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亨德里克·洛伦兹

指数 亨德里克·洛伦兹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荷兰物理学家,曾与彼得·塞曼共同获得19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於1881年当选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同时还曾担任多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洛伦兹以其在电磁学与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闻名于世。他通过连续电磁场以及物质中离散电子等概念得到了经典电子理论。这一理论可以在许多问题中派上用场:比如电磁场对运动的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洛伦兹力)、介质的折射率与其密度的关系(洛伦兹-洛伦茨方程)、光色散理论、对于一些磁学现象的解释(比如塞曼效应)以及金属的部分性质。在电子理论的基础上,他还发展了运动介质中的电动力学,其中包括提出了物体在其运动方向上会发生长度收缩的假说(洛伦兹-斐兹杰惹收缩)、引入了“局部时”的概念、获得了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构造了表述不同惯性系间坐标和时间关系的方程组(洛伦兹变换)。洛伦兹的研究工作后来成为狭义相对论与量子物理的基础。此外,洛伦兹在热力学、分子运动论、广义相对论以及热辐射理论等方面也有建树。.

141 关系: 加州理工学院埃因霍温可公度性双折射塞曼效应奥古斯丁·菲涅耳威廉·伦琴威廉·维恩威廉·韦伯威廉明娜 (荷兰)導航波巴黎大学丹毒帕萨迪纳 (加利福尼亚州)干涉 (物理学)平行移动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乌得勒支省乌特勒支大学乔治·斐兹杰惹度量张量亨德里克亲王 (梅克伦堡-什未林)亨利·柏格森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廣義協變性廣義相對論以太伽利略变换彼得·塞曼体积黏度保罗·埃伦费斯特保罗·德鲁德保罗·费耶阿本德保羅·朗之萬分子运动论哈勒姆儒勒·昂利·庞加莱全內反射光子光學頻譜光行差克劳修斯-莫索提方程式剑桥大学勞侖茲獎章国际数学家大会图利奥·列维-齐维塔状态方程皇家学会玻尔兹曼方程理论物理学...研究纲领磁光克尔效应神秘主義空穴論證索尔维会议累积分布函数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约瑟夫·汤姆孙约瑟夫·拉莫尔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经典力学维德曼–夫兰兹定理维里定理群速热力学爱丁堡皇家学会瑞利-金斯公式瓦登海电容率电磁学电磁感应熱導率熱電效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狭义相对论相对性原理莱顿瓶莱茵兰荷兰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菲涅耳方程萊頓大學須德海马克斯·玻恩马克斯·普朗克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魯道夫·克勞修斯诺贝尔物理学奖质荷比质量超距作用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路易·德布罗意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黎曼几何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范式能量均分定理阿夫鲁戴克大堤阿纳姆阿諾·索末菲赫尔曼·冯·亥姆霍兹量子力学自旋长度收缩色散 (光學)艾瑟爾湖電導率電極化H定理MacTutor数学史档案折射率查尔斯·狄更斯柯西分布杜塞尔多夫格罗斯曼·马塞尔欧内斯特·卢瑟福欧拉方程 (流体动力学)沃尔特·司各特波包波恩哈德·黎曼法国科学院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法拉第效应洛伦兹洛伦兹力洛伦兹变换洛伦茨规范本征值流體動力學海尔德兰省海克·卡末林·昂內斯海因里希·赫兹撞击坑應力-能量張量数量曲率數學譜系計畫托马斯·库恩拉卡托什·伊姆雷拉格朗日量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扩展索引 (91 更多) »

加州理工学院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加州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埃因霍温

艾恩德霍芬又译埃因霍芬(Eindhoven),是一个位于荷兰南部北布拉邦省的自治市,是荷兰的第五大城市。埃因霍温是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地处西欧悠久科技中心的战略位置,在科技领域排名第一,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飞利浦电子研究和发展设施的基地。 周边城市和重镇包括Son en Breugel、Nuenen、Geldrop-Mierlo、Waalre、Veldhoven、奥斯楚特(Oirschot)和贝斯特(Best)。包括海尔蒙德在内的埃因霍温都會區拥有超过70万名居民。.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埃因霍温 · 查看更多 »

可公度性

可公度性亦可稱為可通度性或可通约性,可公度性是指如果两个量是可合併計算,那么它们可以被用同一个单位来衡量。比如以時間度量衡計算單位來說,以分钟来度量的时间和以星期来度量的时间是可公度的,因为分钟和星期之间有固定的比值关系。在此論點下,我們就可論斷,分鐘與星期兩者是具有可公度性。但另一方面,因為公里来度量的距离和以公升来度量的水是不可公度的,因此,公里與公升是不可公度性。 Category:计量单位 Category:度量.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可公度性 · 查看更多 »

双折射

雙折射現象,光學現象的一種,可以用光的橫波性質來解釋。當光照射到各向異性晶體(單軸晶體,如方解石、石英、紅寶石等)時,發生兩個不同方向的折射;對於單光材料來說,當光偏振方向垂直於光軸時,光所感受到的折射率為尋常光折射率,稱為o光(ordinary ray、尋常光),另一束光的偏振方向平行於光軸則稱為e光(extraordinary ray、非尋常光),這兩束光都是偏振光,當尋常光折射率大於非尋常光折射率時稱之正單光軸材料,反之稱負單光軸材料。光線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射入晶體是不會發生雙折射現象,這一角度稱為晶體的光軸。 不能說非尋常光不符合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此誤解來自於對於光以及能量的混淆,我們觀察到非尋常光的方向為「能量流(energy flow)的方向」而非「光(k vector)的方向」。 波片是這種現象的一個應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双折射 · 查看更多 »

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在原子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光谱分析里是指原子的光谱线在外磁场中出现分裂的现象,是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譯註发现的,随后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在理论上解释了谱线分裂成3条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很多原子的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非常复杂,称为反常塞曼效应(anomalous Zeeman effect)譯註。完整解释塞曼效应需要用到量子力学,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耦合成总磁矩,并且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磁场作用下的附加能量不同,引起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中,总自旋为零的原子表现出正常塞曼效应,总自旋不为零的原子表现出反常塞曼效应。塞曼效应是继1845年法拉第效应和1875年克尔效应之后发现的第三个磁场对光有影响的实例。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磁矩的空间量子化,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被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利用塞曼效应可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在天体物理中,塞曼效应可以用来测量天体的磁场。塞曼效應也在核磁共振頻譜學、電子自旋共振頻譜學、磁振造影以及穆斯堡尔谱学方面有重要的應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塞曼效应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丁·菲涅耳

奥古斯丁·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法国物理学家,波动光学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菲涅耳专门对光的屬性做理论与实验研究。.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奥古斯丁·菲涅耳 · 查看更多 »

威廉·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öntgen,),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产生X射线的机器叫做X射线机。伦琴的名字英文一般写为Roentgen(德文名字Röntgen的另一种拼法),很多英语文献和资料使用这一拼写。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威廉·伦琴 · 查看更多 »

威廉·维恩

威廉·卡尔·维尔纳·奥托·弗里茨·弗兰茨·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德國物理學家,研究領域為熱輻射與電磁學等。1893年,維恩經由熱力學、光譜學、電磁學和光學等理論支援,發現了維恩位移定律,並應用於黑體等學術理論,揭開量子力學新領域。1911年,他因對於熱輻射等物理法則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威廉·维恩 · 查看更多 »

威廉·韦伯

威廉·爱德华·韦伯(Wilhelm Eduard Weber,),德国物理学家,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缩写:Wb)是以威廉·韦伯的名字命名的。.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威廉·韦伯 · 查看更多 »

威廉明娜 (荷兰)

威廉明娜女王(Wilhelmina,全名为威廉明娜·海伦娜·葆琳·玛丽,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荷兰女王(1890年至1948年)和太上女王(公主头衔,1948年到1962年)。.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威廉明娜 (荷兰) · 查看更多 »

導航波

論物理學中,導航波理論(英文:pilot wave theory)是與量子力學相關的隱變量理論中的第一個例子,由德布罗意於1927年提出。 其更現代的版本為玻姆詮釋(Bohm interpretation),於1952年由玻姆提出。有別於傳統哥本哈根學派所採用機率波的詮釋,此一隱變量理論具有一定程度的爭議性,試圖將量子力學的實驗結果詮釋為一項決定性理論,以避免一些麻煩,如:瞬間的波函數塌縮以及薛丁格貓這樣的悖論。與其他量子力學詮釋使用相同數學式,因此相關量子力學實驗證據也可支持本理論。 2009年後,法國科學家等人利用矽油滴等流體進行實驗,製造出類比單粒子量子系統的效果,將導航波理論「實體化」。此實驗結果讓部份科學家對傳統上機率波詮釋產生一定的懷疑。.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導航波 · 查看更多 »

巴黎大学

巴黎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其授课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叶。大学分别在1200年和1215年获得法王腓力二世和教宗英诺森三世的官方认可。1257年,大学的第一个学院机构索邦學院成立,索邦成为大学的代称。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巴黎大学遭到解散。1896年重建。1968年後,被拆分成13所獨立大學。.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巴黎大学 · 查看更多 »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丹毒 · 查看更多 »

帕萨迪纳 (加利福尼亚州)

帕萨迪纳 (Pasadena, Californi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縣的一座城市,位於洛杉磯东北部,因其玫瑰碗和每年的玫瑰花车游行而闻名。2013年人口估计为139,731人,全美排名第183位,也是洛杉矶县第9大城市。帕萨迪纳是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加州理工学院的所在地。 帕萨迪纳是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故事发生所在地,其四位男主角均供职于加州理工学院,根据网友从视频截图和谷歌地图的分析来看,主角谢尔顿·库珀和莱纳德·霍夫斯塔德的公寓住址为 Madison Luxury Apartments, 215 South Madison Avenue, Pasadena, CA.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帕萨迪纳 (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干涉 (物理学)

干涉(interference)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兩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重疊時发生叠加,从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 例如采用分束器将一束单色光束分成两束后,再让它们在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内重叠,将会发现在重叠区域内的光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明暗程度随其在空间中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最亮的地方超过了原先两束光的光强之和,而最暗的地方光强有可能为零,这种光强的重新分布被称作“干涉条纹”。在历史上,干涉现象及其相关实验是证明光的波动性的重要依据 ,但光的这种干涉性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相干光源的不易获得。 为了获得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干涉的相干光源,人们发明制造了各种产生相干光的光学器件以及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当时都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就借助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迈克耳孙也利用此干涉仪測得的精確長度,並因此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激光这一高强度相干光源的发明使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测量中都能见到激光干涉仪的身影。现在人们知道,两束电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结果,而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也是光子自身的几率幅叠加的结果。.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干涉 (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平行移动

在几何中,平行移动(或译平行输运,英文:parallel transport 或 parallel translation)是将流形上的几何数据沿着光滑曲线移动的一种方法。如果流形的切丛上装备有一个仿射联络(一个共变导数或联络),那么联络保证我们可以将流形上的向量沿着曲线移动使得它们关于这个联络保持“平行”。其他联络概念也装备了它们自己的平行移动系统。比如,一个向量场上的科斯居尔联络也允许类似于共变导数一样将向量平行移动。埃雷斯曼或嘉当联络提供了从流形到主丛全空间的“提升曲线”。这种曲线提升方式有时被认为是参考标架的平行移动。 在某种意义上说,关于联络的平行移动提供了将流形的局部几何沿着曲线移动的方法:即“连接”了邻近点的几何。有许多种平行移动的概念,但其中一种特殊方式——以某种方式连接了一条曲线上点的几何——等同于提供了一个联络。事实上,通常的联络概念是平行移动的无穷小类比。反之,平行移动是联络的局部实现。 因为平行移动给出了联络的一种局部实现,它也提供了曲率的一种局部实现(称为和乐)。安布罗斯-辛格定理明确了曲率与和乐的关系。.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平行移动 · 查看更多 »

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

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是指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求解存在引力相互作用的两体动力学问题。在典型情况下以及本文中,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m和另一个物体的质量M相比可忽略,这种近似对应着实际情形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以及一个光子在一颗恒星的引力场中的运动等问题。在这些情形下,可以认为大质量M的位置在空间中是固定的,并且只有大质量的引力场对周围时空曲率变化有贡献。这时的时空曲率可由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史瓦西解来描述;而小质量m(以下简称“粒子”)的运动可由史瓦西解的测地线方程来描述。由于假设小质量m是点状的无尺寸粒子,两者之间的潮汐力可忽略。 从测地线方程可以推出广义相对论的关键性实验证据,著名的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以及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折。对于前者,广义相对论为观测到的这一现象提供了漂亮的解释,而后者则是广义相对论的--名预言,其正确性被亚瑟·爱丁顿爵士的实验观测所证实。 广义相对论的两体问题中还涉及了引力辐射造成的轨道衰减,这是一个纯粹的相对论效应,没有对应的经典力学版本。这个问题并不包含在史瓦西解中,请参见引力辐射和引力波天文学。.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 · 查看更多 »

乌得勒支省

乌得勒支省(Provincie Utrecht)是荷兰面积最小的省份,位于荷兰的中心,北临埃姆湖(Eemmeer),南与海尔德兰省接壤,其南为莱茵河,其西为南荷兰省,其西北紧邻北荷兰省。该省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地区编号系统中的地区之一,编号为ISO 3166-2:NL-UT。该省的主要城市有:乌得勒支、阿默斯福特、费嫩达尔、尼沃海恩和宰斯特,其省会为乌得勒支。.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乌得勒支省 · 查看更多 »

乌特勒支大学

乌特勒支大学(Universiteit Utrecht),荷兰最古老大学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乌特勒支大学 · 查看更多 »

乔治·斐兹杰惹

#重定向 喬治·費茲傑羅.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乔治·斐兹杰惹 · 查看更多 »

度量张量

在黎曼幾何裡面,度量張量(英語:Metric tensor)又叫黎曼度量,物理学译为度規張量,是指一用來衡量度量空间中距離,面積及角度的二階張量。 當选定一個局部坐標系統x^i,度量張量為二階張量一般表示為 \textstyle ds^2.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度量张量 · 查看更多 »

亨德里克亲王 (梅克伦堡-什未林)

梅克伦堡的亨利·符拉迪米尔·阿尔布雷希特·恩斯特公爵(Heinrich Wladimir Albrecht Ernst Herzog zu Mecklenburg,),即梅克伦堡-什未林的亨德里克(Hendrik van Mecklenburg-Schwerin)。梅克伦堡公爵,文德、什未林和拉策堡亲王,什未林伯爵,罗斯托克和斯塔尔加德的领主,荷兰威廉明娜女王的王夫,封親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亨德里克亲王 (梅克伦堡-什未林) · 查看更多 »

亨利·柏格森

亨利·柏格森(昂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法国哲学家,以优美的文笔和具豐富吸引力的思想著稱。1928年,獲得1927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亨利·柏格森 · 查看更多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规模最大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拥有超过15000名学生、2700多个研究人员(包括200多位教授)和1800多名工作人员,其航空工程,船舶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 衛星遙測工程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她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構成IDEA联盟。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版的排名,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位列世界顶尖大学行列。.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查看更多 »

廣義協變性

論物理學中,廣義協變性(又稱為微分同胚協變性、廣義不變性)為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任意微分座標轉換下保持不變。其精神在於座標並非先驗地存在於自然中,而是人們欲描述自然所伴隨的人工產物;也因此不應在基本物理定律中具有實質物理意義。 以廣義協變性表示的物理定律,在所有座標系中皆應保持相同的數學形式。欲達成此目標,通常會以張量場來描述物理量。古典電磁學(非量子的)為其中一項例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以及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皆採用廣義協變性原則;然而前者的例子侷限在平直時空的慣性參考系,為全域的勞侖茲協變性。後者則推廣為局域的勞侖茲協變性,以適用所有參考系,並能解釋加速運動與重力現象。 古典統一場論的泰半工作著墨於將廣義相對論推廣至涵蓋電磁學等物理現象,其推論基礎亦即廣義協變性。.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廣義協變性 · 查看更多 »

廣義相對論

广义相对论是現代物理中基于相对性原理利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开始发展,最终在1915年基本完成。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與狭义相对论加以推廣。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时空的曲率则通过爱因斯坦场方程和处于其中的物质及辐射的能量與动量联系在一起。 从广义相对论得到的部分预言和经典物理中的对应预言非常不同,尤其是有关时间流易、空间几何、自由落体的运动以及光的传播等问题,例如引力场内的时间膨胀、光的引力红移和引力时间延迟效应。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至今为止已经通过了所有观测和实验的验证——广义相对论虽然并非当今描述引力的唯一理论,但却是能够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最简洁的理论。不过仍然有一些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最为基础的即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定律应如何统一以形成完备并且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在天体物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它预言了某些大质量恒星终结后,会形成时空极度扭曲以至于所有物质(包括光)都无法逸出的区域,黑洞。有证据表明恒星质量黑洞以及超大质量黑洞是某些天体例如活动星系核和微类星体发射高强度辐射的直接成因。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会形成引力透镜现象,这使得人们可能观察到处于遥远位置的同一个天体形成的多个像。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已经由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2015年9月直接观测到。此外,广义相对论还是现代宇宙学中的的理论基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廣義相對論 · 查看更多 »

以太

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譯為光乙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亞里斯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為五元素之一。19世紀的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的傳播媒質。但後來的实验和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表明“以太”存在,因此“以太”理论被科学界抛弃。.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以太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变换

伽利略變換是-zh-cn:经典力学; zh-hk:經典力學; zh-tw:古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伽利略变换明顯成立的公式在物體以接近光速運動时、亦或者是电磁过程不会成立,這是相對論效應造成的。 伽利略·伽利萊在解釋均速運動時制定了這一套概念。他用其解釋球體滾下斜面這一力學問題,並測量出地球表面引力加速度的數值。.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伽利略变换 · 查看更多 »

彼得·塞曼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伦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彼得·塞曼 · 查看更多 »

体积黏度

体积黏度(volume viscosity 或 bulk viscosity),又称为第二黏度(second viscosity),是流体压缩或膨胀时所导致的黏性作用的量度。对不可压缩流体而言,体积黏度可以忽略。此外,低密度单原子气体的体积黏度为零。而在对多原子气体的声吸收以及含气泡液体的研究中,体积黏度则十分重要。 热力学压强与平衡态时柯西应力张量的迹有关,即 p.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体积黏度 · 查看更多 »

保罗·埃伦费斯特

保罗·埃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奥地利数学家、物理学家,1922年取得荷兰国籍。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统计力学的领域及对其与量子力学的关系的研究上,包括相變理論及埃倫費斯特定理。.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埃伦费斯特 · 查看更多 »

保罗·德鲁德

保罗·卡尔·路德维希·德鲁德(德语:Paul Karl Ludwig Drude,),德国物理学家,專攻光學。他寫了光學與馬克士威的電磁理論基本教材。.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德鲁德 · 查看更多 »

保罗·费耶阿本德

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Paul Karl Feyerabend,)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科学哲学家,以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作教授的三十余年间(1958年–1989年)的著作最广为人知。.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罗·费耶阿本德 · 查看更多 »

保羅·朗之萬

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法國物理學家,主要貢獻有朗之萬動力學及朗之萬方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保羅·朗之萬 · 查看更多 »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又稱气体动理论或分子动理论)是描述气体为大量做永不停息的随机运动的粒子(原子或分子,物理学上一般不加区分,都称作分子)。快速运动的分子不断地碰撞其他分子或容器的壁。分子动理论就是通过分子组分和运动来解释气体的宏观性质,如压强、温度、体积等。分子动理论认为,压强不是如牛顿猜想的那样,来自分子之间的静态排斥,而是来自以不同速度做热运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分子太小而不能直接看到。显微镜下花粉颗粒或尘埃粒子做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便是分子碰撞的直接结果。这可以作为分子存在的证据。.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分子运动论 · 查看更多 »

哈勒姆

哈勒姆(Haarlem)是位于荷兰西部北荷兰省的一座城市,也是该省的首府,人口147,153人(2005年)。它也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哈莱姆区的名字的来源。 哈勒姆以花卉特别是郁金香的种植和出口而闻名。位于阿姆斯特丹以西 分类:北荷兰省城市.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哈勒姆 · 查看更多 »

儒勒·昂利·庞加莱

儒勒·昂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法語发音,又译作彭加勒、昂利·彭加勒,),通常称为昂利·庞加莱,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理论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庞加莱被公认是19世纪后和20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繼高斯之後对于数学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數學家。 他对数学,数学物理,和天体力学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基础性的贡献。他提出的庞加莱猜想是数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在他对三体问题的研究中,庞加莱成了第一个发现混沌确定系统的人並为现代的混沌理论打下了基础。庞加莱比爱因斯坦的工作更早一步,并起草了一个狭义相对论的简略版。庞加莱群以他命名。.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儒勒·昂利·庞加莱 · 查看更多 »

全內反射

全內反射,又稱全反射(total reflection)是一種光學現象。當光線經過兩個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部份的光線會於介質的界面被折射,其餘的則被反射。但是,當入射角比臨界角大時(光線遠離法線),光線會停止進入另一介面,反之會全部向內面反射。 這只會發生在當光線從光密介質(較高折射率的介質)進入到光疏介質(較低折射率的介質),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因為沒有折射(折射光線消失)而都是反射,故稱之為全內反射。例如當光線從玻璃進入空氣時會發生,但當光線從空氣進入玻璃則不會。最常見的是沸騰的水中氣泡顯得十分明亮,就是因爲發生了全內反射。 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西元1611年於他的著作Dioptrice中,已發表內部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的現象。.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全內反射 · 查看更多 »

光子

| mean_lifetime.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光子 · 查看更多 »

光學頻譜

光学频谱,简称光谱,是复色光通过色散系统(如光栅、棱镜)进行分光后,依照光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光谱中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唯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類大脑視覺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其原因是粉红色并不是由单色组成,而是由多种色彩组成的。参见颜色。.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光學頻譜 · 查看更多 »

光行差

光行差(或称为天文光行差、恒星光行差)是指运动的观测者观察到光的方向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静止的观测者观察到的方向有偏差的现象。光行差现象在天文观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等原因,地球上观察天体的位置时总是存在光行差,其大小与观测者的速度和天体方向与观测者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并且在不断变化。 光行差本质是由于光速有限以及光源与观察者存在相对运动造成的,类似于运动中的雨滴:下雨的时候,站在原地不动的人感觉到雨滴是从正上方落下的,而向前走的人感觉雨滴是从前方倾斜落下的,因此需要把伞微微向前倾斜。走得越快,需要倾斜得越厉害。光行差的成因与此相似,只不过不符合经典的速度叠加法则,而是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带来的修正。 地球上的观测者与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分解为各种成分,分别对应下面几种相应的光行差:.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光行差 · 查看更多 »

克劳修斯-莫索提方程式

克劳修斯-莫索提方程式(Clausius-Mossotti equation)表達了線性介電質的極化性和相對電容率之間的關係,是因義大利物理學者莫索提(Ottaviano-Fabrizio Mossotti)和德國物理學者魯道夫·克勞修斯而命名。這方程式也可以更改為表達極化性和折射率之間的關係,此時稱為洛倫茲-洛倫茨方程式(Lorentz-Lorenz equation)。 極化性是一種微觀屬性,而相對電容率則是在介電質內部的一種巨觀屬性,所以,這方程式式連結了介電質關於電極化的微觀屬性與巨觀屬性。.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克劳修斯-莫索提方程式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勞侖茲獎章

勞侖茲獎章(Lorentzmedaille,Lorentz Medal)是由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的科學獎項。它成立於1925年亨德里克·洛倫茲獲得博士學位的50週年之際,每四年颁发一次。洛侖茲獎章頒發給對於理論物理學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儘管在過去也出現了一些實驗科學家得主。許多獲獎者後來也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勞侖茲獎章 · 查看更多 »

国际数学家大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简称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全球性数学学术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开幕式上颁发菲尔兹奖(1936年起)、奈望林纳奖(1982年起)、高斯奖(2006年起)和陈省身奖章(2010年起)。 首届国际数学家大会1897年在瑞士蘇黎世举行,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除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外,国际数学家大会从未中断。2014年大會於8月13日至21日在韓國首爾舉行,2018年大會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国际数学家大会 · 查看更多 »

图利奥·列维-齐维塔

图利奥·列维-齐维塔(Tullio Levi-Civita,),意大利数学家。.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图利奥·列维-齐维塔 · 查看更多 »

状态方程

在物理学和热力学中,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也称物态方程,表达了热力学系统中若干个态函数参量之间的关系。特別是在热力学中,状态方程是一个热力学方程,描述了给定物理条件环境下物质的状态,例如其温度、压强、体积和内能。状态方程在描述流体、混合流体、固体甚至是研究恒星内部都十分有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状态方程 · 查看更多 »

皇家学会

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的會長、理事会及追隨者們(The President, Council, and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簡稱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并于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許狀。学会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在英国起着国家科学院的作用。英國君主是学会的保护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皇家学会 · 查看更多 »

玻尔兹曼方程

玻尔兹曼方程或玻尔兹曼输运方程(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BTE)是一个描述非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热力学系统统计行为的偏微分方程,由路德维希·玻尔兹曼于1872年提出。Encyclopaedia of Physics (2nd Edition), R.G. Lerner, G.L. Trigg, VHC publishers, 1991, ISBN (Verlagsgesellschaft) 3-527-26954-1, ISBN (VHC Inc.) 0-89573-752-3关于此方程描述的系统,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空间中一具有温度梯度的流体。构成此流体的微粒通过随机而具有偏向性的流动使得热量从较热的区域流向较冷的区域。 在现今的论文中,“玻尔兹曼方程“这个术语常被用于更一般的意义上,它可以是任何涉及描述热力学系统中宏观量(如能量,电荷或粒子数)的变化的动力学方程。 波尔兹曼方程并不对流体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做统计分析,而只考虑一群同时占据着空间中任意小(在数学上写作 d^3\mathbf )区域,且以位置矢量 \mathbf 末端为中心的粒子。这群粒子的动量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相对于动量矢量 \mathbf 只有几乎同样小的变化(因此这些粒子在动量空间中也占据着任意小区域 d^3\mathbf )。 波尔兹曼方程可用于确定物理量是如何变化的,例如流体在输运过程中的热能和动量。我们还可以由此推导出其他的流体特征性质,例如粘度,导热性,以及导电率(将材料中的载流子视为气体)Encyclopaedia of Physics (2nd Edition), R.G. Lerner, G.L. Trigg, VHC publishers, 1991, ISBN (Verlagsgesellschaft) 3-527-26954-1, ISBN (VHC Inc.) 0-89573-752-3。详见对流扩散方程式。 波尔兹曼方程是一个非线性。方程中的未知函数是一个包含了粒子空间位置和动量的六维概率密度函数。此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但最近发表的一些结果还是能够让人看到解决此问题的希望。.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玻尔兹曼方程 · 查看更多 »

理论物理学

论物理学(Theoretical physics)通过为现实世界建立数学模型来试图理解所有物理现象的运行机制。通过“物理理论”来条理化、解释、预言物理现象。 豐富的想像力、精湛的數學造詣、嚴謹的治學態度,這些都是成為理論物理學家需要培養的優良素質。例如,在十九世紀中期,物理大師詹姆斯·麥克斯韋覺得電磁學的理論雜亂無章、急需整合。尤其是其中許多理論都涉及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的概念。麥克斯韋對於這概念極為反對,他主張用場論來解釋。例如,磁鐵會在四周產生磁場,而磁場會施加磁場力於鐵粉,使得這些鐵粉依著磁場力的方向排列,形成一條條的磁場線;磁鐵並不是直接施加力量於鐵粉,而是經過磁場施加力量於鐵粉;麥克斯韋嘗試朝著這方向開闢一條思路。他想出的「分子渦流模型」,借用流體力學的一些數學框架,能夠解釋所有那時已知的電磁現象。更進一步,這模型還展示出一個嶄新的概念——電位移。由於這概念,他推理電磁場能夠以波動形式傳播於空間,他又計算出其波速恰巧等於光速。麥克斯韋斷定光波就是一種電磁波。從此,電學、磁學、光學被整合為一統的電磁學。.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理论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研究纲领

纲领(research programme)是匈牙利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在其著作《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提出的科学哲学概念,指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并以此来说明科学发展的模式。他的这一概念调合了卡尔·波普尔证伪主义提出的规范性模型(normative model)与托马斯·库恩理论提出的描述性模型(descriptive model)。Imre Lakatos, auth, John Worrall & Gregory Currie,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拉卡托斯提出的研究纲领是由一个稳定、不容改变的“硬核”(hard core)与一个允许调整以应对批评的“保护带”(protective belt)构成的。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即是不同科学研究纲领间动态变化的过程。当调整一个研究纲领的保护带已不足以预见新的事实以及解释以往的事实时,这个纲领变由进步的变为退步的,并会被新的进步的研究纲领所取代。而退步的研究纲领也可能在以后卷土重来,重新成为进步的纲领。William Bechte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 Overview for Cognitive Scienc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 1988), ch 4 "Post-positiv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subch "Lakatosian research programmes", pp 60-63.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研究纲领 · 查看更多 »

磁光克尔效应

磁光克尔效应(Magneto-optic Kerr effect):偏振光从有磁畴的铁磁体反射后,偏振面变化;进而引起光的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为磁光克尔效应。这是约翰·克尔于1877年发现的。 克尔效应的原理是:从铁磁体表面反射的极化光,变成了椭圆偏振光;并且其长轴(major axis)发生转动;转动的大小与表面磁畴的磁化向量成分成正比。它的物理根源是磁圆二色效应;在磁性材料中,光和自旋-轨道偶合,导致对左,右旋的极化光吸收不同的缘故。 磁光克尔效应从铁磁体的磁化向量相对光的入射面和反射面又可分成三大类:.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磁光克尔效应 · 查看更多 »

神秘主義

主義(Mysticism),也有較模糊的稱為密契主義,包涵人類與神明或某種超自然力量結合為一的各種形式、經驗、體驗,並且強調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現象。神秘主义者的基本信条是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或隐藏的自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或者宗教仪式获得。神祕主義的兩大特徵:.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神秘主義 · 查看更多 »

空穴論證

論證(Hole argument)在廣義相對論中是一悖論,曾經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往場方程式前進的路上帶來疑惑與困擾。此一論證與「流形實體論」(manifold substantialism)相對抗;流形本質論為一個將時空中事件的流形視為一實體(substance)之學理,其存在獨立於其內所含物質。.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空穴論證 · 查看更多 »

索尔维会议

索尔维国际物理学化学研究会(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ysique Solvay)是由比利时企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于1912年在布鲁塞尔创办的一个学会。此前一年他透过邀请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物理学会议,即第一次索尔维会议(Conseils Solvay)。在此次成功之后,研究会继续负责邀请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对前沿问题进行讨论的会议。索尔维会议致力于研究物理学和化学中突出的前沿问题,每三年举办一次。第24届国际物理学索尔维会议200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主题为:量子力学凝聚态。 由于前几次索尔维会议适逢20世纪10年代-30年代的物理学大发展时期,参加者又都是一流物理学家与化学家,使索尔维会议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索尔维会议 · 查看更多 »

累积分布函数

累积分布函数,又叫分布函数,是概率密度函數的积分,能完整描述一個實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佈。一般以大寫“CDF”(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标记。 對於所有實數x ,累积分布函数定義如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累积分布函数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Johannes van der Waals,),荷兰物理学家,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获得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德瓦耳斯力。.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汤姆孙

约瑟夫·汤姆孙爵士,OM,FRS(Sir Joseph John Thomson,,簡稱J.J.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约瑟夫·汤姆孙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拉莫尔

约瑟夫·拉莫尔(Joseph Larmor,),出生于爱尔兰安特里姆郡,爱尔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电学、动力学、热力学以及电子理论方面都有贡献。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发表于1900年的理论物理书籍《以太和物质》(Aether and Matter)。.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约瑟夫·拉莫尔 · 查看更多 »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Navier-Stokes equations),以克劳德-路易·纳维(Claude-Louis Navier)和乔治·斯托克斯命名,是一组描述像液体和空气这样的流体物质的方程。这些方程建立了流体的粒子动量的改变率(力)和作用在液体内部的压力的变化和耗散粘滞力(类似于摩擦力)以及重力之间的关系。这些粘滞力产生于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告诉我们液体有多粘。这样,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作用于液体任意给定区域的力的动态平衡。 因为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可用于描述大量对学术研究和经济生活中重要现象的物理过程,它们是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们可以用于模拟天气,洋流,管道中的水流,星系中恒星的运动,翼型周围的气流。它们也可以用于飞行器和车辆的设计,血液循环的研究,电站的设计,污染效应的分析,等等。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依赖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的运动。不同于代数方程,这些方程不寻求建立所研究的变量(譬如速度和壓力)的关系,而寻求建立这些量的变化率或通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术语来讲,这些变化率对应于变量的导数。其中,最简单情况的0粘滞度的理想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表明,加速度(速度的导数,或者说变化率)是和内部压力的导数成正比的。 这表示对于给定的物理问题,比如用微积分才可以求得其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实用上,也只有最简单的情况才能用这种方法获得已知解。这些情况通常涉及稳定态(流场不随时间变化)的非紊流,其中流体的粘滞系数很大或者其速度很小(低雷诺数)。 对于更复杂的情形,例如厄尔尼诺这样的全球性气象系统或机翼的升力,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解必须借助计算机才能求得。这个科学领域称为计算流体力学。 虽然紊流是日常经验中就可以遇到的,但这类非线性问题极难求解。克雷数学学院于2000年5月21日设立了一个$1,000,000的大奖,奖励任何对于能够帮助理解这一现象的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进展的任何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 查看更多 »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在物理學裏,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學的一个基本綱領。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16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艾萨克·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经典力学 · 查看更多 »

维德曼–夫兰兹定理

维德曼-夫兰兹定理是德国物理学家(Gustav Heinrich Wiedemann)和鲁道夫·夫兰兹(Rudolph Franz)於1853年由大量实验事实发现,它描述了金属电導率σ和热导率ρ之间的关系。 其中L称为系数,理论上, L和温度无关。为解释这个现象,考虑一个电子,它携带了一个负电荷e,并处在外电场E中,那么它受到的力的大小为eE。金属的电导率和e^2成正比。而金属的热容和k_B T成正比,电子受到了的力和k_B \nabla T成正比,因此金属的热导率和k_B^2 T成正比。综上, \kappa/(\sigma T) 和 k_B^2/e^2成正比。使用玻尔兹曼方程可以证明以上表达式。 Category:物理定理 Category:热传导.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维德曼–夫兰兹定理 · 查看更多 »

维里定理

维里定理(Virial theorem,又稱位力定理,均功定理)是描述稳定的多自由度體系的總動能和體系的總勢能時間平均之間的數學關係。如果考慮一個有N個質點的體系,其數學表達式爲: 其中T是系统内部的总动能,等式右邊項稱作維里(virial, 更常譯作均位力積或簡稱位力)。最常用於統計物理中以時間平均的方法求出多自由度體系較爲難求的宏觀量。其應用不限於此,位力定理可以被輕鬆推廣到其他物理量的計算。對於不同形式的勢能,等式右邊求和項前的係數可能不同。例如在兩體問題中,假定勢能形式爲 V \bigl(r \bigr).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维里定理 · 查看更多 »

群速

#重定向 群速度.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群速 · 查看更多 »

热力学

热力学,全稱熱動力學(thermodynamique,Thermodynamik,thermodynamics,源於古希腊语θερμός及δύναμις)是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物质的平衡状态以及与準平衡态的物理、化学过程。热力学定義許多巨觀的物理量(像溫度、內能、熵、壓強等),描述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热力学描述數量非常多的微觀粒子的平均行為,其定律可以用統計力學推導而得。 熱力學可以總結為四條定律。 熱力學第零定律定義了温度這一物理量,指出了相互接觸的两个系統,熱流的方向。 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内能這一物理量的存在,並且與系統整體運動的動能和系統与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位能是不同的,區分出熱與功的轉換。 熱力學第二定律涉及的物理量是温度和熵。熵是研究不可逆过程引入的物理量,表征系統通過熱力學過程向外界最多可以做多少熱力學功。 熱力學第三定律認為,不可能透過有限過程使系統冷却到絕對零度。 熱力學可以應用在許多科學及工程的領域中,例如:引擎、相變化、化學反應、輸運現象甚至是黑洞。熱力學計算的結果不但對物理的其他領域很重要,對航空工程、航海工程、車輛工程、機械工程、細胞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化學工程及材料科學等科學技術領域也很重要,甚至也可以應用在經濟學中。 热力学是从18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理论,主要是研究功與热量之間的能量轉換;在此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而熱則定義為在熱力系統邊界中,由溫度之差所造成的能量傳遞。兩者都不是存在於熱力系統內的性質,而是在熱力過程中所產生的。 熱力學的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提昇蒸汽引擎的效率,早期尼古拉·卡諾有許多的貢獻,他認為若引擎效率提昇,法國有可能贏得拿破崙戰爭。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科學家開爾文在1854年首次提出了熱力學明確的定義: 一開始熱力學研究關注在熱機中工質(如蒸氣)的熱力學性質,後來延伸到化学过程中的能量轉移,例如在1840年科學家杰迈因·亨利·盖斯提出,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轉移的研究。化學熱力學中研究熵對化學反應的影響Gibbs, Willard, J. (1876).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热力学 · 查看更多 »

爱丁堡皇家学会

爱丁堡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是1783年成立的苏格兰的国家科学院,是一个独立非党派的研究机构,旨在提高苏格兰的科学研究和公共福利。目前拥有大约1500名成绩斐然的院士为其服务。它比伦敦的皇家学会涉猎更广。不似英国其他地区类似的组织,该学会提供各种学科的奖学金,包括科学与技术、艺术、人文、医学、社会科学、商业和公共服务。如此专业知识的广度使苏格兰皇家学会成为英国的唯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爱丁堡皇家学会 · 查看更多 »

瑞利-金斯公式

#重定向 瑞利-金斯定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瑞利-金斯公式 · 查看更多 »

瓦登海

登海(Waddenzee、弗里西語:Waadsee、低地德語:Wattensee、Wattenmeer、Vadehavet)指的是歐洲大陸西北部到北海之間的一塊淺海及濕地。瓦登海北起自丹麥南部的海岸,遂向南至德國海岸後又轉向西到荷蘭。與北海之間有弗里西亞群島分開。瓦登海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2009年,瓦登海的荷兰和德国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2014年擴展至丹麥的部分。 据C·迈克尔·霍根的研究,瓦登海是全球海洋中海岸线被人类改变最多的海洋之一,这种改变通过陆地和低窪沿海的岛屿上的堤坝和堤道系统。瓦登海从荷兰西南部登海尔德开始延伸,穿过德国的大河河口至其丹麦埃斯比约,全长约500公里,总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瓦登海 · 查看更多 »

电容率

在電磁學裏,介電質響應外電場的施加而電極化的衡量,稱為電容率。在非真空中由於介電質被電極化,在物質內部的總電場會減小;電容率關係到介電質傳輸(或容許)電場的能力。電容率衡量電場怎樣影響介電質,怎樣被介電質影響。電容率又稱為「絕對電容率」,或稱為「介電常數」。 採用國際單位制,電容率的測量單位是法拉/公尺(Farad/meter,F/m)。真空的電容率,稱為真空電容率,或「真空介電常數」,標記為\varepsilon_0,\varepsilon_0或 A2s4 kg-1m−3。.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电容率 · 查看更多 »

电磁学

电磁学(英語:electromagnetism)是研究电磁力(電荷粒子之间的一种物理性相互作用) 的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电磁力通常表现为电磁场,如電場、磁場和光。电磁力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 電學與磁學領域密切相關。電磁學可以廣義地包含電學和磁學,但狹義來說是探討電與磁彼此之間相互關係的一門學科。 英文单词electromagnetism是两个希腊语词汇ἢλεκτρον(ēlektron,“琥珀”)和μαγνήτης(magnetic源自"magnítis líthos"(μαγνήτης λίθος),意思是“镁石”,一种铁矿)的合成词。研究电磁现象的科学是用电磁力定义的,有时称作洛伦兹力,是既含有電也含有磁的现象。 电磁力在决定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物体的内部性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常见物体的电磁力表现在物体中单个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中。电子被电磁波力学束缚在原子核周围形成原子,而原子是分子的构成单位。相邻原子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化學过程,是由电子间的电磁力与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电磁场有很多种数学描述。在经典电磁学中,电场用欧姆定律中的電勢与电流描述,磁場与电磁感应和磁化强度相关,而馬克士威方程組描述了由电场和磁场自身以及电荷和电流引起的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和交替。 电磁学理论意义,特别是基于“媒介”中的传播的性质(磁导率和电容率)确立的光速,推动了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发展。 虽然电磁力被认为是四大基本作用力之一,在高能量中弱力和电磁力是统一的。在宇宙的历史中的夸克時期,电弱力分割成电磁力和弱力。.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电磁学 · 查看更多 »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將此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 迈克尔·法拉第是一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感应现象的人,虽然在1829年的工作可能对此有所预见。法拉第发现产生在闭合回路上的电动势和通过任何该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意味着,当通过导体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变化时,电流会在任何闭合导体内流动。这适用于当磁场本身变化时或者导体运动於磁场时。电磁感应是发电机、感应马达、变压器和大部分其他电力设备的操作的基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电磁感应 · 查看更多 »

熱導率

热导率k是指材料直接传导热能的能力,或称热传导率。热导率定义为单位截面、长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熱能。热导率的单位为瓦米-1开尔文-1 W \over\ m K。 热导率k.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熱導率 · 查看更多 »

熱電效應

热电效应(Thermoelectric effect)是一個由温差产生电压的直接转换,且反之亦然。简单的放置一个热电装置,当他们的两端有温差时会产生一个电压,而当一个电压施加于其上,他也会产生一个温差。这个效应可以用来产生电能、测量温度,冷却或加热物体。因为这个加热或制冷的方向决定于施加的电压,热电装置让温度控制变得非常容易。 一般来说,热电效应这个术语包含了三个分别经定义过的效应,赛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由Thomas Johann Seebeck发现 。)、帕尔帖效应(Peltier effect,由Jean-Charles Peltier发现。),与汤姆森效应(Thomson effect,由威廉·汤姆孙发现)。在很多教科书上,热电效应也被称为帕尔帖-塞贝克效应(Peltier–Seebeck effect)。它同时由法国物理学家讓·查爾斯·佩爾蒂(Jean Charles Athanase Peltier)与爱沙尼亚裔德國物理学家 (Thomas Johann Seebeck)分別独立发现。 还有一个术语叫焦耳加热,也就是說當一个电压通过一个阻抗物质上,即會產生熱,它是多少有关系的,尽管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热电效应术语(由於热电裝置的非理想性,它通常被視為一個產生損耗的機制)。帕尔帖-塞贝克效应与汤姆孙效应是可逆的,但是焦耳加热不可逆。.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熱電效應 · 查看更多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Newton's third law),在經典力學裏闡明,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必會成雙結對地出現:其中一道力稱為「作用力」;而另一道力則稱為「反作用力」(拉丁語 actio 與 reactio 的翻譯),又稱「抗力」;兩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們之間的分辨,是純然任意的;任何一道力都可以被認為是作用力,而其對應的力自然地成為伴隨的反作用力。這成對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稱為「配對力」。牛顿第三定律又稱為「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在本文內簡稱為「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以方程式表達為 其中,\mathbf_ 是物體B施加於物體A的力,\mathbf_ 是物體A施加於物體B的力。.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 查看更多 »

狭义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英文:Special relativity)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應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論文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Albert Einstein (1905) "", Annalen der Physik 17: 891; 英文翻譯為George Barker Jeffery和 Wilfrid Perrett翻譯的(1923); 另一版英文翻譯為Megh Nad Saha翻譯的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1920).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狭义相对论 · 查看更多 »

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指出不存在“绝对参考系”。在一个参考系中建立起来的物理定律,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可以适用于任何参考系。相对性原理最初是由伽利略提出,当时的适用范围是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将其推广到包含力学和电磁学的整个经典物理学范围,后来更进一步将引力现象也包含进来。.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相对性原理 · 查看更多 »

莱顿瓶

萊頓瓶(Leyden jar)是一種用以儲存靜電的裝置,最先由Pieter van Musschenbroek(1692年-1761年)在荷蘭的萊頓试用。作為原始形式的電容器,萊頓瓶曾被用來作為電學實驗的供電來源,也是電學研究的重大基礎。莱顿瓶的发明,标志着对电的本质和特性进行研究的开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莱顿瓶 · 查看更多 »

莱茵兰

莱茵兰 (德语:Rheinland) 指德国西部莱茵河两岸的土地。但认为东岸文化不同,戏称该地是Schäl Sick—较为不好的对岸。莱茵兰本作地理名词,但也蕴含政治与文化意义。它曾是普鲁士的省份,称为莱茵省 (Rheinprovinz) 或莱茵普鲁士 (Rheinpreußen) ,亦即今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两个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协约国联军占领莱茵兰西部,并根据凡尔赛条约把该地非军事化。1936年,纳粹军队占领该地,破坏条约要求。.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莱茵兰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

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又叫做荷兰皇家文理学院,是荷兰的国家科学院,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担负全国性的科学组织管理以及林林总总的研究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除此之外,它每年还会颁发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奖章,包括对理论物理有贡献的洛仑兹奖章,对微生物有贡献的列文虎克奖章,行为和社会科学贡献的亨德里克·穆勒奖以及生物化学贡献的海尼根奖等。.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 · 查看更多 »

菲涅耳方程

菲涅耳方程(或称菲涅耳条件)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推导出的一组光学方程,用於描述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折射。方程中所描述的反射因此还被称作“菲涅耳反射”。.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菲涅耳方程 · 查看更多 »

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座落在荷蘭的萊頓市,是目前荷蘭持續運作中最古老的大學。萊頓大學是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等大學聯盟的一員,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該校建立於1575年,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威廉王子所建,迄今仍與奧蘭治王室有密切關係。荷蘭君主威廉明娜女王、朱丽安娜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以及威廉-亚历山大國王也曾在萊頓大學學習。2005年,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從萊頓大學獲得罕有的榮譽學位。 現今萊頓大學擁有6個學院、超過50個系及提供150個以上的課程。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該校設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萊頓大學 · 查看更多 »

須德海

德海(荷蘭語:Zuiderzee,直譯為「南海」)原指荷蘭西北部的海灣,十三世纪时海水冲进内地,同原有湖沼汇合而成。原與北海相連,1932年荷蘭政府建成长29公里,宽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堤坝,上有公路,下有水闸,把須德海分开為咸水的瓦登海與淡水的艾瑟爾湖兩部份。.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須德海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玻恩

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量子力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给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马克斯·玻恩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

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並在1918年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舊)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與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波耳、愛因斯坦與普朗克被稱為舊量子論的奠基者。.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马克斯·普朗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苏格兰数学物理学家。其最大功绩是提出了将电、磁、光统归为电磁场中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在电磁学领域的功绩实现了物理学自艾萨克·牛顿后的第二次统一。 在1864年發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麦克斯韦提出電場和磁場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在空間中传播,并提出光是引起同种介质中電场和磁场中許多現象的电磁扰动,同时从理论上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此外,他还推进了分子运动论的发展,提出了彩色摄影的基础理论,奠定了结构刚度分析的基礎。 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十九世纪物理学家中,对于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巨大进展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位。他的科学工作为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打下理论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先声。有观点认为,他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仅次于艾萨克·牛顿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百年诞辰时,爱因斯坦本人盛赞了麦克斯韦,称其对于物理学做出了“自牛顿时代以来的一次最深刻、最富有成效的变革”。.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克勞修斯

魯道夫·朱利葉斯·埃曼努埃爾·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德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熱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重新陳述了尼古拉·卡諾的定律(又被稱為卡諾循環),把熱理論推至一個更真實更健全的基礎。他最重要的論文於1850年發表,該論文是關於熱的力學理論的,其中首次明確指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还於1855年引進了熵的概念。.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魯道夫·克勞修斯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质荷比

荷质比又称比荷、比电荷,是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为C/kg。计算时,粒子无论带何种电荷,应一律代入正值计算。 电子电荷e和电子静止质量 m的比值e/m(电子比荷)为电子基本常量之一,可通过磁聚焦法、磁控管法、湯姆森法及双电容法等进行测定。现代精确测量电子比荷的值为1.75881962×1011C/kg,质子比荷的值为9.578309×107C/kg,一般计算中取1×108C/kg.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质荷比 · 查看更多 »

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常常被用來表示“質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质量 · 查看更多 »

超距作用

在物理學裏,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指的是分別處於空間兩個不毗連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 在早期的引力理論、電磁理論裏,超距作用這術語最常用於描述物體因遙遠物體影響而產生的現象。更一般地,早期原子論、機械論(mechanistic theory)試圖將所有物理相互作用都約化為碰撞,其中一些不成功案例只能被歸咎為超距作用。對於這難以理解的現象所作的探索與分析,導致物理學顯著的發展,從場的概念,到量子糾纏的描述與標準模型媒介粒子的點子。.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超距作用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路德维希·爱德华·玻尔兹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 ,)是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发展了通过原子的性质(例如,原子量,电荷量,结构等等)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粘性,热传导,扩散等等)的统计力学,并且从统计概念出發,完美地阐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 查看更多 »

路易·德布罗意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第七代布罗意公爵(Louis Victor de Broglie, prince, puis duc de Broglie,),简称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法國物理學家,法國外交和政治世家布羅意公爵家族的後代。从1928年到1962年在索邦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1929年因發現了電子的波動性,以及他對量子理論的研究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5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 於1944年,德布羅意膺選為法蘭西學術院第一席位的院士,是第十六位得到此殊榮的人士。他也是法國科學院的永久秘書。.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路易·德布罗意 · 查看更多 »

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是一个描述一定温度下微观粒子运动速度的概率分布,在物理学和化学中有应用。最常见的应用是统计力学的领域。任何(宏观)物理系统的温度都是组成该系统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的结果。这些粒子有一个不同速度的范围,而任何单个粒子的速度都因与其它粒子的碰撞而不断变化。然而,对于大量粒子来说,处于一个特定的速度范围的粒子所占的比例却几乎不变,如果系统处于或接近处于平衡。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具体说明了这个比例,对于任何速度范围,作为系统的温度的函数。它以詹姆斯·麦克斯韦和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命名。 这个分布可以视为一个三维向量的大小,它的分量是独立和正态分布的,其期望值为0,标准差为a。如果X_i的分布为\ X \sim N(0, a^2),那么 就呈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其参数为a。.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 查看更多 »

黎曼几何

微分幾何中,黎曼幾何(英語:Riemannian geometry)研究具有黎曼度量的光滑流形,即流形切空間上二次形式的選擇。它特別關注于角度、弧線長度及體積。把每个微小部分加起來而得出整體的數量。 19世紀,波恩哈德·黎曼把這個概念加以推广。 任意平滑流形容許黎曼度量及這個額外結構幫助解決微分拓扑問題。它成為伪黎曼流形複雜結構的入門。其中大部分都是廣義相對論的四維研究对象。 黎曼幾何与以下主題有关:.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黎曼几何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重定向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 查看更多 »

范式

范式(Paradigm),或典範,由托马斯·库恩提出。在1960年之后是指在科学领域和知识论行文中的思维的方式。 范式过去被用来描述科学上截然不同的概念。现在经常用于描述在科学上或者认识论中的的思维方式。.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范式 · 查看更多 »

能量均分定理

在经典統計力學中,能量均分定理(Equipartition Theorem)是一種聯繫系統溫度及其平均能量的基本公式。能量均分定理又被稱作能量均分定律、能量均分原理、能量均分,或僅稱均分。能量均分的初始概念是熱平衡時能量被等量分到各種形式的运动中;例如,一个分子在平移運動时的平均動能應等於其做旋轉運動时的平均動能。 能量均分定理能够作出定量預測。类似于均功定理,对于一个给定温度的系统,利用均分定理,可以計算出系統的總平均動能及勢能,從而得出系统的熱容。均分定理還能分別給出能量各個组分的平均值,如某特定粒子的動能又或是一个彈簧的勢能。例如,它預測出在熱平衡時理想氣體中的每個粒子平均動能皆為(3/2)kBT,其中kB為玻爾兹曼常數而T為溫度。更普遍地,無論多複雜也好,它都能被應用於任何处于熱平衡的经典系統中。能量均分定理可用於推導经典理想氣體定律,以及固體比熱的杜隆-珀蒂定律。它亦能夠應用於預測恒星的性質,因为即使考虑相對論效應的影響,该定理依然成立。 儘管均分定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物理现象提供非常準確的預測,但是當量子效應變得显著時(如在足够低的温度条件下),基于这一定理的预测就变得不准确。具体来说,当熱能kBT比特定自由度下的量子能級間隔要小的時候,該自由度下的平均能量及熱容比均分定理預測的值要小。当熱能比能級間隔小得多时,这样的一個自由度就說成是被“凍結”了。比方說,在低溫時很多種類的運動都被凍結,因此固體在低溫時的熱容會下降,而不像均分定理原測的一般保持恒定。對十九世紀的物理學家而言,這种熱容下降现象是表明經典物理学不再正確,而需要新的物理学的第一個徵兆。均分定理在預測電磁波的失敗(被稱为“紫外災變”)普朗克提出了光本身被量子化而成為光子,而這一革命性的理論對刺激量子力學及量子場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能量均分定理 · 查看更多 »

阿夫鲁戴克大堤

阿夫鲁戴克大堤(Afsluitdijk)是荷兰的一条拦海大堤,全长32千米,宽90米,平均高度为海拔7.25米,于1933年完工,现在是欧洲E22公路及A7公路的一部分。它连接北荷兰省的登乌弗(Den Oever)和弗里斯兰省的苏黎世(Zurich)村,且将北方咸水的瓦登海和南方淡水的艾瑟尔湖分隔开。这条大堤的设计者是荷兰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康奈利斯·莱利(Cornelis Lely)。弗莱福兰省首府莱利斯塔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Category:荷兰地理 Category:海堤.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阿夫鲁戴克大堤 · 查看更多 »

阿纳姆

安恆(Arnhem ),是位於荷蘭東部的城市,也是海尔德兰省的首府。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曾經爆發市場花園作戰。.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阿纳姆 · 查看更多 »

阿諾·索末菲

阿諾德·索末菲 (Arnold Sommerfeld, ),全名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的開山始祖之一。他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一個關於電磁相互作用的很重要的常數。他也是一位傑出的老師,教導和培養了很多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 索末菲是目前為止教導過最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人,他首先提出第二量子數(角量子數)和第四量子數(自旋量子數),並且提出精細結構常數和開創了X射線波動理論。.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阿諾·索末菲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德國物理學家、医生。.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 查看更多 »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物理學的分支,主要描写微观的事物,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的學科,都是以其为基础。 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观系统,於是經由物理學家的努力,在20世紀初創立量子力学,解釋了這些現象。量子力學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透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愛因斯坦可能是在科學文獻中最先給出術語「量子力學」的物理學者。.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量子力学 · 查看更多 »

自旋

在量子力学中,自旋(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内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雖然有時會與经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行星公轉時同時進行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經典概念中的自轉,是物體對於其質心的旋轉,比如地球每日的自轉是順著一個通過地心的極軸所作的轉動。 首先對基本粒子提出自轉與相應角動量概念的是1925年由、喬治·烏倫貝克與三人所開創。他們在處理電子的磁場理論時,把電子想象为一個帶電的球體,自轉因而產生磁場。後來在量子力學中,透過理論以及實驗驗證發現基本粒子可視為是不可分割的點粒子,所以物體自轉無法直接套用到自旋角動量上來,因此僅能將自旋視為一種内禀性質,為粒子與生俱來帶有的一種角動量,並且其量值是量子化的,無法被改變(但自旋角動量的指向可以透過操作來改變)。 自旋對原子尺度的系統格外重要,諸如單一原子、質子、電子甚至是光子,都帶有正半奇數(1/2、3/2等等)或含零正整數(0、1、2)的自旋;半整數自旋的粒子被稱為費米子(如電子),整數的則稱為玻色子(如光子)。複合粒子也帶有自旋,其由組成粒子(可能是基本粒子)之自旋透過加法所得;例如質子的自旋可以從夸克自旋得到。.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自旋 · 查看更多 »

长度收缩

长度收缩(又称洛伦兹收缩或洛伦兹-費茲傑羅收缩)是指观察者在观察与其相对速度非零的物体时看到的长度变小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只在相对速度接近光速时才会比较明显。并且只有在与物体运动平行的方向上才能观察到长度收缩。 对于常见物体,在其以常规速度运动时,这种效应可以忽略。只有在其运动速度足够大,或是在电子运动中,考虑这种现象才较为有意义。当相对速度为(0.0447)时,收缩后的长度为静止长度的99.9%。而当相对速度增大到(0.141),收缩后的长度仍为静止长度的99%。随着速度逐渐接近光速,这一效应开始变得十分明显。这种效应可以用下面这个方程描述: 其中 而则是洛仑兹因子,定义为: 在这个方程中,物体的长度所沿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平行。观察者需要同时测量其与物体两端的距离然后相减来得到物体的长度。当相对速度趋近光速时,物体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会变为零。更为普遍的变换请参见洛仑兹变换。.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长度收缩 · 查看更多 »

色散 (光學)

在光學中,对于不同波长的光,介质的折射率n(λ)也不同。这使自然光(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组成)在穿过不同的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组成自然光的不同波长的光線分离,这种现象称为自然光的色散,简称光的色散。这里的自然光是指正常人类用眼睛能看到的光。一般来说,光的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在自然光中)紫色光折射率最大,红色光折射率最小(见右图)。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v.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色散 (光學) · 查看更多 »

艾瑟爾湖

艾瑟爾湖(IJsselmeer)是荷蘭中央的一個淺的淡水湖,面積為1100km²,平均深度為5-6米。艾瑟爾湖是須德海在1933年被阿夫鲁戴克大堤(Afsluitdijk)所隔開後,所形成的人工湖。 Category:荷蘭湖泊 Category:淡水湖 Category:人工湖 Category:拉姆薩公約登錄地.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艾瑟爾湖 · 查看更多 »

電導率

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一种測量值。當施加電壓於導體的兩端時,其電荷載子會呈現朝某方向流動的行為,因而產生電流。電導率 \sigma\,\! 是以歐姆定律定義為電流密度 \mathbf\,\! 和電場強度 \mathbf\,\! 的比率: 有些物質會有異向性 (anisotropic) 的電導率,必需用 3 X 3 矩陣來表達(使用數學術語,第二階張量,通常是對稱的)。 電導率是电阻率 \rho\,\! 的倒數。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是西門子/公尺 (S·m-1): 電導率儀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ter) 是一種是用來測量溶液電導率的儀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電導率 · 查看更多 »

電極化

在经典电磁学裏,當給電介質施加一個電場時,由於電介質內部正負電荷的相對位移,會產生電偶極子,這現象稱為電極化(electric polarization)。施加的電場可能是外電場,也可能是嵌入電介質內部的自由電荷所產生的電場。因為電極化而產生的電偶極子稱為“感應電偶極子”,其電偶極矩稱為“感應電偶極矩”。 電極化強度又稱為「電極化矢量」,定義為電介質內的電偶極矩密度,也就是單位體積的電偶極矩。這定義所指的電偶極矩包括永久電偶極矩和感應電偶極矩。它的國際單位制度量單位是庫侖每平方米(coulomb/m2),表示为矢量 P。McGraw Hill Encyclopaedia of Physics (2nd Edition), C.B. Parker, 1994, ISBN 0-07-051400-3.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電極化 · 查看更多 »

H定理

H定理(H-theorem)於1872年由路德维希·玻尔兹曼提出,在经典統計力學中描述物理量「H」在接近理想氣體系統中的下降趨勢,其中H這個積分數值代表分子隨時間流逝因傳遞而改變的動能,個別分子的動能可於統計後成為一特定的分布。由於H可以用作定義熱力學熵的一種表述,H定理是早期用來展現統計物理的威力。H定理可以從可逆微觀機制推導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它被認為可以否證熱力學第二定律。 H定理可以很自然地從波茲曼提出的動力學方程式「波茲曼方程式」推導出。H定理衍伸出許多關於其真實含意的討論,主要如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H定理 · 查看更多 »

MacTutor数学史档案

MacTutor數學史檔案是一個曾獲獎的數學史網站,架於蘇格蘭圣安德鲁斯大学,目前由John J. O'Connor與Edmund F. Robertson維護。此網站包含許多古代與當代數學家的詳細傳記、各著名曲線的資訊以及數學史各主題簡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MacTutor数学史档案 · 查看更多 »

折射率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跟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之比: (nv.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折射率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維多利亞時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就已有空前的名聲,在二十世紀時他的文學作品受到評論家和學者廣泛的認可。狄更斯的小說和短篇故事繼續廣為流行。 狄更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有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随笔、游记、时事评论、戏剧、诗歌等,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的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查尔斯·狄更斯 · 查看更多 »

柯西分布

柯西分布也叫作柯西-洛伦兹分布,它是以奥古斯丁·路易·柯西与亨德里克·洛伦兹名字命名的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其中x0是定义分布峰值位置的位置参数,γ是最大值一半处的一半宽度的尺度参数。 作为概率分布,通常叫作柯西分布,物理学家也将之称为洛伦兹分布或者Breit-Wigner分布。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它是描述受迫共振的微分方程的解。在光谱学中,它描述了被共振或者其它机制加宽的谱线形状。在下面的部分将使用柯西分布这个统计学术语。 x0.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柯西分布 · 查看更多 »

杜塞尔多夫

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位于莱茵河畔。杜塞爾多夫市区人口约58万人,是德国广告、服装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杜塞爾多夫也是德國最大的海外日本人聚居地,市内有许多日资公司設立。杜塞尔多夫也是19世纪德国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杜塞爾多夫位於萊茵-魯爾都會區(Metropolregion Rhein-Ruhr)核心地帶,該都會區人口超過1,100萬人。杜塞爾多夫位於藍香蕉範圍內,是5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與幾間德國DAX指數公司總部的所在地。 著名的美術學院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設立在此,其電子及實驗音樂影響廣泛。因萊茵河流經杜塞爾多夫,所以杜塞爾多夫是萊茵河狂歡節活動據點。每年7月有超過450萬人參觀萊茵河狂歡節。 杜塞爾多夫為德國人口第七多的城市,城市區人口達150萬。杜塞爾多夫在2012年美世生活質素調查中名列世界第六位,僅次於維也納、蘇黎世、奧克蘭、慕尼黑、溫哥華。 河水會上漲係冬天, 會上漲至地面 覆蓋河岸店鋪。 近年發展迅速,不少店鋪林立, 冬天全都被河水覆蓋了。.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杜塞尔多夫 · 查看更多 »

格罗斯曼·马塞尔

格罗斯曼·马塞尔(Grossmann Marcell,),猶太人,瑞士數學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學同窗和好友。格羅斯曼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擔任數學教授,主要研究画法几何。 愛因斯坦畢業於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後得以進入瑞士伯恩任職即為格羅斯曼父親的協助。.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格罗斯曼·马塞尔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卢瑟福

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代尼爾森的卢瑟福男爵,OM,FRS(Ernest Rutherford, 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新西兰物理学家,世界知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卢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裏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裏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欧内斯特·卢瑟福 · 查看更多 »

欧拉方程 (流体动力学)

在流體動力學中,歐拉方程是一組支配無黏性流體運動的方程,以萊昂哈德·歐拉命名。方程組各方程分別代表質量守恆(連續性)、動量守恆及能量守恆,對應零黏性及無熱傳導項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歷史上,只有連續性及動量方程是由歐拉所推導的。然而,流體動力學的文獻常把全組方程——包括能量方程——稱為“歐拉方程”。 跟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一樣,歐拉方程一般有兩種寫法:“守恆形式”及“非守恆形式”。守恆形式強調物理解釋,即方程是通過一空間中某固定體積的守恆定律;而非守恆形式則強調該體積跟流體運動時的變化狀態。 歐拉方程可被用於可壓縮性流體,同時也可被用於非壓縮性流體——這時應使用適當的狀態方程,或假設流速的散度為零。 本條目假設經典力學適用;當可壓縮流的速度接近光速時,詳見相對論性歐拉方程。.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欧拉方程 (流体动力学)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司各特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第一代準男爵 FRSE(Sir Walter Scott, 1st Baronet,),18世紀末苏格兰著名历史小说家及诗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沃尔特·司各特 · 查看更多 »

波包

在任意時刻,波包(wave packet)是局限在空間的某有限範圍區域內的波動,在其它區域的部分非常微小,可以被忽略。波包整體隨著時間流易移動於空間。波包可以分解為一組不同頻率、波數、相位、波幅的正弦波,也可以從同樣一組正弦波構成;在任意時刻,這些正弦波只會在空間的某有限範圍區域相長干涉,在其它區域會相消干涉。 描繪波包輪廓的曲線稱為包絡線。依據不同的演化方程,在傳播的時候,波包的包絡線(描繪波包輪廓的曲線)可能會保持不變(沒有色散),或者包絡線會改變(有色散)。 在量子力學裏,波包可以用來代表粒子,表示粒子的機率波;也就是說,表現於位置空間,波包在某時間、位置的波幅平方,就是找到粒子在那時間、位置的機率密度;在任意區域內,波包所囊括面積的絕對值平方,就是找到粒子處於那區域的機率。粒子的波包越狹窄,則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而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這位置的不確定性和動量的不確定性,兩者之間無可避免的關係,是不確定性原理的一個標準案例。 描述粒子的波包滿足薛定諤方程,是薛定諤方程的數學解。通過含時薛定諤方程,可以預測粒子隨著時間演化的量子行為。這與在經典力學裏的哈密頓表述很類似。.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波包 · 查看更多 »

波恩哈德·黎曼

格奥尔格·弗雷德里希·波恩哈德·黎曼《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2342頁,「Riemann, Berhard」條。 (德語: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何学创始人,复变函数论创始人之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波恩哈德·黎曼 · 查看更多 »

法国科学院

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国科学家和与法国有联系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不同,法国科学院不设研究机构。.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法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重定向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效应

在物理學,法拉第效应(又叫法拉第旋转)是一种磁光效应(magneto-optic effect),是在介質內光波與磁場的一種相互作用。法拉第效應會造成偏振平面的旋轉,這旋轉與磁場朝著光波傳播方向的分量呈線性正比關係。 於1845年,麥可·法拉第发现了法拉第效應。這是最先揭示光波和電磁現象之間關係的實驗證據。由於法拉第效應顯示出,在穿過介質時,偏振光波會因為外磁場的作用,轉變偏振的方向,因此,馬克士威認為磁場是一種旋轉現象。這效應給予馬克士威重要的啟發。在於1861年發表的巨作《論物理力線》第四部份,為了突顯出自己設計的「分子渦流模型」的威力,他應用這模型來推導出法拉第效應。在1870年代,詹姆斯·馬克士威進一步發展出電磁輻射(包括可見光)的基礎理論。大多數對於光波呈透明狀況的介質(包括液體),當感受到磁場作用時,會出現這種效應。 法拉第效應會使得左旋圓偏振光波與右旋圓偏振光波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傳播於某些介質,這性質稱為圓雙折射。由於線性偏振可以分解為兩個圓偏振部份的疊加,而這兩個圓偏振部份之間的振幅相同、螺旋性(helicity)不同、相位不同,法拉第效應所感應出的相對的相移,會造成線性偏振取向的旋轉。 法拉第效應可以應用於測量儀器。例如,法拉第效應被用於測量旋光度、或光波的振幅調變、或磁場的遙感。在自旋電子學裏,法拉第效應被用於研究半導體內部的電子自旋的極化。(Faraday rotator) 可以用於光波的調幅,是光隔離器與(optical circulator)的基礎組件,在光通訊與其它激光領域必備組件。.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法拉第效应 · 查看更多 »

洛伦兹

洛伦兹(Lorentz或Lorenz)是古罗马姓氏“Laurentius”的日耳曼变体,意思是“来自的人”,與英語中的“Lawrence”類似。洛伦兹既可用作姓氏,也可用於人名。以此作为姓氏(名字)的人物包括:.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洛伦兹 · 查看更多 »

洛伦兹力

在電動力學裏,勞侖茲力(Lorentz force)是運動於電磁場的帶電粒子所感受到的作用力。勞侖茲力是因荷蘭物理學者亨德里克·勞侖茲而命名。根據勞侖茲力定律,勞侖茲力可以用方程式,稱為勞侖茲力方程式,表達為 其中,\mathbf是勞侖茲力,q是帶電粒子的電荷量,\mathbf是電場强度,\mathbf是帶電粒子的速度,\mathbf是磁感应强度。 勞侖茲力定律是一個基本公理,不是從別的理論推導出來的定律,而是由多次重複完成的實驗所得到的同樣的結果。 感受到電場的作用,正電荷會朝著電場的方向加速;但是感受到磁場的作用,按照右手定則,正電荷會朝著垂直於速度\mathbf和磁場\mathbf的方向彎曲(詳細地說,假設右手的大拇指與\mathbf同向,食指與\mathbf同向,則中指會指向\mathbf的方向)。 勞侖茲力方程式的q\mathbf項目是電場力項目,q\mathbf \times \mathbf項目是磁場力項目。處於磁場內的載電導線感受到的磁場力就是這勞侖茲力的磁場力分量。 勞侖茲力方程式的积分形式为 其中,\mathbb是積分的體積,\rho是電荷密度,\mathbf是電流密度,\mathrm\tau是微小體元素。 勞侖茲力密度\mathbf是單位體積的勞侖茲力,表達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洛伦兹力 · 查看更多 »

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是观测者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之间对物理量进行测量时所进行的转换关系,在数学上表现为一套方程組。洛伦兹变换因其创立者——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而得名。洛伦兹变换最初用来调和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经典电动力学同牛顿力学之间的矛盾,后来成为狭义相对论中的基本方程组。.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洛伦兹变换 · 查看更多 »

洛伦茨规范

洛伦茨规范(Lorenz Gauge),或称作洛伦茨规范条件,是丹麦物理学家(Ludvig Lorenz)提出的规范条件。其名称常被误写做Lorentz Gauge,其中Lorentz中文也译作洛仑兹,是指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发生混淆的原因除了名字相近之外,还由于这种规范具有洛伦兹不变性。.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洛伦茨规范 · 查看更多 »

本征值

#重定向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本征值 · 查看更多 »

流體動力學

流體動力學(Fluid dynamics)是流體力學的一門子學科。流體動力學研究的對象是運動中的流體(含液體和氣體)的狀態與規律。流體動力學底下的子學科包括有空氣動力學和液體動力學。 解決一個典型的流體動力學問題,需要計算流體的多項特性,主要包括速度、壓力、密度、溫度。 流體動力學有很大的應用,比如在預測天氣,計算飛機所受的力和力矩,輸油管線中石油的流率等方面上。其中的的一些原理甚至運用在交通工程,因交通運輸本身可被視為一連續流體运动。.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流體動力學 · 查看更多 »

海尔德兰省

海尔德兰省(荷兰语:Provincie Gelderland)是位于荷兰中部的一个省,首府阿纳姆,人口1,970,865(2005年)。海尔德兰东部和德国接壤,相邻的省份有上艾瑟尔省,弗莱福兰,乌德勒支,南荷兰省,林堡和北布拉邦省。 就土地面积而言,海尔德兰是荷兰最大的省,但如果包括水域面积,则弗里斯兰位居第一。首府城市为阿纳姆,最大的城市是奈梅亨。另外两个较小的重要城市是阿珀尔多伦和埃德。.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尔德兰省 · 查看更多 »

海克·卡末林·昂內斯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荷兰物理学家,超导现象的发现者,低温物理学的奠基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克·卡末林·昂內斯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赫兹

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因里希·赫兹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應力-能量張量

應力-能量張量,也稱應力-能量-動量張量、能量-應力張量、能量-動量張量、簡稱能動張量,在物理學中是一個張量,描述能量與動量在時空中的密度與通量(flux),其為牛頓物理中應力張量的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應力-能量張量為重力場的源,一如牛頓重力理論中質量是重力場源一般。應力-能量張量具有重要的應用,尤其是在愛因斯坦場方程式。.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應力-能量張量 · 查看更多 »

数量曲率

在黎曼几何中,数量曲率(Scalar curvature)或里奇数量(Ricci scalar)是一个黎曼流形最简单的曲率不变量。对黎曼流形的每一点,数量曲率是由该点附近的内蕴几何确定的一个实数。 在 2 维数量曲率完全确定了黎曼流形的曲率;当维数 ≥ 3,曲率比数量曲率含有更多的信息。参见黎曼流形的曲率中完整的讨论。 数量曲率一般记为 S(其它记法有 Sc, R),定义为关于度量的里奇曲率张量的迹: 这个迹和度量相关,因为里奇张量是一个 (0,2) 型张量;必须将指标上升得到一个 (1,1) 型张量才能取迹。在局部坐标中我们可以写成 这里 给了一个坐标系与一个度量张量,数量曲率可以表示为: 这里 \Gamma^a_ 是度量的克里斯托费尔符号。 不像黎曼曲率张量或里奇张量可以对任何仿射联络自然地定义,数量曲率只在黎曼几何存在;其定义与度量密不可分。.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数量曲率 · 查看更多 »

數學譜系計畫

数学谱系计划(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是一个针对数学家的网络数据库deadurl。截止至2015年7月,它已整合超过190,600位做出过一定研究贡献的数学科学家的数据。数据库中一个典型数学家的内容包含其毕业年份、母校、博士生导师和其带出的博士学生deadurl。 该项目由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授发起,始于1997年秋。然而在2002年秋天校方停止支持,计划移至北达科塔州立大学。2003年和2005年,该计划分别得到美国数学学会和克雷數學研究所的支持。.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數學譜系計畫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库恩

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uel Kuhn,),美国物理學家、科學史學家和科学哲学家,代表作为《哥白尼革命》和《科学革命的结构》。 其最有名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為當代的科學思想研究建立了一個廣為人知的討論基礎;不論是贊成或是批評,因此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其著作也被引用到科學史之外的其他廣泛領域中。紐約時報認為,因為库恩的這本著作,讓笵式(paradigm )這個詞彙變成當代最常出現的詞彙之一。.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托马斯·库恩 · 查看更多 »

拉卡托什·伊姆雷

拉卡托什·伊姆雷(Lakatos Imre,),匈牙利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家,批判地继承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拉卡托什·伊姆雷 · 查看更多 »

拉格朗日量

在分析力學裏,一个动力系统的拉格朗日量(Lagrangian),又稱為拉格朗日函數,是描述整个物理系统的动力状态的函数,對於一般經典物理系統,通常定義為動能減去勢能,以方程式表示為 其中,\mathcal為拉格朗日量,T為動能,V為勢能。 在分析力学裡,假設已知一个系统的拉格朗日量,则可以将拉格朗日量直接代入拉格朗日方程式,稍加运算,即可求得此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拉格朗日量是因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約瑟夫·拉格朗日而命名。.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拉格朗日量 · 查看更多 »

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在物理学中,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也简称作普朗克定律或黑体辐射定律,英文:Planck's law, Blackbody radiation law)描述,在任意温度T\,下,从一个黑体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的辐射率与频率彼此之間的关系。在这裏,辐射率是频率\nu的函数: 如果写成波长的函数,則辐射率为 其中,I_或I_是輻射率,\nu \,是频率,\lambda \,是波长,T \,是黑体的温度,h \,是普朗克常数,c \, 是光速,k \, 是玻尔兹曼常数。 注意这两个函数具有不同的单位:第一个函数是描述单位频率间隔内的辐射率,而第二个则是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率。因而I_(\nu,T)和I_(\lambda,T)并不等价。它们之间存在有如下关系: 通过单位频率间隔和单位波长间隔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函数可以相互转换: 在低頻率極限,普朗克定律趨於瑞利-金斯定律,而在高頻率極限,普朗克定律趨於維恩近似。 馬克斯·普朗克於1900年發展出普朗克定律,並從實驗結果計算出所涉及的常數。後來,他又展示,當表達為能量分布時,該分布是電磁輻射在熱力學平衡下的唯一穩定分布。當表達為能量分布時,該分布是熱力學平衡分布家族的成員之一,其它成員為玻色–愛因斯坦分布、費米–狄拉克分布、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等等。.

新!!: 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Hendrik Antoon LorentzHendrik Lorentz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亨德里克·安通·洛伦兹亨德里克·勞侖茲亨德里克·洛仑兹亨德里克·洛伦茨亨德里克·洛侖茲亨得里克·勞侖茲亨得里克·洛仑兹亨得里克·洛侖茲洛仑兹洛倫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