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特奥多尔·亨施

指数 特奥多尔·亨施

特奥多尔·亨施 (Theodor Wolfgang Hänsch,),德国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海德堡。因为对光学梳形频谱技术等激光精确光谱学发展上的贡献,与约翰·霍尔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罗伊·格劳伯。特奥多尔·亨施是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量子光学)的理事,也是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学和激光光谱学教授。 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后,1972年到1986年,亨施在加利福尼亚的斯坦福大学任教授。苹果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就是他的学生。1986年,亨施回到德国,主持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量子光学研究所。1988年,他荣获德国科学基金会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2005年,他又获得德国化学学会及物理学会颁发的奥托·哈恩奖。 亨施的学生卡尔·威曼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6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威曼史丹佛大學史蒂夫·乔布斯奥托·哈恩奖巴伐利亚德国德国科学基金会德国物理学会納粹德國约翰·霍尔罗伊·格劳伯物理学物理学家联邦十字勋章马库斯·格赖纳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光学苹果公司激光激光光谱学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海德堡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卡尔·威曼

卡尔·埃德温·威曼(Carl Edwin Wieman,),出生於俄勒冈州科瓦利斯),美国物理学家,威曼、沃爾夫岡·克特勒與埃里克·康奈尔,因「在鹼金屬原子稀釋氣體中(製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關於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礎研究」,獲頒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平分獎金。 Category:美国物理学家 Category: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Category:麻省理工學院校友 Category:史丹佛大學校友 Category:光学学会会士 Category:洛伦兹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富兰克林研究所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奥斯特奖章获得者.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卡尔·威曼 · 查看更多 »

史丹佛大學

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常直接稱為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為一所坐落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因其學術聲譽和创业氛围而獲評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之一。 斯坦福大學於1891年由時任加州參議員及州長的鐵路大亨利蘭·史丹福和他的妻子創辦。這是為了紀念他們因傷寒而於16歲生日前夕去世的兒子()。其為男女及宗教自由的學校,在1930年代前所有學費全免。可是,1893年利蘭·史丹福的逝世及1906年對校園造成重大損毀的三藩市大地震,為該校帶來嚴重的財政困難後才開始收費。二次世界大戰後,時任學校教務長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全力支持校友與教職員的企業精神,希望能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本地工業,這也是現今硅谷的源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史丹福成為了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所在地,及其中一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互聯網雛形)的起源地。 學校的校園位於矽谷的西北方,鄰近帕羅奧圖。校方的各個學術部門被歸入七所學術學院內,而包括生物保育區及加速實驗室在內的其他資產則設於主校區之外。此校同時為最富有的教育機構之一,並為第一所在一年內獲得超過十億美元捐款升幅的大學。 史丹福為一所擁有高住宿率及高選擇性的大學,當中的研究生課程較本科的多元化。該校也是馬丁路德金手寫原稿的保存地。史丹福學生透過36支代表隊參與不同的體育競賽,其為兩所太平洋十二校聯盟的私立大學之一。有關校隊曾奪得過104次大學體育協會賽事的冠軍,成績於眾多大學中位列第二。自1994-95年起,其亦一直為全國大學體育競技董事杯的年度得主。 史丹福培養了不少著名人士。其校友涵蓋30名富豪企業家及17名太空員,亦為培養最多美國國會成員的院校之一。史丹福校友創辦了眾多著名的公司機構,如:谷歌、雅虎、惠普、耐克、昇陽電腦等,這些企業的資金合計相等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系。共81名諾貝爾獎得主現或曾於該校學習或工作。.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史丹佛大學 · 查看更多 »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芬·保罗·賈伯斯(Steven Paul Jobs,),通称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是一名美國企业家、营销家和發明家,蘋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曾任董事長及行政總裁职位,NeXT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也是彼思動畫的創辦人并曾任行政總裁,2006年为华特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史蒂夫·賈伯斯传》沃尔特·艾薩克森2011。2017年9月蘋果發佈會 (WWDC2017) 舉行的地方,以他命名為 Steve Jobs Theater 。 賈伯斯在1970年代末與蘋果公司另一始創人斯蒂芬·沃茲尼亞克及首任投資者迈克·马库拉協同其他人設計、開發及銷售Apple II系列。在1980年代初,賈伯斯是最早看到全錄帕洛奧圖中心(Xerox PARC)的滑鼠驅動圖形用戶介面的商業潛力,并将其应用于Apple Lisa及一年後的麦金塔电脑。 1985年,在董事會的鬥爭失勢後,賈伯斯離開蘋果公司及成立了NeXT公司(一間電腦平台開發公司,專門從事高等教育及商業市場)在1986年,他收購了卢卡斯影业的電腦繪圖部門,成立了皮克斯(Pixar)。他被譽為《玩具总动员》(1995年)的執行製片人。他一直担任彼思動畫的行政總裁並持有50.1%的股份,直到公司在2006年被華特迪士尼公司收購,此项收购使賈伯斯成為迪士尼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有7.4%的股份)及董事會成員。 在1996年,蘋果公司董事会决议買下NeXT公司,把賈伯斯帶回他参与創立,却正在垂死边缘的蘋果公司擔任臨時CEO。他在2000年起成為正式CEO,帶領苹果辉煌的iPod、iPhone、iPad时代的到來。 從2003年10月起,賈伯斯與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奮戰了8年,最終於2011年8月辭任行政總裁一職,在他第3次病假期间,賈伯斯當選為蘋果公司的董事長。 在他生活的年代裡,賈伯斯被認為是電腦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同時人們也把他視作麦金塔电脑、iPod、iPhone、iPad等知名數碼產品的締造者。他亦曾七次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被認為是当时全球最為成功的商人之一。2007年,賈伯斯被《財富》雜誌評為了年度最强有力商人。賈伯斯的生涯極大地影響了硅谷風險創業的傳奇,他將美學至上的設計理念在世界上推廣開。他對簡約及便利設計的推崇為他贏得了許多忠實追隨者。.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史蒂夫·乔布斯 · 查看更多 »

奥托·哈恩奖

奥托·哈恩奖(德语:Otto-Hahn-Preis)以核化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托·哈恩的名字命名,2005年由德国化学学会(Gesellschaft Deutscher Chemiker)、德国物理学会和法兰克福市重新设立,由“奥托·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和“法兰克福市奥托·哈恩奖”合并而成。奥托·哈恩奖每两年在法兰克福颁发一次,授予化学、物理学和应用工程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物理学和化学隔届轮换,2005年的奥托·哈恩奖获得者是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获奖者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和5万欧元的奖金,奖金额的一半来自法兰克福市,四分之一来自德国化学学会,四分之一来自德国物理学会。.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奥托·哈恩奖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国科学基金会

德国科学基金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缩写DFG)是德国一家独立的全国性科学资助机构,负责资助德国高等院校和公共性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总部位于波恩。德国科学基金会每年提供约13亿欧元,为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提供经费,并促进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是欧洲最大的科研促进机构。.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德国科学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德国物理学会

德国物理学会(德语:Deutsche Physikalische Gesellschaft,缩写DPG)是一家国际性的物理学者专业协会,总部位于德国巴特洪内夫(Bad Honnef,波恩附近),是一家非盈利性的协会。德国物理学会成立于1845年,目前有会员约62000人(2012年6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和最大的物理专业学会。 德国物理学会每年举办一届年会和在不同的城市举行多次春季会议,介绍和讨论研究的新成果,也举办当今物理领域热门课题的通俗公开讲座。.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德国物理学会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约翰·霍尔

约翰·霍尔(John L. Hall,),美国物理学家,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教授,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讲师。霍尔与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该奖的另一半由美国物理学奖罗伊·格劳伯获得。.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约翰·霍尔 · 查看更多 »

罗伊·格劳伯

罗伊·杰·格劳伯(Roy Jay Glauber,),美国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和亞利桑那大學光學科學兼職教授,出生於紐約市。他因“对光学相干性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一半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半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分享。他亦是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掃帚保管員,總是負責清掃臺上的紙飛機。.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罗伊·格劳伯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物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联邦十字勋章

联邦十字勋章,也称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勋章,设立于1951年。由德国联邦总统颁发的勋章,用以表彰在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十字勋章(Verdienstkreuz)、大十字勋章(Großes Verdienstkreuz)和星级十字勋章(Großkreuz)。 Category:德国勋章 Category:1951年建立的獎項.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联邦十字勋章 · 查看更多 »

马库斯·格赖纳

库斯·格赖纳(Markus Greiner),德国物理学家。他在特奥多尔·亨施指导下获慕尼黑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2002年他与马普所的同事们做了验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动力学的实验。 他们建立了使用纵横交错的激光束的“光晶格”来操纵BEC,将BEC保持在晶格中以观察震荡模式。 2003年至2005年在科罗拉多州联合天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后成为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 2011年获麦克阿瑟奖。.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马库斯·格赖纳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重定向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量子光学

量子光学(Quantum optics)是物理学一个1990年後成熟的新兴分支,为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的一部分,和冷原子物理紧密相连,和凝態物理、粒子物理學、宇宙學等成熟分支相比,特徵在於精密的實驗和精準的理論擁有緊密、具建設性的互動。 在1960年代因為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刺激而發展出理論基礎,討論不同程度的相量子相干性,如g^為零是典型的單光子源判准.主要研究光子和原子的量子交互作用,研究工具為雷射及離子井。.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量子光学 · 查看更多 »

苹果公司

#重定向 蘋果公司.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苹果公司 · 查看更多 »

激光

雷射(LASER),中國大陸譯成激--光,在港澳台又音譯为镭--射或雷--射,是“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的光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指通过刺激原子导致电子跃迁释放辐射能量而产生的具有同調性的增强光子束,其特点包括发散度极小,亮度(功率)可以达到很高等。產生激光需要“激發來源”,“增益介質”,“共振结构”這三個要素。.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激光 · 查看更多 »

激光光谱学

激光光谱学是对在激光器发明之后,使用激光作为光源来进行的原子、分子的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以及非线性效应所做研究的通称。 Category:光譜學.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激光光谱学 · 查看更多 »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德语:Gottfried-Wilhelm-Leibniz-Preis),简称“莱布尼茨奖”(德语:Leibniz-Preis),以科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名字命名,1985年起每年由德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给在德国工作的各个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莱布尼茨奖的奖金为实验研究250万欧元(2006年前为155万欧元),理论研究77.5万欧元,是世界上奖金额度最高的科学奖项,奖金可用于获奖后7年内(2006年前为5年内)的项目,也可以用于资助年轻的科学家。.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 查看更多 »

海德堡

海德堡(Heidelberg)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城市,位于斯图加特和法兰克福之间。2002年城市方圆109平方千米内有人口140,000。 海德堡坐落于内卡河畔。内卡河在此处由狭窄而陡峭的歐登瓦德山山谷流向莱茵河河谷,并与莱茵河在海德堡西北20千米的曼海姆交汇。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于高出内卡河200米的王座山上,俯视狭长的海德堡老城。著名诗人歌德曾经漫步环绕城堡的公园。 海德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和现代混合体。过去它曾是科学和艺术的中心,如今的海德堡延续传统,在城市内和城市附近建有许多研究中心。 海德堡不仅有着引以为荣的中世纪城堡,欧洲最古老的教育机构之海德堡大学亦座落其中。曾在海德堡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著名思想家有黑格尔、诠释学哲学家伽达默尔、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以及語言哲學家。於1817年发明自行车的也是海德堡大学的学生。.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海德堡 · 查看更多 »

海德堡大学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位於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教宗伍朋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1386年由普法爾茨選帝侯魯普萊希特一世創建,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繼布拉格大學與維也納大學之後,於神聖羅馬帝國創設的第三所大學。 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現今海德堡大学下发展为12个學院,超過100個學門,分為大學部、研究所與博士後研究。於2014/2015年冬季班註冊學生人數達30,898人,516位講座教授,教職與研究人員5,603人。海德堡大學向來為德國浪漫主義與人文主義之象徵,每年吸引大批外國學生或學者前來求學或研究,來自130個國家之外國學生約佔學生總數之五分之一,每年約有1,000名博士生獲頒博士學位,其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國外。海德堡大學校舍大致分布於老城區、Bergheim城區與Neuenheimer Field城區。 海德堡大學為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及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協會之創始會員,2007年10月19日,德国“精英大学”评选,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在2012年6月揭晓的又一轮卓越计划评选中,依旧被评为精英大学。至2015年為止,計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至少18位萊布尼茲獎得主曾於此求學、任教或研究,為德國乃至於歐洲頂尖之研究型大學。 在2016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的全球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中,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37位。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46位。在2015-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37位。在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66位。.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海德堡大学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大学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簡稱為「慕尼黑大學」或「LMU」,是一所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的綜合性大學。 西元1472年,由巴伐利亚-蘭茨胡特公国的路德维希公爵所创建,為欧洲历史最為悠久的大学之一。西元1802年为纪念创建人路德维希公爵和選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校名變更为Universitas Ludovico-Maximilianea Monacensis(拉丁文),並賦予今日的德语名稱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慕尼黑大學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42位諾貝爾獎得主。2006年10月,慕尼黑大學成為德國為提升大學研究質量的「德國大學卓越計畫」中的「精英大學」之一,並且為首輪第一批入選的三所學校之一。在2012年6月揭曉的第二輪卓越計劃評選中,依舊維持其精英大學的地位,並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 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於2014年10月所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慕尼黑大學除了持續保有德國最優秀大學的地位外,並首度邁入世界最佳大學的前30名之列,為第29名。而在同年發表的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則與海德堡大學並列為德國最佳大學。.

新!!: 特奥多尔·亨施和慕尼黑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提奥多·罕施特奧多爾·W·亨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