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淡路島

指数 淡路島

淡路島()是位於日本西部的島嶼,也是瀨戶內海最大島、以及日本第9大島嶼(不含未實際控制的南千島群島),面積592.85平方公里。2013年,淡路島有人口約13.8萬人。淡路島南北細長,以東北-西南走向橫亙於瀨戶內海東側,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22公里,周長203公里,向北及向東隔明石海峽、紀淡海峽與本州相望,向南則隔鳴門海峽與四國為鄰;附近的主要屬島有紀淡海峽的、紀伊水道的沼島。全島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兵庫縣,並從北至南設有淡路、洲本、南淡路等3市。 由於淡路島與京阪神僅一海之隔,加上本四道路東線的興建,使其成為本州、四國兩島間的交通要道。雖然淡路全島的都是0799,但因淡路市和洲本市、南淡路市屬於不同收費區,因此兩地之間相互通話時還是要加撥區號,目前尚未整合成同一個局端的計費單位。在車牌名稱編制上,淡路島屬於「神戶」號碼。.

67 关系: 南千岛群岛南淡路市古事記名東縣大白菜大鳴門橋大阪灣太平洋側氣候室町时代家島群島中央構造線丰臣秀吉市町村市町村合併三原郡京阪神廢藩置縣伊奘冉尊伊奘諾尊彌生時代德岛县德島藩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公司市鎮关西国际机场兵库县四國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神户市紀伊水道紀淡海峽瀨戶內海瀨戶內海式氣候萵苣西日本香川县鳴門市鳴門漩渦鳴門海峽近畿地方松下電器梯田江户时代沼島津名郡洲本市洋蔥淡路市...淡路國本州本州四國連絡道路战国时代 (日本)明石市明石海峽海苔文樂日本日本律令制日本列島日本神話日本行政區劃日本車輛號牌日本書紀播磨灘悬索桥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南千岛群岛

南千岛群岛(Yuzhnyy Kurilskye ostrova)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島群島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達5,038.33km²,包括国后島(Кунашир、俄稱庫納希爾島)、择捉島(Итуруп、俄稱伊圖魯普島)、齒舞群島(Хабомаи、俄稱哈伯邁群島)及色丹島(Шикотан、俄稱希科坦島),其东北边為得抚島,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日本稱樺太);原住民为阿伊努人。 二次大战结果根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签署)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都归属俄罗斯。而日本则强词主张拥有四岛主权,并一直向俄罗斯要求归还该岛屿。日本称四島为北方领土()、北方地域()或北方四岛(),行政上划归北海道根室振兴局。.

新!!: 淡路島和南千岛群岛 · 查看更多 »

南淡路市

南淡路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南部淡路島上最南端的城市,東為紀伊水道,西臨播磨灘,南側以鳴門海峽與德島縣相隔,其人口與面積都是淡路島最大。 轄區北側、西側和東南側為山區,其中東側有淡路島內最高峰,主要市區位於中間區域的三原平原,東側外海另有沼島也屬於本市轄區。 市內的特產品牌包括淡路牛奶及。.

新!!: 淡路島和南淡路市 · 查看更多 »

古事記

《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おお の やすまろ、太安 万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新!!: 淡路島和古事記 · 查看更多 »

名東縣

名東縣()是1871年12月26日至1876年8月21日期間,日本曾經設置的日本的縣級行政區劃,縣政府設於現在的德島市,轄區主要為現在的德島縣(阿波國)及淡路島(淡路國),範圍最大時還包括了現在的香川縣(讚岐國)。 縣名「名東」則是源自當時縣政府所在地-名東郡。.

新!!: 淡路島和名東縣 · 查看更多 »

大白菜

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稱“結球白菜”、“包心白菜”、“黃芽白”、“膠菜”等,在粤语裡叫“紹菜”。 大白菜與小白菜是近親,同属蕓薹一種,和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圓白菜也較近,同屬十字花科蕓薹屬。.

新!!: 淡路島和大白菜 · 查看更多 »

大鳴門橋

大鳴門橋(大鳴門橋)是位於日本兵庫縣南淡路市福良丙和德島縣鳴門市鳴門町土佐泊浦之間鳴門海峽上的一座橋梁,於1985年6月8日通車啟用。.

新!!: 淡路島和大鳴門橋 · 查看更多 »

大阪灣

大阪灣指的是大阪與淡路島之間的橢圓形的海灣,屬于瀨戶內海的一部分。南面通過紀淡海峽與紀伊水道和太平洋相通。該海灣與東京灣一樣,被工業地帶所包圍。除了西宮市、貝塚市和淡路島地區的海岸外,其他都是人工海岸。由于常有垃圾傾倒,加上工業污染,該灣的水質較差,而有青潮出現。.

新!!: 淡路島和大阪灣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側氣候

太平洋側氣候(たいへいようがわきこう)指的是日本列島在太平洋側的地區氣候特徵。亦稱太平洋岸式氣候(たいへいようがんしききこう)。東日本以南地區受洋流影響,氣候溫暖,夏季常有颱風吹襲。而冬季則較為干燥冷涼。.

新!!: 淡路島和太平洋側氣候 · 查看更多 »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名稱源自於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

新!!: 淡路島和室町时代 · 查看更多 »

家島群島

没有描述。

新!!: 淡路島和家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中央構造線

中央構造線()是日本最大的斷層系。也可以叫MTL(Median Tectonic Line)。長野縣下伊那郡大鹿村有中央構造線博物館。历史上,该断层带曾多次发生大地震。.

新!!: 淡路島和中央構造線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淡路島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市町村

市町村()為日本對於市、町、村等「基礎自治體」(基礎的地方公共團體;根據日本《地方自治法》第2條第3項)的總稱,也是日本最底層的地方行政單位。其上有廣域自治體的都、道、府及縣等地方公共團體。此外,都之下的特別區也同樣是最基層的地方公共團體,全部合稱為市區町村。 至2011年(平成23年)4月1日為止,日本全國有786市、754町、184村,合計市町村總數為1,724個,如加上23個特別區,則為1,747個。。.

新!!: 淡路島和市町村 · 查看更多 »

市町村合併

市町村合併(日本の市町村の廃置分合,にほんのしちょうそんのはいちぶんごう)包括了日本市町村的分割、分立、合并、編入等。地方自治法第7條對此的定義是「市町村的廢置分合與市町村邊界的更改」。日本基於強化市町村的效率與能量、擴大其治理規模,並因應財政困難,120年來持續推動市町村合併。自明治以后,市町村的數量就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合并的情況壓倒性的多于分割的情況。而由于多次的政區調整,行政區之間有時也會出現飛地。 先后共有三次大規模的市町村合并,分別是明治大合并、昭和大合并、及平成大合并,各自有其不同的背景因素、政策目標與後續影響。觀其成果,確實使市町村的平均規模擴大,行政服務上也有所變革,並因此節省了部分開支;但自治體合併後必須面對許多內部的不協調,財政上更由於財政紀律的缺乏和中央補助的減少,仍存在相當的困難。.

新!!: 淡路島和市町村合併 · 查看更多 »

三原郡

三原郡()是過去位於日本淡路島北部的郡,已于2006年2月11日因無管轄町村而废除。 廢除前轄有以下4町:.

新!!: 淡路島和三原郡 · 查看更多 »

京阪神

京阪神()是對日本的京都市、大阪市、神戶市之合稱,同時也指以這3座都市為中心的大都會區,為近畿地方的發展核心,也是日本第二大都會區和最早開始發展的地區之一,現為全球工商活動最繁盛、鐵路運輸系統密度最高的都會區之一。.

新!!: 淡路島和京阪神 · 查看更多 »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淡路島和廢藩置縣 · 查看更多 »

伊奘冉尊

伊奘冉尊(イザナミ ,又作伊弉冉、伊邪那美、伊耶那美、伊弉弥,《古事記》作伊邪那美命,《日本書紀》作伊弉冉尊)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神祇,為兄長伊奘諾尊(イザナギ)的妹妹同時也為妻子。又稱作黃泉津大神、道敷大神。.

新!!: 淡路島和伊奘冉尊 · 查看更多 »

伊奘諾尊

伊奘諾尊(日本語:イザナギ ;《古事記》作伊邪那岐命,《日本書紀》作伊奘諾尊),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神祇,他與妹妹伊奘冉尊(日本語:イザナミ)被視為第七代的兄妹神祇,並且是日本諸島、諸神的創造者。.

新!!: 淡路島和伊奘諾尊 · 查看更多 »

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是北海道与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島的一個時代劃分,處於西元前10世紀到西元3世紀中期。彌生時代是在經歷了以採集為經濟主體的繩文時代之後,一個主要依賴水稻種植的生產經濟時代。事實上,水稻種植在繩文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但它是作為多樣生產方式的一種而存在著,並不在彌生時代的定義之中。 2003年,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歷博)發布了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由附著在弥生土器上的碳化米得到的測定結果,表明了彌生時代始於西元前10世紀。在那時,弥生時代還被推定始於西元前5世紀,歷博的新觀點將其前溯了大約500年。儘管研究人員對於此觀點的看法褒貶不一,然而,作為現代研究的成果,這個觀點是非常可靠的。現在,許多研究人員開始追溯彌生時代的真正起源。 大約在彌生時代的後半期,西元1世紀時,包括東海地方、北陸在內的西日本形成了廣大的地域勢力,在西元3世紀中期進入了古墳時代。.

新!!: 淡路島和彌生時代 · 查看更多 »

德岛县

德島縣(),舊名阿波,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之一,位於四國島東部,與兵庫縣的淡路島隔鳴門海峽相望。.

新!!: 淡路島和德岛县 · 查看更多 »

德島藩

德島藩()為日本古代統有阿波國(現德島縣)與淡路國(現兵庫縣淡路島)兩國的藩。藩廳為德島城(現德島縣德島市),藩主為外樣大名蜂須賀氏,支藩為富田藩。.

新!!: 淡路島和德島藩 · 查看更多 »

和歌山县

和歌山县()位於日本本州島紀伊半島西部,屬近畿地方。首府和歌山市。和歌山縣也是近畿地方近四十年唯一人口減少的縣。.

新!!: 淡路島和和歌山县 · 查看更多 »

和歌山市

和歌山市()是日本近畿地方西南部的縣分、和歌山县北部的一個城市,該市是和歌山縣的縣廳所在地,並被指定為中核市。和歌山市的建立可以回溯到1585年時豐臣秀長奉豐臣秀吉之命在此地修築的和歌山城。江戶時代,此地因為是德川御三家之一的紀州德川家所治理之紀州藩的城下町,而逐漸繁榮。1879年時,配合將和歌山城下部分屬於名草郡與的地區獨立劃分為和歌山縣的次級行政區——,並在1889年市制實施時,建立和歌山市。.

新!!: 淡路島和和歌山市 · 查看更多 »

公司市鎮

公司市鎮(company town),又稱公司城鎮、公司鎮、企業城,是指範圍內幾乎所有商店和住屋皆由同一間公司所擁有的地區。該公司提供基礎建設(住房、商店、運輸、衛生下水道和供水設施)以便讓工作者搬遷至當地定居。大多數的企業城市都位於偏遠的地區,因此居民難以前往其他地方消費或來回通勤。在一段時間後,企業城市可能會吸引非僱員的一般民眾、僱員親屬、中小企業經營者前來定居,鐵路公司或高速公路公司等其他企業的僱員也可能因工作需求而搬遷至企業城市定居。企業城市中通常會規劃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包括商店、教堂、學校、市場和休閒設施。在快速成長的偏遠地區,企業會因支撐商業需求而規劃住居處所,並雇用工作者來興建基礎設施,以及滿足商業經營所需要的人力。.

新!!: 淡路島和公司市鎮 · 查看更多 »

关西国际机场

西國際機場(,),常通稱為大阪關西機場或簡稱大阪關--空,是一座由三個日本大阪府的行政單位管理的機場,分別是泉佐野市(北)、田尻町(中)和泉南市(南),為京阪神都會區和關西地方的主要機場,鄰近有神戶機場、大阪國際機場,位於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離岸5公里的人工島上。根據日本《空港整備法》,該機場被分為第一種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是全世界第一座百分之百填海造陸而成的人工島機場,它同時也是一座海上機場。但海上機場並非等同填海造陸,世界第一座海上機場是1975年開始營業的長崎機場,長崎機場並不是百分之百填海造陸,它是以海上0.9平方公里的箕島,填擴到2.44平方公里而成。 關西國際機場距離大阪市約38公里,距離大阪市中心只需1小时的車程。機場於1987年動工興建,於1994年9月4日完工啟用。機場的營運單位為。該機場在規劃初期曾被暫稱為關西新機場(関西新空港),或因所在地名而被一小部份地方人士稱為泉州機場(泉州空港)。.

新!!: 淡路島和关西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兵库县

兵库县()是日本近畿地方的一个县,面積8396.39km²,縣治為神户市。总人口約550萬,縣內城市大部分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其轄區在古代曾分屬播磨、但馬等多個令制國,因此是極具多樣性、也是一體性程度較低的縣。.

新!!: 淡路島和兵库县 · 查看更多 »

四國

四國()是日本四大本土島嶼之一,位於九州東北、本州西南方,居於日本國土的西部偏中處。全島面積18,297.78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四島中面積最小的,在世界各島嶼面積則排名第50。在行政區劃上劃分為香川、德島、高知、愛媛等4縣。四國本島和其附近的小豆島、、大島、、、等島嶼共同組成了四國地方,為日本傳統8大地理分區之一。 四國在《古事記》中名為「伊予之二名島」,在《日本書紀》中名為「伊予二名洲」,是國誕生神話中第二個或第三個出現的島嶼。日本實施律令制時期,其分屬南海道中的讚岐國、阿波國、土佐國、伊予國,故而得名「四國」。在四國四縣之中,位於瀨戶內海沿岸的香川、愛媛兩縣和對岸的岡山、廣島兩縣交往較為頻繁。德島縣則因淡路島的存在而與近畿地方交通往來便利,兩者之間關係十分密切。而面向太平洋的高知縣因著山地阻隔,導致往本州和四國其他地區的交通不便,文化的獨立色彩較強。雖然四國四縣的文化各具自己的特色,但亦共享有四國八十八箇所等文化遺產。.

新!!: 淡路島和四國 · 查看更多 »

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

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是本州四國連絡道路中的神戶、鳴門路線,起點是兵庫縣神戶市山陽自動車道神戶西交流道,終點是德島縣鳴門市高松自動車道鳴門交流道,全長89公里。簡稱神戶淡路鳴門道、神淡鳴道。高速公路編號E28。該路線也是本州四國的交通路線中車流量最大的路線。.

新!!: 淡路島和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 · 查看更多 »

神户市

户市()是位於日本西部近畿地方兵庫縣的都市,為兵庫縣縣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下轄有9個區。神戶市的面積為552.8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神戶市有人口1,538,053人,是日本人口第七多的都市。神戶市與大阪市、京都市並為京阪神都會區的核心都市,同時也和其附近的衛星都市組成神戶都市圈。 「神戶」這一地名是起源於現在神戶市中心的三宮、元町地區在古代曾是生田神社的領地,並居住有生田神社的。神戶地處大阪灣沿岸,風浪平緩且沿岸水深較深,地形極為適宜建設港口。在古代時期,神戶就是京都及大阪的外港之一。1868年,神戶成為日本最早開放對外國通商的五個港口之一,之後神戶迅速發展為日本最重要的港灣都市之一。也正因其是日本最早的通商港口,神戶以開放和國際化的氣氛而聞名。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雖然給神戶帶來巨大的打擊,然而經過多年的重建,神戶的都市建設和人口都已超過地震之前的水準。神戶也是一座宜居都市,並曾在2007年入選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世界最清潔的25座城市」,其後也於2012年在瑞士的諮詢公司ECA國際評選出的世界宜居都市排名中排名第五位,是唯一入選前10位的日本都市。.

新!!: 淡路島和神户市 · 查看更多 »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新!!: 淡路島和稻 · 查看更多 »

紀伊水道

紀伊水道(きいすいどう)是和歌山縣、德島縣、兵庫縣淡路島所包圍的一片海域。東西·南北均長約50km。是自大阪、神戶出發,出瀨戶內海進入太平洋的重要水道。.

新!!: 淡路島和紀伊水道 · 查看更多 »

紀淡海峽

紀淡海峽(紀淡海峡)是一個位於日本和歌山縣與淡路島之間的海峽。該海峽總長約11公里,海峽中央有座名為友島的沉水大陸島,該島大幅減少建造跨海大橋所需的成本。該海峽全境位於瀨戶內海國立公園。.

新!!: 淡路島和紀淡海峽 · 查看更多 »

瀨戶內海

戶內海()是位於日本的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之海域。.

新!!: 淡路島和瀨戶內海 · 查看更多 »

瀨戶內海式氣候

戶内海式氣候(瀬戸内海式気候/せとないかいしききこう)為日本的氣候分类之一。又稱瀨戶内式氣候(瀬戸内式気候/せとうちしききこう)或瀨戶内海型氣候。其特點是溫暖少雨。該氣候區內地方日照時間是日本第一。年降水量在1000~1400mm左右,且集中在梅雨期與颱風期間,其他季節少雨。因此在夏季時有干旱。.

新!!: 淡路島和瀨戶內海式氣候 · 查看更多 »

萵苣

#重定向 莴苣.

新!!: 淡路島和萵苣 · 查看更多 »

西日本

西日本,是對日本進行大地理區分時使用的詞語。泛指整個日本西半部地區,對應詞為東日本。但在法令中不見使用,範圍亦不明確。 一些大型公司會以東日本及西日本為業務區劃,例如日本電信電話的固網業務分為NTT東日本及NTT西日本。.

新!!: 淡路島和西日本 · 查看更多 »

香川县

香川縣()是位於日本四國島東北部瀨戶內海沿岸的一個縣,縣廳位於高松市。「香川」這一縣名取自於位於香川縣中部的「香川郡」,轄區範圍相當於古代令制國中的讚岐國。香川縣面積1,876.73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小的縣,但香川縣的可住地面積比例和人口密度均是日本前列。由於氣候較為乾旱,香川縣內儲水池星羅棋布。香川縣是自本州進入四國的要道,因此有「四國門戶」之稱。在鐵路公路兩用橋瀨戶大橋開通之後,香川縣往來本州的交通更加便利。香川縣的飲食文化以讚岐烏龍麵而著稱。.

新!!: 淡路島和香川县 · 查看更多 »

鳴門市

市()是位於四國東部德島縣東北端的城市,轄區主要位於讚岐山脈最東端,包含了延伸至海中的大毛島、高島、島田島等島嶼,也因此轄區內大多數地區為山區。山脈繼續沿著島嶼往東延伸即為因渦流而聞名的鳴門海峽,海峽上的大鳴門橋在此把四國和淡路島接連起來,再藉由連結淡路島和本州的明石海峽大橋即可直接前往關西地區,使得鳴門成了四國地區前往關西的門戶。 氣候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降雨量不多,在1923年8月6日轄區內的板野郡役所量測到42.5℃的氣溫,為日本氣象觀測史上包含委託測量的紀錄中的最高溫。 以鳴門市為主場的職業球隊包括: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德島漩渦。.

新!!: 淡路島和鳴門市 · 查看更多 »

鳴門漩渦

漩渦()是發生在日本鳴門海峽上的漩渦景觀。 由於鳴門海峽最狹窄處寬度僅約1.4公里,中間的海底深度約90公尺,而其靠瀨戶內海一側的海底深度達200公尺,靠紀伊水道側則有深度約140公尺的海釜地形(小型的海底盆地)。由於海峽兩側的瀨戶內海和紀伊水道之間的潮位時間差,造成潮位差距最大時達1.5公尺,通過鳴門海峽的水流速度則會達到每小時20公里,為日本國內潮流最快的地方,當快速的潮流與周圍流速較慢的海水接觸時便容易產生漩渦,漩渦最大時直接可超過20公尺。 鳴門的漩渦景觀可以搭乘觀光客船從海上近距離觀賞,也可自跨越鳴門海峽的大鳴門橋內設置的渦之道從其正上方約45公尺處直接俯瞰。 File:The whirling current in Naruto.JPG|鳴門漩渦 File:Naruto no uzu.jpg|接連的多個漩渦 File:Hiroshige Wild sea breaking on the rocks.jpg|江戶時代浮世繪中的鳴門漩渦。歌川廣重繪.

新!!: 淡路島和鳴門漩渦 · 查看更多 »

鳴門海峽

海峡是日本的一個海峽,位於淡路島(兵庫縣南淡路市)與四國、(德島縣鳴門市)之間的海峡,也被稱為大鳴門;海峽兩側為瀨戶內海播磨灘和紀伊水道相連,海峽上建有大鳴門橋連結淡路島與四國。這裡以在漲潮與退潮時發生的鳴門漩渦而聞名,有大量觀光客到此來觀賞漩渦。 海峽最狹窄距離只有約1.4公里,之間有一被稱為「中瀨」的淺灘及裸島(現已成為大鳴門橋其中一個橋墩的架設位置),此最狹窄處中間的海底深度約90公尺,而其靠瀨戶內海一側的海底深度達200公尺,靠紀伊水道側則有深度約140公尺的海釜地形(小型的海底盆地)。由於海峽兩側的播磨灘和紀伊水道之間的潮位時間差,潮位差距最大時達1.5公尺,通過鳴門海峽的水流速度則會達到每小時20公里,為日本國內潮流最快的地方,也因此會產生了著名的鳴門漩渦,漩渦最大時直接可超過20公尺。 由於海流的緣故,海峽中可供船隻通行的寬度僅有約500公尺,2002年至2006年期間,在大鳴門橋下發生的海難事故中,就有五件是因為海流過大讓船隻無法操控而造成。 而「鳴門」的名稱正是因為漩渦產生的聲音,被稱為「會叫的瀨戶」(日文發音:Naru setonaikai)簡化後稱為Naruseto,最後漢字轉寫為鳴門。 過去原本有所經營的渡輪往返四國及淡路島,但在大鳴門橋完工通車十年後的1995年也停止營運,現要陸上交通通過海峽僅能依賴神戶淡路鳴門自動車道的大鳴門橋。 File:Naruto strait aerial photo.jpg|鳴門海峽最狹窄處及大鳴門橋空拍圖.

新!!: 淡路島和鳴門海峽 · 查看更多 »

近畿地方

近畿地方(),又稱為關西地方(),是日本本州中西部的一個地理區域,由京都府、大阪府、滋賀縣、兵庫縣、奈良縣、和歌山縣、三重縣等二府五縣構成,有時加入福井縣或德島縣。「近畿」一詞指近鄰都城的地區,即日本古代實施令制國所劃分的「畿内」區域,與「京畿」一詞相通。 在這一地區使用的日語方言是近畿方言。.

新!!: 淡路島和近畿地方 · 查看更多 »

松下電器

松下--電器,正式名稱為--株式會社(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Panasonic Corporation),日本最大的電機製造商,也是日本前八大電機企業之一(Panasonic、索尼、夏普、NEC、富士通、日立、東芝、三菱電機),總部位於日本大阪府門真市。美国《财富》杂志2017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10位。.

新!!: 淡路島和松下電器 · 查看更多 »

梯田

梯田是一种分层的丘陵种植区。梯田一般采用人工或者管道输送水措施分层保持水土,避免灌溉用水造成快速地面逕流。.

新!!: 淡路島和梯田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淡路島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沼島

沼島()是日本淡路島南方的一座小島,距淡路島約5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117.2公尺,行政上隸屬於兵庫縣南淡路市,常住人口598人。沼島亦屬於瀨戶內海國立公園的一部份。 Category:瀨戶內海島嶼 Category:南淡路市 Category:兵庫縣島嶼.

新!!: 淡路島和沼島 · 查看更多 »

津名郡

津名郡()是過去位於日本淡路島南部的郡,已于2006年2月11日因無管轄町村而废除。 廢除前轄有以下1町:.

新!!: 淡路島和津名郡 · 查看更多 »

洲本市

洲本市()是位於日本淡路島中部的城市,北接淡路市,南與南淡路市接壤,東以紀淡海峽與和歌山縣和歌山市隔海相對。 轄區中央部分為山區,以海拔高度448公尺的先山為中心,主要市區位於東側下游沿岸的平原區域,西側的五色地區則為丘陵地形。.

新!!: 淡路島和洲本市 · 查看更多 »

洋蔥

洋蔥(学名:Allium cepa),在中國,北京人称葱頭、甘肅人稱洋蒜,新疆人稱皮牙孜(源自波斯语Piyaz)、是一種常見的蔥科蔥屬植物。.

新!!: 淡路島和洋蔥 · 查看更多 »

淡路市

淡路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淡路島北部的城市。往北可通過明石海峽大橋與位於本州的神戶市相接,南側則是同位於淡路島的洲本市,西側為播磨灘,東為大阪灣;轄區中央為丘陵地,海岸則擁有多個漁港和海水浴場。 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阪神大地震震央即位於轄內。.

新!!: 淡路島和淡路市 · 查看更多 »

淡路國

淡路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淡州。淡路國的領域即為現在兵庫縣所屬的淡路島。.

新!!: 淡路島和淡路國 · 查看更多 »

本州

本州(,)是日本最大岛,也是日本本土四島之一,位于日本列岛中部,向北与北海道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向南与四国岛隔濑户内海相对,向西南与九州岛以关门海峡和丰后水道相隔。身為島國日本最主要的島嶼,因而得名「本州」,古代則稱為「秋津島」或「秋津洲」。假如不将澳洲算做島嶼,本州是世界第七大岛。.

新!!: 淡路島和本州 · 查看更多 »

本州四國連絡道路

#重定向 本州四國聯絡道路.

新!!: 淡路島和本州四國連絡道路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新!!: 淡路島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查看更多 »

明石市

明石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南部瀕臨明石海峡的城市,現為中核市。 轄區為東西向狹長形,緊鄰瀨戶內海播磨灘,南部隔海為淡路島,自古即為阪神與播磨、淡路、四國往來的交通要衝,在明石海峽大橋通車前,為的出發港口。 日本標準時間是依據東經135度子午線所制定,這條子午線正好通過轄區內,明石市也以此為主題設計了城市吉祥物「」。.

新!!: 淡路島和明石市 · 查看更多 »

明石海峽

明石海峽是日本瀨戶內海中的一個海峽,海峽兩岸為淡路島的淡路市與本州島的明石市、神戶市一帶,以東為大阪灣,以西為播磨灘。明石海峽最狹處約3.6公里,最深度約110公尺。現今明石海峽上建有明石海峽大橋連接淡路島與本州島。 Category:日本海峡 Category:淡路市 Category:明石市 Category:垂水區 Category:大阪灣 Category:兵庫縣地理.

新!!: 淡路島和明石海峽 · 查看更多 »

海苔

--,別名--,是海中互生藻類生物的統稱。 紫菜一般生活在距離潮間帶數十米的海底,外表通常呈綠色,偶爾呈紅色。泰国有很长的海海岸线,有非常适合海苔的生长环境和优质的海苔生长水域。大型海苔則多生长在寒冷地带。.

新!!: 淡路島和海苔 · 查看更多 »

文樂

文樂本來是指專門演出人形浄瑠璃的劇場。但現在,文樂常常被作為日本傳統藝能之一的人形劇、人形浄瑠璃的代稱。文樂目前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中。.

新!!: 淡路島和文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淡路島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律令制

日本的律令制為古代日本基於律令的政治及社会制度,是仿效中國唐朝的法律体系编撰施行的。在日本,律令制也叫“律令体制”或“律令国家”。虽然律令制在古代东亚很普遍,但真正有实证仿效中国建立起完整律令制度的仅有日本山内昌之・古田博司,並且沒有隨時代變遷而有所更動廣瀬薫雄『秦漢律令研究』2010年、汲古書院、第一部第一章「关于律令制的时代区分」。。 日本正式實施律令制,可追溯至飛鳥時代的,至桓武天皇已名存實亡,但到了明治維新才正式廢除。.

新!!: 淡路島和日本律令制 · 查看更多 »

日本列島

日本列島()是位於歐亞板塊東北部的東亞地域海岸、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海溝附近隆起的群島,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属大陆岛。它由和組成的島嶼組成。 由於日本為一島國,該詞除了可以指日本列島本身之外,也可做為日本領土整體的代稱。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使用了“居住島”一詞來界定日本的主權範圍及日本天皇的憲政管治範圍,這個詞今天也常用來區分日本本土和其過往的殖民地及在20世紀上半葉的其他領土.

新!!: 淡路島和日本列島 · 查看更多 »

日本神話

日本神话是日本人對自然界、人類世界的種種現象以及大和王權的起源的神格化,其起源可追溯到繩文時代。後來由於中國文字的傳入,各氏族便藉由漢字,將神話、傳說等故事記載下來。至公元8世纪,由於已確立了律令國家的基礎,日本天皇遂下令編纂《古事記》(西元712年成書)、《日本書紀》(西元720年成書)等書籍,以統合各氏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反映了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宇宙觀、生死觀、宗教觀等的多種思維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日本神话的文書系统以及组织形式都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这与中国的儒教与印度的佛教传入有关,另外,统治阶级选择将中国的道教思想及印度的佛教融和進日本的神话中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的。公元5世纪后,佛教传入日本,一部分皈依佛教的大臣与坚守传统神道的大臣以各自的信仰为幌子作权力的争斗。 日本神話由於經過天武天皇下令以編纂史書的態度將民間傳說系統化,所以跟片段性的中國神話有所不同。編者將各個神話故事連結起來,因此較具連貫性。據《古事記》上卷所載,開天闢地後緊接著便是眾神的誕生。首先是高天原(天堂)裡化生了造化三神,即天之御中主神、高御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再其次是中空裡又誕生了宇摩志阿斯訶備比古遲神(或稱美葦芽彥知神)及天之常立神,這五尊神被稱為別天津神,皆是未結婚、抽象無性別的獨神,且是不管世事,神體形成後即隱居的隱身之神。天之御中主神位於天庭中央,主宰萬物,別天津神出現「三」、「五」等數字,則隱含中國「三皇五帝」的寓意。然而,高天原的這些創世之神雖極尊貴,除了伊耶那岐及伊耶那美兩神之外,其他諸神幾乎很少再出現於後來的故事裡。 這五尊別天津神代表自然,非常抽象而沒有性別,而第二代神祇的伊耶那岐及伊耶那美則開始出現性別。對於世界的創造,日本神話的描述比較獨特,因為在其他國家的神話中,世界通常是由一男性神創造,但在日本神話中,世界由男性神伊耶那岐神與女性神伊耶那美神共同創造(岐、美是對男女的美稱)。而體現日本特色的神話傳說大多帶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其中主人公不是森林中常見的狸,就是海裡的人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因幡之白兔。.

新!!: 淡路島和日本神話 · 查看更多 »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淡路島和日本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日本車輛號牌

日本車輛號牌()是指日本公路車輛的登記牌照,依據《》、《》、《》和其他相關的法令制定,由國土交通省下轄的各運輸支局、自動車檢查登錄事務所及檢驗予以認可。 此外,市區町村可以依據《》對管轄區內的附發動機腳踏車、和迷你車課稅,納稅車輛同樣有義務展示課稅的標識號牌。日本車輛號牌的名稱根據不同類型的車輛和運作情況,可以分爲:運輸支局發行的「汽車註冊號牌」、輕自動車檢查協會發行的「車輛號牌」和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市區町村發行的「標識」三種類型。.

新!!: 淡路島和日本車輛號牌 · 查看更多 »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新!!: 淡路島和日本書紀 · 查看更多 »

播磨灘

播磨灘()是日本瀨戶內海東部的一塊海域,面積約25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公尺,東界為淡路島,西界為小豆島,南界為四國島,北界為今兵庫縣西南部。因為兵庫縣西南部舊時為播磨國的領域,所以此海域被稱為「播磨灘」。.

新!!: 淡路島和播磨灘 · 查看更多 »

悬索桥

悬索桥亦稱吊橋,是桥梁的一种。其主要承力部分是桥两端的两根塔架,在这两根塔架间的悬索拉住桥的桥面。为了保障悬索桥的稳定性,两根塔架外的另一面也有悬索,这些悬索保障塔架本身受的力是垂直向下的。这些悬索连接到桥两端埋在地里的锚锭中。有些悬索桥的塔架外还有两个小一些的桥面,它们可以由小一些的悬索拉住,或由主索拉住。.

新!!: 淡路島和悬索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淡路岛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