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指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imethyl-2-imidazolidinone,DMI)是為一種強極性非質子溶劑,可與水、乙醇、乙醚、丙酮、氯仿等有機溶劑混溶;不溶於石油醚、環己烷;其用途甚廣,可作為藥物載體使藥物經皮膚吸收,另於有機化學中可作為反應介質溶劑,其強極性可促使SN2反應發生。.

16 关系: ABS树脂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尿素丙酮乙醚乙醇环己烷稀釋液芳香性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脫模劑氯仿有机化学

ABS树脂

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其玻璃转移温度大约是105°C(221°F)。ABS是无定形的,因此没有真正的熔点。.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ABS树脂 · 查看更多 »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亲核取代反应的一类,其中S代表取代(Substitution),N代表亲核(Nucleophilic),2代表反应的决速步涉及两种分子。与SN1反应相对应,SN2反应中,亲核试剂带着一对孤对电子进攻具亲电性的缺电子中心原子,形成过渡态的同时,离去基团离去。反应中不生成碳正离子,速率控制步骤是上述的协同步骤,反应速率与两种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在无机化学中,常称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为“交换机理”。.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查看更多 »

尿素

尿素(Urea) 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稱脲(與尿同音)。其化学公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分子质量60,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碳酰胺)。外观是无色晶体或粉末。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這代謝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活力论從此被推翻。.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尿素 · 查看更多 »

丙酮

丙酮也稱作二甲基酮、二甲基甲酮,简称二甲酮,或称醋酮、木酮,是最简单的酮,化學式CH3COCH3,為一種有特殊臭味、薄荷气味的無色可燃液體。.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丙酮 · 查看更多 »

乙醚

乙醚又稱依打(Ether音譯)、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種醚類,分子式為 (C2H5)2O (或简写为 Et2O)。乙醚是一種無色、易燃、極易揮發的液體,其氣味帶有刺激性,以前被當作吸入性全身麻醉劑,也是常见的毒品加工製作材料。乙醚亦是一種用途非常广泛的非極性有機溶劑,與空氣隔絕時相當穩定。乙醚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它遇到火花、高温、氧化剂(如高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时,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有时也因静电而起火。略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石油醚、其它極性溶液及许多油类,也可以提煉青蒿素。.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乙醚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环己烷

环己烷,环烷烃的一种,也称六氢化苯。分子量:84.160。沸点:80.74℃。凝固点:6.5℃。无色,易燃,微溶于水,具有挥发性,微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无腐蚀性,分子式:C6H12。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环己烷主要用于合成尼龙的原料己二酸和己内酰胺。 环己烷是非极性溶剂,在涂料和清漆中有较广泛的应用。相对与苯来说环己烷毒性要小,因此在医药上用环己烷作为苯的替代溶剂。.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环己烷 · 查看更多 »

稀釋液

釋液,香港俗稱天拿水(音譯自英文thinner),是常用於油畫稀釋顏料、裝修的油漆和清潔去油漬的化學品。 由於稀釋液具高易燃性,且容易取得,所以成為了縱火常見犯罪工具之一。.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稀釋液 · 查看更多 »

芳香性

芳香性是一種化學性質,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軛系統具有特別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现。一般认为在这些体系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在由原子组成的环形结构上运动(离域),这些环形结构含有单键和双键相间,离域的结果是环键的键级趋于均化,给予体系稳定作用。 芳香性的理論最初由凱庫勒發展出來,是以六元的苯分子为原型建立起来。理論中的苯有兩個共振形態,並有單键和双键相间,但理论上的两种苯(环己三烯)衍生物的这类异构体在实际上无法检测或分离出来,苯事实上是这两个异构体的“杂化体”,并且具有不考虑电子离域时无法解释的稳定性。.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芳香性 · 查看更多 »

聚合物

有機聚合物(Polymer)是指具有非常大的分子量的化合物,分子間由結構單位(structural unit)、或單體由共價鍵連接在一起 。 這個聚合物(polymer)是出自於希臘字:polys代表的是多,而meros 代表的是小單位(part),所以很多小單位連結在一起的這種特別的分子,我們稱之為聚合物。可以參考塑膠、DNA和高分子。.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聚合物 · 查看更多 »

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英文缩写为PTFE,(俗称"塑料王"),商标名Teflon®,該商標中文譯名則各地相異:中國譯為特富龙®,香港譯為特氟龍®,台灣譯為鐵氟龍®,教科書則譯為特夫綸),這種材料的產品一般統稱作「不粘涂层」/「易潔鑊物料」;是一種使用了氟取代聚乙烯中所有氢原子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它的摩擦系數極低,所以可作润滑作用之餘,亦成為了不沾鍋和水管內層的理想塗料。.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聚四氟乙烯 · 查看更多 »

聚苯硫醚

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缩写PPS)是分子中含有对亚苯基硫醚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是一种新型功能性工程塑料。.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聚苯硫醚 · 查看更多 »

脫模劑

脫模劑或稱離型劑,是一種在將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成型之前,塗於模具上的處理加工助劑,防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粘在模具上,並易於脫離模具,使模具表面无残留物质,加快生產進度。 分類:塑料工业 Category:过程化学品.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脫模劑 · 查看更多 »

氯仿

三氯甲烷(chloroform)俗稱氯仿,又称哥罗芳,分子式CHCl3,分子量119.38。“氯仿”一名为英文名的音譯兼意譯;“哥罗芳”为音译。氯仿在常温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液体,是生产聚四氟乙烯的原料;也曾用作制冷剂,现已被淘汰。.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氯仿 · 查看更多 »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水 · 查看更多 »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機物質的结构、性质、反應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学研究的對象是以不同形式包含碳原子的物質 ,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 有關有机化合物或有機物質結構的研究包括用光譜、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或其他物理或化學方式來確認其組成的元素、組成方式、實驗式及化學式。有關性質的研究包括其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也需評估其,目的是要了解有機物質在其純物質形式(若是可能的話),以及在溶液中或是混合物中的性質。有機反應的研究包括有機物質的製備(可能是有機合成或是其他方式),以及其化學反應,可能是在實驗室中的,或是In silico(經由電腦模擬的)。 有机化学研究的範圍包括碳氫化合物,也就是只由碳和氫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中也有可能还会参与其他的元素,包括氢、 氮、氧和卤素,还有诸如磷、硅、硫等元素。 。有机化学和許多相關領域有重疊,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有机金属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 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引起研究者浓厚的兴趣,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形成稳定的长碳链或碳环以及许许多多种的官能基,这种性质造就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有機化合物是所有碳基生物的基礎。有機化合物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醫學、塑膠、藥物、、食物、化妆品、护理用品、炸藥及塗料等。.

新!!: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和有机化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