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指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式名称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簡稱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沒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於2003年至2006年组成的松散邦联制国家。塞黑两国于1992年首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联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立派以微弱的票數55.4%优势获胜。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的法定繼承國,塞黑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后,两国之间日益疏远,而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邦联,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南斯拉夫第納爾和歐元)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和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可以在2006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运用了这一项权利,通过公投解散了塞黑国家联盟(邦联)。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實際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塞黑联盟解体时,科索沃主權和領土问题仍待解决,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堅持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人則不願看見科索沃獨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時任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現科索沃總統)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國會正式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獨立,現獲得部分國際社會承認其國家地位,但塞爾維亞政府至今仍視科索沃主權為其管轄的科索沃自治省。.

75 关系: 劳动节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第纳尔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历史塞尔维亚语塞尔维亚激进党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0年-2006年)塞爾維亞社會黨塞爾維亞民主黨多瑙河尼什岱頓協定中塞爾維亞中央银行东正教世界银行市场经济一院制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復活節德國馬克保护地俄罗斯圣诞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嘿,斯拉夫人!哈辛·塔奇克罗地亚克拉古耶瓦茨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国庆日科索沃科索沃宣布獨立事件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总理科索沃总统罗姆人羅馬尼亞人直辖市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联合国荷兰...马扎尔人诺威萨贝尔格莱德黑山历史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人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人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年-2006年)邦联制英国广播公司ISO 3166-1欧元欧洲委员会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波德戈里察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海牙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斯洛伐克人新年普里什蒂纳.yu2006年黑山獨立公民投票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劳动节

劳动节通常是年度性与全球性的节日,目的是为了庆祝劳动阶级对社会和经济所做的贡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劳动节是在5月1日(如法国、瑞典、臺灣),因此通常也称之为国际劳动节,是紀念美国發生的乾草市場屠殺。美国和加拿大的劳动节是在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新西兰的劳动节是十月的第4个星期一。澳大利亚不同的地区对劳动节有不同的规定。而在日本,類似的節日在11月23日,稱為勤勞感謝之日。.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劳动节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第纳尔

南斯拉夫第納爾(第納爾,西里尔字母: динар)是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與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國的貨幣。第納爾的補助單位是para,1第納.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第纳尔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西里爾字母:Савез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 СРЈ/拉丁字母:Savezna Republika Jugoslavija,SRJ,常简称南联盟)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存在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聯邦制的共和国,其前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趋于瓦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国宣布独立。1992年,原南斯拉夫的两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组建了南联盟。南联盟成立後长期处在战争泥沼中,先后直接参与了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2003年,南联盟重組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这一松散的邦联制的国家联盟。2006年,黑山通过公投方式实现独立。隨著黑山的的獨立,塞爾維亞也同時獨立,兩國均因此成為各自獨立的主權國家。 隨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FRJ)分裂為四個共和國,剩下的兩國組建的南聯盟是一個民族成份較為單純的國家。兩國的多數派民族雖然分別是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兩者在民族和文化方面極為相似。黑山人的民族主義者主張,黑山人是和塞爾維亞人不同的獨特民族。但有相當多人認為黑山人是塞爾維亞人的一個支族。南聯盟的少數民族有阿爾巴尼亞人、馬扎爾人、羅馬尼亞人等。在科索沃自治省,多數派阿爾巴尼亞人和少數派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民族緊張日益升高,兩者的衝突在南聯盟時期始終都是嚴重的問題。 南聯盟認為自己是南斯拉夫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但其他加盟國對此表示反對。聯合國也未許可南聯盟繼承南聯邦在聯合國的席位。直到2000年11月2日,南联盟才重新加入聯合國。1992年至2000年期間,美國等國家稱南聯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或者因塞爾維亞在南聯盟內擁有支配地位而單稱其為「塞爾維亞」。特別是在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擔任塞爾維亞總統的時期,米洛舍維奇有比聯邦總統更強的影響力。反對米洛舍維奇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人稱米洛舍維奇統治下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為「大塞爾維亞」。.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尔维亚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是流行在東歐巴爾幹半島前南斯拉夫諸國的語言。 現由於政治因素,該語言在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名稱,但是使用者依然可以自由通話。.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历史

塞尔维亚是一个位于东南欧的国家。目前的边界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固定。.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尔维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语

没有描述。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尔维亚语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激进党

塞爾維亞激進黨(塞爾維亞語:Српска радикална странка或Srpska radikalna stranka,SRS)是塞爾維亞右翼民族主義政黨。 1991年成立,由「人民激進黨」(創立於1990年,並非尼古拉·帕斯契Nikola Pašić的人民激進黨People's Radical Party)與塞爾維亞切特尼克運動(Serbian Chetnik Movement)所組成。原持有較激端的民族主義傾向,反對歐盟及北約介入塞爾維亞的內政。2008年激進黨出現嚴重分裂,黨主席尼古拉·索科奇以及大部分激進黨議員退黨,加入新成立的親歐盟及民族主義的塞爾維亞進步黨。其後的國會選舉,激進黨失去所有席次。 在2016年塞爾維亞國會選舉獲得8.10%。為第三大黨,重返國會。.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尔维亚激进党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人 (Србијанци/Srbijanci)是居住於塞爾維亞的區域居民稱謂詞,常用於塞爾維亞族人,但是泛指不分種族居住於塞爾維亞的人。 在塞爾維亞語中,「Srbi」被用於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嚴格指由塞爾維亞中心來的塞爾維亞族人,所以塞爾維亞語該詞不包括來自鄰國,例如波斯尼亞、克羅地亞等的塞爾維亞族人。一般說漢語的人亦可能會以「塞爾維亞人」來指「塞爾維亞族」。 在1852年的《塞爾維亞語詞典》中,指出: 「Srbijanci」一詞不常用於現代塞爾維亞語中,其中一個解釋是因為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可能會覺得被此詞侮辱。.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人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0年-2006年)

#重定向 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年-2006年).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0年-2006年)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社會黨

塞爾維亞社會黨(塞爾維亞語: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партија Србије, Socijalistička partija Srbije)是塞爾維亞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黨。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曾經為該黨領導人。該黨前身為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的组成部分塞爾維亞共產主義者聯盟。 Category:塞爾維亞政黨 Category:南斯拉夫政黨 Category:社會民主主義政黨.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社會黨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民主黨

塞爾維亞民主黨,1992年選舉前不久從民主黨分裂出來的一個政黨,為民主行動聯盟的台柱,傾向右派。1993年塞爾維亞國會大選,該黨堅持右派路線,贏得百分之5.1的選票、取得7席。並加入社會黨領導的政府。.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民主黨 · 查看更多 »

多瑙河

多瑙河(德文:Donau)是欧洲第二大河,次於俄罗斯的伏尔加河,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最後注入黑海,全長2857公里,流域面積81.7万平方千米Bundesministerium für Umwelt, Naturschutz und Reaktorsicherheit: Hydrologischer Atlas von Deutschland, Freiburg i. Br.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多瑙河 · 查看更多 »

尼什

尼什(塞尔维亚语:Ниш或Niš;拉丁语:Naissus;希腊语:Ναϊσσός)是塞爾維亞的一座城市,在中塞爾維亞範圍內,尼什也是塞爾維亞南部最大的城市。在塞爾維亞國內,尼什是僅次于首都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的第三大都市。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市區人口有192,208人。包含郊外在內,全市有人口260,237人。尼什的面積是597㎢,市區部份分為4個區,加上郊外的尼什卡巴尼亞,共分為五個區。郊外分為68個地區。尼什是尼沙瓦州的行政中心都市。 尼什是欧洲和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古代就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早在铁器时代,古代巴尔干色雷斯人就定居在这里。色雷斯人部族多利巴利人在凱爾特人來到巴爾幹之前就居住在這里。公元前279年,凱爾特人來到這裡,凱爾特人部族之一斯科迪斯克人開始統治這裡。在公元前75年,尼什市區及其附近地區被羅馬人征服。古羅馬在1世紀建設了米利塔里亞大道。尼什在當時的名稱是納伊斯斯(Naissus),是當時的重要都市。尼什也是君士坦丁堡的創建者、羅馬帝國最初的基督教徒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誕生地,此外也是君士坦丁三世及查士丁一世的誕生地。尼什郊區還有塞爾維亞最古老的教會。 今日的尼什是塞爾維亞最重要的產業和教育中心之一,是電器產業及機械技術、紡織、香煙產業的中心。2013年,尼什將舉辦紀念米蘭勅令1,700年的活動。.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尼什 · 查看更多 »

岱頓協定

《岱頓協定》,又稱《巴黎議定書》、《岱頓·巴黎協議》等,是波斯尼亞戰爭中交戰各方在1995年12月14日於巴黎所簽訂的協定,同意中止這場長達三年八個月的血腥內戰,因1995年11月進行協議時位於美國俄亥俄州岱頓市的萊特-特派森空軍基地因此得名。.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岱頓協定 · 查看更多 »

州是中国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后又作为部份联邦制国家组成单位的中文譯名。.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州 · 查看更多 »

中塞爾維亞

中央塞爾維亞(Централна Србија /Centralna Srbija)或塞爾維亞本土(Ужа Србија /Uža Srbija)是指塞爾維亞不包括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部份,但與這兩區不同,並沒有相應的行政機關。面积55,974平方公里,人口5,454,950(2002.4)。下分17州。中塞爾維亞包括了三個統計地區。 + Category:塞爾維亞.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中塞爾維亞 · 查看更多 »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简称央行,是負責国家或地区(如歐盟)貨幣政策的主體機構,通常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正常的发行方式为贷款和买賣外汇,因此它也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之一。 央行對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有監督權,確保它們不會莽撞行事或有欺瞞行為。最高長官是央行總裁(Governor),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日本銀行、韓國銀行亦如此稱之,而中國人民銀行稱為行長(Governor),歐盟央行稱為主席(President),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則是總裁(Chief Executive/Managing Director)。 在大多數國家中央銀行均屬國有,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讓政府得以介入貨幣政策。所謂「獨立的中央銀行」意義是允許央行在免除政治力干擾的規範下運作,央行的最高長官不因政權更替而隨之變更,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這種案例包括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英格蘭銀行(1997年起)、印度儲備銀行(1935年)、墨西哥銀行(1993年)、日本銀行、加拿大中央銀行、澳洲儲備銀行和歐洲央行等。.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中央银行 · 查看更多 »

东正教

#重定向 正教會.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东正教 · 查看更多 »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的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它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一,同时也是(UNDG)的成员。 世界银行的官方目标为消除贫困。根据其有关协定规定(修订并于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决定都必须旨在推动外商直接投資和国际贸易,以及为资本投资提供便利。 世界银行由两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與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并不一样,后者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该两项通称“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5个机构组成。然而在某些非正式场合,世界银行集团也可被简称为“世银”。目前該組織歷代的行長都是美國人,另外重大決議時需要85%的票數才得以通過提案,而美國的投票占比從未低於15%,因而美國的投票比例被俗稱為“否決權”。.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世界银行 · 查看更多 »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亦稱资本主义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市场经济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实际上,纯粹的市场经济因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在实际操作中显示出缺陷,这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来解决。.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市场经济 · 查看更多 »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一院制 · 查看更多 »

伏伊伏丁那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塞尔维亚语:Аутономна Покрајина Војводина/Autonomna Pokrajina Vojvodina;匈牙利语:Vajdaság Autonóm Tartomány;斯洛伐克语:Autonómna pokrajina Vojvodina;罗马尼亚语:Provincia Autonomă Voivodina;克罗地亚语:Autonomna Pokrajina Vojvodina;卢森尼亚语:Автономна Покраїна Войводина)是塞尔维亚北部的一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民族构成复杂,其中塞尔维亚人为主体民族,馬扎爾人為第二大民族。伏伊伏丁那有六种官方语言。最大都市是诺维萨德。.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伏伊伏丁那 · 查看更多 »

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重定向 伏伊伏丁那.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 查看更多 »

復活節

復活節(Pascha),又稱主復活日,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之一,最初定在猶太人逾越節當日或之後的星期日,但教會在4世紀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不用猶太曆,於是改定為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該節日乃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33年被釘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事蹟,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認為象徵重生與希望;不過現今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風俗,都不起源於基督教。.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復活節 · 查看更多 »

德國馬克

德国马克( ,,简写为"DM")是德国在2002年欧元使用前的法定货币。英语中,通常被称为"Deutschmark",而德国人一般叫或者。1948年,它首先在盟军占领区发行,以替代原先的帝国马克,并在之后作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定货币,直到1999年被欧元替换;它的 硬币与纸币继续流通,直到2002年欧元纸币与硬币的发行。欧元引入后,德国马克不再是法定货币——与其他欧元区国家一样,欧元与原来的货币混合流通了两个月。在2002年2月28日以前,马克硬币和纸币继续在德国作为有效的支付形式。 德意志联邦银行保证全部的德国马克现金可以在任何联邦银行的网点进行无限期兑换。纸币甚至可以用邮件寄到银行。 1998年12月3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确定了欧元与马克的兑换比率,自1999年1月1日起,马克与欧元的比价固定为DM 1.95583.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德國馬克 · 查看更多 »

保护地

保护地可以指:.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保护地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嘿,斯拉夫人!

#重定向 嘿,斯拉夫人.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嘿,斯拉夫人! · 查看更多 »

哈辛·塔奇

哈辛·塔奇(阿尔巴尼亚语:Hašim Tači, ),科索沃政治家,現在他是科索沃總統,也是前南斯拉夫科索沃獨立運動的參與者。為支持科索沃獨立的科索沃民主黨領袖及以阿爾巴尼亞人主導的前科索沃解放軍領導人。塔奇於1990年代初期就讀普里什蒂納大學時,即是反抗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的激進學生。他在1993年參與在瑞士蘇黎世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裔政治運動,並組織了科索沃解放軍,主張以暴力追求科索沃獨立。其後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控制了塞爾維亞南部阿爾巴尼亞人佔多數省份四分之一的土地。1997年7月,普里什蒂納(現科索沃首都)地方法院缺席審判塔奇有期徒刑10年,指控罪名是「從事恐怖主義」,引起塞爾維亞為首的南聯盟軍警奉命在全境搜捕塔奇。之後塔奇領導科索沃解放軍參與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戰後聯合國派遣特派團託管科索沃,塔奇並創立了科索沃民主黨。經過戰爭和多年爭取後,塔奇所屬的科索沃政府終於在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佈脱離塞爾維亞獨立,獨立自今獲得幾乎所有歐盟國家和鄰國阿爾巴尼亞支持。.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哈辛·塔奇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克罗地亚 · 查看更多 »

克拉古耶瓦茨

克拉古耶瓦茨(Крагујевац或Kragujevac)是塞尔维亚的第四大城市(继贝尔格莱德、诺威萨和尼什),舒马迪亚州首府,舒马迪亚地区的最大城市。克拉古耶瓦茨的主要工业是武器和军火制造业。 克拉古耶瓦茨在1476年成立,塞尔维亚独立后的第一所大学在1838年于该市建立,克拉古耶瓦茨大学(1976年成立)也建于该市。1818年至1839年间,克拉古耶瓦茨是塞尔维亚公国的首都。.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克拉古耶瓦茨 · 查看更多 »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審理起訴1991年起發生於前南斯拉夫地區嚴重違反國際人道法罪行人物之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Prosecution of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Serious Vio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ommitted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Former Yugoslavia since 1991),簡稱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簡寫为ICTY、前南刑庭)是聯合國建立的組織,負責起訴於前南斯拉夫内战期間發生的重大罪行以及申訴斯洛波丹·米洛塞維奇等施罪者。該法庭是臨時法庭,位於荷蘭的海牙。.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国庆日

国庆日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革命、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夠称为国庆日,譬如英國的英女王壽辰(或國王壽辰),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国庆日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

科索沃共和國(Republika e Kosovës;Republika Kosovo),通称科索沃(又譯科索夫、科索伏),是一個主權爭端地區及有限承認國家,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於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但只承認该地区为塞爾維亞的兩个自治省之一(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自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科索沃僅在名義上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實際上則是聯合國的託管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1990年至1999年間,該地阿爾巴尼亞族人也將科索沃稱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該國僅有阿爾巴尼亞一國承認。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現時获得了110个联合国国家的承认。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佈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宣布獨立事件

#重定向 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事件.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宣布獨立事件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

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塞尔维亚语:Аутономна Покрајина 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Autonomna Pokrajina Kosovo i Metohija;阿尔巴尼亚语:Krahina Autonome e Kosovës dhe Metohisë)是1999年塞尔维亚在联合国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接管科索沃地区之前,设立于科索沃地区的一个自治省。科索沃和梅托希亚民族构成复杂,其中阿尔巴尼亚人为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為第二大民族。科索沃和梅托希亚有两种官方语言。最大都市是普里什蒂纳。.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戰爭」或「科索沃衝突」這個名詞通常是用來描述兩場接續的並且有時相當類似的武裝衝突。內戰後隨即發生了國際衝突,分别为:.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战争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总理

科索沃总理(阿尔巴尼亚語:Kryeministri i Kosovës、塞尔维亚語:Премијер Косова / Premijer Kosova),即科索沃政府首脑。 科索沃总理领导政府。2017年以来总理是。.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总理 · 查看更多 »

科索沃总统

科索沃總統是由科索沃議會所選出。聯合國托管後第一任總統易卜拉欣·魯戈瓦一直擔任該職到2006年1月逝世。他的接任人是法特米尔·塞伊迪乌。.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科索沃总统 · 查看更多 »

罗姆人

罗姆人(Roma)(常訛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为起源于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不過,“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认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是“埃及”的音变。而大多数罗姆人也认为“吉普赛人”這個名称有歧视意义,所以並不使用。 其他地区对包括了:波希米亚人(法国)、黑塔诺(黑塔娜)(西班牙)、茨冈人(俄罗斯)、埃弗吉特人(阿尔巴尼亚)、罗里人(伊朗)、阿金加诺人(Atsinganoi,希腊)、阿什卡利人與。羅姆人称自己为罗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人」(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在歐洲羅姆语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罗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称,历史上多从事占卜、歌舞等职业。但罗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视和迫害。羅姆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许多人对罗姆人仍保有极其反面的印象,认为罗姆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贩子。.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罗姆人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語:români)是主要聚居在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民族。總人口在2380萬人之間。大部分羅馬尼亞人分布在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兩國。另外在羅馬尼亞鄰近的巴爾幹半島各國也有少量分布。.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羅馬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直辖市

轄市是許多单一制国家的一级行政区之一,多設置於城市地區。此名稱主要由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鮮、韩国、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採用。其字面上的意義为: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建制的都市。.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直辖市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

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ited Nations Interim Administration Mission in Kosovo, UNMIK),簡稱「科索沃特派團」,是由聯合國根據1999年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成立,並授權派駐科索沃的臨時行政機關。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之前為南斯拉夫)政府及區內佔多數的阿爾巴尼亞裔人之間,長期政治和國土爭議的重心。雖然國際社會一直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但當地的大部分民眾都希望獨立。聯合國安理會1244號決議尋求以政治方式決定科索沃將來的地位;而聯合國支持的談判亦於2006年展開。 特派團的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根據成員國建議任命的秘書長特别代表。現任特別代表為德國外交官Joachim Rücker,於2006年上任。.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马扎尔人 · 查看更多 »

诺威萨

诺威萨,又译诺维萨德, (塞爾維亞語:Нови Сад;德语:Neusatz),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临近首都贝尔格莱德。 诺威萨位于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北,北纬45.25°,东经19.85°,海拔72-80米。多瑙河从南部流经市区。诺威萨是伏伊伏丁那的首府,也是塞爾維亞人口第二多的都市。 此名在南斯拉夫语里的意思是「新庄园」,全市由代特来尼来盟、帕德那沃尔基、塞尔维亚、斯塔锐格连德、帕特沃雷丁和斯来特姆斯、卡拉沃奇7个行政区组成,面积69.913公顷。2005年全市人口19万4千。在多瑙河对岸有佩特罗瓦拉丁城堡。诺维萨是一个重要的大学城。有「塞爾維亞人的雅典」之稱。.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诺威萨 · 查看更多 »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语:Београд,意为“白城”),欧洲国家塞尔维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以及当年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总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位于塞尔维亚北部萨瓦河和多瑙河汇合处,此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贝尔格莱德市内共有人口123万,整个行政区范围内的人口达到近170万,是原南斯拉夫地区最大的城市。 贝尔格莱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出现在公元前4800年温查文明时期。凯尔特人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这一地区,并将其命名为, 后被罗马帝国占领 。 公元520年,斯拉夫人占领了这一地区。此后它在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几次易手。城市的斯拉夫语名字Beligrad(字面意思为“白城”)第一次被提及是在878年。1284年,贝尔格莱德第一次成为塞尔维亚斯雷姆王国的首都。此后,它还先后成为塞尔维亚(1404年-1918年、2006年-)、南斯拉夫(1918年-2003年)首都以及塞爾維亞和黑山的行政、立法首都(2003年-2006年)。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唯一的直辖市,被分为17个自治市,每一个都拥有自己的地方委员会。贝尔格莱德占塞尔维亚总面积的3.6%,约21%(不包括科索沃自治省)的塞尔维亚人居住在该市。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贝尔格莱德 · 查看更多 »

黑山历史

黑山的历史开始于中世纪早期。.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黑山历史 · 查看更多 »

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

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黑山语:Demokratska partija pocijalista Crne Gore,西里尔字母:Демократска партија социјалиста Црне Горе,缩写为DPS)是黑山的一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该党成立于1991年6月22日,由黑山共产主义者联盟改组而成。该党的政治立场是中间偏左。该党的创始人是Momir Bulatović,现任领袖是米洛·久卡诺维奇。该党的总部位于波德戈里察。该党是社会党国际和进步联盟的成员以及欧洲社会党的准成员党。该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黑山的执政党。 Category:黑山政党 Category: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阿尔巴尼亚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人

#重定向 阿爾巴尼亞族.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阿尔巴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拉丁字母:Crna Gora)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门的内哥罗」,中國大陸、新馬、港澳則意譯作「--」; 台灣則譯作「--」。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黑山原为1910年建立的黑山王国,一战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在1990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公民投票,獨立派以55.5%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險勝;同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同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29個會員國。.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蒙特內哥羅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人

黑山人(--)東歐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亞得里亞海東岸和巴爾幹半島一帶,使用塞爾維亞語,屬斯拉夫語族,現為蒙特內哥羅國語。信奉東正教。蒙特內哥羅人傳統上會以血緣關係界定政治權力。二戰後,蒙特內哥羅人從原先的傳統農牧業嘗試轉型工業,近代則以觀光業為發展重點。 總人口約50萬人,超過一半住在蒙特內哥羅。許多蒙特內哥羅人在蒙特內哥羅外生活,主要是在塞爾維亞,依然保持蒙特內哥羅人民俗,家庭關係和宗族聯繫。.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蒙特內哥羅人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年-2006年)

#重定向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2006).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年-2006年) · 查看更多 »

邦联制

邦聯制(Confederation)是一個由若干獨立國家組成的鬆散國家聯盟。一般說來,邦聯本身不具備構成一個國家所必需的全部要素,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它雖然設有公共機構處理有關共同事務,但沒有統一的中央政權機關,也沒有統一的立法和財政預算;各成員國公民只有其本國的國籍,而沒有邦聯的共同國籍。邦聯的法律和政策對各成員國不具備無可爭議的強制性。在邦聯之下,各成員國都是獨立主權的國家,是國際法主體,各自在外交、法律和軍事上均具備完全獨立的自主權。各成員國的加入或退出相對自由。 另外,邦聯制的原則是主權在邦(國)。邦聯各成員國人民沒有共同的國籍。聯邦與邦聯的構成單位也不一樣:在聯邦制之下,成員體有多種形式,如邦、加盟共和國、州、省、特別行政區等;在邦聯制下,成員體只有一種類型,即獨立的國家。 聯邦制國家和邦聯制國家在教科書中幾乎毫無例外地被劃入複合制國家一類。儘管邦聯的成員國常常以一個聲音發言,要說一個邦聯制國家是一個複合國,卻似乎有點牽強,因為邦聯是一種介乎國家與超國家之間的人類組織形式。聯邦與邦聯的分類方法,像許多其他的二分法一樣,是對複雜現實的簡單化。 -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2001.03.30.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邦联制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ISO 3166-1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 3166-1國際標準是ISO 3166的第一部分,有ISO標準國家代碼。1974年首次出版。ISO 3166-1旨在为国家、属地、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建立国际认可的代码。代码分为3种,即二位字母代碼(alpha-2)、三位字母代碼(alpha-3)、數字代碼(numeric)。其中,二位字母代碼適用於通常情況,三位字母代碼更接近國家名稱,而數字代碼則適用於非拉丁字母環境中。.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ISO 3166-1 · 查看更多 »

欧元

欧元(;ISO 4217代码),港澳常稱歐羅,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这19国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義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馬爾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脱维亚、立陶宛,合称为欧元区。目前共有3.3亿人使用欧元,如果加上与欧元固定汇率制的货币,欧元影响到全球4.8亿人口。2006年12月,共有6,100亿欧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8,020亿美元。欧元流通的现金总价值超过美元。 1欧元(euro)等於100欧分(cent)。.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欧元 · 查看更多 »

欧洲委员会

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Conseil de l'Europe)是由爱尔兰、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卢森堡、挪威、瑞典、意大利和英国通过1949年5月5日在伦敦签订《欧洲委员会法规》所成立,具有國際法地位、並且為聯合國觀察員身份的國際組織,是歐洲整合進程中最早成立的機構。 歐洲委員會總部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欧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沃伊斯拉夫·科斯圖尼察(塞爾維亞: Војислав Коштуница;拉丁字母转写:Vojislav Koštunica,),前任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理、律師。畢業於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在他击败米洛塞維奇之後,成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最後一任總統。.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 查看更多 »

波德戈里察

波德戈里察(Подгорица),是欧洲国家黑山首都。 南斯拉夫联邦时期(1946年~1992年)時名為狄托格勒。.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波德戈里察 · 查看更多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查看更多 »

海牙

海牙(Den Haag;),官方亦稱s-Gravenhage()是荷蘭南荷蘭省的省會,擁有人口52.6萬(2017年),也是繼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後的荷蘭第三大城。海牙連其周邊的其他八個市鎮形成大海牙地區(Haaglanden),是鹿特丹–海牙都會區和蘭斯台德(Randstad)城市群的一部份。海牙市徽是鸛鳥徽。 海牙是荷蘭唯一一個鄰海的大城市,擁有十一公里長的海岸線,及兩個海灘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和凱克敦。也因為位臨北海帶來便利的交通,海牙自十九世紀以來便是國際觀光勝地。 儘管海牙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與外國使館皆坐落於此地,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海牙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庭和國際刑事法院。.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海牙 · 查看更多 »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塞爾維亞語:Слободан Милошевић;拉丁字母轉寫:Slobodan Milošević;國際音標:;),南斯拉夫政治人物,歷任塞尔维亚總統(1989年—1997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1997年—2000年)、塞尔维亚社会党创始人和领导人(1992年—2001年)。.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人

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語: Slováci )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聚居於歐洲中部的斯洛伐克共和國。通用斯洛伐克語。多信奉羅馬天主教。斯洛伐克人是斯洛伐克的主體民族,另外在斯洛伐克的周邊國家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也有分布。也有大量的斯洛伐克人移民北美的美國、加拿大。 Category:斯洛伐克 Category:歐洲民族 Category:斯拉夫民族.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斯洛伐克人 · 查看更多 »

新年

新年是指曆法新循環開始。不同地方都會按照各自曆法慶祝新年。在西曆,新年元旦日是指1月1日,在格里曆及其前身儒略曆皆同。不少國家都會定新年為全國假期,美國、英國等列1月1日為法定假期。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韓國、北韓和越南,西曆元旦日和農曆新年同樣都列為假期。.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新年 · 查看更多 »

普里什蒂纳

普里什蒂纳(普利斯提納,Prishtina/Prishtinë,Приштина/Priština)是科索沃共和國的首都,位於該國東北部。科索沃獨立前屬於塞爾維亞共和國,為科索沃自治省的省政府所在地。普里什蒂納距離南方的馬其頓共和國首都斯科普耶約80公里、離東北方的塞爾維亞第三大城市尼什約95公里。普里什蒂納在1996年至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曾經遭到以塞爾維亞人為首的南斯拉夫軍隊的重大破壞。隨著戰後停火以來政府對普里什蒂納的重建作業完成,現在普里什蒂納已經完全復甦,旅遊業、商業得到蓬勃發展,而交通配套和社區設施漸趨完善。.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普里什蒂纳 · 查看更多 »

.yu

.yu(源自南斯拉夫一词的Yugoslavia的缩写“Yu”)为南斯拉夫在互联网域名系统中拥有的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随着南斯拉夫的残余联盟国家塞尔维亚和黑山于2006年解体,.yu也进入废除倒计时,并于2008年3月10日起不再接受新注册申请,最终于2010年3月30日停止使用,由.rs和.me取代。.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yu · 查看更多 »

2006年黑山獨立公民投票

#重定向 2006年黑山獨立公投.

新!!: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2006年黑山獨立公民投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塞尔维亚和黑山塞爾維亞及黑山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與蒙特尼哥羅塞爾維亞與蒙特內格羅塞爾維亞與黑山塞蒙塞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