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98年飓风妮科尔

指数 1998年飓风妮科尔

飓风妮科尔(Hurricane Nicole)是1998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最后一场飓风,系统于11月24日经亚速尔群岛以南的锋面低气压区发展而成,然后在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动期间快速增强至每小时110公里风速。逐渐进入系统上空的上层低压槽产生强烈风切变,导致妮科尔很快降级成热带低气压。 低压槽过去后,气旋因外界大气环境中的风切变减少而稳步增强。受逐渐逼近的冷锋影响,妮科尔转向东北,并在进入水温异常温暖的洋面后达到飓风标准。12月1日,风暴达到风力时速135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在北大西洋上空迅速减弱直至消散。截至2015年,有纪录以来在12月存在的大西洋飓风还只有5场,妮科尔便是其中之一。.

23 关系: 加那利群岛反气旋亚速尔群岛佛罗里达州便携式文档格式國家颶風中心冷锋罗盘方位美国国家气象局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百慕大風眼风切变飓风妮科尔飓风艾普塞朗迈阿密雨带最大持续风速海面温度摄氏温标1954年12月飓风爱丽丝1984年飓风丽丽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加那利群岛

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亦稱:Canarias)是摩洛哥西南方大西洋上、歸西班牙管轄的一個群島,是西班牙的十七個自治區之一,也是歐盟最外延的特別領域之一。 因為該群島有著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又有和泰德峰等風景優美的去處,因而成為了旅遊勝地。乾淨的空氣和合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也成為穆查丘斯罗克天文台和的所在地。 加那利群島自治區有兩個首府,即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和拉斯帕爾馬斯,這兩個城市同時也分別是西班牙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和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自1768年以來,除去1910年的一點短暫時期外,拉斯帕爾馬斯都是該群島的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就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然而,在1833年和1927年之间,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是该群岛唯一的首都。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加那利群岛 · 查看更多 »

反气旋

反气旋是三维空间上的涡旋,是描述大气运动的概念。是在近地面,气流向外辐散,中心气流下沉的一种天气系统。在近地面,反气旋在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做逆时针旋转。反气旋与高气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指向同一对象,但是高压侧重描述气压水平分布,而反气旋侧重描述气流的运动。.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反气旋 · 查看更多 »

亚速尔群岛

亚速尔(Açores)--,官方全稱為「亞速爾自治區」(Região Autónoma dos Açores),是位於北大西洋中央的一個群島,是葡萄牙两个自治区之一,總面積達2247平方公里,乃葡萄牙的領土之一。該群島由九個主要島嶼組成,其首府為聖米格爾島上的蓬塔德爾加達。西距葡萄牙大陆部分約1,360公里,距里斯本约1,643公里,,距非洲海岸约1925公里,距加拿大纽芬兰东南部约1,925公里。 岛上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其次有种植业、酪农业、畜牧业、渔业。.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亚速尔群岛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州

佛羅里达州(State of Florida)是美国最南端的一个州(夏威夷除外),亦属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第四多的州,为著名的避寒圣地。中文俗称为佛州,佛罗里达。州府位于塔拉赫西,最大的城市为杰克森维尔,最大的都会区为迈阿密都会区。佛羅里达吸引了不少名人和运动员来这里度假,以高尔夫球、网球、、赛车著称。.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佛罗里达州 · 查看更多 »

便携式文档格式

#重定向 可移植文档格式.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便携式文档格式 · 查看更多 »

國家颶風中心

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缩写作 NHC)是一個美國国家气象局負責天氣預報的部門,在IERS參考子午線到西经140度线以及北大西洋北緯30度線和北緯31度線之間負責跟蹤和預測天氣系統。該機構與國家氣象局的邁阿密分支機構共同位於佛羅里達州佛羅里達大學公園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校園。 雖然國家颶風中心(NHC)是美國的一個機構,但世界氣象組織已經將其指定為北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成為這些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預報和觀測資料交換所。如果中心斷電或喪失工作能力,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則會支持東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而則支持北大西洋的熱帶氣旋諮詢和熱帶天氣預報。.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國家颶風中心 · 查看更多 »

冷锋

冷鋒(cold front),是鋒的一種,主要是指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推進,並取代暖氣團原有位置所形成的鋒。由於冷氣團的密度較大,暖氣團的密度較小,所以冷暖氣團相遇時,冷氣團就會插到暖氣團的下面,暖氣團被迫擡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如果暖氣團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就會形成降水天氣;如果水汽含量較少,便形成多雲天氣。 在北半球,大多數的冷鋒都會在9月至4月,即通常夏季外,全年都會出現冷鋒,在大陸高壓區中形成,通常最早的冷鋒八月底開始,最晚的冷鋒六月初結束,但亦有罕見的七月冷鋒(例:2015年7月,中國大陆受到冷鋒影響,冷鋒一路南下至福建一帶。)。 台灣處於冷鋒和暖鋒交界處,春季與夏季之間常出現滯留鋒,有陰雨連綿的天氣,稱為梅雨。 冷锋過境時,氣壓上升,氣溫驟降。在高緯度冷锋一年四季都會出現,而在中緯度通常是在冬季出現,一般的冷鋒會在北緯20°/南緯20°就會消散緩和,故一般冷鋒都難以在低緯度出現,除非該冷鋒其後的冬季季候風帶有強烈的冷空氣,並有極高的氣壓和風力,足以抵禦來自赤道的海洋氣流和暖空氣,才會有機會進入北緯10°/南緯10°或以上的熱帶氣候區(例:2009年1月,泰國首府曼谷受到冷鋒影響而氣溫急降至攝氏15度。),但東北季風的影響,可及於赤道地區的新加坡一帶。 在天氣圖中,冷鋒通常以一條有三角形的藍線表示(見圖),而三角型所指的方向就是冷鋒行走的方向。.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冷锋 · 查看更多 »

罗盘方位

罗盘方位,或叫三十二方位,是现代罗盘上使用的方位系统。这三十二个方位的名称虽然来自英语,但已经在国际上广为使用。在一般性地或口头地导航时,使用罗盘方位可以省去计算或背诵方位角的麻烦,因而显得便利。英语中的俗语box the compass,本意即是指把这三十二个方位的名称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说出,后来引申指“彻底变革”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地质学界常用的十六方位缩写和相应的罗盘方位名编写并不完全一致。 著名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9年的电影《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的英文片名很像罗盘方位名,但在三十二个罗盘方位中,并没有一个叫这个名字。.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罗盘方位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气象局

#重定向 国家气象局 (美国).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美国国家气象局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OAA)是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科技部门,主要关注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变化,提供对灾害天气的预警,提供海图和空图,管理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如何改善对环境的了解和防护。NOAA除了文职人员外,还有一个300人的軍裝队伍,执行为NOAA麾下飞机、船只、车辆的驾驶、科學與管理職位等任务。.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百慕大 · 查看更多 »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一片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通常呈圆形,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其周围由眼壁环绕,后者是一片环状的强烈雷暴区域,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风眼中通常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均匀的风眼墙。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一种高厚云层区域,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掩盖。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并且又以接近海平面处气压最低。.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風眼 · 查看更多 »

风切变

风切变(wind shear),又稱风切或風剪,是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风切变 · 查看更多 »

飓风妮科尔

以下热带或亚热带气旋曾以妮科尔(Nicole)命名:.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飓风妮科尔 · 查看更多 »

飓风艾普塞朗

飓风艾普塞朗(Hurricane Epsilon)是活跃程度创纪录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5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系统源于上层低气压下方的冷锋,于11月29日在百慕大以东约1470公里海域成形。由于所处洋面不利于显著强化,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一度预计风暴会在5天内转变成温带气旋。但艾普塞朗多次违背气象机构预测,起初出人意料地以环状路线向西南方向前进,之后虽受到寒冷水温和强烈风切变的不利影响,但强度仍然得以保持。 12月1日,艾普塞朗因受逐渐逼近的低压槽影响开始向东北方向移动,于次日达到飓风标准。风暴转向东进,发展出圆形风眼,周围有风眼墙环绕,强度也基本保持稳定,成为典型的环形飓风。12月5日,艾普塞朗达到风力时速140公里的最高强度,于次日转向南下,再又转朝西南方向前进。12月7日晚,已在飓风强度下保持了5天的气旋降级成热带风暴,创下12月大西洋飓风持续时长的新纪录。艾普塞朗接下来因强烈风切变影响迅速弱化,到12月8日晚已不再属于热带气旋,其残留环流于次日消散。.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飓风艾普塞朗 · 查看更多 »

迈阿密

迈阿密(Miami)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角比斯坎湾、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和大西洋之间,是该州仅次于杰克逊维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迈阿密-戴德县最大的城市和县治所在。迈阿密还是迈阿密都会区中最大的城市,这个都市圈由迈阿密-戴德县、布劳沃德县和棕榈滩县组成,人口超过559万人,是美国东南部最大的都市圈,也是全美第四大都市圈。 迈阿密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在金融、商业、媒体、娱乐、艺术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重要的地位,是许多公司、银行和电视台的总部所在。迈阿密还被认为是文化的大熔炉,受庞大的拉丁美洲族群和加勒比海岛国居民的影响很大(当地居民多使用西班牙语和海地克里奥尔语),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文化和语言上关系密切,因此有时还被称为“美洲的首都”。 2008年,迈阿密因其良好的空气质量、大量的植物被覆盖、清洁的饮用水、干净的街道和全市范围的垃圾回收计划而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2009年,迈阿密还被瑞士联合银行评为美国最富裕城市和全球第五富裕城市。 邁阿密擁有美國第三高的天際線,全市超過300棟。是國際銀行在美國集中度最高的地方,不少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公司亦在這裡設有辦公室。邁阿密港在過去20年都被公認為「世界郵輪之都」。.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迈阿密 · 查看更多 »

雨带

帶指有明顯降雨的範圍,由雲和降水所結構。雨帶是由於溫度的差異而所產生的,而本身可以是層狀或對流。從天氣雷達圖像來看,這種降雨的範圍被看作為帶狀結構。熱帶氣旋內的雨帶會呈彎曲狀,並包含了陣雨和雷暴;再加上眼壁和風眼就構成了颶風或熱帶風暴,而雨帶的伸延範圍可以預計熱帶氣旋的強度。.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雨带 · 查看更多 »

最大持续风速

热带气旋对应的最大持续风速(Maximum sustained wind)是一个用于衡量风暴强度的常见指标。一个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其最大持续风速可以在风眼墙中探测出来。与阵风不同的是,持续风速是根据采样一段时间内的风速计算平均值来得出。对速的测量已经制订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在距地球表面10米处进行,而最大持续风速则代表了热带气旋内部任何位置在一分钟或十分钟时间段内的最高平均风速。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磨擦,风速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如果热带气旋位于陆地上空的山峰或山脉附近也同样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对于海上的热带气旋,可以利用卫星图像来确定其最高持续风速。如果有陆地、船只、飓风猎人侦察机的观察报告以及雷达图像,那么气象部门同样可以对最大持续风速做出估算。这个数值可以通过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加以应用,有助于对热带气旋可能造成的破坏作出预计。.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最大持续风速 · 查看更多 »

海面温度

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又称海表温度、表面洋溫,是指接近海洋表面的水面温度。对于表面的定义会有不同种的诠释,取决于检测方式,但通常是海面以下1毫米到20米之处。地球表面的气团直接受到海面温度的影响和改变。温暖的海面温度是已知的一类热带气旋生成原因。.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海面温度 · 查看更多 »

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温标,符号为°C,属于公制单位。 摄氏温标的规定是:在标准大气压,纯水的凝固点(即固液共存的温度)為0°C,水的沸點為100°C,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C。.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摄氏温标 · 查看更多 »

1954年12月飓风爱丽丝

飓风爱丽丝(Hurricane Alice)是有纪录以来唯一的跨年大西洋飓风,也是仅有的两个获命名的跨年北大西洋热带气旋之一,另一个是2005年的热带风暴泽塔。1954年12月30日,中大西洋的低压槽因外界环境异常有利而发展成热带气旋,此时距1954年大西洋飓风季正式时段结束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但爱丽丝仍属该季第十二场热带风暴和第八场飓风。风暴朝西南移动并逐渐增强,达到飓风强度。1955年1月2日经过背风群岛后,爱丽丝达到风力时速150公里的最高强度,然后转向东南并因外界冷空气影响而减弱,最终于1月6日在加勒比海东南部上空消散。 爱丽丝从多个岛屿经过,沿途降下暴雨并产生中等强度风力。萨巴和安圭拉所受影响最为严重,损失总额达到62万3500美元。1954年6月已经有一场飓风以“爱丽丝”命名,但美国国家气象局在实际操作中因缺乏足够数据而到1955年1月2日才宣布气旋成为飓风,因此是在这年初才以“爱丽丝”为其命名。重新分析数据后,气象机构认定风暴是在1954年形成,导致同一年飓风季出现两个同名的热带气旋。.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1954年12月飓风爱丽丝 · 查看更多 »

1984年飓风丽丽

飓风丽丽(Hurricane Lili)是有纪录以来仅有的五场12月大西洋飓风之一,也是1984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3场和最后一场热带风暴。丽丽于12月12日经亚热带气旋发展而成,最早源自百慕大以南的锋面槽。气旋向东南方向移动,之后转向北上,逐渐转变成热带气旋并于12月20日达到飓风标准。丽丽转向南下,然后又转朝西南方向前进,短暂对加勒比海北部多个岛屿构成威胁,但很快就逐渐减弱,最终在多米尼加近海逐渐消散。除降下小雨外,风暴没有引起任何破坏。.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1984年飓风丽丽 · 查看更多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至今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全季对大范围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共导致3,913人死亡,损失数额更创下新纪录,高达1592亿美元。本季单大型飓风就有7场之多,其中5场在登陆时仍有大型飓风强度,分别是颶風丹尼斯、艾米莉、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大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这5场飓风引起。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曾两度受大型飓风袭击;古巴、巴哈马、海地,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萨斯州,还有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都曾直接受1场大型飓风冲击,还有至少1场在附近掠过。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本季受灾最严重的所在,飓风卡特里娜产生高达10米的风暴潮,引发毁灭性洪灾,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被毁,风暴之后又令新奥尔良防洪堤决口,整个城市因此受到重创。此外,飓风斯坦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在中美洲多地引发致命的泥石流,其中又以危地马拉灾情最为严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超越同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数量的大西洋飓风季。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西太平洋每年会形成26个热带气旋,而大西洋则只有12个。之后的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虽然也超过同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数量,但这年台风季的活跃度创下历史新低,而2005年台风季的活跃程度则与平均水平相当。 本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本应于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热带天气活动经久不息,飓风季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其中15场达到飓风强度,又一次刷新纪录;共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两项都追平之前的纪录。本季的五级飓风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4场之多,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是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大西洋飓风,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全年风暴数量众多,用来给风暴命名的英语名称都已用完,之后不得不动用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

新!!: 1998年飓风妮科尔和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飓风妮科尔 (1998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