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700年

指数 1700年

没有描述。

38 关系: 卡爾十二世卡洛斯二世印度大北方戰爭尚敬王丹尼尔·伯努利康熙 (年号)彼得大帝德川光友俄罗斯儒略曆元祿王日藻秋子內親王第二次俄土战争納爾瓦之役纳尔瓦瑞典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要塞諾森十二世路易十四阿部正秋鄚天賜腓力五世 (西班牙)正和 (越南)沙皇清朝11月1日11月30日12月25日1月1日2月9日5月26日8月8月3日9月27日

卡爾十二世

卡爾十二世(Karl XII,)是瑞典在大北方戰爭時期的國王,終身未婚。他在位期間,因為過度從事的軍事遠征,導致先勝後敗,輸給俄國的彼得大帝,瑞典由北歐霸主衰退為二流國家。雖然伏爾泰讚揚他為軍事天才與偉大英雄,但也有相反的評價認為他是瘋狂的惡霸與嗜血的好戰者;有的學者稱其為「18世紀初的小拿破崙」,表示他和拿破崙高度相似,都具有軍事天才的能力與征俄失敗的命運。.

新!!: 1700年和卡爾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二世

卡洛斯二世指的可能为以下的欧洲君主:.

新!!: 1700年和卡洛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1700年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大北方戰爭

大北方戰爭(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Stora nordiska kriget,1700年 - 1721年),又稱或北方大戰,是沙俄與瑞典之間在1700年爆發的戰爭,主因是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戰爭的結果是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瑞典由歐洲列強的名單上消失。.

新!!: 1700年和大北方戰爭 · 查看更多 »

尚敬王

尚敬(;)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三代國王。1713年至1752年在位。他是第十二代尚益王之子。 他在位期間,支持三司官蔡溫進行改革。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日本薩摩藩同意琉球國司尚敬恢復琉球國王的稱號。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清康熙帝派遣翰林院檢討海寶、編修徐葆光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敬為王。.

新!!: 1700年和尚敬王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伯努利

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生於荷兰格罗宁根,著名數學家,约翰·伯努利之子,為伯努利家族代表人物之一。其伯努利定律适用于沿着一条流线的稳定、非粘滞、不可压缩流,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中有关键性的作用。.

新!!: 1700年和丹尼尔·伯努利 · 查看更多 »

康熙 (年号)

#重定向 康熙.

新!!: 1700年和康熙 (年号) · 查看更多 »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為俄羅斯帝國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國皇帝(1721年—1725年)。在位期间力行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聖彼得堡,人稱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

新!!: 1700年和彼得大帝 · 查看更多 »

德川光友

德川光友(1625年~1700年),德川御三家中的尾張德川家第二代當主、尾張藩第二代藩主。父親是初代藩主德川義直,母親是側室於尉之方(吉田甚兵衛的姐姐歡喜院)。正室是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長女靈仙院千代姬,側室有樋口氏、村尾氏等十一人。官至從二位權大納言,諡號正公。.

新!!: 1700年和德川光友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1700年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新!!: 1700年和儒略曆 · 查看更多 »

元祿

元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貞享之後、寶永之前。指1688年到1703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東山天皇Titsingh, Isaac.

新!!: 1700年和元祿 · 查看更多 »

王日藻

王日藻(),字印週,號閒敕,一號無住道人,明末清初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累官河南巡撫。官至戶部尚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為嵩陽書院捐建藏書樓。工書法,又工詩文,著《秦望山莊集》。 Category:清朝工部主事 Category:清朝河南巡撫 Category:清朝戶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工部尚書 Category:清朝書法家 Category:清朝詩人 Category:松江人 R.

新!!: 1700年和王日藻 · 查看更多 »

秋子內親王

#重定向 姬宮秋子內親王.

新!!: 1700年和秋子內親王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俄土战争

二次俄土战争发生于1686年至1700年间。1683年,奥斯曼帝国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不满的一部分匈牙利封建主对奥地利发动战争。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 1686年-1688年,奥军发起反击,先后占领土军控制的布达、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在维丁城附近的多瑙河上击败土耳其海军。 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兩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 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中大胜土军。同年,彼得派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 1700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和约》(《君士坦丁堡和约》),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新!!: 1700年和第二次俄土战争 · 查看更多 »

納爾瓦之役

纳尔瓦之役((Битва на Нарве,Slaget vid Narva,Battle of Narva)发生于1700年11月30日,俄羅斯帝國入侵瑞典領土。最終瑞典国王卡爾十二世以一流的战术大败沙皇彼得大帝的大军。這場戰役是大北方战争的開端。 11月30日,37,000名俄军包围了仅由8,140名瑞典军(由卡尔十二世率领)防守的纳尔瓦,但中午,查理十二世的瑞典军与援兵突袭俄军,轻易地把慌张的俄军打败,加上俄军指挥多是外地人,使很多军团都不能合作,所以战役后,俄军失去了足足15,000人,而瑞典则只有667人阵亡。.

新!!: 1700年和納爾瓦之役 · 查看更多 »

纳尔瓦

纳尔瓦市(Narva,Narwa),爱沙尼亚第三大城市,是该国東維魯縣最大城市。与俄罗斯的伊万哥罗德市(Ивангород;Jaanilinn,音译雅尼林)隔河相望。 纳尔瓦有大約90% 的人說俄語。 13世纪后期,征服爱沙尼亚北部的丹麦人在现在纳尔瓦老城区建立要塞。1347年,丹麦国王将其在爱沙尼亚的领地卖给利沃尼亚骑士团。在利沃尼亚战争中,纳尔瓦被俄国占领。1581年归属瑞典。现在仍然残存的纳尔瓦古城遗址基本上是在瑞典统治时期修建的。 在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在纳尔瓦及其北边的Narva-Jõesuu轻松击溃了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大军。但在1704年,俄国最终占领了纳尔瓦,直至1918年爱沙尼亚独立。一战和二战中,爱沙尼亚都曾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与德国在此展开激战,苏军获胜,并由此攻入爱沙尼亚。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将雅尼林及纳尔瓦东部的一部分爱沙尼亚领土划入俄罗斯,作为对爱沙尼亚人支持德国的惩罚。.

新!!: 1700年和纳尔瓦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1700年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os españoles),是指西班牙在1506年至1700年間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時期,在西班牙當地又稱為奧地利王朝(Casa de Austria)。其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別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他們都是的成員。除了統治西班牙及其廣大的殖民地之外,還同時統治西屬尼德蘭與意大利部分公國,以及在1580年至1640年間統治葡萄牙。該王朝在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後絕嗣,由波旁家族繼承西班牙王位。.

新!!: 1700年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 - 1714年)是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法兰西王國的波旁王室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為爭奪西班牙帝國王位,從而引發的一場歐洲大部份君主制國家參與的大戰。.

新!!: 1700年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 查看更多 »

要塞

要塞是指險要的關隘,亦作要隘,常出現邊城或战略区域的要害處,是一種特别加固且固定的军事设施。今天的要塞一词一般是指16世纪在欧洲特别流行用于对抗炮兵的防御设施。这种设施不但提供对当时炮兵的防御,而且还使给防御者提供射击要塞周围地区的条件。要塞一词出现于14世纪初,它们后来渐渐地代替了欧洲的城堡。从约15世紀到17世纪中,要塞主要是一种混合了城堡、宫殿和要塞的建筑结构,此后这三种建筑便开始分化,而最初的要塞往往是特别加固的城市。.

新!!: 1700年和要塞 · 查看更多 »

諾森十二世

#重定向 依諾增爵十二世.

新!!: 1700年和諾森十二世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1680年更接受巴黎市政會獻上的「大帝」(le Grand,路易大帝)尊號。他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從1643年至1715年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世界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登基之初,由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红衣主教马萨林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李希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国。他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強化法国国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在他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衝突——遗产战争和重盟战争。法荷戰爭和兩次小衝突讓他建立霸權,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也使國庫日漸空虛,使法國國力在他死後日漸下滑。.

新!!: 1700年和路易十四 · 查看更多 »

阿部正秋

阿部正秋(あべ まさあき、元禄13年(1700年) - 享保14年7月3日(1729年7月28日)),武藏国忍藩主·阿部正乔长男。母亲是井伊直该之女。从五位下、备前守。忠秋系阿部家嫡子,享保10年(1725年)被废,享保14年(1729年)去世。 Masaaki Category:1700年出生 Category:1729年逝世 Category:江戶時代武士 Category:忍藩.

新!!: 1700年和阿部正秋 · 查看更多 »

鄚天賜

鄚天賜(,),曾名天錫(Thiên Tích),又名琮(Tông),字士麟(Sĩ Lân),號樹德軒(Thụ Đức Hiên),中越混血兒,父親鄚玖來自中國廣東,母親是越南婦女。1736年繼承父親河仙鎮總兵一職,成為18世紀越南河仙(今越南堅江省)的實際統治者。在他任內,對內積極地推行文治,使中國文化得以宏揚,對外則貫徹其父的親越南舊阮政策,繼續俯首稱臣。及至1770年代,越南南方爆發西山起義,鄚天賜因不敵而逃入暹羅,最終受暹羅王鄭信猜忌,自殺而死。死後,阮氏王朝讓他的子孫繼續鎮守河仙,他本人亦得到越南人士的崇敬。.

新!!: 1700年和鄚天賜 · 查看更多 »

腓力五世 (西班牙)

#重定向 费利佩五世.

新!!: 1700年和腓力五世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正和 (越南)

正和(1680年—1705年),是大越国后黎朝熙宗黎维祫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6年。.

新!!: 1700年和正和 (越南) · 查看更多 »

沙皇

沙皇(俄语: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採用的頭銜,此字源於羅馬時期的拉丁語稱號「凱撒」,在中世紀時被視為與「皇帝」一詞擁有類同的地位,即與羅馬皇帝一樣,受他國皇帝或宗教領袖(如羅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認許。此頭銜最先為保加利亞君主採用,後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莫斯科公國承襲。在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國君主称为沙皇。.

新!!: 1700年和沙皇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1700年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11月1日

11月1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闰年第30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0天。.

新!!: 1700年和11月1日 · 查看更多 »

11月30日

11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4天(闰年第3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天。.

新!!: 1700年和11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2月25日

12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9天(闰年第36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6天.

新!!: 1700年和12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月1日

1月1日是公历年的第一天,距离全年结束还有364天(闰年则还有365天)。因为這天是一年的開始故稱之為「元旦」。.

新!!: 1700年和1月1日 · 查看更多 »

2月9日

2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4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25天(闰年则还有326天)。.

新!!: 1700年和2月9日 · 查看更多 »

5月26日

5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6天(闰年第14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19天。.

新!!: 1700年和5月26日 · 查看更多 »

8月

8月是公历年中的第八个月,是大月,共有31天。 在北半球,8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本月节气:立秋、处暑。 英文中的8月(August)来源于古罗马的奥古斯都。 8月的節日/紀念日.

新!!: 1700年和8月 · 查看更多 »

8月3日

8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15天(闰年是21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0天。.

新!!: 1700年和8月3日 · 查看更多 »

9月27日

9月2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0天(闰年第2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5天。.

新!!: 1700年和9月27日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