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挪威

指数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135 关系: AGM-119企鵝反艦飛彈基督教基爾條約埃尔娜·索尔伯格卡尔马联合南极洲卑爾根单一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大西洋大英百科全书奥斯陆奥普兰郡婚礼宗教自由对!我们热爱祖国峡湾巴倫支海中間偏右中間偏左丹麦东福尔郡东阿格德尔郡布納德布韦岛布斯克吕郡一院制人类发展指数延斯·斯托尔滕贝格伊斯兰教彼得一世岛德语俄罗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漂流北歐北海 (大西洋)北方萨米语北日耳曼语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哈康七世哈拉尔五世冰岛冰球农业克里斯蒂安一世克里斯蒂安桑克文人克文语...犹太人石油石油输出国组织矿产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德國维德孔·吉斯林罗加兰郡罗姆人罗姆语美元瑞典瑞典-挪威联合瑞典-挪威联盟申根公约特罗姆瑟特罗姆斯郡特隆赫姆芬兰芬兰-乌戈尔语族芬马克郡萨米人萨米语西班牙语西福尔郡西阿格德尔郡詹代法則議會制诺尔兰郡足球默勒-鲁姆斯达尔郡霍达兰郡阿克什胡斯郡自治市腓特烈斯塔英語松恩-菲尤拉讷郡桑内斯森林森林芬兰人欧洲欧洲中部夏令时间欧洲中部时间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毛德皇后地水利工程沙特阿拉伯波美拉尼亞泰勒马克郡法语洗禮温带海洋性气候渔业滑雪挪威同性婚姻挪威君主列表挪威宪法挪威工党挪威人挪威克朗挪威语挪威海挪威海怪挪威政府首腦列表成年禮海德马克郡斯堪的纳维亚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斯塔万格斯瓦尔巴斯瓦尔巴和扬马延斯瓦尔巴群岛新挪威語扬马延扬马延岛性別平等.bv.no.sj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 扩展索引 (85 更多) »

AGM-119企鵝反艦飛彈

AGM-119企鵝反艦飛彈是一种反舰导弹,由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KDA)生產,最早由挪威防衛研發局(NDRE; Norw.

新!!: 挪威和AGM-119企鵝反艦飛彈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挪威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基爾條約

《基爾條約》是瑞典和丹麥-挪威於1814年1月14日簽訂的條約。在拿破崙戰爭戰敗的丹麥國王把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以換取瑞典在波美拉尼亞的控制權。然而,條約內容從未正式實行。普魯士在維也納會議得到了波美拉尼亞;而挪威宣告獨立,頒布憲法,選出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為挪威國王。瑞典揮軍挪威後不久,挪威便答應與瑞典結成君合。《基爾條約》特別指出挪威的三個屬土──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並不隨着挪威割讓予瑞典,而是繼續與丹麥結成聯合。.

新!!: 挪威和基爾條約 · 查看更多 »

埃尔娜·索尔伯格

#重定向 埃尔娜·索尔贝格.

新!!: 挪威和埃尔娜·索尔伯格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联合

卡尔马联合(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Kalmarunionen),是1397年至1523年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丹麦、瑞典(包括芬蘭)和挪威(包括冰島、法羅群島、格陵蘭、昔德蘭和奧克尼)为主组成的共主邦联。1397年6月在瑞典卡爾馬城結成的联盟后,挪威、瑞典和丹麥三個王國共同拥戴一個君主。各國交出其主權,但無損各自的獨立地位及分歧的利益。不過從1430年代開始,瑞典貴族對於丹麥及荷尔斯泰因在管治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大為不滿,成為了聯盟繼續的阻礙,並引起糾紛。到了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出兵鎮壓瑞典境內反卡爾馬派,並於承諾特赦後反悔及大肆屠殺反卡爾馬派貴族,史稱斯德哥爾摩大屠殺。倖存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憤而揭竿起義,發動瑞典解放戰爭,最後驅逐丹麥軍並登基稱王,聯盟正式宣告瓦解。 卡爾馬聯盟從玛格丽特一世開始,歷任5位君主及12位攝政官,合共93年。不过其余屬地则以丹麥-挪威的名義繼續由奧爾登堡王朝管治多個世紀,直到拿破崙戰爭后两国結束聯盟關係。.

新!!: 挪威和卡尔马联合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挪威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卑爾根

卑爾根(挪威语:Bergen )是挪威第二大城市。根據政府的統計,直至2006年7月1日,卑爾根市區的人口有243 219人,如果連同郊區和周邊區域的話,則有369 099人。整個城市共分為八個區域:Arna、Bergenhus、Fana、Fyllingsdalen、Laksevåg、Ytrebygda、Årstad 和 Åsane。 卑爾根位於挪威的西南方,剛好位於「七大山」(挪威语:de syv fjell)的中間。卑爾根是西挪威的非正式首都,也是挪威對外的大門。而也因為其峽灣地形適合大型船集操作,令卑爾根成為歐洲最大的郵輪港中的一個。根據2005年的統計,卑爾根處理全挪威超過50%的貨物來往。 在2000年,卑爾根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新!!: 挪威和卑爾根 · 查看更多 »

单一制

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中央政府擁有所有政治權力,與复合制相对,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單一制。 大多數實行單一制的國家都會成立地區行政區域及地方政府,來協助管理地區事務。可是,這些地區行政區域的所有權力都来自中央政府的授權,而中央政府亦可隨時廢除或成立新的行政區域。 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现行宪法以及统一的法律体系,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身份。 根据对权力的集中程度,有人亦将单一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非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中世纪的欧洲国家(除了神聖羅馬帝國與基輔羅斯公國之外)都是中央集权型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而现代的单一制国家则多趨为非中央集权型式,中央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全国统一性政务,而地方政府在行政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有少數國家相當類似聯邦制。.

新!!: 挪威和单一制 · 查看更多 »

君主制

君主制(Monarchy)是指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的擔任與政權掌控,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时期也各不相同。.

新!!: 挪威和君主制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新!!: 挪威和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挪威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書》(又称《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由私人機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是由大約100名全職編輯及超過4000名專家為受過教育的成年讀者所編寫而成。它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學術性的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是現存仍然發行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它在1768年至1771年間在英國爱丁堡首次面世,便馬上受到讀者歡迎,規模日漸龐大。平均13年左右出一个新版。1801年的第三版已經達到21冊。它日盛的地位使招募知名的貢獻者更容易。1875年至1889年間的第9版和1911年的第11版已經被認為是學術與文學風格的標誌性百科全書。自從第11版開始,《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慢慢變得精簡以打進北美市場。1933年,《大英百科全書》是首部百科全書採納「連續性修訂」政策,即不斷再版並且定期更新條目。 Aside from providing an excellent summary of the Britannica's history and early spin-off products,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a typical Britannica edition.

新!!: 挪威和大英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奥斯陆

奥斯陆(Oslo ),1925年前舊稱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自治市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 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自治市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通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 根据考古学研究,奥斯陆于公元1000年前后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被确立为一个贸易点。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 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在1814年丹麦-挪威邦联解体之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已被宣布成为挪威的首都。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自治市。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 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海上保险经纪人。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 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质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学习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 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新!!: 挪威和奥斯陆 · 查看更多 »

奥普兰郡

奥普兰(Oppland )是挪威中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利勒哈默尔。奥普兰郡面积25,192平方公里,人口183,037(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2大的郡。.

新!!: 挪威和奥普兰郡 · 查看更多 »

婚礼

婚礼是一種締結婚姻的儀式,有法律公證儀式或宗教儀式等,用來慶祝一段婚姻的開始,代表结婚。 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在大部分的文化裡,通常都會發展出一些結婚上的傳統與習俗,其中有許多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徵的意義。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

新!!: 挪威和婚礼 · 查看更多 »

宗教自由

宗教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 宗教自由也包括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自由的范围更广,还包含獨自或與他人一道、公開或私下敬拜的權利,以及參加宗教儀式、宗教活動和宗教傳道而無需擔心遭受政府或社會其他團體迫害的權利。.

新!!: 挪威和宗教自由 · 查看更多 »

对!我们热爱祖国

《对!我们热爱祖国》又名《挪威之歌》,是挪威国歌。 这首歌来源于挪威著名的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比昂斯铁尔·比昂逊于1859年写作的诗歌,他积极参与挪威独立运动,这首《挪威之歌》发表于1859年10月1日,是献给挪威国王的,1864年由他的表弟理查·诺德洛克谱曲,在当年5月17日庆祝挪威宪法公布50周年时正式公开演唱。.

新!!: 挪威和对!我们热爱祖国 · 查看更多 »

峡湾

峽灣乃由冰川形成的地形。峽灣形成是由於冰川侵蝕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時,不僅從河谷流入,還將山壁磨蝕,成為峽谷。當這些接近海岸的峽谷被海水倒灌時,便形成峽灣。 峽谷在寒帶地方較為常見,像北歐的挪威便是以峽灣特多而聞名。接近大西洋的挪威沿岸,在被冰川形成峽谷後,被大西洋的海水倒灌而成為峽灣。.

新!!: 挪威和峡湾 · 查看更多 »

巴倫支海

巴倫支海(Barents、Баренцево море),位於挪威與俄羅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陸緣海之一。名字取自於在該海域病逝的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海域沿岸地區被稱為巴倫支地區。 由於海流關係,南部海面終年不結冰。9月更是全面解凍。 巴倫支海是重要漁場,也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佈防區,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核子潛艇庫爾斯克號沉沒於此海域,造成了核污染的環境隱憂。 Category:大西洋陸緣海 Category:北冰洋陸緣海 Баренцево Category:挪威海域 Category:挪威-俄羅斯邊界.

新!!: 挪威和巴倫支海 · 查看更多 »

中間偏右

中間偏右,又稱中右翼,是用來描述政治觀點在政治光譜上橫跨中間派與右派,但不包含極右派立場的個人、政黨、組織及智庫。許多中間偏右政黨內有各種派系存在。.

新!!: 挪威和中間偏右 · 查看更多 »

中間偏左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組織(如智庫)其觀點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延伸到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Oliver H. Woshinsky.

新!!: 挪威和中間偏左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挪威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东福尔郡

东福尔(Østfold )是挪威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萨尔普斯堡。东福尔郡面积4182平方公里,人口262,523(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6大的郡,也是该国城镇最多的一郡,最大的城市是腓特烈斯塔。.

新!!: 挪威和东福尔郡 · 查看更多 »

东阿格德尔郡

东阿格德尔(挪威语:Aust-Agder )是挪威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阿伦达尔。东阿格德尔郡面积9157平方公里,人口104,759(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8大郡。.

新!!: 挪威和东阿格德尔郡 · 查看更多 »

布納德

布納德是挪威傳統服的總稱。5月17日挪威國慶日時,許多挪威人都會穿著布納德慶拀。布納德源於19世紀浪漫國家主義運動,相關的傳統服裝運動當時也在丹麥及德國風行。 Image:Braut ausBergen.jpg|哈當厄爾地區的布納德新娘花冠 Image:Hulda Garborg-bunad.jpg|胡爾達(en:Hulda Garborg)著布納德肖像 Image:Gerhard Munthe-Budeia 1890 Hallingdal.jpg| 畫家Gerhard Munthe 繪的布納德.

新!!: 挪威和布納德 · 查看更多 »

布韦岛

布韦岛(Bouvetøya,又譯為--或--),是屬於挪威南极领地的一座岛屿。.

新!!: 挪威和布韦岛 · 查看更多 »

布斯克吕郡

布斯克吕(挪威语:Buskerud )是挪威中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德拉门。布斯克吕郡面积14,930平方公里,人口247,655(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8大郡。.

新!!: 挪威和布斯克吕郡 · 查看更多 »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新!!: 挪威和一院制 · 查看更多 »

人类发展指数

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从1990年開始發布用以衡量各國社會經濟发展程度的標準,並依此將各國劃分為:極高、高、中、低四組。只有被列入第一組“極高”的國家才可能为發達國家。指數值根據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計算出,在世界範圍內可作各國之間的比較。 分界標準: 極高:0.800以上 高:0.799~0.700 中:0.699~0.550 低:0.549以下 根據近十年的數據,挪威和澳大利亞一直穩居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兩個位置,第三位及以下的排名經常變化,但北歐國家、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爱尔兰、德國、瑞士、荷蘭、香港、日本、南韓及台灣都是近年來排名大致長期屬於前列的國家或地區。.

新!!: 挪威和人类发展指数 · 查看更多 »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挪威语:Jens Stoltenberg ,),是一位挪威政治人物,曾任挪威工党领袖。曾于2000年至2001年,2005至2013年两次任挪威首相。他於2014年10月1日接任北約秘書長。.

新!!: 挪威和延斯·斯托尔滕贝格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挪威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彼得一世岛

彼得一世岛(Остров Петра I,Peter I Øy),距南极洲边缘450公里一無人居住的火山島岛屿。挪威对此有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此要求被冻结。该岛面积154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内,島內最高峰拉斯克里斯滕森峰為1640公尺,屬於。島嶼所有表面幾乎都被冰川覆蓋,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冰塊包圍,使得它在這些時段無法進入。除了一些海鳥和海豹之外,島上很少有脊椎動物。 1821年1月21日,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发现了该岛,并以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之名为其命名。1929年2月2日,挪威探险家奥拉·奥尔斯塔德(Ola Olstad)首次登上该岛。.

新!!: 挪威和彼得一世岛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挪威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挪威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挪威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漂流

北大西洋漂流(North Atlantic Drift),又稱為北大西洋洋流(North Atlantic Current)或北大西洋暖流,為墨西哥灣暖流西北伸延的一個強力的溫暖洋流。.

新!!: 挪威和北大西洋漂流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新!!: 挪威和北歐 · 查看更多 »

北海 (大西洋)

北海(Nordsjøen;Nordsjön;Nordsøen或Vesterhavet;Nordsee;Noordzee;Mer du Nord;North Sea)是北大西洋的一部分,位于大不列颠岛以东,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西南和欧洲大陆以北。北海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储藏,作為布蘭特原油指數的基礎。 北海向西南通过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法国称拉芒什海峡)与凯尔特海相通,向东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与波罗的海相连,向北是挪威海。 斯凯尔特河、默兹河、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泰晤士河是注入北海的主要河流。重要的岛屿或群岛有北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东弗里西亚群岛和西弗里西亚群岛。 北海周边的国家有英国、挪威、瑞典、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重要城市有阿伯丁、爱丁堡、加来、奥斯坦、鹿特丹、海牙、哈勒姆、威廉港、不来梅哈芬、库克斯港、埃斯比约、卑尔根、哥德堡等等。此外伦敦、不来梅哈芬和汉堡是北海重要的内陆港城。.

新!!: 挪威和北海 (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北方萨米语

北方萨米语(Davvisámegiella、北薩米語),为萨米语中使用最广的一支。使用地区包括挪威、瑞典、芬兰的北部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西北部。使用人口约15,000到25,000人,其中2000人生活在芬兰,5000到6000人生活在瑞典。.

新!!: 挪威和北方萨米语 · 查看更多 »

北日耳曼语支

斯堪的那维亚语支或北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分支,包括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芬兰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法罗群岛和冰岛的语言。 北日耳曼语支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分支,分别是“西北日耳曼支”和“东北日耳曼支”。其中“东北日耳曼支”受低地德语的影响非常显著,包括丹麦语、瑞典语以及这两种语言的各种方言和变种。“西北日耳曼支”包括法罗语、冰岛语和挪威语。除了地域上的划分外,还有另外一种按照语言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来划分的方式,即将挪威语、丹麦语和瑞典语称作“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而将法罗语和冰岛语称作“海洋斯堪的纳维亚语”。由于在历史上丹麦曾长期统治挪威,因此将挪威最早出现的所谓“书面挪威语”(Bokmål)和今日的官方挪威语,都被视为“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 出于同样的原因,丹麦语和挪威语的相似程度要高于这两种语言和瑞典语的相似程度。由于在历史上挪威和丹麦长期的政治同盟关系,挪威书面语和丹麦语的词汇非常相似。此外,由于丹麦语的独特发音规律,瑞典人通常会认为挪威语比丹麦语更容易听懂。 由于历史上的独特的亲缘关系,与其说挪威语、瑞典语和丹麦语是三种不同的语言,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内陆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三种不同的方言。政治上的独立致使这里的人们将三种语言分别当作独立的语言来看待。1814年挪威脱离丹麦的统治而独立后,一种以海岛方言为基础的“新挪威语”(Nynorsk)出现了。“新挪威语”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以语言独立来标榜政治独立的佐证。.

新!!: 挪威和北日耳曼语支 · 查看更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国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国华盛顿特区。.

新!!: 挪威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查看更多 »

哈康七世

哈康七世(Haakon VII av Norge, Christian Frederik Carl Georg Valdemar Axel,)第一任挪威国王,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與皇后瑞典的路易絲公主的次子,1905年挪威自瑞典獨立後,議會選出他继承王位。.

新!!: 挪威和哈康七世 · 查看更多 »

哈拉尔五世

哈拉尔五世(Harald V,),挪威國王,1991年1月17日登基。 他是当时挪威王储奥拉夫王子(后来的国王奥拉夫五世)和王储妃玛塔公主的独生子,生于奥斯陆附近的斯考古姆(Skaugum)乡村王储行宫中。 哈拉尔是自奥拉夫四世1370年出生以来第一位在挪威本土出生的王储。由于他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后裔,哈拉尔五世对英国王位也有继承权。 哈拉尔国王有两个姐姐,分別為生于1930年的拉格茜尔公主(Princess Ragnhild, Mrs.

新!!: 挪威和哈拉尔五世 · 查看更多 »

冰岛

冰岛(Ísland)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5万,儘管面積不大,卻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少的其中之一。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質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有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气温适中。 根据《》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814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0世纪前,冰岛人主要依靠渔业和农业为生,冰岛亦曾是该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漁業的工业化以及二次大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带来了冰岛的繁荣,1990年代冰岛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冰岛加入了歐洲經濟區,其经济结构也因金融服务业的引入而趋向多元化。 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歐洲經濟區、北歐理事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冰岛为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税率较低,并且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境内的银行国有化,冰島幣值都大幅貶值。 冰岛文化与其他北欧斯堪地纳维亚文化有很深渊源,大多数冰岛人是斯堪地纳维亚人和盖尔人的后裔。冰岛语属北日耳曼语支,起源于古諾爾斯語并与法罗语及挪威西部方言接近。冰岛的文化遗产主要为传统冰岛菜、诗歌和中世纪的冰岛萨迦。在北约成员国中,冰岛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備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巡部隊。.

新!!: 挪威和冰岛 · 查看更多 »

冰球

冰球(ice hockey),在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的拉脫維亞、瑞典等流行區域直接稱為曲棍球(hockey),是一項在冰上進行的團體運動,溜冰者以把冰球打進對手球門為得分目的,冰球主要盛行於北美北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和歐洲部分地區(俄羅斯、芬兰、瑞典、捷克和斯洛伐克),亦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項目之一和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之一。在加拿大,冰球和袋棍球分別是冬季國球和夏季國球。.

新!!: 挪威和冰球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挪威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一世

克里斯蒂安一世(丹麦语:Christian 1;瑞典语:Kristian I,)是丹麦国王(1448年~1481年在位)、挪威国王(1450年~1481年在位)和瑞典国王(1457年~1464年在位)。他是丹麦历史上重要的奥尔登堡王朝的创建者。 克里斯蒂安一世生于奥尔登堡,父亲为奥尔登堡伯爵,母亲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主。他是丹麦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直系后代。1448年,丹麦国王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克里斯蒂安被丹麦贵族选举为王位继承人。1450年克里斯蒂安又作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的后代被承认为挪威王位继承人。 1397年组建的卡尔马联合使丹麦、挪威和瑞典这三个北欧国家联合起来,并使丹麦在这个联合体中占据特殊地位(因为丹麦王室是三国的共主)。但是在克里斯蒂安一世即位时,这个联合事实上已经解体。虽然他通过继承挪威王位使丹、挪两国仍保持联合,但瑞典则长期以来是由本国贵族实际控制。在赶走了竞争对手卡尔·克努特松之后,克里斯蒂安一世才在1457年按照卡尔马联合的构想当选为瑞典国王,从瑞典摄政扬·本特松手中收取了权力。但是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对这个国家实行统治。1464年另一派贵族在瑞典掌了权,其摄政基特尔·卡尔松(出身瓦萨家族)召回卡尔·克努特松为国王,并废黜了克里斯蒂安一世。克里斯蒂安继续声称自己是瑞典的合法国王,但在1471年最后一次被从瑞典驱逐出之后他就不再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了。 1460年,克里斯蒂安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石勒苏益格公爵和荷尔斯泰因伯爵,因为他的母亲是最后一代公爵阿道夫八世的妹妹。1474年,在他统治时期荷尔斯泰因也升格为公国。从此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领主就是定例了。 1479年,克里斯蒂安一世在哥本哈根创立了哥本哈根大学。 |- |-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Category:瑞典君主 C C.

新!!: 挪威和克里斯蒂安一世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桑

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位于挪威南部斯卡格拉克海峡沿岸,是西阿格德尔郡的郡治,也是全国第六大城市。 克里斯蒂安桑由丹麦与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于1641年创建。.

新!!: 挪威和克里斯蒂安桑 · 查看更多 »

克文人

克文人(克文语/kveenit)是挪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是在18和19世纪从芬兰和瑞典北部迁徙至挪威北部的芬兰农民和渔民的后裔。1996年克文人在挪威取得了少数民族的地位,2005年克文语在挪威也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而得到了承认。.

新!!: 挪威和克文人 · 查看更多 »

克文语

克文语(kvääni,kväänin kieli,或者称为kainun kieli)是挪威北部克文人说的芬兰语支的一种语言。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该语言于2005年在《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的框架下得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然而在语言学上,它是芬兰语的一种可互通的方言,与在瑞典托尔讷河谷通行的梅安语(旧称“托尔讷河谷芬兰语”)同属于。 克文语里采用了很多挪威语借词。例如“德国人”为tyskäläinen(从挪威语单词tysk而来,意为“德国”),在标准芬兰语里则为saksalainen。克文语里也保留了一些在芬兰已不再使用的老式芬兰语单词。 现在大约有一千五百到一万人以这个濒临灭绝的语言为母语。大部分母语者和能说这门语言的人都超过60岁。这个人群以它为主要的交流手段,而并不会说其它语言。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当这个人群逐渐变老和去世后,克文语最终会消失的。一些中年人能勉强说克文语,他们偶尔使用它,但不是那么经常用而能使这门语言不至消失。30岁以下的人很少会说或懂克文语。然而在村的小孩可以在小学里学习克文语。.

新!!: 挪威和克文语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挪威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新!!: 挪威和石油 · 查看更多 »

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音为 ;简称欧佩克、油盟或--)是一个,截至2018年2月拥有14个国家,由前五名成员于1960年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在巴格达成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总部自1965年以来设置于奥地利维也纳。截至2016年,14个国家估计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4%,占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73%。这使得 OPEC 能对全球原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在其成立之前由美国主导的跨国石油公司确定)。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既定使命是“协调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与价格、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以确保为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石油供應,为產油國提供適度的尊重和穩定的收入,为投资于石油行业的资本提供公平的回报。”该组织也是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的重要提供者。截至2017年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成员除了前加入的五个外还包括阿尔及利亚(1969年加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加入)、安哥拉(2007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赤道几内亚(2017年加入)、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初退出,2016年再加入)、利比亚(1962年加入)、尼日利亚(1971年加入)、卡塔尔(1961年加入),而印尼则是其前成员(1962年加入,2008年底退出,2016年1月重新加入,同年12月再度退出)。沙特阿拉伯是该组织事实上的()领导者。三分之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储量位于围绕富油波斯湾的六个中东国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的转折点,而它的决定在全球石油市场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果在战争或民间疾病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时显得特别强烈。 20世纪70年代,导致石油价格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收入和财富大幅增长,给全球经济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在80年代,欧佩克开始为其成员国制定生产目标:一般来说是通过使油价上涨。而来自该组织2008年和2016年的裁决减少了供过于求的石油供应。 经济学家经常引用石油输出国组织作为卡特尔的教科书范例,因为通过该组织内部的合作各产油国减少了市场竞争,而其磋商则受国际法下原则的保护。 2014年12月,“欧佩克和石油人”()在劳合社的“航运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然而,它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却常常受到非欧佩克国家能源资源的扩张的挑战。此外,个别欧佩克国家追求自身利益,亦会生产超出产量上限,而给该组织的影响力带来挑战。.

新!!: 挪威和石油输出国组织 · 查看更多 »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矿产(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如铁和铜)、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和粘土)和水气矿产(如地下水和二氧化碳气)四大类。.

新!!: 挪威和矿产资源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挪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歐戰勝利紀念日,美国以及西欧国家定於每年的5月8日,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定于每年的5月9日。以紀念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在柏林正式签订投降书,宣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因为该投降书于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故此不同时区的国家会产生日期差异。 每年在這天,歐洲各地,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勝利和曾經受納粹德國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

新!!: 挪威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挪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挪威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维德孔·吉斯林

维德孔·亚伯拉罕·劳里茨·容松·吉斯林(Vidkun Abraham Lauritz Jonssøn Quisling,),挪威军官和政治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占领挪威时期名义政府首脑。 1921年期间,吉斯林和弗里乔夫·南森共同于组织人道主义援助活动,获得国际声誉。此后吉斯林担任挪威驻苏联外交人员,亦代表英国行使在苏外交职责。1929年他返回挪威,并于日后出任(1931年–1932年)及(1932年–1933年)所领导的农业党政府。 1933年吉斯林退出农业党,组建新法西斯政党。他对挪威左派发起攻击,由此获得一定支持,但仍不足以获取任何挪威议会议席。1940年时的国民联盟仍仅为一边缘政党。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挪威,吉斯林发动世界史上首次广播电台政变,试图夺取政权,但德方拒绝支持他领导的政府,政变就此失败。 1942年至1945年,吉斯林担任挪威首相,同平民(非军事)领导人共同领导挪威政权。其领导的亲纳粹傀儡政府主要由国民联盟人士组成,参与通敌活动,并协助了纳粹德国最终解决方案的执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吉斯林被捕并送上法庭,所控侵吞公款、谋杀及叛国罪名成立,判处死刑。1945年10月24日,吉斯林于奥斯陆阿克斯胡斯城堡受行刑队枪决。吉斯林所作所为在生前和逝后均不受好评,“吉斯林”(quisling)就此在欧洲多国语言中成为通敌者或卖国贼的代名词。.

新!!: 挪威和维德孔·吉斯林 · 查看更多 »

罗加兰郡

罗加兰(挪威语:Rogaland )是挪威西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斯塔万格,罗加兰郡面积9378平方公里,人口405,566(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4大郡。.

新!!: 挪威和罗加兰郡 · 查看更多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新!!: 挪威和罗姆人 · 查看更多 »

罗姆语

罗姆语(羅姆語:,又称吉卜赛语或茨冈语)是罗姆人和信德(Sinti)社群的语言。罗姆语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语言。 分析罗姆语得知,它与印度北部的语言相近,尤其是旁遮普语。在语言学上的关系,相信可引证罗姆人的地理源头。罗姆语的外来词,可追查到罗姆人向西迁移的模式。罗姆人来自印度次大陆(或现在印度北部或巴基斯坦地区)。 罗姆语、旁遮普语和Pothohari语有一些相同词和语法系统。 罗姆人没有固定的居住点,亦没有国家以罗姆语作为官方语言。现在,罗姆语分成为不同的方言。.

新!!: 挪威和罗姆语 · 查看更多 »

美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码:USD),又稱美圓、美金,(美國)聯邦儲備票據,是美国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货币。它的出现是由于《1792年铸币法案》的通过。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目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而用来表示美分的标志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美元取的ISO 4217标准代号为USD。.

新!!: 挪威和美元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挪威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瑞典-挪威联合

#重定向 瑞典-挪威联盟.

新!!: 挪威和瑞典-挪威联合 · 查看更多 »

瑞典-挪威联盟

典及挪威聯合王國(Svensk-norska unionen;Unionen mellom Sverige og Norge),略稱「瑞典-挪威」。 在拿破崙戰爭中,瑞典於1813年正式加入反法同盟。根據1814年基爾條約,瑞典可從丹麥手中獲得挪威,但是挪威乘機宣布獨立並頒布了憲法。瑞典於此時發動了一場短暫的戰爭,挪威投降,被迫作為一個臣屬國,服從於瑞典國王,即由瑞典方主導的「瑞典-挪威聯盟」,該聯盟於1905年解散。因此,瑞典-挪威聯盟是指瑞典和挪威兩個王國於1814年至1905年成立的共主邦聯的聯盟。.

新!!: 挪威和瑞典-挪威联盟 · 查看更多 »

申根公约

《申根协议》(Schengener Abkommen;Convention de Schengen;Verdrag van Schengen),是一項歐洲大陸國家間的條約協定,其簽約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間的邊境檢查點,並協調對申根區之外的邊境控制。即在成員國相互之間取消邊境管制,持有任一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申根簽證的人可以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根據該協定,旅遊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國的旅遊簽證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國家。 《申根公約》的成員國亦稱“申根國家”或者“申根公約國”,成員國的整體又稱“申根區”。申根区目前包含26个国家,其中有22个属于欧盟成员。四个非欧盟成员国中,冰岛和挪威以北欧护照联盟成员国的身份加入申根区,官方分类属于与欧盟申根区活动相关的国家。不屬於歐洲大陸的愛爾蘭及英國沒有加入。.

新!!: 挪威和申根公约 · 查看更多 »

特罗姆瑟

特林素(挪威语:Tromsø )是挪威的一座城市,位于特林素郡。 特林素的城市人口在挪威居第9位,全部人口在挪威占第七位。特林素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 这一地区早在冰河世纪晚期就有人居住,萨米文化是这一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文化。古斯堪的纳维亚人,挪威人的祖先,在公元890年前因维京人的迁徙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了这一地区。 特林素岛的第一个教堂建造于13世纪。在17世纪,丹麦挪威联盟将斯堪的纳维亚北部海岸纳入领土,据点Skansen就是此时建立起来的。特林素的城市宪章于1794年由国王克里斯蒂安七世颁布。1838年1月1日特林素成为自治市。特林素总人口为63596,城市人口为53622.

新!!: 挪威和特罗姆瑟 · 查看更多 »

特罗姆斯郡

特罗姆斯(挪威语:Troms )是挪威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特罗姆瑟。特罗姆斯郡面积25,848平方公里,人口154,136(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5大的郡。.

新!!: 挪威和特罗姆斯郡 · 查看更多 »

特隆赫姆

特隆赫姆(挪威语:Trondheim ,或有譯為特倫汗)是挪威的一個城市,也是南特倫德拉格行政區的首府,於997年建立。現在成為全挪威的教育中心、科技技術中心和藥物研究中心,有30,000名學生在此接受教育。特隆赫姆也是挪威第三大城市,有176,309人居住在市內(截至2012年1月)。而以整個行政區來計算的話,則有297,951人。.

新!!: 挪威和特隆赫姆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挪威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芬兰-乌戈尔语族

芬蘭-烏戈爾語族(也譯稱為芬-烏戈爾語族或芬諾-烏戈爾語族)是烏拉爾语系的一支,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芬蘭语、匈牙利语和爱沙尼亚语都包含在此语族中。与欧洲其他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芬蘭-烏戈爾語族并不属于印欧语系。很多使用人口較少的芬蘭-烏戈爾諸語言都属濒危、接近消亡。.

新!!: 挪威和芬兰-乌戈尔语族 · 查看更多 »

芬马克郡

芬马克(挪威语:Finnmark )是挪威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瓦德瑟。芬马克郡面积48,649平方公里,人口72,665(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9大的郡。该郡与俄罗斯、芬兰接壤。.

新!!: 挪威和芬马克郡 · 查看更多 »

萨米人

萨米人也称拉普人,是北欧地区的原住民,欧洲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之一,也是欧洲目前仅存的游牧民族。萨米人的语言是萨米语,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其他對於薩米人的稱呼或寫法有:Sámen、Saamen、Sámi、Saami、Lappen;而從前稱他們為拉普人,但薩米人認為這稱呼帶有輕視的意味。 薩米人的開墾地區常被簡稱為「拉普蘭」,但薩米人的開墾區遠廣於瑞典歷史上的拉普蘭。他們把自己所開墾的區域稱為薩米(Sápmi),橫跨芬蘭、挪威、瑞典、俄羅斯四國國境,包括瑞典兩萬人、挪威北部四萬人、芬兰六千五百人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部分地区兩千人。瑞典境內薩米人的居住區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新!!: 挪威和萨米人 · 查看更多 »

萨米语

萨米语是一部分乌拉尔语系的一支,使用该语言的是萨米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北欧的芬兰北部、挪威、瑞典和俄罗斯西北部。萨米语经常错误地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萨米语还被称为拉普语(Lapp),但有人认为它含有贬义。.

新!!: 挪威和萨米语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Español),也称卡斯提亞語(Castellano),简称西语,是起源於西班牙卡斯提亞地方的語言,為罗曼语族的分支。除了發源地西班牙之外,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约有4亿人使用。按照第一语言使用者数量排名,西班牙语为全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現代標準漢語,總使用人数排名則為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及英語。 西班牙语是除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的母語或第二語言是西班牙語,另外有二千萬的學生將西班牙語當作外語學習。.

新!!: 挪威和西班牙语 · 查看更多 »

西福尔郡

西福尔(Vestfold)挪威东南部一郡,毗邻布斯克吕和泰勒马克。面积2224平方公里,人口239,907。位于奥斯陆峡湾西岸。郡首府滕斯贝格(Tønsberg)。.

新!!: 挪威和西福尔郡 · 查看更多 »

西阿格德尔郡

西阿格德尔(挪威语:Vest-Agder )是挪威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克里斯蒂安桑。西阿格德尔郡面积7276平方公里,人口163,702(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4大郡。.

新!!: 挪威和西阿格德尔郡 · 查看更多 »

詹代法則

詹代法则(Jante Law或Law of Jante;Janteloven;Janteloven(書面挪威語)或Jantelova(新挪威語);Jantelagen;Janten laki;Jantelögin)是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社群中對個人的一種看法,其特點是否定個人的成就,詹代法则首次出現是在丹麦裔挪威小说家的挪威語小說《難民迷影》(En flyktning krysser sitt spor,A Refugee Crosses His Tracks)中,他用此法則來形容小說中虛構的丹麦小鎮洋特(Jante),其中的人都彼此認識。 詹代法则有共有十條,不過可以濃縮為一句話:不要以為你很特別,不要以為你比「我們」(一个集体)優秀。 十大法则是:.

新!!: 挪威和詹代法則 · 查看更多 »

議會制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民主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政府首脑(總理或首相)權力來自議會,授權有兩種途徑: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党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的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完全分離,確保其所領導的政府具民意基礎。.

新!!: 挪威和議會制 · 查看更多 »

诺尔兰郡

諾爾蘭郡(Nordland)是挪威北部的一個郡,西接大西洋,東接瑞典,面积38,456平方公里,首府為博德,而博德亦是國營鐵路(NSB)諾爾蘭鐵路線北面的終點站。.

新!!: 挪威和诺尔兰郡 · 查看更多 »

足球

足球是一种足球類運動,亦是足球运动或足球比赛的简称;当然它也指足球比赛中的用球,但在这里它代表前者。標準的足球比賽由两队各派11名队员参与,包括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互相对抗、互相进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45分鐘,共90分鐘。如果在比赛規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籤、加时(30分鐘延長赛)或互射十二码罚球等形式比赛分出高下。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运动相傳源于英國,亦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被認為是世界第一运动,在和平年代亦被稱作是“國與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被视作一门艺术。 足球在英語世界中有不同名稱。英式足球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時,football一詞還可以指數種形式相異的運動,例如橄欖球(rugby football)等。為了區別,便將這種由英格蘭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定立規則的英式足球,稱為association football。其後英國人將association縮短,造出新詞soccer。現在北美洲之外的大部份英語系國家和地區,將足球稱為football;而在美國,football用來指當地主流的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因此美式英語稱英式足球為soccer,然而受西班牙語社群影響,也會借用西班牙語的fútbol。.

新!!: 挪威和足球 · 查看更多 »

默勒-鲁姆斯达尔郡

勒-鲁姆斯达尔(Møre og Romsdal )是挪威西部的一个郡,首府为莫尔德。默勒-鲁姆斯达尔郡面积15,121平方公里,人口245,385(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7大郡。.

新!!: 挪威和默勒-鲁姆斯达尔郡 · 查看更多 »

霍达兰郡

霍达兰(挪威语:Hordaland )是挪威西南部的一个郡,首府及最大的城市为卑尔根。霍达兰郡面积15,460平方公里,人口456,711(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3大郡。.

新!!: 挪威和霍达兰郡 · 查看更多 »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新!!: 挪威和郡 · 查看更多 »

阿克什胡斯郡

阿克什胡斯(Akershus )是挪威东南部的一个郡,首府为奥斯陆。阿克什胡斯郡面积4918平方公里,人口509,177(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2大的郡,最大的城市是貝魯姆。.

新!!: 挪威和阿克什胡斯郡 · 查看更多 »

自治市

自治市(英語:Borough),又譯自治鎮或自治市鎮,是歐洲、北美洲國家常見行政區劃。不同國家對「自治市」的定義都有不同,但基本來說「自治市」就是有自治權的城市。.

新!!: 挪威和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斯塔

腓特烈斯塔(Fredrikstad )是挪威的一座城市,位于东福尔郡。它位于格罗马河的入海口。 腓特烈斯塔与萨尔普斯堡组成挪威第五大的都市地区。根据2006年4月1日挪威统计数据两个城市共有121,097名居民,其中腓特烈斯塔有70,962人,萨尔普斯堡有50,135人。 1567年弗雷德里克二世在萨尔普斯堡被瑞典摧毁后在格洛马河口建造了腓特烈斯塔作为萨尔普斯堡的取代,但是约半数的萨尔普斯堡居民依然留在萨尔普斯堡重建了他们的家园。 市中心位于格洛马河西岸,而东岸的老城则是北欧保存最好的城堡。 腓特烈斯塔过去有一个很大的锯木厂工业,是出口木材的重要港口,后来又有造船工业。1980年代造船厂关闭。目前市内的主要工业是化学工业和其它轻工业。.

新!!: 挪威和腓特烈斯塔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挪威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松恩-菲尤拉讷郡

松恩-菲尤拉讷(挪威语:Sogn og Fjordane )是挪威中西部的一个郡,首府为莱康厄尔。松恩-菲尤拉讷郡面积18,623平方公里,人口106,194(2007年),是挪威人口第17大郡。.

新!!: 挪威和松恩-菲尤拉讷郡 · 查看更多 »

桑内斯

桑内斯(挪威语:Sandnes )是挪威的一座城市,位于罗加兰郡。是挪威的第八大城市,緊靠斯塔萬格南部。 Category:挪威城市 Category:羅加蘭郡自治區.

新!!: 挪威和桑内斯 · 查看更多 »

森林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或历史上,森林是一个为狩猎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面(或30%的佔總土地面積)。森林覆盖着全球面积的9.4%,全球陸地面积的30%(在工業化前約佔全球面积的15.6%,全球陸地面积的50%),森林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森林中的生物量主要是以樹木為主,不同的文化會對森林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其規模以及其中有的生物。森林一般是指一塊有許多樹木的區域,但任何植物密度高的區域都可以視為森林,例如水底的植被(海藻林),甚至也包括真菌。 典型的森林會由林上(林冠)或是組成。林下可以再細分為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層、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些複雜的森林中,也會有一些較低的樹木。森林提供人類許多不同的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包括儲存二氧化碳、調節氣候、淨化水源以及減輕像洪水等自然災害。森林中也包括地球陸地上90%的生物多樣性。.

新!!: 挪威和森林 · 查看更多 »

森林芬兰人

森林芬兰人(Metsäsuomalaiset,Skogfinner,Skogsfinnar)是在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及中期从芬兰和北部迁徙至及挪威的森林地带的芬兰移民。传统上他们使用刀耕火耨的务农方法来把森林变成农场。到18世纪后期,森林芬兰人基本上同化至瑞典和挪威文化里去了。而他们的语言——芬兰语萨沃方言——在今天也已失传了,虽然直至20世纪还剩有一小部分人在讲。 现今在那些地区还留有一些森林芬兰人的建筑以及类似芬兰语的地名。那些地区里的村庄依然被称为“芬兰人的村庄”,森林也被称为“芬兰人的森林”。.

新!!: 挪威和森林芬兰人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挪威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Central European Summer Time,简称CEST)比世界标准时间(UTC)早两个小时的时区名称之一。它被大部分欧洲国家和部分北非国家在夏天采用,冬季这些国家使用欧洲中部时间(UTC+1)。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也被称为欧洲中部白天时间(Central European Daylight Time),缩写CEDT。.

新!!: 挪威和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 查看更多 »

欧洲中部时间

欧洲中部时间(英語:Central European Time,CET)是比世界标准时间(UTC)早一个小时的时区名称之一。它被大部分欧洲国家和部分北非国家采用。 冬季时间为UTC+1,夏季欧洲夏令时为UTC+2。.

新!!: 挪威和欧洲中部时间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挪威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縮寫为)是歐洲的一個促进贸易的組織。该組織於1960年5月3日成立。當時參加的成員國包括英國、葡萄牙、瑞士、奧地利、丹麥、瑞典及挪威。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會議於1960年1月4日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參與的國家包括上述的七個國家,並合稱為「外七國」。時至今天,聯盟只餘下挪威、冰島、瑞士及列支敦士登,其中只有挪威和瑞士是創會國。現在斯德哥爾摩會議已經由瓦都茲會議所取代。 這個會議給予成員國更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其中三個國家都加入了歐洲經濟區,與歐盟有更大的合作機遇。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當中只有瑞士並未加入歐洲經濟區,原因是公投被公民否決。瑞士另外透過參與歐洲單一市場。.

新!!: 挪威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 查看更多 »

毛德皇后地

毛德皇后地(英語:Queen Maud Land),南极洲大陆东部一区域,位于西經20度至東經45度之间,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挪威于1938年1月14日对其提出主权要求,但根据南极条约被冻结。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以挪威王后毛德王后为其命名。 二战期间,德国对东经20度至西经10度的南极大陆提出领土要求,并曾入侵毛德皇后地,扣留了挪威在当地的研究人员。.

新!!: 挪威和毛德皇后地 · 查看更多 »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Hydraulic engineering)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護地表及地下的水資源與環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設的总称。.

新!!: 挪威和水利工程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新!!: 挪威和沙特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波美拉尼亞

波美拉尼亚(波兰语:Pomorze;德语:Pommern;卡舒比语(Kashubian):Pòmòrze或Pòmòrskô;拉丁语:Pomerania或Pomorania)是中欧一个历史地域名称,现在位于德国和波兰北部,处于波罗的海南岸,主要河流包括维斯瓦河、奥德河和雷克尼茨河。 波美拉尼亚拥有丰富的历史,也许因为它曾被不同国家统治过。由962年到1181年,一直到1806年,此地是神圣罗马帝国在波兰的一个省。它亦曾是波美拉尼亚公爵的采邑;波兰、丹麦、萨克森、布蘭登堡、普鲁士和瑞典多国国王也一度统治该地。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波美拉尼亚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分,后来并入德意志帝国。1945年后,此地分别為德国与波兰所有。波美拉尼亞的主要都市有格但斯克和什切青等。.

新!!: 挪威和波美拉尼亞 · 查看更多 »

泰勒马克郡

泰勒马克(挪威语:Telemark)是挪威的一个郡,与西福尔、布斯克吕、霍达兰、罗加兰与东阿格德尔五郡接壤,面积15,299平方公里,人口167,102,首府是希恩,比较有名的城市有留坎和伯(Bø)。留坎有留坎瀑布和重水,由于重水为进行核试验的必需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试图从这里获得重水,而挪威人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成功阻止了重水向德国的输出。电影《泰勒马克的英雄》就是以这个为背景拍摄的。而伯的闻名是由于挪威最大的夏季水上乐园就坐落在该市。.

新!!: 挪威和泰勒马克郡 · 查看更多 »

法语

法語(le français 或 la langue française)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法語是除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外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法語也是聯合國、歐盟、北約、奧運會、世貿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的官方語言及正式行政語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現時全世界有約一億人将法语作为母语,另有2.8億人使用法语(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这些数字目前仍在增長中,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法語被广泛使用,其程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法国法语和魁北克法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法语分支,尽管它们從同一法语方言分化而成,但以两者互相溝通时则会有障礙,这是因為兩者在發音以及少数语法上有所区别。.

新!!: 挪威和法语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挪威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没有描述。

新!!: 挪威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渔业

漁業是指採捕或養殖水生動物、植物的生產事業和行業。漁業狹義上指捕撈漁業(又稱捕魚業),可細分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此外,漁業還有一種叫養殖漁業(或稱水產養殖)的產業。漁業屬於第一產業,除了魚肉以外,魚油等也是漁業相關工業的重要產品。.

新!!: 挪威和渔业 · 查看更多 »

滑雪

滑雪是指利用滑雪板在雪地滑行的一種體育運動。滑雪和滑冰、滑水有相似之处,但是滑的表面不同。 滑雪可以分成两大类:北欧滑雪和高山滑雪。北欧滑雪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滑雪,北欧风格的滑雪板上的皮靴固定装置装在滑雪靴的足尖位置,而不是后跟。高山滑雪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滑雪,滑雪靴的足尖和后跟都有皮靴固定装置。虽然某些运动同时适合两种类型,但是固定装置和起源的不同将这两种类型区分开来。 从技术上讲,滑雪运动当中主要有平等划降、犁型划降等初级技术动作,和以驾云速降为代表的高难度动作。 Category:冬季運動.

新!!: 挪威和滑雪 · 查看更多 »

挪威同性婚姻

挪威同性婚姻是指挪威國會於2008年6月11日通過“同性婚姻法”,並於2009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全球第六個給予同性婚姻註冊的國家。在此之前,早於1993年8月1日,挪威已准許同性登記為“公民伴侶關係”,讓同性伴侶可享有異性伴侶除領養以外的一切之權利。.

新!!: 挪威和挪威同性婚姻 · 查看更多 »

挪威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挪威和挪威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挪威宪法

挪威王国宪法(Kongeriket Norges Grunnlov)是挪威现行的根本大法。该宪法于1814年5月16日,在位于当时的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即现在的奥斯陆)以北的小镇埃兹伏尔(Eidsvoll)召开的、带有制宪性质的挪威国民大会(Riksforsamlingen)上获得通过,并于5月17日签署生效。这部宪法被视为当时世界上立场最激进的民主宪法之一。而宪法的签署日期5月17日也成为了现在挪威的国庆日。.

新!!: 挪威和挪威宪法 · 查看更多 »

挪威工党

#重定向 工党 (挪威).

新!!: 挪威和挪威工党 · 查看更多 »

挪威人

今天有近460萬挪威人(挪威语:nordmenn)生活在挪威。挪威人是斯堪的那維亞族群的一支。以挪威語為母語。如同許多歐洲小國一樣,挪威人遍布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0萬名挪威公民長期居住在海外,主要居住於美國、英國和其他斯堪的那維亞國家。目前大約有450萬美國人擁有挪威血統。 Category:歐洲民族.

新!!: 挪威和挪威人 · 查看更多 »

挪威克朗

挪威克朗(货币代码:NOK,挪威語:krone,kroner,簡寫為Kr)是挪威的法定貨幣。一克朗可分為一百個øre。.

新!!: 挪威和挪威克朗 · 查看更多 »

挪威语

挪威語(norsk)是日耳曼語族的一個分支,普遍通用於挪威,也是挪威的官方語言。挪威語與瑞典語和丹麥語十分相似,操這三種語言的人也可以互相溝通。由於丹麥語從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一直是挪威地區的標準書寫語言,以致近代的挪威語發展一直都受著愛國主義、城鄉隔閡以及挪威文學史的爭議所影響。 根據挪威法律和政府政策,現行的挪威語有兩套書寫形式,分別是“書面挪威語”(巴克摩挪威語,挪威語:bokmål)和“新挪威語”(或稱耐諾斯克挪威語,挪威語:nynorsk)。兩種書寫挪威語的形式分別溫和地代表著保守和激進的書寫表達方式。巴克摩挪威語和耐諾斯克挪威語還有他們非官方的版本,分別稱為riksmål和høgnorsk。.

新!!: 挪威和挪威语 · 查看更多 »

挪威海

挪威海(挪威語:Norskehavet)是北大西洋的一個陸緣海,位於挪威西北方對開,介乎北海與格陵蘭海之間。 挪威海西邊與冰島海連接,東北方與巴倫支海相鄰。在西南方,冰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底山脊把大西洋外海與挪威海分開。至於北面,揚馬延海底山脊成為挪威海與北冰洋之間的界線。東邊是挪威,海岸線有由冰川侵蝕而成的峽灣(fjørd)。.

新!!: 挪威和挪威海 · 查看更多 »

挪威海怪

挪威海怪(克拉肯,挪威语:Kraken)是北欧神话中游离于挪威和冰岛近海的海怪。挪威海怪巨大的身躯和令人畏惧的外表使它们常常出现在小说作品中。人們以現代科學認知斷定,这个传说可能只不过是人们对真实世界中章魚或巨烏賊(大约13米或者43英尺长,包括触手)的印象。这些怪物生活在海洋的深处但是经常浮上水面捕食,有报告说它们会袭击船只。.

新!!: 挪威和挪威海怪 · 查看更多 »

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没有描述。

新!!: 挪威和挪威政府首腦列表 · 查看更多 »

成年禮

成年禮或者成人礼,是指人類為了慶祝其成員長大成人者而舉行之禮俗儀式。 中國古代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西周就已存在,一直延续到明朝。 周朝贵族男子滿20岁時舉辦冠禮,即加冠,之后可以娶妻。加冠指男性被族群承认,表示其已成人。如果是公室皇室,加冠年纪可以再提前,因為:年幼的帝王若遲遲未行冠禮,會讓臣民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在統治上有所不便。春秋时魯襄公就是12岁加冠的例子。 周朝贵族女子則是在滿15岁舉辦笄禮,及笄之后可以許嫁。若女子提早許嫁,也可提早行笄禮。若女子到了二十歲都還沒許嫁,也應行笄禮,因此時她已是完全成熟的女子,不再適合做女孩的打扮。 成年禮也有定在滿十六歲時舉辦者,如日本人的元服禮、潮州人的出花園以及臺灣人的做十六歲。 日本現代的成年禮是在20歲,在大學進行;除了已滿20歲的女生們穿著和服,男生則穿西裝進行典禮,祭典後也會喝酒(日本成人年齡)。除此以外,家人也會把禮品放在時間木盒;而它將會保持至少5年,最長時間為青年男女的兒女成為20歲後,得由當年出席的所有成員(即青年人和他/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場下開啟。如果在特定時間內,任何人因健康(重病、意外)或婚姻理由(父母離婚、再婚)而確定不能出席,可以提早期限開啟。韓國現代的成年禮是在20歲(虛歲,即18-19實歲)。 有趣的是世界各地許多蠻荒部落都是以傷害身體作為成年禮,如拔牙或讓昆蟲叮咬,有忍痛勇敢之意。.

新!!: 挪威和成年禮 · 查看更多 »

海德马克郡

海德马克(Hedmark)是挪威東部的一個郡,与南特伦德拉格、奥普兰及阿克什胡斯三郡接壤。面积27,397平方公里,人口189,586(2008年7月)。首府是哈马尔。 海德马克位于挪威的东南方,与瑞典接壤。最大的湖是米约萨湖。1994年,利勒哈默尔约世界参加冬季奥运会。海德马克属于挪威农民较多的行政区,农村人占全区人口50%。行政区的森林是挪威重要的自然资源,里面的木材曾经沿河流搬运到别处。.

新!!: 挪威和海德马克郡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

--(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Skandinavía),又譯--,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則包含丹麦。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纳维亚,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芬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等北歐國家因其與丹麥、挪威和瑞典相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有時也被視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有時這些對斯堪的納維亞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Nordics)才是對北歐五個國家的合宜統稱。.

新!!: 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麥語:Skandinaviske halvø,瑞典語:Skandinaviska halvön,挪威語:Den skandinaviske halvøy,芬兰語:Skandinavian niemimaa),位于欧洲西北角,其濒临波罗的海、挪威海及北欧巴伦支海,与俄罗斯和芬兰北部接壤,北至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两个国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边的瑞典,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恒于两个国家之间,整个半岛长1850公里,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半岛的气候属温带气候,其北端严寒。.

新!!: 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瑞典語:Skanderna、Fjällen或者Kölen,挪威語:Kjølen),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主要山系。 该山脉东北起自瑞典、挪威和芬兰交界地区,西南一直延伸到挪威南部,山脉东部坡度较缓,西坡直接伸入挪威海和北海,形成诸多峡湾。 山脉长约1700公里,宽约200-600公里;中等高度的古老台状山地;西坡陡峻、东坡平缓;该山脉一般海拔为1000米,个别地区有冰川覆盖,由于长期受冰川侵蚀,发育有大量陡峭山峰;最高峰格利特峰,海拔2468米。 从地质学上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与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同源,早在盘古大陆之时便已形成,是史上最雄伟的加里东山系的残余部分。 Category:斯堪的纳维亚 S S S Category:欧洲跨国山脉.

新!!: 挪威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 查看更多 »

斯塔万格

斯塔万格(Stavanger,,)是挪威的一座自治市,是罗加兰郡行政中心,擁有挪威第三大都會區。 人口為挪威第四多。城市位於挪威西南部的斯塔萬格半島,官方宣稱的成立時間是1125年,即斯塔萬格大教堂成立之年。市中心有大量18及19世紀的木建築, 這些建築都被當做城市的文化財產而受到保護,因此也使得市中心顯得與眾不同。 由於都市化的緣故,與其周邊形成了“大斯塔萬格”。 該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要追溯到1900年代挪威石油業的迅速發展,而現在油業也是該市的主要工業,因此城市本身也被當做挪威的“油都”。 北歐最大的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總部即位於該市。 市內也有一些高等教育機構,譬如斯塔萬格大學。 該市還有設置有本國及國際軍事設施,其中包括北約的聯合作戰中心。加上其他的一些大型外國石油公司分公司,導致該城市外國人人口增加。斯塔萬格人口中有11%都是移民。 2000年代以來斯塔萬格的就業率就高於本國及其他歐洲城市,2011年失業率不到2%。 其生活消費指數也居於世界前列。 斯塔萬格有斯塔萬格機場,提供來往大多數主要歐洲國家的航班。.

新!!: 挪威和斯塔万格 · 查看更多 »

斯瓦尔巴

斯瓦尔巴(Svalbard)是位於北極地區的群島,或譯--島,是挪威最北界的國土範圍。它坐落在歐洲大陸北方,約佇立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正中間。群島橫跨北緯74°到 81°、東經10°到35°。斯匹茲卑爾根島(或稱史匹茲卑爾根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接著是東北地島與厄齊島,故群岛前称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Spitbergen)(或稱史匹茲卑爾根群島)。 行政區劃上,斯瓦尔巴群島獨立於挪威本土的19個郡,為一非建制地區。群島的最高行政首長為挪威政府委派的斯瓦尔巴总督。2002年,斯瓦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建立了一個民選地區議會,其職能與挪威本土之市議會相當。其他的居住地、研究基地,則有研究中心新奧爾松,採礦基地斯維格盧瓦,以及居民以俄羅斯人爲主的採礦聚落巴倫支堡。此外,斯瓦巴群島也是有常駐平民人口的人類聚居地當中最北的。比斯瓦巴群島更北的人類聚居地無常住人口,只有輪替工作的研究人員。 在17至18世紀,此地被當作捕鲸站使用,但其後遭廢棄。20世紀初,開始有人開采斯瓦巴群島上的煤礦,並形成了數個永久聚居地。1920年簽訂的《斯瓦尔巴条约》確認了挪威對此地的主權,而1925年通過的《斯瓦尔巴法令》則確立了此地作爲挪威王國一部分,且為自由貿易園區及非軍事區的身份。現時,該地只有一家挪威國營公司以及一家俄羅斯國營公司在此采煤。此外,因為斯瓦爾巴大學中心及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皆坐落於此,研究和旅游業成爲了當地的重要輔助工業。群島上所有聚居地並無道路連接,交通主要以雪地電單車、船隻、以及航空器爲主。斯瓦爾巴朗伊爾機場為斯瓦巴唯一一個機場,也是當地主要對外門戶。.

新!!: 挪威和斯瓦尔巴 · 查看更多 »

斯瓦尔巴和扬马延

#重定向 斯瓦巴和扬马延.

新!!: 挪威和斯瓦尔巴和扬马延 · 查看更多 »

斯瓦尔巴群岛

#重定向 斯瓦尔巴.

新!!: 挪威和斯瓦尔巴群岛 · 查看更多 »

新挪威語

新挪威語(耐諾斯克挪威語)(nynorsk)是兩種認可正字的挪威語之一,而另一種是書面挪威語(巴克摩挪威語)(bokmål)。在挪威,新挪威語被使用於初階書寫達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 書面挪威語形成於丹麥統治時期,受丹麥語的影響很大;而新挪威語完全基於挪威民間口語,和丹麥語差別較大。伊瓦爾·奧森奠定了新挪威語標準化的基礎。.

新!!: 挪威和新挪威語 · 查看更多 »

扬马延

#重定向 揚馬延.

新!!: 挪威和扬马延 · 查看更多 »

扬马延岛

#重定向 揚馬延.

新!!: 挪威和扬马延岛 · 查看更多 »

性別平等

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或 sexual equality),又称性別平權、性别平等主义,傳統上也指兩性應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应受到平等对待,反對性别歧视。性別平等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目标之一,其目的是营造性別平等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例如民主活动和确保同工同酬。具体实践中,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使兩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平等对待,而不只是在政治、工作或其他政策规定的领域。.

新!!: 挪威和性別平等 · 查看更多 »

.bv

.bv是一个互联网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起初意在供挪威属地布韦岛使用,但目前已不开放注册,僅由域名注册局Norid管理。建立于1997年8月21日,但后来被域名註冊局Norid接手。挪威政府認為域名已足够供布韦岛相关机构使用,因而关停了域名的注册。此外,挪威政策还规定不可以将域名资源商业化,所以他们也不打算出售这一后缀。如果今后该域名再次投入使用,将由接手管理,并遵循与一致的政策。.

新!!: 挪威和.bv · 查看更多 »

.no

.no為挪威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

新!!: 挪威和.no · 查看更多 »

.sj

.sj為挪威屬地司瓦爾巴特群島及揚馬延島國家及地區頂級域(ccTLD)的域名,但未被使用。.

新!!: 挪威和.sj · 查看更多 »

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

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烏托亞島大屠殺,是指2011年7月22日发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的爆炸事件与数小时后发生在于特岛的枪击事件。当地时间15时26分,位于奥斯陆市中心的挪威政府办公大楼附近发生爆炸,挪威政府大楼、财政部大楼以及对面的《世界之路》报社在爆炸中受到破坏,造成8人死亡,30人受伤。在炸彈爆炸發生2小時後,在位于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于特岛发生枪击事件,一名装扮成警察的枪手向在岛上参加執政挪威工黨举办的青年团的人群射击,打死69人,打伤66人,疑犯當場被捕。 枪手是32岁的挪威人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當地警方证实两起袭击事件係安德斯一人所为,且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无关。總共有77人死於該兩宗襲擊。 本次袭击事件是挪威二战后遭受的最大规模袭击,也是2004年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和2005年伦敦爆炸案后欧洲最严重的屠杀事件,深入其根本起因於對移民開放的左派當政多年,在移民政策上開放使得歐洲的穆斯林逐步增多而激化了保守派情緒。這也是首宗大型由極右派人士向左派支持者及同情人士發動的恐怖攻擊。.

新!!: 挪威和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