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

指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Дмитр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1323年或1324年~1383年6月5日)俄国王公。他曾任苏兹达尔公爵(1359年~1383年),诺夫哥罗德公爵(1359年~1363年)和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大公(1365年~1383年)。1359年~1363年,他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

27 关系: 大诺夫哥罗德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下诺夫哥罗德下诺夫哥罗德州下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 (罗斯托夫)伊凡二世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保加利亚俄罗斯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纳兀鲁斯罗斯托夫瘟疫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留里克王朝特维尔莫斯科莫斯科大公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蒙古帝国金帐汗国苏兹达尔波雅尔摩尔多瓦

大诺夫哥罗德

大诺夫哥罗德(Великий Новгород,俄语诺夫哥罗德拉丁字母拼写:Novgorod)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城于859年,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沃爾霍夫河注入伊爾門湖的地方。大诺夫哥罗德在2002年有人口216,856人,人口数量最高时是在1989年统计时,当时人口达229,126人。大诺夫哥罗德是诺夫哥罗德州的首府。俄罗斯10号联邦公路通过诺夫哥罗德。.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大诺夫哥罗德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

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俄语:Андр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1365年6月2日)俄国王公,苏兹达尔公爵(1355年~1359年),下诺夫哥罗德公爵(1359年~1365年)。他是下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位王公。 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为苏兹达尔大公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之子,母亲是拜占庭帝国公主安娜。他于1355年继承了父亲的领地苏兹达尔,但在1359年将公国首都迁至更加富裕的下诺夫哥罗德,而将苏兹达尔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1359年弗拉基米尔大公伊凡二世去世后,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是大公公位的有力竞争者;但他放弃了对这一头衔的争夺,最终成为大公的是他的弟弟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死于1365年爆发的一场瘟疫。他被安葬于下诺夫哥罗德圣救世主大教堂。 category:下诺夫哥罗德王公 category:1365年逝世.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安德烈·康斯坦丁诺维奇 · 查看更多 »

下诺夫哥罗德

下诺夫哥罗德(p),俄罗斯城市,位于东欧平原的中心,伏尔加河与其最大支流奥卡河的交汇处,是伏尔加联邦管区和下诺夫哥罗德州的行政中心(首府)。在1932年至1990年间被称作高尔基(p)(为了纪念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 下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工业,科学,教育和文化中心、伏尔加联邦管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俄罗斯最大的游船旅游中心,有很多历史景点、工厂和剧场。.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下诺夫哥罗德 · 查看更多 »

下诺夫哥罗德州

下诺夫哥罗德州(Nizhegorodskaya oblast)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面积为76,900平方公里,人口3,524,028(2002年)。首府下诺夫哥罗德。 下诺夫哥罗德州成立于1929年1月14日,但从1932年改称为高尔基州,以慶祝當時蘇聯的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60歲生日。到1990年共黨倒台後,改回原名。 伏尔加河流经该州。 除了下诺夫哥罗德的大都市区(包括捷尔任斯克,博尔和克斯托沃),最大的城市是阿尔扎马斯。.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下诺夫哥罗德州 · 查看更多 »

下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这是一份下诺夫哥罗德王公的列表。.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下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 (罗斯托夫)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Константин Васильевич,)俄国王公,罗斯托夫-鲍里索格列布斯基公爵。 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为罗斯托夫公爵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的次子。 1320年尤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公爵去世后,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与其兄弟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分裂了罗斯托夫公国。他本人在公国分裂后统治罗斯托夫-鲍里索格列布斯基。 1328年,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与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钱袋)之女玛丽亚结婚。实际上伊凡一世有自己的目的,他很快利用罗斯托夫分裂出来的两个小公国的不安定局势把她们都控制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都是莫斯科的傀儡,被伊凡一世任意摆布,包括在1340年被派去参加金帐汗对斯摩棱斯克地区王公的远征。伊凡一世死后,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又为他的儿子骄傲的谢苗所控制。1348年,他按照谢苗的指示前往支持诺夫哥罗德人抵御瑞典封建主的侵略。 在弗拉基米尔大公伊凡二世去世后,苏兹达尔的王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获得了大公公位;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于1360年将整个罗斯托夫(包括鲍里索格列布斯基和乌斯列滕斯基)都给予了康斯坦丁的侄子安德烈·费奥多洛维奇(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之子)。 在与安德烈·费奥多洛维奇进行了多年斗争之后,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终于失败,于1363年被赶到乌斯丘格,不久在那里去世。 category:罗斯托夫王公.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康斯坦丁·瓦西里耶维奇 (罗斯托夫) · 查看更多 »

伊凡二世

伊凡二世,全名為伊凡·伊凡诺维奇(Grand Prince Ivan II Ivanovitch of Vladimir,Иван II Иванович,,1353年—1359年在位)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之子、謝苗·伊萬諾維奇的弟弟。兄長謝苗·伊萬諾維奇及其兩名兒子因為1353年爆發的一場黑死病逝世後,伊凡二世繼承爵位Karamzin, 1353。 当梁赞公国试图反对莫斯科时候,伊凡二世通过支持与梁赞公国敌对的一些王公(特別是立陶宛),削弱了梁赞公国的力量。.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伊凡二世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

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英语:Vladimir),俄罗斯城市,弗拉基米尔州首府,位于莫斯科市东北方向190公里克里雅吉马河北岸。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340,700 (2006年)。 弗拉基米尔建城于990年,城中有一所大学和三所学院,还有博物馆和两个剧场。 12世纪长手尤里扩建了弗拉基米尔城,此地成为东北罗斯的中心。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大公以此地为基地同以基辅为首的西南罗斯诸公争雄。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击溃以后,弗拉基米尔受到严重破坏,从此一落千丈,东北罗斯的中心也由弗拉基米尔转移到了莫斯科。.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大公

弗拉基米尔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是中世纪俄罗斯封建分裂时期弗拉基米尔公国统治者的称号。.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弗拉基米尔大公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更著名的称呼是德米特里·顿斯科伊(Дмитрий Донской,意即顿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大公,1359年—1389年在位。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在位期间,把莫斯科城周围的木墙改为石墙用来防御外敌入侵。同时莫斯科大公国继续同邻近各公国作战,迫使他们臣服自己。战争严重削弱了特维尔公国的力量。 在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的同时,金帐汗国日渐衰弱。1378年,金帐汗国马麦汗派遣鞑靼王公联合立陶宛和梁赞大公,进攻莫斯科,季米特里率兵15万迎击。1380年德米特里率兵在顿河流域的库里科沃原野与蒙古鞑靼军队展开了决战,并打败了金帐汗国的部队。该战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德米特里因而被尊称为“顿斯科伊”(意为“顿河英雄”),莫斯科大公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不久1383年,莫斯科大公国的独立又被脫脫迷失的入侵所取消了。.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即特维尔大公(1368年~1399年在位)和弗拉基米尔大公(1370年~1371年,1375年)。他是历史上最后一位有能力与莫斯科大公竞争俄罗斯领袖地位的特维尔大公。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为特维尔大公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的第四子,青年时被其父安置在普斯科夫。1339年,亚历山大被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设计害死。在由几位叔父当政后,米哈伊尔于1368年成为特维尔的统治者。他集中全领地的力量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进行斗争,并为此与立陶宛大公结盟。1368年~1375年,他长期与德米特里进行封建混战。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是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的最后一个非莫斯科出身的大公,1370年、1371年和1375年3次从金帐汗国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封诰。然而他未能建立起对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优势。1375年德米特里率领大群附庸进攻特维尔,米哈伊尔被迫承认德米特里在全俄罗斯的领袖地位。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与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结盟共同抵抗立陶宛人。 Category:弗拉基米尔大公 Category:特维尔亲王.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 查看更多 »

纳兀鲁斯

纳兀鲁斯(Nawruz Beg,),金帐汗国第十四任可汗,札尼别的儿子。1360年,纳兀鲁斯将哥哥忽里纳刺杀后继位。在位不到一年,金帐汗国完全瓦解,此后直到1380年脱脱迷失重新统一金帐汗国,短短的二十年间就有十八个可汗,势力最大的是权臣马麦。拔都系统结束,脱脱迷失是拔都的哥哥白帐汗斡儿答的后代,脱脱迷失之后,汗位基本上由白帐汗出任。 Category:金帐汗国君主.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纳兀鲁斯 · 查看更多 »

罗斯托夫

罗斯托夫(Ростов)或大罗斯托夫(Ростов Великий)位于俄罗斯西部雅罗斯拉夫尔州,也是該州的行政中心。坐落在涅羅湖,距離雅罗斯拉夫尔53公里,距離莫斯科202公里。在M8公路 (俄羅斯)上。 該城於862年始有文獻記載,是该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並列入金環旅遊路線上的城市。人口:3.4万。人們常以“大罗斯托夫”稱乎該城,目的是不要讓城市與顿河畔罗斯托夫混淆。“大罗斯托夫”的稱呼出現在1880年到1891年之間的刊物上。.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罗斯托夫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

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俄语:Васи́л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Кирдя́па,约1350年~1403年)俄国王公。他曾是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大公(1387年~1391年,1393年),戈罗杰茨王公(1387年~1403年)和舒亚王公(1393年~1403年)。 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为有势力的下诺夫哥罗德大公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之子。1364年,他从金帐汗国为其父带来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封诰。1382年又受父亲之命,与其弟谢苗·德米特里耶维奇前去会见正与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作战的金帐汗脱脱迷失。当时脱脱迷失已经围攻了莫斯科三天,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位蒙古汗于是玩弄诡计,他在城墙下向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承诺,蒙古人只想追究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责任(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1380年打败蒙古军队后停止了向汗国的进贡),而准备宽待其他所有人。于是瓦西里·基尔佳帕和谢苗开始哄骗莫斯科守军,说服他们放弃抵抗;结果脱脱迷失进城后,洗劫了莫斯科。此后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被带到金帐汗国,一直待在脱脱迷失身边。 1387年,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从脱脱迷失那里获得了戈罗杰茨作为封地。他还一度从其叔鲍里斯·康斯坦丁诺维奇手中夺取了下诺夫哥罗德,但后者在莫斯科人的帮助下将他赶走。1393年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再次占据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一世驱逐了他,并从汗那里获得了下诺夫哥罗德的封诰,此后下诺夫哥罗德实际上被并入了莫斯科大公国。瓦西里·基尔佳帕只获得了一个极小的封地舒亚作为补偿。1394年他与谢苗一起跑到金帐汗国去为自己的境遇鸣不平,结果遭到莫斯科军队追击,但他们成功地逃脱了。此后他的名字不再见于编年史,直到1403年文献记载他死于戈罗杰茨。 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是著名的叔伊斯基家族(字面意思是“舒亚的”,得名于其封地舒亚)的始祖。该家族后来产生过一位沙皇:瓦西里四世·叔伊斯基。.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基尔佳帕 · 查看更多 »

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王朝(Рюриковичи)是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古罗斯国家(大致相当于今日俄罗斯东欧部分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的第一个王朝。.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留里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特维尔

特维尔(Тверь,俄语拉丁字母拼写:Tver'英语:Tver)是俄罗斯特维尔州首府,位於伏尔加河和特维尔察河交汇之处。于1135年建立。于1247年成为特维尔大公国的中心。在蒙古鞑靼人统治期间,特维尔是抗战中心,也于莫斯科争夺首都的地位。2002年人口为408,903人。 最早的文獻記載見於1164年。1931年改名為加里宁(Кали́нин),以紀念蘇聯領袖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1990年恢復原名。 Т.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特维尔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大公

莫斯科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московский)是中世纪俄罗斯封建分裂时期莫斯科公国统治者的称号。.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莫斯科大公 · 查看更多 »

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金帐汗国

#重定向 欽察汗國.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金帐汗国 · 查看更多 »

苏兹达尔

苏兹达尔(俄语:Суздаль)是位于俄罗斯西部弗拉基米尔州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口为11,357(2002年)。 历史上此地区曾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的一部分。 С Category:金環古城 S.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苏兹达尔 · 查看更多 »

波雅尔

波雅尔英文写作boyar或bolyar (боляр or болярин; буй or боярин; p; boier,; βογιάρος),是封建时代保加利亚帝国、莫斯科大公国、基辅罗斯、 瓦拉幾亞和摩尔多瓦的一个仅次于大公的贵族头衔。由10-17世纪,在保加利亚、俄国和罗马尼亚演變為表示僅次于沙皇的亲王王子,加在姓氏前面是“采邑貴族”,在芬兰写作 Pajari 以顯示和“食邑貴族”的區別。.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波雅尔 · 查看更多 »

摩尔多瓦

摩爾多瓦(Moldova, ),正式名稱是摩爾多瓦共和國(Republica Moldova),是一個東歐的內陸國家,首都是基希涅夫。摩爾多瓦西鄰羅馬尼亞,北面、東面、南面毗鄰烏克蘭。 今天的摩爾多瓦,大部分領土屬於中世紀的摩爾達維亞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在14世紀立國後,自16世紀開始淪爲奧斯曼帝國保護國。19世紀,摩爾達維亞的大塊領土(即比萨拉比亚地區)又割讓給沙皇俄國。領有其餘領土的摩爾達維亞其後參與組建羅馬尼亞聯合公國。20世紀俄國發生革命後,割讓給俄國的比萨拉比亚先是獨立,後又併入羅馬尼亞。1940年,蘇聯控制摩爾達維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爲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雖然納粹德國一度攻佔摩爾達維亞地區並將之歸還給盟友羅馬尼亞,但1944年蘇聯又再度佔領該地,恢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制。蘇東劇變後,1991年,摩爾多瓦宣佈獨立,成立今天的摩爾多瓦共和國。摩爾多瓦獨立後因政治動盪、能源短缺等原因,經濟陷入長期衰退。又因在內戰中戰敗,德涅斯特河沿岸(德左)地區事實上獨立至今,演變成德左問題。 摩爾多瓦是一個農業國,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依賴農業、釀酒業等第一產業。摩爾多瓦至今仍然是歐洲最貧困的國家,人均年GDP僅有兩千餘美元。政治上,存在對反對派進行政治迫害的情況。摩爾多瓦國內亦面臨較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 1991年獨立後,摩爾多瓦先後加入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歐安組織(OSCE)、獨聯體等國際組織。摩爾多瓦目前是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成員,與歐盟是東部夥伴關係。摩爾多瓦正尋求加入歐盟的機會。.

新!!: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苏兹达尔)和摩尔多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