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关系: 卡律布狄斯,卡门涡街,升力,右手定則,向量分析,塵捲風,墨西拿海峡,大紅斑,大黑斑,太陽,太陽黑子,尾流,帆,亥姆霍兹定理 (流体力学),人工重力,伯努利定律,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土星,地球大气层,凝結,光球,矢量,环面,环量,火星,等离子体,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罗弗敦群岛,翼型,翼尖渦流,翼弦,热带风暴,电磁场,熱帶氣旋,螺線向量場,螺线,螺旋,螺旋槳,面波,馬蹄形渦漩,角速度,鳴門漩渦,鳴門海峽,黏度,黑洞,龍捲風,蘭姆-奧辛渦旋,自由表面,虫洞,MPEG,...,Nabla算子,P波,抛物面,标量,梯度,毕奥-萨伐尔定律,气体,气象学,泡沫環,洋流,涡量,液体,渦輪扇發動機,渦流,湍流,木星,木星大氣層,挪威,星系,流体静力学,流线型,流體動力學,流速,海峽,海王星,海灣,海龍捲風,日本,旋度,旋風分離,旋转,普林斯顿大学。 扩展索引 (32 更多) »
卡律布狄斯
卡律布狄斯(Charybdis,Χάρυβδις)為希臘神話中,座落在女妖斯庫拉對面的大漩渦,會吞噬所有經過的東西,包括船隻。奧德修斯返鄉過程得其中一道考驗即是要經過這裡,由於船的寬度剛好填滿了位於在漩渦邊緣和斯庫拉之間的安全帶,因而後來斯庫拉勾到了他們的槳將船拉過去並掠走了六名水手。 Category:希腊神话生物 Category:怪物 Category:波塞冬的後裔.
卡门涡街
卡门涡街(Kármán vortex street、von Kármán vortex sheet)。在流体中安置阻流体,在特定条件下會出現不穩定的邊界層分離,阻流体下游的两侧,会产生两道非对称地排列的旋涡,其中一侧的旋涡循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旋涡则反方向旋转,这两排旋涡相互交错排列,各个旋涡和对面两个旋涡的中间点对齐,如街道两边的街灯般,这种现象,因匈牙利裔美国空气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最先从理论上阐明而得名卡门涡街。 河水流过障碍物时,经常可见卡门涡街。冯·卡门曾在意大利北部博洛尼亚的一所教堂裡,目睹一幅聖克里斯多福背负耶穌化身的兒童,赤足渡河的油画,画家画出聖克里斯多福的脚跟在河水中造成两排交错的旋涡,冯·卡门说,这是卡门涡街最早的记录。.
升力
升力(Lift),当流体流经一个物体的表面时会对其产生一个表面力,而则这个力的垂直于流体流向的分力,与之相对的则是方向平行于流体流向的阻力。如果流体是空气时,它产生的升力便叫做空气动力。航空器要想升到空中,必须能产生能克服自身重力的升力。 升力主要是靠機翼對空氣取得,飛機的機翼斷面形狀有很多種類,依照每種形狀適用於不同功用的飛機,飛機的機翼從斷面來看,通常機翼上半部曲面及下半部曲面不一樣,通常為上半部曲面弧長較長,空氣流經飛機機翼截面,因空氣流過機翼表面時被一分為二,經過機翼上表面的空氣是沿着曲线运动的(因为机翼上表面是弯曲的),所以会产生负压(负压提供空气沿曲线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經過機翼下面的空氣是沿着比较平缓的表面运动的(机翼下表面相对平直),所以不会产生负压(参见康达效应),机翼下部压力高,上部压力小,壓力高的地方會往壓力低的部分移動,這就是升力的由來。.
右手定則
右手定則(Right-hand rule)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上使用的定則。是由英國電機工程師約翰·弗萊明(John Fleming)於十九世紀末期發明的定則,用來幫助他的學生轻松地求出移動於磁場的導體所產生的動生電動勢的方向 。 當設定三個相互垂直的向量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選擇:右手系統或左手系統。因此,假若遇到這類問題時,必需明確地指出是採用哪一種系統。.
向量分析
向量分析(或向量微積分)是數學的分支,关注向量場的微分和积分,主要在3维欧几里得空间 \mathbb^3 中。「向量分析」有时用作多元微积分的代名词,其中包括向量分析,以及偏微分和多重积分等更广泛的问题。向量分析在微分几何与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和工程中,特别是在描述电磁场、引力場和流体流动的时候。 向量分析从四元數分析发展而来,由约西亚·吉布斯和奧利弗·黑維塞於19世纪末提出,大多数符号和术语由吉布斯和黑維塞在他们1901年的书《向量分析》中提出。向量演算的常规形式中使用外积,不能推广到更高维度,而另一种的方法,它利用可以推广的外积,下文将会讨论。.
塵捲風
塵捲風(dust devil)又称为尘暴等是一种強勁、明顯形狀、存在期相當長的旋風,尺寸從小型(寬度約為1公尺,高度約為幾公尺)到大型(寬度大於10公尺,高度大於1000公尺)。塵捲風通常不會造成損害,但難得有時會變得相當大型,可能會危害到住民與房產。 塵捲風通常是旋转上升的气流柱,含有灰尘或沙子。通常在美国西南部大气紊乱时发生。多见于科罗拉多州的圣路易斯山谷。.
墨西拿海峡
墨西拿海峡(Stretto di Messina)是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海峡。它连接了伊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长度32公里,宽度3至8公里。位于西西里东北部的墨西拿是海峡上最重要的港口。.
大紅斑
1979年航海家1號所拍攝到的大紅斑 哈勃太空望远镜与2006年4月25日拍摄到的大红斑 大紅斑(Great Red Spot, GRS)是一個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了很久的巨大反氣旋風暴。自1830年開始,已經被持續觀測了188年。而在1665年至1713年的早期觀察,也有可能是相同的風暴,如此表示它已经持续存在350年。這樣的風暴在類木行星的大氣擾動中並不少見。.
大黑斑
大黑斑(GDS-89)是出現在海王星上的暗斑,如同木星的大紅斑一樣。它在1989年被NASA的航海家2號太空船檢測到,它與木星的大紅斑一樣,是個反氣旋風暴,它被相信是個相對來說沒有雲彩的區域。.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太陽黑子
#重定向 太阳黑子.
尾流
#重定向 开尔文船波.
帆
帆,或称颿、风帆或船帆,是指帆船桅杆上利用风力的布篷。而使用风帆作为动力的船只则称为帆船。帆船可能不止一面船帆,船帆也并非仅仅顺风时才可以推进船只。通过船帆角度的变换,在逆风中帆船也可前进。.
亥姆霍兹定理 (流体力学)
亥姆霍兹定理(Helmholtz's theorems)是流体力学中关于涡旋动力学性质的三条定理,以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名字命名。 亥姆霍兹定理适用于有势体积力作用下的无粘性、正压流体,其表述分别为:.
新!!: 渦旋和亥姆霍兹定理 (流体力学) · 查看更多 »
人工重力
人工重力,又称人造重力,是指在太空或自由落体的环境下对地表重力效果的模拟。 人工重力可以防止人类因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中引起的健康問題,对长期载人太空活动尤其重要。 产生人工重力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太空船整体或局部的旋转,使得太空船的乘员感受到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由於科氏力的關係,旋轉的半徑要夠大才能避免頭暈。但当前的人工重力技术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
伯努利定律
伯努利原理(Bernoulli's principle),又稱柏努利定律、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Law),是流體力學中的一個定律,由瑞士流體物理學家丹尼尔·伯努利於1738年出版他的理論《Hydrodynamica》,描述流體沿著一條穩定、非黏性、不可壓縮的流線移動行為。 在流體動力學,伯努利原理指出,無黏性的流體的速度增加時,流體的壓力能或位能(勢能)總和將減少。 伯努利原理可以應用到不同類型的流體流動,從而是可廣泛套用的伯努利方程表示式。事實上,有不同類型的流的伯努利方程的不同形式的。伯努利原理的簡單形式是有效的不可壓縮流動(如最液體流動),也為移動可壓縮流體(如氣體)在低馬赫數(通常小於0.3)。更先進的形式可被應用到在某些情況 下,在更高的馬赫數(見伯努利方程的推導)可壓縮流。 伯努利定律可以從能量守恆定律來推演。說明如下:在一個穩定的水流,沿著直線流向的所有點上,各種形式的流體機械能總和必定相同。也就是說,動能,位能,與內能的總和保持不變。換言之,任何的流體速度增加,即代表動態壓力和單位體積動能的增加,而在同時會導致其靜態壓力,單位體積流體的位能、內能等三者總和的減少。如果液體流出水庫,在各方向的流線上,各種形式的能量的總和是相同的;因為每單位體積能量的總和(即壓力和單位體積流體的重力位能 \rho g h的總和)在水庫內的任何位置都相同。 伯努利原理,也可以直接由牛頓第二定律推演。說明如下:如果從高壓區域往低壓區域,有一小體積流體沿水平方向流動,小體積區域後方的壓力自然比前方區域的壓力更大。所以,此區域的力量總和必然是沿著流線方向向前。在此假設,前後方區域面積相等,如此便提供了一個正方向淨力施於原先設定的流體小體積區域,其加速度與力量同方向。此假想環境中,流體粒子僅受到壓力和自己質量的重力之影響。先假設如果流體沿著流線方向作水平流動,並與流體流線的截面積垂直,因為流體從高壓區域朝低壓區域移動,流體速度因此增加;如果該小體積區域的流速降低,其唯一的可能性必定是因為它從低壓區朝高壓區移動。因此,任一水平流動流體之內,壓力最低處有最高流速,壓力最高處有最低流速。.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名稱來自開爾文男爵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是在有的連續流體內部或有速度差的兩個不同流體的介面之間發生的不穩定現象。一個例子是風吹過水面時,在水面上表面的波的不穩定。而這種不穩定狀況更常見於雲、海洋、土星的雲帶、木星的大紅斑、太陽的日冕中。.
新!!: 渦旋和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地球大气层
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氣體,它们也可視同大气圈的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即稱為空氣,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熱层、其中99%在低於25~30公里以內,地球高密度大氣的氣壓也相當驚人,海平面每平方公尺所受空氣擠壓高達11公噸,每立方公尺的空氣質量可達1.29kg之多。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凝結
凝結(condensation),或稱凝析,是气体遇冷而變成液體,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結速度越快。在水循环中常提到凝結。像空氣中的水蒸气接觸到其他固體、液體表面,或是接觸到云凝结核,因而形成液體,即為凝結。若气体遇冷後直接變成固體,則稱為凝华。 凝結也是化工生产中常見的程序,以成本低的水或空气作冷凝的介质,使其他物質的溫度降低。经过冷凝操作后,水或空气温度会升高,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热污染。 凝結和蒸发是作用相反的两个单元操作,蒸馏是蒸发和凝結的联合操作。.
光球
光球是恒星向外輻射出光線的區域。它從天體的表面向內延伸,直到氣體變得不透明的區域,大约相當於光深度(光的減弱距離以自然對數形式表示)2/3的位置。換言之,光球是天體外層對普通的光線透明,光子的平均散射次数小于1的區域。恆星輻射的總能量相當於在該半徑處氣體輻射的總能量。由於恆星沒有固體的表面(除了中子星),光球通常指的就是太陽或恆星可以被看見的視覺表面。這個字的英文源自古希臘的字根φως¨- φωτος/photos和σφαιρος/sphairos,意思就是光和球,事實上就是被觀察到表面發光的球體。.
矢量
#重定向 向量.
环面
没有描述。
环量
环量是流体的速度沿着一条闭曲线的路径积分,通常用\Gamma来表示。如果\mathbf是流体的速度,\mathbf是沿着闭曲线C的单位向量,那么: 环量的量纲(因次式)是长度的平方除以时间。.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等离子体
--(又稱--)是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以外的第四大物質狀態,其特性與前三者截然不同。 氣體在高溫或強電磁場下,會變為等離子體。在這種狀態下,氣體中的原子會擁有比正常更多或更少的電子,從而形成陰離子或陽離子,即帶負電荷或正電荷的粒子。氣體中的任何共價鍵也會分離。 由於等離子體含有許多載流子,因此它能夠導電,對電磁場也有很強的反應。和氣體一樣,等離子體的形狀和體積並非固定,而是會根據容器而改變;但和氣體不一樣的是,在磁場的作用下,它會形成各種結構,例如絲狀物、圓柱狀物和雙層等。 等離子體是宇宙重子物質最常見的形態,其中大部分存在於稀薄的星系際空間(特別是星系團內介質)和恆星之中。.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以克劳德-路易·纳维(Claude-Louis Navier)和乔治·斯托克斯命名,是一组描述像液体和空气这样的流体物质的方程。这些方程建立了流体的粒子动量的改变率(力)和作用在液体内部的压力的变化和耗散粘滞力(类似于摩擦力)以及重力之间的关系。这些粘滞力产生于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告诉我们液体有多粘。这样,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作用于液体任意给定区域的力的动态平衡。 因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可用于描述大量对学术研究和经济生活中重要现象的物理过程,它们是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们可以用于模拟天气,洋流,管道中的水流,星系中恒星的运动,翼型周围的气流。它们也可以用于飞行器和车辆的设计,血液循环的研究,电站的设计,污染效应的分析,等等。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依赖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不同于代数方程,这些方程不寻求建立所研究的变量(譬如速度和壓力)的关系,而寻求建立这些量的变化率或通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术语来讲,这些变化率对应于变量的导数。其中,最简单情况的0粘滞度的理想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表明,加速度(速度的导数,或者说变化率)是和内部压力的导数成正比的。 这表示对于给定的物理问题,比如用微积分才可以求得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实用上,也只有最简单的情况才能用这种方法获得已知解。这些情况通常涉及稳定态(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非紊流,其中流体的粘滞系数很大或者其速度很小(低雷诺数)。 对于更复杂的情形,例如厄尔尼诺这样的全球性气象系统或机翼的升力,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求得。这个科学领域称为计算流体力学。 虽然紊流是日常经验中就可以遇到的,但这类非线性问题极难求解。克雷数学学院于2000年5月21日设立了一个$1,000,000的大奖,奖励任何对于能够帮助理解这一现象的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进展的任何人。.
新!!: 渦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 查看更多 »
罗弗敦群岛
罗弗敦群岛(Lófót),是挪威诺尔兰郡下辖的一个群岛,位于北极圈内,总面积1,227平方公里,人口约24,500人。虽然处于高緯地区,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高。.
翼型
翼型或稱翼剖面,是指机翼、风帆、螺旋桨、直升机旋翼、涡轮的横截面形状。翼型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例如可以把平行方向的推力轉換為升力,或是將水平方向的旋轉力矩轉換為垂直方向的推力。 翼型的升力主要来自翼型的形状和迎角(或称之为攻角),有合适的迎角的翼型会对来流产生扰动,由此产生一个与扰动相反方向的力,称之为气动力。气动力可以被分解为升力和阻力,与来流方向垂直的合力称之为升力,与来流方向平行的的合力称之为阻力。大多数翼型需要在正的迎角下才产生升力,但是有弯度翼型在迎角为0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升力。来流在受到扰动后,在翼型表面附近出现了弯曲的流线,因此在翼型的两个表面产生了不同的压力。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流速快的地方压力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力大,因此,可以根据上下表面的流速差来计算翼型的升力。实际上,引入环量的概念后,根据库塔-儒可夫斯基定理就可以计算出翼型的升力。 Category:航空术语 Category:空气动力学.
翼尖渦流
翼尖涡流又称为翼尖涡,当机翼产生正升力时,下翼面的压强比上翼面高,在上、下翼面压强差的作用下,下翼面的气流就绕过翼尖流向上翼面,这样就使下翼面的流线由机翼的翼根向翼尖倾斜,而上翼面的流线则由翼尖偏向翼根。 由于上、下翼面气流在后缘处具有不同的流向,于是就形成漩涡,并在翼尖卷成翼尖涡,翼尖涡向后流即形成翼尖涡流。机翼上产生的升力越多,翼尖涡也就越强。 从飞机的后部向前看,右翼尖涡是逆时针旋转,左机翼的翼尖涡是顺时针旋转。 飞行中,因翼尖涡内的空气压强低,如果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蒸气,就会因膨胀冷却而结成水珠,形成由翼尖向后的两道白雾状的涡流索,即俗话说的“飞机拉线”。 此種渦流會造成航空器的不穩定及削弱翼面的升力,所以在許多飛機上都再翼尖裝有翼尖小翼,藉以阻擋或減弱渦流。 Category:空气动力学 Category:各类航空事故.
翼弦
翼弦(chord),為機翼前緣與後緣連成的直線,或稱翼弦線、弦線(chord line)。而翼弦的長度,稱為弦長(chord length),在空氣動力學中,常用c代表弦長。.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电磁场
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由帶電粒子的運動而產生的一種物理場。處於電磁場的帶電粒子會受到電磁場的作用力。電磁場與帶電粒子(電荷或電流)之間的交互作用可以用馬克士威方程組和勞侖茲力定律來描述。 電磁場可以被視為電場和磁場的連結。追根究底,電場是由電荷產生的,磁場是由移動的電荷(電流)產生的。對於耦合的電場和磁場,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場會隨著含時磁場而改變;又根據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磁場會隨著含時電場而改變。這樣,形成了傳播於空間的電磁波,又稱光波。無線電波或紅外線是較低頻率的電磁波;紫外光或X-射線是較高頻率的電磁波。 電磁場涉及的基本交互作用是電磁交互作用。這是大自然的四個基本作用之一。其它三個是重力相互作用,弱交互作用和強交互作用。電磁場倚靠電磁波傳播於空間。 從經典角度,電磁場可以被視為一種連續平滑的場,以類波動的方式傳播。從量子力學角度,電磁場是量子化的,是由許多個單獨粒子構成的。.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螺線向量場
在向量分析中,一螺線向量場(solenoidal vector field)是一種向量場v,其散度為零:.
螺线
螺线是指一些围着某些定点或轴旋转且不断收缩或扩展的曲线。.
螺旋
螺旋是一種像螺線及螺絲的扭紋曲線,為一種在生物學上常見的形狀,例如在DNA及多種蛋白質均可發現這種結構。 螺旋分為左旋和右旋。從螺旋中心沿軸線望去,如果螺旋由近至远為逆時針方向,便是左旋,相反則是右旋。大部份螺絲的螺旋是右旋,但在生物結構上左旋和右旋均常見。判斷左旋右旋可以用手比對:握拳豎起的大拇指指向軸線方向,假想螺旋是沿着四指方向環繞軸線的,若螺旋延伸的方向和左手大拇指一致則螺旋爲左手螺旋,反之爲右手螺旋。 兩個螺旋交纏在一起稱為雙股螺旋。 Category:曲线.
螺旋槳
螺旋槳,有中央槳轂和輻射形槳葉的裝置,每一槳葉都組成螺旋面的一部分。當它在水中或空氣中旋轉時,就產生拉(推)力,使船或飛機作前進運動。螺旋槳的拉(推)力與它作用的水或空氣的質量和加速度的乘積成正比。要取得最有效的推進,質量應大而加速度應小。.
面波
面波,又稱表面波(Surface wave),是沿不同介质(常常是两密度不同的流体)界面传播的波。折射率梯度波导下的电磁波也可以成为表面波。地波(沿地面传播的无线电波)也是一种表面波。.
馬蹄形渦漩
#重定向 马蹄涡.
角速度
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是在物理学中定义为角位移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轉動時,在单位时间内转过多少角度以及转动方向的向量,(更准确地说,是贗向量),通常用希腊字母Ω或ω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弧度每秒(rad/s)。在日常生活,通常量度單位時間內的轉動週數,即是每分鐘轉速(rpm),電腦硬盤和汽車引擎轉數就是以rpm來量度,物理學則以rev/min表示每分鐘轉動週數。 角速度的方向垂直于转动平面,可通过右手定则来确定,物體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其角速度為正值,物體以順時針方向轉動其角速度為負值。 角速度量值的大小稱作角速率,通常也是用ω來表示。.
鳴門漩渦
漩渦()是發生在日本鳴門海峽上的漩渦景觀。 由於鳴門海峽最狹窄處寬度僅約1.4公里,中間的海底深度約90公尺,而其靠瀨戶內海一側的海底深度達200公尺,靠紀伊水道側則有深度約140公尺的海釜地形(小型的海底盆地)。由於海峽兩側的瀨戶內海和紀伊水道之間的潮位時間差,造成潮位差距最大時達1.5公尺,通過鳴門海峽的水流速度則會達到每小時20公里,為日本國內潮流最快的地方,當快速的潮流與周圍流速較慢的海水接觸時便容易產生漩渦,漩渦最大時直接可超過20公尺。 鳴門的漩渦景觀可以搭乘觀光客船從海上近距離觀賞,也可自跨越鳴門海峽的大鳴門橋內設置的渦之道從其正上方約45公尺處直接俯瞰。 File:The whirling current in Naruto.JPG|鳴門漩渦 File:Naruto no uzu.jpg|接連的多個漩渦 File:Hiroshige Wild sea breaking on the rocks.jpg|江戶時代浮世繪中的鳴門漩渦。歌川廣重繪.
鳴門海峽
海峡是日本的一個海峽,位於淡路島(兵庫縣南淡路市)與四國、(德島縣鳴門市)之間的海峡,也被稱為大鳴門;海峽兩側為瀨戶內海播磨灘和紀伊水道相連,海峽上建有大鳴門橋連結淡路島與四國。這裡以在漲潮與退潮時發生的鳴門漩渦而聞名,有大量觀光客到此來觀賞漩渦。 海峽最狹窄距離只有約1.4公里,之間有一被稱為「中瀨」的淺灘及裸島(現已成為大鳴門橋其中一個橋墩的架設位置),此最狹窄處中間的海底深度約90公尺,而其靠瀨戶內海一側的海底深度達200公尺,靠紀伊水道側則有深度約140公尺的海釜地形(小型的海底盆地)。由於海峽兩側的播磨灘和紀伊水道之間的潮位時間差,潮位差距最大時達1.5公尺,通過鳴門海峽的水流速度則會達到每小時20公里,為日本國內潮流最快的地方,也因此會產生了著名的鳴門漩渦,漩渦最大時直接可超過20公尺。 由於海流的緣故,海峽中可供船隻通行的寬度僅有約500公尺,2002年至2006年期間,在大鳴門橋下發生的海難事故中,就有五件是因為海流過大讓船隻無法操控而造成。 而「鳴門」的名稱正是因為漩渦產生的聲音,被稱為「會叫的瀨戶」(日文發音:Naru setonaikai)簡化後稱為Naruseto,最後漢字轉寫為鳴門。 過去原本有所經營的渡輪往返四國及淡路島,但在大鳴門橋完工通車十年後的1995年也停止營運,現要陸上交通通過海峽僅能依賴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的大鳴門橋。 File:Naruto strait aerial photo.jpg|鳴門海峽最狹窄處及大鳴門橋空拍圖.
黏度
黏度(Viscosity),是黏性的程度,是材料的首要功能,也称动力粘度、粘(滞)性系数、内摩擦系数。不同物质的黏度不同,例如在常温(20℃)及常压下,空气的黏度为0.018mPa·s(10^-5),汽油为0.65mPa·s,水为1 mPa·s,血液(37℃)为4~15mPa·s,橄榄油为102 mPa·s,蓖麻油为103 mPa·s,蜂蜜为104mPa·s,焦油为106 mPa·s,沥青为108 mPa·s,等等。最普通的液体黏度大致在1~1000 m Pa·s,气体的黏度大致在1~10μPa·s。糊状物、凝胶、乳液和其他复杂的液体就不好说了。一些像黄油或人造黄油的脂肪很黏,更像软的固体,而不是流动液体。 黏滯力是流體受到剪應力變形或拉伸應力時所產生的阻力。在日常生活方面,黏滯像是「黏稠度」或「流體內的摩擦力」。因此,水是「稀薄」的,具有較低的黏滯力,而蜂蜜是「濃稠」的,具有較高的黏滯力。簡單地說,黏滯力越低(黏滯係數低)的流體,流動性越佳。 黏滯力是粘性液體內部的一種流動阻力,並可能被認為是流體自身的摩擦。黏滯力主要來自分子間相互的吸引力。例如,高粘度酸性熔岩產生的火山通常為高而陡峭的錐狀火山,因為其熔岩濃稠,在其冷卻之前無法流至遠距離因而不斷向上累加;而黏滯力低的鎂鐵質熔岩將建立一個大規模、淺傾的斜盾狀火山。所有真正的流體(除超流體)有一定的抗壓力,因此有粘性。 沒有阻力對抗剪切應力的流體被稱為理想流體或無粘流體。 黏度\mu定義為流體承受剪應力時,剪應力與剪應變梯度(剪應變隨位置的變化率)的比值,数学表述为: 式中:\tau为剪应力,u为速度场在x方向的分量,y为与x垂直的方向坐标。 黏度較高的物質,比較不容易流動;而黏度較低的物質,比較容易流動。例如油的黏度較高,因此不容易流動;而水黏度較低,不但容易流動,倒水時還會出現水花,倒油時就不會出現類似的現象。.
黑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測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連传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當恆星內部氫元素全部核融合完畢時,因燃料用完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開始向內塌陷,但隨著壓力越來越高,內部的重元素會重新開始燃燒導致瞬間膨脹,這時恆星的體積將暴增至原先的數十倍至百倍,這便是紅巨星,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無論是紅巨星或是超新星,都會將外部物質全部吹飛,直到連重元素也燒完時,重力又會使得恆星繼續向內塌陷,最後形成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大小的白矮星,質量稍大的恆星則會形成中子星,會放出規律的電磁波,至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繼續塌陷,強大的重力使周圍的空間產生扭曲,最後形成一個密度每立方公分約一億噸的天體:「黑洞」。直至目前為止,所發現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高熱而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的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黑洞軌跡,來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題材之一,在科幻小說、電影甚至報章媒體經常可見將黑洞作為素材。迄今,黑洞的存在已得到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绝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並且天文界不時提出於宇宙中觀測到已存在的黑洞。 根據英國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於2014年1月26日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資訊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
龍捲風
龍捲風,又稱龍捲、捲風,是一種相當猛烈的天氣現象,由快速旋轉並造成直立中空管狀的气流形成。龙卷风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般都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漏斗”上接积雨云(极少数情况下为积云),下部一般与地面接触并且常被尘土或碎片残骸等包围。 多数龙卷风直径约75米,风速在每小时64千米至177千米之间,可横扫数千米。还有一些龙卷风风速可超过每小时480千米,直径达1.6千米以上,移动路径超过100公里。 虽然除南极洲外的每块大陆都有龙卷风,但美国遭受的龙卷风比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多。除此之外,龙卷风在加拿大南部、亚洲中南部和东部、南美洲中东部、非洲南部、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澳大利亚西部和东南部以及新西兰等地区皆常出现。 台湾虽然龙卷风不多见,但根据气象学者研究,嘉南因为平原地形,平均两年会出现一次龙卷风。在2011年5月12日新北市新店区也发生过小龙卷风。2014年7月19日屏東縣里港發生過高達50公尺的陸龍捲。.
蘭姆-奧辛渦旋
#重定向 兰姆-奥森涡.
新!!: 渦旋和蘭姆-奧辛渦旋 · 查看更多 »
自由表面
在物理学中,自由表面是在恒定垂直方向的应力和零平行方向的剪应力作用下的流体表面, 诸如两种流体之间的边界,例如液态水和在大气层中的空气。气体不能在其自身形成自由表面。 在重力场中的液体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会形成一个自由表面。在机械平衡状态这个自由表面一定与作用在液体上的力垂直。如果不这样的话,将会存在一个沿着曲面方向的力,并且液体会沿着这个方向流动。因此,在地球表面,所有液体的自由表面是水平面,除非有其他的外界干扰(除了附近有固体掉落到液体之中,这时表面张力会使界面局部发生扭曲)。.
虫洞
蟲洞(wormhole),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蟲洞是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莱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黑洞与白洞透过虫洞连接,认为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间的空间转移或者做时间旅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观察到虫洞存在的证据,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很难和黑洞相区别。 為了與其他種類的蟲洞進行區分,例如量子態的量子虫洞及弦論上的虫洞,一般通俗所稱之「虫洞」應被稱為「時空洞」,量子態的量子虫洞一般被稱為「微型虫洞」,兩者有很大的區分。 黑洞有一個特性,就是會在另一邊得到所謂的「鏡射宇宙」。愛因斯坦並不重視這個解,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通行。於是連接兩個宇宙的「愛因斯坦—羅森橋」被認為只是個數學伎倆。 但是,在1963年時,紐西蘭的數學家羅伊·克爾的研究發現,假設任何崩潰的恆星都會旋轉,則形成黑洞時,將會成為動態黑洞;史瓦西的靜態黑洞並不是最佳的物理解法。然而,實際上恆星會變成扁平的結構,不會形成奇點。也就是說:重力場並非無限大。這使得我們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如果我們將物體或太空船沿著旋轉黑洞的旋轉軸心發射進入,原則上,它可能可以熬過中心的重力場,並進入鏡射宇宙。如此一來,愛因斯坦—羅森橋就如同連接時空兩個區域的通道,也就是「蟲洞」。 理论上,虫洞是连结白洞和黑洞的多维空间隧道,是无处不在,但转瞬即逝的。不过有人假想一种奇异物质可以使虫洞保持张开。也有人假设如果存在一种叫做幻影物质(Phantom matter)的奇异物质的话,因为其同时具有负能量和负质量,因此能创造排斥效应以防止虫洞关闭。这种奇异物质会使光发生偏转,成为发现虫洞的訊号。但是这些理论存在过多未经测试的假设,很难令人信服。.
MPEG
MPEG正式审核程序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简称。这个名字本来的含义是指一个研究视频和音频编码标准的“动态图像专家组”组织,成立于1988年,致力开发视频、音频的压缩编码技术。现在我们所说的MPEG泛指由该小组制定的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正式审核程序。该小组于1988年组成,至今已经制定了MPEG-1、MPEG-2、MPEG-3、MPEG-4、MPEG-7等多个标准,MPEG-21正在制定中。MPEG是ISO和IEC的工作组,它的官方头衔为:第一技术委员会第二十九子委员会第十一号工作组正式审核程序,英文头衔为ISO/IEC JTC1/SC29 WG11。MPEG大约每2-3个月举行一次会议,每次会议大约持续5天,在会议期间,新的建议和技术细节先在小组中讨论,成熟后进入标准化的正式审核程序。与MPEG工作组相关的其他几个视频标准化工作组包括ITU-T VCEG以及JVT。.
Nabla算子
Del算子或稱Nabla算子,在中文中也叫向量微分算子、劈形算子、倒三角算子,符号为\nabla,是一个向量微分算子,但本身並非一個向量。 其形式化定义为: \nabla.
新!!: 渦旋和Nabla算子 · 查看更多 »
P波
穿越地球內部的波(例如,地震波)被稱為體波。相對於體波的是表面波。體波分為兩種,P波(P-wave or primary wave)與S波(secondary wave)。P波意指(primary wave)或是壓力波(pressure wave)。在所有地震波中,P波傳遞速度最快。因此發生地震時,P波最早抵達測站,並被地震儀紀錄下來,這也是P波名稱的由來。P波的P也能代表壓力(pressure),來自於其震動傳遞類似聲波,屬於縱波的一種(或疏密波),傳遞時介質的震動方向與震波能量的傳播方向平行。 對於地球內部構造的瞭解和推論,大部分是藉由觀測地震波中的體波。地震波在不同介質有不同傳播時間和路徑,在介質交界面時會引起反射、折射,以及相位的改變。地震學家利用這些特性來獲得地球內部資訊。當體波穿越地球液態層時,P波在經過下部地函與外地核時會稍許折射。造成P波在104°至140°間會有陰影區,令地震儀無法記錄。.
抛物面
抛物面是二次曲面的一种。抛物面有两种:椭圆抛物面和双曲抛物面。椭圆抛物面在笛卡儿坐标系中的方程为: z.
标量
--(Scalar),又称--,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可用實數表示的一個量,實際上純量就是實數,純量這個稱法只是為了區別與向量的差別。标量可以是負數,例如溫度低於冰點。与之相对,向量(又称--)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物理学中,标量是在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物理量。例如,欧几里得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在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相对论四维时空中在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与此相对的矢量,其分量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值,例如速度。标量可被用作定义向量空间。.
梯度
在向量微积分中,标量场的梯度是一个向量场。标量场中某一点的梯度指向在這點标量场增长最快的方向(當然要比較的話必須固定方向的長度),梯度的絕對值是長度為1的方向中函數最大的增加率,也就是說 |\nabla f|.
毕奥-萨伐尔定律
在靜磁學裏,必歐-沙伐定律(--)以方程式描述,電流在其周圍所產生的磁場。採用靜磁近似,當電流緩慢地隨時間而改變時(例如當載流導線緩慢地移動時),這定律成立,磁場與電流的大小、方向、距離有關。必歐-沙伐定律是以法國物理學者讓-巴蒂斯特·必歐與菲利克斯·沙伐命名。 必歐-沙伐定律表明,假設源位置為\mathbf'的微小線元素\mathrm\boldsymbol'有電流I,則\mathrm\boldsymbol' 作用於場位置\mathbf的磁場為 其中,\mathrm\mathbf是微小磁場(這篇文章簡稱磁通量密度為磁場),\mu_0是磁常數。 已知電流密度\mathbf(\mathbf'),則有: 其中,\mathrm^3'為微小體積元素,\mathbb'是積分的體積。 在空氣動力學中,以渦度對應電流、速度對應磁場強度,便可應用必歐-沙伐定律以計算渦線 (vortex line)導出的速度。.
新!!: 渦旋和毕奥-萨伐尔定律 · 查看更多 »
气体
气体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其他三种分别为固体、液体、等离子体)。气体可以由单个原子(如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如氧气)、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分子(如二氧化碳)等组成。气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物质,比如空气。气体与液体和固体的显著区别就是气体粒子之间间隔很大。这种间隔使得人眼很难察觉到无色气体。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沒有固定。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 氣體的特性介於液體和等离子体之間,氣體的溫度不會超過等离子体,氣體的溫度下限為簡併態夸克氣體,現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密度的原子氣體冷卻到非常低的低溫,可以依其統計特性分為玻色氣體和費米氣體,其他相態可以參照相態列表。.
气象学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泡沫環
泡沫環(bubble ring)是在水裏的渦環(vortex ring),在環內充滿了空氣。當泡沫環在水裏移動時,環內空氣與附近的水都會呈角向轉動(poloidal rotation),就好像當滾動一串柔軟的手鐲於手臂時,手鐲會呈平移運動與角向轉動一樣。泡沫環角向轉動越快,就會變得越穩定。圖為日本島根海洋館的三隻白鯨同時吹出泡沫環。 category:旋渦.
洋流
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惟有在陸地沿岸,會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響其變化。.
涡量
涡量,也称为涡度,是一个流體力學的概念,用以描述流體的旋轉情況。數學上,渦度\zeta是描述速度場 \vec的旋度,是一個向量場。 在氣象學之中所考慮的流體就是大氣,實際上通常就僅考慮渦度的鉛直分量;另外,由於大氣的速度場是以靜止地球為參考坐標,故亦稱為相對渦度。當氣團的相對渦度為正值時,表示該氣團出現逆時針轉動;反之,相對渦度負值則為順時針轉動。 如果把地球轉動都一併考慮的話,渦度就被稱為絕對渦度;而絕對渦度與大氣厚度的乘積一般而言為常數。.
液体
液体(Liquid)是物质的四个基本状态之一(其它状态有固体、气体、等离子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移动与转动等运动性。液体是由经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微小振动粒子(例如原子和分子)组成。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体。和气体一样,液体可以流动,可以容纳于各种形状的容器。有些液体不易被压缩,而有些则可以被压缩。和气体不同的是,液体不能扩散布满整个容器,而是有相对固定的密度。液体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属性是表面张力,它可以导致浸润现象。 液体的密度通常接近于固体,而远大于气体。因此,液体和固体都被归为凝聚态物质。另一方面,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都可被称为流体。虽然液态水在地球上很丰富,但在已知的宇宙中,液态并不是最常见的物态。因为液体的存在需要相对较窄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宇宙中最常见的物态是气体(如星际云气)和等离子体(如恒星中)。.
渦輪扇發動機
渦輪扇發動機(Turbofan Engine,亦稱渦扇發動機或者内外函喷气发动机)是一种燃气涡轮式航空发动机,主要特點是其首級扇葉的面積大過渦輪噴射發動機的首級扇葉很多,部分空气经过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称为内涵道,经由内含的涡轮驱动首級增压扇葉推動空气经过的外侧部分称为外涵道,增压扇葉同時具有螺旋槳和壓縮空氣的用途的作用,能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發動機的外圍提供直接推力,内外涵共同产生推力。可同時具有渦輪螺旋槳與渦輪噴射推進發動機的雙重推力供給。.
渦流
渦流是一個漩渦型的水漩,由反水流的活動形成。絕大多數的渦流,不是很強大。強渦流被稱為Maelstrom,但和渦流是同一個原理,所有有下沉氣流的渦流亦可稱為渦旋(Vortex)。海洋渦流通常是由潮汐引起的,非常小的渦流可以很容易地在浴缸或水槽排水時看到。但這些都和自然形成的渦流性質非常不同。渦流也出現在許多瀑布的下流,著名的例子有尼亞加拉大瀑布。這些渦流相當強,在窄淺的海峽,快速流動的水也會創造強大的渦流,例如日本淡路島與四國島之間鳴門海峽的鳴門漩渦。 在流体力学中,涡流存在一个在r趋近0的区域内像刚体作整体旋转,类似于半径为r0的涡束,通常称为涡核,核外流体流动满足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性方程与无旋流动条件。热力学中涡流管也是涡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File:A whirlpool in a glass of water.jpg|在杯中的渦流 File:Niagara_Whirlpool_Spanish_Aero_Car.jpg|尼亞加拉大瀑布下游.
湍流
湍流(turbulence),也稱為紊流(大陆地区的旧称),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流态转变时的雷诺数值称为临界雷诺数。临界雷诺数与流场的参考尺寸有密切关系。一般管道流雷诺数Re<2100为层流状态,Re>4000为湍流状态,Re=2100~4000为过渡状态。 在管路设计中,湍流比层流需要更高的泵输出功率。而在热交换器或者反应器设计中,湍流反而有利于热传递或者充分混合。 有效地描述湍流的性质,至今仍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木星
|G1.
木星大氣層
木星大氣層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大氣層,主要由和太陽的比例大致相同的氫分子和氦構成,其他的化學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氫和水只有很少的數量。水被認為存在於大氣層的深處,所以被觀測到的數值偏低。氧、氮、硫和惰性氣體的豐度大約是太陽的三倍。 木星的大氣層沒有明確的邊界,並且逐漸轉變成為行星內部的流體。從最低處到最高處,大氣的層次為對流層、平流層、增溫層和散逸層,各層有各自的溫度梯度特徵。最底層的對流層有複雜的雲雾组成的系統,並且呈現朦朧狀,包括數層的氨、硫化氫氨和水。上層的氨雲是可見的木星表面,組織成12道平行於赤道的帶狀雲,並且被稱為噴射氣流的強大帶狀氣流(風)分隔著。這些交替的雲氣有著不同顏色:暗的雲氣稱為帶(belt),而亮的雲氣稱為區(zone)。區的溫度比帶低,是上升的氣流,而帶是下降的氣體。較淺顏色的區被认为是由氨冰形成的,但形成顏色較深的帶的物质則尚未確知。這些帶狀結構和噴流的起源也還未被瞭解,不过已存在兩種解釋的模型。淺灘模型(shallow model)認為它們是覆蓋在穩定的內部結構上的表面現象。深層模型(deep model)認為帶和噴流是被組織成一定數量的圓柱體,是深入至深層木星地函的氫分子循環顯示在木星的表面。 木星的大氣層顯示廣泛的活動現象,包括不穩定的帶狀物、旋渦(氣旋和反氣旋)、風暴和閃電。旋渦自身會呈現巨大的紅色、白色或棕色的斑點(長圓形),最大的兩個斑點是大紅斑(GRS)和也是紅色的BA橢圓。這兩個和許多其他的大斑點都是反氣旋,較小的反氣旋傾向於白色,旋渦被認為深度不會超過數百公里,相對來說是較淺的結構。位於南半球的大紅斑,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旋渦,它可以容下數個地球,並且已經至少存在了300年。BA橢圓在大紅斑的南邊,大小是大紅斑的三分之一,是在2000年由3個白色的橢圓合併形成的紅斑。 木星有威力強大、經常伴著閃電的風暴。風暴是潮濕的大氣對流造成水的蒸發和結露造成的結果。他們是強大上升氣流的啟動源,形成明亮和濃厚的雲層。風暴主要形成在帶的區域。木星上有少數的閃電遠比地球的更具威力,但是平均的活動水準只是可以和地球上的不相上下。.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力学(Hydrostatics)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分支学科流体力学的子学科。.
流线型
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流体在流线型物体表面主要表现为层流,没有或很少有湍流,这保证了物体受到较小的阻力。流线型物体通常较为美观,经常出现在产品外观设计中。 流线,用来表征三维空间的速度场。在当流场随着时间改变的时候,即非稳定流动时,Streamlines, streaklines, and pathlines三个名词含义不同。 流線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對自然生命的研究,以及對於魚、鳥等有機形態的效能的欣賞。這些最初應用在潛艇和飛艇的設計中,以減少湍流和阻力。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流線型更是用於小汽車的外型設計上。今時今日,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等交通工具早已採用了流線型的設計。 Category:设计 Category:工程學.
流體動力學
流體動力學(Fluid dynamics)是流體力學的一門子學科。流體動力學研究的對象是運動中的流體(含液體和氣體)的狀態與規律。流體動力學底下的子學科包括有空氣動力學和液體動力學。 解決一個典型的流體動力學問題,需要計算流體的多項特性,主要包括速度、壓力、密度、溫度。 流體動力學有很大的應用,比如在預測天氣,計算飛機所受的力和力矩,輸油管線中石油的流率等方面上。其中的的一些原理甚至運用在交通工程,因交通運輸本身可被視為一連續流體运动。.
流速
流速,是流体的流动速度。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海峽
#重定向 海峡.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海灣
海灣是一片三面環陸的海洋。三面環海的海岬。海灣灣為大。在英語中,還可根據海灣的大小而分為gulf和地球科學.
海龍捲風
海龍捲風,也簡稱海龙卷,指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其持续时间比陆上龙卷风要长,强度也较大,但其直径比陆龙卷风略小。常以海龙卷群的方式出现。海龙卷一般的运动规律是以每小时50公里速度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上部会因气流的原因向特定方向倾斜,同时会发生壮观的“龙吸水”景象。海龙卷的破坏力表现在它能把海上船只吸入其中,对航行影响较大,故号称“风霸王”。 海龙卷群生成过程依次是:.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旋度
旋度(Curl)或稱回轉度(Rotation),是向量分析中的一个向量算子,可以表示三维向量场对某一点附近的微元造成的旋转程度。向量场每一点的旋度是一个向量,称为旋度向量。它的方向表示向量场在这一点附近旋度最大环量的旋转轴,它和向量场旋转的方向满足右手定则。旋度向量的大小则是这一点附近向量场旋转度的一个量化体现,定义为当绕着这个旋转轴旋转的环量与旋转路径围成的面元面积之比趋近于零时的极限。举例来说,假设一台滚筒洗衣机运行的时候,从前方看来,内部的水流是逆时针旋转,那么中心水流速度向量场的旋度就是朝前方向外的向量。.
旋風分離
旋風分離器是一種利用離心力達到分離固-氣體或液-氣體的靜態設備,廣泛的應用於工業的空氣污染防治,也可用於分選物料方面。.
旋转
旋转在几何和线性代数中是描述刚体围绕一个固定点的运动的在平面或空间中的变换。旋转不同于没有固定点的平移,和翻转变换的形体的反射。旋转和上面提及的变换是等距的,它们保留在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在变换之后不变。.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