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葡萄牙語

指数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201 关系: 加利西亚加利西亚 (西班牙)加利西亚语加利西亞-葡萄牙語加利西亞王國加利西亞語加里西亞語加泰罗尼亚加泰羅尼亞語动词不定式基督徒埃尔梅辛迪埃斯波森迪半元音卡斯蒂利亚卢森堡印尼语印度印度尼西亚印欧语系南半球南非南蠻貿易南錐體南里奥格兰德州南方共同市場台灣日治時期塞内加尔塞阿腊州塔梅加河塔拉哥那行省大洋洲委內瑞拉孟加拉语孔卡尼语安哥拉安道尔尖音符山後-上杜羅省巴伊亞州巴西巴西葡萄牙语巴拉圭东帝汶希腊希腊语布拉加布拉加區一国两制幾內亞比索...乌拉圭亚洲亞馬遜盆地亞速群島人称伊比利亚-罗曼语支伊比利亚半岛异化 (音韵学)佛得角德国德顿语俚語土生葡人圣埃斯皮里图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安娜-利弗拉门图圣保罗地理大发现地方话國際音標分音符凯尔特人凯尔特语族克里奧爾語克里斯坦人C玻利維亞琉息太尼亞科英布拉科英布拉區米紐河米纳斯吉拉斯州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粤语納米比亞累西腓纳米比亚罗曼语族美国英语美洲美洲原住民羅安達省羅馬帝國瑞士瓜拉尼語畿內亞比紹盧濟塔尼亞人之歌音節省略莫桑比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達爾文主義非洲非洲联盟顎音化西伊比利亞語支西班牙西班牙 (罗马行省)西班牙语西羅曼語言馬德拉馬六甲香港马六甲州马来西亚马来语马托格罗索州马拉维語言魁北克法語词形变化语言学语法学诺贝尔文学奖費爾南多·佩索亞路易·德賈梅士黑暗时代鼻化元音鼻音化輔音弱化达曼达曼-第乌辛巴威迦太基迪尼什一世阿爾加維阿連特茹阿根廷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阿方索一世 (葡萄牙)阿拉伯语阿拉贡赤道几内亚葡萄牙葡萄牙語葡萄牙語歸融語葡萄牙语动词葡萄牙语字母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葡萄牙语语法重音符臺灣話里約熱內盧州里约热内卢里韦拉里昂里斯本金邦杜语腓尼基腓尼基语若热·亚马多若泽·萨拉马戈英國英語英国英語通俗拉丁语果阿邦揚抑符梵语構詞學欧洲欧洲联盟歐洲葡萄牙語殖民主义母語比利时波爾圖波浪號波斯語法国法语法拉語澳門澳門土生葡語澳門土語本吉拉省戴克里先戈亚斯州斯瓦希里语斯特拉波斯里蘭卡文艺复兴日耳曼语族摩尔人意大利-西罗曼语支意大利語意大利语族数 (语法)拉丁字母拉丁语拉齐奥 扩展索引 (151 更多) »

加利西亚

加利西亚可能有以下含义:.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亚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 (西班牙)

加利西亚(Galiza,Galicia)是组成西班牙的17个自治区之一,下辖卢戈、奥伦塞、拉科鲁尼亚和蓬特韦德拉4省,首府為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 加利西亚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南部与葡萄牙接壤,东接阿斯图里亚斯和卡斯蒂利亚-莱昂。加利西亞当地人所使用的加利西亞語在加利西亚自治区具有官方语言地位,和葡萄牙语十分相近,二者同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西伊比利亞語支。.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亚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亚语

#重定向 加利西亞語.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亚语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亞-葡萄牙語

加利西亞-葡萄牙語(葡萄牙語português Brasil 語,是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地區在中世紀時期使用的語言,也是現在加利西亞語和葡萄牙語、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语等語言的母體。.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亞-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亞王國

加利西亞王國(Reino de Galicia)是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北部,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一個王國。歷史上曾有兩個加利西亞王國。第一個加利西亞王國出現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最終被西哥特王國合併。910年時,加利西亞王國復國,但又在11世紀被葡萄牙王國合併。但加利西亞王國這一名號在名義上一直存在至1833年。.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加利西亞語

加利西亞語(galego)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是西班牙官方語言之一。母語人口主要分佈於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自治區和葡萄牙,共約三至四百萬。ISO 639語言編碼為gl和glg,SIL碼為GLN。和葡萄牙語差異不大,有語言學家認爲它們是一種語言下的兩個很近似的方言。.

新!!: 葡萄牙語和加利西亞語 · 查看更多 »

加里西亞語

#重定向 加利西亞語.

新!!: 葡萄牙語和加里西亞語 · 查看更多 »

加泰罗尼亚

--> | capital.

新!!: 葡萄牙語和加泰罗尼亚 · 查看更多 »

加泰羅尼亞語

#重定向 加泰罗尼亚语.

新!!: 葡萄牙語和加泰羅尼亞語 · 查看更多 »

动词不定式

#重定向 不定詞.

新!!: 葡萄牙語和动词不定式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葡萄牙語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埃尔梅辛迪

埃尔梅辛迪(葡萄牙语:Ermesinde)是葡萄牙波尔图区的一个堂区。总面积7.42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0(dadosde2005)人,人口密度5163.7人/平方公里。.

新!!: 葡萄牙語和埃尔梅辛迪 · 查看更多 »

埃斯波森迪

埃斯波森迪(Esposende)是葡萄牙的一座城市。面積95.4平方公里,人口有34,625人,其中市區人口有9,197人。市假日是8月19日。.

新!!: 葡萄牙語和埃斯波森迪 · 查看更多 »

半元音

半元音(又称滑音,亦罕有作半辅音)指与成音节的元音一起构成复元音的不成音节元音。与之相似的輔音稱作近音,但是近音的口腔闭合度比元音和半元音大,因而归入辅音。用国际音标标注半元音的正规方式为在元音符号下方添加不成音节附加符号,但也经常只简写为一个元音符号。.

新!!: 葡萄牙語和半元音 · 查看更多 »

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Castilla),或譯作卡斯提爾,是西班牙历史地名,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亚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亚组成。历史上的卡斯蒂利亚王国,逐渐和周边王国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国。现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从卡斯蒂利亚王国一脉相传。 卡斯蒂利亚在很早的时候只是莱昂王国东部的一个郡,到了11世纪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区。当时卡斯蒂利亚把首都定在布尔戈斯(Burgos),后来又迁至巴利阿多利德。在之后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亚带领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国家从自8世纪起就开始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人的手中重新夺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亚攻下托莱多后把它改名为新卡斯蒂利亚。1212年的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尔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1230年,卡斯蒂利亚统一了莱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亚又相继攻下科尔多瓦(1236年)、穆尔西亚(1243年)和塞维利亚(1248年)。在同葡萄牙签订之后,从1460年3月6日开始,加那利群岛也归卡斯蒂利亚所有。 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聯姻,使这两个王国合并。它们的合并使西班牙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1516年,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孙子查理五世成为了这两个王国的君主。参看西班牙君主列表和西班牙王室家族树。 一般认为卡斯蒂利亚的领土大致是由现在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和马德里这几个自治区组成。 卡斯蒂利亚文化是西班牙的主体文化。由于它对西班牙各地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显得自己的特点不明显。卡斯蒂利亚的语言逐渐成为西班牙的首要语言,它被称为 Castellano(卡斯蒂利亚语),也就是現今所稱的西班牙语。.

新!!: 葡萄牙語和卡斯蒂利亚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葡萄牙語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印尼语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語和馬來語非常相似。這兩種語言的祖先本來是東南亞的非官方通用語。因此,有關地區的人在加以學習之下,都很容易掌握這種語言。此外,隨着印尼移民四散,以及到國外工作的傭工,不少說印尼語的人都散播到其他地區去。 大多數印尼人能夠流利地把印尼語當第二語言使用。這些人在家裡或是當地社區使用當地語言(例如米南加保語、爪哇語等等),而在正式的教育機構、全國性媒體及其他種類的溝通傳播上使用印尼語。一些東帝汶人也會說印尼語。.

新!!: 葡萄牙語和印尼语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葡萄牙語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葡萄牙語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之一。欧洲、美洲、南亚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包括約443种(SIL統計)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大約有20億。.

新!!: 葡萄牙語和印欧语系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葡萄牙語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葡萄牙語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蠻貿易

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西元十六世紀中期至十七世紀初期)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

新!!: 葡萄牙語和南蠻貿易 · 查看更多 »

南錐體

南錐體(, )指的是南美洲位于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一般人們所說的南錐體包括了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三國。有時也會包括巴拉圭和巴西的南里奧格蘭德州、聖卡塔琳娜州、巴拉那州、聖保羅州。南錐體是南美洲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新!!: 葡萄牙語和南錐體 · 查看更多 »

南里奥格兰德州

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是巴西最南端的一个州,东临大西洋,首府阿雷格里港,人口10,963,216。该州与阿根廷、乌拉圭接壤。 Category:巴西行政區劃.

新!!: 葡萄牙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 · 查看更多 »

南方共同市場

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 or Mercosul,西班牙語:Mercado Común del Sur、葡萄牙語:Mercado Comum do Sul;下簡稱共同市場)是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和巴拉圭五個南美洲國家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1991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及巴拉圭四國簽訂《亞松森協定》,並於1994年增修《黑金市議定書》,確立共同市場組織架構。成立宗旨為促進自由貿易及資本、勞動、商品的自由流通。.

新!!: 葡萄牙語和南方共同市場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葡萄牙語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塞内加尔

塞内加尔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Sénégal),簡稱塞內加爾,西非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的南岸,首都达喀尔。它的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毛里塔尼亚,东边是马里,南边是几内亚和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在塞内加尔的包围之中,佛得角群岛在距离其海岸约560公里处。.

新!!: 葡萄牙語和塞内加尔 · 查看更多 »

塞阿腊州

塞阿腊(葡萄牙语:Ceará)是巴西26州之一, 位于在巴西东北,首府福塔雷萨。北部是沙质沿海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东北坡的山地。.

新!!: 葡萄牙語和塞阿腊州 · 查看更多 »

塔梅加河

塔梅加河(西班牙語:Río Támega;葡萄牙語:Rio Tâmega)是西歐的河流,屬於斗羅河的右支流,流經西班牙和葡萄牙,河道全長51.95公里,流域面積905平方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44立方米。 Tamega (29679822794).jpg|塔梅加河 Rio-tamega-vale.jpg|河谷 Verín.pav.jpg|西班牙貝林鎮段 Category:西班牙河流 Category:葡萄牙河流 Category:杜罗河支流.

新!!: 葡萄牙語和塔梅加河 · 查看更多 »

塔拉哥那行省

#重定向 塔拉科西班牙.

新!!: 葡萄牙語和塔拉哥那行省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新!!: 葡萄牙語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葡萄牙語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 / বাংলা 或者 / বাঙালী)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2亿2千万人,是印度-伊朗语族在印地语之後第二大语言。孟加拉語使用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孟加拉语是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屬印度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母语。.

新!!: 葡萄牙語和孟加拉语 · 查看更多 »

孔卡尼语

康坎語(天城体: कोंकणी, Kōṅkaṇī),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主要适用于印度康坎地区。使用人口约760万。康坎語为印度果阿邦的官方语言,也是印度政府的官方语言之一。官方文本采用天城体书写。.

新!!: 葡萄牙語和孔卡尼语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新!!: 葡萄牙語和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安道尔

安道尔公国(Principat d'Andorra),也译作安道拉親王國,袖珍国家之一,国土面积468平方公里。是西南欧的內陸親王國,位于比利牛斯山脉东南部,毗邻法国和西班牙。首都安道尔城(Andorra la Vella)。官方语言为加泰罗尼亚语,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和法语。国内居民多信奉天主教。 安道尔高山峡谷遍布全境,全国平均海拔高达,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 安道尔宪法规定,安道尔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首相为政府首脑。安道尔没有军队和自卫队,只存在警察,所以国防由法国和西班牙一起负责。安道尔主要有两大党:安道尔民主党(Demòcrates per Andorra)和社会民主党(Partit Socialdemòcrata),安道尔民主主义者党现为安道尔的执政党。安道尔的旅游、商业及金融业极其发达,服务业在1950年代很快取代了传统农牧业,成为经济支柱。安道尔的旅遊業相當發達,亦為避稅天堂,因属山地气候,冬季寒冷漫长,高山积雪一年可达8个月,是個名副其实的滑雪胜地。也是全世界國民預期壽命第四長的國家。其國際代碼為AD。.

新!!: 葡萄牙語和安道尔 · 查看更多 »

尖音符

尖音符(acute accent;;銳音符: )是一種變音符號,主要用於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上。「尖音符」在歐美文字的寫法大多源自拉丁文「acutus」(解作 尖鋭),而「acutus」本身也是希臘文「ὀξύς」的羅馬化外來語。.

新!!: 葡萄牙語和尖音符 · 查看更多 »

山後-上杜羅省

#重定向 山後-上杜羅.

新!!: 葡萄牙語和山後-上杜羅省 · 查看更多 »

巴伊亞州

巴伊亚(Bahia)是巴西的26个州之一,地处东北部。面积565,733平方千米,首府是萨尔瓦多(Salvador)。巴伊亚北部是阿拉戈阿斯州、塞尔希培州、伯南布哥州和皮奥伊州,东部是大西洋,西部有戈亚斯州和托坎廷斯州,南部有米纳斯吉拉斯州和聖埃斯皮里圖州。 2015年估計人口有15,203,934人。.

新!!: 葡萄牙語和巴伊亞州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葡萄牙語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西葡萄牙语

巴西葡萄牙语(português brasileiro, português do Brasil; pt-BR),为葡萄牙语在巴西的变体。使用人口达1.9亿,遍及巴西全境及以及其他国家的巴西裔移民社区,如美国、巴拉圭、日本、葡萄牙、阿根廷。 巴西葡萄牙语与葡萄牙本土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语音及部分用词上的差别。 除非是有事到葡萄牙,才學歐洲葡語外,葡語學習者通常主要學習巴西葡萄牙語,因其較廣泛的使用及眾多的使用人口。.

新!!: 葡萄牙語和巴西葡萄牙语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

巴拉圭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araguay,Tetã Paraguái)是南美洲內陸國家,地據巴拉圭河兩岸。其南邊國境完全與阿根廷接壤,東北與西北角則分別是巴西與玻利維亞,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首都為亞松森。.

新!!: 葡萄牙語和巴拉圭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新!!: 葡萄牙語和东帝汶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葡萄牙語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葡萄牙語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布拉加

布拉加(葡萄牙语:Braga)為葡萄牙布拉加区的首府,葡萄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新!!: 葡萄牙語和布拉加 · 查看更多 »

布拉加區

布拉加區 (Distrito de Braga;)是葡萄牙北部的一個區。面積2,673平方公里,人口831,368人 (2001年)。首府布拉加,下分14市。 Category:葡萄牙的區 Category:北部大区 (葡萄牙).

新!!: 葡萄牙語和布拉加區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葡萄牙語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通称几内亚比绍,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曾为葡屬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约1,600,000人,首都是比绍。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新!!: 葡萄牙語和幾內亞比索 · 查看更多 »

乌拉圭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乌拉圭(Uruguay,),南美洲东南部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人口达近342万,其中近180万居于其首都和最大城市蒙得维的亚及其都市区。乌拉圭领土面积约为,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 查鲁亚族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角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乌拉圭于民主程度、和平程度、清廉程度http://photos.state.gov/libraries/uruguay/19452/pdfs/UruguaysRankingsJune2013.pdf及电子政务 方面均排列首位,并于新闻自由、中产阶级规模及富裕程度上列南美洲首位。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区域第二位。在全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大洲第三。联合国将乌拉圭归为高收入国家(最高层级)。在电子参与程度上,乌拉圭居世界第三。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 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并对其大麻生产、销售及使用合法化举措做出认同;同性婚姻及堕胎亦为合法。由此,乌拉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自由及社会进步的国家之一,在个人权利、宽容及包容尺度上均居世界前列。.

新!!: 葡萄牙語和乌拉圭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葡萄牙語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亞馬遜盆地

--盆地(Bacia do rio Amazonas),又稱亞馬遜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及其支流所流經之處,盆地與平原地形兼具。.

新!!: 葡萄牙語和亞馬遜盆地 · 查看更多 »

亞速群島

#重定向 亚速尔群岛.

新!!: 葡萄牙語和亞速群島 · 查看更多 »

人称

人称是与语言中的行为动作相关的话语角色。“妈妈餵宝宝吃饭”和“我餵你吃饭”,意思可能相同,但前者是用有词汇意义的名词来表示与“餵”相关的人的具体身份,后者才是用功能性的形式来表示话语角色这一抽象概念。话语角色的确定取决于具体的交际事件,因此人称是句子进入交际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称范畴的表达可以通过独立的代词或不独立的附缀和屈折形式等来表达。狭义的人称范畴就指动词的屈折变化所表示的诸类人称意义。一般来说,独立的人称代词比不独立的形式区分的意义更多。如英语中,人称代词区分I/you/he/she/it/we/they等,还有格的变化;在be动词里,就只区分am/are/is;在现在时单数的动词后,只有第三人称加-s,也不区分性。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在表示与“性数格时体态”等形态语法范畴并列时,人称可以省称为“身”。.

新!!: 葡萄牙語和人称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亚-罗曼语支

#重定向 伊比利亞羅曼語支.

新!!: 葡萄牙語和伊比利亚-罗曼语支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於欧洲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临着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在东北部由比利牛斯山脉与欧洲大陆连接。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其总面积约 582,000 平方公里。.

新!!: 葡萄牙語和伊比利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异化 (音韵学)

#重定向 語音異化.

新!!: 葡萄牙語和异化 (音韵学) · 查看更多 »

佛得角

維德角共和国(República de Cabo Verde),简称維德角,是一個位於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它横跨大西洋中部的10个火山岛,距离西非海岸线570公里。獨立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国名“維德角”在葡萄牙语意为“绿角”。人口约50万,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普拉亚。.

新!!: 葡萄牙語和佛得角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葡萄牙語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顿语

德顿语(Tetun,葡语、英语等作Tetum)是东帝汶的国家语言,主要基于南岛语系,亦有很多来自葡萄牙语的词汇。在葡萄牙统治东帝汶时,虽然葡萄牙语是官方语言,但德顿语作为交际语使用。在印度尼西亚占领东帝汶,成为其第27个省后,葡萄牙语被禁止使用,但是,天主教教堂并没有采用印尼语而转用德顿语,故此,德顿语成为东帝汶的文化和国家认同。.

新!!: 葡萄牙語和德顿语 · 查看更多 »

俚語

俚語是指民間非正式且較口語的詞句。《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節傳·王彥章傳》中记载,「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俚语亦作里語、俚言。又叫方言,土话,民间非官方的腔调和语言习惯。.

新!!: 葡萄牙語和俚語 · 查看更多 »

土生葡人

土生葡人或土生葡萄牙人是葡萄牙人和亚非族裔混血的后代,可能是指:.

新!!: 葡萄牙語和土生葡人 · 查看更多 »

圣埃斯皮里图州

聖埃斯皮里圖州 (Espírito Santo,IPA:)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東南部大西洋岸。面積46,077.519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3,412,746人。首府維多利亞。 州名是基督宗教中「聖靈」的意思。.

新!!: 葡萄牙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 · 查看更多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通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簡稱聖普,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附近一些礁、屿组成。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约90%居住在圣多美岛。居民主要是班图人,还有混血穆拉托人和印度人,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7月12日独立,成立民主共和国。圣普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新!!: 葡萄牙語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查看更多 »

圣安娜-利弗拉门图

圣安娜-利弗拉门图(葡萄牙语:Santana do Livramento)是巴西南大河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6950.37平方公里,总人口83614人,人口密度12人/平方公里。.

新!!: 葡萄牙語和圣安娜-利弗拉门图 · 查看更多 »

圣保罗

#重定向 保罗 (使徒).

新!!: 葡萄牙語和圣保罗 · 查看更多 »

地理大发现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新!!: 葡萄牙語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地方话

地方话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在广义语言学裡,地方话被用来形容相对于官方标准语言和世界语言的语言。它也常被视为世界语言的非标准方言。 最初的几个世纪,西欧学术著作多用拉丁语写成,所以用本土语言写作的著作(如意大利语或德语),被称为用地方话写作。 地方话与教堂祈祷语言相对(在语言学中,这种高低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关系也被称为双层语言)。例如,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拉丁分支仍用拉丁语而不是地方语主持弥撒,科普特教会则用科普特语主持仪式。虽然部分弥撒用阿比西尼亚官话诵读,衣索比亚的东正教教堂仍用其土语主持仪式。用地方话写作的《圣经》的出版引发了改革,第二次梵蒂冈会议的改革批准了用地方话主持天主教仪式。 相似的是,在印度文化中,即使印地语长期作为口语被使用,宗教仪式和学术作品都使用梵语。在1100年左右,在印度其他地区出现用坦米尔语,印地语,卡纳达语,泰卢固语等方言写作的宗教作品。如梵语印度教神圣史诗《罗摩衍那》就有许多地方话版本,包括16世纪诗人图西达斯的印地语版,和诗人坎班的泰卢固语版。在中國亦是如此,書面用語使用文言文長達數千年,至明、清、二十世紀後,才逐漸出現地方話寫作,如粵語白話文、吳語白話文等。 Category:语言学.

新!!: 葡萄牙語和地方话 · 查看更多 »

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縮寫:IPA),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PA), Handbook.

新!!: 葡萄牙語和國際音標 · 查看更多 »

分音符

分音符(diaeresis;)在语言学中表示发音的两个相邻的元音发两个单独的音节而不是作为一个双元音。举例来说就是前两个元音的联合(也可以是拼写的合写,或日期的合写)。相反的现象称为元音省略。.

新!!: 葡萄牙語和分音符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或譯為赛尔特人、居尔特人、蓋尔特人、克尔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西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 (拉丁文)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 今天凯尔特主要指不列颠群岛、法国布列塔尼地区语言和文化上与古代凯尔特人存在共同点的族群。这些族群在古代并不被其他民族认为是凯尔特人。人们认为,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时和高卢)曾迁入不列颠和爱尔兰,对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凯尔特人在前275年时,已经占据西欧、中欧和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前285年从多瑙河下游平原来的凯尔特人入侵到拉米亚之后,在前276年被后马其顿王国的时任国王在赫勒斯滂海峡打败,于前276年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加拉太,并且同时期的凯尔特人同化和消灭了伊比利亚当地的人。罗马人进佔高卢(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北部),同化了高卢的凯尔特人。而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在407年放弃不列颠岛,这些日耳曼入侵者于449年之后从弗兰德尔这个地方乘船渡海进入不列颠岛,消灭或同化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的凯尔特人,目前只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仍然坚持使用凯尔特语(包括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其中威尔士语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一种还在大范围使用的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但是由于使用人数日渐减少,也长期面临失传的危险。 早期的苏格兰人很可能也是说凯尔特语的,但是随着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于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北方海上的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再加上英格兰在经济上的强烈影响,苏格兰人逐渐被这些日耳曼入侵者(英格兰人和诺曼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所同化,最终丧失了本民族的凯尔特语言文化,成为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尽管如此,在当今的苏格兰地区,凯尔特语言文化的残留仍然处处可见。.

新!!: 葡萄牙語和凯尔特人 · 查看更多 »

凯尔特语族

凱爾特語族是印歐語系下的一族語言。古時曾在西歐廣泛使用,但今日使用此族語言的人口只存在於不列顛群島上的一些地區和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上。.

新!!: 葡萄牙語和凯尔特语族 · 查看更多 »

克里奧爾語

克里奥尔语(Creole Language,或Creole),一種穩定的自然語言,由皮欽語進一步而成。其特徵為混合多種不同語言詞彙,有時也掺雜一些其他語言文法的一種語言,也稱為混成語或混合語。.

新!!: 葡萄牙語和克里奧爾語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坦人

克里斯坦人(又稱馬六甲土生葡人或葡萄牙歐亞裔)是一支居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的葡萄牙—馬六甲混血人種。除了葡萄牙血統,由於長年的通婚,克里斯坦人亦有著不少荷蘭、英國、馬來族、華人以及泰米爾人血統。同時亦有大量馬六甲猶太人通過跨族通婚而融入到克里斯坦社區。 克里斯坦族群大概於16-17世紀,馬六甲成爲葡萄牙殖民地時形成。後代多使用一種基於葡萄牙語的克里奧爾語——克里斯坦語。現時當地政府把克里斯坦人定義為葡萄牙歐亞裔。 學界通常認爲,在葡萄牙擴張期間初期,葡萄牙婦女通常不會留在殖民地當地,因此克里斯坦社群形成於外來的葡萄牙男性(水手、士兵、商人等)與本地婦女的通婚。今天,克里斯坦人更加傾向于與華人或者印度人通婚,因爲若果與馬來族通婚,通常由於伊斯蘭教教法的規定而需要改變宗教信仰,而克里斯坦人多不願意為此而改變自身的文化及宗教認同。 “克里斯坦”一詞源于葡萄牙語"Cristão"(意思為“基督徒”)。對當地的克里斯坦社區亦有其他貶稱,例如"Gragok"(源于葡萄牙語 camarão,意思為“蝦”——映射克里斯坦人傳統上為漁民)。克里斯坦人則多自稱 Gente Kristang (葡萄牙語,信奉基督的人)。.

新!!: 葡萄牙語和克里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C

C,c是拉丁字母中的第3个字母。在伊特鲁里亚语中,爆破辅音没有明显的发音,所以他们把希腊语中的Γ, γ(Gamma)来书写他们的/k/。开始的时候,罗马人同时使用它来书写/k/和/g/,后来在它的右中部加了一横杠变成G。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只有/g/,而用K表示/k/。 一些学者表示,闪族语的ג是骆驼的图形。/k/在拉丁语中发展成上腭音和软腭音音位变体,这可能是由于伊特鲁里亚语的影响。因此,今天的C有很多不同的音值: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为:和,在意大利中的和(像英语中的CH)等等。.

新!!: 葡萄牙語和C · 查看更多 »

玻利維亞

多民族玻利维亚国(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Bulibya Wuliwiya,Wuliwya Suyu,Tetã Volívia)是南美洲的一個內陸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鄰國有巴西、秘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法定首都為蘇克雷,但實際上的政府所在地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過3,600--,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 欧洲殖民之前,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地区屬於印加帝国—美洲前哥伦布时期轄境最大的国家。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了该地区。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这个地方称为「上秘鲁」(Upper Peru),由秘鲁总督区管理。在1809年宣布独立、经过16年的战争后,1825年8月6日成立共和国,國名源於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维亚一直困于独裁、政治不稳和经济不佳。.

新!!: 葡萄牙語和玻利維亞 · 查看更多 »

琉息太尼亞

琉息太尼亞(Lusitania,又譯路西塔尼亞、盧西塔尼亞、盧士坦尼亞)是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琉息太尼亞的範圍約在今日的葡萄牙及西班牙西部的一部份(特別是埃斯特拉馬度拉自治區)。該省得名自盧西塔尼人(Lusitani或Lusitanian)。盧西塔尼人的起源未知,。.

新!!: 葡萄牙語和琉息太尼亞 · 查看更多 »

科英布拉

科英布拉(Coimbra)位於葡萄牙中部 為葡萄牙古都,蒙德古河畔,距離大西洋40公里。地位僅次於首都里斯本和北部重鎮波爾圖。人口142,408(2004年數字,都會區人口433,900)。.

新!!: 葡萄牙語和科英布拉 · 查看更多 »

科英布拉區

科英布拉區 (Distrito de Coimbra;)是葡萄牙中部沿海的一個區。面積3,947平方公里,人口441,225人 (2001年)。首府科英布拉,下分17市。 Category:葡萄牙的區 Category:中部大区 (葡萄牙).

新!!: 葡萄牙語和科英布拉區 · 查看更多 »

米紐河

#重定向 米尼奧河.

新!!: 葡萄牙語和米紐河 · 查看更多 »

米纳斯吉拉斯州

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是巴西东南部一个州,居民两千多万。它排名全国第二人口众多,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全国第三,按面积排名全国第四大。 米纳斯吉拉斯州共有853座城市,是巴西城市最多的一州。州政府所在地为贝洛奥里藏特是米纳斯吉拉斯州最大的城市,有240万居民,是拉丁美洲的主要城市和金融中心,是巴西第六大城市。米纳斯吉拉斯州是巴西总统数量最多的州。 它是巴西第四大州,面积是 - 比法國本土大。米纳斯吉拉斯州是该国主要的咖啡和牛奶生产州,其历史名城如圣若昂-德雷,孔戈尼亚斯,欧鲁普雷图,迪亚曼蒂纳,蒂拉登蒂斯和马里亚纳以其建筑和殖民艺术的遗产而闻名。 米纳斯吉拉斯州在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僅次于圣保罗州及里约州,在18世纪淘金时代时巩固了巴西内陆的殖民。在18世纪尾期淘金低潮,经济停滞,直到19世纪初出现了具有强大出口启动力的咖啡,在联邦政府的保护政策之下开始工业化,盖建道路、水力发电厂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米纳斯吉拉斯州位于海拔100米至1500米的高原上,最高点2891,9米为比库大邦德拉Pico da Bandeira,意为旗峰。 以山、瀑布、历史名城、珍贵的石头,以及盛产铁等金属而著称。 米纳斯吉拉斯州是一个比较多样化的州,比如在北部是比较干旱的气候,在南部却比较潮湿。北部和西部以奶牛、牛奶、牛肉闻名。不同种族的人混杂地住在一起。 巴巴塞纳是该州东南部的一个城市,葡萄牙语是Barbacena。.

新!!: 葡萄牙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 · 查看更多 »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3日在馬德里逝世。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里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與東方的湯顯祖,西方的莎士比亞,同年入葬。.

新!!: 葡萄牙語和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葡萄牙語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納米比亞

#重定向 纳米比亚.

新!!: 葡萄牙語和納米比亞 · 查看更多 »

累西腓

累西腓(Recife),又譯勒西腓、海息飛,是巴西第九大城市,按都会区人口计算,该城市是全国第五大城市及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人口1 633 697(2017),它是伯南布哥州首府及该州最大城市,位於大西洋沿岸。.

新!!: 葡萄牙語和累西腓 · 查看更多 »

纳米比亚

納--米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靠赞比亚和安哥拉,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尽管与津巴布韦无领土接壤,但两国在赞比西河河岸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海拔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該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 納米比亞1990年3月21日从南非统治下独立。2011年人口约210万,人口增长率0.873%。.

新!!: 葡萄牙語和纳米比亚 · 查看更多 »

罗曼语族

罗曼语族(又稱羅馬語族、拉丁语族),属於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曼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人”。罗马帝国瓦解之后,原本统一的拉丁语也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各类方言。这些方言就是今日罗曼诸语言的雏形。 尽管如此,现代罗曼语族诸语言和古老的拉丁文之间已经存在很大不同了。比如,现代罗曼语多以冠词和介词来替代拉丁文詞尾复杂的格变化;现代罗曼语用助动词来构成复合时态,这也是拉丁文不具备的。 尽管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罗曼诸语言之间仍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包括:历史传统的彼此隔绝、古罗马帝国治前的地域性古语的影响、罗马帝国覆灭后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变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共融,等等。.

新!!: 葡萄牙語和罗曼语族 · 查看更多 »

美国英语

美国英语(英語:American English,简写:AE、AmEng、USEng、en-US),又稱美式英語,簡稱美語,是指美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它是美国最主要的语言。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97%的美国居民可以“好”或“很好”地使用英语,只有0.8%的人完全不使用英语,而1890年有3.6%。到2005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英語母語者使用美式英語。.

新!!: 葡萄牙語和美国英语 · 查看更多 »

美洲

美利堅洲(英文:Americas),简称美洲,位于西半球,自然地理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面積達4254.9万平方公里,佔地球地表面积的8.3%、陆地面积的28.4%。人文地理则将之分为盎格鲁美洲(大多使用英語)和拉丁美洲(大多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美洲地区拥有大约9.5亿居民,占到了人类总数的13.5%。 最早发现并移民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是东亚人后裔,迁徙时间至晚约在一万年前。多数原住民已经被欧洲移民有组织屠杀,已经不是主要居民。对于欧洲人来说,美洲最初并不为所知,后被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並误认为是印度,以致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流传之今。后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 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移民,后来荷兰、英国、法国也向那里移民。1776年,美洲诞生第一个西方殖民独立国家——美国。.

新!!: 葡萄牙語和美洲 · 查看更多 »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紐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最晚在一万年前从东亚迁徙到美洲。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东亚后裔的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之后欧洲人开始了对原住民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和奴役,加上原住民大量感染來自舊大陸的疾病,导致其骤减近乎灭绝。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語言众多,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目前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語言约有350个,分属十几个语系,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新!!: 葡萄牙語和美洲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羅安達省

羅安達省位於安哥拉西北,與本哥省相鄰,西臨大西洋。.

新!!: 葡萄牙語和羅安達省 · 查看更多 »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 葡萄牙語和羅馬帝國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葡萄牙語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瓜拉尼語

拉尼語(瓜拉尼語:avañe'ẽ),是源自南美洲原住民的瓜拉尼人的语言。属图皮语系的图皮-瓜拉尼语族,主要分布於巴拉圭,在巴西、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也有少数人使用。 瓜拉尼語是美洲原住民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多者,也是美洲唯一有大量非原住民使用人口的原住民語言。 瓜拉尼語採用基於拉丁字母的瓜拉尼語字母,當中有一個特別的字母G̃。.

新!!: 葡萄牙語和瓜拉尼語 · 查看更多 »

畿內亞比紹

#重定向 幾內亞比索.

新!!: 葡萄牙語和畿內亞比紹 · 查看更多 »

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葡國魂,正式名稱為路濟塔尼亞人之歌(Os Lusíadas)是葡萄牙詩人賈梅士歷時三十年所作的史詩。1572年出版,是葡萄牙文學史上最優秀和最重要的作品。 此詩以荷馬詩風寫成,對葡萄牙在14至17世紀建立帝國的事跡加入藝術的想像。在葡萄牙具有開國史詩的地位,與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纪》之於羅馬帝國一般。 在詩的開頭詩人答應頌唱「那些自路濟塔尼亞西部海岸|朝未知海域進發的軍旅與英雄」的時候,已經將海上歷險與古代神話形成對比。此處是模仿《埃內亞斯》的開頭。 詩人把葡萄牙人說成是路索斯(Lusus,希臘神話中酒神狄俄倪索斯的朋友和傳說中路濟塔尼亞國的始創者)的後代,又以達伽馬(第一個經海路抵達印度的歐洲人)作為詩中的英雄,述說葡萄牙直到16世紀中期的歷史。.

新!!: 葡萄牙語和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 查看更多 »

音節省略

音節省略(Elision)或謂「元音省略」為語言中一單詞、或一句子之一音節或多音節元音省略的一種情形。說話者會因語音裡的元音消滅,致使語句的使用上會有所省略簡縮。一般語言上的連音現象亦歸屬之。有部分語言音節裡的輔音亦會造成省略現象,比如台灣閩南語除元音省略的現象外,亦有輔音省略、或則元輔音省略等之情形。.

新!!: 葡萄牙語和音節省略 · 查看更多 »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舊譯作莫三鼻給,位於非洲南部,临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以葡萄牙语作為官方語言,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2017年普查人口為28,861,863人(初步數字)。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其經濟低落,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再加上曾為社会主义國家,國內經濟等數值常被拿來與人口相似的朝鲜比較。.

新!!: 葡萄牙語和莫桑比克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葡萄牙語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達爾文主義

达尔文主义是与生物演化有关的一系列运动和概念,其中也包含与查尔斯·达尔文无关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尔文主义”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取决于谁在使用这个词语。在美国,“达尔文主义”经常被创造论者作为贬义词使用。但在英国,这个词并无贬义,它用来指代演化论。 这个词语是由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在1860年创造出来的,那时候被用来描述演化概念,包括早期的概念,诸如马尔萨斯主义和斯宾塞主义。到了19世纪晚期,它开始代表“自然选择是唯一的演化机制”这个概念。与拉马克主义相比,在1900年左右,直到达尔文和格里哥·孟德尔的思想统一成现代演化综论以前,它一直被孟德尔定律所掩盖。随着现代演化综论的发展,这个词语有时候会与特定的思想联系起来。 后来,只有科学作家还在使用这个词,于是它越来越多的被认为不适合用来描述现代演化综论。例如,因为达尔文并不熟悉格里哥·孟德尔的理论,所以对遗传仅仅有含糊和不准确的认识,对遗传漂变更是一无所知。.

新!!: 葡萄牙語和達爾文主義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葡萄牙語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非洲联盟

非洲聯盟(Union Africaine; African Union),簡稱非盟(UA 或 AU),是一個包涵了55個非洲国家的聯盟,是屬於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於一體的全非洲性政治實體。非洲聯盟於未來有計畫統一使用貨幣、聯合防禦力量、以及成立跨國家的機關,這包括一個管理非洲聯盟的內閣政府。此聯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發展及穩固非洲的民主、人權、以及能永續發展的經濟,除此之外亦希望減少非洲內部的武裝戰亂及創造一個有效的共同市場,最終目標是建立「非洲合眾國」。 前身是1963年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的「非洲统一組織」。2002年7月在南非改組。 2017年在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上,摩洛哥获得了54个成员国中的42国同意,时隔33年重新成为该组织成员国,至此非洲联盟已涵盖所有非洲主权国家。.

新!!: 葡萄牙語和非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顎音化

顎音化(Palatalization)是一個語言學的名詞,指輔音在發音時變得接近硬顎音。通常發生於硬顎無擦通音或者前元音如、的前面,這個現象會使輔音在發音時,除本身的發音動作外,舌根會頂著硬顎部分並發出一個類似短促的。國際音標會在顎音化的輔音右上角加上“”來表示。.

新!!: 葡萄牙語和顎音化 · 查看更多 »

西伊比利亞語支

西伊比利亞語支(West Iberian)是伊比利亞羅曼語支下屬的一個人分支,包括阿拉貢語、西班牙語、拉迪諾語、阿斯圖里亞斯-萊昂語、加利西亞-葡萄牙語等語言, where cantabrian language is listed in the Astur-Leonese linguistic group.

新!!: 葡萄牙語和西伊比利亞語支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葡萄牙語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罗马行省)

西班牙(Hispania)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罗马名。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西班牙被分为两个省,一个为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和远西班牙(Hispania Ulterior)。在罗马元首制时期,远西班牙被再分为两个省贝提卡(Baetica)和卢西塔尼亚(Lusitania),而近西班牙被重新命名为塔拉戈纳(Tarraconensis)。.

新!!: 葡萄牙語和西班牙 (罗马行省)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西羅曼語言

西羅曼語言(Western Romance languages)是羅曼語族下屬的分類之一,和義大利-達爾馬提亞語共同形成了義大利-西羅曼語支。西羅曼語言雖然和義大利-達爾馬提亞語,但由於經過了拉丁化過程並且吸收了凱爾特語和伊比利亞語文化的特點,在詞彙和發音上有所不同。另外,西羅曼語言和東羅曼語支由於地理位置甚遠因此有很大不同。.

新!!: 葡萄牙語和西羅曼語言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

德拉(Madeira)是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上一个属于葡萄牙的群岛和该群岛的主岛的名字。位于葡萄牙的西南部。葡萄牙语中“Madeira”是木头的意思。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把馬德拉島称为“木島”。2011年,总人口估计为267 785人。马德拉的首府是丰沙尔,位于主岛的南海岸。 马德拉群岛距离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仅有400公里,位于里斯本西南约1000千米,离摩洛哥的海岸线约600千米。自从1976年以来,这个群岛成为葡萄牙的两个自治省之一(另外一个自治省是亚速尔群岛,位于西北方)。这个群岛由馬德拉島、圣港岛和两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群(和萨维奇群岛,今天是自然保护区)组成。自治省的范围覆盖整个群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299-2条规定,它是欧洲联盟特别领域。 在恩里克王子时期,葡萄牙人就发现了马德拉并宣称其为葡萄牙领土(1419年)。1420年,葡萄牙人开始在马德拉上建立殖民地。这是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次发现与扩张。 今天,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全年度假村,每年大约有一百万游客访问,是当地人口的三倍。该地区以马德拉酒,美食,历史和文化价值,植物和动物,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月桂树林),和刺绣工匠而闻名。每年一次的新年烟火秀曾于200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烟火秀。丰沙尔港是葡萄牙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超过半数前往葡萄牙的邮轮的目的地,也是来往于欧洲与加勒比、北非的大西洋轮渡乘客重要的中途停靠站点。仅次于里斯本,马德拉群岛是葡萄牙人均GDP第二高的区域。.

新!!: 葡萄牙語和馬德拉 · 查看更多 »

馬六甲

#重定向 马六甲.

新!!: 葡萄牙語和馬六甲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葡萄牙語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六甲州

#重定向 马六甲.

新!!: 葡萄牙語和马六甲州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葡萄牙語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新!!: 葡萄牙語和马来语 · 查看更多 »

马托格罗索州

托格罗索州(葡萄牙语:Mato Grosso)是巴西西部的一个州,首府库亚巴。面积为903,357 km²。人口2,856,999人。为巴西第三大州。为世界上仅存的大片未开发地区之一,vol.11, p.10.

新!!: 葡萄牙語和马托格罗索州 · 查看更多 »

马拉维

拉维共和国(齊切瓦語:Dziko la Malaŵi;英語:Republic of Malawi),簡稱馬拉威,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家,鄰接贊比亞、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亞。國土位於南緯9°45'至17°16'、東經32°35'-35°24'之間。 其首都利隆圭位於马拉维的中部。.

新!!: 葡萄牙語和马拉维 · 查看更多 »

語言

语言,广义而言,是用於沟通的一套方式,有其符号与处理规则,一般称为文法。符号通常称为文字,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进行传递。 語言用來傳遞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含義。 “語言”一詞可以更廣義的理解為已知或未知世界的基礎構成系統。 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在一個先進的社會中一般人都必須透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等。 語言學就是從人類研究語言分類與規則而發展出來的。研究語言的專家被稱呼為語言學家。 當人發現了某些動物如海豚能夠以某種方式溝通,​​就誕生了動物語言的概念。 20世紀由於電腦誕生,人需要給電腦指令。這種對機器的「單向溝通」就成電腦語言。.

新!!: 葡萄牙語和語言 · 查看更多 »

魁北克法語

魁北克法語(français québécois, le français québécois, le français du Québec,Quebec French, Québécois French),是加拿大法語中佔主導性並最普遍的區域法語變種。 不單只在魁北克省,魁北克法語亦是全國多種法語方言中最為廣泛使用的一種。在安大略省東北部、草原省份、拉布拉多,以至美國新英格蘭的法語社區,人們都用演變自魁北克法語的方言溝通。 本來這類方言均統稱為「Laurentian French」,但現時一般都會稱之為魁北克法語。法國人400年前來北美洲建立的殖民地新法蘭西,和後來的英屬北美都視加拿大和阿卡迪亞為兩個地方,因此原本所謂的加拿大法語其實是指魁北克法語,而不是好像現時般把阿卡迪亞法語和紐芬蘭法語包括在內。.

新!!: 葡萄牙語和魁北克法語 · 查看更多 »

词形变化

在語法學中,詞形變化或屈折變化(Inflection or inflexion)指單詞(或詞根)的變化,以導致語法功能改變,進而使其代表的意義也有所改變。印歐語屈折變化又可以分為變位和變格,前者指動詞的時、體、式、態等範疇的變化,或後者則指名詞、代詞、形容詞的格、數和性等範疇的不同而導致的變化,日語則無變位變格之分,詞形變化皆叫活用。其中表示該詞彙基本概念的部份稱為詞幹。.

新!!: 葡萄牙語和词形变化 · 查看更多 »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单词的形成与组成),句法(决定单词如何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以及语音(声音系统与抽象声音单元的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相关分支,它涉及到语音(phone)与非语音声音的实际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出与被接收到的。 與学习語言不同,语言学是研究所有人类语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通常只有根据语言,非文字)。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语言学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 语言学其他的附属科目包括以下:.

新!!: 葡萄牙語和语言学 · 查看更多 »

语法学

语法学(Syntax)是語言學的一個分科,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语法)的学科。.

新!!: 葡萄牙語和语法学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新!!: 葡萄牙語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費爾南多·佩索亞

#重定向 費爾南多·佩索阿.

新!!: 葡萄牙語和費爾南多·佩索亞 · 查看更多 »

路易·德賈梅士

賈梅士(Luís Vaz de Camões,通寫Luís Camões,约1524年-1580年6月10日)為葡萄牙詩人,被公認為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和西方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被与荷马、维吉尔、但丁与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相比。他写了众多诗和剧作,但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中国译本为《葡國魂》)。.

新!!: 葡萄牙語和路易·德賈梅士 · 查看更多 »

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在历史学中可指:.

新!!: 葡萄牙語和黑暗时代 · 查看更多 »

鼻化元音

鼻化元音(nasal vowel、半鼻音、鼻腔元音)是发音时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的元音。 国际音标及葡萄牙语都採用“~”標示鼻化。.

新!!: 葡萄牙語和鼻化元音 · 查看更多 »

鼻音化

在語音學中,鼻音化(nasalization)指的是發音時,軟顎會略降,使得部分氣流能在嘴巴發出聲音時從鼻子流出。.

新!!: 葡萄牙語和鼻音化 · 查看更多 »

輔音弱化

輔音弱化或弱音化(Lenition)是語言學的一種輔音變化現象,存在於多種語言,但以印歐語為主。輔音弱化及語音同化都是歷史語言學的一門主要課題,亦是現時語言在歷史中變化的主要原因。 這個名詞源自拉丁語的lenis,意思就是變弱或變軟。弱音化指語音由一對較強的語音轉化為較弱的一對。若已轉化的輔音與另外的輔音還有配對關係,這個弱化過程還可能會一直繼續下去。.

新!!: 葡萄牙語和輔音弱化 · 查看更多 »

达曼

达曼可能指:.

新!!: 葡萄牙語和达曼 · 查看更多 »

达曼-第乌

达曼-第乌 (Daman and Diu) 是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位处印度西岸,濱临阿拉伯海。 达曼-第乌历史上与果阿、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同為葡属印度的領土,直至1961年12月19日印度攻取果阿与达曼-第乌為止。 达曼-第乌由两块飞地组成,皆为直属联邦的行政区,总面积有112km²,人口158,059。其中达曼72km²/113,949;第乌40km²/44,110。.

新!!: 葡萄牙語和达曼-第乌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葡萄牙語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迦太基

迦太基(腓尼基語:;;Καρχηδών,Karthago,قرطاج),是一個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西亞)的城市,與羅馬隔海相望。 迦太基一词在腓尼基语中读作“” ,意思是「新的城市」,其早期居民为迦南城市泰尔(Tyre或譯為推羅)的移民。在古羅馬文獻中,迦太基也被稱為「布匿」(Punici)。 前8世紀,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迦太基城,當時迦太基城還只是腓尼基城邦泰爾的海外殖民地。前650年,脫離泰爾獨立,建立城市國家古迦太基。古迦太基强势时疆土遼闊,勢力最大曾囊括今天北非沿岸、今西班牙中部、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和馬爾他島,首都迦太基富極一時,其基礎是農業与商業,在外貿易居民善航海与貿易,在國內居民又是出色的農民,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因此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成為最有活力的經濟強國。 古迦太基曾與古希臘爭奪地中海霸權,後又與古羅馬爭奪霸權。最後因為在三次布匿戰爭中均被羅馬共和國打敗,並於前146年滅亡。 古迦太基滅亡之後,羅馬軍隊摧毀了迦太基城。後來在迦太基城原址附近建立新城,並成為羅馬的阿非利加省首府。439年汪達爾人佔領迦太基,成為汪达尔-阿兰王国的首都。533年成為东罗马帝國的屬地,並成為東羅馬帝國重要文化中心。7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引發的戰亂而被徹底廢棄。.

新!!: 葡萄牙語和迦太基 · 查看更多 »

迪尼什一世

迪尼什一世 Diniz I()勃艮第王朝的葡萄牙国王(1279年~1325年在位)。他是阿方索三世的儿子和继承者。 迪尼什对葡萄牙语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曾下令,凡是官方文件一律用葡萄牙语书写,以代替以往通用的拉丁语。这种政策促进了葡萄牙语的使用和完善。迪尼什本人对文学颇感兴趣,葡萄牙有很多早期诗歌可能是他创作的。 迪尼什一世总的来说是一个倾向于中央集权的统治者。为了与天主教教会和大领主抗衡,他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限制教会的司法权。这些斗争的一个额外成果是,为了打破教会学校的知识垄断,迪尼什于1290年在里斯本创建一所大学,此大学后在1308年迁至科英布拉。 在迪尼什一世统治时期,葡萄牙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他鼓励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办金矿,并且不反对外国商人在葡萄牙从事贸易。热那亚人开始在葡萄牙出现并定居,他们丰富的航海经验对葡萄牙产生了深远影响。 迪尼什一世是最早鼓励建立商船队和海上力量的葡萄牙国王。他从国外募集人才指导本国人民学习航海技术。在迪尼什一世在位时,热那亚移民埃曼纽尔·佩萨格诺成为葡萄牙的第一位海军指挥官。 D Category:勃艮第-葡萄牙王朝.

新!!: 葡萄牙語和迪尼什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加維

阿爾加維(Algarve)是葡萄牙最南的一個大區,也是歷史省份之一。其對應省為法羅省。 在历史上,曾经与葡萄牙其他土地和巴西一起组成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

新!!: 葡萄牙語和阿爾加維 · 查看更多 »

阿連特茹

阿連特茹 (Alentejo; (IPA //))位於葡萄牙中南部,是葡萄牙七個大區之一。面積26,000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為776,585人。 A.

新!!: 葡萄牙語和阿連特茹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葡萄牙語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

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de Castilla,又名el Sabio(智者),),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在位时间为1252年-1284年。阿方索十世为斐迪南三世與霍亨斯陶芬家族出身的妻子的長子,在托萊多出生。他在位期间,同时担任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莱昂王国国王、加利西亚王国国王。因為他的外祖父士瓦本公爵菲利普曾是神聖羅馬皇帝的對立國王,所以阿方索十世曾经试圖競選神聖羅馬皇帝,但1257年和1272年两次竞选均告失败。 由西奧博爾德一世作為納瓦拉國王的選舉結束後,阿方索十世的父親斐迪南三世試圖安排他與西奧博爾德一世的女兒納瓦拉的布蘭奇結婚,但此舉並不成功。因此,在1240年,他娶了吉蘭代古斯曼,但後來他們被宣布婚姻無效,又宣布其子女皆為私生子。在同一時期(1240年至1250年),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征服了幾個穆斯林在安達盧斯的據點,如穆爾西亞、阿利坎特和加迪斯。 1249年,阿方索十世迎娶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與匈牙利的約蘭德所生的女兒維奧蘭特,他們在三年前(1246年)訂婚。1252年,斐迪南三世逝世,阿方索十世繼承了他父親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的王位。次年(1253年),他入侵及佔領葡萄牙阿爾加維地區。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三世被迫割地,但他獲得阿方索十世提出的一項協議,條件是他同意娶阿方索十世的私生女比阿特麗斯;結婚後,被佔領的土地將被送回給他倆的繼承人。1263年,阿方索十世兌現承諾退回阿爾加維與葡萄牙。 1254年,阿方索十世簽署了與英國國王和阿基坦公爵亨利三世的聯盟條約,在戰爭中支持亨利三世對抗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同一年,阿方索的妹妹,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與亨利三世的王位繼承人愛德華一世結婚。阿方索十世永遠放棄自稱擁有加斯科尼公國,由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八世與英格蘭和加斯科尼的埃莉諾的結婚開始,卡斯蒂利亞一直聲稱擁有此地。 1256年,在荷蘭的威廉二世去世後,阿方索通過他的母親是皇帝紅鬍子腓特烈的兒子士瓦本的菲利普的女兒而擁有霍亨斯陶芬家族後裔的身份,聲稱代表士瓦本主線去繼承羅馬人民國王的王位。阿方索其實是受到選帝侯的誤導,將選舉變成了複雜的計劃,浪費了大量金錢作為選舉費用,但從未真正擁有羅馬人民國王的地位。他的對手康沃爾的理查卻於1257年前往德國的亞琛加冕為羅馬人民國王。阿方索卻從來未有到德國。他最初的支持者教皇亞歷山大四世亦因阿方索的盟友而轉為不支持他。最後在理查去世後,哈布斯堡王朝的魯道夫王子於1272年當選,由羅馬教皇格雷戈里十世宣布廢黜阿方索十世,1275年阿方索經過和教皇漫長的談判,終於放棄羅馬人民國王的頭銜。 為了獲得金錢去選舉,他將貨幣貶值,然後努力以關稅壓抑通漲。這樣他毀了領地內的小商家,亦冒犯了農民。他試圖通過零星的暴力行為嚇住貴族,但是他們終於在1272年背叛了阿方索十世。這次叛亂最終在1273年由阿方索十世的兒子斐迪南解決。 1273年,阿方索十世創建了梅斯塔,協會約有3000名的在卡斯蒂利亞牧羊人參與,這是作為對傳統羊毛出口國英格蘭減少羊毛出口所作出的反應。該組織後來成為國家中非常強大的勢力(因羊毛成為卡斯蒂利亞第一大出口商品),並最終被因為其特權而成為卡斯蒂利亞經濟的致命傷。再者,其中一個副作用是迅速擴大羊群被抽出送到卡斯蒂利亞的農田中放牧。 阿方索十世的長子斐迪南王子,在1275年死於抵抗摩洛哥和格拉納達入侵的戰鬥中,留下兩個仍是嬰兒的兒子。阿方索的第二個兒子桑喬王子,自稱是新的繼任者,基於他要求以卡斯蒂利亞傳統習俗,認為以血脈接近及父系資歷等都應優先於斐迪南王子的兒子。阿方索十世卻傾向於將王位傳給他的孫子,但是桑喬得到貴族的支持。一場慘烈的內戰爆發導致阿方索十世在1282年被迫接受桑喬作為他的繼承人,而不是他年輕的孫子,當時只有城市塞維利亞,穆爾西亞和巴達霍斯仍然對他效忠。阿方索十世當時試圖推動民族團結運動,卻使摩爾人支持了他的兒子和貴族,而當他自己與摩洛哥馬林王朝蘇丹阿布優素福結盟時,阿方索十世被譴責為宗教敵人。1284年,他在被打敗和被遺棄在塞維利亞而逝世,只留下一份排除桑喬繼承的遺囑,因而再引發內戰。 阿方索十世對文化貢獻很大,他的作品由拉丁文、希伯來文以及阿拉伯文的作品翻譯或改寫而成的。他也是當時歐洲最有學問的國王之一,所以被稱爲“智者”。他的國家成爲歐洲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阿方索十世建立托萊多翻譯學校,把許多東方作品翻譯成拉丁文。這所翻譯學校爲西班牙帶來文化的繁榮。他的主要作品有歷史著作《世界歷史》和《西班牙編年通史》。法學的巨著包括《法典七章》,阿方索十世將從羅馬法律條文中得到啓迪的東西進行整理收集並加以系統化。這部作品使人們瞭解到當時的生活習俗,它也是西班牙散文作品中的瑰寶。科學著作則有《阿方索星表》而娛樂方面的著作有《對弈集》。 Category:卡斯蒂利亞君主 Category:天文學相關人物.

新!!: 葡萄牙語和阿方索十世 (卡斯蒂利亞)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一世 (葡萄牙)

阿方索一世·恩里克斯(Dom Afonso Henriques,),外号征服者(O Conquistador),澳門譯作亞豐素·殷理基或殷豐素,葡萄牙独立后的第一个國王(1139年-1185年在位)。 阿方索·恩里克斯是法国封建主勃艮第的亨利之子。亨利因为与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国王阿方索六世的私生女卡斯蒂利亚的特里萨结婚,获得葡萄牙伯爵的称号,并得到蒙德戈河与杜罗河河间地带作为封地。当亨利于1112年(或1114年)去世后,极为年幼的阿方索·恩里克斯继承了伯爵的封号,并被宣布为这块领地的领主。卡斯蒂利亚的特里萨为儿子摄政,然而她狂热地爱上了加利西亚的贵族费尔南多·佩雷斯,为了这个情夫她似乎想要剥夺阿方索的继承权。但是1128年,已经成年的阿方索·恩里克斯打敗了自己的母亲,迫使她和佩雷斯离开葡萄牙。这样,他就获得了对这块领地的无可争议的统治权。 在领地内的城市和教会、骑士的支持下,阿方索一世开始为摆脱对萊昂的臣属地位而斗争。他与其表兄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国王阿方索七世作战(他是阿方索一世母亲的盟友),在1129年宣布自己为葡萄牙亲王。经过长期的战争和阴谋,阿方索一世最终在1139年达到了使葡萄牙成为獨立王国的目的,并自称为國王。1143年,阿方索七世与阿方索一世和解,并承认他的国王地位。为了确保这种地位,阿方索一世并且主动向教皇英诺森二世提出把葡萄牙作为教皇的臣属。但是,实际上直到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承认阿方索为国王。 1139年7月26日,阿方索一世击败了一支摩尔人的军队。此后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与摩尔人进行斗争,以扩大统治地域上。他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147年夺取圣塔伦;在开往圣地的第二次十字军的帮助下,于当年10月攻占了里斯本。他并且征服了今天葡萄牙南部的一些地区。为了有助于葡萄牙未来的扩展,阿方索一世设法使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葡萄牙设立分团。 阿方索一世在晚年與兒子桑乔一世分享權力,直到于1185年去世。如果从继承葡萄牙伯爵时来看,他是欧洲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之一。 現今葡人把阿方索認可為葡萄牙的「國父(Pai da Nação)」,在2007年票選中,他排名第四。 Category:葡萄牙君主 Category:勃艮第-葡萄牙王朝.

新!!: 葡萄牙語和阿方索一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葡萄牙語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

阿拉贡(Aragón、Aragó)是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面积47,719平方公里,人口1,277,471(2003年)。 阿拉贡向北与法国相邻,向东是加泰罗尼亚,向南是瓦伦西亚,向西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卡斯蒂利亚-莱昂、拉里奥哈和纳瓦拉。萨拉戈萨省、韦斯卡省和特鲁埃尔省属于阿拉贡自治地区。阿拉贡的首府是萨拉戈萨。.

新!!: 葡萄牙語和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République de Guinée Equatoriale、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中部非洲西部的国家之一。2009年7月人口约为633,441人。虽然国名中带有赤道字样,但赤道只通過国土之間的海域,并未直接穿过该国领土。.

新!!: 葡萄牙語和赤道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歸融語

葡萄牙語歸融語(Crioulos de base portuguesa)是以葡萄牙語為基礎的歸融語,為數不少。 葡萄牙語歸融語可以按Dulce Pereira的分法,按地域和次源語劃分:.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語歸融語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语动词

葡萄牙语动词变位(a conjugação),是指葡萄牙语动词为了表达不同的语式、时态、体、人称或数而改变动词词尾的后缀与辅助动词的形式。.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语动词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语字母

#重定向 葡萄牙语正写法#字母名称与发音.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语字母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这是一个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列表。.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Comunidade dos Países de Língua Portuguesa。国际音标:(葡萄牙葡语);(巴西葡语)。首字母縮略字:CPLP,简称:葡语国家共同体)是一个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组成的友好论坛。有超过2.23亿人生活在说葡语的国家,遍布全球。.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语语法

以下依照陽性單數,陽性複數,陰性單數,陰性複數之順序.

新!!: 葡萄牙語和葡萄牙语语法 · 查看更多 »

重音符

重音符 或 抑音符(grave accent; ` ;、 or )是一個變音符號,用於希臘語(1982年前)、法語、加泰羅尼亞語、威爾士語、義大利語、越南語、蘇格蘭蓋爾語、挪威語、葡萄牙語和其他語言內。.

新!!: 葡萄牙語和重音符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葡萄牙語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里約熱內盧州

里約熱內盧州(Rio de Janeiro,) 是巴西的一個州。 里約熱內盧州面積43,696.1km²。該州首府是1763年由葡萄牙人建立的里約熱內盧,該市也是州內最大的城市。 里约热内卢(意为一月之河)是巴西27之一州,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东边,北与米纳斯州,东北与圣霊州,西南与圣保罗州交界,东部及南部依大西洋环绕,首都是同名的里约热内卢。在里约州出生的人叫做fluminense,由拉丁文flumen-”河” 而来。.

新!!: 葡萄牙語和里約熱內盧州 · 查看更多 »

里约热内卢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僅簡稱為里約(Rio),是位於巴西東南部的城市,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同時是巴西第二大城,仅次于圣保罗。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6,094,183人(2005年)。其自1822年巴西建國以來一直為首都,至1960年4月21日遷都巴西利亞為止,更曾經成為前宗主國葡萄牙在本土被拿破崙入侵時(1808年–1821年)的流亡首都。风景优美,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市內的是之一,而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其亦為第31届夏季奥运的主辦地,是第一座舉辦夏季奧運的南美洲城市。.

新!!: 葡萄牙語和里约热内卢 · 查看更多 »

里韦拉

里韦拉(西班牙语:Rivera)是位于乌拉圭东部与巴西交界处的一座城市,也是里韦拉省的首府。 乌拉圭前总统阿帕里西奥·门德斯就出生在里韦拉。 Category:乌拉圭城市.

新!!: 葡萄牙語和里韦拉 · 查看更多 »

里昂

里昂(Lyon,读音:),法国第三大城市,法国东南部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罗讷省的首府。位于罗纳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包括郊区和卫星城,里昂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都市区。里昂是著名的国际都市,历史悠久,部分历史和建筑地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里昂丝绸和纺织业源远流长,被誉为“欧洲丝绸之都”。从20世纪末期开始,里昂食品业兴起,也使得里昂有着“美食之都”的称号。里昂也是电影的诞生地,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曾在此拍摄下世界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里昂还是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总部所在地。在2015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里昂是位居法国第2、全球39位的最宜居城市。 里昂银行业、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实力雄厚,是法国第二大经济中心。该市教育事业发达,里昂大学是法国第二大高等教育和研究中心,里昂商学院为欧洲十强商学院和法国商学院最高学府。著名的里昂足球俱乐部也位于里昂。.

新!!: 葡萄牙語和里昂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

里斯本(Lisboa),亦稱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同为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84.6平方公里、人口547,631人(2011年)。包含衛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此后成为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现今与波尔图同为葡萄牙两大代表性城市。.

新!!: 葡萄牙語和里斯本 · 查看更多 »

金邦杜语

金邦杜语是安哥拉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主要使用人口在该国西北部,尤其是马兰热省。金邦杜语有11种方言:Ngola, Dembo, Jinga, Bondo, Bângala, Songo, Ibaco, Luanda, Quibala, Libolo 和 Quissama。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1919年法令禁止在学校教授本土语言,这个举措使金邦杜语在城市人口的使用量大幅减少。.

新!!: 葡萄牙語和金邦杜语 · 查看更多 »

腓尼基

腓尼基(腓尼基语:;Phoenicia;Φοινίκη;فينيقية;埃及语:fnḥw (fenkhu))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地区,其范围接近于如今的黎巴嫩和叙利亚。腓尼基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乃犹太人的近邻。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他们的腓尼基字母,與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同源。.

新!!: 葡萄牙語和腓尼基 · 查看更多 »

腓尼基语

腓尼基语()是古代的一种语言,使用于地中海沿岸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在古埃及语中称作Pūt ,腓尼基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阿拉姆语称作"迦南",希腊语、拉丁语称作"腓尼基" 。腓尼基语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迦太基语便是由腓尼基语与柏柏尔语融合发展而来的。腓尼基语和迦太基语都使用腓尼基字母进行书写,希腊字母便是以腓尼基字母改造而来。 现存语言中与腓尼基语最接近的语言为希伯来语。.

新!!: 葡萄牙語和腓尼基语 · 查看更多 »

若热·亚马多

若热·亚马多(Jorge Amado,),巴西现代主义小说家。他是巴西最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49种文字在55个国家出版,许多曾被拍成电影。他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中黑人及混血族群的生活。1961年亚马多当选巴西文学院院士,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主要作品有《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大埋伏》、《加布里埃拉、康乃馨和桂皮》、《可可》等。.

新!!: 葡萄牙語和若热·亚马多 · 查看更多 »

若泽·萨拉马戈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葡萄牙作家,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為《盲目》。 1922年生於里斯本北部阿金尼亞加的小村莊,家裡務農,兩歲時隨父母到首都里斯本。高中迫放棄學業,嘗試過各種工作,做過绘图员、保险公司职员、焊机销售员和翻译,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1947年第一部小说《罪恶的土地》出版,成為文学杂志的编辑,有機會接觸文学界。196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可能的诗歌》,收诗148首,1968年成了首都各大报刊的著名专栏撰稿人,1970年出版了第二部诗集《或许是欢乐》,收诗98首。1975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1993》,1978年出版第一个短篇集《几乎是物体》。1980年,出版第三部长篇小说《从地上站起来》。 1982年出版《修道院纪事》,取得巨大成功,榮获95年度葡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學獎。1995年出版《盲目》一書,受到西方世界多方赞扬,《纽约时报书评》认为,“……既非愤世嫉俗,也非没有主见,而是……一种诚实地以智慧命名的品质。我们应该感谢它把如此宽广的世界呈献给读者。”曾獲得“西班牙騎士大獎”和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騎士勳章”,1998年更以《盲目》一書榮獲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惟一一個獲諾貝爾獎的葡萄牙作家,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其作品還包括《里卡多·雷斯辭世之年》、《修道院紀事》、《里斯本圍城史》、《耶穌基督福音》、《所有的名字》。生前定居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萨罗特岛。 薩拉馬戈由於常年生病,身體機能嚴重衰竭,2010年6月18日中午,在西班牙蘭薩羅特島家中去世。.

新!!: 葡萄牙語和若泽·萨拉马戈 · 查看更多 »

英國英語

英國英語(British English,简写:BrE、BE、en-GB),又稱英式英語,主要是指居住在不列顛群島上的英格蘭人的英語規則,為英國本土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 英式英語並非為所有英國人認同。在某些非英格蘭地區,特別是蘇格蘭、威爾士與愛爾蘭,主張不同語言之共存。他們認為強行統一英語等於無理羞辱。然而,對於英格蘭人而言,他們認為不必將語言的進化看得太嚴肅。 歷史上,英語之所以世界通行,全都是因為大英帝國的勢力,且最有代表影響力的英國英語,又稱「英國腔」,但仍然有許多國家卻不這麼認為(特別是美國)。.

新!!: 葡萄牙語和英國英語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葡萄牙語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葡萄牙語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通俗拉丁语

通俗拉丁語(拉丁文:sermo vulgaris,意为“通俗话”,又叫民间拉丁語,或流行拉丁語),是古典拉丁語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等地的民间通俗变体。中世紀早期開始分化,至九世紀成為羅曼語支的一支。 通俗拉丁語的語法比古典拉丁語简单得多,在語言学上体现了古典拉丁語作为一种综合語到今日的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語言作为一种分析語的过渡。 今日罗曼語族诸語言都是直接从通俗拉丁語演变而来。.

新!!: 葡萄牙語和通俗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果阿邦

果阿邦(孔卡尼语(康坎語):【讀:】,馬拉地語:गोवा【讀:】,印地語:गोआ,拉丁字母轉寫:)是印度面積最小的一個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四少的邦,仅多於錫金邦、米佐拉姆邦及阿鲁纳恰尔邦。果阿位於印度西岸,北臨马哈拉施特拉邦,東及南方與卡纳塔克邦接鄰,西瀕阿拉伯海。果阿首府位於帕纳吉,而最大的鎮是达·伽马城。 歷史上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商人於16世紀抵達果阿,不久即佔據該地,打壓當地印度教徒及回教徒,使當時多數人口改信天主教。葡萄牙殖民時期延續約450年,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果阿。以人均資產值計算,果阿是今日印度最富裕的一個邦。 果阿以沿海沙滩闻名於世,每年吸引數十万国内外觀光客前往遊覽。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被列為世界遗产,其中的仁慈耶穌大教堂是亚洲最主要的天主教朝圣地之一。果阿位于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西高止山脉,动植物资源丰富。.

新!!: 葡萄牙語和果阿邦 · 查看更多 »

揚抑符

揚抑符(circumflex;)是某些文字羅馬化和音譯方案所使用的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附加符號。其英文名稱來自拉丁文 circumflexus「繞過」 – 譯自希臘文 περισπωμένη (perispōménē)。拉丁文字的揚抑符是個山形符號 (ˆ)、而希臘文揚抑符則可以是波浪號 (˜) 或反轉的短音符 (&#785)。 在漢語拼音中,ê 用來代表獨立的 ,通常用於「欸、誒」等歎詞。 在英文,揚抑符就如其他附加符號一樣用於外來語,例如 rôle。 此符號在數學也有使用,稱為 hat(帽子)或 roof(屋頂)。.

新!!: 葡萄牙語和揚抑符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葡萄牙語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構詞學

#重定向 词法学.

新!!: 葡萄牙語和構詞學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葡萄牙語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葡萄牙語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歐洲葡萄牙語

歐洲葡萄牙語,簡稱歐洲葡語(Português europeu),又稱琉息太尼亞葡萄牙語(Português lusitano),在巴西被稱為葡萄牙葡語(Português de Portugal; pt-PT),意為在葡萄牙國內使用的葡萄牙語,以區別於巴西葡萄牙語。一般所說的標準葡萄牙語發音都是以歐洲葡萄牙語為準,使用歐洲葡語的地區還包括澳門、東帝汶和。之所以叫「歐洲葡萄牙語」,是為了避免使用「葡萄牙葡萄牙語」(Português português)這種拗口的名稱。 葡萄牙語是一種拉丁語系語言,在歷史上也曾受到希臘語和阿拉伯語的影響。中世紀時稱為加利西亞-葡萄牙語,流行於伊比利半島西北部。當葡萄牙於12世紀形成獨立國家後,這種語言也進化成葡萄牙語。西班牙北部自治區加利西亞座落在西葡兩國邊境,這裡的官方語言加利西亞語同葡萄牙語非常相近,以至這兩種語言的母語使用者幾乎可以無障礙相互理解。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雖然也很相似,並且它們也有大量相同詞彙,但西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且西葡二語的母語使用者在未經學習的情況下,不能無障礙溝通。 在地理位置上,歐洲葡語有南、北之分:南方的里斯本和北方的科英布拉。.

新!!: 葡萄牙語和歐洲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葡萄牙語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母語

母語,或第一語言,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一個人同時可以擁有多種母語,並且可以使用雙語或多種語言。相較之下,第二語言是任何一種語言,不是一個人的第一語言。.

新!!: 葡萄牙語和母語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葡萄牙語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波爾圖

波尔图(Porto),是葡萄牙北部一個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2011年人口为130万,城市面积为389平方千米,, March 2010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次于里斯本)和第一大港,兼波尔图区省會及北部大區的行政、經濟與文化中心。市內擁有葡萄牙國內著名的足球會-zh-cn:波尔图;zh-hk:波圖;zh-mo:波爾圖;zh-tw:波爾圖;-與知名建築波尔图音乐厅。 波爾圖市由十五個子分區組成,北部接壤馬杜辛紐什、和麥雅衛星都市,東部與貢多馬爾市接壤;市區南部流有源自西班牙的北部第一大河杜羅河,對岸遙望加亞新城(Vila Nova de Gaia),西面則向大西洋。 葡萄牙的國名與波酒都源於這城市。其舊城區與周圍產酒區是世界文化遺產。.

新!!: 葡萄牙語和波爾圖 · 查看更多 »

波浪號

波浪號(tilde、~)是一個有許多用途的標點符號。原本,它是做為縮寫符號的一個字母,但亦有做為變音符號或單一文字的用途。在數學上,它是代表等價關係的數學符號。在最後一個用途裡(尤其是在辭書學裡),它有時會被當做代字號。.

新!!: 葡萄牙語和波浪號 · 查看更多 »

波斯語

#重定向 波斯语.

新!!: 葡萄牙語和波斯語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葡萄牙語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葡萄牙語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法拉語

法拉語(Fala)是羅曼語族的一門語言,通常被認為是葡萄牙-加利西亞語的下屬語言之一。法拉語在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靠近葡萄牙國界的部分地區使用,使用人口約有10,500人。2015年,出版了一份新的法拉語版聖經。.

新!!: 葡萄牙語和法拉語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葡萄牙語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土生葡語

Patuá |states.

新!!: 葡萄牙語和澳門土生葡語 · 查看更多 »

澳門土語

#重定向 澳門土生葡語.

新!!: 葡萄牙語和澳門土語 · 查看更多 »

本吉拉省

本格拉省(Benguela.)位於安哥拉中西,與南廣薩省、萬博省、威拉省、納米貝省等省份相鄰。.

新!!: 葡萄牙語和本吉拉省 · 查看更多 »

戴克里先

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原名為狄奧克萊斯(Diocles),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結束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

新!!: 葡萄牙語和戴克里先 · 查看更多 »

戈亚斯州

戈亚斯(Goiás,)是巴西的一个州,位于该国的中部。与戈亚斯州相邻的巴西州份有(从北起顺时针方向)托坎廷斯州、巴伊亚州、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区、南马托格罗索州和马托格罗索州。.

新!!: 葡萄牙語和戈亚斯州 · 查看更多 »

斯瓦希里语

斯瓦希里语()属于班图语族,是非洲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5500万多人),和阿拉伯語及豪萨语並列非洲三大語言。 斯瓦希里语是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的官方语言,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家语言之一,斯瓦希里语的方言盖泽佳语是科摩罗的官方语言之一。在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等东非和中非的国家,斯瓦希里语被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早在1728年斯瓦希里語是以阿拉伯字母來拼寫,之後到19世紀受到歐洲殖民者的影響改以拉丁字母來拼音。而斯瓦希里語也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语借词,语言的名称“斯瓦希里”来自阿拉伯文سواحيل(Sawahil)“濒海地区”。.

新!!: 葡萄牙語和斯瓦希里语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波

斯特拉波(Στράβων,前64年–23年),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地理學家,生於現在土耳其的阿馬西亞(當時屬羅馬帝國),著有《地理學》(Γεωγραφικά)17卷。.

新!!: 葡萄牙語和斯特拉波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葡萄牙語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通称为文艺复兴,简称为文复,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和承接,卻在绘画方面透過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中古時代教育变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巨大變革,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博学家做出的創新贡献。 一般认为,文复始于14世纪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但对此尚有质疑之声。就这场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而言,多种理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有当时佛罗伦萨的社会和公民的特点;当地的政治结构;当地统治阶级美第奇家族的赞助Strathern, Paul The Medici: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2003);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及书籍。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naissance,2008,O.Ed.Har, Michael H.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Scarecrow Press Incorporate,1999,ISBN 978-0-8108-3724-9.Norwich, John Julius,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1997,Knopf,ISBN 978-0-679-45088-7.史学上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很多且颇为复杂,而“文艺复兴”作为词汇的作用,及其作为历史过渡期的意义,都引发了史学家的诸多争论。Brotton, J.,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6.

新!!: 葡萄牙語和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日耳曼语族

日耳曼語族是印歐語系的一支,是居住在北部歐洲日耳曼民族的語族。這一族語言有鮮明的特徵,最著名的有關於輔音演變的格里姆定律。.

新!!: 葡萄牙語和日耳曼语族 · 查看更多 »

摩尔人

摩尔人(Moro,Moors)是指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和葡萄牙)、西西里島、撒丁尼亞、馬爾他、科西嘉島、马格里布和西非的穆斯林居民。历史上,摩尔人主要指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征服者。直到3世纪,“毛利”这个名字罗马人用来对所有未罗马化的由自己首领统治的北非土著的称呼。摩尔人主要由埃塞俄比亚人、撒哈拉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组成,也有伊比利半岛出身的土著穆斯林(穆拉迪人)。 历史学家认为,摩尔人是一个阶级和文化的统称。尽管非洲摩尔人占大多数,摩尔人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人类学和民族学上的意义。的著作《自然界不论颜色》中阐述了此一观点。继而《非洲:西方文明之母》的作者证实这个族群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然后移居到非洲西北部和东北部。事实上,直到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北非之后,摩尔人才和阿拉伯扯上关系,即他们都是穆斯林。今天的摩尔人并不认同自己为白人或黑人。 摩尔人一词在欧洲使用很广泛且略带贬义,一般指穆斯林,特别是西班牙或北非的阿拉伯人或柏柏尔人。在葡萄牙殖民印时代,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和印度果阿使用“锡兰摩尔人”和“印度摩尔人”两个词,孟加拉国的穆斯林也被称为“摩尔人”。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就是“威尼斯的摩尔人”。.

新!!: 葡萄牙語和摩尔人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西罗曼语支

根据某些分类法,意大利-西罗曼语支(Italo-Western languages)是罗曼语族最大的一个分支。它又可进一步分为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支与西罗曼语支,前者主要包括意大利语、西西里语、那不勒斯语,后者主要包括阿拉贡语、奥克语、加泰罗尼亚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利西亚语等较西部的罗曼语。.

新!!: 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西罗曼语支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語

#重定向 意大利语.

新!!: 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語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语族

義大利語族是印歐語系下的一族,屬於顎音類語言。由其下的通俗拉丁語衍生出羅曼語族。.

新!!: 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语族 · 查看更多 »

数 (语法)

在语言学中,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都有数的区别。一般分为单数和众数(复数),但是部份的語言亦具有雙數(例如阿拉伯語),更有少數的語言具有三數(例如多羅馬科語)、微數(Paucal,代表「少數的」)等。.

新!!: 葡萄牙語和数 (语法) · 查看更多 »

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也稱為罗马字母)是多數歐洲語言采用的字母系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文字系統。拉丁字母作為羅馬文明的成果之一,隨著征服推廣到西歐廣大地區。.

新!!: 葡萄牙語和拉丁字母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葡萄牙語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拉齐奥

#重定向 拉齐奥大区.

新!!: 葡萄牙語和拉齐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Português葡文葡萄牙文葡萄牙语葡語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