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

指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

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Valery Abisalovich Gergiev,Гергиты Абисалы фырт Валери;)俄罗斯指挥家,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同时他还是鹿特丹爱乐乐团的荣誉指挥以及伦敦交响乐团和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格吉耶夫1953年生于莫斯科一个奥塞梯家庭,在高加索度过了其童年。儿童时的他并没有显露过多的音乐才华,到了初中才学习钢琴,后来到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学习。 1978年,他到基洛夫剧院在指挥家捷米尔卡诺夫手下做助理指挥。在那里他初次登台,指挥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他在1981到1985年间是的首席指挥。 1991年,格吉耶夫赴慕尼黑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演出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同年他首次登台美国,指挥的是《战争与和平》,从此他就以此两部歌剧走遍世界。格吉耶夫积极参加各种音乐节,也以自身名义创办过许多音乐节,使得其于音乐界一度成为热点人物。 他早在1988年就被俄罗斯政府指派成为基洛夫剧院(现马林斯基剧院)的指挥和艺术指导。1995年成为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1997年又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席指挥。2005年他被任命接替科林·戴维斯成为伦敦交响乐团下一位首席指挥。2006年末获鹿特丹爱乐乐团颁发的“促进奖”后于2008年5月结束其在该团的首席指挥职位,被任命为荣誉指挥。 格吉耶夫与世界上许多一流的交响乐团有过合作,例如纽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等等,并灌制了许多唱片,也在此领域获得许多殊荣。早期他携基洛夫管弦乐团在飞利浦公司灌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鲍罗丁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集等都是极为优秀的诠释范本。 格吉耶夫在演出前非常仔细研读总谱,指挥大方热情,时常使用牙签指挥,还会在指挥台上嘟哝。他指挥的俄罗斯音乐味道正宗,节奏紧凑。.

24 关系: 大都會歌劇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伦敦交响乐团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科林·戴维斯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乐团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莫斯科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飛利浦马林斯基剧院高加索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鲍里斯·戈杜诺夫 (歌剧)鹿特丹愛樂樂團钢琴歌剧洛杉矶爱乐乐团指挥家慕尼黑

大都會歌劇院

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是位於美國紐約的林肯中心內的世界知名的歌劇院,由「大都會歌劇院協會」(Metropolitan Opera Association)負責營運。大都會歌劇院協會於1880年4月成立,是纽约主要的歌劇公司,也是美國最大的古典音樂組織,每年上演約240部歌劇。大都會歌劇院是林肯中心的十二個常駐組織之一。.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大都會歌劇院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

#重定向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

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出生在聖彼得堡,也去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國的作曲家同時也是化學家。十九世紀末俄國主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与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组成强力集团。.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 · 查看更多 »

伦敦交响乐团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是英國伦敦最古老的管弦乐团。1904年成立,其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女王大厅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是世界上著名的管弦乐演奏团体。 乐团很早期就开始涉足各类音乐活动。1913年就开始了它首张唱片的录制。1920年,签下第一个唱片录音合同。.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伦敦交响乐团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留在蘇聯,但同時也是當年少數名氣能傳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譽為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蕭斯塔科维奇在蘇共政權中曾得過不少榮譽。例如他曾獲得當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的資助,可是,亦因為他曾試過與斯大林主義及官僚作風有所衝突而兩度遭蘇共譴責兩次(在1936年和1948年)他的作品亦一度被禁止演出。斯大林死後,他多次獲頒發多項國家的獎項和榮譽,也曾當過最高蘇維埃代表。 蕭斯塔科维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間中受到了官方的爭議,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歡迎和好評。.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科林·戴维斯

科林·雷克斯·戴维斯爵士,CH,CBE(英语:Sir Colin Rex Davis,)是一位英国指挥家。 刚开始的时候他在伦敦学习单簧管。1983年到1992年他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1983年,他获得卡尔·阿玛丢斯·哈特曼奖牌。自1995年他是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另外他也是德累斯顿国立乐团的荣誉指挥。 戴维斯擅长指挥的是白遼士和西贝流士的作品。 ,戴維斯於倫敦因病逝世。.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科林·戴维斯 · 查看更多 »

纽约爱乐

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正式全名為紐約愛樂交響樂協會(Philharmonic-Symphony Society of New York, Inc.),是於1842年由在美國紐約市成立的一支管絃樂團。紐約愛樂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樂隊之一,是美國成立時間最長的樂團,屬於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並完成多個音樂作品的美國首演,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紐約愛樂一年大約演出180場音樂會,並在2004年12月18日完成其第14000場音樂會。 樂團在1962年離開卡內基音樂廳搬至艾弗里·費雪廳(林肯中心)之後,一直存在討論若樂團回遷是否會更好。 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和馬舒爾曾經樂團帶來了三個黃金年代。目前,樂團的首席指揮是阿倫·基爾伯特。 2008年2月24日,洛林·马泽尔帶領樂團在北京一站後訪問北韓,並在東平壤大劇院演出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格什文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作品。還令美國國歌首次在朝鮮響起。表演會場2500個席位座無虛席,惟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卻沒有到場。不過音樂總監马泽尔十分滿意今次演出,並稱「任務完成」。美國負責此次演出事務磋商的外交官克里斯托弗·羅伯特·希爾對《紐約時報》說到:「這標誌著北韓將走出關鎖;不過,人人都知道,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纽约爱乐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簡稱維也納愛樂,是位於奧地利维也纳的管弦乐团,成立于1842年。.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维也纳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他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нсерватория имени Н. А. Римского-Корсакова),聖彼得堡著名的音樂學校,俄羅斯鋼琴家和作曲家安東·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與弟弟尼古萊於1862年一同創立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成為俄羅斯的第一間音樂學校。2004年,約有275名教職員和1,400名學生。.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 查看更多 »

飛利浦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Royal Dutch Philips Electronics Ltd.),简称飞利浦(英語:Philips),是荷兰的跨国电子公司,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由赫拉德·飞利浦(Gerard Philips)和父亲弗雷德里克·飞利浦(Frederik Philips)於1891年在荷兰燕豪芬创建。飞利浦在2010年254.2亿欧元的收入,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它在60多个国家雇用约114500名员工。 飞利浦有三个主要部门:飞利浦消费电子产品(原飞利浦消费电子、飞利浦家电及个人护理),飞利浦医疗保健(原飞利浦医疗系统)和飞利浦照明。截至2012年飞利浦是世界上最大的照明制造商。 飞利浦主要上市在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是AEX指数的成份股。二次上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飛利浦 · 查看更多 »

马林斯基剧院

林斯基剧院(俄语: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从1920年至1935年旧称国家歌剧和芭蕾舞艺术院,从1935年至1992年旧称基洛夫剧院)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历史性的歌剧和芭蕾舞剧院。从1988年开始该剧院的指导是瓦列里·格吉耶夫,此前尤里·特米尔卡诺夫任剧院指导。.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马林斯基剧院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

加索(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車臣語、俄語:Кавказ)是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黑海、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的地區,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該地名根據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的追溯,是來自斯基泰「kroy-khasis」,意為「冰雪閃耀」或「雪白」。境內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被称为“欧洲之巅”。 由于被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r;,),是一位蘇联作曲家。他曾被授予“斯大林奖”,死后被追授“列宁奖”。.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諾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拉氏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戈杜诺夫 (歌剧)

鲍里斯·戈杜诺夫(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是莫傑斯特·彼得羅維奇·穆索斯基创作的一出歌剧。该作品于1868年至1873年间创作于俄国圣彼得堡,是穆索斯基唯一完整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是鮑里斯·戈東諾夫,此人于1598年至1613年间俄国处于政治剧变时期为俄国沙皇。剧本是作曲家以普希金的戏剧编年史Boris Godunov为蓝本创作,1872年的改写本则以卡拉姆津的俄国史为蓝本。 Category:歌剧 Category:俄羅斯歷史題材作品.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鲍里斯·戈杜诺夫 (歌剧) · 查看更多 »

鹿特丹愛樂樂團

鹿特丹愛樂樂團(荷蘭語:Rotterdams Philharmonisch Orkest)乃植根於荷蘭鹿特丹市的交響樂團之一,亦是繼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後的第二大荷蘭樂團。 當該樂團於1918年由少部分音樂家創立時,卻以「專業音樂家藝術培訓機構」之名義創立的。該樂團亦曾給予一個目標予眾成員—便是使大眾享有享受音樂的空間,避免盲目過份追求。鹿特丹愛樂樂團之首任音樂總監乃身兼鹿特丹市兩間音樂學院總監的韋林·費爾澤(Willem Felzer),其後改由亞歷山大·舒穆勒(Alexander Schmuller)接任,為期兩年。 1930年5月,埃德瓦·弗普斯(Eduard Flipse)被委任為指揮,至1962年止。 Category:荷蘭管弦樂團.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鹿特丹愛樂樂團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歌剧 · 查看更多 »

洛杉矶爱乐乐团

洛杉矶爱乐乐团(Los Angeles Philharmonic,简称“LA Phil”)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管弦乐团,创建于1919年,现任首席指挥为古斯塔沃·杜达梅尔。 洛杉矶爱乐乐团1964年起使用位于洛杉矶音乐中心的,2003年后迁入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乐团每年夏季都会在好莱坞露天剧场举办音乐会,并且至少一次到姐妹城市圣巴巴拉演出。.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洛杉矶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指挥家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瓦列里·阿比萨洛维奇·格吉耶夫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