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埃尔温·隆美尔

指数 埃尔温·隆美尔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Wüstenfuchs),也是德國極少數非貴族出身、未進過參謀學校而晉升至元帥的軍人。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而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一名戰功卓越的低階軍官,曾因在義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獲得藍色馬克斯勳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義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義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在戰斧作戰又擊退了具有裝備、人員和制空權優勢的英軍反攻,並在加查拉戰役中以寡擊眾,造成敵軍物資與人員損失過半。隆美爾因為此役的成功而被晉升為元帥,也因為其先前多次的活躍表現而產生了「隆美爾神話」。 但到了1942年7月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部隊的補給狀況每况愈下,再度面對擁有物資增援的英美兩軍已難以對抗,隆美爾因此最終撤離北非,回到德國佔領的西線負責抵擋盟軍入侵歐陸的防務。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勒的行動中。由於他廣泛的知名度,希特勒讓其選擇可享有「榮譽的私下自殺」,並可保護家人;也可以選擇受軍法審判、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選擇前者,服毒身亡。德國官方偽稱隆美爾因作戰負傷而死,或者是死於心臟病,並為其舉辦國葬。 隆美爾的軍事能力受到多位軍事學家的推崇及批評,包括其親臨前線所發展出的靈活機動戰術、對軍中同僚過於嚴苛和難以相處、行事莽撞、未重視後勤與戰略觀狹隘等都有許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因为英軍不愿承認敵軍士兵的素质,所以才將隆美爾吹捧為軍事天才。除了軍事能力外,隆美爾也以人道精神對待敵軍士兵、並拒絕了殺害猶太裔和英國突擊隊戰俘的命令。.

293 关系: 加查拉加查拉戰役基尔埃及王國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埃讷蒂耶尔昂韦普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假戰十字軍坦克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卡波雷托戰役卡昂協約國反共主义向日葵行動君特·馮·克魯格堑壕战塞穆西塞纳河多佛尔大力士行動大众汽车大衛·歐文大西洋壁壘奥匈帝国奧托·馮·貝洛好警察坏警察威士忌威廉·布格多夫威廉·凱特爾威廉皇储 (德国)存款安德烈·喬治·科艾普少尉山本五十六屈埃尔屈埃维尔 (芒什省)屈安希巴尔干半岛巴伐利亞王國巴爾杜爾·馮·席拉赫巴登-符騰堡州巴登-符騰堡邦巴顿巴黎中暑希特拉青年團希臘王國希臘戰役希意戰爭...布雷加布拉格城堡三號坦克一號坦克乌尔姆乌戈·卡瓦莱罗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亚历山大港亞眠康布雷人道主义人民法院 (德國)二號坦克库尔斯克会战仪仗队伊塔洛·加里波第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弗朗茲·哈爾德开罗但澤自由市德國革命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总理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德累斯顿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非洲军德意志非洲軍保罗·冯·兴登堡心脏病地中海地雷陣北非戰場包围國家馬克國際聯盟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利奥波德三世 (比利时)利比亚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喬瓦尼·梅塞哈羅德·亞歷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亞歷山大伯爵军备竞赛凡尔赛条约凱賽林隘口戰役党卫队共主邦聯元首護衛旅克劳德·奥金莱克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勒卡托康布雷西勒阿弗尔国葬国际法图卜鲁格四號坦克噴煙者B1重型坦克B·H·李德·哈特B集團軍皮膚病皮艇的黎波里的黎波里塔尼亚火炬行動班加西碧血長天 (1962年電影)福卡突擊西部裝甲集團在勒卡因的司令部符腾堡第7裝甲師 (德國)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阿拉曼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納粹德國納粹德國空軍索姆河索勒尔堡約瑟夫·戈培爾維也納新城網球拍纳粹党纽伦堡审判网球美國美国国旗義大利王國義大利與盟國停戰義大利殖民地羅盤行動羅馬尼亞王國羅馬尼亞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羅蘭德·弗萊斯勒翁艾厄痢疾瑪蒂達 II瓦尔特·莫德尔瓦雷内 (上加龙省)焦土政策狼穴Duce隆加罗内銀行聯邦大總統荷兰菠蘿菲利普·贝当萨尔波特里鐵十字勳章非婚生子女袋鼠法庭飞行员与侦查员联合勋章西班牙西西里岛西西里島戰役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馬特魯港觀測氣球騎士騎士精神马丁·鲍曼马雷斯防线詹姆士·梅遜魏玛魏玛宪法魏瑪共和國魯道夫·格拉齊亞尼诺曼·施瓦茨科夫鲁昂贝尼托·墨索里尼贡比涅森林费迪南德·舍纳尔軸心行動默兹河默斯河畔丹輕型戰車轴心国迪南蜜月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第一代韦维尔伯爵阿尔卑斯山阿尔巴尼亚阿尔贝·勒布伦阿布维尔阿倫 (巴登-符騰堡州)阿爾弗雷德·約德爾阿爾貝特·凱塞林阿登阿莱曼阿道夫·希特勒阿拉姆哈勒法戰役阿拉斯蘇台德地區蘇特赫尔曼·戈林赫爾林根赫爾曼·霍特藍色馬克斯勳章闪电战 (游戏)蒙特布兰维尔 (默兹省)肯尼斯·麥克塞蓝马克斯勋章银制勇敢勋章脱水重傷勳章自由法國里尔腓力维耶腓特烈港 (德国)色当艾季达比耶苏德战争英吉利海峡英國皇家空軍英國突擊隊英国英国下议院雷恩集中营虎I坦克Ju 87俯衝轟炸機LT-38戰車M3李戰車M4雪曼戰車柏林恩尼格玛密码机捷克斯洛伐克東普魯士栎属格奧爾格·施圖姆格丁尼亚格特·馮·倫德施泰特桑布尔河梅美爾歸還事件欧宝比利时沙塵沙尘暴沙尔勒维尔波尔多波兰走廊波茨坦法國戰役法国总统法蘭西殖民帝國消耗戰温斯顿·丘吉尔游击战滑翔机漢斯·克雷布斯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朗德勒西戰斧行動戈斯拉尔战争与回忆战俘战略我的奋斗昔兰尼加浮橋海因茨·古德里安海因里希·希姆莱海登海姆斯图加特斯特奈 (默兹省)新教施里芬计划文科中学撒丁岛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意識形態敦刻尔克战役拿破崙戰爭拉艾埃迪皮伊特普魯士王國時代 (雜誌)7月20日密谋案88毫米高射炮 扩展索引 (243 更多) »

加查拉

加查拉是哥倫比亞的城鎮,位於該國中部,由昆迪納馬卡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波哥大142公里,始建於1810年,面積4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16米,2005年人口5,751。 Category:哥伦比亚市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加查拉 · 查看更多 »

加查拉戰役

加查拉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中一次極其重要之戰役,戰事從1942年5月26日至6月21日,主要發生在利比亞圖卜魯格附近。.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加查拉戰役 · 查看更多 »

基尔

基尔(Kiel,)是德国北部城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面积118.4平方千米,人口233,244人(2005年)。 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市一直是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基尔是德国造船业中心,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基尔还有一所重要的大学基尔大学。 基尔的航海比赛非常有名,基尔周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赛事之一。在1936年和1972年,奥运会在柏林和慕尼黑举行时,赛艇项目都在基尔举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基尔 · 查看更多 »

埃及王國

埃及王国(المملكة المصرية;المملكه المصريه;the Egyptian Kingdom)自1882年起,埃及被英国军队占领,脫離奥斯曼帝国的控制。1914年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对埃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废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 Category:埃及历史 Category:已不存在的非洲君主國 Category:192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53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王國 Category:前英國殖民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埃及王國 · 查看更多 »

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約本-威廉·格奧爾格·"埃爾溫"·馮·維茨勒本(Job-Wilhelm Georg "Erwin" von Witzleben;)是一名德國軍人並在1940年晉昇為元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指揮官,並參與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案。.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埃爾溫·馮·維茨萊本 · 查看更多 »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馮·克莱斯特(Paul Ludwig Ewald von Kleist,),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陆军中尉和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后历任:.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 查看更多 »

埃讷蒂耶尔昂韦普

埃讷蒂耶尔昂韦普(Ennetières-en-Weppes)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里尔区洛姆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埃讷蒂耶尔昂韦普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Sichelschnitt)计划的依据。在东线,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面对于人数和装备都占据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攻势,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医疗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 查看更多 »

假戰

假戰(Phoney War),怪戰(Drôle de guerre),又稱為静坐战(Sitzkrieg),是指1939年9月開始到1940年4月之間,英法雖然因為納粹德國對波蘭的入侵而宣戰,可是兩方實際上只有極輕微的軍事衝突。 這段期間雙方有小規模的空中與海上的衝突,英國開始將遠征軍調動至法國,法國則開始進行一些動員的工作。1940年初法國有14個師防守有名的馬奇諾防線,同時有80個師在後方予以支援,英國陸續增援到9個師的部隊到了1940年5月英法共集結超過3,100輛戰車與2,000多架戰鬥機。 當時德軍正與波蘭交戰只有少量軍隊駐守與法國交接的齊格菲防線,在另一端的馬奇諾防線,英法聯軍與德軍相對,但只爆發零星交戰。英國皇家空軍向德國投擲宣傳單,加拿大軍隊也踏上不列顛,然而西歐在7個月間並無任何戰爭,直至兩個陣營終於在北歐戰役中爆發衝突,結束這一段沒有戰爭的宣戰期。在重整軍備期間,驚惶的英法除依靠本身的生產外,都向美國購買大量武器。美國作為非參戰國,向英法租借及提供折扣出售武器。然而在1930年代,英美的私人公司曾隱瞞政府,向德軍提供武器,德軍戰機的引擎在英國製造,而原材料則購自美國。德國為了阻止這跨越大西洋的交易,觸發了大西洋戰爭。.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假戰 · 查看更多 »

十字軍坦克

十字軍坦克(Tank, Cruiser, Mk VI Crusader (A15),或稱Crusader tank)是英國在二戰時期最主要服役的巡航坦克,亦是英軍在北非戰役最重要的坦克,共生產了超過5,300辆。但由於可靠性不足和裝甲薄弱,在入侵意大利已被美國坦克取代。.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十字軍坦克 · 查看更多 »

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

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Karl-Heinrich von Stülpnagel),德國陸軍上將,因參與7月20日密谋案,試圖暗殺希特勒,而被納粹處決,他是被蓋世太保枪決的4,980人之一。 史圖爾普納格曾批准過許多屬於重大戰爭罪刑的命令,如要求陸軍配合「别动队」殺害平民。 Category: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Category:德國反共主義者 Category:7月20日密謀案遭處決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 · 查看更多 »

卡波雷托戰役

在前一次伊松佐河戰役中,意軍損失16.7萬人;奧軍傷亡也很慘重,僅被俘即超過3萬人,被迫向德軍求援。德軍7個師的兵力馳援奧軍。1917年10月24日~12月26日,德奧聯軍在伊松佐河地區實施卡波雷托戰役,奪回意軍前11次戰役中佔領的所有土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卡波雷托戰役 · 查看更多 »

卡昂

卡昂(Caen)是法國西北部城市,位于诺曼底大区,是卡尔瓦多斯省的省会,城中有奥恩河流过。人们有时把它戏称为“百塔之城”。 卡昂位于诺曼底大区中西部,卡尔瓦多斯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卡昂火车站乘坐城际列车两小时可抵达巴黎,或者在卡昂北部14公里处的乌伊斯特雷昂乘船,可抵达英国朴次茅斯。 卡昂以威廉一世时期修建的历史建筑而闻名,並有可鳥瞰全市的古蹟-康城城堡。其中居民人數約為115,000人,若包括其周圍衛星市鎮,人數約略有200000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卡昂 · 查看更多 »

協約國

協約國(Allied Powers)主要由法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和美國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同盟國對敵。.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協約國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义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反共主义 · 查看更多 »

向日葵行動

向日葵行动(德语:Unternehmen Sonnenblum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德意志非洲军)部署至北非战场的一场军事行动,当英国在罗盘行动中发动攻势歼灭了意大利第10集团军之后,这些军队用来增援在利比亚的義军残余部队。 1941年2月6日行动的命令由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下达给陆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s Heeres)和空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两天后首个单位离开那不勒斯前往非洲并于2月11日到达,2月14日第5轻装师(后来更名第21装甲师)的首个单位到达利比亚的黎波里,这些单位包括第3侦察营和第39反坦克大队,它们立即被派往苏尔特的前线。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裡有更多第5轻装师的单位到达并且第15装甲师在5月份被投入到北非。.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向日葵行動 · 查看更多 »

君特·馮·克魯格

君特·馮·克魯格(Günther Adolf Ferdinand “Hans” von Klug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的高級將領,他出生於波茲南的一個普魯士軍人世家;日後在德意志國防軍中晉升為元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參謀部的軍官,曾於1916年參加凡爾登戰役。 1936年,他被晉用為陸軍上將。1937年奉命指揮第6軍團;該軍團後來改編為第4軍團。1939年他指揮該軍團攻入波蘭。儘管他反對進攻西線,但他仍在法國戰役中率領第4軍團進攻阿登。1940年7月被晉升為陸軍元帥後,他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羅薩行動中繼續指揮第4軍團;在這段時間他與古德里安因進攻戰術上的分岐及古德里安經常違反他的命令而雙方關係惡劣。 當馮·博克在1941年12月被解除中央集團軍群的指揮權後,克魯格被晉升為集團軍群司令官直至1943年10月受傷為止。克魯格經常乘坐飛機,來巡視麾下師團及有時在空中乘坐飛機以解除厭倦 — 一個非常规的方法。 1943年10月27日,克魯格因其座駕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上發生意外翻車而受重傷,他不能履行指揮職責;直至1944年7月,他受命替代馮·倫德施泰特為德國西歐戰場總司令。 德國抵抗運動領導人特萊斯科夫將軍是中央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克魯格亦間接參與了抵抗運動。他知道特萊斯科夫計劃在希特勒巡視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時,要射殺希特勒,所以事先通知了他的前任下屬馮·波斯拉格,而波斯拉格當時即是特萊斯科夫的下屬。在最後時刻,克魯格最後放棄了特萊斯科夫的刺殺計劃,波斯拉格其後推測這是因為希姆萊將陪同希特勒前往開會;克魯格擔心希姆萊也會被殺,而一旦希姆萊被除去,則將引爆武裝親衛隊及德意志國防軍陆军之間的一場慘烈的內戰。 當施陶芬貝格在7月20日密謀案中企圖行刺希特勒時,克魯格正身任德國西歐戰場司令在其位於拉羅什蓋恩城堡的司令部中。法國佔領軍司令馮·史圖爾普納格上將,及其同事馮·塞奧特少將 — 施陶芬貝格的姪兒 — 前往拜訪克魯格;史圖爾普納格來訪前,甫命令逮捕德軍駐防在巴黎的武裝親衛隊單位。由於克魯格當時已知希特勒仍然健在,所以拒絕提供任何協助,他說“可以,只要那头猪已经死了!”。在施陶芬貝格的計劃失敗後,他被希特勒召回柏林,但是認為希特勒會把他視為背叛者來懲罰,於是在返回德國途中服食氰化物自殺。他遺留一封信給希特勒,信中建議希特勒應該尋求和平及有需要時可以結束為鞏固權力而推展的鬥爭,希特勒將信交給約德爾並說:“這是很有力的證據,說明克魯格應該被處死。”.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君特·馮·克魯格 · 查看更多 »

堑壕战

堑壕战(又稱戰壕戰或壕溝戰)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讯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 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堑壕战 · 查看更多 »

塞穆西

塞穆西(Semousies)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埃尔普河畔阿韦讷区北埃尔普河畔阿韦讷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塞穆西 · 查看更多 »

塞纳河

塞纳河(Seine)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位于巴黎的塞纳河沿岸地区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塞纳河 · 查看更多 »

多佛尔

多佛尔(Dover;Douvres)是英国肯特郡的一个海港,人口约二十九万。多佛尔港最靠近法国的加来港,两地去只34公里,因此成为英国最繁忙的一个海港,每年旅客多达1800万人次。英法間的海峽也因此得名多佛尔海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多佛尔 · 查看更多 »

大力士行動

#重定向 大力士作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大力士行動 · 查看更多 »

大众汽车

福斯汽車(Volkswagen, 縮寫VW),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為福斯集团的核心企业及原始品牌,也是该集团最畅销品牌及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德語中,Volks為人民之意,Wagen為汽車之意,因此,其全名之意即是「人民的汽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大众汽车 · 查看更多 »

大衛·歐文

大衛·安東尼·盧埃林·歐文,歐文男爵,CH,PC,FRCP(英文:David Anthony Llewellyn Owen, Baron Owen,)為英國政治家,1977年至1979年擔任英國外交大臣,是近代最年輕的外交及國協事務大臣。1981年,歐文離開工黨而創立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由溫和的工黨成員組成)。1992年因為其政治生涯的貢獻受封為終身貴族。為上議院中立議員(crossbencher).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大衛·歐文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壁壘

大西洋壁壘(德語:Atlantikwall)又稱大西洋鐵壁或大西洋長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用來防禦西線的軍事設施,該防線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里,主要用來防止盟軍登陸歐洲大陸 ,由托特組織、弗里茲·托特和阿爾伯特·斯佩爾建造,之後由隆美爾所強化、希特勒和宣傳部長戈培爾曾大力提倡,稱之為不倒防線。.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大西洋壁壘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奧托·馮·貝洛

奧托·恩斯特·芬岑特·里歐·馮·贝洛(Otto Ernst Vinzent Leo von Below,)是一位德意志帝國與普魯士王國的陸軍將領。以一戰中1917年的卡波雷托戰役大勝義大利陸軍聞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奧托·馮·貝洛 · 查看更多 »

好警察坏警察

好警察壞警察(Good cop/bad cop)是一種審訊中的心理策略,審訊者一人扮黑臉,一人扮白臉,交替問訊,英國軍界稱為馬特和傑夫(Mutt and Jeff, 源於一部同名美國報紙漫畫專欄),亦叫做聯合詢問或朋友和敵人法。 相關的策略包括伊索寓言中的“北風和太陽”,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胡蘿蔔加大棒”外交政策,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糖飴與鞭」政策,德國首相俾斯麥採用的“麵包和鞭子”政策。 好員警壞員警策略採用兩個審訊者一組,他們看起來對受審者的態度對立。兩個審訊者可以交替審訊受審者,也可以一起對付受審者。“壞員警”採用一種對受審者進攻性,負面的立場,提出嚴重的指控罪名,呵斥,威脅,通常引起受審者對他的反感。這提供了“好員警”來表演同情戲的舞臺:他顯得支持受審者,體諒,通常表現出對受審者的同情。好員警也會保護受審者不受壞員警的侵犯。出於信任或者對壞員警的恐懼,受審者可能會覺得他可以和好員警合作。他也會尋求好員警的幫助,信任他,並把員警要得到的資訊和盤托出。現代例子有2017年香港特首選戰, 在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現多宗負面新聞後, 使得建制派的「好員警」另一參選人曾俊華能得到多數泛民提名, 若他日當選即變相得到泛民認同(endorsement)施政。 受審者在好員警壞員警策略的迫使下,提供對其他受審者不利的供詞,這種情形並不罕見。在日後這種心理壓力消失後,他們可能推翻供詞。 這一技術對年輕,容易有恐懼或幼稚的受審者非常有效。對那些熟悉這一技術的受審者採用之,依然可能導致本能的心理反應。但由於他們已經知道這種操縱企圖,就可能簡單地保持沉默,或者破壞這一過程(見下)。有經驗的審訊者在採用這一技術以前,會評估受審者應對這一技術的智力水準和經驗。現有各種對抗措施可以破壞這一策略,甚至導致其起到反效果:.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好警察坏警察 · 查看更多 »

威士忌

威士忌(蘇格蘭與加拿大產的威士忌拼法為Whisky,而美國與愛爾蘭產的威士忌在拼字上稍有不同,稱為Whiskey)是一種只用穀物做為原料、含酒精的飲料,屬於蒸餾酒類。.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威廉·布格多夫

威廉·埃曼努爾·布格多夫(德語:Wilhelm Emanuel Burgdorf,1895年2月15日 – 1945年5月2日)是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軍人,最終軍階為德意志國防軍步兵上將。1944年10月,布格多夫出任部長與阿道夫·希特勒的首席副官;同時由於身兼這兩項職務的原故,布格多夫在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被迫自殺一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945年5月2日,布格多夫於柏林戰役接近尾聲時在元首地堡開槍自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威廉·布格多夫 · 查看更多 »

威廉·凱特爾

威廉·凱特爾(德语: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戰後在紐倫堡審訊被判絞刑處死。.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威廉·凱特爾 · 查看更多 »

威廉皇储 (德国)

普鲁士的威廉(Wilhelm von Preußen ),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Friedrich Wilhelm Victor August Ernst),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末代皇储,1941年成为霍亨索伦家族首领。.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威廉皇储 (德国) · 查看更多 »

存款

存款是指一筆放在銀行或認可金融機構的金額,而銀行通常會以存款的數量派發協議定下的利息。存款是客戶投資資產的一種,在銀行方面是負債表其中一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存款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喬治·科艾普

安德烈·喬治·科艾普(André Georges Corap,1878年1月15日–1953年8月15日)是一位法國將軍,於1940年法國戰役中指揮第9軍團。 科艾普出生於諾曼底的省桥-欧德迈尔,父親是一名裁縫師。他在1898年畢業於法国圣西尔军校,並加入軍隊。而後他受命指揮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部隊,1905年,他考上了聯合國防大學(Collège interarmées de défense)。1914年他晉升少校,指揮輕步兵(Zouaves)。一次大戰大部分時間,他擔任菲立普·貝當與斐迪南·福煦的參謀軍官。戰爭結束後又參與了里夫戰爭,還參與了逮捕叛軍領袖阿卜杜·克里姆的行動。1929,科艾普晉升准將,1933年晉升少將。1935年晉升中將,並在1937年指揮第2師。1939年戰爭爆發後指揮了第9軍團,在1940年德軍的閃擊戰攻勢中負責防衛阿登森林地區。1940年5月19日,科艾普被解除了職務,7月1日被轉為後備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安德烈·喬治·科艾普 · 查看更多 »

少尉

少尉是軍隊的職銜,是軍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裏,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尉称为Second Lieutenant,美国海军少尉称为Ensign,英国海军少尉称为Midshipmen,英国空军少尉则称为Pilot Officer。 大多數國家的陆军少尉,主要担任排长的职务,有時可佔缺擔任副連長。.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少尉 · 查看更多 »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旧日本海軍軍人,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历任重要职位,进行了多项重大变更与改革,尤其是亲手组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并策划或指挥了数次战役,例如偷襲珍珠港以及中途岛战役。山本在搭乘飞机前往所罗门群岛前线视察的路上遭美军P-38闪电式战斗机拦截,座机(一式大型陸上運輸機)被击落。山本之死对日本军队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山本五十六 · 查看更多 »

屈埃尔屈埃维尔 (芒什省)

屈埃尔屈埃维尔(Querqueville)是法国芒什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北部,属于瑟堡区。该市镇总面积5.56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5352人。 该市镇已于2016年和相邻的4个市镇合并成为了瑟堡昂科唐坦。.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屈埃尔屈埃维尔 (芒什省) · 查看更多 »

屈安希

#重定向 昆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屈安希 · 查看更多 »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尔干半岛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亞王國

巴伐利亞王國(德語: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王國,也曾是萊茵邦聯,德意志邦聯以及德意志帝國的組成國。該國是於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國升格而來,並持續存在到1918年。維特爾斯巴赫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在1805年成為巴伐利亞的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直到王國在1918年滅亡前,王權持續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掌控。現代巴伐利亞大部分的邊界是於1814年的巴黎條約簽署後確立的,其中巴伐利亞把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讓予奧地利帝國,同時接收阿沙芬堡和維爾茨堡。 隨著德意志地區於1871年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王國成為新帝國的下屬邦國,並在規模、權力和財富上僅次於帝國內占主導地位的普魯士王國。 自1918年王國和帝國滅亡以來,巴伐利亞一直是德國的一部分。.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伐利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巴爾杜爾·馮·席拉赫

巴爾杜爾·馮·席拉赫 (Baldur Benedikt von Schirach) ,納粹主義,納粹黨青年組織希特勒青年團負責人、納粹黨維也納大區領袖,戰後成為紐倫堡審判的戰犯。 1933年,馮·席拉赫成為首位希特勒「帝國青少年指導者」(Reichsjugendführer,為青年團領袖),他貢獻了大量時間、金錢和人力去擴張希特勒青年團的勢力。1930年,希特勒青年團已經有超過25,000人,(包括德國女青年聯盟,為14至18歲的少女而設)和德國少年團(為10至14歲的男女孩童而設)。到1936年,它变成了一个希望所有德国「雅利安」青年都参加过的国家机构。 1946年10月1日,馮·席拉赫在紐倫堡審判中被處以20年有期徒刑。1966年服刑期滿獲釋,1974年去世。.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爾杜爾·馮·席拉赫 · 查看更多 »

巴登-符騰堡州

#重定向 巴登-符腾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登-符騰堡州 · 查看更多 »

巴登-符騰堡邦

#重定向 巴登-符腾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登-符騰堡邦 · 查看更多 »

巴顿

巴顿(Barton/Patton/Button)可以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顿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中暑

中暑(Heat stroke)是一種受室外的空氣的高溫多濕或陽光過久直接照射動物體、人體等造成體溫異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狀的通稱。.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中暑 · 查看更多 »

希特拉青年團

希特勒青年團(德語:Hitler-Jugend,縮寫为 HJ)是1922年至1945年間由德國納粹黨設立的青年组织。这是纳粹党在在衝鋒隊成立一年后設立的第2個准军事組織。1933年后推行至全国,并成为该时期纳粹德国唯一的青年组织,成员人数达8,700,000人,占当时德国青年的98%。 希特勒青年团按年龄和性别下分为3个组织,其构成主体为14到18岁的男性青年。10到14岁的男孩加入其附属的德国少年团、14岁后加入希特勒青年团。10到14岁的女孩加入其附属的青少女联盟、14岁后加入德国少女联盟。 二战结束后,希特勒青年团停止活动。1945年10月10日《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希特勒青年团及其他纳粹党附属组织解散并宣布为非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国刑法典》第86条中将其划为违宪组织,并禁止其符号和象征的使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希特拉青年團 · 查看更多 »

希臘王國

希臘王國(Βασίλειον της Ελλάδος),是希臘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後,在俄、英、法三國主導下,於1832年召開的倫敦會議中所建立,目的是取代原先的希臘第一共和國。並於隨後簽訂的《君士坦丁堡條約》中獲得承認。1924年,君主制一度被廢,改為第二共和;隨後又於1935年恢復。1941年,轴心国占领了希腊并扶植了傀儡政权希腊国。1944年,希腊王国复辟。1967年,希腊军方发动政变建立右翼政权。广义上,直至1974年軍政府垮台、希臘第三共和國成立,希臘王國才正式結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希臘王國 · 查看更多 »

希臘戰役

希臘戰役(亦叫瑪莉塔作戰,Unternehmen Marita)Blau (195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希臘本土及阿爾巴尼亞南部的戰爭,戰爭是由同盟國(希臘及大英國協)與軸心國(納粹德國及義大利王國)之間對壘,包括克里特島戰役及數次海上戰役,希臘戰役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戰場的大愛琴海部份。 希臘戰役一向被認為是希臘-義大利戰爭的延續,這場戰爭是義大利軍隊從1940年10月28日攻打希臘開始,在數個星期內義大利人被驅逐出希臘及希臘軍隊攻佔了阿爾巴尼亞南部大片領土,1941年3月義大利的主要反攻失敗,德國向其盟友出手援助,瑪莉塔作戰在1941年4月6日開始,大批德國軍隊經保加利亞入侵希臘以保障其南翼,希臘及英國聯軍頑強抵抗,但最终因人數及裝備上的劣勢而最後潰敗,雅典在4月27日陷落,不過大英國協撤出了軍隊大约50,000人,希臘的戰事在伯羅奔尼撒的卡拉馬塔陷落後以德國完全勝利而結束;整個戰事持續24天,不過無論德國及同盟國高層均對希臘士兵的勇敢表示欽佩。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德國在希臘的軍事行動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程有決定性的影響,它令德國推遲實施巴巴羅薩作戰,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沒有影響及認為英國在希臘的干預毫無勝利希望的行動,是“政治上感情用事的決定”或一個“策略上的錯誤”。.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希臘戰役 · 查看更多 »

希意戰爭

希義戰爭(Ελληνοϊταλικός Πόλεμος或Πόλεμος του Σαράντα,Guerra di Grecia)是義大利王國及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希意戰爭 · 查看更多 »

布雷加

布雷加(,Marsā al Burayqah),利比亚东部的一座城鎮,濒临地中海南部的苏尔特湾。该市隶属绿洲省,人口约7000人。布雷加为利比亚的石油重镇。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该市成为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争夺的重要据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布雷加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城堡(捷克语: Pražský hrad)是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一座城堡,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总统都在此办公。这里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布拉格城堡 · 查看更多 »

三號坦克

三號戰車(Panzerkampfwagen III),是一款德軍二戰坦克。最初因為了應付國際聯盟的檢查,該車最初被稱爲ZW。ZW是排級指揮用車之意 來源:《二戰德軍坦克圖解》P.73三號坦克擁有多種衍生及改進型,并由德軍在二戰中廣泛使用,其改進和衍生型號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三號坦克 · 查看更多 »

一號坦克

一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意為一號裝甲戰鬥車輛)是德國於1930年代研製的一款輕型戰車,縮寫為「PzKpfw I」,其官方軍械署賦予的編號為SdKfz 101(“第101號特殊用途車輛”)。一號戰車自1932年開始設計,並於1934年開始大量生產,它原先僅作為德軍建構新一代的裝甲戰鬥與技術時所使用的訓練車輛,但後來將其投入了西班牙內戰、二戰的波蘭、法國、蘇聯、北非战场以及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使用。一號戰車於西班牙累積了使用經驗,幫助德軍分別於1939年和1940年擊敗了波蘭與法國,到了1941年,一號戰車的底盤被用於制造突擊砲和驅逐戰車。爾後,他國將一號戰車進行升級改裝來延長其服役壽命,它在西班牙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954年。 一號戰車的戰鬥表現受限於其薄弱的裝甲和僅兩挺通用機槍的貧弱火力,由於被設計成訓練車輛,一號戰車無法與同時期其他國家的輕型戰車相比,如蘇聯的T-26戰車。雖然在戰鬥表現中顯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號戰車仍佔德軍戰車中相當大的比重,並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戰役中使用。小型且脆弱的一號戰車在重要性上可能比不过其他一些著名的德軍戰車,如四號、虎式和豹式等,但它在納粹德國於二戰初期的一連串閃擊戰攻勢與勝利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一號坦克 · 查看更多 »

乌尔姆

乌尔姆(Ulm)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多瑙河(Danube)畔。它附近的大城市有东南部约70公里远的奥格斯堡和130公里远的慕尼黑和西北约100公里远的斯图加特。乌尔姆与与其隔岸相望的属于巴伐利亚州的新乌尔姆一起是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乌尔姆 · 查看更多 »

乌戈·卡瓦莱罗

乌戈·卡瓦莱罗(意大利语:Ugo Cavallero,),意大利军官,总参谋长,元帅。就学于莫德纳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获准将衔,为1919年凡尔赛和会意大利代表团成员。1925年—1928年出任陆军副大臣、1936年晋升中将、1937年起任意大利东非远征军司令,残酷镇压当地民族解放斗争。1940年回国获上将衔,同年12月取代巴多格里奥,出任意军总参谋长。任职期间曾一度参与指挥侵略希腊的战争,并力图加强惫、德两国的军事合作,极力协调意、德两军在北非的作战计划,未获成功,1943年1月晋升元帅,但旋即被解除总参谋长的职务。1943年7月墨索里尼下台后被巴多里奥政府逮捕。9月8日获释,10日即被驻意德军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召去,14日暴卒(一说自杀,另说被德军暗杀)。 Category: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意大利元帅 Category:意大利军事人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乌戈·卡瓦莱罗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亞歷山大·恩斯特·阿爾弗雷德·赫爾曼·馮·法肯豪森男爵(Alexander Ernst Alfred Hermann Freiherr von Falkenhausen,)是一位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步兵上將,同時亦是一位積極的反納粹分子。 法肯豪森於1935年3月接替漢斯·馮·塞克特,任中國蔣中正的德國軍事顧問團最後一任領導人,為中國在抗日戰爭初期戰事貢獻頗多,直到1938年德國納粹政府決定聯日棄華而奉召回國,擔任第4軍區司令。1940年在德國佔領比利時與法國後,法肯豪森被任命為比利時佔領區軍政府司令官,期間與納粹親衛隊和蓋世太保暗中抗衡,採取相對溫和的佔領政策,但對比國境內發生的屠殺和猶太人遭受的暴行負有主要責任。法肯豪森於1944年因被捲入「720密謀案」而被解除職務和逮捕,先後輾轉於多個集中營,最後被美軍俘虜。 戰後法肯豪森因比利時佔領軍領導人而被以戰爭罪犯起訴,被宣判12年有期徒刑,但僅關押3週後即獲釋。1966年7月31日法肯豪森於萊茵蘭-普法爾茨的拿騷去世。.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Αλεξάνδρεια;科普特语:Ⲣⲁⲕⲟⲧⲉ(Rakote);الإسكندرية),又譯亞歷山卓,埃及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省省会,地中海岸的港口、非洲重要的海港。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蹟就在那裡。今天亚历山大港有约334万居民。 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雖然埃及的伊斯兰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降。但在十九世紀末期,亞歷山大港躍升為世界主要的船運及交易中心之一,蓬勃的棉花業與連接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帶給這個城市豐厚的利潤。 今天的亞歷山大港靠著從蘇伊士來的天然氣和石油運輸管線成為埃及的重要工業中心。這個城市同時也有著蓬勃的觀光業。.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亚历山大港 · 查看更多 »

亞眠

亞眠(Amiens),法國北部的一個城市及市鎮,是上法蘭西大區的重要城市、索姆省的省會。距離巴黎約120公里,距离里尔约100公里。 亚眠主教座堂是一座13世纪古典哥特式大型教堂,是世界遗产之一。作家儒勒·凡尔纳自1871年居住在亚眠,直到他于1905年去世,并且曾在城市议会中供职15年。每年12月,亚眠会举办法国北部规模最大的圣诞市场。亚眠有许多特色传统食品,如亚眠马卡龙、杏仁饼干等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亞眠 · 查看更多 »

康布雷

康布雷(Cambrai)位于法国斯海尔德河畔,是上法兰西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也是该省的一个副省会,下辖康布雷区,人口33,716(1999年)。.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康布雷 · 查看更多 »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人道主义 · 查看更多 »

人民法院 (德國)

人民法院(Volksgerichtshof)為1934年由德國總理希特勒所創立的一座特別法院。由於希特勒就當時法院對於國會縱火案的審判結果感到相當不滿(因為其中一些人被宣判無罪),所以希特勒便在憲法框架外另外設置了一個獨立運作的法院,稱之為「人民法院」(Volksgerichtshof)。本法院的管轄案件為廣義的「政治犯罪」,包含了像是黑市、怠工、失敗主義,以及叛國這類的案件。這些案件將被人民法院視為「防禦能力的崩潰」(Wehrkraftzersetzung)並且因此判處相當嚴厲的懲罰。進入到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有相當多數的案件會被判處死刑。 人民法院死刑判處率的最高峰是在羅蘭德·弗萊斯勒擔任院長之時,像是意圖謀殺希特勒的7月20日密謀案即是在其主政時進行審判。大多數被人民法院判處有罪的案件都會在普蘆茨恩湖監獄執行刑罰。而人民法院的審判過程多為「擺樣子公審」,像是對於蘇菲·索爾和她哥哥漢斯·索爾以及其他參與白玫瑰反抗運動之人的審判多在一個小時內便審判終結,且其中不允許任何一方提出證據或對案件加以爭論。法庭上的審判長往往像是檢察官一般,對被告加以指控,接著便對被告加以定罪,並在被告律師未為任何反對意見的情況下加以宣判(不過被告律師往往也選擇保持沉默)。毫無疑問的,此種審判程序完全背離了當時德國的通常訴訟程序和法律,人民法院也因此被稱為「袋鼠法庭」。.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人民法院 (德國) · 查看更多 »

二號坦克

二號坦克(Panzer 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的坦克,這型坦克是用來填補其他設計中坦克的空隙, 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戰役與法國戰役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絕大多數二號坦克已經離開第一線單位,生產線到1943年終止,然而車體繼續被改良回其他種類裝甲車輛。.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二號坦克 · 查看更多 »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战争中,德國與蘇聯於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大型会戰,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4輛坦克,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庫斯克會戰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规模進攻,德軍計畫使用4個軍團,欲從由南方的別爾哥羅德自南向北以及自北方的奥廖尔自北向南夾擊库尔斯克地區,企图合圍在库尔斯克以西的中央突出部的共有6个軍團的蘇軍,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并已做好建立3道防御线的嚴密防御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伤亡慘重,最後因為在1943年7月12日南線義大利被盟軍登陸西西里島,不得不抽調兵力防衛義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此次戰役後期,蘇軍發動一連串大型进攻战役:奥廖尔进攻战役(1943年7月12日-8月18日)、別爾哥羅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1943年8月3日-8月23日)相继收复了奥廖尔、別爾哥羅德和哈尔科夫,德军向第聂伯河方向全面败退。 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战略主动权,能夠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收復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库尔斯克会战同時也被視為歐洲東部戰線的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關鍵轉捩點。.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库尔斯克会战 · 查看更多 »

仪仗队

仪仗队或儀隊是指儀式或典禮上的衛兵,在平時執行軍務,通常由慎於其體能及靈巧度者自願擔任,只有操行良好、儀態端正,並表現出對儀式責任感者才被認為是合格人選。儀隊是國家軍隊組織的象徵,從國家重大慶典、外賓來訪、敦睦艦隊或基地開放等,檢閱儀隊都是重要項目。.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仪仗队 · 查看更多 »

伊塔洛·加里波第

伊塔洛·加里波第(Italo Gariboldi,)是一位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二战中的將領,最高軍階為上將,主要指揮二戰東線以及北非戰線的義大利軍部隊。他被授予納粹德國騎士鐵十字勛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伊塔洛·加里波第 · 查看更多 »

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重定向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伯納德·蒙哥馬利,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

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男爵(Friedrich Wilhelm, Freiherr von Seydlitz,)普魯士士兵,一名出色的騎兵將軍,生於Duchy of Cleves的Kalkar他父親是普魯士騎兵,當時在這裡駐守。.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弗里德里希·威廉·冯·塞德利茨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或译为保罗斯 巴羅士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一名陸軍将领,1943年晉升為元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弗里德里希·保盧斯 · 查看更多 »

弗朗茲·哈爾德

弗朗茲·哈爾德(Franz Halder,)是一名德國將領,在1938年至1942年9月期間於德意志國防軍中擔任陸軍參謀長,由於在戰略上頻繁地與阿道夫·希特勒衝突而被解職。在哈爾德的任期中,德國陸軍的事業到達巔峰,同時哈爾德也是一名反對希特勒與納粹政權的軍人,但一直未直接參與政變行動,活到了戰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弗朗茲·哈爾德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但澤自由市

但泽自由市(Freie Stadt Danzig)是1920年至1939年间的一个半自主城邦,包括波罗的海德意志港口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及邻近地区的近200个城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根据1919年《凡尔赛条约》第100条(第三部第十一节)条款,该政权于1920年11月15日建立起来。 但泽自由市包括但泽市及其附近的城镇、村庄和其他居民点,主要为德意志人居住,歷史上屬於德國。根据条约,这一地区将同一战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及新建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战间波兰)保持分立,但并非一个独立国家。自由市处于国际联盟的保护之下,与波兰为关税同盟关系。 波兰拥有在但泽发展和维护交通、通讯和港务的全部权利。自由市的建立是为了使波兰能够获得一个足够规模的海港,市内大多数居民为德意志人,但亦有显著的波兰裔人口Zapiski historyczne: Volume 60, page 256, Towarzystwo Naukowe w Toruniu. Wydział Nauk Historycznych – 1995。德意志人口对于被迫同德国分隔感到相当不满,而在纳粹党当政的1935年至1936年尤其如此。 由于波兰仍未完全控制这一港口(尤其是军事设施),1921年另一新港在格丁尼亚开始建设。 1933年,自由市政府权力为当地纳粹党所取得。部份犹太人逃离了但泽。1939年德国收復但澤后,纳粹废除了自由市并将其并入新建的。他们将市内的波兰人和犹太人归为次等人,使其参与劳动或将其送往集中营。其中许多人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包括附近的(位于今波兰什图托沃)。 1945年初苏联红军攻占但泽,大量居民逃亡或被杀。战后许多幸存的德意志人被驱逐,波兰人开始遷入。根据《波茨坦协定》,该市併入為波兰的一部分。.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但澤自由市 · 查看更多 »

德國革命

#重定向 德国十一月革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國革命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总理

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简作Kanzler)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總理是由德国联邦議會根据联邦总统的建议未经辩论的选举产生,再經联邦总统任命,就可以正式成為總理,而联邦總統不能拒絕任命總理。總理通常为议会最大党,即執政黨的領袖,另外設有副總理一職作為副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国总理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留在蘇聯,但同時也是當年少數名氣能傳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譽為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蕭斯塔科维奇在蘇共政權中曾得過不少榮譽。例如他曾獲得當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的資助,可是,亦因為他曾試過與斯大林主義及官僚作風有所衝突而兩度遭蘇共譴責兩次(在1936年和1948年)他的作品亦一度被禁止演出。斯大林死後,他多次獲頒發多項國家的獎項和榮譽,也曾當過最高蘇維埃代表。 蕭斯塔科维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間中受到了官方的爭議,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歡迎和好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意志帝國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非洲军

#重定向 德意志非洲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意志非洲军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非洲軍

德意志非洲軍(Deutsches Afrikakorps)是二次大戰北非戰場中控制利比亞和埃及的德國裝甲部隊,編制為軍。由於附屬於軍的部隊有輕微變動,所以這詞通常用於表示它的司令部和戰鬥部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德意志非洲軍 · 查看更多 »

保罗·冯·兴登堡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出生于波森(今位於波兰),逝世于東普魯士,德国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軍階達陆军元帥。在威瑪共和國时期是第二任聯邦大總統。.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保罗·冯·兴登堡 · 查看更多 »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心脏病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地雷陣

地雷陣,亦作布雷區、地雷原或地雷場,是指在廣闊的地理範圍埋設把地雷,以圖達到某種軍事或民事目的。雖然現時聯合國已廢止在戰爭中使用地雷,但現時在東南亞及南北韓邊境的地雷陣仍有不少還未完全清除,造成不少人命傷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地雷陣 · 查看更多 »

北非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发生了北非战役。它包括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战役,也被叫做沙漠战争)以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和突尼斯(突尼西亞戰役)的战役。 战役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展开。同盟国的战力主要来自英联邦和来自德国控制下的欧洲的流亡分子。美国于1941年加入战争并于1942年5月11日在北非开始直接军事援助。 北非的战斗开始于1940年6月10日的意大利宣战。6月14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由第1皇家坦克团协助)穿过边界进入利比亚并夺取了意大利的卡普措堡垒,随后意大利发动一波攻势进入了埃及并在1940年9月占领了西迪拜拉尼,随后在1940年12月英联邦展开了罗盘行动进行反击。在罗盘行动中,意大利第10军团被摧毁,为了防止轴心国全面失利,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军通过向日葵行动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意大利军队。 随后爆发了一系列为控制利比亚和埃及部分地区的拉锯战,至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达到顶点,当时由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指挥的英联邦军队给予了轴心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将他们赶回突尼斯。在随后的1942年盟军的火炬行动登陆西北非洲,爆发了与維琪法国军队的战斗(随后法军改变了立场),最终盟军将轴心国军队包围在突尼斯北部并迫使他们投降。 轴心国经过在东部战线对抗苏联,减轻了英国及后来的美国军队在北非的压力。英国通过对密码信息的破解进行情报收集被证明是盟军在北非成功的关键因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北非戰場 · 查看更多 »

包围

包围是軍事術語。指军队被于其它友军所隔离开和被敵軍圍困的一种状态。指的是外层包着内层。对于被包围的军队来说是很危险的。首先战略上来讲,被包围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补给線,其次在战术上,会被敌军從各个方面进攻。并且被包围的军队不能撤退,造成投降或者被全歼的危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包围 · 查看更多 »

國家馬克

國家馬克,又名帝國馬克(Reichsmark;標記:RM)為德國自1924年至1948年6月20日所通行的貨幣。國家馬克的發行是為了替代已經極度貶值的紙馬克。國家芬尼(德语:pfennig、簡稱為:Pf),則作為國家馬克的輔助貨幣(輔幣),而每1國家馬克則等價於100國家芬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馬克分別被西德馬克和東德馬克所取代。.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國家馬克 · 查看更多 »

國際聯盟

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其主要任務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的成立目的如《》所述,包括透過集体安全及軍備控制來預防戰爭,藉由談判及仲裁來平息國際間的紛爭。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時期的條約也提到勞動條件、對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軍備交易、公眾衛生、戰俘待遇,以及保護歐洲的少數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國際聯盟达到極盛時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個。 國際聯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數百年來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國際聯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當時國際間的大国執行其決議、維持經濟制裁,或是在必要時提供軍隊,然而這些大國未必願意這麼做。經濟制裁也會傷害國際聯盟的成員,因此這些國家不願意配合。美國則因為參議院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一開始就沒有加入國聯。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時,國際聯盟指責義大利軍隊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醫療帳篷作为攻擊目標,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應称:「國際聯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時運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時一點用都沒有」。 在1920年代國際聯盟有顯著的成功,也有一些早期的失敗案例,但國際聯盟終究未能阻止轴心国在1930年代的侵略行爲。德國、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退出了国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發證實,國際聯盟無法起到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再度發生的作用。國際聯盟歷時26年,後來被1946年4月20日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繼承了一些國際聯盟成立的機構及組織。.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國際聯盟 · 查看更多 »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重定向 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德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三世 (比利时)

利奥波德三世,全名利奧波德·菲利普·查爾斯·艾伯特·米拉德·哈伯特斯·瑪麗·米格爾(Léopold Philippe Charles Albert Meinrad Hubertus Marie Miguel;Leopold Filips Karel Albert Meinrad Hubertus Maria Miguel),1934年~1951年在位為比利时国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利奥波德三世 (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

利比亞國(阿拉伯語:دولة ليبيا),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共和國、乍得、尼日尔、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地区曾先后属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1912年意大利王国战胜奥斯曼帝國,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反对君主制的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革命的发动者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2年后加入了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7年联邦解散后更名为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政权实质未变;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改利比亚的国号为“利比亚”;2013年,内战后组建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改国号为“利比亚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重定向 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 查看更多 »

喬瓦尼·梅塞

喬瓦尼·梅塞(義大利語:Giovanni Messe,)是一位義大利將軍、政治家和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過北非德義聯軍和德蘇戰爭中的指揮官,是少數善用裝甲部隊的義大利將領。.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喬瓦尼·梅塞 · 查看更多 »

哈羅德·亞歷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亞歷山大伯爵

哈罗德·鲁珀特·莱奥弗里克·乔治·亚历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亚历山大伯爵,(Harold Rupert Leofric George Alexander, 1st Earl Alexander of Tunis,),英国军事指挥家和英国陆军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盟軍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后任英國國防大臣及加拿大總督等職。.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哈羅德·亞歷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亞歷山大伯爵 · 查看更多 »

军备竞赛

軍備競賽指和平時期敵對國家或潜在敵對國家互爲假想敵、在軍事裝備方面展開質量和數量上的競賽。最著名的案例為冷戰時,美國與蘇聯為了維持恐怖平衡,不斷製造比對方更多的核彈,以確保自己在遭受核彈攻擊時也可以同時使對方受到重創。.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军备竞赛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凱賽林隘口戰役

凱賽林隘口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突尼西亞戰役期間發生。事實上,這是在突尼西亞中西部的大背鏈阿特拉斯山脈1條2英里(3 公里)寬的凱賽林隘口進行的一系列戰鬥。參戰的軸心國部隊主要是由埃爾溫·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國-意大利裝甲軍團(即重組的德國非洲裝甲軍團)和2個從德國第5裝甲軍團前來增援的裝甲師。而參戰的盟軍大都來自由勞埃德·弗雷登道爾少將指揮的美國第2軍,它是隸屬於由肯尼思·安德森中將指揮的英國第1軍團。 作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和德軍的首次重要的大規模會戰,美軍因缺乏經驗和指揮不當,導致傷亡慘重,在1場潰敗中從費德隘口的陣地被迫後撤50英里(80 公里)。之後,美軍從單位組織以至指揮官上進行徹底改變。當他們只有幾星期後再次碰頭時,在某些情況下,美軍在作戰上更為有效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凱賽林隘口戰役 · 查看更多 »

党卫队

親衛隊(Schutzstaffel,又譯黨衛隊,通稱「SS」,常以代表;)是納粹德國由阿道夫·希特勒與其所屬的納粹黨所領導的一支準軍事組織。親衛隊從納粹黨志願者組成的「會堂警備隊」(Saal-Schutz)開始,初期其負責維持該黨在慕尼黑舉行大會活動時的保安工作。1925年,海因里希·希姆萊加入該組織,同年通過重新整合而獨立出來成為直接隸屬於納粹黨部的組織,並最終將其重新起名為「黨衛隊」,在希姆萊的領導下,黨衛隊從一個小小的衛隊成長成為納粹德國最為龐大而顯赫的權利機構。自1929年至納粹政權瓦解的1945年期間,從1929年希姆萊正式掌控黨衛隊到1945年第三帝國崩潰之間的17年中,黨衛隊的職責從希特勒的私人護衛擴展到整個納粹帝國和其的情報蒐集,監視,保安和恐怖行動。 黨衛隊基本分作「一般親衛隊」、「武裝親衛隊」和「骷髏總隊」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一般黨衛隊」的主要任務為維護實行及一般性警察治安工作,而「武裝黨衛隊」則是由戰鬥部隊所組成的軍事組織。「骷髏總隊」則是負責各地集中營與滅絕營的運行管理並從事特別行動。除上述單位外,黨衛隊還控制着國家秘密警察即「蓋世太保」、「保安處」等下屬機構,其任務主要為監視國內活躍或潛在的政治敵人、並摧毀任何敵對勢力及其反納粹的行動,加強德國人民對納粹意識形態的支持與認同,除此之外提供國內和國外的情報資訊。 作為隸屬於納粹黨的組織之一,黨衛隊對二戰期間造成5百50萬到6百萬猶太人和其他受害者死亡的猶太人大屠殺負有主要責任。同時,黨衛隊下屬的部門和人員在二戰期間犯有戰爭罪及反人類罪行。該組織在統治期間從事商業活動的同時,壓迫和使用集中營囚犯以奴工的形式進行勞作為其牟利。納粹德國崩潰之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理下,黨衛隊被判定為犯罪組織。戰後的1948年,黨衛隊僅存的最高級別官員,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在國際法庭中被判反人類罪行成立,執行絞刑。.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党卫队 · 查看更多 »

共主邦聯

共主邦聯,又可譯作君合國、身合國或人合國(Personal union),是指兩個或两个以上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共同擁戴同一位國家元首所組成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共主邦聯和聯邦制國家的不同是在於,共主邦聯的成員維持各自的獨立,而且這種關係沒有永久性;而聯邦制國家在國際上則被視為一個國家,而且通常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 由於共和國的元首多由選舉產生,因此共主邦聯多在君主制國家之間產生。在古代歐洲,多數共主邦聯的形成,往往是由於某國君主絕嗣,另一國的君主以他的血緣關係繼承某國的王位。有些君主在聯姻後,嫁娶一國之君,以取得更多領土。在議會制興起後,也有經構成共主邦聯的各國之議會同意,以立法的手段,使構成共主邦聯的諸國合併為一國者。未經法律手段定義的共主邦聯,成員之間保持着很鬆散的關係,甚至還不及一個國際聯盟。政治、法律、人民訴求的差異,如繼承律例的不同,往往會導致這種邦聯的解散。 進入20世紀,君主國的數目已大大減少,共主邦聯也越來越少見。現存最大的共主邦聯,是由英國和15個英聯邦王國國家組成的;這些國家共同推舉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共主邦聯依其形式而有不同狀況,有些接近於國際組織(如-zh-cn:英联邦;zh-tw:大英國協;-);但也有結合成為一個國家的情況(如英國);也有因為歷史因素而形成的(如安道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共主邦聯 · 查看更多 »

元首護衛旅

元首護衛旅(Führer-Begleit-Brigad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陸軍所成立的裝甲擲彈兵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元首護衛旅 · 查看更多 »

克劳德·奥金莱克

克劳德·约翰·埃尔·奥金莱克(Field Marshal Claude John Eyre Auchinleck)(),是英國陆军元帅,在北非戰場聞名。丘吉爾無法等待,而發出命令立刻進攻北非的納粹德軍,但奥金莱克認為不是進攻時候而拒絕進攻而被丘吉爾免職。由蒙哥馬利將軍代替他的位置,最後蒙哥馬利用他部署的軍力打敗了隆美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克劳德·奥金莱克 · 查看更多 »

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

克勞斯·菲利普·瑪麗亞·查士丁尼·申克·馮·史陶芬柏格(Claus Philipp Maria Justinian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納粹德國陸軍上校,他在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的行动中是主要執行人物之一。他与汉斯·奥斯特(Hans Oster)和亨宁·冯·特雷斯寇(Henning von Tresckow),密谋刺杀希特勒并把纳粹党清除出政府。他是国防军内的抵抗组织核心人员。他加入抵抗组织后,立即采取刺杀行动,其中最后一次行动就是華爾奇麗雅行动(Operation Valkyrie).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C(Arthur Christopher Orme Plummer,),加拿大演员,代表角色为在《真善美》中扮演的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冯·特拉普。 柏麥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一座奧斯卡獎、吉尼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與兩座艾美獎和東尼獎。奧斯卡方面,柏麥曾因2010年的《为爱起程》、2011年的《初學者》和2018年的《金錢世界》被提名三次最佳男配角獎,其中《初學者》的表現令他拿到一座小金人,也使柏麥成為最老的奧斯卡演員獎項獲得者與提名者,而《金錢世界》的提名則把最老提名者的記錄刷新至88歲。.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查看更多 »

勒卡托康布雷西

勒卡托康布雷西(Le Cateau-Cambrésis)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康布雷区卡托康布雷西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勒卡托康布雷西 · 查看更多 »

勒阿弗尔

勒阿弗尔(Le Havre)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继鲁昂之后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濒临英吉利海峡,以其作为“巴黎外港”的重要的航运地位而著称,在法国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勒阿弗尔是法国海岸線上横渡大西洋航线的远洋船舶到欧洲的第一个挂靠港,也是离开欧洲前的最后经停港。勒阿弗尔是法国第二大输出港(仅次于马赛),集装箱货运量则居法国第一位。 勒阿弗尔除了港口以外,还拥有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和一所大学。该市在体育方面,拥有法国最古老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勒哈費爾體育會。2005年,奥古斯特·佩雷主持重建的勒阿弗尔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勒阿弗尔 · 查看更多 »

国葬

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仪式,代表国家对逝者的高度尊崇。国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如中国、日本、美国、俄羅斯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国葬 · 查看更多 »

国际法

國際法(Le droit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Law,原稱万国法)又稱國際公法,是主權国家國與國之间的法律。國際法不同於國家的法律制度,因為它主要的適用對象為國家而非公民,是規範政府组织之間关系的规则,有時也包括民族意識的法人和自然人等。國際法較無法約束各個國家,因為無法保障其法律體系始終順利運作,因此缺乏有效制裁違法國家的制度。 早期西方世界並不承認國際法存在,19世纪的英国法學家奥斯丁認為該法律僅其是一种實在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目前各国对国际法法律地位的承认和国际间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也時常被援引国际法进行解决,因此国际法的法律地位已经獲得多數國家承認,但是國際社會中並沒有具备制裁违法国家实力的世界政府可以解釋與執行,因此常被解釋爲國與國之間條約的国际私法概念所混淆以求维系既成的格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国际法 · 查看更多 »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為布特南省首府。 T T.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图卜鲁格 · 查看更多 »

四號坦克

四號坦克(Panzerkampfwagen IV,或稱IV號坦克)為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且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四號戰車逐漸成為裝甲師裝備的主力車種。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較為容易改裝,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從投产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就數量、服役時間來看,這型戰車才是德國裝甲兵的主力,因此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四號坦克除了由德國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國家,甚至二戰結束後仍有國家將其投入戰爭。.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四號坦克 · 查看更多 »

噴煙者

噴煙者(Nebelwerfer,意指煙霧迫擊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研發的一系列投擲式武器。雖然噴煙者中的六管火箭炮較為有名,其系列卻甚至包括迫擊炮型或安裝在汽車上。這些武器最初的開發目標是分配給德意志國防軍的化學部隊(Nebeltruppen)。它們被賦予的名字:煙霧投擲器其實是一種假情報,專門提供給盟軍的間諜。雖然一開始就為噴煙者研發了一種高爆彈,但其於一開始主要用於發射毒氣彈或煙霧彈。它的薄壁內其可以比迫擊炮或火炮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發射更多氣體、液體或彈藥。除了巴爾幹戰役,噴煙者參與了德軍所有的戰役。其中一款噴煙者更甚至被改為防空用。其煙霧迫擊炮的意思也用來誤導來防止違反凡爾賽條約的國際聯盟觀測員,阻止他們發現此武器能發射煙霧彈之外的炸彈甚至是毒氣彈。.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噴煙者 · 查看更多 »

B1重型坦克

B1重型坦克(Char B1)是法國陸軍在二戰前開發,用於支援步兵作戰重型攻堅突破用的坦克,早在1921年即開始進行研發。.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B1重型坦克 · 查看更多 »

B·H·李德·哈特

巴塞爾·亨利·李德·哈特爵士(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 Category:下級勳位爵士 Category:英国历史学家 Category:軍事學家.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B·H·李德·哈特 · 查看更多 »

B集團軍

B集團軍(Heeresgruppe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下的一個集團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B集團軍 · 查看更多 »

皮膚病

在醫學上,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要特別強調的是它和皮膚炎的區別,是皮膚的炎症(兩者有相互關係,但其意思不一樣。).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皮膚病 · 查看更多 »

皮艇

皮艇(kayak)是一種類似獨木舟的水上載具,有單人和雙人兩種。皮艇的外型源自傳統愛斯基摩伊努伊特人的獸皮艇,所以比較木製的獨木舟輕巧得多。Kayak是用一支長的船槳於艇的左右兩邊分別划水,划艇者的座位周围有防水的皮或橡胶膜与划艇者的上衣相连,以防止艇内进水,艇內有腳踏,可讓划艇者雙腿伸直休息和借力。一般在艇的前後都有水密空間作貯存用。 Category:水上运动 category:交通工具.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皮艇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

黎波里(阿拉伯语:),位於北緯32°54'8"、東經13°11'9",2011年人口180萬人,位處利比亚西北部沙漠的邊緣及地中海沿岸,是该国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主要港口、最大商业和制造中心。的黎波里於公元前7世纪由腓尼基人建立。由於城市歷史悠久,那裡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當地氣候屬於典型地中海型氣候,夏天乾燥酷熱,冬天時有冷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的黎波里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塔尼亚

黎波里塔尼亚(طرابلس ,柏柏尔语:Ṭrables)也作泰拉布鲁斯,是北非的一个历史地区,位于今利比亚西北部。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锡德拉湾沿岸建立了三个殖民城市:欧亚(今的黎波里),烈波提斯(今莱卜代)和塞卜拉泰,这三座城市后来成为迦太基国家的东部的一个省。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占领这一地区,称此地“的黎波里塔尼亚”,意为“三座城市”,为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公元643年,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区。1551年,又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1912年意土战争结束后,的黎波里塔尼亚被意大利占领,成为意属利比亚的一部分。1951年利比亚王国独立后,为利比亚一个省,1963年撤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的黎波里塔尼亚 · 查看更多 »

火炬行動

火炬行動(最初被稱為體育家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及大英帝國在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間攻打法屬北非的軍事行動。 蘇聯對美國及英國施加壓力,要求儘快在歐洲展開軍事行動及開闢第二戰場以減輕納粹德國軍隊對蘇聯紅軍的壓力,當美軍指揮官贊同大鎚行動,儘快在歐洲佔領區登陸時,英軍指揮官相信這類型行動將會導致災難,因此建議以進攻法屬北非來代替,以消滅在北非的軸心國軍隊、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及為準備在1943年入侵歐洲南部作好準備,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懷疑盟軍如果进攻非洲就排除了在1943年入侵歐洲的可能性,但同意支持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火炬行動 · 查看更多 »

班加西

班加西(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北部锡德拉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人口670,797(2006年)。它是2011年革命临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的大本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2日宣布把班加西确定为国家经济中心,也就是“经济首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班加西 · 查看更多 »

碧血長天 (1962年電影)

是一套1962年的美國史詩戰爭片,改編自的1959年著作《》,描述二戰期間盟軍登上諾曼地的第一天(即俗稱D-Day的1944年6月6日)。 電影幕前幕後人員鼎盛,光是導演已有四人;而主要演員則有尊·榮、李察·波頓、辛·康納利及亨利·方達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碧血長天 (1962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福卡

福卡是土耳其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由伊茲密爾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伊茲密爾約69公里,始建於公元前11年,面積205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8,629。.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福卡 · 查看更多 »

突擊西部裝甲集團在勒卡因的司令部

攻擊西部裝甲集團設在勒卡因的司令部是英國皇家空軍第2戰術航空隊在諾曼第一次成功的空襲行動。這次空襲發生在1944年6月10日及令德軍失去了對其裝甲部隊的指揮。這次空襲導致裝甲集團司令受傷,德軍通訊中斷和令德軍把司令部撤到巴黎。.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突擊西部裝甲集團在勒卡因的司令部 · 查看更多 »

符腾堡

腾堡(Württemberg),是一个历史地名,位于德国西南部的施瓦本,今天巴登-符腾堡州的一部分。东边与巴伐利亚接壤,南边与奥地利,瑞士共享博登湖,西部与巴登、霍亨索伦,北边又与普法尔茨,黑森为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符腾堡首都在斯图加特,其他时间,君主们则选择路德维希堡或乌拉赫为首都。符腾堡得名于斯图加特一座叫Wirtemberg的山。 1143年,符腾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块伯爵领地。1419年分为乌拉赫和斯图加特两支。1495年成为公国。1496年乌拉赫支灭绝。1806年,符腾堡被升为王国,公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成为符腾堡的第一任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 1871年,符腾堡作为自治王国加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几次成功的战争和外交手段缔造的德意志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君主制垮台,国王威廉二世被推翻。符腾堡作为符腾堡人民邦,成了魏玛共和国的一部分。1920年,斯图加特是德国国民政府的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图加特的市中心几乎被空袭完全摧毁。 1945年盟军占领了德国。他们将巴登和符腾堡合并,1952年成立新的民主的巴登-符腾堡州(德国第三大州),首府在斯图加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符腾堡 · 查看更多 »

第7裝甲師 (德國)

#重定向 第7裝甲師 (德國國防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7裝甲師 (德國)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

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纳德·劳·蒙哥马利,KG,GCB,DSO,PC(Bernard Law Montgomery, 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军事指挥官。1887年11月17日出生在伦敦肯宁顿区圣马克教区的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课成绩极差,但体育成绩极好。1908年,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少尉排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升任旅参谋长和师作战参谋。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蒙哥馬利得第88名。領軍戰鬥最著名的經典戰役就是擊倒「沙漠之狐」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時與之對壘超過100日,並以海、空軍封鎖西西里海峽,致使隆美爾彈盡援絕而撤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一次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中東戰場司令克勞德·奧金萊克所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二次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续到11月3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勞德·奧金萊克,成为由英联邦士兵组成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这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这次战役结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與瓜達康納爾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空軍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意為德語的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在歐洲爆發時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納粹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索姆河

索姆河(法语:Somme)是法國北部皮卡第的一條河流,索姆河這個名字從一個意思為“平靜”的凱爾特語字词中得來。索姆河從皮卡第的高地流至英吉利海峽的索姆灣,全長245公里。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时發生了索姆河戰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索姆河 · 查看更多 »

索勒尔堡

索勒尔堡(Solre-le-Château)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埃尔普河畔阿韦讷区索勒尔堡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索勒尔堡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戈培爾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德語:Paul Joseph Goebbels,),德國政治家。其担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擅讲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 戈培尔1921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喜剧。他先后作为记者、银行出纳和证券交易所传唤员。他也撰写小说及喜剧,但不被出版商认同。1923年法国比利时联军占领鲁尔区期间,戈培尔与纳粹党开始接触并于次年入党,他被任命为在柏林地区的领导人。在位期间,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技能,在纳粹报纸和纳粹准军事组织冲锋队的帮助下,与当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联合。1928年,他已成为了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 1933年,希特勒及纳粹党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宣传部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即是将纳粹党所列禁书焚毁,他对德国媒体、艺术和信息的极权控制随之开始。 戈培尔直至最后一刻始终陪伴在希特勒身边,在希特勒自杀不久后,戈培尔在毒杀自己的六个孩子后随即自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約瑟夫·戈培爾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新城

維也納新城 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以南,下奧地利州的一個城市。維也納新城是一座憲章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維也納新城遭受了很大的破壞。 1192 年,巴本堡公爵利奥波德五世( the Babenberger duke Leopold V.)决定在施坦菲尔德平原东南部建立一座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城市。巴本堡家族时代,在城市的东南角建起了带有四个塔楼的“城堡”,这里后来成为著名的特蕾西亚军官学校校址。 维也纳新城在15世纪哈布斯堡王朝经历了她的繁盛时期——当时维也纳新城作为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的首都。 1938年3月,奥地利为德意志帝国合并。此后,维也纳新城成为重要的战争军事工业基地。1940年,维也纳新城飞机厂生产的Bf109战机数量占全年该 型号飞机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维也纳新城的拉科斯火车头厂不仅生产机车,还于1943年开始装配A-4导弹。由于在航空工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维也纳 新城在二战中遭受了盟军重点轰炸,约5万枚炸弹把这座古老的巴本堡城市化为一片废墟。1946年维也纳新城市政府的重建号召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并成效显著。 1955年, 新生的奥地利政府签署《中立宣言》,重获自由,占领国军队从奥地利境内撤离,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此时也大部分完成重建。随着城市的蓬勃发展,维也 纳新城当之无愧地成为下奥地利州东南部的中心城市。 今天的维也纳新城拥有超过40.000人口,是下奥地利州南部的中心城市,在工业,贸易和技术研发等领域举足轻重。政治中心维也纳新城,同时是重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下奥地利州第二大购物城市。此外,维也纳新城还是下奥地利州最大的教育城市和军事驻防城市。.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維也納新城 · 查看更多 »

網球拍

網球拍,是打網球必備的器具,外型看起來就像是拍面放大版的羽毛球球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網球拍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审判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俗稱纽伦堡大审或紐倫堡審判(Nuremberg Trials,Nürnberger Prozesse),是盟军根据国际法和二战后的战争法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法庭。 这些审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纳粹德国政治、军事、司法和经济领导人员的起诉。他们策划、执行或以其他方式参与了大屠杀和其他战争罪行。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市举行,故被称为纽伦堡审判。这些判决标志着古典国际法与现代国际法之间的转折。 第一组也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组审判是国际军事法庭前的主要战犯审判。 这组被英国参与审判的法官之一——诺曼·伯基特描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审判”。审判在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期间举行,法庭的任务是审判第三帝国中最重要的24名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尽管马丁·鲍曼是被缺席审判,而罗伯特·莱伊在审判开始一周内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威廉·布格多夫、汉斯·克雷布斯和約瑟夫·戈培尔都在1945年春天自杀,以免被捕,唯独海因里希·希姆莱在自杀前被捕。 克雷布斯和布格多夫在希特勒自杀两天后在同一地点自杀。 1942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游击队刺杀;1945年,在挪威用炸药自杀,所以他们并不包括在内 。阿道夫·艾希曼逃到阿根廷,以避免被盟军俘虏,但被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俘获,并于1962年绞死。赫尔曼·戈林被判处死刑,但在处决前一晚自杀,作为对他被俘虏的一种藐视。霍尔蒂·米克洛什在1948年纽伦堡举行的中出庭作证。 本文主要介绍国际军事法庭开展的第一组审判。主要战犯审判的被告共22名,均為納粹德國的軍政首領。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內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個判決為犯罪組織,另外3个无罪。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美国根据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5年12月20日发布的管制委员会法第10条,对其余部分战犯进行第二组审判,即纽伦堡后续审判,其中包括和等共12场审判。 此次审判中,罪行的典型性和法庭的构成都代表着法律上的一种进步,联合国随后将其运用于发展有关战争罪、危害人类罪和侵略战争问题的具体国际法理和推动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纽伦堡审判 · 查看更多 »

网球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橡胶製空心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按规则击回。 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会各阶层与年龄段人群。现代網球起源于英格兰伯明翰的“草地网球”。1890年,网球比赛规则定型,至今调整不多,仅有的修改包括规定发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规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来网球大赛引进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球员挑战规则,使球员有机会用技术手段确定球是否出界。 网球比赛的观众数目众多,四大满贯赛事特别受到关注,包括澳网(硬地)、温网(草地)、法网(红土)和美网(硬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网球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旗

美利坚合众国国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藍色長方形。50顆小星代表了美國的50個州,而13条間紋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個殖民地。紅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則象征正义。 这面旗帜俗称“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中文俗稱「花旗」,正式名稱「合众国旗」(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它在正式成为美国国旗后曾经过26次修改。最早期的美国国旗只有13颗星,之后每一个州加入合众国就在国旗上加上一颗星,但是宽条的数目不变。根据1818年4月4日通过的《国旗法案》(Flag Act of 1818),只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对国旗作出更改。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后,次年國慶日,国旗上的49顆星被改為50顆——這也是美國國旗距今最近的一次修改。 对美國人而言,国旗有多种意义。国旗是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所保障的所有自由的象征。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个人自由的象征。.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美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王國

#重定向 意大利王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義大利王國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與盟國停戰

義大利與盟國停戰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3年9月8日的停戰協議,協議是由義大利及盟國共同簽訂,當時盟軍已經在義大利南部登陸。.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義大利與盟國停戰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殖民地

#重定向 意大利殖民帝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義大利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羅盤行動

-- -- -- 羅盤行動(Operation Compas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北非戰場所進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行動結果是大英國協的軍隊橫越利比亞大部及俘虜超過100,000名義大利士兵,自己只付出很少的代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羅盤行動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王國

羅馬尼亞王國(羅馬尼亞語:Regatul României)是於1881年,羅馬尼亞公國的大公卡羅爾一世即位國王後成立的國家。羅馬尼亞王國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持中立態度。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對保加利亞宣戰,獲得了南多布羅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羅馬尼亞王國參加了協約國一方,戰後獲得了布科維納、川西凡尼亞、多布羅加、比薩拉比亞等大片土地,實現了大羅馬尼亞的構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羅馬尼亞王國是軸心國集團的成員,被迫將北特蘭西瓦尼亞割讓給匈牙利,南多布羅加割讓給保加利亞,同時蘇聯占領了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當時的國王卡羅爾二世對領土喪失的不作為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被迫在1940年退位。二戰之後,蘇聯軍隊占領了羅馬尼亞。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君主制度被終止,羅馬尼亞王國滅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羅馬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

羅馬尼亞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戰役的一部分,羅馬尼亞與俄國、英國、法國結盟,對抗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鬥主要發生於1918年8月至1917年12月之間,戰場則位於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本土,以及與保加利亞接壤的多布羅加地區。儘管羅馬尼亞取得初期勝利,但在隨後的戰事中遭受重挫,到1916年年底時僅能守住摩爾達維亞地區,依靠俄國的支持勉強維繫局面。當俄國爆發革命後,羅馬尼亞幾乎陷入包圍,只能在1918年5月退出戰爭,與同盟國簽下了布加勒斯特條約。到了1918年11月10日,德國停戰的前一天,羅馬尼亞再度加入戰局,在戰後成為戰勝國的一員。在動員參戰的75萬羅馬尼亞士兵之中,有一半沒有活著看到大戰落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羅馬尼亞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羅蘭德·弗萊斯勒

羅蘭德·弗萊斯勒 (Roland Freisler,)為一個納粹德國法官。他擔任過希特勒的帝國司法部秘書和人民法院的院長。人民法院是在憲法授權外成立的機關,主要負責審理關於對抗希特勒獨裁政權的政治活動,並進行過一系列作秀般的公開審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羅蘭德·弗萊斯勒 · 查看更多 »

翁艾厄

#重定向 翁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翁艾厄 · 查看更多 »

痢疾

,是一種傳染病。依传染性的致病生物体不同而分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元朝皇帝元順帝便是死於痢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痢疾 · 查看更多 »

瑪蒂達 II

蒂爾達Mk.II步兵坦克(A12)(Infantry Tank Mark II, A12 Matilda II Infantry Tank)乃英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生產之步兵戰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瑪蒂達 II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莫德尔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德国陆军元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瓦尔特·莫德尔 · 查看更多 »

瓦雷内 (上加龙省)

雷内(Varennes)是法国上加龙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图卢兹区(Toulouse)蒙特吉斯卡尔县(Montgiscard)。该市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257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瓦雷内 (上加龙省) · 查看更多 »

焦土政策

土政策(Scorched earth,又稱焦土作戰)是一種軍事戰略。此戰略包括當敵人進入或撤出某處時破壞任何可能對敵人有用的東西。漢字中「焦土」的意思包括燒壞農作物來摧毀敵人的食物來源,古稱堅壁清野。這個戰術辭彙在現代使用上並不限於使敵人食物缺乏,還可以包括破壞遮蔽所、交通運輸、通訊與工業資源。 這樣的行動有可能會被位於敵軍佔領區的軍隊繼續貫徹執行,甚至是位在自軍佔領區的軍隊。這個詞彙常與「刀耕火種」弄混,後者並非是軍事戰略,而是一種農耕技術。它有可能會包含,但不會與懲罰性的破壞敵人的資源這樣的行為相同,因為「焦土」是比較「戰略」而非「戰術」的技巧。.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焦土政策 · 查看更多 »

狼穴

狼穴(Wolfsschanz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時阿道夫·希特勒其中一个军事指挥部的代號,因为希特勒自己使用狼的绰号而得名。狼穴位于当时德国东普鲁士的拉斯滕堡,即现在波兰的肯琴约东15公里处的密林中,为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而修造,由一系列地堡和碉堡组成,四周有铁丝网围绕。1945年1月25日德军撤退时该指挥部被破坏并摒弃。狼穴的遗址现在成为旅游景点。 另外,狼穴也是7月20日密謀案發生的地點。 Category:纳粹德国军事 Category:波兰军事史 Category:碉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狼穴 · 查看更多 »

Duce

Duce(意大利语IPA:)是意大利语表示“领袖”或者“元首”意义的一个特殊名词,Duce一词源于拉丁语Dux。并因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独裁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在1925年至1945年间使用此称谓而著称。Duce 的淵源及迷思來自於法國大革命及18世紀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所提到的“特質(genius)”。.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Duce · 查看更多 »

隆加罗内

隆加罗内(Longarone),是意大利威尼托大区贝卢诺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4047人,人口密度39.3人/平方公里(2009年)。国家统计(ISTAT)代码为025031。.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隆加罗内 · 查看更多 »

銀行

銀行是以支付、存款、储蓄 、貸款、电汇等業務,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銀行 · 查看更多 »

聯邦大總統

國家總統(Reichspräsident)是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時代(1919-1934)的國家元首,一度由元首取代、但於1945年回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聯邦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菠蘿

(学名:Ananas comosus),閩東語、閩南語、莆仙語稱之為王梨(諧音為「旺來」),客家語稱之為黃梨,潮州话以番梨稱呼,为禾本目凤梨科凤梨属植物。 菠萝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zh-hans:亚马逊;zh-hk:亞馬遜;zh-tw:亞馬遜;-河流域一带的热带水果,现在已于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因多汁酸甜受到喜愛,有解暑之效。李時珍曾在所著《本草綱目》記載:「鳳梨,補脾胃,固元氣,制伏亢陽,扶持衰土,壯精神,益血,利頭目,開心益志。.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菠蘿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贝当

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法國陆军将领、政治家,也是法國維琪政府的元首,总理。 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担任法军总司令,帶領法國與德國對戰,被認為是民族英雄,1918年升任法国元帅,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任法国总理时,他向入侵法國的納粹德國投降,至今在法國仍被視為叛國者,戰後被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菲利普·贝当 · 查看更多 »

萨尔波特里

萨尔波特里(Sars-Poteries)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埃尔普河畔阿韦讷区索勒尔堡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萨尔波特里 · 查看更多 »

鐵十字勳章

鐵十字勳章(德語: Eisernes Kreuz)是由普魯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建立的德國軍事勳章,於1813年3月10日首次頒發。鐵十字勳章曾經在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多次德国参与的会战中頒發。不过鐵十字勳章自1945年5月之后就沒有再頒發過。 鐵十字勳章或許最會被世人聯想為納粹德國的勳章。然而铁十字本身源自条顿骑士的一个手十字饰物,大约自1870年以后成为德国三军的通用标志。鐵十字在德國文化中是有力的軍事象徵,並且於1955年被戰後重組的德國聯邦國防軍再次採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鐵十字勳章 · 查看更多 »

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俗稱私生子,此稱呼有輕度侮辱意味)指在受胎期間或出生時(各地法律定義有別),其生父母無婚姻關係的子女。由於法律上對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護程度有別,故有區分的實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非婚生子女 · 查看更多 »

袋鼠法庭

袋鼠法庭或者袋鼠審判 (kangaroo court, kangaroo trial)是一個英文獨有的名詞,用於一些被人認為是不公平的法庭審判或者裁決。 袋鼠法庭一詞起源於19世紀美國,當時一些法官在偏遠地區巡迴辦案,其收入來自辦案數量甚至被告的罰金,因此將這種到處奔跑辦案而不重視公正的法庭稱為袋鼠法庭。美國最高法院1967年的判決書中也曾使用這個詞:"Under our Constitution, the condition of being a boy does not justify a kangaroo court."。 因為袋鼠可以決定自己的育兒袋中的幼兒,所以用袋鼠法庭一詞來隱喻部份國家的法庭中法律沒有得到良好貫徹,法律就像袋鼠育兒袋中的幼兒一樣被人為地左右。也有釋義認為袋鼠法庭是比喻法庭的幼稚可笑,因為在早期人類的眼中,袋鼠是比較可笑的動物。還有人認為袋鼠法庭是民間法庭的代名詞,但這一釋義沒有相關材料支持。.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袋鼠法庭 · 查看更多 »

飞行员与侦查员联合勋章

#重定向 飞行员与侦查员联合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飞行员与侦查员联合勋章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岛

西西里(Sicilia )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西西里占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数为50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区。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岛。而西西里岛周邊几个中小型的岛屿也被纳入西西里区域范围。 在古中國稱之為斯伽里野,《諸蕃志》:「斯加里野國,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火,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 明朝萬歴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西西里島為西齊里亞,並附註:「此島有二山,一常出大火,一常出煙,晝夜不絕。」 由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商业贸易路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設有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的大型軍用機場。西西里区域属于大希腊(古希腊殖民区)。而西塞罗曾经称锡拉库萨为古希腊中最美丽的城市。 西西里岛以及其周围属義大利岛屿一起组成西西里地区人口5,029,683人。其首府是巴勒莫(130万人口)。其它重要城市有卡塔尼亚(40万人口)、墨西拿(27万人口)、锡拉库萨(11万人口)、特拉帕尼(10万人口)、卡尔塔尼塞塔(8万人口)、阿格里真托(6万人口)和拉古萨(6万人口)等。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 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西西里岛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島戰役

盟軍入侵西西里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盟軍獲勝於8月17日。入侵西西里島之行動代號為哈士奇及被視為入侵義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之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為後來入侵義大利揭開續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西西里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納粹德國稱「帝國保衞戰」,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西欧同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英国等国家之间的战事。战事最初爆发于1940年德軍利用闪电战战术,先后快速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随后对英国展开空袭,但德国空战失利,未能对英国展开攻击。进入1944年盟军展开诺曼底战役,全面转入进攻。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战事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西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馬特魯港

馬特魯港是埃及的城鎮,也是馬特魯省的首府,位於該國西北部,距離亞歷山大港240公里,海拔高度30米,受地中海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107毫米,2005年人口68,339。 Category:埃及城市.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馬特魯港 · 查看更多 »

觀測氣球

觀測氣球是一種用來查探軍事情報或搭載砲兵觀察員的氣球。期間它們於法國大革命戰爭時期開始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其頂峰,然而,它們到今天仍有有限度的使用。 觀測氣球早期以氫氣填充。1880年間,一名法國上校,勒納爾用了一輛拖車來開發觀測氣球的移動系統。1914年,法國著名工程師設計了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模型,得效能大大提高。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同盟國還是德國,都有使用觀測氣球,而其位置一般為前線後面幾英里。當觀測氣球受到攻擊時,其中的觀察員經常使用降落傘來撤離他們的氣球。為了避免氫氣爆炸可能做成的後果,觀測氣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往往填充非易燃的氦氣。 通常情況下,氣球會被拴在連接到絞盤的鋼纜之上,再將其送至所需的高度,通常高於3,000英尺(914.4公尺),並於觀察結束時拉回。.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觀測氣球 · 查看更多 »

騎士

#重定向 骑士.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騎士 · 查看更多 »

騎士精神

騎士精神,是中世紀歐洲上層社会的贵族精神文明,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的表现,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繼承了古代歐洲部落文明至早期工商業文明歷史以來的尚武精神,代表了中世纪贵族的高尚品格。 在中世紀,騎士們是貴族並屬於國家的精英階級,作為騎士有保衛教會及國家的責任。在戰爭來臨時,騎士必定身先士卒保护弱小,與日本的尚武文化有不少相似之處。除此之外,騎士亦有對野蛮地区進行文明教化的責任。騎士作為貴族,實際上是國家的統治者,但不像奴隶制國家一樣,統治者以上帝視角統治人民,每逢戰爭來臨,統治者必定逃之夭夭,騎士在戰爭來臨時勇於犧牲不畏縮退卻。騎士精神包括了英勇無畏、勇於犧牲、崇尚榮譽、憐憫弱者、誠實守信、謙卑禮貌、執著、大公無私這些美德。中世紀騎士亦有漠視騎士精神的例子,例如查理大帝的孫子們之間的衝突,日耳曼部落酋長會均分遺產給兒子,兄弟之間便為了爭奪財產引發戰爭。 時至今日,騎士精神對於歐洲民族特性有很大的影響,歐洲人許多道德修養皆源於它,構成了當中的紳士文化及歐洲文化中的貴族色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騎士精神 · 查看更多 »

马丁·鲍曼

丁·鲍曼(Martin Bormann,)是纳粹德国时期纳粹党党务中心的领导人,他的级别相当于当时德国的一个部长。他的弟弟阿尔伯特·鲍曼也是纳粹党的高级领导人,他的夫人盖尔达是一名纳粹党党务法官的女儿。.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马丁·鲍曼 · 查看更多 »

马雷斯防线

雷斯防线是一个防御工事系统,由法国在二战之前建造于突尼斯南部城镇梅德宁(Medenine)和加贝斯(Gabès)之间。它被设计用于防御来自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的攻击,但在法国战败和火炬行动之后,该工事落入轴心国手中,并被德国和意大利用于防御英国军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马雷斯防线 · 查看更多 »

詹姆士·梅遜

詹姆士·梅遜(James Mason,)出生於英國約克郡,剑桥大学建筑系毕业。好萊塢著名影星,常扮演优雅反派角色,以《第七层面纱》打开国际知名度,作为演技派成功演绎过多类形象,二战后曾连续三年登顶英国电影票房冠军,共出演过100多部電影。 代表作有《洛丽塔》(1962),《西北偏北》(1959),《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1954),Georgy Girl(1967),《虎胆忠魂》(Odd Man Out ,1947)等 曾以《一个明星的诞生》贏得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亦三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詹姆士·梅遜 · 查看更多 »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魏玛 · 查看更多 »

魏玛宪法

《魏玛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年—1933年)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实現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許條文。 1919年1月19日,德国举行国民议会选举。1919年2月6日帝国议会举行,由于首都柏林时局动荡,帝国议会改在魏玛召开,共和国的非正式国名和宪法的名称由此而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宪法。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以262人支持、75人反对、84人缺席通过魏玛宪法。1919年8月11日魏玛宪法正式生效,8月11日因此被定位魏玛共和国的国庆日,用以纪念「德国民主诞生之日」。.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魏玛宪法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義大利王國驻北非義大利军总司令,義屬利比亞、義屬東非總督,義大利社会共和国(萨洛共和国)国防部长。 由於其在利比亞戰爭期間壓迫當地居民的殘忍手段,使其獲得了“費贊的屠夫”的綽號。儘管如此,他卻從未因此受到起訴。.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 查看更多 »

诺曼·施瓦茨科夫

小赫伯特·诺曼·施瓦茨科夫(Herbert Norman Schwarzkopf Jr.,),德裔美国陆军上将,越战时担任前线营長,功勋卓著,获得3枚银星勋章、两枚紫心勋章等荣誉。在海湾战争中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诺曼·施瓦茨科夫 · 查看更多 »

鲁昂

鲁昂(法语:Rouen, IPA: /ʁuɑ̃/)位于法国北部,是上诺曼底大区的首府。历史上,鲁昂是中世纪欧洲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圣女贞德於1431年在鲁昂就义。 鲁昂的主要名胜有鲁昂主教座堂、大时钟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鲁昂 · 查看更多 »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贝尼托·墨索里尼 · 查看更多 »

贡比涅森林

贡比涅森林(或譯康白尼森林,法语:Forêt de Compiègne)是法国皮卡第大区的一个大型森林,靠近贡比涅市,位于巴黎以北60公里。 贡比涅森林是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签署康边停战协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点;也是1940年6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与德國占领军簽署第二次貢比涅停戰協定的地点。 贡比涅森林直径约14公里,周长约93公里,面积14,414公頃,为法国第三大国家森林。 File:Poteau du carrefour des Dryades.jpg| File:Chateau de Compiegne, view from the forest-cc.jpg| Image:Armisticetrain.jpg| File:Waffenstillstand gr.jpg| File:Bundesarchiv Bild 146-1982-089-18, Waffenstillstand von Compiègne, Unterhändler.jpg| Image:Hitler and german-nazi officers staring at french marechal foch statue 21 June 1940.png| File:Clairiere de l'Armistice 2 Compiegne.jpg|.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贡比涅森林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德·舍纳尔

#重定向 斐迪南·舍納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费迪南德·舍纳尔 · 查看更多 »

軸心行動

#重定向 軸心方案.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軸心行動 · 查看更多 »

默兹河

默兹河(Meuse)也称马斯河(Maas, Maes),发源于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上马恩省朗格勒高原,流经比利时,最终在荷兰注入北海,和莱茵河口连成三角洲,全长925公里,是欧洲的主要河流。 默兹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讷沙泰奥、栋雷米-拉-皮塞勒、科梅尔西、圣米耶勒、凡尔登、斯特奈、色当、沙勒维尔-梅济耶尔、日弗特、迪南、那慕尔、于伊、列日、韦泽、马斯特里赫特、鲁尔蒙德、芬洛、马塞克、博克斯梅尔、赫斯登、马斯德里尔。 M M M.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默兹河 · 查看更多 »

默斯河畔丹

斯河畔丹(Dun-sur-Meuse)是法国默兹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凡尔登区(Verdun)默斯河畔丹县(Dun-sur-Meuse)。该市镇总面积6.41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735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默斯河畔丹 · 查看更多 »

輕型戰車

輕型戰車(簡稱輕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指車重在10至20噸和使用輕型火炮的戰車,當時的主要的輕型坦克舉例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輕型戰車 · 查看更多 »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轴心国 · 查看更多 »

迪南

迪南(Dinant)是比利时瓦隆区那慕尔省的城市。历史上曾以金属工艺制品闻名,现为铁路枢纽和旅游中心。 迪南总人口为12907人(2005年1月1日),总面积为99.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129.33人。 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为法语。著名特产有铜制工艺品“迪南娃娃”。当地在悬崖上的城堡和山下的教堂(Collegiate Church of Notre-Dame)是迪南城市的标志。城堡建于1050年,今天所见的建筑是19世纪建成的。 可在城内坐列车前往Houyet或者Gendron站来开始漂流。全程21公里,半程11公里。河流两边的风景秀丽,可以体会到浓厚的欧洲中世纪风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迪南 · 查看更多 »

蜜月

度蜜月,又稱為蜜月旅行,是新婚夫妻一起到某一個地方所度過的休閒時光。蜜月旅行的要點,在於行程浪漫之餘,亦不失個人的空間。因此,若非必要而要參加旅行團的話,也希望觀光的地點能夠氣氛浪漫。隨著時間的轉變,和地點的多樣性,大家的選擇性也變多了,所以地點的選擇及時間上的分配也就愈來愈多了。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會考慮到國外的觀光景點做一趟甜蜜的蜜月之旅,很多的旅行社也都紛紛推出一些蜜月旅行的行程供新婚夫妻參考。.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蜜月 · 查看更多 »

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第一代韦维尔伯爵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第一代韦维尔伯爵(Archibald Percival Wavell, 1st Earl Wavell,)GCB, GCSI, GCIE, CMG, MC, PC 英国陆军元帅,二战中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打瞎左眼,也是大英帝國最出色的將領。在非洲用5萬的英軍大破意大利軍隊30萬,俘虜13萬兵而出名。後來邱吉爾插手指揮而敗於隆美爾,後轉任東南亞戰區司令,但軍備不足而敗於日本的寺內壽一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奇博尔德·韦维尔,第一代韦维尔伯爵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尔卑斯山 · 查看更多 »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馬其頓,东北是科索沃,北接蒙特內哥羅。首都是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是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顯著的改進。在2009年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北約。在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而在2018年4月歐盟已批准阿爾巴尼亞在2018年6月展開入盟談判。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鄂圖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尔巴尼亚 · 查看更多 »

阿尔贝·勒布伦

阿尔贝·弗朗索瓦·勒布伦(法语:Albert François Lebrun,;),法國政治家,法蘭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後一位總統(1932年-1940年)。 勒布倫出生于默尔特-摩泽尔省上梅西(Mercy-le-Haut)一个农民家庭,以班上最好的成绩毕业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矿业学院(École des mines)。原本是法國沃苏勒和南錫的一名采矿工程師,29歲进入政壇,1900年作为左翼共和党成员选入众议院,曾加入內閣擔任公職,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時政策。後來加入民主联盟并在1920年當選為參議員,1925年至1929年間成為參議院副議長。1931年至1932年還當了正式議長一年。1932年他正式當上總統。 1939年成功连任,二次大戰爆發,他的總統職位於1940年7月10日被貝當取代(尽管勒布倫从未正式辞职),並於同年7月15日逃亡到维济耶。1943年8月27日德国人进入该地区,他被德國緝獲,被送进蒂罗尔的一个小城堡囚禁。1943年10月10日由于健康不佳,他被允许回到维济耶,但一直被不断的监视。 1944年8月9日当盟军解放法国后,勒布倫会见了戴高乐将军,并承认他的领导,说他没有正式辞去总统,是因为国民议会已经解散离开,没有人接受他的辞职。 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正式歸隱,至1950年3月6日在旷日持久的疾病中死于肺炎。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領袖 Category: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法国总统 Category:法国政治人物 L L.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尔贝·勒布伦 · 查看更多 »

阿布维尔

#重定向 阿布维勒.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布维尔 · 查看更多 »

阿倫 (巴登-符騰堡州)

阿伦(德语:Aalen)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城市,奥斯塔尔伯县的首府,也是该县内最大的一座城市。阿伦位于科赫尔河畔,施瓦本山脚,距离乌尔姆约48公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倫 (巴登-符騰堡州) · 查看更多 »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德語:Alfred Josef Ferdinand Jodl,)是一位納粹德國一級上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成為威廉·凱特爾的副手,負責制定二戰時德國許多軍事行動。在紐倫堡審判中他被判為戰犯,處以絞刑而死;卻在行刑6年後,被撤銷了於紐倫堡被指控的主要罪行,宣判無罪。.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 查看更多 »

阿爾貝特·凱塞林

阿爾貝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位德國空軍元帥。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並跻身僅有27人的鑽石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获得者之列。凱塞林是二次大戰德軍將領中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對手盟軍也給他取了個「微笑的阿爾貝特」的綽號。 凱塞林於1904年以見習軍官的身份加入了,服役於砲兵部門。1912年,他完成了作為氣球觀測員的訓練。在不久后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在東西兩線服役過。之後,儘管未曾進入研修,凱塞林還是分派至總參謀部服勤。凱塞林在戰後留於德國陸軍中,但於1933年離職,并赴任帝國航空部行政首長。在此職位上,凱塞林參與重建德國航空工業,奠定了未來德國空軍的基礎,並在1936至1938年期間擔任空軍參謀長。二戰期間,凱塞林指揮空軍參與了波蘭與法國的入侵行動、不列顛戰役和巴巴羅薩行動;他亦曾擔任南方戰區總司令,指揮地中海和北非戰場全部的德軍部隊;在盟軍登陸義大利後,凱塞林也組織部隊進行極為頑強的抵抗,一直到1944年10月意外受傷;在二戰最後幾天裡,凱塞林還擔任德軍西線總司令。凱塞林的軍事才能與成就甚至贏得了盟軍的尊敬,但其名聲也因為屬下部隊在義大利的屠殺行徑而受損。 戰後,凱塞林遭判戰爭罪,並判處死刑,但隨後赦免為無期徒刑。由於媒體宣傳與政治因素,官方對外聲稱因「健康理由」而將凱塞林於1952年釋放。凱塞林也是僅有的三位出版個人回憶錄的納粹德國陸空軍元帥之一,其書名為《最後一日的士兵》(Soldat bis zum letzten Tag)。.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爾貝特·凱塞林 · 查看更多 »

阿登

阿登(Ardennen,;Ardennes),也譯作亞爾丁(法语:Ardenne)是位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一片森林覆盖的丘陵地带,并一直延伸到法国境内。 1940年5月13日德国A集团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绕过馬奇諾防線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1944年12月16日,由於戰局對德國逐漸不利,以及東線紅軍的壓迫,希特勒遂下令發動“守望萊茵”(美方稱之為突出部之役)之戰,就在這同樣的地方發起。 A A A Category:原始森林.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登 · 查看更多 »

阿莱曼

阿莱曼(阿拉伯语:العلمين)是位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它距离亚历山大106公里,距离开罗240公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莱曼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拉姆哈勒法戰役

阿拉姆哈勒法戰役(英語:Battle of Alam el Half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非戰場」一部份,由埃爾溫·隆美爾指揮的德意志非洲軍對伯納德·勞·蒙哥馬里率領的英國埃及軍團發動攻擊,在加查拉戰役後重組的英軍經過蒙哥馬里重新戰略佈置,且英國皇家海軍在地中海有效截斷德軍軍事物資補給,終於在埃及擊退彈藥缺乏的非洲軍,導致非洲軍無法一舉拿下埃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拉姆哈勒法戰役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

阿拉斯(法语:Arras,法语音更接近“阿哈hà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加来海峡省的市镇,加来海峡省的省会,历史上阿图瓦地区的中心。当地的方言叫皮卡尔语,与法语相近,最显著的区别,只在大部份词尾的s:法語不发音,皮卡尔语发音。.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阿拉斯 · 查看更多 »

蘇台德地區

蘇台德地區(或譯蘇德台)(;;)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指1938年至1945年期间,(;)的居住地。它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維亞与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位于苏台德山脉附近。 在13世纪时,日耳曼人迁居于此。在奥匈帝国时期,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德意志裔人口迅速增长。19世纪末,当地说德语的德意志人与捷克人产生冲突,萌生独立想法。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苏台德地区成为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此时此地已居住着300余万德意志人,为当地主体民族。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同意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让苏台德地区给纳粹德国。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德国投降,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大多數德意志人遭驅逐出境,只剩下約24萬人。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分裂,此地歸屬於捷克共和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蘇台德地區 · 查看更多 »

蘇特

蘇特或蘇爾特(Sirte、Soult、Souter、Sudal、Suter)可以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蘇特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Wilhelm Göring,)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係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經濟部長、普魯士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并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勳章——「功績勳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鬥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间身中槍傷。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结果終生麻藥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藉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戈林以德國空軍最高領袖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他本人並不直接干預作戰細節,對現代化空軍技術也缺乏了解,但還是對德軍有相當大的影響,特別是敦克爾克戰役、不列顛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場決定性戰鬥的發展、德國海軍航空兵、空降部隊和空軍地面部隊的建立、指揮反盟軍轟炸作戰等等。1940年德國打敗法國後,戈林的權力與聲望達到最高峰:希特勒將其晉升為「國家元帥」(或譯作「帝國大元帥」),高過傳統意義上的德國元帥,隔年還指名戈林為其政治接班人。1942年後,隨著德國軍事情勢惡化,戈林的聲望和希特勒對其的信任逐漸降低,于是前者从此不管政治與軍事事務,專注於掠奪各佔領地的藝術品與财富,并過著奢華的生活度日。 1945年4月22日,戈林得知希特勒將自殺,遂拍發電報告知後者他將接掌德國的所有權力。希特勒見狀,認為此為不忠的表現,便下令撤銷戈林全部職務,同时開除黨籍并將其逮捕。二戰結束後,戈林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戰爭罪」和「反人道罪」,并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赫尔曼·戈林 · 查看更多 »

赫爾林根

#重定向 布劳斯泰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赫爾林根 · 查看更多 »

赫爾曼·霍特

赫爾曼·霍特(Hermann Hoth,)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一級上將,是著名的裝甲戰專家,於法國戰役、蘇德戰爭時指揮第4裝甲軍團參加德國對蘇聯全面作戰的巴巴羅薩作戰,及攻擊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颱風作戰」及稍晚的1942年東戰場德意志國防軍戰鬥及代號「藍色行動」之對蘇的夏季攻勢並於1942年11月在史達林格勒攻防戰隸屬於被困在史達林格勒的德國第6軍團所指揮卻在代號為冬季風暴行動中拯救第6集團軍司令部失敗,但成功掩護救出在敖德薩數十萬德軍即時逃出蘇聯紅軍包圍殲滅;之後霍特於1943年夏天派至庫爾斯克戰役進行戰鬥,戰役結束冬天改派至基輔作戰;他領導第4裝甲軍團(管轄兩個裝甲軍及數個機械化步兵師)在庫爾斯克戰役創下最大編制坦克部隊坦克數量之世界紀錄,可是他卻在1943年被希特勒拔除司令官職銜召回國內;這支霍特領導德軍精銳部隊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1個月有休息。戰爭結束後他因戰犯罪被囚禁6年,出獄後成為軍事歷史作家。.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赫爾曼·霍特 · 查看更多 »

藍色馬克斯勳章

#重定向 功勛勳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藍色馬克斯勳章 · 查看更多 »

闪电战 (游戏)

是一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蓝本的即时战术类计算机游戏。玩家可以扮演指挥官的角色来指挥二战中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战争。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且符合历史的军事单位。类似于游戏Sudden Strike,闪电战着重于战斗而不是即时战略游戏的主基地建设等方面。 该款游戏及其数部续作,都使用Starforce反拷贝系统。 但在 Blitzkrieg Anthology 中似乎没有使用。 图形引擎呈现了现实3D渲染的立体地形河细节,包括季节,气候带以及可以影响游戏的天气情况。 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血腥”选项。 游戏中含有超过350种不同的作战单位和物件。玩家也可以建造浮桥,挖掘战壕,埋设地雷,重新补给和修理单位,或者在没有资源时呼叫空中支援。 游戏中包括建筑和桥梁等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摧毁。森林可以被坦克或炮兵部队夷为平地。每个国家的作战单位都会说其国家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同时,闪电战游戏还附带了 任务和资源编辑器供玩家创建自己的作战单位和地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闪电战 (游戏) · 查看更多 »

蒙特布兰维尔 (默兹省)

蒙特布兰维尔(Montblainville)是法国默兹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凡尔登区(Verdun)阿戈讷地区瓦雷内县(Varennes-en-Argonne)。该市镇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66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蒙特布兰维尔 (默兹省) · 查看更多 »

肯尼斯·麥克塞

肯尼斯·約翰·麥克塞(Kenneth John Macksey,)是一位英國軍事歷史作家,研究領域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題材為主。麥克塞曾於二戰服役於英國皇家裝甲軍珀西·霍巴特的單位下,並獲得過軍功十字勳章。戰爭結束後,麥克塞開始進行二戰各軍事人物的傳記和戰役之撰寫。1968年,麥克塞自英國軍隊中退役。.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肯尼斯·麥克塞 · 查看更多 »

蓝马克斯勋章

#重定向 功勛勳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蓝马克斯勋章 · 查看更多 »

银制勇敢勋章

银制勇敢勋章 (Silver Medal of Military Valor)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的银制勇敢勋章被授予在战斗中表现特别勇敢的个人,根据其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程度,授予相应的杠数。 该勋章最早由撒丁尼亞國王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于1793年建立。 Category:意大利军事 category:意大利勳章 Category:1793年建立的獎項.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银制勇敢勋章 · 查看更多 »

脱水

脱水(dehydration)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水合的逆过程。把水分子从物质分子中解脱出来,对于单纯的水合物来说,比较容易,一般只要加热使水脱离蒸发就可以了,如将碳酸钠水合物晶体加热,就会脱水成为碳酸钠粉末。但对于只和水分子部分结合成为新的物质,脱水就必须借助催化剂或控制其他条件,如将乙醇脱水制乙烯或乙醚等。 有时单纯的物理干燥也叫做脱水,如食物脱水以便贮藏,防止微生物繁殖引起食物腐败等。 在医学方面,脱水指人体由于病变,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时补充,造成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种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依靠输液补充体液。按照钠和水丢失的比例,可以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三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脱水 · 查看更多 »

重傷勳章

#重定向 重傷獎章.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重傷勳章 · 查看更多 »

自由法國

自由法國(France libre),是在1940年6月,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防部次長夏爾·戴高樂在英國所建立的政體。在法国向納粹德國投降時,戴高樂逃亡至英國,於6月18日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告法国人民书》的演說,號召法国人不要放弃希望,“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这标志了「自由法國」運動的开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自由法國 · 查看更多 »

里尔

里爾(法語:Lille,荷蘭語:Rijsel)是法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北部-加萊海峽大區(法語:Nord-Pas-de-Calais)首府和諾爾省的省會。里爾是法國北部的經濟、文化、教育與交通中心。 里爾在古法語中稱為(L'Isle),佛萊明語稱之為(Ryssel),現代荷蘭語稱之為(Rijsel),都是「渡漁樂河」上的一個島嶼的意思。 里爾擁有225,784位居民(2008年),里爾也是里爾都會區的主要城市。這個都會區擁有上百萬的人口,並包括附近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市,例如魯貝、圖爾寬和阿斯克新城。里爾也屬於一個延伸到比利時的巨大城市群,稱為里爾-科爾特賴克歐洲區(Eurodistrict),其中包括有城市科爾特賴克、圖爾奈、穆斯克龍(Mouscron)、伊佩爾和梅嫩,一共包含了1,905,000位居民。 里爾和它的周邊地區歷史上屬於古羅馬法蘭德斯地區,即原法蘭德斯伯爵的領地,但它並不屬於佛來芒語區,和敦克爾克相反。因此和廣泛流傳的說法相反,里爾從來不是一個講佛萊明語的城市,而講的是羅馬帝國的方言。法國家喻戶曉的故事2008年影片《歡迎來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生動詼諧、惟妙惟肖地展現了里爾附近貝爾格(Bergues)市的地方方言與法國南方是多麼的不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里尔 · 查看更多 »

腓力维耶

#重定向 菲利普维尔.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腓力维耶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港 (德国)

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是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南部博登湖畔、邻近德国与瑞士和奥地利边境的一座城市。它是位於博登湖畔緊接在康斯坦茨後的第二大城。是博登湖的經濟重鎮,它提供了這個地區許多的工作機會,例如許多德國大型工業公司都位於這裡:MTU腓德烈斯哈芬有限公司,采埃孚,提供了無數的工作機會。 著名的齐柏林飞艇制造商采埃孚位于腓特烈港,第一艘齐柏林飞艇也诞生于此。.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腓特烈港 (德国) · 查看更多 »

色当

色當(Sedan)或譯薩當,意譯為轿车。其他也可以是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色当 · 查看更多 »

艾季达比耶

艾季达比耶(阿拉伯语:إجدابيا,意大利语:Agedábia),旧译艾季达比亚,利比亚东部省份绿洲省省会。艾季达比亚位于班加西以南160公里。2001年至2007年间,为原艾季达比亚省省会。2010年人口76,968。 艾季达比耶为通往东部城市的重要枢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艾季达比耶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English Channel;la Manche;Mor Breizh;Môr Udd、Mor Bretannek),是分隔英国与歐洲大陸的法國、並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海峡。海峡長560公里(350英里),寬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處又稱多佛海峡,僅寬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吉利海峡 · 查看更多 »

英國皇家空軍

英國皇家空軍(英文:Royal Air Force,RAF)為英國軍隊的航空作戰軍種,創設於1918年4月1日,為世界上第一支編成獨立軍種的空軍。在一战胜过同盟国后,英国皇家空军成为了该时期最庞大的空军。自创设以來,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國軍事史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不列颠战役。据2007年统计,皇家空軍有1000架以上飛行器,及45710位常備兵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國皇家空軍 · 查看更多 »

英國突擊隊

英國突擊隊(British Commandos)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支英國部隊,由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於1940年6月下令組建,用以執行襲擊德國在歐洲的佔領區。最初突擊隊以英軍特種部隊人員所組成,最後由英國三軍各人員以及其他外國志願者所組成。突擊隊在戰爭中達到30個獨立單位以及4個突擊旅的規模,並參與了從北極圈到歐洲、從中東到東南亞各戰場的戰事,行動從小至數人登陸海岸進行騷擾性攻擊、大至以空降旅的規模在盟軍登陸歐陸作為先頭部隊。 戰爭結束後英國突擊隊被解散,僅留下了皇家海軍陸戰隊第3突擊旅。然而現在英軍中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英國傘兵團、特种空勤团和特種快艇部隊等單位都有受到突擊隊的影響。現今,其他國家的類似單位,如比利時空降突擊旅、法國海軍突擊隊、荷蘭突擊軍和美國的遊騎兵部隊也多少受到了英國突擊隊的影響。.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國突擊隊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雷恩

雷恩可以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雷恩 · 查看更多 »

集中营

集中营是类似监狱的大型拘留中心,用于统一关押或隔离異議分子、敵國公民、戰俘以及属于某一特定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团体的成员于一个有限的空间内。 它与监狱最大的区别在于,集中营中关押的人由于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往往不经过審判即遭拘留,而且没有确定的拘留期限。有些被关押者虽有法律判决,而且可能有确定的关押期限,但这些判决大多是不经司法程序的個別討論便直接全數執行「監禁判决」,这些被关押者也往往不被关在监狱而是关在集中营中。此外,不同于监狱是为了惩罚犯罪而将相关人员关押于牢房中限制自由,集中营還是出于政治的原因而要求相关人员集中居住于特定区域,限制离开。很多國家在特殊時期都有建設集中營,當然也包含盟軍,在二戰期間建立了集中營收容軸心國籍的人員。 当时,有刺铁丝网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用极低的成本封闭一块相对广阔的区域。首次大規模採用這種做法的是沙俄帝國和東歐,到了蘇聯時代由史達林發揚光大,在納粹手中此監禁系統達到了頂峰,在二戰後戰爭儘管結束,但社會主義國家還在主要使用著。集中营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单纯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强迫劳动,纳粹德国的集中营甚至进行种族灭绝式的屠杀。纳粹时期的集中营一词有时被用来指代灭绝营,但实际上,尽管纳粹集中营的艰苦条件使得死亡率居高不下,我们还是应将兩者加以区分,因為集中營並不是為了殺人而設計的。 有些难民营也属于事实上的集中营,难民们由于不受欢迎以及治安隱憂而被拘留或隔离在难民营中,此外收容政府为了阻止进一步的难民涌入,他们往往受到恶劣的对待,例如澳大利亚、瑙鲁以及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的难民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的难民营甚至就叫集中营(Konzentrationslager)。通常人们很难清楚的界定集中营的各种形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因為沒有可靠的法律約束,其中的一部份被关押者的人权都被忽视、被损害。 集中营一词实际上诞生于19世纪末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受到西班牙词语reconcentración的启发(该词语在古巴独立战争中被西班牙人使用),英国人首次使用了这一词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集中营 · 查看更多 »

虎I坦克

#重定向 虎I戰車.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虎I坦克 · 查看更多 »

Ju 87俯衝轟炸機

Ju 87俯衝轟炸機(Junkers Ju 87)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空軍投入使用的一種俯衝轟炸機,一般通稱「斯圖卡」(Stuka),取自俯衝轟炸機的德文寫法「Sturzkampfflugzeug」的縮寫,由容克斯公司研製。Ju 87俯衝轟炸機最容易辨認的特徵就是它那雙彎曲的鷗翼型機翼、固定式的起落架及其獨有低沉的尖嘯聲。它於二戰初期德國所發動的閃電戰中取得非常大的戰果,1940年後德國在非洲戰場及東部戰線大量投入這種轟炸機,尤其在東線戰場,更發揮出其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這種轟炸機不但給予地面目標大力的打擊,其獨有的發聲裝置所發出的尖嘯聲,亦為地面的士兵給予心理上的恫嚇,加強攻擊的效果。這種機型為德國空軍廣泛的使用,由1935年開始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Ju 87俯衝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LT-38戰車

LT-38是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廠製造的LTvz-38輕型戰車,德軍編號Sd.Kfz140 Pz.38(t),由著名的斯科達(Skoda)兵工廠所製造,於1938年末起服役於捷軍,1939年3月德國併吞捷克之後,鑑於此車設計優良,遂以Pz.38(t)的名號繼續使用,一直到大戰後期都還能看到此車的變種繼續為德國在各地奮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LT-38戰車 · 查看更多 »

M3李戰車

M3中戰車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款戰車。在英國服役時,原裝採用帶車長指揮圓頂砲塔的M3戰車,被英軍稱作「李將軍式」(簡稱李式,M3 Lee),源自南軍將軍—羅伯特·李。英軍早期採購的是拆除指揮圓頂并採用新炮塔的「格蘭特將軍式」(簡稱格蘭特式,M3 Grant),源自北軍中的著名將領—尤利塞斯·S·格兰特。注意美軍只稱其為M3中戰車,沒有使用“李”或“格蘭特”的稱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M3李戰車 · 查看更多 »

M4雪曼戰車

M4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開發、製造的坦克。通稱謝爾--曼,又譯雪--曼或薛--曼(Sherman),這個名字是英軍起的,來源是美國南北戰爭北軍的將軍威廉·特庫姆賽·薛曼。 雖然在型號上統稱為M4,但車身、引擎、砲塔、砲、懸掛、履帶等幾乎是每種型號就是一種新規格,可說是一部多類形式的坦克。 和上述的情況一樣,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構成各種規格化的零件有大量生產的可能。生產工廠只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在所有規格化的零件生產完成後,令構成車身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M4雪曼戰車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恩尼格玛密码机

在密码学史中,恩尼格玛密码机(德语:Enigma,又译哑谜机,或「谜」式密碼機)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确切地说,恩尼格玛是对二战时期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加解密机器的统称,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型号,為密碼學對稱加密算法的流加密。 恩尼格玛密码机在1920年代早期开始被用于商业,一些国家的军队与政府也曾使用过它,其中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纳粹德国。 在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所有版本中,最著名的是德国使用的军用版本。尽管此机器的安全性较高,但盟军的密码学家们还是成功地破译了大量由这种机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兰密码学家马里安·雷耶夫斯基、杰尔兹·罗佐基和亨里克·佐加尔斯基根据恩尼格玛机的原理破译了它。1939年中期,波兰政府将此破译方法告知了英国和法国,但直到1941年英國海軍捕獲德國U-110潛艇,得到密碼機和密碼本才成功破解。密码的破解使得納粹海軍對英美商船補給船的大量攻擊失效。盟军的情报部门将破译出来的密码称为ULTRA,这极大地帮助了西欧的盟军部队。ULTRA到底有多大贡献还在争论中,但是人们都普遍认为盟军在西欧的胜利能够提前两年,完全是因为恩尼格玛密码机被成功破译。 尽管恩尼格玛密码机在加密方面具有不足之处,但是经它加密的文件还是很难破解,盟军能够破译它的密码是因为德国还犯了其它一些大错误(如加密员的失误、使用步骤错误、机器或密码本被缴获等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恩尼格玛密码机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捷克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東普魯士

東普魯士(Ostpreußen;Rytų Prūsija或Rytprūsiai;Prusy Wschodnie;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是普魯士王國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魯士公国的领地上。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寧格勒州(舊稱哥尼斯堡)。而南部大部份被納入波兰的瓦爾米亞-馬祖里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支柱—容克贵族的发源地。 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的东南海岸,首府是哥尼斯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占领东普鲁士北部并将其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州,而东普鲁士南部则划归波兰,当地的德意志居民大多被遣送回德国或被流放西伯利亚。.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東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栎属

栎属(又稱麻櫟屬,俗名橡树、櫟樹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栎属有600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50则是青剛櫟亞屬。它们分布在北半球地区,主要是北美洲 並且在中文名字上橡樹,常會和熱帶地區的“橡膠樹”混淆,所以在中文名上並不是那麼精確,並且栎属在帶熱雨林也是有分布的。.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栎属 · 查看更多 »

格奧爾格·施圖姆

格奧爾格·施圖姆(Georg Stumme,1886年7月29日–1942年10月24日)是一位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裝甲兵上將,於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心臟病發而陣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格奧爾格·施圖姆 · 查看更多 »

格丁尼亚

格丁尼亚(波兰语:Gdynia;德语:Gdingen,哥丁根;Gotenhafen(1939–1945),哥腾哈芬)是波兰滨海省的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波罗的海格但斯克湾畔。緊鄰格但斯克。波蘭在戰間期為對抗但澤自由市而修建了這座城市。格丁尼亞和相鄰的格但斯克、索波特兩座城市組成了三聯市。.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格丁尼亚 · 查看更多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是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军官,1940年7月19日被晋升为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指挥官之一,曾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其一直从事军旅生涯却一生對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伦德施泰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波蘭戰役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战争担任A集团军群总司令;巴巴罗萨计划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后被中途撤离;在纳粹转而防守时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总司令。.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 查看更多 »

桑布尔河

桑布尔河(Sambre),默兹河支流之一,起源於法国北部皮卡第大区埃纳省,在那慕尔注入默兹河,全长180公里。 桑布尔河流经的主要城市有:沙勒罗瓦、那慕尔。 Category:比利时河流 Category:法国河流.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桑布尔河 · 查看更多 »

梅美爾歸還事件

#重定向 1939年德国对立陶宛的最后通牒.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梅美爾歸還事件 · 查看更多 »

欧宝

欧宝(Opel)是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公司,总部位于吕塞尔海姆。欧宝成立于1862年1月21日,于1899年开始生产汽车。2017年,欧宝被標緻雪鐵龍集團收购,成为集團旗下第四個品牌。佛賀(Vauxhall)为其子公司,是欧宝在英国的品牌,目前也成為集團的子公司。.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欧宝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沙塵

#重定向 沙尘暴.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沙塵 · 查看更多 »

沙尘暴

沙塵暴(沙暴與塵暴的總稱)是一種多發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的天氣現象,由強風刮起乾燥地表上的鬆軟沙土和塵埃形成,其導致空氣混濁,能見度變低。 最近几十年来的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地曾经都是大草原,沙尘暴是大草原植被破坏的标志。 历史上有美国开垦大草原(Prairie)造成的1930年代的“黑风暴”;有前苏联1960年代沙尘暴,也是开垦大草原(Steppe-蒙古草原西部)的结果。近十年来中国频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草原(Steppe-蒙古草原东部)被开垦,生态持续恶化的标志。 沙尘暴源头曾经是草原而不是森林,因为那里降雨量少,不能长树。所以植树不植树和沙尘暴成因没什么关系。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其他破坏草原的行为才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沙尘暴 · 查看更多 »

沙尔勒维尔

#重定向 沙勒维尔.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沙尔勒维尔 · 查看更多 »

波尔多

波爾多(Bordeaux;);加斯科:Bordèu;Bordele) 是位於法國西南的港口城市,市区人口24万(2013年)。大波尔多人口达117万,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群。它是新阿基坦大區和吉倫特省的首府。历史上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航天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之一,集中瞭如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泰勒斯集團等很多公司的研發機構,以及赛峰集团空中客车和達梭航太等航空巨子下属的飛機製造廠等。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此外還有新材料和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機構。 波爾多的大學學生數超过7萬人。除了两所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波爾多政治研究學院、通信與新聞學院和法律學校。法國國立法官學校也在波爾多,是法國法官的搖籃。 波爾多旅游資源豐富,号称“睡美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古迹,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法国仅次于巴黎。2007年,老城区大部(又称“月亮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8世紀以來尤以盛產優質葡萄酒享譽世界。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波爾多葡萄酒也有著“葡萄酒皇后”的美稱。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波尔多 · 查看更多 »

波兰走廊

波兰走廊是德国在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割让予波兰的一塊狹長领土,现在是波兰的领土。当时领土分配是基于三项考虑:.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波兰走廊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Poczdam、Postupi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州府和不隶属于县的城市,其北部与柏林相邻(到柏林市中心约26公里)。波茨坦坐落于哈韦尔河边,是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地区的一部分,它是勃兰登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该州的一个中心。 波茨坦曾经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点。波茨坦之于德国正如温莎之于英国:其为普鲁士国王和德国皇帝的夏宫所在,直到1918年。城市内有众多湖泊和独特的文化历史建筑,特别是德国境内最大的世界遗产,無憂宮以及周边的公园。而波茨坦会议,二战同盟国之间在二战后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则是在市内的另一座宫殿,塞琪琳霍夫宫召开的。.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波茨坦 · 查看更多 »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作戰分為2個階段:將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其切斷補給與通訊並圍殲的「黃色行動」,該行動中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第2階段的作戰是6月5日開始的「紅色行動」,從法軍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進攻。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贝当於6月17日發表--停戰宣言,並與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法國被分為北部與西部的德國佔領區、東南部小區域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南方的附庸國「維希法國」,後者還在1942年11月10日被全面佔領,直到1944年盟軍登陸後才脫離德軍的控制,而低地三国則在1944年至1945年期間才相繼被解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法國戰役 · 查看更多 »

法国总统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簡稱法國總統,是法国的國家元首。總统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現時的法國是第五共和,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總统與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由全體法國合資格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2002年前任期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另根据安道爾公國憲法,法國總统也是安道尔國家元首安道爾大公兩位大公之一(另一位是天主教烏赫爾教區主教)。.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法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法蘭西殖民帝國

法蘭西殖民帝國是指法國在17世紀至1960年代控制的諸多殖民地。在19至20世紀初,它成為了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在1919至1939年这个巅峰时期,它横跨了123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把法国本土也计算在内的话,它的面积就达到1289.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這些殖民地在20世紀陸續獨立後,到了今天只保留了分佈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個不同的島嶼及群島,以及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總面積只有12.315万平方公里,只是1939年所擁有土地面積的1%,其總人口只有154,300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法蘭西殖民帝國 · 查看更多 »

消耗戰

消耗戰是一種軍事戰略,交戰國會以人力與物資使另一方的軍事力量達到崩潰,進而贏得戰爭。此戰略常伴隨著巨大的傷亡與損失,並往往是物資量較多者得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消耗戰之一,協約國也因此以物資優勢壓倒了同盟國。.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消耗戰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滑翔机

滑翔机(英文:Glider)是指不依靠动力装置飞行的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起飞后仅依靠空气作用于其升力面上的反作用力进行自由飞行。 根据结构特点,滑翔机分为高级滑翔机或翱翔机(英文:Sailplane)和悬挂式滑翔机(英文:Hang glider)两种。本文介绍的是高性能滑翔机。一般来说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但动力滑翔机(英文:Motor glider)则配备有小型辅助动力装置用于自行起飞。现代滑翔机主要用于体育运动。.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滑翔机 · 查看更多 »

漢斯·克雷布斯

漢斯·克雷布斯(德語:Hans Krebs,1898年3月4日 – 1945年5月2日)是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納粹德國陸軍步兵上將。 克雷布斯是一名職業軍人,曾先後服役於德意志帝國陸軍、威瑪國家防衛軍與德意志國防軍中,並於1945年4月1日出任德意志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的末任參謀總長。在柏林戰役的最後階段中,克雷布斯曾試圖與進逼的蘇聯紅軍接觸,期望交涉投降條件,但未成功;他最終於1945年5月2日凌晨時分在元首地堡內自盡。.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漢斯·克雷布斯 · 查看更多 »

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

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伯爵(Hans Ernst Karl Graf von Zieten,1699年5月14日—1786年1月26日),腓特烈大帝時期的普魯士元帥,著名騎兵將領。在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中莫爾維茨會戰之後(1741年)提拔為驃騎兵中校。他曾參與後來的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以1,300驃騎兵為先鋒攻打薩克森及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在霍亨弗里德堡戰役中以少將身份與拿騷中將率南段6,000名普魯士騎兵大勝奧地利軍。 後來齊騰亦參與過七年戰爭中的布拉格戰役、科林戰役、洛伊滕會戰、李格尼茨戰役、托爾高戰役。在布拉格戰役中25個驃騎兵中隊從戰場週邊迂回到奧軍中央背後發動奇襲,捲擊奧軍主力,奧軍大敗撤退。科林戰役中,齊騰擔任前鋒迂迴到奧軍右翼頂點發動進攻,但兵力不足而陷入苦戰之中,遭受挫敗。1745年,他在洛伊滕會戰率步兵突擊,大敗奧地利軍,得勝後與而腓特烈率領驃騎兵迂回到奧軍主力背後,令整個奧地利防線中央和左翼被完全毀滅,奧地利大軍崩潰。戰後齊騰指揮騎兵窮追不捨,俘虜奧軍2,000人,又在李格尼茨戰役後晉升至騎兵上將。托爾高戰役,齊騰率18,000人在南方正面牽制萊西的奧軍,擔任的佯攻任務,但是他充分發揮主動性,以一次接一次的衝鋒,緩慢地把萊西推向東北方向易北河邊,將其與背後及右翼的道恩主力拉開一段距離,然後突然兵鋒一轉,向西北方向衝進這個缺口,以本身4個騎兵旅,猛攻道恩主力。與其他戰線形成前後夾擊。奧軍總司令道恩元帥受傷,奧軍退卻。他的纍纍戰績以腓特烈麾下第一得力戰將的身份載入史冊。齊騰身材瘦弱,而且酗酒,性如烈火脾氣暴躁,但是戰時卻是有膽有識的一員勇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漢斯·恩斯特·卡爾·馮·齊騰 · 查看更多 »

朗德勒西

朗德勒西(Landrecies)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埃尔普河畔阿韦讷区朗德勒西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朗德勒西 · 查看更多 »

戰斧行動

戰斧行動(group)是英軍在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場上所發起的一個攻勢,目標是剷除昔蘭尼加以東的納粹德軍與義大利軍, 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要解除軸心軍對托布魯克的包圍。 這個作戰進行的並不順利,領頭的英軍攻擊了德軍的埃爾溫·隆美爾上將所構築的堅強陣地,在第1天內即損失了半數戰車,但僅攻下了預計奪取的3個目標地的一個。在隔天雖然取得進展並持續向西挺進,但又遭到德軍的反擊,其快速地攻入英軍的中路。到了第3天英軍面臨被德軍包圍殲滅的危機,趕緊向東撤退。 這場行動的失敗使得英軍中東總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被克劳德·奥金莱克取代了職務。.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戰斧行動 · 查看更多 »

戈斯拉尔

戈斯拉尔(Goslar)位於德國下萨克森州哈茨山区,古有“北方罗马”之称,现号称“巫婆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戈斯拉尔 · 查看更多 »

战争与回忆

《战争与回忆》(War and Remembrance)是郝尔曼·沃克所著的一部描写二战的长篇小说,是《战争风云》的姊妹篇,出版于1978年。它的故事紧接《战争风云》,描写美国海军维克多·亨利一家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段时间中的经历。这部小说于二十世纪80年代被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战争与回忆 · 查看更多 »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稱俘虜,與人質的性質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簽訂的《關於戰俘待遇之日內瓦公約》(又稱《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時軍方希望從戰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戰況,或敵營的下落,因此對戰俘施以重刑,甚至為減少糧食的消耗,而殺害戰俘,也常有因為人力不足,待與較好的軍醫戰俘可能被派往醫院長時間勞動,身強體壯的則被派往礦場、農田當作苦力的情況;通常只有战场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战俘 · 查看更多 »

战略

战略/策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战略 · 查看更多 »

我的奋斗

《我的奮鬥》(Mein Kampf)是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自传,融合了其政治意识形态,在当时的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日后德国纳粹黨的思想纲领。這本書有「世界上最危險的書」之稱。 本书讲述了希特勒的生活经历及其世界观,最核心的思想为宣扬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及反犹太主义。在納粹德國戰敗后,此书因宣扬纳粹主义思想而在不少国家的出版发行受到法律的约束。作为希特勒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书,《我的奋斗》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著名,其续篇《希特勒的第二本书》(Zweites Buch)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版的。.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我的奋斗 · 查看更多 »

昔兰尼加

昔兰尼加(古希腊语:Κυρηναϊκή),在阿拉伯语中称为拜尔盖(),是利比亚东部的一个地区,得名于古希腊城市昔兰尼,古称“五城地区”(Pentapolis),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是克里特和昔兰尼加行省的一部分。 从1927年到1963年,昔兰尼加是意属利比亚和后来的利比亚王国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现在已被分为几个省。广义来说,这个名称至今仍在使用,地域涵盖包括库夫拉省的利比亚东部全境,与利比亚的另外两个地区相邻:西北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和西南部的费赞地区。 昔兰尼加是2011年利比亚利比亚国民解放军的基地,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总部设于班加西。.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昔兰尼加 · 查看更多 »

浮橋

浮橋,又稱舟橋,最早見於中國周朝,是一種簡易橋樑,通過聯結可浮於水上的物體以臨時解決兩岸上交通問題,常見於軍事用途。先將小船舟用繩子綁起來串聯,再用木板平鋪於上,便於兩岸通行,這就是後來樑橋的雛形。 现在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浮桥是日本大阪的梦舞大桥。.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浮橋 · 查看更多 »

海因茨·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上將。古德里安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以新型戰爭型態:「閃擊戰」並屢屢擊敗敵軍,古德里安也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在波蘭戰役期間指揮了第19裝甲軍進行快速的突穿攻勢,與蘇聯軍隊會師。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古德里安擔任A集團軍第19裝甲軍軍長,為西線主攻的裝甲兵力矛頭之一。攻勢發起後,古德里安指揮部隊通過了被盟軍認為戰車難以橫越的阿登森林,直駛英吉利海峽,將困於比利時的盟軍包圍消滅,這次軍事行動的成功令德國乃至全世界體會到裝甲部隊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1941年6月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入侵蘇聯,古德里安出任中央集團軍的第2裝甲兵團司令,指揮德軍裝甲師完成多次包圍殲滅戰,直趨蘇聯首都莫斯科,但在阿道夫·希特勒命令下,古德里安放棄其原先的目標,轉而率軍南下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基輔戰役」,這場戰役雖然以德軍的勝利結束,但因為延誤的時間而使德軍必須在極不利的冬季狀態下進攻莫斯科,古德里安也因此被免職。1943年德國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古德里安復出成為了裝甲兵總監,進行重建裝甲部隊的工作,進而發動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裝甲戰鬥「庫尔斯克會戰」,雖然德軍在戰場上佔盡優勢,將3倍人數於德軍的蘇軍打敗,但是由於美軍在西西里島登陸使得希特勒下令德軍回防。1944年7月古德里安出任陸軍參謀長,這是他所晉升到的最高職位,但於戰爭結束前不久被免職。 古德里安現今成為了德國發展裝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和「世界裝甲車之父」 ,同時也因為其急躁和直爽的個性而被部下取了個「急速海因茨」(Schneller Heinz)的綽號。.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海因茨·古德里安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希姆莱

海因里希·鲁伊特伯德·希姆莱(德語:,)是納粹德國的一名重要政治头目,曾為內政部長、親衛隊首领,被認為对欧洲600萬名犹太人、同性戀者、共產黨人和200,000至500,000名罗姆人的大屠杀以及许多武裝親衛隊的战争罪行负有主要责任。二次大戰末期企圖與盟軍單獨談和失敗,被拘留期間服毒自殺。德國《明镜》週刊中對希姆萊的評價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來源:Der Spiegel,刊次:2008年11月3日。章節:Hitlers Vollstrecker – Aus dem Leben eines Massenmörders。.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海因里希·希姆莱 · 查看更多 »

海登海姆

海登海姆(Heidenheim an der Brenz)是德國巴登-符腾堡州东部的城市,海登海姆县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海登海姆位于施瓦本汝拉山的北侧的布伦茨河畔,人口51200,面积107平方公里,是埃尔温·隆美尔的出生地。 國際重工業集團福伊特總部位於此。.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海登海姆 · 查看更多 »

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Stuttgart或譯:斯圖嘉特)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中部内卡河谷地,靠近黑森林。不仅是该州的州首府,也是州级行政区及斯图加特地区首府和该州的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该州的政治中心:巴符州议会、州政府,和众多的州政府机关部门均设在这里。由于其在经济、文化和行政方面的重要性,是德国最知名的城市之一。 斯图加特是德国第六大城市,斯图加特区域是全国第四大城市联合体(仅次于鲁尔区、莱茵-美因区和柏林)。离斯图加特较近的大城市有:斯图北面204公里的法兰克福,和东南面220公里的慕尼黑。.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斯图加特 · 查看更多 »

斯特奈 (默兹省)

#重定向 斯特奈.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斯特奈 (默兹省)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計劃(Schlieffen Plan)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擔任總參謀長期间(1891年至1906年),由德國總參謀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戰方法。其主要目標為應付來自德國東西兩面的兩個敵國—俄國與法國的夾攻,但最後該計畫根据刚刚在日俄战争当中失败的俄罗斯制定。由于实际实施上计划过于理想化不得不受到修改而最终没能达成预定目标。.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施里芬计划 · 查看更多 »

文科中学

#重定向 文理中学.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文科中学 · 查看更多 »

撒丁岛

撒丁岛(Sardegna ;Sardìgna, Sardìnnia)位於意大利半岛的西南方,是地中海的第二大岛,仅次于西西里。其地理位置在科西嘉島南面,西班牙、突尼斯、意大利之间的地中海西部。 撒丁岛附近海域曾盛产沙丁鱼,这可能是“沙丁”鱼一词的由来,是一个年代极为久远的古老岛屿。它的地势崎岖多变,环岛海岸线曲折复杂。 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但高山顶部的积雪可达半年之久。 撒丁岛可说是文化的大汇集,岛上现在还使用着薩丁尼亞語——一种由拉丁语衍生出来的语言。但是在岛的北部,却使用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加泰罗尼亚语。到了岛的南部地区,使用的又是“利西亚”方言。因此,即使是意大利本土人,也可能完全不懂其意思而无法沟通。 还保留着其独特的传统节日赛马节(Sartiglia)。 岛上盛行饲养猪、羊等家畜,在内陆地区,还可以看到往日那些牧羊人的生活状况。在海拔大约1000公尺的山上小屋里,可看到居民以牛奶制成乳酪,加上自制的蜂蜜,涂在麵包上食用。 著名休闲胜地,要数东北方的翡翠海岸。在长达80公里的碧绿色海岸线上,排着一处处现代高级休闲场所,吸引了欧洲很多上流社会人士来此度假。 虽然该岛北部的海岸地带是豪华的休闲胜地,但在其内陆地区和一些小渔村却保持着以往的生活方式,并且继续守护着自己特有的语言、食物和风俗习惯。 撒丁岛东北的奧爾比亞镇是与意大利半岛通航的主要海港。.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撒丁岛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战线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5年到1918年期间,在意大利北部进行的战事。交战双方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意大利本来是三国同盟的成员,但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之间存在着「尚未收复的意大利」问题,最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战争开始之初,意大利曾通过速攻方式占领了几个奥匈的城市。但随后意大利战线就陷入了同西线战事相同的胶着状态。战争初期奥德联军尽管数量处于劣势但依然掌握战场主动,后期协约国增兵意大利,最终使意大利以胜利告终,意大利如愿获得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包括南提罗尔、伊斯特拉半岛等。.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意大利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敦刻尔克战役

敦克爾克戰役,又稱敦克爾克大撤退或燈卻灣之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歐洲大陸執行的一次戰略性撤退。德國軍隊瓦解法國馬奇諾防線後包抄英法盟軍,盟軍撤至敦克爾克(法國北部靠近比利時的港口)後,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執行了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名為「發電機行動」。撤退過程中,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爆發了激烈的空戰,最終英國仍得以動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份的士兵撤離歐洲大陸。 這次的撤退行動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並成為四年後反攻的根本。但盟軍所有的重型裝備都遺留在歐洲大陸,英國的地面防衛嚴重不足。由於許多地勤人員無法及時備戰,導致不列顛空戰初期的不足。.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敦刻尔克战役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拉艾埃迪皮伊特

拉艾埃迪皮伊特(La Haye-du-Puits)是法国芒什省的一个市镇,属于库唐塞区(Coutances)拉艾埃迪皮伊特县(La Haye-du-Puits)。该市镇总面积5.25平方公里,2009年时的人口为1685人。.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拉艾埃迪皮伊特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時代 (雜誌)

#重定向 時代雜誌.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時代 (雜誌) · 查看更多 »

7月20日密谋案

7月20日密謀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德國抵抗運動主導的刺殺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後續政變行動,藉此推翻以納粹黨為首的德國政府、進而和西方的同盟國達成和平協議。儘管在這之前德國各個抵抗運動成員曾多次嘗試推翻納粹德國政府,密謀案一開始便計畫以成功暗殺希特勒為前提,緊接著實施一連串德國政治、軍事乃至於親衛隊等權利移交計劃。經過後續調查,大約有近200多名納粹德國各界高層參與7月20日密謀案,其中包括陸軍元帥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9名將級軍官、26名上校、2名大使、7名外交官、1名部長、3名國務秘書與刑事警察局局長,以及數名、和參與其中。 1944年7月20日,德意志國防軍軍官克勞斯·馮·史陶芬堡於德國在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戰地指揮部「狼穴」基地引爆公事包炸彈,企圖藉此炸死元首希特勒,但該引爆裝置爆炸後只讓希特勒受到輕傷。由於「希特勒死亡與否」這問題遲遲未獲得確認,這使得原本應當在暗殺成功後立刻啟動的女武神行動(瓦爾基里行動)未按照原先規劃發動。最後因為參與者對於軍事政變施行的猶豫,最後因未成功暗殺希特勒以及延後啟動後續政變計畫而讓密謀案宣告失敗。希特勒隨後下令將所有涉案關係人全數逮捕並處以極刑,甚至連埃爾溫·隆美爾以及君特·馮·克魯格都承受極大壓力而被迫自殺。德國海軍元首事務會議(Führer Conferences on Naval Affairs)的紀錄則指出蓋世太保至少逮捕了7,000人,最終對4,980人執行了處決命令。 參與以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主導的克萊稍集團為主,其中包括有、德意志國防軍部隊與將領以及部分政府官員。整體來看,儘管7月20日密謀案因為其未能成功發動女武神行動而著名,但也是納粹德國時期最大規模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計畫在德國境內全面推翻納粹德國政府。許多高階德意志國防軍軍官認為藉由這次行動,能夠向全世界證明並非所有德國人都類似希特勒或納粹黨成員。儘管政變之後提議的的和平協議細節仍然不明,但可能會繼續要求統治德國過去長期管理的歐洲領土。由於許多主要抵抗運動的領導人都已經遭到處死,德國反納粹組織因而受到了致命打擊,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沒有其餘有組織性的暗殺行動出現。.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7月20日密谋案 · 查看更多 »

88毫米高射炮

8.8公分18/36/37/41年式防空砲(德語:8.8cm-FlaK 18/36/37/41)是二戰中最廣為人知的火炮之一。所謂的8.8公分炮其實是一個系列,官方稱為8.8 cm Flak 18/36/37,有時也包括了一些更先進的型號,例如FlaK 41,雖然它們並不是同一種武器。 Flak是德語Flug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防空炮,這也是8.8公分炮最早的設計目的。 然而在實戰應用中反坦克的成功,使這種炮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改型,例如8.8 cm PaK 43反坦克炮(PaK為德語Panzer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反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的8.8 cm KwK 36主炮(KwK为德语Kampfwagen-kanone的简写,意为战斗车辆用炮,也即坦克炮)。.

新!!: 埃尔温·隆美尔和88毫米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Erwin Rommel爾文·羅密爾隆美尔隆美尔,E.J.E.隆美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