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域名
網域名稱(Domain Name),簡稱域名、網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有时也简称为域名)是因特网的一项核心服务,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例如,www.wikipedia.org是一个域名,和IP地址208.80.152.2相对应。DNS就像是一个自动的电话号码簿,我们可以直接拨打wikipedia的名字来代替电话号码(IP地址)。我们直接呼叫网站的名字以后,DNS就会将便于人类使用的名字(如www.wikipedia.org)转化成便于机器识别的IP地址(如208.80.152.2)。.
查看 .id和域名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查看 .id和印度尼西亚
國家及地區頂級域
#重定向 國家和地區頂級域.
查看 .id和國家及地區頂級域
另见
印尼媒体
- .id
印度尼西亞小作品
- .id
- 印尼中华党
- 印尼的亞美尼亞人
- 印度尼西亚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
- 天主教三马林达总教区
- 天主教丹戎加蘭教區
- 天主教丹戎塞洛教區
- 天主教古邦总教区
- 天主教安汶教区
- 天主教實武牙教區
- 天主教巨港總教區
- 天主教巴東教區
- 天主教帕朗卡拉亞教區
- 天主教新當教區
- 天主教普禾格多教区
- 天主教查亞普拉教區
- 天主教棉蘭總教區
- 天主教毛梅雷教区
- 天主教瑪琅教區
- 天主教登巴薩教區
- 天主教茂物教区
- 天主教蒂米卡教區
- 天主教阿加茨暨阿斯馬特教區
- 天主教馬諾夸里暨索龍教區
- 天主教馬辰教區
- 天主教马老奇总教区
- 天主教魯滕教區
- 巴丁人
- 巴烏茲人
- 布頓人
- 干陀利
- 日里银行
- 未知事物的天賦
- 條紋林狸
- 比通港
- 法尤族
- 第一届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
- 第二届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
- 薩維人
- 鄉土防衛義勇軍
- 领獴
- 马鲁古主权阵线
- 鼩吻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