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马合木·牙剌瓦赤

指数 马合木·牙剌瓦赤

合木·牙剌瓦赤(,其姓在突厥語中的意思是使臣。花剌子模粟特人,曾經率領蒙古商隊前往花剌子模國。 花剌子模亡國後,他與兒子麻速忽伯克向成吉思汗進言管理城市方式,受成吉思汗重用。他受命與留下當地的達魯花赤管理中亞的城市與田地,直接向大汗负责。他廢止了額外的稅捐差役,元太宗窝阔台即位後,命西域人以丁計稅。他住在费尔干纳谷地的忽毡。為蒙古國駐中亞的大達魯花赤。1238年,布哈拉篩匠塔拉比動亂。他向元太宗奏報,尽力保护该城免遭蒙古军的报复。 察合台出鎮中亞時,他曾私自把河中某一處據為己有,窝阔台指出察合台这一行为的不轨,下詔要他解釋。察合台認錯,窝阔台為緩和矛盾,把此地劃出給他。察合台後來罢免他,太宗命他復職,後將他調出西域,由他兒子麻速忽主政。後與劉敏在中都管事。蒙哥即位初期,人心不安,牙剌瓦赤以阿歷山大大帝東征時,諸將心懷異念,阿里斯多德勸告國王誅滅諸將,代以順從鷹犬之事,要蒙哥從嚴處理。在蒙哥時代,曾經有視事一天殺二十八人的記錄,受忽必烈指責。逝世於中都。.

19 关系: 劉敏察合台中亚中都布哈拉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伯克忽必烈突厥語窝阔台粟特花剌子模费尔干纳盆地达鲁花赤蒙古蒙哥苦盏河中

劉敏

刘敏可以指:.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劉敏 · 查看更多 »

察合台

察合台(;約1183年—1241年),又作察阿歹、察哈台、察合带、茶合带、察干岱等。是察合台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次子。 蒙古初兴时,他曾參加圍攻訛答剌与玉龙傑赤之戰。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他反对长兄术赤为汗位继承人,请以弟窝阔台为嗣;太宗窝阔台即位时,他为诸王之长;太宗每遇到军国大事,都和他商议。 他的封地包括今日的中亞河中地區及新疆西部,相當於西遼的版圖,后称察合台汗國。這個汗國也是一個蒙古人在突厥文化領土的國家。成吉思汗命他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察合台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都

中都在不同時代被用於不同的城市。以下為曾被稱為“中都”的地方:.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中都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

布哈拉(乌兹别克语:Buxoro)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国第五大城市和布哈拉州的首府,人口237,900(1999年)。 布哈拉在唐代称为捕喝、安国,王姓昭武,为昭武九姓之一。布哈拉在梵文是指修道院與學術中心。 與乌兹别克斯坦的另一座大城市撒馬爾罕一样,布哈拉的塔吉克人佔多數人口,伊朗文化佔優勢。在蘇聯把布哈拉劃給烏茲別克後,塔吉克斯坦有收回布哈拉的企图。.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布哈拉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伯克

伯克可以指:.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伯克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突厥語

#重定向 突厥语.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突厥語 · 查看更多 »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窝阔台 · 查看更多 »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粟特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Xorazm;Хорезм;خوارزم,Khwārizm;خوارزم,Khwārazm;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是一个位于中亚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的大型绿洲。它的南部为卡拉库姆沙漠,北部是曾经的咸海,西部为乌斯秋尔特高原,东部是克孜勒库姆沙漠。在中世纪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花剌子模帝国。现今为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花剌子模 · 查看更多 »

费尔干纳盆地

费尔干纳盆地(Farg‘ona vodiysi;Фергана өрөөнү;водии Фaрғонa;Ферганская долина;وادی فرغانه.)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长约300公里,宽约70公里,面积22,000 km2,海拔在300至1000米之间。總人口數达1400万,人口密度636人/km2。盆地内的河道纵横,农业发达。 盆地北部是是天山山脉恰特卡尔山,东部是费尔干纳山,南部阿赖山之间的下陷盆地。盆地气候干暖。三月份,气温升至20 °C,六七八月气温达35°C。4月至9月很少降雨。从10月降雨季开始。12月与1月气温可低至-20°C。 漢朝時的大宛國位於此處。.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费尔干纳盆地 · 查看更多 »

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一作“達嚕噶齊”,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歷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與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魯合剌禿孩,意謂「提調」,另有宣差,持節之意。 达鲁花赤最初为成吉思汗所设,曾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裡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裡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義差別待遇色彩。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帳汗國,他們與八思哈有關,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达鲁花赤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蒙哥

蒙哥汗(,),大蒙古国第四任大汗,也是大蒙古国分裂前最後一個受普遍承認的大汗。他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由窝阔台的昂灰皇后抚养长大。1251年7月1日登基,在位8年零2个月。其间长期主持对南宋、大理的战争,为其弟忽必烈最终建立元朝奠定坚实基础。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桓肃皇帝 。.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蒙哥 · 查看更多 »

苦盏

苦盏(Хуҷанд或خجند,Худжанд),1939年-1992年称列宁纳巴德,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索格特州首府,中亚著名古城。苦盏位于费尔干纳谷地谷口,临锡尔河,战略地位重要,人口14万9千人(2000年统计)。 波斯帝国崛起后,该城成为了其北部边境的一部分,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8世纪时,苦盏被阿拉伯帝国占领,12世纪时又遭受了蒙古帝国的征服。1866年,俄罗斯占领了苦盏。1924年至1929年间,苦盏被划入乌兹别克斯坦,1939年10月27日,苦盏被更名为列宁纳巴德,以纪念列宁。1991年苏联解体后随同塔吉克斯坦独立,次年恢复旧名。.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苦盏 · 查看更多 »

河中

河中可以指:.

新!!: 马合木·牙剌瓦赤和河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牙刺瓦赤牙老瓦赤馬合木·牙剌瓦赤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