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羅伯特·拜倫·柏德

指数 羅伯特·拜倫·柏德

羅伯特·拜倫·柏德(Robert Byron Bird;),出生於德克薩斯州布賴恩,是一名美國工程師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工程學系名譽教授。知名於對非牛頓流體輸送現象的研究,包含高分子的流體動力學、聚合物分子運動理論以及流變學。他與沃倫·厄爾·斯圖爾特及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三人是經典教科書《輸送現象》的作者。柏德是1987年國家科學獎章的獲獎者。.

21 关系: 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博士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布賴恩 (德克薩斯州)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德克薩斯州化学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約翰威立罗纳德·里根美國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物理學會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国家科学院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非牛頓流體高分子輸送現象輸送現象 (書)阿姆斯特丹大学

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

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Edwin Niblock Lightfoot;)是一名化學工程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暨生物工程學系名譽教授。知名於對輸送現象之研究,包含生物質傳程序、質傳反應模型及分離程序。他,與羅伯特·拜倫·柏德、沃倫·厄爾·斯圖爾特等人,是經典教科書《輸送現象》的共同作者。1974年,萊特富特寫了一本名為《輸送現象與生命系統:生醫角度的動量與質量傳送》的書。萊特富特是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的獲獎者。.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埃德溫·尼布洛克·萊特富特 · 查看更多 »

博士後

博士後,又稱博士後研究員,指那些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後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中有限期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或深造的人。博士後工作的機構稱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作為有期限的工作(研究)人員,在工作期滿後,必須退出博士後站點。 一個博士後位置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工作(研究)崗位,它通常為有限期的,從6個月到5年不等。博士後的資助形式常為工資或獎學金。設置一個博士後崗位或從事博士後研究的理由通常有:.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博士後 · 查看更多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英語: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市,是威斯康辛大学系统的旗帜性学校。它是美国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大學學術排名評比為全球第24名,在2017年U.S. News & World Report 世界大學評比全球第31名,學校亦有「公立常春藤」之稱,是美國知名的十大联盟和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成员。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是北美洲規模最大的大學之一,在政治學、經濟學、社会學、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等各大领域皆享負盛名,當中社會學於2013年至2016年期間更與普林斯頓大學及柏克萊大學並列全美國排名第一。諾貝爾獎得主21位 ,40座圖書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實際面積有一萬零六百四十九英畝,共有八百五十棟建築物。.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 查看更多 »

布賴恩 (德克薩斯州)

布賴恩(Bryan)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布拉索斯縣的一個城市,位於德州中部,是該縣縣治。面積112.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為65,660。截止2017年5月, 估计人口为84637人。它邻近位于其南部的大学城,它们一起被称为布莱恩-大学城大都会区,人口超过25万。.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布賴恩 (德克薩斯州) · 查看更多 »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简称U of I,亦簡稱作UIUC)位于伊利諾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學。学校创建于1867年,创始之初称作伊利诺伊工业大学,后在1885年改称伊利诺伊大学长达一百年,直至1982年伊利诺州政府决定创建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和春田分校,学校改用现名,但学术界和工业界仍然普遍使用伊利诺伊大学称呼该校,学校也使用州名(Illinois)作为简称及網域名稱。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占地4552英亩,在校学生4万余人,教授及教职人员2500余人,学校有17个学院,覆盖150个学科,是一所规模庞大的公立大学。学校继承了创建初期作为工业大学的传统,長久以來一直是全美理工科方面极有名望的高等學府之一。学校不仅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创造了璀璨的成果,也培养了诸多的科学泰斗和政治家,成为美国大学的‘公立常春藤’。学校是美国“十大联盟”(Big Ten)的创始成员,有数十个体育俱乐部和大型体育场馆(其中的纪念体育场可容纳7万人)。学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图书藏量,图书馆拥有2400多万册藏书,每周在线访客达100万人次,成为美国第三大大学图书馆,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早在1906年,时任校长爱德蒙·詹姆斯致信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后来发展为庚子赔款奖学金,诸多的中国学生得以留美深造。而在1911-1920年,伊利诺大学收留和培养了多达1/3的留美中国学生,是对中国学生最友好的大学之一Solberg, Winton U.(2004)"Edmund Janes James Builds a Librar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ibrary, 1904-1920" Libraries & Culture 39 (1)P: pp.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查看更多 »

德克薩斯州

#重定向 德克萨斯州.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德克薩斯州 · 查看更多 »

化学工程

化學工程,簡稱化工,是研究以化學工業為代表以及其他過程工業(例如石油煉制、冶金、食品及印染工業等)生產過程中有關化學過程與物理過程的一般原理和規律,並且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過程及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及改善問題的工程技術學科。它主要研究大規模改變物料中的化學組成及其機械和物理性質。簡單地定義化學工程的本質,它是以數學及少量的物理觀念為基礎應用於化學工業上,來替生產各式化學品或是物料的工廠提供一個最節省成本的反應流程設計方式。實驗研究、理論分析和科學計算已經成為當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種主要手段。.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化学工程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約翰威立

約翰威立(John Wiley & Sons, Inc.,简称威立、Wiley)()是一個世界性的出版社,專注在學術出版,且出版品主要客戶是專業人士、消費者、高等教育學生與教職員。約翰威立的出版品主要集中在科學、工業、醫學等學術領域。這家公司以印刷和電子方式出版書籍、期刊與百科全書。同時也有提供給大學生、研究生與進修學生的網路產品與服務、訓練教材與課程教材。.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約翰威立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科學促進會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缩写为AAAS),創建於1848年9月20日,是世界最大的非營利科學組織,下設21個專業分會,所涉包括數學、物理学、化學、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學学科。現有265個分支機構和1000萬成員。《科學》雜誌的主辦者、出版者。.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美國科學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美國物理學會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成立於1899年,是世界最大的物理學組織,發表十餘種科學期刊,每年舉辦20多項科學會議,約有四萬多會員。该学会亦是美国物理协会成员组织。.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美國物理學會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也称总统科学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Science)是由美国总统授予曾在行为与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及物理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下属的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负责推荐奖章候选人给总统。 国家科学奖章,是由美国国会法令86-209的基础上在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该荣誉勋章原本是奖励在「物理、生物、数学、科学或工程」领域的科学家。美国总统肯尼迪通过行政命令于1961年成立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197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建议将奖项扩大到社会及行为科学。 第一次国家科学奖章由肯尼迪总统于1963年2月18日颁发给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西奥多·冯·卡门以表彰他在火箭科学的贡献。虽然国会法令86-209规定每年可以有20人领取奖章,但实际上每年约12-15人获得。另外有的年份没有颁奖,1962年至2004年间已有6年没有颁奖。截至2006年2月13日,已有425人获此荣誉。.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总统签署法案创立的。截至到2014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有2214名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444名外国国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获诺贝尔奖。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又叫做荷兰皇家文理学院,是荷兰的国家科学院,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担负全国性的科学组织管理以及林林总总的研究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除此之外,它每年还会颁发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奖章,包括对理论物理有贡献的洛仑兹奖章,对微生物有贡献的列文虎克奖章,行为和社会科学贡献的亨德里克·穆勒奖以及生物化学贡献的海尼根奖等。.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 · 查看更多 »

非牛頓流體

非牛頓(式)流體是一種流體力學的概念,與牛頓流體相對,它的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溶液、聚合物熔融体(熔融狀態的--)、泡沫溶液、懸浮液、乳液、膏体(如瀝青)和一些生物流体(如血液)。 对于非牛顿流体来说,作用於液體微元上的摩擦力除與--的運動狀態外還與液體過去的運動狀態有關,也就是說,此種液體有記憶效應。其中一種比較廣為人知及易於家中試製的非牛頓流體為玉米澱粉加水的製成品,比例約是5份玉米粉配上3份水混合而成。.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非牛頓流體 · 查看更多 »

高分子

分子(Macromolecule)化合物是一個非常大的分子,如蛋白質,通常由較小的亞基(單體)的聚合產生。它們一般由數千或更多的原子組成。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的大分子,一般指聚合物和结构上包括聚合物的分子。在生物化学中,这个术语被应用于三个传统的生物聚合物(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具有大分子量的非聚合分子,例如脂类和。这些分子有时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 聚合物高分子的各个构成分子被称为单体。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包括塑料。金属和晶体虽然也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其内部通过类似分子的键联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一般不被认为是高分子。有时不同的高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但不是通过化学键)组合到一起,尤其是假如这样的组合是自然发生的,而且其组成部分一般不单独出现的话,那么这样的混合物也会被称为高分子。实际上这样的混合物更应该被称为高分子复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组成这个复合物的单个高分子往往被称为下单位。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往往有不寻常的物理特性。液晶和橡胶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高分子在水中需要特殊的小分子帮助才能溶解。许多需要盐或者特殊的离子来溶解。.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高分子 · 查看更多 »

輸送現象

#重定向 输运现象.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輸送現象 · 查看更多 »

輸送現象 (書)

《輸送現象》(Transport Phenomena)是第一本關於輸送現象的教科書。它專門被設計用於化學工程學生的教學。本書第一版於1960年發行,是基於早兩年出版的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工系課程的油印筆記《輸送現象筆記》(Notes on Transport Phenomena)。第二版於2001年8月發行。修正第二版於2007年發行。本書基於作者們的姓氏開頭字母,而經常被簡稱為BSL。本書也被喻為「化工聖經」。.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輸送現象 (書)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大学

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文: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縮寫為 UvA),成立于1632年,坐落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世界百强学府,也是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拥有众多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优良的国际声誉。它同时是Universitas 21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与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阿姆斯特丹大学有高质量的研究生和世界前沿的研究培训,同时本科教育也是世界最最优秀的之一。它产生过6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3名,和平、医学和化学奖得主各一名。 如今,作为研究型大学的阿姆斯特丹大学有超过30000名学生,5000名员工和285个研究项目(学士和硕士项目),其中许多都是用英语授课的。阿姆斯特丹大学拥有超过6亿欧元的预算,大学学院星罗棋布地分布在阿姆斯特丹城市的各个角落,目前该校设有七个学院:人文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和牙医学院。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办学宗旨是迈入新时代,走入新征程的21世纪欧洲顶尖大学。.

新!!: 羅伯特·拜倫·柏德和阿姆斯特丹大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