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075年

指数 1075年

没有描述。

26 关系: 大安 (西夏)大康太寧 (李乾德)女真族宣懿皇后完颜阿骨打宋越熙宁战争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皇帝王安石神圣罗马帝国神聖羅馬皇帝熙宁辽天祚帝辽道宗辽朝阿尔卑斯山金太宗蕭觀音苏轼耶律乙辛耶律濬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教宗承保

大安 (西夏)

大安(1075年-1085年)是西夏惠宗李秉常的年號,共計11年。 李兆洛《纪元编》有西安年号,或为大安之误。.

新!!: 1075年和大安 (西夏) · 查看更多 »

大康

大康(1075年-1084年,或作太康)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辽国使用该年号共10年。 钱大昕认为《辽史》作太康,是因为大太二字易混故。并认为晁氏《历代纪年》以字分类,当不必误。.

新!!: 1075年和大康 · 查看更多 »

太寧 (李乾德)

太寧(Thái Ninh、1072年正月—1076年四月)是大越国越南李朝仁宗李乾德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

新!!: 1075年和太寧 (李乾德) · 查看更多 »

女真族

#重定向 女真.

新!!: 1075年和女真族 · 查看更多 »

宣懿皇后

宣懿皇后可以指:.

新!!: 1075年和宣懿皇后 · 查看更多 »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漢名完颜旻,),金朝开国皇帝(1115年1月28日—1123年9月19日在位)。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東南阿什河)女真族完颜部酋長烏骨迺之孫,劾里鉢之次子,完顏部首领。善騎射,力大過人。在位9年,終年56歲。.

新!!: 1075年和完颜阿骨打 · 查看更多 »

宋越熙宁战争

宋越熙宁战争(),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发生在中国宋朝(北宋)和越南李朝之间的一场战争。至今这场战争还没有准确的叫法。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所著的《越南通史》中,称这场战争为11世纪末中越之战。也有单独称呼两场战役邕州之战、富良江之战的。相对于980年宋朝第一次出兵交趾,在越南此役被称为第二次抗宋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现在中越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判断究竟哪方最后取得胜利。.

新!!: 1075年和宋越熙宁战争 · 查看更多 »

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重定向 亨利四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新!!: 1075年和亨利四世 (神聖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

德意志可以指:.

新!!: 1075年和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1075年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由于被封为荆国公,后人常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享年66岁。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在文学的造诣,王安石对传统的经学也有研究,创立了在当时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学派——荆公新学,他的思想对宋明之季的经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时也获得了很多关注。尽管王安石主要修习儒家学说,他秉持实务的主义,从周礼、荀子、韩非子和商鞅等其他经籍、论著中吸取经验,后世学界多因此结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宁变法而认为王安石传承于法家。除此之外,王安石对道教、佛教也有了解,并留有多篇著述。欧阳修曾作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称赞王安石。 王安石现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文集存世,其内包含了他一生所作文章、诗词。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及《洪范传》等著述都被载录于其中。 王安石既在文学方面获得了全世界的认知,也在政治一途有所建树,对宋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先后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为官,这二十年中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直至熙宁年间担任宰相后发动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于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进行改革时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以及正确的技术与计算。希望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熙宁变法引起了朝廷内部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史称“新旧党争”,最终在各种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实施的变法基本失败。此次变法在历史上多被评价为立意良善但王安石本人能力不足而失敗,宋史学家漆侠提出变法无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都值得垂鉴后世。.

新!!: 1075年和王安石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1075年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1075年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熙宁

熙宁(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10年,“熙”意即“兴盛、繁荣”,“宁”指安宁,謂繁荣安宁。.

新!!: 1075年和熙宁 · 查看更多 »

辽天祚帝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字延宁,小名阿果,是辽朝西遷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101年2月12日至1125年3月26日,在位24年。.

新!!: 1075年和辽天祚帝 · 查看更多 »

辽道宗

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及遼朝第八位皇帝(1055年8月28日-1101年2月12日在位),在位長達46年,僅次於遼聖宗。他是遼興宗的長子,契丹名查剌。.

新!!: 1075年和辽道宗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1075年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新!!: 1075年和阿尔卑斯山 · 查看更多 »

金太宗

金太宗完顏晟(),金朝第二位皇帝(1123年9月27日—1135年2月9日在位)。女真名吳乞買,金太祖之弟,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能親手搏熊刺虎。在位12年,终年61岁。.

新!!: 1075年和金太宗 · 查看更多 »

蕭觀音

宣懿皇后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第一任皇后,父萧惠為辽兴宗的舅舅,母亲是耶律槊古,耶律濬、耶律撒葛只、耶律纠里、耶律特里生母。 萧观音颖慧秀逸,姿色娇艳,端莊高雅,溫柔賢慧,多才多藝,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重熙(1032年—1055年)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萧观音生下一個兒子耶律濬,之後萧观音生下三個女兒耶律撒葛只、耶律纠里、耶律特里。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立为皇后,尊号懿德皇后。皇太叔耶律重元妻,艳冶自矜,萧观音告诫她说:“为贵家妇,何必如此!” 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之情。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蕭--和伶官赵惟一私通。萧观音被道宗赐死,其尸送回萧家。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葬于庆陵。.

新!!: 1075年和蕭觀音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1075年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字胡睹衮,五院部人。辽朝权奸。.

新!!: 1075年和耶律乙辛 · 查看更多 »

耶律濬

耶律濬(),小字耶魯斡,是遼道宗長子,母為宣懿皇后萧观音。《遼史》指其「幼而能言,好學知書」,道宗十分喜愛他。 他六歲被封梁王,八歲就立為皇太子,使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討厭,他多次陷害耶律濬,始終不成功。後來耶律乙辛藉陷害皇太子謀反,使道宗廢其為庶人,史稱十香詞冤案。 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濬被耶律乙辛的手下所殺,死時才二十歲。不久,道宗知事情真相,追封耶律濬為昭懷太子,以天子禮葬玉峰山,乾統元年(1101年)遼天祚帝追尊廟號順宗,諡號大孝順聖皇帝。 耶律濬與太子妃蕭氏(貞順皇后)只有一子,就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新!!: 1075年和耶律濬 · 查看更多 »

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洛泰尔二世 (Lothar II,1075年—1137年12月3日)罗马人民的国王(1125年—1137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133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苏普林堡伯爵和萨克森公爵(1106年起)。他的王朝有时被称做苏普林堡王朝。 他参与了帝國诸侯反对皇帝亨利四世的叛乱(1088年),后又领导诸侯反对皇帝亨利五世(1112年—1115年)。 洛泰尔二世在亨利五世死后为诸侯所拥立。后在教皇霍诺留斯二世支持下当选。他于1132年出兵意大利,支持教皇英诺森二世反对敌对教皇克雷二世。后者随即为之加冕。1136年再入意大利,以抵制诺曼人。 一些前苏联历史学家把这位皇帝列为洛泰尔三世。他们把洛林的洛泰尔二世也作为他的前任。 L L L L L.

新!!: 1075年和洛泰尔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1075年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承保

承保(1074年八月二十三日至1077年十一月十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白河天皇。.

新!!: 1075年和承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