左上角的--代表着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代表着地、夏、西、义;右上角的坎代表着水、秋、南、礼;左下角的离代表火、冬、北、智.

新!!: 1883年和大韓民國國旗 · 查看更多 »

天璋院

天璋院(天保6年12月19日(1836年2月5日)-明治16年(1883年)11月20日)),江戶時代後期至明治時期的人物,出身於薩摩藩島津家一門,被島津本家收為養女,為了嫁進德川家而成為近衛家的養女,後來成為江戶幕府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御台所。 生父是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一門,領主。生母是島津久丙之女阿幸。幼名一(日語發音為かつ)。成為了本家當主的堂兄島津齊彬的養女時,本姓及諱為源篤子(みなもと の あつこ),而成為近衛忠熙的養女時名字改為藤原敬子(ふじわら の すみこ)。也有稱之為篤君(あつぎみ)。.

新!!: 1883年和天璋院 · 查看更多 »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英Uhlan(骑兵团)担任一名官员,并由于勇敢而被授予铁十字勋章(一级)。瓦尔堡被认为是20世纪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之一。.

新!!: 1883年和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 查看更多 »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罗马尼亚文:Ciprian Porumbescu,),生于奥匈帝国布科维纳的什波特莱-苏采维(今属乌克兰)。他是当时罗马尼亚最著名的作曲家,代表作有歌剧《新月》、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叙事曲》、《小夜曲》、爱国歌曲《三色旗》和《五一之歌》等。此外,他为《团结在我们国旗的周围》创作的乐曲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国歌的旋律。他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主要是合唱及歌剧。.

新!!: 1883年和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 查看更多 »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美國詩人、小說家。.

新!!: 1883年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新!!: 1883年和威廉一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高迪

安東尼·高迪·科爾內特(Antoni Gaudí i Cornet;),西班牙建築師,「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的最佳实践者(Catalan Modernisme,屬於新藝術運動),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以其複雜、新穎、獨樹一幟、个人色彩强烈的建築作品知名,有被譽為「上帝的建築師」。其作品多位于巴塞隆納,如聖家堂。.

新!!: 1883年和安东尼·高迪 · 查看更多 »

安东·韦伯恩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韦伯恩1883年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1908年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或称第二维也纳乐派),1920年起定居维也纳,从事指挥和教学。纳粹占领奥地利期间,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音樂),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時於户外吸烟,被一美国士兵誤杀(该士兵在戰後因懊悔而酗酒,於1955年身亡)。 创作上分三个阶段:.

新!!: 1883年和安东·韦伯恩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维辛斯基

#重定向 安德烈·亚努阿里耶维奇·维辛斯基.

新!!: 1883年和安德烈·维辛斯基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1883年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1883年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大橋(英語:Brooklyn Bridge),原稱為紐約與布魯克林大橋(英語: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或东河大桥(East River Bridge),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建於1883年,其1,825公尺(5,988英尺)長的橋面橫跨紐約東河連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的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完工時是世界上主跨最長的懸索橋以及第一座使用由鋼鐵製成的懸索的橋樑。布鲁克林大桥这个名字来源于1867年1月25日写给《》的一封信中, 并于1915年正式由市政府采纳。布魯克林大橋啟用後,它已成為紐約市天際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64年成為了美國國家歷史地標。1972年入选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新!!: 1883年和布魯克林大橋 · 查看更多 »

三國同盟

三國同盟()是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在1882年5月20日簽署的條約,是一個軍事聯盟。三國同意任何一國被其他兩個或更多國家攻擊時協助對方。而且,德意志帝國與義大利約定,如果對方被法國攻擊,將會協助對方。然而,根據一項補充宣言,義大利的承諾不能被認定為針對英國。1902年6月,義大利延續同盟協定后,對法國許下了類似的承諾。 1881年5月,法國进逼突尼西亞這個義大利希望得到的殖民地。於是,為了得到支援,義大利加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結為三國同盟。不過,義大利的民意並不太滿意與奧匈帝國結盟,因為它曾阻止義大利統一,並且仍然控制著被認為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的特倫蒂諾和伊斯特拉。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幾年前,很多著名軍事分析家都預測義大利會改變立場。1911年,義大利入侵並占領原本由-zh-cn:奥斯曼; zh-hk:奧斯曼; zh-tw:鄂圖曼-帝國控制的的黎波里,令此預測更有說服力。而且,英國和法國在開戰後又作出承諾,會讓義大利獲得安那托利亞東南部,以及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地區大部分領土。不過,英法在戰後並沒有兌現承諾。 1914年8月,世界大戰爆發,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與英、法、俄三個協約國戰鬥。義大利保證支持同盟國,可是後來加入協約國陣營,先後在1915年5月和1916年8月向德奧兩國宣戰。 雖然義大利是被動的國家,但其希望保持歐洲均勢的意念,很明顯是傾向支持規模較大的同盟。他之所以不支持同盟國,是因為他們是主動攻擊的國家,而協約國是防守同盟。而且,英國和義大利簽署了有關地中海的協議。英國需要暢通的地中海道路,以容易接觸其非洲和印度殖民地。由於義大利大部分邊界被地中海包圍,它就付不起與英國為敵的代價。這也被認為是義大利改變立場的原因。.

新!!: 1883年和三國同盟 · 查看更多 »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新!!: 1883年和亚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建筑师

建筑师,或稱畫則師、圖則師、則師,是負責設計建築物平面圖的專業人士。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 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同时也对结构, 水电,暖通进行总体协调。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建筑师需要兼備艺术家的審美眼光和工程师的力學知識,作品需要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如果过于超出现實的材料能力限制(例如市場供應、價格等),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历史上有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因为不能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没有能成为真正的建筑。.

新!!: 1883年和建筑师 · 查看更多 »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p,公曆,合儒略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新!!: 1883年和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 查看更多 »

伊莫金·坎宁安

伊莫金·坎宁安(英文:Imogen Cunningham,),是著名的美国摄影师,f/64的成员之一,以其人像和花卉摄影而闻名。.

新!!: 1883年和伊莫金·坎宁安 · 查看更多 »

伊斯基亚

伊斯基亚(Ischia)是第勒尼安海中的一个火山岛,距离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约为30公里。岛屿的形状大致呈梯形,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约7公里,海岸线总长约34公里,面积46.3平方公里。该岛几乎全部为山地,最高点为Epomeo火山,海拔788米,在古代曾经活跃。该岛人口约有6万。 岛上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吸引欧洲(特别是德国)和亚洲游客来此进行温泉和火山灰泥疗养。在该岛除了意大利语以外,德语和英语是第二大语言,这是因为每年有许多说这两种语言的游客来此游览。 File:Maronti.jpg|伊斯基亚海滩 File:Castello Aragonese.jpg|阿拉贡城堡.

新!!: 1883年和伊斯基亚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

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Friedrich Franz II,),第三任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1842年至1883年在位。.

新!!: 1883年和弗里德里希·弗朗茨二世 (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卡夫卡

弗朗茨·卡夫卡(德文:Franz Kafka,),是奥匈帝国一位使用德语的小说家和短篇猶太人故事家,被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变形记》、《审判》和《城堡》有着鲜明的主题并以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与隔阂、心灵上的凶残无情、亲子间的冲突、迷宫一般的官僚机构为原型。以及有着对人物角色恐怖的追求和使角色发生奇异般的转换在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波西米亚王国的首都,后来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的一个中产阶级、讲德语的犹太家庭。卡夫卡在世时,布拉格的大多数人口都说捷克语,并且当时说捷克语的捷克人和说德语的奥地利人之间的分歧日趋明显。两种族群都在加强自己国家的认同感。聚居在布拉格犹太人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卡夫卡能流利地说这两门语言,并选择了德语为母语。 卡夫卡曾受过律师这门职业的培训,在他完成法学课程后在受聘于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任职后的空余时间,卡夫卡开始写短篇故事。对于工作剩余的时间,卡夫卡经常会抱怨难有较充裕的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因为自己不得不将大量时间去工作。他后悔对他的Brotberuf(“日常工作”,即“生计”)投入了过多的关注。卡夫卡喜欢使用书信交流,他给自己家人(包括他的父亲赫曼·卡夫卡(Hermann Kafka)和最小的妹妹奥蒂莉·奥特拉·卡夫卡(Ottilie "Ottla" Kafka)和亲密的女性朋友(包括他未婚妻)写过上百封的信件,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复杂且陷入了困境,这极大地影响了卡夫卡后来的文学创作。因为欧洲当时对犹太人的压迫排挤,卡夫卡时常曾抱怨自己身为一名犹太人。他对犹太人处境的低下、被动的埋怨与不满也对他作品的风格有影响,但卡夫卡自认为身为犹太人却对自己没有起多大的帮助。 仅有少部分卡夫卡的作品是在他生前出版的:故事集《沉思》(Betrachtung)、故事集《乡村医生》(Ein Landarzt)和刊登在文学杂志上的单一故事作品(如:《变形记》)。卡夫卡曾计划印刷他的短篇故事合集《饥饿艺术家》(Hungerkünstler),但却在他死后才出版。卡夫卡未完成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说《审判》、《城堡》和《美国》(或译作《失落者》)都是在卡夫卡去世后,由他的挚友马克斯·布洛德帮忙出版的,但这违背了卡夫卡生前想要销毁掉自己手稿的意愿。阿尔贝·加缪、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让-保罗·萨特三位大作家都受到卡夫卡作品的影响。英语中有"Kafkaesque"(即卡夫卡式的)这一词来描述生活中像卡夫卡作品裏那样离奇的现象。.

新!!: 1883年和弗朗茨·卡夫卡 · 查看更多 »

何塞·奧特嘉·伊·加塞特

何塞·奧特嘉·伊·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简称奧特嘉,是一位西班牙的哲學家、報業從業人員及評論家。其哲学思想主要是存在主義、歷史哲學和对西班牙民族性的批判。.

新!!: 1883年和何塞·奧特嘉·伊·加塞特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1883年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御台所

御台所是日本史上,對大臣和將軍正室的稱呼。鎌倉幕府的初代将軍源頼朝妻北条政子開始以「御台所」稱呼,以降歴代幕府將軍正室皆以此稱呼。江戶時代,此一稱呼專指德川幕府將軍的正室。.

新!!: 1883年和御台所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定

德川家定(),日本江戶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將軍。任將軍由嘉永6年11月23日(1853年12月23日)-安政5年7月6日(1858年8月14日)。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的4男,母親身為側室的跡部正賢的女兒。乳名是政之助,原名家祥。正室是鷹司政通的女兒,第一位繼室是一條忠良的女兒,第二位繼室是島津齊彬的養女天璋院,側室是堀利邦之女豐儉院。.

新!!: 1883年和德川家定 · 查看更多 »

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經常通稱為德州大學,UT,或Texas,又常被译作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柯士甸)分校)成立于1883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中最主要的旗艦級大學,也是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學,其會計科目連續十年排名全美第一,在US News電腦科學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二。大學亦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奥斯汀德克萨斯州大学位于美国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离德州州政府总部不足一里。它是全美单一校园中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學之一。 除奥斯汀主校区外,Pickle研究校区(J.

新!!: 1883年和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1883年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日本帝国昭和时代的陆军大将。从1913年起在中国从事策划侵略活动,有“帝国陆军头号中国通”之称,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扶植清逊帝溥仪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以及在日军入侵中国华北地区中发挥核心作用。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东京审判判其死刑。.

新!!: 1883年和土肥原贤二 · 查看更多 »

圣家堂

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一般簡稱為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的天主教教堂,由安東尼·高第設計,其高聳與獨特的建築設計,使得該教堂成為巴塞隆納最為人所知的觀光景點。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新!!: 1883年和圣家堂 · 查看更多 »

医疗保险

#重定向 醫療保險.

新!!: 1883年和医疗保险 · 查看更多 »

包豪斯

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通常简称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組成(「Bau」為「建築」,動詞「bauen」為建造之意,「Haus」為名詞,「房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威瑪。學校經歷了三個時期:1919~1925年魏瑪時期、1925~1932年德紹時期和1932~1933年柏林時期,以及三任校長:1919年至1925年的沃爾特·格羅佩斯、1925年至1930年的漢那士·梅耶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羅,1933年在納粹政權的壓迫下,包浩斯宣佈關閉,同年也是威瑪共和的結束。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學校,而是其倡导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而除了建筑领域之外,包浩斯在藝術、工业设计、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现代戏剧、现代美术等領域上的发展都具有顯著的影响。.

新!!: 1883年和包豪斯 · 查看更多 »

喀拉喀托火山

喀拉喀托火山(Krakatau)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又名拉卡塔岛(Rakata)。它是一座活火山,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地喷发,最著名的一次是1883年等级为VEI-6的大爆发,释放出250亿立方米的物质,远在毛里求斯岛都能够听到这次喷发的剧烈声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為火山爆發指數第6級。这次喷发以及继发的海啸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50000多人死于非命。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新的火山活动自1927年又产生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火山岛。.

新!!: 1883年和喀拉喀托火山 · 查看更多 »

嗣德

嗣德(,1848年-1883年)是越南大南国阮朝嗣德帝、育德帝、协和帝的年号,共计36年。.

新!!: 1883年和嗣德 · 查看更多 »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新!!: 1883年和嗣德帝 · 查看更多 »

哲学家

#重定向 哲學家.

新!!: 1883年和哲学家 · 查看更多 »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新!!: 1883年和儒略曆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1883年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1883年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一代艾德禮伯爵-- (Clement Richard Attlee, 1st Earl Attlee,),英國政治家,1945年大選帶領工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並意外地擊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領導英國的邱吉爾,出任英國首相一職。艾德禮是工黨首位能夠度過一個國會會期,並能在國會擁有多數優勢的首相。此外,他也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英國工黨黨魁。 在艾德禮政府的帶動下,英國在戰後走入了「戰後共識」的階段。「戰後共識」乃原始於在1942年發表的《貝弗里奇報告》,該報告建議英國戰後應擴充社會服務系統,並按照凱恩斯主義的方針,推行全民就業等政策。這報告後來被艾德禮政府所接納,結果他在任內大力為公用事業和主要工業進行了國有化,並設立了國民保健署,使英國逐漸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保守黨最初反對這種方針,但不久以後卻支持,並為歷屆政府所沿襲,因此產生了所謂的「戰後共識」。「戰後共識」的時代一直至戴卓爾夫人在1970年代成為保守黨黨魁才走上終結。 在對外事務上,艾德禮政府見證大英帝國的急速解體,當中以印度次大陸地區最為顯著,印度、緬甸、錫蘭和巴基斯坦都相繼獨立。 根據2004年「国际市场和舆论研究机构」(MORI)的調查顯示,艾德禮得到大多數受訪教授的肯定與推介,因而獲選為20世紀和平時期最具效率的英國首相。.

新!!: 1883年和克莱门特·艾德礼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赖伐尔

皮埃尔·赖伐尔(法语:Pierre Laval,),法国政治家,曾任总理。1883年6月28日生于沙泰勒东。1935年6月-1936年1月两次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菲利普·贝当上台。法国沦亡后,任维希政府副总理(1940年7月12日-12月13日),在希特勒支持下,1942年4月出任总理,此后一直左右贝当政府。法国光复后,在奥地利被捕。1945年10月9日被巴黎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15日被处决。 L L L L L Category:與納粹德國合作的法國人 Category:法國反共主義者.

新!!: 1883年和皮埃尔·赖伐尔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1883年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1883年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穗積重遠

積重遠(穂積重遠,1883年4月11日~1951年6月29日)是一位日本作家,出生於日本。.

新!!: 1883年和穗積重遠 · 查看更多 »

競爭法

爭法(Competition Law)是一種法律,透過規範企業的反競爭行為,以達成促進或維持市場競爭之目標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

新!!: 1883年和競爭法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伯基特男爵諾曼·伯基特

一代伯基特男爵威廉·諾曼·伯基特,PC,QC(,),英國大律師、法官、政治家和循道宗傳道人,1941年至1956年歷任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法官,1945年至1946年兼任紐倫堡審判英方替任法官,後於1958年至1961年奉委上議院常任上訴法官。早年他曾於1923年至1924年和1929年至1931年兩度代表自由黨當選下議院議員。 伯基特早年有志於從事教會事工,1907年考入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研讀神學,但後來透過參與大學的辯論活動而對法律產生興趣。1913年,已經滿30歲的他取得執業大律師資格,起初於伯明翰一帶執業,其後轉到倫敦拓展事業,1924年奉委御用大律師。他專長於刑事案件,參與過的知名訴訟包括1925年的「單身男案」、1931年的「燒車謀殺案」以及1934年的「布萊頓行李箱藏屍案」等。他在庭上善於運用自己的辯才左右陪審團的看法,往往使他成功協助客戶贏得官司。任職於下議院期間,執政工黨看中他的法律經驗,多次有意邀請他出任法律政策專員一職,惟他堅持自己不會轉投工黨而婉拒邀請。 伯基特在任法官前後長達15年,但他並不喜愛法院的工作,再加上身體健康欠佳,更使他多次陷入抑鬱,質疑自己的工作能力。雖然如此,他的工作表現卻是頗獲稱許,尤其是在紐倫堡審判擔任英方替任法官期間,儘管他無權在審判中與其他正任法官參與表決,但他的意見卻是具一定份量,不少判辭的重要部份更是出自他的手筆。然而,對於自己完成紐倫堡的工作後未獲英廷犒賞,他一度感到十分鬱悶。事實上,他早於1941年獲封下級勳位爵士、1947年奉委樞密院顧問官,從法院退休後更於1958年獲冊封世襲男爵,晉身上議院。 伯基特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處理過多宗重大的刑案,被視為當時最有名氣的刑事法大律師之一,因此有「20世紀前半期最知名的自由黨大律師之一」和英國「錯失了的大法官」等美譽。晚年的伯基特持續參與上議院的辯論,又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邀請主持電台節目,到1962年因急病逝世,終年78歲。.

新!!: 1883年和第一代伯基特男爵諾曼·伯基特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顺化条约

#重定向 第一次順化條約.

新!!: 1883年和第一次顺化条约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1883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索杰纳·特鲁思

索杰纳·特魯思(英文:Sojourner Truth,本名Isabella ("Bell") Baumfree,),美國著名婦女權益運動領袖。.

新!!: 1883年和索杰纳·特鲁思 · 查看更多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代凯恩斯男爵(John Maynard Keynes, 1st Baron Keynes,),一般稱作凱恩斯(或譯為--),英国经济学家。 一反自18世紀亞當·斯密以來尊重市場機制、反對人為干預的經濟學思想,凱因斯主張政府應積極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於經濟蕭條 。 凱因斯的思想不僅是書本裡的學說,也成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經濟蕭條時的有效對策,以及構築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許多資本主義社會繁榮期的政策思維,因而被誇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或譯救世主)」 、「戰後繁榮之父」等。一度主宰資本主義的凱因斯思想也成為經濟學諸學派之一,稱為「凱因斯學派」,並衍生數個支系,其影響力持續至今。 在事業上,凱因斯擔任公職,出任英格蘭銀行董事,並且是數個慈善信託的顧問;他自己也做投資,而且是個成功的投資家,因此凱因斯可謂是理論與應用兼具的經濟學家典範。在生活上,凱因斯是風雅人士,他贊助藝術也做收藏,並且嗜品美酒,尤其是香檳。凱因斯十分善於言辭,雄辯滔滔;其文筆也很出色,由後世著名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曾被《財星》雜誌譽為「自凱因斯以來文章寫得最好的經濟學家」一事可見一斑。1999年《時代》雜誌曾如此追憶凱因斯:「高大、迷人、充滿自信」。.

新!!: 1883年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史迪威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曾經在二次大戰期間駐中國接近三年,任駐華美軍司令,東南亞戰區副司令,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支援中國物資等職務,後因與委員長蔣中正關係破裂而離任,1946年在旧金山去世。.

新!!: 1883年和约瑟夫·史迪威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熊彼特

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或譯為熊彼德,)是奧地利一位有深遠影響的政治經濟學家。.

新!!: 1883年和约瑟夫·熊彼特 · 查看更多 »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哈里利·紀伯倫(英语:Khalil Gibran,阿拉米语:ܓ̰ܒܪܢ ܚܠܝܠ ܓ̰ܒܪܢ,阿拉伯语:جبران خليل جبران,本名是Gibran Khalil Gibran,),哈里利·吉布蘭是舊譯。另外“Kahlil Gibran”也是另一个他被人所知的名字,黎巴嫩诗人,代表作:《泪与笑》、《沙与沫》、《先知》。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当时属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一个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Kahlil"的产生就是因为在美国学校的记录错误。1908年赴巴黎师从罗丹学习艺术。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1931年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

新!!: 1883年和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 查看更多 »

维克托·赫斯

维克托·赫斯(德语:Victor Hess,)是一名奥地利裔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出生在奥地利施蒂利亞州Deutschfeistritz附近,逝世于美国纽约州弗農山。.

新!!: 1883年和维克托·赫斯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科赫

海因里希·赫尔曼·罗伯特·科赫(德语: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為細菌學始祖之一,與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1905年,因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赫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柯霍氏法则。以他命名的羅伯·柯霍獎是德國醫學最高獎。.

新!!: 1883年和罗伯特·科赫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1883年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最高法院

美国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一般是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级别的联邦法院。根据1789年《美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最高法院对所有联邦法院、州法院和涉及联邦法律问题的诉讼案件具有最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斟酌决定权的)上诉管辖权,以及对小范围案件的具有初审管辖权。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最高法院通常是包括《美国宪法》在内的联邦法律的最终解释者,但仅在具有管辖权的案件范围内。法院不享有判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政治问题的执法机关是行政机关,而不是政府的司法部门。 根据联邦法规,法院通常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和八位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表决同意后任命的法官组成。一旦任命,法官享有终生任期,法官保留他们的职位直到去世、辞职、退休或弹劾(不过至今未出现法官被罢免的情况)。在现代话语中,法官通常分为倾向保守,适度或自由的法律哲学和司法解释。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有很多案件得到全票通过,但最受人瞩目的裁定不过一票之差,因此透露了法官的思想信仰及背后的哲学或政治类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办公。 最高法院有时会俗称为SCOTUS(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字母缩写),类似于其他首字母的缩略词,如POTUS(美国总统)。.

新!!: 1883年和美国最高法院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1883年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热图利奥·瓦加斯

热图利奥·多内列斯·瓦加斯(Getúlio Dornelles Vargas,),1930年至1945年,以及1951年至1954年,两次出任巴西总统,前後長達十八年。 瓦加斯生於南里奧格蘭德州聖博爾雅一個大牧主家庭。1898年起服軍役,後任律師。1909年步入政界,歷任州議員、聯邦議員、聯邦政府財政部長和南里奧格蘭德州州長。 1930年作為自由主義者同盟候選人參加總統競選失敗,遂在軍隊“尉官派”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代表大莊園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專制政府,於11月3日出任臨時政府總統。1934年7月頒布新憲法,第一次規定婦女享有選舉權。7月17日當選總統。1937年11月10日,他以社會「騷亂」為藉口,解散國會,取缔包括共产党以及法西斯主义者整体党的一切政党,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又廢除1934年憲法,另訂新憲法,建立被稱為“新國家”的極權政府。他對巴西進行過重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改革。1945年3月創建巴西工黨。10月軍人發動政變,他被迫下台。 1951年,瓦加斯再次當選總統,繼續推行溫和的社會改革和獨立的外交政策。1954年8月,在國內保守勢力以軍事政變相威脅,要求他無條件辭職。8月24日他無法抵擋各方要求辭職之壓力,在總統府內以手槍自殺身亡。 Category:巴西总统 Category: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Category:考迪羅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巴西反共主義者 Category:巴西律師 Category:巴西天主教徒 Category:自殺政治人物 Category:巴西自殺者 Category:葡萄牙裔巴西人 Category:南里奧格蘭德州人.

新!!: 1883年和热图利奥·瓦加斯 · 查看更多 »

生活 (雜誌)

《生活》(Life)是一本在美國發行的老牌周刊雜誌,可說是在美國家喻戶曉,地位與《時代》(Time)相差不遠。其前身是1883年在紐約市曼哈頓發行的幽默週刊,發行社就叫做生活出版社(Life Publishing Company),當時這本週刊因漫畫《海報女郎》(Pin Up Girl)與豐富的影劇資料而大受歡迎。 1936年,時代雜誌的擁有人亨利·盧斯(Henry Luce)將《生活雜誌》收購,並將之重新定位為新聞攝影紀實雜誌,第一期發行日是1936年11月23日。創刊宗旨是「看見生活、看見世界」(To see life; see the world)。 《时代杂志》在1920年代虽远无今天的影响,但已经取得成功。当《生活杂志》取得巨大成功后,使得《时代杂志》从中受益匪浅。 出版巨头时代华纳在2007年3月26日正式宣布,从下月开始停止发行旗下《生活》杂志的印刷版,将内容全部转移到互联网上。这是该杂志自1936年创办以来第三次停刊。.

新!!: 1883年和生活 (雜誌) · 查看更多 »

莫里兹·斯蒂勒

莫里兹·斯蒂勒(Mauritz Stiller,)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卒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电影艺术先驱,电影导演。 斯蒂勒于1912年进入斯温斯卡影片公司当导演。他与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是瑞典古典电影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剧情发展到摄影棚外去处理,拍摄天然实景作为背景来衬托农民、渔夫、伐木工等有血有肉的形象。代表作有根据女作家西尔玛·拉格洛夫小说改编的《阿尔纳的宝藏》(1919)、《古庄园》(1923)、《哥斯达·柏林世家》(1924)和浮华喜剧《走向幸福》(1920)等。之后,他应聘去好莱坞。但由于工作方式与制片厂体制格格不入而郁郁不得志。在导演了波拉·尼格丽主演的几部影片后,他返回瑞典,不久即病逝。莫里兹·斯蒂勒还以培养了影星葛丽泰·嘉宝而闻名。.

新!!: 1883年和莫里兹·斯蒂勒 · 查看更多 »

西里尔·伯特

西里尔·伯特爵士(Sir Cyril Lodowic Burt,1883年3月3日 – 1971年10月10日)是一位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发展了心理测验中的因素分析方法。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1883年和西里尔·伯特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1883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1883年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鳩山一郎

鳩山一郎(),日本政治家,第52、53、54任內閣總理大臣,被認為是二戰後日本最重要的首相之一。.

新!!: 1883年和鳩山一郎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新!!: 1883年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

费萨尔·伊本·侯赛因(阿拉伯文فيصل بن حسين,) 是哈希姆王朝的成员,1920年短暂统治过大叙利亚,1921-1933年在位为伊拉克国王。.

新!!: 1883年和费萨尔一世 (伊拉克) · 查看更多 »

费边社

费边社(Fabian Society)是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團體,成立於1884年,由一群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发起,以古羅馬名將費邊(Fabius)做為學社名稱的來源,意即師法費邊亞有名的漸進求勝的策略。其奉行的思想被称为費邊主義(Fabianism),又稱費邊社會主義(Fabian Socialism)。费边社的传统重在务实的社会建设,倡导建立互助互爱的社会服务,其實質在於把資本主義社會傳統的自由民主政治與社會主義相結合,從而推行和平憲政和市政社會主義的道路。主张通过渐进温和的改良主义方式来走向社會主義,而非透过列宁主义所主张的阶级革命,并强调通过教育的途径让权力回到知识精英的手中。 尽管费边社本身并未创建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理论,但是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明显地贯穿着期望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包括平等的财产、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的分配而至自由,由实践平等和自由的理念达至社会合作和互爱的人际关系的理念。这是英国工人群众对福利国家制度最早、最直接的要求。费边主义除了对当时的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影响,更直接影响了英国工党的成立与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今日的費邊社以智庫的形式運作,並與工黨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新!!: 1883年和费边社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1883年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1883年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是德国歷史悠久的理工科技大学,位於黑森州达姆施塔特,以工程学,自然科学及建筑学等而闻名。是各邦联州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个自主办学的公立大学。自己实行财政预算和不动产管理,并独立自由的聘请教授。德国九所卓越理工大学联盟TU9成员之一,两次入选德国大学卓越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世界第一个电子工程系于1882年在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成立。.

新!!: 1883年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霍亂弧菌

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蘭氏陰性菌,菌體短小呈逗點狀,有單鞭毛、菌毛,部分有莢膜。共分為155個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亂。.

新!!: 1883年和霍亂弧菌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新!!: 1883年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1883年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卡迪爾

阿卜杜卡迪爾(عبد القادر الجزائري,`Abd al-Qādir al-Jazā'irī ,),阿爾及利亞的英雄。生於穆阿斯凱爾。在法國人征服阿爾及爾後,奧蘭省的各阿拉伯部族選舉他為埃米爾。1832年至1847年他與法國人作了長期抗爭,1835年在馬克塔擊敗法國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失敗,前往摩洛哥避難,並開始組織一支反擊伊斯蘭之敵的軍隊。他最後於1847年投降並被送往法國。後來居住在布爾薩和大馬士革,1883年死於大馬士革。 曾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十字勳位, (法文:Grand-Croix ,英文:Grand Cross。為第二等),身披大綬并佩掛星章。 Category:阿尔及利亚政治人物 Category:阿尔及利亚军事人物 Category:埃米尔 Category:阿爾及利亞穆斯林 Category:苏非派穆斯林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持有人.

新!!: 1883年和阿卜杜·卡迪爾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省份北荷兰省。根据2008年1月的统计数据,这座城市人口达747,290人;而该城市所处的兰斯台德都市圈,大约有670万人口,是欧洲第6大都市圈。 其名称源于Amstel dam,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Vol 1, p896-898.

新!!: 1883年和阿姆斯特丹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意大利作曲家,音乐学家,钢琴家,指挥家。.

新!!: 1883年和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羅馬化轉寫:Aleksey Nikolayevich Tolstoy;格里曆1883年1月10日(儒略曆1882年12月29日)-1945年2月23日(儒略曆1945年2月10日)),苏联著名作家,以创作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出名。托尔斯泰曾加入,参与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罪行的调查。.

新!!: 1883年和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莱纳赫

阿道夫·伯恩哈德·菲利普·莱纳赫(Adolf Bernhard Philipp Reinach,1883.12.23-1917.11.16),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家(属慕尼黑现象学派)、法学理论家。.

新!!: 1883年和阿道夫·莱纳赫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

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飛(Адольф Абрамович Иоффе,拉丁化:Adolf Abramovich Joffe;)是俄國革命家、布爾什維克政治家、蘇聯外交家,曾任蘇聯特使與中國國民黨創黨領袖孫中山會談。.

新!!: 1883年和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 · 查看更多 »

阿诺德·巴克斯

阿诺德·埃德华·特雷弗·巴克斯爵士,KCVO(Sir Arnold Edward Trevor Bax,),英国作曲家,诗人。.

新!!: 1883年和阿诺德·巴克斯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1883年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钱崇澍

钱崇澍,号雨农,浙江省海宁县人,植物学家,与胡先骕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主要奠基人。 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新!!: 1883年和钱崇澍 · 查看更多 »

電機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是以電子學、電磁學等物理学分支为基础,涵盖電子學、電子計算機、電力工程、电信、控制工程、訊號處理等子领域的一門工程學。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電報、電話、電能在供應與使用方面的商業化,該學科逐漸發展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 電機工程廣義上涵蓋該領域的分支,但在有些地方,「電機工程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一詞的意義有時不包括「電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 這個情況下,「電機工程學」是指涉及到大能量的電力系統(如電能傳輸、重型電機機械及電動機),而「電子工程」則是指處理小信號的電子系統(如計算機和積體電路)。 另一種區分法為,電力工程師著重於電能的傳輸,而電子工程師則著重於利用電子訊號進行資訊的傳輸。這些子領域的範圍有時也會重疊:例如,電力電子學使用電力電子元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又如,智慧電網偵測電能供應者的電能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能使用狀況,并据之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增强輸電網路可靠性的目的。因此,電機工程亦函蓋電子工程部分領域的專業知識。.

新!!: 1883年和電機工程學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1883年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恩奈斯特·安塞美

恩奈斯特·亚历山大·安塞美(Ernest Alexandre Ansermet,)生于洛桑,瑞士指挥家。 本是洛桑的一名数学教师, 1912年他却在一次音乐会中登台指挥。 1918年他在日内瓦创立了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并一直带领该乐团直至1969年过身。他通常在欧洲的大城市指挥,如伦敦和巴黎,但也去过美国和苏联演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流亡的斯特拉文斯基相识。两人成为至交,安塞美多次指挥后者作品的首演。 安塞美以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和其他俄国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普罗柯菲耶夫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享誉国际。特别在芭蕾舞曲方面,安塞美可谓独霸一方,他指挥的天鹅湖,春之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被奉为最高演绎。安塞美对无调性音乐很反感,质疑其价值。 安塞美认为,指挥应该背谱指挥,但他自己却总是带谱上台,因为他认为,这样才不至于忽略细节。他指挥的时候,手势间接明晰,却很能向乐团传达自己的思想。 安塞美逝世于日内瓦。.

新!!: 1883年和恩奈斯特·安塞美 · 查看更多 »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Glasgow ; Glesca;Glaschu)是英國苏格兰最大城市,位於蘇格蘭西部的克萊德河河口。格拉斯哥不僅是蘇格蘭最大城市與最大商港,也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大格拉斯哥地区拥有人口230万,占苏格兰总人口的41%。 格拉斯哥是從主教區和皇家自治鎮發展而來的,隨著15世紀時格拉斯哥大學的建立而成為區域文化中心,在18世紀的蘇格蘭啟蒙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英屬北美及英屬西印度群島之間有頻繁的貿易往來。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重要性更大,在维多利亚及爱德华时期被誉为仅次于伦敦的“(大英)帝国第二城”,是继伦敦和巴黎之后第三个人口达到百万的欧洲城市。 近年来格拉斯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十大金融中心之一,众多苏格兰企业将总部设于此。 2011年格拉斯哥被评选为英国第3、世界第57适宜居住的城市。.

新!!: 1883年和格拉斯哥 · 查看更多 »

梁希

梁希(),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浙江湖州人。.

新!!: 1883年和梁希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什未林

#重定向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

新!!: 1883年和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植芝盛平

植芝盛平()是日本非常知名的一為武術家,他同時也是合氣道的創始人。.

新!!: 1883年和植芝盛平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1883年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1883年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霍沃思

沃尔特·诺曼·霍沃思爵士,FRS(Sir Walter Norman Haworth,),英国化学家。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上的研究,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该奖项是与瑞士化学家保罗·卡勒共享的。.

新!!: 1883年和沃尔特·霍沃思 · 查看更多 »

沃爾特·格羅佩斯

沃爾特·格羅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羅培斯),德國建築師和建筑教育家,現代設計學校先驅包浩斯的創辦人。.

新!!: 1883年和沃爾特·格羅佩斯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新!!: 1883年和波士顿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1883年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新!!: 1883年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1883年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1883年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朗·钱尼

列昂尼達斯·法蘭克·「朗」·钱尼(Leonidas Frank "Lon" Chaney,)是美国著名的无声电影演员,为早期电影最常用的演员之一。朗·钱尼常常饰演怪诞和被折磨的角色,例如歌劇魅影 (1925年電影)中的魅影,在电影化妆上有所突破。.

新!!: 1883年和朗·钱尼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1883年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自然現象,称之为海啸。.

新!!: 1883年和海啸 · 查看更多 »

斯坦利·布鲁斯

斯坦利·墨尔本·布鲁斯,第一代墨尔本的布鲁斯子爵(Stanley Melbourne Bruce, 1st Viscount Bruce of Melbourne,CH,MC,PC,FRS,),澳大利亚政治家、外交家,第八任澳大利亚总理(1923年–1929年)。 出生于墨尔本郊区的圣基尔达(St Kilda),其父约翰·布鲁斯是苏格兰裔移民,斯坦利是五个孩子最小的。1902年入读剑桥大学三一学堂,后在英国操律师业。1914年回到澳大利亚,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斯坦利与他的哥哥欧内斯特被征入役,1915年因功晋升为中尉,编入在埃及的皇家燧发枪兵团第2营,隶属于伊恩·汉密尔顿的29军,8月晋升为上尉,9月膝盖中枪退役。1916年回到澳大利主持家族生意,1918年选入澳大利亚议会。1921年任澳大利亚驻国际联盟代表,1921年至1923年任财政部长。1923年至1929年任国民党和乡村党联合政府总理。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鼓励公共卫生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工作。1929年政府倒台,他也在大选中失去议会席位。1932年任驻英国公使。1933年至1945年任澳大利亚驻英国战时内阁代表。他反对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要在战后宽大处理德国的意见。1947年任世界粮食理事会主席和英国工业金融公司董事长。1947年布鲁斯受封为墨尔本的布鲁斯子爵,为澳大利亚获此荣誉的第一人。1952年至1961年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一任校长。 布鲁斯退休后逐渐出现耳聋,他的妻子埃塞尔在1967年3月去世后受到很大打击,同年8月25日他也去世,享年84岁。很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包括英国王室成员。他的骨灰被分散在堪培拉的伯利格里芬湖。堪培拉郊区的布鲁斯和墨尔本东南部的布鲁斯国会选区以他的名字命名。 File:Portrait of S.M. Bruce.png|布鲁斯在1910年代 File:Sbruce.jpg|布鲁斯上尉在一战期间 File:Stanley Bruce and Billy Hughes, 1925.png|比利·休斯、赫伯特·普拉滕和斯坦利·布鲁斯 File:Nla1ndBruceMinistry.jpg|布鲁斯政府成员,1923年 File:Australian Migration Poster, 1928.jpg|1928年澳大利亚移民海报《men, money and markets》 File:StanleyBruce2.jpg|斯坦利·布鲁斯总理 File:Bruce opens Parliament House, Canberra.jpg|1927年5月9日,布鲁斯总理在堪培拉议会发言 File:Stanley Bruce bust.jpg|总理大道的斯坦利·布鲁斯半身铜像.

新!!: 1883年和斯坦利·布鲁斯 · 查看更多 »

斯托堯伊·德邁

斯托堯伊·德邁(匈牙利語:Sztójay Döme,),匈牙利的軍人與外交官,並曾經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任匈牙利總理。 斯托堯伊早年從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參與奧匈帝國的軍隊,後來跟隨霍爾西,並成為將軍。斯托堯伊於1927年到1933年曾擔任匈牙利駐柏林大使館武官,1933年到1935年出任國防部長;之後斯托堯伊出任駐德大使直到1944年。這段期間斯托堯伊與希特勒有密切的接觸並接受納粹黨的思想。 1944年,德國將霍爾西綁架至巴伐利亞,斯托堯伊於此時回國並於3月23日出任匈牙利總理並兼外務部長。斯托堯伊完全是納粹德國的傀儡,不但讓箭十字黨合法化,並且配合德國的排猶政策,將猶太人運送至集中營。蘇聯紅軍攻入匈牙利後,斯托堯伊在逃亡途中被美軍逮捕並被引渡回國,於1946年因戰爭罪名被處決。 Category:匈牙利总理 Category:匈牙利外交部長 Category:匈牙利國防部長 Category:匈牙利駐德國大使 Category:與納粹德國合作的匈牙利人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匈牙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塞爾維亞裔匈牙利人 Category:被處決的政治人物 Category:被處決的匈牙利人 Category:被匈牙利處決者.

新!!: 1883年和斯托堯伊·德邁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1883年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时区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1863年,首次使用時區的概念。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世界各個國家位於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國家,特別是東西跨度大的國家日出、日落時間必定有所偏差。這些偏差就是所謂的時差。.

新!!: 1883年和时区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1883年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法文:Édouard Manet,),出生在法國巴黎的寫實派與印象派之父。 馬內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但馬內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裸女自然的坐在穿西服的紳士當中。馬內很明顯的表示出,印象派並不僅僅靠繪畫技巧來與眾不同,主題也可以重新思考的一個概念。.

新!!: 1883年和愛德華·馬奈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洛希

愛德華·艾伯特·洛希 (Édouard Albert Roche,1820-1883),法國數學家與天文學家,他最傑出的表現是在天體力學的領域,他的名字被冠在洛希球、洛希極限和洛希瓣等觀念上。 他誕生於蒙彼利埃,並就讀於蒙彼利埃大學,稍後他並成為該校的教授,於1849年開始擔任Faculté des科學講座。洛希利用數學研究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並將得到的結果發表在他任職的的蒙特利埃研究會的學報上,直到187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彗星(1860年)和星雲假說(1873年)本身。洛希的研究解釋了強大引力場中小顆粒群集的效應。 他在歷史上最著名的理論或許是關於土星的行星環如何形成的理論,當一顆巨大的衛星過度接近土星時會被重力拉扯而分離。他描述了一種計算聚集在一起的物體在何種距離內就會被潮汐力扯碎掉,這個距離就是所知的洛希極限。 他另一個著名的著名的工作是在軌道力學上的發展。洛希瓣描述一個小物體環繞著另兩個物體時會被何者捕獲的限制,而洛希球類似於重力場球對天體的影響,在受到另一個大質量天體的攝動時如何影響它環繞的軌道。 Category:法國天文學家 Category:潮汐力.

新!!: 1883年和愛德華·洛希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爱迪生

#重定向 爱迪生.

新!!: 1883年和托马斯·爱迪生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希尔

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貧窮家庭,他一邊上大學,一邊為一家雜誌社工作。20歲時,他採訪了著名的鋼鐵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三天,結束時,安德魯說,如果委託年輕的希爾一項他自己想完成,卻已力不從心的任務——訪問,研究眾多成功人士,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和規律,給他人及後人以精神指導,希爾願不願意接受。這會耗盡希爾一生的精力,而鋼鐵大王表明不會給他一分錢資助,只是介紹關係。希爾在半分鐘內就表示接受,而且堅定說他會有始有終。其後,希爾採訪了500多位成功人士,包括發明家愛廸生、電話專利者貝爾、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威爾遜總統、羅斯福總統等殿堂人物。在研究和思考他們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再憑著個人的毅力,他找到了成功人士的人生真諦,寫下膾炙人口的成功法則,使他成為最著名的勵志導師。 Category:美国非小说类作家 Category:维吉尼亚州人.

新!!: 1883年和拿破仑·希尔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1883年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10月10日

10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3天(闰年第2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2天。.

新!!: 1883年和10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0月15日

10月1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8天(闰年第28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7天。.

新!!: 1883年和10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新!!: 1883年和10月1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0日

10月2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3天(闰年第29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2天。.

新!!: 1883年和10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0月26日

10月2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9天(闰年第3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6天。.

新!!: 1883年和10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0月30日

10月3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3天(闰年第30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2天。.

新!!: 1883年和10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0月4日

10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77天(闰年是27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8天。.

新!!: 1883年和10月4日 · 查看更多 »

10月8日

10月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1天(闰年第28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4天。.

新!!: 1883年和10月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1日

11月1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15天(闰年第3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0天。.

新!!: 1883年和11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18日

11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2天(闰年第32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3天。.

新!!: 1883年和11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0日

11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4天(闰年第325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1天。.

新!!: 1883年和1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5日

11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9天(闰年第3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天。.

新!!: 1883年和1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6日

11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0天(闰年第33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5天。.

新!!: 1883年和11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8日

11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2天(闰年第33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3天。.

新!!: 1883年和1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3天(闰年第33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天。.

新!!: 1883年和11月29日 · 查看更多 »

11月8日

11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12天(闰年第31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53天。.

新!!: 1883年和11月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0日

12月1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4天(闰年第34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天。.

新!!: 1883年和12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1日

12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5天(闰年第34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天。.

新!!: 1883年和12月11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4日

1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8天(闰年第3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天。.

新!!: 1883年和12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6日

12月1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0天(闰年第3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5天。.

新!!: 1883年和12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2日

1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6天(闰年第3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天。.

新!!: 1883年和12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3日

12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7天(闰年第35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8天。.

新!!: 1883年和12月23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5日

12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9天(闰年第3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6天.

新!!: 1883年和12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6日

12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0天(闰年第36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5天。.

新!!: 1883年和12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8日

12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62天(闰年第36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天。.

新!!: 1883年和12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2月3日

12月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7天(闰年第33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8天。.

新!!: 1883年和12月3日 · 查看更多 »

12月6日

12月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0天(闰年第3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5天。.

新!!: 1883年和12月6日 · 查看更多 »

179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791年 · 查看更多 »

1798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798年 · 查看更多 »

1804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04年 · 查看更多 »

180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07年 · 查看更多 »

1808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08年 · 查看更多 »

1810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10年 · 查看更多 »

1812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12年 · 查看更多 »

181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13年 · 查看更多 »

181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17年 · 查看更多 »

1818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18年 · 查看更多 »

1820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20年 · 查看更多 »

182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21年 · 查看更多 »

182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23年 · 查看更多 »

1829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29年 · 查看更多 »

1832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32年 · 查看更多 »

184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47年 · 查看更多 »

185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853年 · 查看更多 »

1915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15年 · 查看更多 »

191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17年 · 查看更多 »

1923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23年 · 查看更多 »

1924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24年 · 查看更多 »

1925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25年 · 查看更多 »

1926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26年 · 查看更多 »

1927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27年 · 查看更多 »

1928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28年 · 查看更多 »

1929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29年 · 查看更多 »

1930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30年 · 查看更多 »

193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31年 · 查看更多 »

193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33年 · 查看更多 »

1939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39年 · 查看更多 »

1940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40年 · 查看更多 »

1942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2年 · 查看更多 »

1944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4年 · 查看更多 »

1945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5年 · 查看更多 »

1946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6年 · 查看更多 »

194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7年 · 查看更多 »

1948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8年 · 查看更多 »

1949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49年 · 查看更多 »

1950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50年 · 查看更多 »

195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51年 · 查看更多 »

195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53年 · 查看更多 »

1954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54年 · 查看更多 »

1955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55年 · 查看更多 »

1956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56年 · 查看更多 »

1957年

1957年是联合国宣布的国际地球观测年。.

新!!: 1883年和1957年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59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59年 · 查看更多 »

1960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60年 · 查看更多 »

1962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62年 · 查看更多 »

1963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63年 · 查看更多 »

1964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64年 · 查看更多 »

1965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65年 · 查看更多 »

1966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66年 · 查看更多 »

1967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67年 · 查看更多 »

1968年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68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进行,为期11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原有16支队伍参与,但由于澳大利亚因故弃权,后只余下15队竞逐。最终,由南斯拉夫夺得金牌。.

新!!: 1883年和1968年 · 查看更多 »

1969年

请参看:.

新!!: 1883年和1969年 · 查看更多 »

1970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0年 · 查看更多 »

197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1年 · 查看更多 »

1972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2年 · 查看更多 »

197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3年 · 查看更多 »

1976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6年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1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81年 · 查看更多 »

1983年

没有描述。

新!!: 1883年和1983年 · 查看更多 »

1月10日

1月10日是公历年的第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5天(闰年是356天)。.

新!!: 1883年和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月12日

1月12日是公历年的第1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3天(闰年是354天)。.

新!!: 1883年和1月12日 · 查看更多 »

1月19日

1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6天(闰年是347天)。.

新!!: 1883年和1月19日 · 查看更多 »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新!!: 1883年和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月20日

1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5天(闰年是346天)。.

新!!: 1883年和1月20日 · 查看更多 »

1月23日

1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2天(闰年是343天)。.

新!!: 1883年和1月23日 · 查看更多 »

1月24日

1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1天(闰年是342天)。.

新!!: 1883年和1月24日 · 查看更多 »

1月31日

1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3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4天(闰年是335天)。.

新!!: 1883年和1月31日 · 查看更多 »

1月3日

1月3日是公历年的第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62天(闰年是363天)。.

新!!: 1883年和1月3日 · 查看更多 »

1月5日

1月5日是公历年的第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60天(闰年是361天)。.

新!!: 1883年和1月5日 · 查看更多 »

1月6日

1月6日是公历年的第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9天(闰年是360天)。.

新!!: 1883年和1月6日 · 查看更多 »

2月13日

2月13日在公历当中是第44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1天(闰年则是322天)。.

新!!: 1883年和2月13日 · 查看更多 »

2月15日

2月1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9天(闰年则还有320天)。.

新!!: 1883年和2月15日 · 查看更多 »

2月16日

2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8天(闰年则还有319天)。.

新!!: 1883年和2月16日 · 查看更多 »

2月18日

2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4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16天(闰年则还有317天)。中国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诞辰纪念日;元世祖忽必烈逝世纪念日。.

新!!: 1883年和2月18日 · 查看更多 »

2月20日

2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4天(闰年则还有315天)。.

新!!: 1883年和2月20日 · 查看更多 »

2月21日

2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3天(闰年则还有314天)。.

新!!: 1883年和2月21日 · 查看更多 »

2月22日

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2天(闰年则还有313天)。.

新!!: 1883年和2月22日 · 查看更多 »

2月23日

2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1天(闰年则还有312天)。.

新!!: 1883年和2月23日 · 查看更多 »

2月28日

2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6天(闰年则还有307天)。.

新!!: 1883年和2月28日 · 查看更多 »

2月7日

2月7日是阳历年的第3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7天(闰年是328天)。.

新!!: 1883年和2月7日 · 查看更多 »

2月8日

2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6天(闰年则还有327天)。.

新!!: 1883年和2月8日 · 查看更多 »

3月14日

3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3天(闰年第7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2天。.

新!!: 1883年和3月14日 · 查看更多 »

3月19日

3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8天(闰年第7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7天。.

新!!: 1883年和3月19日 · 查看更多 »

3月26日

3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5天(闰年第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0天。.

新!!: 1883年和3月26日 · 查看更多 »

3月2日

3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1天(闰年第6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4天。.

新!!: 1883年和3月2日 · 查看更多 »

3月3日

3月3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62天(閏年第6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3天。.

新!!: 1883年和3月3日 · 查看更多 »

3月4日

3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3天(闰年第6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2天。.

新!!: 1883年和3月4日 · 查看更多 »

4月11日

4月1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1天(闰年的第10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4天。.

新!!: 1883年和4月11日 · 查看更多 »

4月12日

4月12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2天(闰年的第10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3天。.

新!!: 1883年和4月12日 · 查看更多 »

4月15日

4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05天(闰年是1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0天。.

新!!: 1883年和4月15日 · 查看更多 »

4月18日

4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8天(闰年第10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7天。.

新!!: 1883年和4月18日 · 查看更多 »

4月19日

4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09天(闰年第11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6天。.

新!!: 1883年和4月19日 · 查看更多 »

4月1日

4月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1天(闰年的第9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4天。.

新!!: 1883年和4月1日 · 查看更多 »

4月29日

4月2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9天(闰年第12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6天。.

新!!: 1883年和4月29日 · 查看更多 »

4月30日

4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20天(闰年第1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45天。.

新!!: 1883年和4月30日 · 查看更多 »

4月4日

4月4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4天(闰年的第9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1天。.

新!!: 1883年和4月4日 · 查看更多 »

4月6日

4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96天(闰年第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9天。.

新!!: 1883年和4月6日 · 查看更多 »

4月7日

4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7天(闰年第9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8天。.

新!!: 1883年和4月7日 · 查看更多 »

5月18日

5月1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38天(闰年第13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7天。.

新!!: 1883年和5月18日 · 查看更多 »

5月20日

5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0天(闰年第1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5天。.

新!!: 1883年和5月20日 · 查看更多 »

5月23日

5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3天(闰年第14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2天。.

新!!: 1883年和5月23日 · 查看更多 »

5月24日

5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4天(闰年第14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21天。.

新!!: 1883年和5月24日 · 查看更多 »

5月26日

5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6天(闰年第1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9天。.

新!!: 1883年和5月26日 · 查看更多 »

5月4日

5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124天(闰年是1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1天。.

新!!: 1883年和5月4日 · 查看更多 »

5月5日

5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125天(闰年是1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40天。 此日為24氣節的立夏。.

新!!: 1883年和5月5日 · 查看更多 »

5月9日

5月9日是阳历年的第129天(闰年是13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6天。.

新!!: 1883年和5月9日 · 查看更多 »

6月15日

6月1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6天(闰年第1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9天。.

新!!: 1883年和6月15日 · 查看更多 »

6月24日

6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5天(闰年第17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190天。.

新!!: 1883年和6月24日 · 查看更多 »

6月28日

6月28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79天(闰年是180天),距一年的结束还有186天。.

新!!: 1883年和6月28日 · 查看更多 »

6月29日

6月29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80天(闰年是181天),距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5天。.

新!!: 1883年和6月29日 · 查看更多 »

6月5日

6月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6天(闰年第1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09天。.

新!!: 1883年和6月5日 · 查看更多 »

6月7日

6月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8天(闰年第159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07天。.

新!!: 1883年和6月7日 · 查看更多 »

7月10日

7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191天(闰年是19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4天。.

新!!: 1883年和7月10日 · 查看更多 »

7月17日

7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198天(闰年是19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7天。.

新!!: 1883年和7月17日 · 查看更多 »

7月19日

7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200天(闰年是20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5天。.

新!!: 1883年和7月19日 · 查看更多 »

7月22日

7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03天(闰年是20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2天。.

新!!: 1883年和7月22日 · 查看更多 »

7月25日

7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06天(闰年是20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9天。.

新!!: 1883年和7月25日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1883年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7月29日

7月29日是阳历年的第210天(闰年是21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5天。.

新!!: 1883年和7月29日 · 查看更多 »

7月31日

7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12天(闰年是21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3天。.

新!!: 1883年和7月31日 · 查看更多 »

7月3日

7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184天(闰年是18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1天。.

新!!: 1883年和7月3日 · 查看更多 »

7月4日

7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185天(闰年是18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0天。.

新!!: 1883年和7月4日 · 查看更多 »

7月6日

7月6日是公曆年的第187天(閏年的第18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8天。.

新!!: 1883年和7月6日 · 查看更多 »

8月12日

8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224天(闰年是22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1天。.

新!!: 1883年和8月12日 · 查看更多 »

8月1日

8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13天(闰年是2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2天。.

新!!: 1883年和8月1日 · 查看更多 »

8月22日

8月22日是阳历年的第234天(闰年是23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1天。.

新!!: 1883年和8月22日 · 查看更多 »

8月25日

8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37天(闰年是23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8天。.

新!!: 1883年和8月25日 · 查看更多 »

8月27日

8月27日是阳历年的第239天(闰年是24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6天。.

新!!: 1883年和8月27日 · 查看更多 »

8月30日

8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242天(闰年是24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3天。.

新!!: 1883年和8月30日 · 查看更多 »

8月6日

8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18天(闰年是2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7天。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诞辰纪念日。.

新!!: 1883年和8月6日 · 查看更多 »

8月8日

8月8日是阳历年的第220天(闰年是22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5天。.

新!!: 1883年和8月8日 · 查看更多 »

9月12日

9月12日是阳历年的第255天(闰年是25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0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2日。.

新!!: 1883年和9月12日 · 查看更多 »

9月14日

9月14日是阳历年的第257天(闰年是25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8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14日的前一天為9月2日。.

新!!: 1883年和9月14日 · 查看更多 »

9月15日

9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58天(闰年是25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7天。.

新!!: 1883年和9月15日 · 查看更多 »

9月17日

9月17日是阳历年的第260天(闰年是26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5天。.

新!!: 1883年和9月17日 · 查看更多 »

9月28日

9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1天(闰年第27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4天。.

新!!: 1883年和9月28日 · 查看更多 »

9月30日

9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273天(闰年是27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2天。.

新!!: 1883年和9月30日 · 查看更多 »

9月3日

9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46天(闰年是24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9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3日。.

新!!: 1883年和9月3日 · 查看更多 »

9月5日

9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48天(闰年是24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7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等英國屬地,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5日。.

新!!: 1883年和9月5日 · 查看更多 »

9月6日

9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49天(闰年是25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6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6日。.

新!!: 1883年和9月6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光緒九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