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指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意大利文: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法文名让-多米尼克·卡西尼(Gian Domenico Cassini或Jean-Dominique Cassini),是一位在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境內)出生的法国籍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师。 卡西尼1625年出生于熱那亞共和國的佩里納爾多(即今意大利因佩里亞省佩里納爾多),在1648年至1669年期間曾在旁扎诺天文台工作。1640年起,担任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学教授,並在1671年巴黎天文台落成后成為该台的第一任總監直到去世。1673年加入法国国籍,改名为法文,即让-多米尼克·卡西尼,又称卡西尼一世(Cassini Ier,其曾孙与其同名,称卡西尼二世)。 卡西尼被认为与胡克同时发现了大红斑(1665年)。卡西尼是第一个发现土星的四个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四、土卫三)的人。1690年,他在觀測木星的大氣層時發現木星赤道旋轉得比兩極快,因此發現了木星的較差自轉。1675年,他发现土星光环中间有条暗缝,这就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著名的卡西尼环缝。他猜测,光环是由无数小颗粒构成。两个多世纪后的分光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测。1671年到1679年,他仔细观测了月球的表面特征,1679年送呈法国皇家科学院一份大幅月面图,在一个多世纪内始终没人能在这方面超过他。1683年3月起,卡西尼研究了黄道光,认为它是由于行星际尘埃反射太阳光引起的,不属于大气现象。 卡西尼是一位保守的天文学家,他拒绝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反对开普勒定律、艾萨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光速有限说。卡西尼於1711年失明,次年(1712年)逝世于法国巴黎。除了天文學的貢獻以外,他亦曾被教宗委任治理波河的防治、管理及防汛工程。 当代人类探测土星的探测器“卡西尼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44 关系: 加里波第广场博洛尼亚大学卡西尼卡西尼-惠更斯号卡西尼區卡西尼环形山 (月球)卡西尼撞擊坑 (火星)双扭线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太阳系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太陽系年表小行星24101尼斯 (金星假想卫星)巴黎天文台彗星德朗达尔环形山土卫五土卫八土卫六土卫四土星土星環光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经度行星让-多尼米克·德·卡西尼赫拉克利德岬金星雅克·卡西尼虹灣法国科学院洛亚诺木卫一木星日食月球環形山列表 (C-F)月面学1625年1672年1712年2009年木星撞击事件9月14日

加里波第广场

加里波第广场(Place Garibaldi)是法国南部城市尼斯最古老的广场。 它位于尼斯老城的北部边缘,让·饶勒斯大道、Ciaudo医生街,共和国大街、卡西尼街和凯瑟琳 Ségurane街交汇处。.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加里波第广场 · 查看更多 »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 di Bologna;Universitas Bononiensis;尊称:大学之母;又譯--)是一所坐落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首府博洛尼亚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是广泛公认的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博洛尼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末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所法学院,后来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确定其正式身份。博洛尼亚大学的建校时间在1888年博洛尼亚大学八百年校庆期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乔苏埃·卡尔杜奇所领导的历史委员会经过考证确定为1088年。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九百年校庆之际,欧洲430位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著名的大广场上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承认与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大学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即世上所有大学的母校。在以拉丁语为主要学术与研究通用语言的中世纪及近代欧洲,博洛尼亚大学始终保持着欧洲文化与学术发展的中心位置,并引领了欧洲大学体系的改革。 作为经历了近千年历史演变的教育机构,博洛尼亚大学的校园建筑保留了不同时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特点。博洛尼亚大学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15所校园之一,2014年被世界最大的英文旅游信息出版商福多尔公司评为全球15所最值得访问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学校园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总面积674万平方米,除博洛尼亚的主校区之外,博洛尼亚大学还有四个校区,分别位于切塞纳、弗利、拉文纳、里米尼,另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海外校区。.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博洛尼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卡西尼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惠更斯号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前往行星土星的一艘無人太空船。它是NASA-ESA-ASI的旗艦級機器人太空船。卡西尼號雖然是第四艘前往土星的太空探測器,但卻是第一艘環繞土星,它於2004年抵達後,就開始研究土星和它的許多衛星,已於2017年9月15日销毀於土星大氣層。 该計劃於1980年代開始。它的設計包括繞行土星的人造衛星(卡西尼號)和登陸泰坦(惠更斯號)。這兩艘太空船是以天文學家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太空船於1997年10月15日使用泰坦VB/半人馬發射升空,在2004年7月1日進入環繞土星的軌道。在前往的星際航行途中,曾兩度飛越金星,一次飛越地球與木星。在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號與卡西尼號分離,並在2005年1月14日降落在泰坦。它利用卡西尼號中繼,成功的將資料傳送回地球。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外太陽系的天體上著陸。 卡西尼號在抵達後就持續的研究土星系統,並兩度延展計畫直至2017年4月。 然而,因為太空船用於調整與校正軌道的燃料因消耗而不斷減少,在2016年11月30日決定進入專案的最後階段。卡西尼號將駛入土星環的內圈,每7天繞行土星一次。太空船將一點一點地深入這過去從未觸及的區域,以得到最接近土星環的外觀。在2016年12月4日,太空船首度通過土星環。 卡西尼號已在2017年9月15日潛入土星大氣層中銷毀,並在結束前傳送回最後的圖像。選擇這樣的處置方法,為的是避免污染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土衛。.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卡西尼-惠更斯号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區

卡西尼區(Cassini Regio)是土星衛星土衛八上一個占據該衛星一半表面積的暗色區域,以發現土衛八的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命名。行星地質學中的「Regio」是指顏色或反照率與周圍有極大差異的大片區域。而土衛八明亮的半球部分則稱為隆塞斯瓦列斯高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卡西尼區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环形山 (月球)

卡西尼环形山(Cassini)是位于雨海东端的雾沼(该特征名已被取消)中一座月球撞击坑,其地质年龄隶属于早雨海世。其名称取自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和水利工程师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1625年-1712年)及他的儿子-法国天文学家雅克·卡西尼(1677年-1756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卡西尼环形山 (月球) · 查看更多 »

卡西尼撞擊坑 (火星)

卡西尼撞擊坑(Cassini)是一個位在火星阿拉伯區的撞擊坑,以法國籍義大利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命名。.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卡西尼撞擊坑 (火星) · 查看更多 »

双扭线

双扭线(lemniscate)是代數幾何中的名詞,是指8字型或是型的曲線,lemniscate源自拉丁文"lēmniscātus",意思是「用緞帶裝飾.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双扭线 · 查看更多 »

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

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César-François Cassini de Thury),也称作卡西尼三世或图里的卡西尼,他是一位法国天文学家暨制图师。.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这是數百年来太阳系内所发现的卫星的时间列表。 為了比较,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时间都包括在内。最初的六个小行星也都被包括在内,之后,每年都有新的小行星发现,而开始的四个至少在1851年之前都被看作是行星。 历史上,卫星的名字总是在发现之後才有的。.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太阳系天体发现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

太阳系的行星和受到正式认可的矮行星已知共计有180颗卫星,另有19颗已经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因此这些天体如果直接围绕太阳运转,则将归类为行星或矮行星。 根据其运行轨道不同,卫星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规则卫星,拥有顺行轨道,其在轨道上的前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并与行星的赤道面接近;另一类是不规则卫星,拥有逆行或偏向于逆行的轨道,在轨道上的前进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并且经常与其围绕行星的赤道形成极限角度。不规则卫星可能是行星从周围的太空中捕获的小行星,其中大部分直径都不到10公里。 伽利略·伽利莱于1610年发现了4颗伽利略卫星,这也是除月球外人类最早发现并公布的卫星Galilei, Galileo, Sidereus Nuncius.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太阳系自然卫星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年表

這是太陽系的天文學年表,列出人類對太陽系的主要發現與研究成果。.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太陽系年表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4101

小行星24101(24101 Cassini)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为主小行星带小行星。该小行星于1999年11月9日发现,以法國籍義大利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命名。.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小行星24101 · 查看更多 »

尼斯 (金星假想卫星)

尼斯 (Neith)是一颗曾经有许多人声称观测到的金星的卫星,後來证实了無此卫星存在。它的首次发现是由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在1672年完成的。天文学家对尼斯的零星观察一直持续到1982年,但是这些观察之后受到了怀疑(也许是其它昏暗的星体在恰好的时间出现在了恰好的位置上)。小行星2002 VE68維持著與金星相似的軌道,但金星目前沒有发现天然的衛星。.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尼斯 (金星假想卫星) · 查看更多 »

巴黎天文台

巴黎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Paris)位于法国首都巴黎,是法国的国立天文台,在巴黎、墨东、南賽(Nançay)等地建有观测基地。 巴黎天文台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根据海军国务大臣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的建议于1667年开始建立的,1671年完工,首任台长是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他曾在这里发现了土星的四个卫星(土卫八、土卫五、土卫四、土卫三)、卡西尼环缝、木星的较差自转、大红斑,解释了黄道光的成因。 1679年,巴黎天文台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天文年历,利用木星卫星的掩食帮助船舶测定经度。1863年,天文台出版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图。1913年9月,巴黎天文台用埃菲尔铁塔做天线,接收美国海军天文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精确测定了两地的经度差。巴黎天文台还是国际时间局的所在地,直到国际时间局于1987年解散。.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巴黎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德朗达尔环形山

德朗达尔环形山(Deslandres)是月球正面崎岖的南部高地上一座残存的古老大陨坑,约形成于45.5亿-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亨利·亚历山大·德朗达尔(Henri-Alexandre Deslandres,1853年-1948年),1948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德朗达尔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土卫五

土卫五又稱為「瑞亞」(Rhea),是环绕土星运行的第二大卫星,並為太陽系中第九大的衛星。它是由法國天文學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於1672年所發現的。.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卫五 · 查看更多 »

土卫八

土卫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Iapetus或Japetus,希腊语:Ιαπετός),是土星的第3大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11大卫星,由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于1671年发现。土卫八以其两半球面巨大的颜色差异而著称,而卡西尼号最近的发现则揭示了该卫星其他多处不寻常的特征,如其拥有一个环绕球体半圈的赤道脊。.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卫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六

土卫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後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颗被发现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衞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卫六 · 查看更多 »

土卫四

没有描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卫四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土星環

土星環是太陽系行星的行星環中最突出與明顯的一個,環中有不計其數的小顆粒,其大小從微米到米都有,軌道成叢集的繞著土星運轉。環中的顆粒主要成分都是水冰,還有一些塵埃和其它的化學物質。 雖然環的反射能夠增加土星的視星等(亮度),但從地球僅憑肉眼還是看不見環。在1610年,當望遠鏡第一次指向天空之際,伽利略雖然未能清楚的看出環的本質,但他還是成為觀察土星環的第一個人。在1655年,惠更斯成為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物的人。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土星環是由許多微細的小環累積而成的(這個觀念可以回溯至拉普拉斯),並有少數真實的空隙。更正確的想法是這些環是有著同心但是在密度和亮度上有著極值的圓環盤。在叢集的尺度上,圓環之間有許多空洞的空間。 在環的中間有一些空隙:有兩條已經知道是與被埋藏在環中的衛星產生軌道共振引起的波動造成的,其它的空隙還不知道成因。穩定的共振,另一方面,也維繫了一些環長期的存在,像是泰坦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土星環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土卫六的发现者。他还发现了猎户座大星云和土星光环。.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 查看更多 »

经度

经度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点东西位置的地理坐标。经度是一种角度量,通常用度来表示,并被记作希腊字母λ(lande)。子午线穿过南极和北极并把相同经度的点连起来。按照惯例,本初子午线是经过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线,是0度经线所在地。其他位置的经度是通过测量其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经过的角度得到的,经度的範圍为从本初子午线0° 向东至180°E 和向西至180° W。具体来说,某位置的经度是一个通过本初子午线的平面和一个通过南极、北极和该位置的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这就组成了一个右手坐标系,其z轴(右手拇指)从地球中心指向北极方向,其x轴(右手食指)从地球中心指向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 如果地球是一个均质球体,那么一点的经度就等于过该点的南北铅垂面和格林尼治子午面之间夹角的角度。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南北铅垂面都会包含地球的自转轴。但是地球并不是均质的,而是有很多山脉,在山脉的重力影响下,铅垂面就会偏离地球的自转轴。即便如此,南北铅垂面仍然会和格林尼治子午面相交于某个角度,该角度被称为天文经度,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地图和GPS设备上显示的经度是格林尼治子午面与过该点的一个非严格铅垂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该非严格铅垂面垂直于一个近似于大地水准面的椭球体表面,而不是直接垂直于大地水准面本身。 作为起点,过去其它国家或人也使用过其它的子午线做起点,比如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德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在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格林维治的子午线被正式定为经度的起点。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常规。 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一起确定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精确位置。纬度的每个度的距離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沿同一緯度約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一个地点的经度一般与它于协调世界时之间的时差相应:每天有24小时,而一个圆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因此假如一个人的地方时比协调世界时早3小时的话,那么他在东经45度左右。不过由于时区的分划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因此一个人所在的时区不一定与上面的计算相符。但通过对地方时的测量一个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点的经度。为了计算这个数据,他需要一个指示协调世界时的钟和需要观察对太阳经过子午圈的时间。由于地球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旋转,这个计算和观察比上面叙述的还要复杂些。.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经度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让-多尼米克·德·卡西尼

让-多米尼克,卡西尼伯爵(Jean Baptiste Joseph Delambre, comte de Cassini)是一位法国天文学家,塞萨尔-弗朗索瓦·卡西尼·图里之子。 1748年6月30日,卡西尼出生在巴黎天文台,1784年接替他的父亲担任了天文台台长。1793年他的修复和重整天文台计划惨遭敌意的国民议会否决。他的处境变得十分窘迫,9月6日他辞去了台长一职,1794年被关进了监狱,7个月之后被释放。 然后,他返回了瓦兹省蒂里苏克莱蒙,并于1845年10月18日在那里去世。 1770年,他发表了1768年美洲之行游记,其主要目的是作为法国科学院专员在海上测试皮埃尔·勒罗伊(Pierre Le Roy)的时钟。1783年,他致信皇家学会,建议在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尼治天文台之间进行三角测量,以便更精确地确定后者的经纬度。这一提议后被接受,英法二国在1784年-1790年间开展了联合勘查,并1791年公布了勘查结果。他还曾与阿德里安-马里·勒让德和皮埃尔·梅尚因工作目的到访过英国,三人在斯劳会见了威廉·赫歇尔。 他完成了他父亲的法国地图绘制,1793年由科学院发表,并作为国家地图悬挂于各政府部门。1788年,他入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名誉院士。 1774年,卡西尼向科学院提交了《巴黎天文台工作经历回忆录》(Mémoires pour servir à l’histoire de l’observatoire de Paris),充分反映了他的各方面具体工作。书中收录了几位院士的传记,还有他曾祖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自传。 他最小的儿子亨利·卡西尼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让-多尼米克·德·卡西尼 · 查看更多 »

赫拉克利德岬

赫拉克利特岬(Promontorium Heraclides)是位于近月面雨海中的一个隆起的山岬,它的月面座标为40.3°N,33.2°W,直径50公里,是虹湾西部边缘的标志性特征。 赫拉克利特岬是以古希腊哲学家和天文学家赫拉克利德斯·彭提乌斯(Heraclides Ponticus)之名命名。1970年11月17日,苏联月球探测器月球17号曾降落在赫拉克利特岬30公里附近。该月岬的形状,在1679年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绘制的月面图中,被描绘成一位眺望虹湾的女性之脸,这也就是“月亮姑娘”描述之争的起源 。.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赫拉克利德岬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雅克·卡西尼

雅克·卡西尼(Jacques Cassini )是一位法国天文学家,著名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的儿子。.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雅克·卡西尼 · 查看更多 »

虹灣

虹湾(拉丁语:"Sinus Iridum")是月球上雨海西北侧的一处月海区,位于一座直径约260公里的撞击坑中。它是被最早看见、最美丽的月海也是天文爱好者最爱的观察对象 (In this book, at that time the terminology of the east on the Moon called the West and vice versa)。.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虹灣 · 查看更多 »

法国科学院

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是法兰西学会下属的五个学院之一。它集中了最出色的法国科学家和与法国有联系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不同,法国科学院不设研究机构。.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法国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洛亚诺

洛亚诺(意大利语:Loiano)是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博洛尼亚省的一个镇。 博洛尼亚大学以天文学家乔凡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命名的天文台即位于洛亚诺。 L.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洛亚诺 · 查看更多 »

木卫一

木衛一也稱為「埃歐」或「伊俄」(, 或是希臘 Ἰώ),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直徑為3,642公里,是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名字來自眾神之王宙斯的戀人之一:埃歐,祂是希拉的女祭司。 埃歐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極端的地質活動是因為埃歐內部受到木星的牽引,造成潮汐摩擦產生的潮汐熱化所導致的結果。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埃歐表面也有超過100座的山峰,是在矽酸鹽的地基上廣泛的壓縮和抬升,產生許多斑點,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還要高。不同於大多數外太陽系的衛星(它們都有厚實的冰層包覆著),埃歐有著鐵或硫化鐵的熔融核心和以矽酸鹽為主的岩石層。埃歐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蓋著。 埃歐的火山活動建構了其許多表面的特徵。其火山和熔岩流使廣大的表面產生各種變化並且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採繪,有紅、黃、白、黑、和綠色,主要肇因於硫化物。為數眾多的廣闊熔岩流,有些長度達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徵。這些火山活動的過程提升了視覺對比,讓埃歐的表面好像是一個披薩。這些火山作用為埃歐稀薄的大氣提供了補湊的材料,也為木星巨大的磁層供應了材料。 埃歐在17和18世紀的天文學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與其他的伽利略衛星一起被伽利略發現。這個發現促成了太陽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約翰·克卜勒發展出了行星運動定律,和奧勒·羅默首先測定光速。從地球來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埃歐只是一個光點,直到我們有能力解釋它表面大規模的特徵,例如暗紅色的極區和明亮的赤道地區。在1979年,兩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埃歐是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有許多火山活動的特徵,大山和年輕的表面,沒有明顯的撞擊坑。伽利略號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執行接近和飛掠過埃歐的任務,得到了埃歐內部結構和表面組成的數據資料。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衛星和木星的磁層之間的關係,和在埃歐圍繞的軌道上存在著輻射傳送帶,即伊俄环。在2007年的前幾個月,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於飛掠過埃歐時繼續進行探測。.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木卫一 · 查看更多 »

木星日食

木星日食是在木星表面观测到的日食,当木星的卫星从木星前方经过时可能产生。对于从木星表面观测时,角直径小于太阳的天体,则会产生凌日现象。 有五颗木星的卫星能完全遮蔽太阳,分别是木卫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其他卫星由于自身太小或距离木星太远而无法完全遮蔽太阳,只能形成凌日。那些距离木星非常远的卫星,由于它们的轨道倾角通常很大,因此凌日亦鲜有发生。 当木星最大的四颗卫星,即所谓的伽利略衛星形成木星日食时,可以在地球上用天文望远镜在木星表面观测到一个影子。 由于木星体积非常大,且轉軸傾角(于其卫星轨道面倾角相关)较小,木星日食并不罕见。 17世纪,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奧勒·羅默通过观测木星日食测定木星卫星的公转周期。观测发现公转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观测值差值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最多相差十分钟。羅默将这一差异解释为“光速是有限的”,由木星和地球在各自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每次观测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导致。 诸多航天器也曾对木星日食进行过观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曾于1973年和1974年两次观测)、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伽利略号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号以及新视野号。.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木星日食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C-F)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C、D、E及F开头的环形山。.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C-F) · 查看更多 »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月面学 · 查看更多 »

1625年

没有描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1625年 · 查看更多 »

1672年

没有描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1672年 · 查看更多 »

1712年

没有描述。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1712年 · 查看更多 »

2009年木星撞击事件

2009年木星撞击事件,又被称为韦斯利撞击事件,是2009年7月在木星发生的撞击事件。这次撞击事件在木星大气层中留下一个黑色的疤斑,大小和木星小红斑类似,面积和地球太平洋差不多。.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2009年木星撞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9月14日

9月14日是阳历年的第257天(闰年是25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8天。 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14日的前一天為9月2日。.

新!!: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和9月1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乔凡尼·卡西尼乔凡尼·多梅尼科·卡西尼乔凡尼·多米尼科·卡西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