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蒙茅斯

指数 蒙茅斯

蒙茅斯/蒙莫斯(Monmouth; 威尔士语: Trefynwy)位於英國威爾斯東南部,距離英格蘭邊界僅3.2公里(2英里)。城鎮是曼诺河(River Monnow)與威河(River Wye)的交匯處。它位於威爾斯首府卡地夫東北方58公里(36英里),倫敦西方204公里(127英里)。蒙茅斯是蒙茅斯郡的郡治,屬蒙茅斯郡的單一管理區,也在蒙茅斯國會選區的範圍內。依據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人口為8,877人。.

33 关系: A40公路A449公路加的夫威尔士语威爾士威河威河上的羅斯威河谷地不列顛尼亞行省中世纪亨利五世 (英格兰)二维条码伦敦單一管理區纽波特羅馬帝國諾曼人郡治蘭開斯特王朝蒙茅斯蒙茅斯 (英國國會選區)蒙茅斯城堡蒙茅斯郡英国英格兰集镇GLAM (產業)M4高速公路M50高速公路QR碼旅游曼諾橋曼諾河

A40公路

A40公路(A40 road),是英國的一條幹道,連絡首都倫敦與威爾斯的費什加德,正式名稱為倫敦至費什加德幹道(The London to Fishguard Trunk Road),全長412公里。 該道路是英國少數仍未由高速公路取代的傳統幹道,但部分路段已非如此,例如倫敦至牛津東側的路段,便已有更便捷的M40高速公路可供選擇。 Category:英國公路.

新!!: 蒙茅斯和A40公路 · 查看更多 »

A449公路

A449公路(A449 road),是英國的一條南北向主要平面道路,起點位於威爾斯南部大城紐波特附近的M4高速公路第24號出口,向北通往英格蘭斯塔福德郡的斯塔福德。 Category:英國公路.

新!!: 蒙茅斯和A449公路 · 查看更多 »

加的夫

卡迪夫(Cardiff,Caerdydd),是英联邦聯合王國威尔斯首府,英国第十六大城市,威尔斯公国最大城市,威爾斯議會所在地。人口约519,700,面积190平方公里。 卡迪夫本是威尔斯南部海岸的一个小镇,19世纪成为重要海港,以運送煤炭到各主要工業重鎮為主,1905年被列作城市,1955年成为威尔斯公国首府。 卡迪夫不论人口和人口密度都在威尔斯排名第一,其中白人佔91%左右。 卡迪夫是威尔斯重要的旅遊中心,千年体育场和Torchwood中心都坐落于此,2010年共有1830萬人次到來,也是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加迪夫也是電視劇火炬木的舞台。.

新!!: 蒙茅斯和加的夫 · 查看更多 »

威尔士语

威爾斯語(Cymraeg 或y Gymraeg )是英國威爾斯的传统语言,属于凱尔特语族,接近布列塔尼语和康沃尔语。 如今仍然有580,000多人使用威爾斯语,占威尔士人口的20%。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也有一些威尔士移民保留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英格兰接近威尔士的边界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威尔士裔群体中也有使用。 最近由威爾斯語言局於2001年普查的數據,指出有58.24萬人可以說威尔士語,而45.8萬人可以說、讀及寫。對比起1991年的50.8萬(人口比例18.7%)為少。英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导致威尔士语使用者数量减少,但1993年英國颁布的《威尔士语法案》賦予威尔士语在威爾斯擁有與英語平等的地位,使得行政各个部门必须提供双语服务,交通標示也使用雙語;这之后威尔士语使用人数下降的趋势减缓了。.

新!!: 蒙茅斯和威尔士语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蒙茅斯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威河

威河(英語:River Wye;威爾斯語:Afon Gwy),是英國第五長的河川,其部分河段為英格蘭與威爾斯的界河。河長215公里,流域面積4,136平方公里。在自然保護與休閒活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Category:英國河流 Category:英格蘭河川 Category:威爾斯河川.

新!!: 蒙茅斯和威河 · 查看更多 »

威河上的羅斯

威河上的羅斯(英語:Ross-on-Wye,威爾斯語:Rhosan ar Wy),是英格蘭禧福郡東南部的一個小集鎮,位於威河畔,鄰近威爾斯,也位於狄恩森林的邊緣。依據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全鎮人口10,089人。.

新!!: 蒙茅斯和威河上的羅斯 · 查看更多 »

威河谷地

威河谷地傑出自然美景區(Wye Valley Area of Outstanding Natural Beauty,簡稱 Wye Valley AONB),是一處重要的國際級自然保護景觀,跨越英格蘭與威爾斯的邊界地帶,是大不列顛島南部最引人注目的風景區之一。 威河是英國第五長河流,上游流經雷雅德、比爾斯韋爾斯、威河上的海伊等城鎮,但指定作為傑出自然美景區的範圍只有沿河而下的72英里地帶,起點為赫里福德南緣,終點為切普斯托。 Category:傑出自然美景區.

新!!: 蒙茅斯和威河谷地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尼亞行省

#重定向 不列顛尼亞 (羅馬行省).

新!!: 蒙茅斯和不列顛尼亞行省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蒙茅斯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亨利五世 (英格兰)

亨利五世(Henry V,)英格兰蘭開斯特王朝国王(1413年—1422年在位)。在他短暂的九年统治期间,他取得了中世纪任何一位英格兰国王都未取得过的军事辉煌。 亨利五世是英王亨利四世之子,母为玛丽·德·伯翰。生于蒙茅斯(在威尔士)。在他出生时他父亲还只是德比伯爵。当德比伯爵被放逐期间,亨利被国王理查二世收养,并得到很好的教育。德比伯爵篡位后,即封亨利为威尔士亲王。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五世重燃百年战争战火,而他甚至取得了比爱德华三世更大的胜利。当时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国王查理六世长期患精神病;两大贵族集团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流血冲突。亨利五世一一加以利用。实际上,他使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背叛自己的国家转而支持英国。 1415年亨利五世正式侵入法国。事实证明,他是比爱德华三世更善于发挥英格兰长弓手威力的指挥官。他首先攻下勒阿弗尔,继而向沿海重镇加来进军。在这期间,亨利五世宣称他要得到法国的王冠。以少胜多的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几乎摧毁法国人的鬥志。此后英军不断取胜,1419年全部征服诺曼底,随即法国北部第一重镇鲁昂投降。 1420年亨利五世迫使查理六世签订特鲁瓦条约。这份条约对英格兰来说是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条约规定,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法语读卡特琳)结婚,并且查理六世死后其法国王位由亨利五世继承(剥夺了法国王太子查理的继承权)。亨利五世实际成为法国的摄政。 此时的亨利五世可谓青云得意,然而1422年在万塞讷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亨利五世死於斑疹伤寒。.

新!!: 蒙茅斯和亨利五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二维条码

#重定向 二維碼.

新!!: 蒙茅斯和二维条码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蒙茅斯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單一管理區

單一管理區(英語:Unitary authority),全名為單一層級行政管理區,又可稱權力一元化機構或單級化行政區等,是一種地方管理形式,它是合併上級(如「郡」)和下級(如「區」)兩級政府的功能和權限,形成只有「單一層級結構」的地方政府,在特定區域中負責所有地方政府的機能,或者在鄰近且通常由其他層級政府(如全國性政府)所管控的地方,施行某些特定機能。 單一管理區通常涵蓋多個城鎮,這些城鎮的規模足以和其他區域分隔並獨立運作。有時也會包含同一個國家中,一些沒有次級行政區的行政區劃。.

新!!: 蒙茅斯和單一管理區 · 查看更多 »

纽波特

纽波特或新港(英文:Newport)是英国威爾斯的第三大城,僅次於卡迪夫和斯旺西,位於威爾斯東南,靠近英格蘭。整個城市由烏斯克河(Usk)流經市中心。紐波特整體以低地為主,甚少山脈,尤以東面和南面,主要都是沼澤地帶。 這個城市是以它的橋樑與夜生活而聞名。同時它也是威爾斯大學紐波特分校所在。這是一所迅速发展的大学,擁有約10,000名学生。 纽波特著名的塞爾提克莊園度假村是2010年萊德盃高尔夫球賽的主辦地。.

新!!: 蒙茅斯和纽波特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蒙茅斯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諾曼人

诺曼人 (诺曼语: Normaunds;法语:Normands;拉丁语:Normanni)为古代欧洲民族,起源于丹麦、冰岛、挪威等地,原属诺斯人中的("Norman"一词由"Norseman"演变而来.

新!!: 蒙茅斯和諾曼人 · 查看更多 »

郡治

郡治(英語:County town)是英國與愛爾蘭的各郡首府。通常是政府與司法機關的所在地,或是郡內的首要城市。 或者,也可以指古中国或世界各國的“郡”首府所在地。.

新!!: 蒙茅斯和郡治 · 查看更多 »

蘭開斯特王朝

蘭開斯特王朝(,又譯蘭卡斯特家族)是英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在1399年時,金雀花王朝支系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趁國王理查二世遠--愛爾蘭時,奪去王位,成為蘭開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蘭開斯特或蘭卡斯特的名字是來自於該王朝的成員均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後代,而以紅玫瑰為王朝的象徵。在15世紀時,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紅玫瑰代表蘭開斯特王朝、白玫瑰代表約克王朝。這兩個王朝之間的競爭,也導致於現今蘭開斯特郡與約克郡之間也保持著友好的競爭關係。 都鐸王朝的亨利·都鐸對蘭開斯特王朝的繼承權是透過他母親瑪格利特·蒲福,她是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的曾孫女。而瑪格利特·蒲福嫁給了理奇蒙伯爵艾得蒙·都鐸,生下亨利·都鐸,也就是未來的英格蘭王亨利七世。.

新!!: 蒙茅斯和蘭開斯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蒙茅斯

蒙茅斯/蒙莫斯(Monmouth; 威尔士语: Trefynwy)位於英國威爾斯東南部,距離英格蘭邊界僅3.2公里(2英里)。城鎮是曼诺河(River Monnow)與威河(River Wye)的交匯處。它位於威爾斯首府卡地夫東北方58公里(36英里),倫敦西方204公里(127英里)。蒙茅斯是蒙茅斯郡的郡治,屬蒙茅斯郡的單一管理區,也在蒙茅斯國會選區的範圍內。依據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人口為8,877人。.

新!!: 蒙茅斯和蒙茅斯 · 查看更多 »

蒙茅斯 (英國國會選區)

蒙茅斯(Monmouth),英國國會一郡選區,包括威爾斯東南部蒙茅斯郡大部。始設於1918年。 本區1966年以前一直支持保守黨,此後由保守黨和工黨人士輪流擔任區下議院議員。2010年大選中保守黨的大衛·戴維斯以48.3%選票勝出該區連任。.

新!!: 蒙茅斯和蒙茅斯 (英國國會選區) · 查看更多 »

蒙茅斯城堡

蒙茅斯城堡(Monmouth Castle),是威爾斯東南部蒙茅斯郡郡治蒙茅斯鎮上的一座城堡。它屬於英國第一級列管建築與表定古蹟。 蒙茅斯城位於於蒙茅斯城中心的一座小山上,瀕臨曼諾河,其旁即為城鎮的商業區、廣場及主要街道。它曾經是個重要的邊界城堡,也是英王亨利五世的出生地。 Category:英国城堡 Category:蒙茅斯郡.

新!!: 蒙茅斯和蒙茅斯城堡 · 查看更多 »

蒙茅斯郡

蒙茅斯郡(Monmouthshire),是威爾斯東南部的一個郡,源於歷史上的蒙茅斯郡,大約佔其固有面積的東部60%。最大的城鎮為阿勃蓋文尼(Abergavenny),其他主要的城鎮有卡爾地括特(Caldicot)、切普斯托(Chepstow)及郡治所在地蒙茅斯。 Category:威爾斯的郡 Category:威爾斯主要區域.

新!!: 蒙茅斯和蒙茅斯郡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蒙茅斯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蒙茅斯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集镇

集镇,属于汉语词汇,现代汉语多指镇的行政中心或乡村商业聚落。特点为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集中,居民多以商业贸易为职业。“集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商业辐射能力,属于农产品的集散地和贸易的集中区。.

新!!: 蒙茅斯和集镇 · 查看更多 »

GLAM (產業)

GLAM是美術館(galleries)、圖書館(libraries)、檔案館(archives)及博物館(museum)組合而成的首字母縮略字,不過也有其他的略縮字出現,例如只包括圖書館、檔案館及博物館的LAM。更廣義的來說,GLAM是公共資助、有公眾責任、收集文化遺產材料的組織。 GLAM這個詞出現時,這些機構也意識到他們的目標及角色正在融合,開始需要劃分在一個更寬廣的產業群體以下。尤其這些機構開始將其收藏品(藝術品、書、文件及工藝品)上線時,這些都變成類似的「資訊資源」。 更大型合作計劃的支持者認為,這些機構目前的融合只是回歸到傳統上的統一。這些機構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認識論有關,也和近代歐洲早期的珍奇屋有關。隨著時間過去,收藏品增加,開始依資訊的型式及使用者的種類開始區分。甚至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也開始針對這幾種機構分出不同的專業社群以及教學方案。 GLAM除了是收藏文物的機構外,也保存許多對研究者非常珍貴的資料,供研究者取用。.

新!!: 蒙茅斯和GLAM (產業) · 查看更多 »

M4高速公路

#重定向 英國M4高速公路.

新!!: 蒙茅斯和M4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M50高速公路

#重定向 英國M50高速公路.

新!!: 蒙茅斯和M50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QR碼

QR圖碼(全稱為快速響應矩陣圖碼;Quick Response Code)是二維條碼的一種,於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因為發明者希望QR碼可以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QR碼使用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數字、字母數字、字節(二進制)和漢字)來存儲數據。QR碼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通用的二維空間條碼,在中國也普遍使用。QR碼比較普通條碼可以儲存更多資料,也無需要像普通條碼般在掃描時需要直線對準掃描器。因此其應用範圍已經擴展到包括產品跟踪,物品識別,文檔管理,營銷等方面。.

新!!: 蒙茅斯和QR碼 · 查看更多 »

旅游

旅遊就是旅行遊览活动。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閒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遊也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具有异地性和暂时性等特征。一般而言,旅游具有观光和游历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历时短,体验较浅;后者反之。.

新!!: 蒙茅斯和旅游 · 查看更多 »

曼諾橋

曼諾橋(Monnow Bridge),位於英國威爾斯的蒙茅斯,是建立於中世紀的一座門型石橋,也是目前該國僅存的同型橋樑。它橫跨曼諾河上,大約位於該河匯入威河河口的上游500公尺處。它屬於英國表定古蹟,也是第一級登錄建築,目前闢建為行人專用道。 Category:英國橋梁 Category:蒙茅斯郡 Category:人行桥 Category:拱橋 Category:威爾斯旅遊景點 Category:13世纪桥梁 Category:英國登錄建築.

新!!: 蒙茅斯和曼諾橋 · 查看更多 »

曼諾河

曼諾河(英語:River Monnow;威爾斯語:Afon Mynwy),是英國的一條河川,流經英格蘭禧福郡的西南部,及威爾斯蒙茅斯郡的東部。河長68公里,部分河段是英格蘭與威爾斯的界河。.

新!!: 蒙茅斯和曼諾河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斯蒙茅斯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