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85年

指数 185年

没有描述。

56 关系: 基督教原乡县半人马座十一月 (消歧義)十月 (消歧義)古希腊司空后汉书天文学家太尉太保奧利金安吉县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中平中國丹陽郡主教三辅三月 (消歧義)康茂德二十四孝佩蒂纳克斯地球大气层北宫伯玉僧侣哲學家克里安德皇甫嵩王祥神學福音书罗马军团羅馬帝國羅馬皇帝羅馬總督爱任纽韩遂西晋馬克西穆斯競技場角鬥士超新星車騎將軍边章董卓长安SN 185折射殉教...洛阳市月球錯覺月氏拉文納曹魏251年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185年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原乡县

原乡县,古县名。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析故鄣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省安吉县西,确址不详。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入绥安县(今安徽省广德县)。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七年(624年),废入长城县。 Category:东汉县份 Category:三国县份 Category:晋朝县份 Category:南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湖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安吉歷史.

新!!: 185年和原乡县 · 查看更多 »

半人马座

半人马座(Centaurus)是一个巨大的明亮星座,它拥有两颗一等大星,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半人马座区域内有各种令人感兴趣的天体。.

新!!: 185年和半人马座 · 查看更多 »

十一月 (消歧義)

十一月可以指:.

新!!: 185年和十一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十月 (消歧義)

十月可以指:.

新!!: 185年和十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185年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新!!: 185年和司空 · 查看更多 »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新!!: 185年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新!!: 185年和天文学家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185年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保

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至成周亲政,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 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保,朝鮮王朝改稱大保。.

新!!: 185年和太保 · 查看更多 »

奧利金

#重定向 奧利振.

新!!: 185年和奧利金 · 查看更多 »

安吉县

安吉县在中國浙江省西北部、西苕溪流域,是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以产竹闻名,有“中国竹乡”之称。 安吉县境内有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新!!: 185年和安吉县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不列颠尼亞行省(Britannia;Roman Britain)是指從43年至410年羅馬帝國佔領大不列顛島的範圍,包括英格蘭的大部分與威爾士。羅馬帝國入侵前,鐵器時代的不列顛已經與歐洲本土有着經濟和文化聯繫。羅馬入侵者從歐洲引進的農業、都市化、工業和建築新發展今天仍然有跡可尋。 第一次入侵前的歷史記載很少,不過有不少羅馬歷史學家都略略提及不列顛尼亞行省。現代學術界對羅馬時期不列顛大部分的認識都是從考古學,特別是對碑銘研究後所得的。.

新!!: 185年和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 查看更多 »

中平

中平(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是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的第四个年号,也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6年。 使用“中平”為年號是為了慶祝平定黃巾之亂。 中平六年四月,汉灵帝駕崩,汉少帝刘辩即位。改元光熹元年。 漢獻帝永汉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新!!: 185年和中平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185年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丹陽郡

#重定向 丹楊郡.

新!!: 185年和丹陽郡 · 查看更多 »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新!!: 185年和主教 · 查看更多 »

三辅

三輔是漢代负责治理京畿長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三个長官的合称,清代指北京直隶省。故秦內史,乃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來三輔一詞便用來指稱長安一帶的地區,例如《三輔黃圖》便是長安地區的地圖。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为主爵都尉)共治長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輔”。漢書记载:“三輔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主爵都尉、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轄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三輔郡皆有都尉,如諸郡。.

新!!: 185年和三辅 · 查看更多 »

三月 (消歧義)

三月可以指:.

新!!: 185年和三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康茂德

康茂德,全名魯基烏斯·奧雷里烏斯·柯莫杜斯·安東尼奴斯(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其名字又譯為柯摩達、科莫德斯、高摩達、柯姆德斯、康莫都斯、科莫都斯等),是公元二世紀末的羅馬帝國皇帝,180年—192年在位。 康茂德雖然是有名的哲學家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的親生兒子,但他執政的十二年期間普遍不得元老院與一般人民的喜愛,同時代的史學家卡西烏斯·迪歐將其視為另一位暴君的典範,並結束了過去帝國五賢君時代的繁華。 但當康茂德遇刺身亡後,羅馬帝國便陷入了一連串混亂的內戰之中。.

新!!: 185年和康茂德 · 查看更多 »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所编录。,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業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新!!: 185年和二十四孝 · 查看更多 »

佩蒂纳克斯

佩蒂纳克斯(Publius Helvius Pertinax,126年8月1日出生于爱芭,193年3月28日逝世于罗马市)是五帝之年的第一位罗马皇帝。.

新!!: 185年和佩蒂纳克斯 · 查看更多 »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氣體,它们也可視同大气圈的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即稱為空氣,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熱层、其中99%在低於25~30公里以內,地球高密度大氣的氣壓也相當驚人,海平面每平方公尺所受空氣擠壓高達11公噸,每立方公尺的空氣質量可達1.29kg之多。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新!!: 185年和地球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一作“北宫玉”。东汉末年羌族民变领袖,湟中(今青海省湟水流域一带)义从胡(属小月氏)人。.

新!!: 185年和北宫伯玉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185年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哲學家

哲學家(Philosopher),哲學的研究者,對哲學懷抱興趣,擁有廣泛的知識,並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特定的哲學問題。根據歐洲哲學傳統,哲學家研究的主題包括美學、倫理學、知識學、邏輯學、形而上學,以至於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等。.

新!!: 185年和哲學家 · 查看更多 »

克里安德

克里安德()是一名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将领。他的父亲是波利摩克拉提斯。克里安德取代了米南德成为佣兵指挥官。前334年冬季前夕,亚历山大派他到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os)招募佣兵,之后他带着佣兵参与了前332年的泰爾圍城。前330年,他受命于亚历山大特使波吕达玛斯去杀死帕曼纽。前325年,克里安德受到指控极端挥霍和压迫手段,被亚历山大下令处决。.

新!!: 185年和克里安德 · 查看更多 »

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中國東漢末期名將,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官至太尉。.

新!!: 185年和皇甫嵩 · 查看更多 »

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临沂)人,历東漢、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新!!: 185年和王祥 · 查看更多 »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新!!: 185年和神 · 查看更多 »

神學

學(Θεολογια,theologia,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道/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領域。 在羅馬的君士坦丁與狄奧多西崇信基督教以後,在歐洲,神學多被用以指稱基督教神學,但在基督教神學之外,還有伊斯蘭教神學、猶太教神學等神學體系。有些科學理論家和人文主義代表由於神學受到認信傳統所規限而拒絕神學,並且主张公立大學不應該有神學系的設置。.

新!!: 185年和神學 · 查看更多 »

福音书

福音書(Gospel,Ευαγγέλιο;唐朝景教譯「阿思瞿利容經」)是以記述耶穌生平與復活事蹟為主的文件、書信與書籍。在基督教傳統中,它通常意指《新約》聖經中的內容。更狹義的說法,則是專指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但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對福音書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福音書已經失傳,如《希伯來福音書》;有些福音書則被主流教會認定是偽經,如《巴拿巴福音》、《多馬福音》、《猶大福音》、《雅各福音書》等。.

新!!: 185年和福音书 · 查看更多 »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Roman legion,源自legio,意為軍階)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 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 自蓋烏斯·馬略當選前107年的執政官後,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馬略的軍事改革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獨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他一反舊制,對已經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做法進行變更,並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的,但卻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從法律上予以固定。 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而且也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會選擇後者,因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較荒涼遠無人煙的地方。然後在改編羅馬軍團編制,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統一武器裝備規格、樣式,而便于軍隊補給。.

新!!: 185年和罗马军团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185年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皇帝

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頭銜,是身兼國家元首和-zh:政府首腦;zh-hans:政府首脑;zh-hk:政府首腦;zh-sg:政府首脑;zh-tw:行政首長;-的最高領導人。在歐洲歷史中,皇帝(Imperator;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譯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Imperium(意為權威、權力、統治)。 羅馬帝政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之後,由於羅馬內戰將本來由羅馬元老院實行的權利集於屋大維一身,而由屋大維創立的政府體制。作為共和國獨裁官、大征服者凱撒的養子,屋大維以凱撒之名行世,而後又令名存實亡的元老院封他為「奧古斯都」,意為聖上、至尊、神聖。屋大維死後,被羅馬帝國神格化而列入神的行列。凱撒(他借用的名字)和奧古斯都(他的稱號)兩者,遂成為未來400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此外君主的稱號还有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中文又譯為“元首”、“第一公民”),直到三世紀末,皇帝戴克里先才拋棄「第一公民」的稱號,史學家通常將從屋大維至戴克里先的羅馬帝國政體稱為元首制的封号。.

新!!: 185年和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羅馬總督

一个古罗马总督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是古罗马一个或多个省的首席管理员,一个罗马总督也被称为作为方伯或地方长官。罗马总督在罗马法律中的专业术语称为Rector provinciae。罗马总督本身也体现了他所管辖的省的内在价值和战略地位,这也反应了总督之间也有权利的差异。 在帝国早期的时候,有两种类型的省份,元老院管辖的和皇帝管辖下的省份,由此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省长。.

新!!: 185年和羅馬總督 · 查看更多 »

爱任纽

聖爱任纽(或譯聖依勒內,聖公會譯聖愛納內;希臘文:Ειρηναίος;),基督教会主教,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他的著作开启了早期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并且被罗马公教会和正教会敬奉为为圣人、教父。他是早期基督教的护教学家,据信是使徒约翰的弟子坡旅甲的门徒。 爱任纽出生于公元2世纪初的小亚细亚希腊裔家庭。这也许是他一直追随东正教派的原因。 爱任纽最早将现今《圣经》正典中的四卷福音书列为神所启示,反驳马吉安删改的《路加福音》是唯一正统福音书的立场。.

新!!: 185年和爱任纽 · 查看更多 »

韩遂

韓遂(),原姓名韩约,字文约,金城郡人,東漢末年凉州地区的割据军阀之一。.

新!!: 185年和韩遂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185年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o Massimo,Circus Maximus,意為「大競技場」)是一個古羅馬競技場,位於義大利羅馬市,坐落於阿文提諾山與帕拉蒂尼山之間。馬克西穆斯競技場是古羅馬時代第一個競技場,也是最大的一座。馬克西穆斯競技場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可以容納150,000人。馬克西穆斯競技場也是古羅馬時代建造競技場的典範。.

新!!: 185年和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 查看更多 »

角鬥士

角斗士(gladiatōrēs),指的是古羅馬競技場上的鬥士,臺灣也譯為劍鬥士,名稱來源自於古羅馬軍團慣用的劍,是古罗马奴隶社会的一种身份特殊的奴隶,通常都是战俘或其他犯了過錯的奴隶。他们的职责是在競技場上进行殊死搏斗,为人们提供野蛮的娱乐。.

新!!: 185年和角鬥士 · 查看更多 »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而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當。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超新星 。 超新星比新星更有活力。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 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字首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有所區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可以用兩種方式之一觸發:突然重新點燃核融合之火的簡併恆星,或是大質量恆星核心的重力塌陷。在第一種情況,一顆簡併的白矮星可以透過吸積從伴星那兒累積到足夠的質量,或是吸積或是合併,提高核心的溫度,點燃碳融合,並觸發失控的核融合,將恆星完全摧毀。在第二種情況,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可能遭受突然的引力坍縮,釋放重力位能,可以創建一次超新星爆炸。 最近一次觀測到銀河系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之星(SN 1604);回顧性的分析已經發現兩個更新的殘骸 。對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在銀河系平均每世紀會出現三顆超新星,而且以現在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些銀河超新星幾乎肯定會被觀測到 。它們作用的角色豐富了星際物質與高質量的化學元素。此外,來自超新星向外膨脹的激波可以觸發新恆星的形成。.

新!!: 185年和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左、右、後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後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後廢除。.

新!!: 185年和車騎將軍 · 查看更多 »

边章

边章(),本名边允,汉朝官员,曾任新安令。後成為叛軍。《後漢書》《資治通鑑》作186年為韓遂所殺;《典略》作與董卓、孫堅等作戰時落敗後病死。 185年,羌人北宮伯玉叛,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的邊章和涼州從事韓遂劫為人質,不予放還。邊章為免被殺,被迫加入叛軍,與韓遂一起成為北宮伯玉叛軍軍師,大约也在此时改名边章,韩遂也在此时由韩约改名韩遂。 朝廷以董卓為中郎將,副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征之。皇甫嵩以無功免歸,而邊章、韓遂等大盛。朝廷復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執金吾袁滂為副。拜董卓為破虜將軍,與盪寇將軍周慎並統於張溫。并諸郡兵步騎合十餘萬,屯美陽,以衞園陵。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張溫、董卓與戰,輒不利。 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長十餘丈,照邊章、韓遂營中,驢馬盡鳴。賊以為不祥,欲歸金城。董卓聞之喜,明日,乃與右扶風鮑鴻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斬首數千級。邊章、韓遂敗走榆中,張溫乃遣周慎將三萬人追討之。張溫參軍事孫堅說周慎曰:「賊城中無穀,當外轉糧食。孫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叛軍必困乏而不敢戰。若走入羌中,并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周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邊章、韓遂分屯葵園狹,反斷周慎運道。周慎懼,乃弃車重而退。 中平三年春,韓遂乃殺邊章、北宮伯玉及李文侯。韓遂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

新!!: 185年和边章 · 查看更多 »

董卓

董卓(),字仲穎,涼州陇西临洮(今甘肅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自任相国和太师,位極人臣,但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國歷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 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並挾持號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而且他生性凶残,施行暴政魚肉鄉民只為滿足一己之私,引致全国其它割据军阀發動董卓讨伐战,後來聯軍發生內鬨,转而成为各军阀互相争战的情況,董卓本人则被朝内大臣联合其部下设计诛杀,死後部下李傕和郭汜兩人為了把持朝政互相火拼,皇帝与朝廷流离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佔据屬地完全脱离中央控制,开启三国时代。 董卓年輕時頗具豪俠之氣,好交朋友並樂於施捨且勇猛好鬥,許多豪俠勇將都樂於與他交往並聽其號令,入主京師後禁不住名利權勢的誘惑,失去往日豪氣而墮落為世人恨之入骨的暴虐虎狼。.

新!!: 185年和董卓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185年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SN 185

SN 185是出現於公元185年的一顆超新星,位置在圓規座和半人馬座之間,靠近南門二的附近。這顆客星被中國天文學家紀錄在《後漢書》內,並且也可能記錄在羅馬帝國的文獻中。 他在夜晚可以見到的時間長達8個月,相信是人類紀錄到的第一顆超新星。建议取名为「南门客星」。 氣體的殼層RCW 86,距離估計約為三千秒差距,被認為是這顆超新星事件的殘骸,近來的X射線研究與預期的年代有很好的吻合。.

新!!: 185年和SN 185 · 查看更多 »

折射

折射(法語,英語:Refraction,德語: Refraktion, 西班牙語: Refracción),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指當物體或波動由一種媒介斜射入另一種媒介造成速度改變而引起角度上的偏移。「折射」一定等同於「光的折射」,所以雖然光線(一種橫波)會因為「折射」的不同令光的運行方向改變,但「折射」現象並不能用以證明光線是一種波動。最普遍的例子就是用手槍瞄準,當子彈穿過水时,其角度就會因為折射而偏移。 而所謂的「屈折」,也就是「光的折射」,專指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之介質,或者在同一種介質中折射率不同的部分運行時,由於波速的差異,使光的運行方向改變的現象。例如當一條木棒插在水裡面時,單用肉眼看會以為木棒進入水中時折曲了,這是光進入水裡面時,產生折射,才帶來這種效果。.

新!!: 185年和折射 · 查看更多 »

殉教

殉教,又稱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新!!: 185年和殉教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185年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月球錯覺

月球錯覺是對出現在低空的月球感覺比在高空時要大的一種光學錯覺,這種光學錯覺也會出現在太陽和星座上。這種現象在古代就已經知道,並且在許多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紀錄。如《列子·汤问》中所载的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 月亮錯覺最早被提出來的解釋是:接近地表的月亮,周圍有很多的建築物可以作為對比,讓我們具體覺得月亮很大,相反的,高掛天空的月亮,周圍沒有什麼具體讓我們覺得很大的東西當對比(就算有雲,雲的大小對人們而言是不具體的),因此我們無法具體感受到月亮的大小。這是月亮錯覺的一種解釋。.

新!!: 185年和月球錯覺 · 查看更多 »

月氏

月氏(上古漢語擬音(郑张尚芳)://。又譯禺氏、禺知、月支、苑支)為前7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始见于先秦史籍,早期以游牧為生,从事玉器贸易,住在今中国的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一带,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居留於中國甘肅及青海的祁连山西北麓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這時,月氏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制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很可能属于藏緬語族。.

新!!: 185年和月氏 · 查看更多 »

拉文納

拉文納(意大利语:Ravenna)是義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區的一個城市,人口159,404人(2011年資料)。拉文納不靠海,但可以由運河通到亚得里亚海。拉文納曾是西羅馬帝國還有後來東哥德王國的首都,現在則是拉韦纳省的省會。.

新!!: 185年和拉文納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185年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251年

没有描述。

新!!: 185年和251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