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康乃爾·韋斯特

指数 康乃爾·韋斯特

康乃爾·隆納·韋斯特(Cornel Ronald West,),美國哲學家。 Category:21世紀美國作家 Category:美國民權活動家 Category:美國專欄作家 Category:美國男作家 Category:美國哲學家 Category:美國政治評論家 Category:美國政治作家 Category:美國社會主義者 Category:反飢餓倡導者 Category:美國浸禮宗教徒 Category:基督教哲學家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哈佛大學教師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校友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教師 Category:巴黎大學教師 Category:耶魯大學教師.

34 关系: 卡尔·马克思塔爾薩奧克拉荷馬州存在主义宗教哲学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尤金·奥尼尔布莱兹·帕斯卡人種伦理学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保羅·田立克哲学哈佛大学哈佛學院Bachelor of Arts理查德·罗蒂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纽约协和神学院美國Doctor of Philosophy西方哲学解放神學马丁·路德·金詹姆斯·孔恩麥爾坎·X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耶魯神學院W·E·B·杜波依斯歷史主義民主政治哲学托妮·莫里森普林斯顿大学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塔爾薩

塔爾薩(Tulsa)是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東北部的塔爾薩縣首府,也是該州人口第二多城市,2006年人口387,807,2013年估計人口398,121。塔爾薩附近是阿肯色河。這個城市的總面積是483.9 km²(186.8 mi²),總面積的2.24%(10.9 km²)為水域。塔爾薩是美國第45大的城市和北美洲第93大城市。因昔日盛產石油,故有「世界石油之都」美譽。塔爾薩在奧克拉荷馬市的東北99英里。塔爾薩大約是美國華盛頓特區三倍的大小。.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塔爾薩 · 查看更多 »

奧克拉荷馬州

奧克拉荷馬州(Asgaya gigageyi,或者òɡàlàhoma(音譯自英語);波泥語:Uukuhuúwa;卡育加語:Gahnawiyoˀgeh;State of Oklahoma)是美國的一個州,有美國最大的印地安原住民人口。「奧克拉荷馬」(Oklahoma)一字是從印地安的巢克圖族人Choctaw語言中okla(人)及humma(紅)所得來的,此州一般簡寫為OK,有時也寫成Okla。2000年人口約有345萬多人(3,450,654)。本州行政區劃,共管轄77個郡。.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奧克拉荷馬州 · 查看更多 »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認為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强调个人、獨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保羅·萨特和卡缪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 這些命題曾經影響了文學(例如: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繆)、精神分析學(例如:和羅洛·梅)和神學(例如:保羅·田立克)。.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存在主义 · 查看更多 »

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是对宗教以及其所包含的问题和观念的哲学思考。宗教哲学所研究的课题包括:神的存在與否、神的属性、宗教与科学的关联、宗教与道德的关联、善与恶的本质。 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哲学有所不同,前者站在宗教之外而对其进行研究。因此,研究宗教哲学的人并不需要有任何宗教信仰。.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宗教哲学 · 查看更多 »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現實主義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 · 查看更多 »

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等。于1937年獲得193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尤金·奥尼尔 · 查看更多 »

布莱兹·帕斯卡

布莱兹‧帕斯卡(Blaise Pascal,),法国神學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學家、音樂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帕斯卡早期进行自然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对机械计算器的制造和流体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扩展托里切利的工作,澄清了压强和真空的概念。帕斯卡还有力地为科学方法辩护。数学上,帕斯卡促成了两个重要的新研究领域。他16岁写出一篇题为射影几何的论文,1654年开始与皮埃尔·德·费马通信,討論概率论,深刻影响了现代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1654年末一次信仰上的神秘经历后,他离开数学和物理学,专注于沉思和神学与哲学写作。他是堅定的詹森教派信徒,人文思想大受蒙田影響。宗教論戰之作《》(Lettres provinciales)被奉為法文寫作的典範,身後其筆記本被編為《思想錄》。.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布莱兹·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人種

人種(Race),是在体质形态或遺傳特徵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划分时可以根據外在特征(如肤色、髮色、面部骨骼结构等)、基因、以及自我认同为标准。人種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人種,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另外,种族长期以来理解为一种科学分类,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有许多演化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人種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政治化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種概念并非毫无根据,人種概念和多位点基因数据之间的确有关联,而试图摒弃人種概念的真正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目前,各个学科对于人種是什么,是否存在,到底有几个,应该如何定义,如何理解,如何分析等问题,尚无定论或共识。.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人種 · 查看更多 »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伦理学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查看更多 »

保羅·田立克

保羅·約拿·田立克(Paul Johannes Tillich,)田立克是一位基督教存在主義神學家、哲學家、新保羅主義者,被視為美國的存在主義代表人物。.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保羅·田立克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學院

哈佛學院(英文:Harvard College)為一所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的本科教育機構。學校最初以“新學院”之名於1636年成立,是哈佛大學的源流,並為全美第一所高校。現隸屬大學文理學院的哈佛學院,是哈佛大學僅有的兩所頒授本科學位的機構之一。其以低錄取率見稱,申請者需完成一系列的程序及提供足夠的證書。入學後,學生需完成指定的大學通識教育及個人的主修與選修課程。學院新生均會獲分配入住宿舍,一年後會到各自隸屬的高年級舍堂。本科生可透過42支涵蓋不同體育項目的校隊,參與各類的跨校運動競賽。校內亦設不同的學會及學生組織。.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哈佛學院 · 查看更多 »

Bachelor of Arts

#重定向 文学士.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Bachelor of Arts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罗蒂

查德·麦凯·罗蒂 (Richard McKay Rorty,)是一位美国哲学家。他在大学的哲学、人文和文学系拥有漫长且多样的执教生涯。复杂的学术背景使他对分析哲学的传统有着全面细致的理解;而在后期,他抛弃了此一传统,这也是广为人知的。.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理查德·罗蒂 · 查看更多 »

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

索倫·奧貝·齊克果(丹麥語:Søren Aabye Kierkegaard,又譯齊--果、祈克果、克尔凯--郭尔、吉爾凱高爾梁實秋主編,《遠東英漢字典》,1960年2月。等;)是丹麥神學家、哲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創立者。 2013年5月5日Google为齊克果200周年诞辰设计了纪念doodle。.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 · 查看更多 »

纽约协和神学院

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是一所独立的神学研究机构,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 Claremont Avenue和百老汇,120-122街。这所神学院是在1836年由长老会创办,目前附属于附近的哥伦比亚大学。多數教師傾向自由神學。 該院於1910年用磚和石灰石建成的哥德復興式建築是由弗朗西斯·艾倫和柯林斯設計,其中的塔採用了達拉謨座堂的特點。該院也毗鄰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巴納德學院,美國猶太教神學院和曼哈頓音樂學院,並與其中幾所學校有互相註冊和使用圖書館的協議 。該建築物於1980年4月23日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eibuhr)和保罗·田立克使得纽约协和神学院成为战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中心。 http://www.davidgushee.com/.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纽约协和神学院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Doctor of Philosophy

#重定向 哲學博士.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Doctor of Philosophy · 查看更多 »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或稱西洋哲學,是指西方世界、相較於東方世界的主流哲學思想。西方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可追溯至古希臘的古希臘哲學,與後來傳入的北美洲、澳洲等地,而是否納入北非與中東、俄羅斯等地的部分地區尚有爭議。 「哲學」(philosophy)一詞源自於古希臘的「φιλοσοφία」,字面意思是「愛智慧」。奧古斯都曾言:惟有愛(philein)才能認識智慧(sophia)的光(phaos),因此便有了「哲學」(philosophia)一詞。 現今的哲學有兩大主要系統: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西方哲学 · 查看更多 »

解放神學

解放神學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在拉丁美洲天主教界中成形的一個神學主張。其主張信仰天主的人(即是「天主的選民們」)應該要關注人間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例如貧窮的世襲化、經濟資源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與種族歧視問題等,這些都是解放神學所要解放的对象。.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解放神學 · 查看更多 »

马丁·路德·金

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而成為的象徵。 馬丁·路德·金出生時名為麥可·金(Michael King),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路德·金。身為一位浸信會牧師,金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就已開始投入民權運動,曾領導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並在1957年協助建立(SCLC)。擔任SCLC首任主席期間,金曾在1962年於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但失敗。不過,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與粗暴的警方恰成對比。1963年,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金的左派激進思想使他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監控對象之一,後者懷疑金可能與共產主義有關。聯邦調查局曾查出金恩的婚外情記錄,並向美國政府汇報,然後再向金寄出匿名信,意圖以此逼他自殺。 1964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因小馬丁·路德·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1965年,他與SCLC共同組織「」行動;隔年又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在他生命最後幾年,除了民權運動,金也關注和越南戰爭,發表《》演講說明他對越戰的立場轉變。金以曾規劃全美性質的佔領華盛頓特區行動,是為「」。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地點是田納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車旅館。金遇刺後,。之後,詹姆斯·厄爾·雷遭到逮捕,被指為殺害金的兇手;根據他的辯詞,他是與政府特工一同策劃或犯案的,直到暗殺案後20年仍如此堅稱。1999年7月召開的民事審判庭上,餐廳老闆被指為金遇刺案的共犯。 金過世後,1977年,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向他追贈總統自由勳章;2004年,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兩者都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1986年,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之一。另有。2011年,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的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马丁·路德·金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孔恩

詹姆斯·孔恩(James Hal Cone,1938年8月5日-),出生于阿肯色州佛迪斯鎮,是美国黑人解放神学家。著有《黑人神学与黑人力量》、《黑人解放神学》等。.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詹姆斯·孔恩 · 查看更多 »

麥爾坎·X

麥爾坎·X(Malcolm X,或翻译为马尔科姆·X,原名麥爾坎·利托(Malcolm Little),又名哈吉馬立克·夏巴茲(الحاجّ مالك الشباز),),美國黑人伊斯蘭教教士與人權運動者;擁護者多認同他以嚴厲用詞指責美國白人對待黑人的方式,反對者則認為他鼓吹種族主義與暴力。他被視為美國最偉大與最有影響力的非裔美國人之一。 麥爾坎·X曾是黑人穆斯林組織伊斯蘭國度中最知名的領導者之一,他能言善道鼓吹黑人優越主義與種族分離;但後來他漸不認同該團體的創辦人以利亞·穆罕默德而退出;而後他出國遊歷非洲與中東,包括前往麥加朝覲,改宗遜尼派,並公開反對他以前鼓吹的種族主義,開始與他以前批評太過溫和的黑人領袖包括馬丁·路德·金合作,但是他依然認同泛非主義與黑人認同與自我防衛。1965年,他在一場演講中遭到伊斯蘭國度三名成員槍殺身亡。.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麥爾坎·X · 查看更多 »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卡尔·保罗·雷茵霍尔德·尼布尔(Karl Paul Reinhold Niebuhr,),是一位美国神学家。他最出名的工作是试图将基督信仰和现代政治外交联系起来。他为现代“正义战争”思想做了很大贡献。著有《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人的本性与命运》等。.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 查看更多 »

耶魯神學院

耶鲁神学院(Divinity School)是耶鲁大学十二个研究院之一,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 公理会神学教育是驱使耶鲁大学成立的动机,神学院可以追溯到1822年神学部。1869年,学院有了自己的校园、教职人员和学历教育,在十九世纪中变得更加普及。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学校与美国圣公会伯克利神学院联合,成立圣乐研究所,授予独立学位。.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耶魯神學院 · 查看更多 »

W·E·B·杜波依斯

威廉·爱德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W. )是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权运动者、泛非主义者、作家和编辑。杜波依斯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在一个相对包容、多元的环境中长大。他是哈佛大学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毕业之后任职于亚特兰大大学,教授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杜波依斯是1909年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的最初创建者之一。 杜波依斯因为领导尼亚加拉运动——非裔美国人为黑人寻求平等权利的运动——开始在国内声名鹊起。他和他的支持者们反对布克·华盛顿倡导的“亚特兰大妥协案”,该协议要求南方的黑人服从于白人的政治规则并为之工作,以换取基本受教育权和致富机会。杜波依斯则坚持争取完整的公民权利和逐步增加的政治参与,他认为这些将由非裔美国人中的知识精英实现,他称这些人为“天才的十分之一”,因此杜波依斯认为非裔美国人需要先进的教育来发展其领导力。 种族主义是杜波依斯斗争的主要对象:他强烈反对私刑、吉姆·克劳法案以及在教育与就业中的种族歧视。杜波依斯的事业囊括了各地的有色人种,尤其是与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做斗争的亚非同胞。他是泛非主义的强烈支持者,并且帮助组织了几次泛非主义大会,以推动非洲殖民地脱离欧洲强权统治。杜波依斯多次访问过欧洲、非洲和亚洲。一战后,他调查了美国黑人士兵在法国的经历,记录了在美国军队中普遍存在的种族偏见。 杜波依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文集《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是非裔美国文学中开创性的一部作品。他于1935年发表的巨著《美国的黑人重建》(Black Reconstruction in America)挑战了“黑人应该对重建时代的失败负责”的传统思想。在社会学领域,他写就了第一本系统性研究著作。他出版过3本自传,都体现了他对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深刻见解。在担任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刊物《危机》编辑期间,他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文章。 杜波依斯相信,资本主义是种族主义的主要原因,他一生都怀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情。他是一个积极的和平运动者,支持核裁军。杜波依斯去世后一年,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体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部分目标。.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W·E·B·杜波依斯 · 查看更多 »

歷史主義

一些人認為必須研究與解釋人類歷史發展,基於這些解釋才能認真了解社會與政治。這樣的見解被卡爾·波普爾稱為歷史主義。在这里,「人類歷史」一詞與「人類發展」或「人類發展史」相通,即是英語History的廣義,而不是「記錄往事」的意思。.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歷史主義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研究价值取向的一门学科。它提出了“应然”(ought to be),重點在于提供一种应然的构想,对现实的政治进行理性的指引。政治哲學研究的是關於政体、正义、自由、財產、法律、和執法等权威的合法性基本問題如:這些概念是什麼?为什么需要他们?什么使一個政府具有合法性?政府缘何保護何种自由和權利?政府缘何而生、採取何种形式?何謂法律?公民需要負起何種義務?何时可以合法地推翻一個政權? 政治哲學有兩個重要的方面: 定義了所有权和管制資本運作的政治經濟學,以及由真相和證據决定法律判决的制度。各种司法理论至少部分来源于上述观点。.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政治哲学 · 查看更多 »

托妮·莫里森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选集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美国非洲文学的重要作者。她的一些作品被归入美国文学,包括《最蓝的眼睛》。莫里森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其中包括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评论奖、普利策奖,以及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托妮·莫里森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

新!!: 康乃爾·韋斯特和普林斯顿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Cornel Ronald WestCornel West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