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立法會

指数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216 关系: 功能組別功能界別功能界別 (香港)劉小麗华人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口譯司法覆核名單比例代表制吳文華報酬堅道姚松炎威廉·堅定例局官守議員官邸審計署 (香港)尤德專業議政工商及旅遊科工黨 (香港)工资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工業界(第二)功能界別中區政府合署中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間派 (香港)布政司署市政局功能界別三讀一院制九龍西選區九龍東選區人民力量代議民主制代議政制綠皮書廣東話建制派伍廷芳弹劾彭定康律政司保安局...地區直選單議席單票制商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界 (香港政治派別)商界(第一)功能界別商界(第二)功能界別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票制八八直選公共專業聯盟公共財政公務員事務局公民黨 (香港)六七暴動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創新及科技局勞工及福利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石禮謙砵甸乍社會民主連線立法局立法局大樓立法机构立法會大樓 (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第三屆香港立法會第一屆香港立法會第二屆香港立法會第五屆香港立法會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第四屆香港立法會羅冠聰環境局無黨籍熱血公民直接选举發展局莊士敦選舉委員會 (香港)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運輸及房屋局非建制派青年新政行政主導街坊工友服務處食物及衞生局馮載祥香港香港區議會香港島選區香港工業總會香港工會聯合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主權移交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香港節香港經濟民生聯盟香港總商會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選舉制度香港親共團體香港高等法院香港歷史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法例香港本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香港政治香港政治制度改革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马儒翰魯平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經事務科黃宏發范徐麗泰郭榮鏗舊中區政府合署舊最高法院大樓葡萄牙董建華葉國謙鄭松泰臨時立法會自由黨 (香港)自決派金鐘金鐘道政府合署英屬香港英国英皇制誥 (香港)英語集體談判通訊及創意產業科陳健波陳維安陳沛然排序複選制李慧琼梁君彥梁國雄梁頌恆權力及特權法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主化民主黨 (香港)民主派 (香港)民建聯民政事務局民意代表汉语法律法案泛民主派深圳市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港元游蕙禎澳門立法會本土派 (香港)房屋署新世紀論壇新九組新界西選區新界鄉議局新界東選區新民主同盟新民黨 (香港)施偉賢文化文化大革命日佔香港政府總部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 (香港)曾鈺成怡和洋行0708年雙普選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4年香港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扩展索引 (166 更多) »

功能組別

#重定向 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功能組別 · 查看更多 »

功能界別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內採行的一種非地理選舉制度:.

新!!: 香港立法會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功能界別 (香港)

功能界別(Functional constituency),又稱為「功能團體」,即「職業代表制」(Professional representation),1997年之前稱為「功能組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內,代表指定的商會或行業在選舉中擁有特別投票權的類別。 在現有制度下,例如從事衛生服務界、教育界及社會福利界的組別,少數選民有權以個人身份投票的之外,其他的公司票、團體票選舉模式,即從事該行業的一般僱員及從業員則並不具選民資格。因此,大部份功能界別只能代表該行業中的小部份人,通常是僱主,不能全面反映全體從事該行業的市民的意見。個別的界別也有部分候選人,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自動當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雖在技術上視同功能界別,但因包括選民構成在內的選舉性質與其他的功能界別有極大分別的關係,故不在此條目記述。有關於該界別的詳細請參閱有關條目。.

新!!: 香港立法會和功能界別 (香港) · 查看更多 »

劉小麗

劉小麗博士(Dr.,),綽號小麗老師,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人文、設計及社會科學學部講師,教授社會學範疇的學科。小麗民主教室主席及青年重奪未來成員。2016年9月,藉民主自決的主張,首次當選成為香港立法會議員(九龍西選區),但在2017年7月被高等法院原訟庭裁定宣誓無效而喪失議員資格。.

新!!: 香港立法會和劉小麗 · 查看更多 »

华人

華人(Ethnic Chinese),是對原居於東亞中國地區族裔群體及其後代的泛稱,其概念源自於華夏、中華或中華民族。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稱,類似於華人名称还包括唐人、中國人等稱呼,這些名稱隨著政治與歷史變遷,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在化約主義及種族主義的影响下,時常產生混淆不清,難以清楚定義的情況。也由於中國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構成的民族國家,主張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在「中華民族」概念出現後,華人並不特定指具有漢族血统的後裔,一些中國大陸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被稱或自稱為華人,但「華人」的概念一般不以政治或行政區劃甚至國籍做劃分,例如香港人、澳門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華裔也被稱為華人。.

新!!: 香港立法會和华人 · 查看更多 »

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

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前身為1985年設立的「臨時區域議局」選舉團(其時區域市政局仍在籌備成立),1988年正名為「區域市政局」選舉團,至1991年「區域市政局」被歸類為功能組別,選民包括區域市政局全體議員。隨著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於1999年12月31日後解散,兩局代表議席於2000年1月1日起短暫懸空,並於同年選舉由區議會功能界別及飲食界功能界別取代。.

新!!: 香港立法會和區域市政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

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是指由香港區議會的區議員互選的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議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區議會(第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俗稱超級區議會界別,是指於香港立法會選舉自2012年起,五個新增的功能界別議席。由民選區議員擁有參選權、提名權,並由全港未有其他功能界別投票權的香港登記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五個議席。選舉形式是名單比例代表制,以全港作為單一選區。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不包括因所屬界別候選人自動當選而失去投票機會的選民,而若本身是其他功能界別的選民若登記了此界別,將會失去其原功能界別的選民資格。區議員必須獲不少於15個民選區議員有效提名,才能夠參選。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的選舉是全港單一選區,得票率及議席因此具有關鍵意義。.

新!!: 香港立法會和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口譯

口譯(又稱傳譯)是一種翻譯活動,顧名思義,是指譯員以口語的方式,將譯入語轉換為譯出語。.

新!!: 香港立法會和口譯 · 查看更多 »

司法覆核

司法覆核(judicial review),又称司法审查,是司法機關对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公共機構行为合法性、合宪性的审查。通常情况下,英美法系国家以普通法院行使司法,而大陆法系国家多设立行政法院进行司法审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司法覆核 · 查看更多 »

名單比例代表制

名單比例代表制(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List PR),又稱「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Party-list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是比例代表制的一種投票制度。.

新!!: 香港立法會和名單比例代表制 · 查看更多 »

吳文華

吴文华(),字子彬,福建福州府連江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新!!: 香港立法會和吳文華 · 查看更多 »

報酬

報酬(英语术语:Remuneration,英语俗称:Employment compensation),(工資和實物工資的合成),泛指僱員作出有償勞動而獲得的回報,包括工資及其他項目(例如津貼、保險、退休金),以及非現金的各種員工福利,例如有薪假期、醫療保險等。此外亦指為結清債務或彌補傷害所支付的和解款項。 另外也有下列相似用詞:.

新!!: 香港立法會和報酬 · 查看更多 »

堅道

堅道(Caine Road)是香港半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以香港第一位裁判官威廉·堅(William Caine)命名。 堅道東面連接上亞厘畢道、亞畢諾道及己連拿利交界香港動植物公園,西面則連接般咸道、醫院道及西摩道交界合一堂。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亦途經堅道。 堅道是1840年代已經開拓的道路。 堅道由東向西方向為巴士專用線,私家車輛不可以在週一至週五上午7時至下午7時,週六上午7時至下午1時使用堅道西行線。.

新!!: 香港立法會和堅道 · 查看更多 »

姚松炎

姚松炎博士(Dr.,),香港政治人物、學者、前香港立法會議員,代表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香港中文大學前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城市研究課程副教授,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主力研究經濟、發展、土地及房屋政策等議題。姚氏亦是一名專業建築測量師及物業設施管理測量師,並於2016年晉升為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成為九龍西選區候選人,欲通過轉戰地區直選重返立法會,採朱凱迪等人的選舉策略,結果整區缺乏宣傳,最終落敗,這是民主派首次在回歸後地區直選補選中敗予建制派。.

新!!: 香港立法會和姚松炎 · 查看更多 »

威廉·堅

威廉·堅(又譯金尼;英文:William Caine,1799年3月17日-1871年9月19日),出生於愛爾蘭,於鴉片戰爭時,為英國軍隊第26團上尉。英國佔領香港島後,由於行政官義律需要一名對中國法律稍有認識的軍官作為法官,威廉·堅被認為是最適合的人選,於1841年4月30日成為香港政府首任裁判官,於3年後建立香港警察隊,並且兼辦監獄事務,直至於1859年9月離任,共服務18年,共歷5朝香港總督及副香港總督。.

新!!: 香港立法會和威廉·堅 · 查看更多 »

定例局

#重定向 香港立法局.

新!!: 香港立法會和定例局 · 查看更多 »

官守議員

官守議員為在議會中因擔任公職而自動變成議員的人。在香港殖民地時期時,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都自動成為立法局議員。 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還有官守議員,所有3司13局的的司長和局長都自動成為行政會議的官守議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官守議員 · 查看更多 »

官邸

官邸通常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其他高級官員的居所;視情況而定,官邸可能包括官員們的辦公室,也可能是個別分開。.

新!!: 香港立法會和官邸 · 查看更多 »

審計署 (香港)

審計署(英語:Audit Commission,AC)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獨立部門,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部門之一,專責為政府的帳目核數,部門享有廣泛權力,可查閱政府部門的紀錄;要求任何公職人員解釋帳目,提供任何署長認為必需的資料;審計署署長是香港公職人員,根據《香港法例》第122章《核數條例》執行職務時,亦毋須聽命於任何人士或機構,署長職位由行政長官提名,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委任(根據《核數條例》第3條 ,主權移交前由香港總督委任)。現任審計署署長為孫德基,於2012年7月1日上任,成為第23任署長。 現時審計署署長每年向立法會主席呈交三份報告書,一份根據《核數條例》第12條的規定,每年要呈交一份政府帳目;以及兩份關乎衡工量值式審計結果。審計署署長報告書會由政府帳目委員會按照《核數條例》第12條和《立法會議事規則》第2501章第72條的規定,進行審議。.

新!!: 香港立法會和審計署 (香港) · 查看更多 »

尤德

尤德爵士,GCMG,GCVO,MBE(Sir Edward Youde,),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國共內戰期間,尤德曾在「紫水晶號事件」立功,事後在1949年獲英廷授勳。1982年,尤德獲委任接替麥理浩爵士,出任第26任香港總督。任內見證了中、英兩國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認中方將於1997年7月1日起對香港行使主權。尤德在1986年12月5日訪問北京期間心臟病發猝死,成為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的港督。.

新!!: 香港立法會和尤德 · 查看更多 »

專業議政

專業議政(The Professionals Guild)是香港的一个泛民主派组织,成立于2016年9月26日,成員均是泛民主派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是香港立法會第三大政黨,議席與議會陣線相同。 最初以郭榮鏗號召其他民主派功能界別議員加入,成員有6人,後來李國麟加入,議員增至7人,但在姚松炎被取消議員資格後,組織議員又再次回復六人。組織其中一項工作是協調民主派在201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的人選和策略。最後協調出300多人的名單,稱為「民主300+」,並最終有298人當選選委會委員,連同27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民主派合共有325名選委席次。.

新!!: 香港立法會和專業議政 · 查看更多 »

工商及旅遊科

工商及旅遊科(英文:Commerce, Industry and Tourism Branch),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主要負責處理有關香港工業、香港商業及香港旅遊業的事宜。現任部門首長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商及旅遊科) 為利敏貞 。.

新!!: 香港立法會和工商及旅遊科 · 查看更多 »

工黨 (香港)

工黨(Labour Party)是一個香港民主派政黨,其在政治光譜中傾向左翼,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工黨成立於2011年12月18日,四大主張包括:民主、公義、永續和團結,提倡建立一個自由和平等的社會,並著重基層和工人權益。工黨現任主席為郭永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工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工资

工资(Salary),又名薪水,根據雇用合約,雇主週期性給付給勞工的報酬,是僱員勞動的代價,通常是以現金形式給付,屬於員工薪酬的主要部份。廣義上的工資,還包括各種以現金發放的薪酬,例如津貼。.

新!!: 香港立法會和工资 · 查看更多 »

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

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選民由有權在香港工業總會的大會上參與表決的該會會員團體組成。截至2018年登記選民人數為486人。這個界別是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首批設立的十二個功能組別之一,為議會內兩個工業界代表之一,另一個屬工業界(第二)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工業界(第二)功能界別

工業界(第二)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選民由有權在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的大會上參與表決的該會會員團體組成。截至2018年登記選民人數為701人。這個界別是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首批設立的十二個功能組別之一,為議會兩個工業界代表之一,另一個屬工業界(第一)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工業界(第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中區政府合署

#重定向 律政中心.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區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或政协全国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性组织。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召开,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18年3月就职。 目前,全国政协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政协会议闭会时,则由其产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全国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国国内是地位仅次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机构,在對外交往上也承担与各国政党领袖和各界人士交流沟通的角色。同时,每年基本在同期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还与全国人大会议并称为“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采取协商民主制和民主集中制。全国政协委员由各省级政协产生,但也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全国政协常委会则由全国政协全会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五年。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政协办公楼、全国政协礼堂等处召开会议。.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間派 (香港)

中間派(Moderate groups)是香港的中间派政治派系,政治光譜介乎於建制派和民主派之間,主要政治團體包括:民主思路、新思維、專業動力等,多主張理性和務實。 中間派各黨派對不同政治事件的立場亦有差異,例如專業動力政治色彩較淡,主張務實為民生、面對不公義事情可作適度抗爭但不會損害他人利益。民主思路則主張與中央政府溝通、支持「袋住先」、反對2014年佔領中環期間的暴力事件及2016年農曆新年旺角騷亂。.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中間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布政司署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

新!!: 香港立法會和布政司署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功能界別

市政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前身為1985年設立的「市政局」選舉團,至1991年「市政局」被歸類為功能組別,選民包括市政局全體議員。隨著市政局與區域市政局於1999年12月31日後解散,兩局代表議席於2000年1月1日起短暫懸空,並於同年選舉由區議會功能界別及飲食界功能界別取代。.

新!!: 香港立法會和市政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三讀

三讀是世界各地大部份立法機關通過法案的過程,因法案需要被讀三次而得名。.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三讀 · 查看更多 »

一院制

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新!!: 香港立法會和一院制 · 查看更多 »

九龍西選區

九龍西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整個九龍半島和新九龍西部以及地理上處於九龍東的啟德,即包括九龍城區、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新!!: 香港立法會和九龍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九龍東選區

九龍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九龍半島東半部地域,包括黃大仙區及觀塘區。.

新!!: 香港立法會和九龍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People Power),簡稱人力,是香港的一個激進民主派政黨,成立時有近200多名前社會民主連線退黨成員,當中包括前香港立法會議员陳偉業、黃毓民現任主席為現任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成立之初的目標是不滿民主黨和民協等政黨支持2012政改方案,發動「票債票償」運動。 2016年,人民力量與社會民主連線組成進步民主連線出選立法會,最終僅社民連梁國雄及人力陳志全在立法會保住新界東兩個議席,其餘全部落選,其中在九龍東及香港島皆落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人民力量 · 查看更多 »

代議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又稱間接民主制,是由公民以選舉形式選出立法機關的成員(議員),並代表其在議會中行使權力(稱為代議),並與直接民主制相反。 除了在選舉中外,選民和被選者並無約束關係,即被選者在議會中的行為未必真正反映選民的意願,但其表現卻直接影響下次選舉中選民的投票取向。 民主政治可以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沒有任何一種分類法具有絕對性,赫爾德()曾順著歷史發展的先後,將民主政治分成九種類型,分別是古典(城邦式)民主、共和主義民主、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民主、競爭式精英民主、多元主義民主、法治民主、參與式民主及自主式(世界主義)民主等。而最常見的分類方式就是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現代大部分國家均並非直接民主制。 代議民主制是現代國家普遍實行的制度,但是在實踐中,形式上的控制機構和實際的控制機構不符,人民形式上擁有的權力與實際有限的權力不符,議員的承諾與實際表現也常常不相一致,甚至還有民主倒退的可能,因而饱受詬病。.

新!!: 香港立法會和代議民主制 · 查看更多 »

代議政制綠皮書

《代議政制綠皮書》,全名為《代議政制綠皮書 —— 代議政制在香港的進一步發展》,是香港政府於1984年7月18日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的諮詢文件。這份文件被視為香港政制改革的開始,並且是香港政府首次研究代議政制在香港發展的可行性。.

新!!: 香港立法會和代議政制綠皮書 · 查看更多 »

廣東話

#重定向 廣東話 (消歧義).

新!!: 香港立法會和廣東話 · 查看更多 »

建制派

#重定向 建制派 (香港).

新!!: 香港立法會和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伍廷芳

伍廷芳(),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齋號、筆名觀渡廬,祖籍中國廣東新會,生於南洋的英屬馬六甲。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书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議員。後於中國從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華民國外交總長。.

新!!: 香港立法會和伍廷芳 · 查看更多 »

弹劾

彈劾指,按照一些國家的憲法的規定,立法機構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不經行政機構同意就可以取消政府的行政職能,彈劾是這樣的行動中的第一個階段。世界上很多擁有憲法的國家或地区可以進行彈劾,比如美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菲律賓、愛爾蘭、中華民國、大韓民國等地,主要應用於總統制或半總統制的國家。 彈劾的英文impeachment來自拉丁語,是被捉住的意思。這個詞也與現代法語中的動詞empêcher和現代英語中的impede類似,意為「阻止」。中世紀以來常認為該詞源於拉丁文中的impetere(攻擊),但這是錯誤的。Impeachment一詞在法律界更常用於場合,即對證人的誠實可信提出質疑。 彈劾通常很少見,彈劾實際上只是法律上的指控,相當於刑法中的起訴。被彈劾的政府官員面臨著立法機構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對彈劾的的指控定罪。大多數國家的憲法要求投票結果是壓倒性多數(一般是三分之二多数)才可定罪。此外,彈劾的操作很多時侯涉及政治鬥爭,如克林顿彈劾案。.

新!!: 香港立法會和弹劾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新!!: 香港立法會和彭定康 · 查看更多 »

律政司

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縮寫DO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的司法部門,由律政司司長主管,專門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絕大部分刑事檢控、草擬香港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

新!!: 香港立法會和律政司 · 查看更多 »

保安局

保安局(Security Bureau,縮寫为S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主要任務是維持香港公共秩序,內容包括治安、出入境、海關、監獄、消防及救護等等。現任局長為李家超。.

新!!: 香港立法會和保安局 · 查看更多 »

地區直選

地區直選是指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地區作為選區分界,選出的議員議席部分。相對於功能界別,地區直選的議員由該區的登記選民投票產生,並由比例代表制 / 最大餘額方法選出議員。於2010年政改投票當中,政府提出地區直選增加5席並獲得通過,2012年起,地區直選議席將增至35席。 由1998年至今,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分為五大選區:新界西、新界東、香港島、九龍西、九龍東。一般而言,選區的議席數量將按當區人口決定。而2012年之地區直選分區,仍需要經過本地立法解決。 2012年增加的5個超級區議員議席,雖由三百多萬選民投票選出,但提名權及參選權均限制於現任區議員,原功能組別選民亦不能投選超級區議員,選出的議員法律上是功能界別的議員,而非地區直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地區直選 · 查看更多 »

單議席單票制

#重定向 小選區制.

新!!: 香港立法會和單議席單票制 · 查看更多 »

商人

商人,以別人產生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貿易,從而賺取利润的人。商人从事的行业,称为商业;用于买卖获利的货物,称为商品。.

新!!: 香港立法會和商人 · 查看更多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縮寫:CED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負責涵蓋香港旅遊業、保障消費者權益、創意產業及競爭政策事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由工商及旅遊科、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組成,現任局長為邱騰華。.

新!!: 香港立法會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商界 (香港政治派別)

工商業及專業界派系,是香港建制派一個右翼主流派系,自1997年香港回歸後主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經濟政策。目前工商界政黨以經民聯,自由黨,新民黨等為主。.

新!!: 香港立法會和商界 (香港政治派別) · 查看更多 »

商界(第一)功能界別

商界(第一)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選民由有權在香港總商會的大會上參與表決的該會會員團體組成。截至2017年登記選民數目為1,008個。這個界別是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首批設立的十二個功能組別之一,為議會內兩個商界代表之一,另一個屬商界(第二)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商界(第一)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商界(第二)功能界別

商界(第二)功能界別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功能界別之一,選民由有權在香港中華總商會的大會上參與表決的該會會員團體組成。截至2018年登記選民人數為1,385人。這個界別是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首批設立的十二個功能組別之一(也是唯一一個由1985年設立以來未曾經歷投票的功能組別),為議會內兩個商界代表之一,另一個屬商界(第一)功能界別。 目前是唯二未曾經歷投票的功能界別。(另一個為1991年設立的鄉議局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商界(第二)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在香港被簡稱为人大釋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常设立法机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憲制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作出立法解釋。 中国大陆实行成文法,属于大陆法系;而香港在香港回归以后,保留了以普通法、衡平法等不成文法为主的英美法系,并由成文法作補充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PDF檔案),2011年4月。香港的成文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法》和數以千計的條例。成文法存在法律漏洞时,需要通過立法、立法解釋或司法解釋來補充。按照《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擁有解釋權,第二款規定人大常委授权香港特區法院審理案件時解釋《香港基本法》。但人大常委何時有權行使解釋權,即涉及第三款內容,則存在着争议。香港法律界部分人士指出,按其明文規定,人大释法前必须由香港特區法院先做出提请,香港法院的提请是人大释法的先决条件;但中共官員及建制派卻普遍認為,人大釋法權不應受到限制。 1997年以来,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提出,第四次是由終審法院根據《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三款提出,而第二次和第五次則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每次释法都引起争议,被部分人士认为是破壞香港司法獨立。.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重定向 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由于採取议行合一制度,其法律地位高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第一届全国人大于1954年召开,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18年3月就职。 目前,全国人大的全体会议一般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人大会议闭会时,则由其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立法机关,代为行使其大部分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對外交往上扮演立法機關的角色,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与国家主席共同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并称为“全国两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等法律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则由全国人大会议选举产生,任期均为五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楼的万人大礼堂和二楼的常委会会议厅召开会议。.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全票制

全票制又稱「全額連記制」或「多議席多票制」,指選民最多可選擇與議席數量相同候選人的投票制度。全票制可細分為簡單全票制(plurality-at-large)及排序全票制(preferential bloc voting),分別在於後者包括了投票者對候選人的優先選擇次序。.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全票制 · 查看更多 »

八八直選

八八直選,是指香港的民主派人士要求香港政府在1988年於香港立法局選舉中,開始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的建議。但這個建議最終並沒有接納,最後延至1991年香港立法局才有第一次直接選舉。.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八八直選 · 查看更多 »

公共專業聯盟

公共專業聯盟(The Professional Commons),簡稱公專聯,為以會員為基礎的香港民主派非牟利獨立組織。其成立於2007年3月25日,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組織緣起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梁家傑參選使選舉廣受關注,選舉結束後,很多民主派選委及其他專業人士,決定以此為基礎,成立公共專業聯盟。早期公共專業聯盟成員不少也是公民黨成員。 雖然有不少民主派政治人物參加,但其經常發表報告及進行研討會的做法,立場亦相較予其他民主派背景的社運團體溫和,較多時候被視為一個智庫組織。成員亦可按個人意願,因此所属議员被视为獨立民主派议员。 2013年3月21日,公共專業聯盟聯同其他民主派政黨及團體成立真普選聯盟。公共專業聯盟的作用是協調及統合專業力量,以便在建制派佔絕對優勢的功能界別中增加議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公共專業聯盟 · 查看更多 »

公共財政

公共财政,或政府财政,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里政府可以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也可以是地方政府。国家或地区每年的财政的支出预算,以及其比例大小,一般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发展方向。公共财政之外,政府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其他途径包括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法律法规等。.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公共財政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事務局

公務員事務局(Civil Service Bureau,CS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公務員事務。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為羅智光。.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公務員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公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亂(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六七左派工會暴動、香港五月風暴。现在一般公认其於1967年5月6日起開始,於同年12月基本結束,是一場由香港親共人士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極端思潮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其由最初的工人运动、反港英政府示威,演變成後來的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大陆取代中華民國政权后香港唯一左派暴动。 六七暴動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到后来有罷工工人被警方打伤打死,示威者其後使用暗殺、炸彈放置(涉及1,167個炸彈)和槍戰作為報復。在事件中,全體香港警察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左派示威者冲突,作出驅散、鎮壓及拘捕行動。期間,1,936人被檢控,约212名警務人員在內的832人受傷,51人死亡(5名警察在事件中死亡;5名香港边境警察和1名来自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共產黨民兵在边境冲突中死亡;参加反英示威的示威者约20多人因为镇压死亡;7名市民遭炸死;電台主持林彬被燒死),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其时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華人民共和国不少城市都爆发支援“香港抗暴”的游行示威,英国驻华代办处亦被红卫兵捣毁,英国驻沪处理侨务专员办事处一同受到冲击并被关闭。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林彬在節目中批評左派的暴力行徑,數日後,其本人與堂弟被人投擲汽油彈燒死,被認為是這次暴動的標誌性事件。六七事件可算是香港歷史的分水嶺。.

新!!: 香港立法會和六七暴動 · 查看更多 »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Former French Mission Building),又譯前法國海外傳道會大樓,是香港法定古蹟之一,位於香港島中環炮台里,於1997年至2015年為香港終審法院的所在地。.

新!!: 香港立法會和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 查看更多 »

創新及科技局

創新及科技局(簡稱創科局;英語: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Bureau,IT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的創新科技及資訊科技發展政策,及在政府內部統籌相關的事務。立法會會議於2015年6月3日通過開設創新及科技局的決議案,至2015年11月6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創新及科技局於2015年11月20日正式成立,首任局長為楊偉雄。.

新!!: 香港立法會和創新及科技局 · 查看更多 »

勞工及福利局

勞工及福利局(簡稱勞福局;英語:Labour and Welfare Bureau,LW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扶貧、勞工、人力及福利政策。於2007年7月1日成立,現任局長為羅致光。.

新!!: 香港立法會和勞工及福利局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新!!: 香港立法會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石禮謙

石禮謙(Abraham Shek Lai-him,)是天主教徒,出生於澳門,籍貫廣東順德,在中學時曾修讀六年法語,澳洲悉尼大學文學士及教育文憑。 前土地發展公司總裁,大舜政策研究中心顧問,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為建制派政黨經民聯成員之一,2000年循地產及建造界功能界別‎進入立法會,2004年、2008年、2012年及2016年均以無競爭對手自動當選獲得連任。.

新!!: 香港立法會和石禮謙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

軍中將砵甸乍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英國軍人及殖民地官員,1843年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新!!: 香港立法會和砵甸乍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連線

會民主連線(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簡稱社民連(LSD),是一個主張「民主制憲」的泛民主派政党,由議員、社運人士,以及基層市民等組成,自稱為「基層主導、民主企硬,旗幟鮮明的反對派」。 社民連現任主席為吳文遠。自2011年起,梁國雄一直是該黨唯一的立法會議員。 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社民連取三席,一度成為泛民主派第三大黨。其後,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進行議會抗爭,惟多次被拾違反議事規則而被逐出議事廳。 2010年,社民連發起「五區公投」,此黨三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聯同兩位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及陳淑莊於2010年1月26日集體辭職,其後參加補選並再次當選重返立法會,惟投票率只得17.1%,宣告公投無效。 2011年1月,社民連分裂,黃毓民、陳偉業與部分黨員退黨,另組人民力量,社民連實力因而遭到削弱。 2016年,因應本土派崛起削弱原激進民主派之支持票源,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進步民主連線,派出六人參選,最終只有新界東的梁國雄及陳志全成功連任,社民連參選新界西、新界東及九龍西,其中於九龍西(社民連)及香港島(人力)皆低票落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社會民主連線 · 查看更多 »

立法局

立法局是英國屬地或英聯邦國家中的立法機構。在兩院制建制下,立法局通常指上議院。;.

新!!: 香港立法會和立法局 · 查看更多 »

立法局大樓

#重定向 終審法院大樓.

新!!: 香港立法會和立法局大樓 · 查看更多 »

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又稱立法部門或立法機關,是現代社會中負責議定法律的機構,屬於一種合議性團體,通常由所在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除了制定、修改與廢除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各式法案(如審批政府的公共預算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如聽取施政報告與質詢、召開公聽會或聽證會)等功能。如為國家層級的立法機構,還會負責執行宣战、媾和、批准条约、批准緊急狀態、选举與罷黜政府高級官員、甚至立廢国家元首等國家權力。而部分政府間國際組織也設有立法機構。立法機構通常稱為「議會」或「議院」,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 在議會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而在總統制之下,行政部門首長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立法機構通常由一個或多個單位組成(中文多稱呼為「院」,英文則稱為「chamber」或「house」),主流形式則為一院制與兩院制。多院形式的立法機構,各單位往往有著不同的職責、權力、以及產生成員的方法。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架構和议事程序。.

新!!: 香港立法會和立法机构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大樓 (香港)

#重定向 終審法院大樓.

新!!: 香港立法會和立法會大樓 (香港) · 查看更多 »

立法會綜合大樓

立法會綜合大樓(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鐘立法會道1號,為香港立法會的會議場館。.

新!!: 香港立法會和立法會綜合大樓 · 查看更多 »

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三屆立法會於2004年9月12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及功能團體各選出30名,任期四年,由2004年10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於2004年10月6日經議員互選產生。.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三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一屆立法會於1998年5月24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地區直選20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10名,任期兩年,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第二屆立法會於2000年9月10日經選舉產生,60名議員分別從分區直接選舉選出24名、功能團體30名、選舉委員會6名,任期四年,由2000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主席為范徐麗泰。.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二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亦是香港的一院制議會。第五屆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經2012年9月9日的選舉產生。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分別選舉35位議員。7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是自回歸後第二屆立法會以來首次沒有香港島補選的一屆,但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員湯家驊於2015年10月1日辭職,新界東補選於2016年2月28日舉行,維持第二屆立法會以來每屆立法會皆須進行地區直選補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五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六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香港的立法機構,是香港的一院制議會。第六屆立法會共有70個議席,經2016年9月4日的選舉產生。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35位議員。7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 2016年11月15日,高等法院裁定兩名議員游蕙禎及梁頌恆的宣誓無效。2017年7月14日,高等法院裁定四名議員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梁國雄的宣誓無效。隨後,立法會秘書處分別在兩案件宣判日起計 21 天內刊登憲報宣佈議席出缺。現正視乎各人上訴的決定及程序,及考慮其他因素始安排補選。 2017年8月25日,香港終審法院裁定兩名議員游蕙禎及梁頌恆的上訴無效。 2017年9月14日,選舉委員會公佈將會於2018年3月11日就三個地方選區(新界東、九龍西、香港島各一席)及功能界別(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進行補選。 2018年3月11日,立法會補選舉行,建制派及民主派於是次補選各取2個議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六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第四屆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第四屆立法會共有60個議席,60位議員經於2008年9月7日的選舉產生 。當中,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選舉分別選出30位議員。60名議員的任期為四年,由2008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

新!!: 香港立法會和第四屆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羅冠聰

羅冠聰(Nathan Law Kwun-chung,),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電競評述員,綽號「電競聰」,香港眾志創黨主席,曾任第五十八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秘書長、第五十七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常委、第四十七屆嶺南大學學生會代表會主席、第四十七屆嶺南大學學生會署理會長。於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當選立法會議員,以23歲之齡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2017年7月,他因立法會宣誓風波而被法庭宣佈喪失議員資格,其後因2014年雨傘運動涉非法集結罪被判有期徒刑8個月。.

新!!: 香港立法會和羅冠聰 · 查看更多 »

環境局

境局(英文:Environment Bureau,縮寫:EN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一個決策局,是由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分拆出來的;於2007年7月1日成立,負責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及能源等相關的政策。.

新!!: 香港立法會和環境局 · 查看更多 »

無黨籍

無黨籍,或稱無黨派、獨立人士,是指不屬於任何政黨的公職人員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選舉時又稱為獨立候選人,在中国大陸稱之為無黨派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人士並不代表其沒有政治傾向。.

新!!: 香港立法會和無黨籍 · 查看更多 »

熱血公民

熱血公民(Civic Passion)是一個香港本土派政黨,於2012年2月29日成立,以「文化抗共」的旗幟號召香港「文化建國」,核心人物有鄭松泰及鄭錦滿。其主張為「五區公投,全民制憲」及「永續基本法」。.

新!!: 香港立法會和熱血公民 · 查看更多 »

直接选举

接選舉(Direct election),簡稱直選,即政府首腦或立法機關的議員由民眾直接選舉產生。選民可以直接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投票予他們喜歡的參選人。至於決定當選者則要依據不同的選舉方式。一般而言以得到較多數選票者勝或以兩局制先行淘汰部份參選者。相對概念為間接選舉。現時直接選舉主要出現在總統制國家,議會制國家多為間接選舉。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選舉不一定代表制度較間接選舉更為民主。.

新!!: 香港立法會和直接选举 · 查看更多 »

發展局

展局(Development Bureau,缩写:DEV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其中一個決策局,成立於2007年7月1日,負責有關規劃、土地用途、屋宇、市區重建、公共工程,以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事宜。現任局長為黃偉綸。.

新!!: 香港立法會和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莊士敦

莊士敦爵士,KCMG,CBE(Sir 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別號「志道」,英國蘇格蘭愛丁堡人,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及牛津大學,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之外籍帝師。.

新!!: 香港立法會和莊士敦 · 查看更多 »

選舉委員會 (香港)

選舉委員會(英文:Election Committee)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設立,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組織。.

新!!: 香港立法會和選舉委員會 (香港) · 查看更多 »

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

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Election Committee functional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局、立法會已廢除的功能界別,選民為選舉委員會的成員。 1995年,根據彭定康推行的政治改革,此功能組別成立。但在主權移交前後的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在成員組成及選舉方法皆大相逕庭,因而只為名稱相同的功能界別,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 · 查看更多 »

運輸及房屋局

運輸及房屋局(簡稱運房局,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TH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三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對外對內的海、陸、空交通,以及物流和房屋的政策。現任局長為陳帆。.

新!!: 香港立法會和運輸及房屋局 · 查看更多 »

非建制派

非建制派,或稱非建制陣營(Opposition camp),亦稱為反對派,為一個香港政治意識形態陣營,政治上與建制派分庭抗禮。 2016年後,非建制陣營指建制派以外的政治派系所組成的陣營,即民主派(包括泛民主派和自決派)、本土派(包括民族自決派)及部分親民主中間派的聯合陣營。 非建制派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中獲得有55%的普選票支持,取得30席,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以來最多。但在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後,經香港政府入稟司法覆核,6名非建制派議員先後被香港高等法院褫奪議員資格,成员減至24名,並失去地區直選的過半優勢,雖然在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中取回2席,但因九龍西選區落敗,無法奪回分組點票的否決權。.

新!!: 香港立法會和非建制派 · 查看更多 »

青年新政

青年新政(Youngspiration),簡稱青政,是一個主張香港民族自決的本土派政黨。青政反對香港「中國化」、「赤化」,要求「港中區隔」《明報》:,2015年9月21日,成員逾百人《立場新聞》:,2015年3月25日。.

新!!: 香港立法會和青年新政 · 查看更多 »

行政主導

行政主導,前英國大法官許琛勳爵稱之為選舉獨裁,指政治架構中行政部門(政府)主導及控制法案流程和立法的情況。 出現這樣的詞語主要是為了和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論抗衡,以論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存在的合理性。.

新!!: 香港立法會和行政主導 · 查看更多 »

街坊工友服務處

街坊工友服務處(Neighbourhood and Worker's Service Centre),簡稱街工,為一個香港民主派的政黨和新界西地區的社區與勞工綜合服務組織,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 作為一個政黨,街工現時佔1席香港立法會議席及2席葵青區議會議席,為葵青區議會內最大的泛民政黨。現任主席為胡偉忠,副主席則為梁耀忠。其總部設於新界葵涌葵芳邨葵仁樓地下,是少數將核心設在公共屋邨的政治團體。 作為一個地區服務組織,街工旗下設有再培訓教育中心、荃灣教育中心、荃灣豪輝綜合服務中心、勞工(工會)事務組及社區事務組。.

新!!: 香港立法會和街坊工友服務處 · 查看更多 »

食物及衞生局

食物及衞生局(簡稱食衞局,Food and Health Bureau,英語簡稱為FH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重組後所分拆出來的一個新決策局,由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分拆出來;已於2007年7月1日正式成立。將會專注地處理食物安全、環境衞生及健康事宜。現任局長為陳肇始。.

新!!: 香港立法會和食物及衞生局 · 查看更多 »

馮載祥

馮載祥,香港立法會前秘書長,夫人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主席馮馬潔嫻,兒子為勞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馮興禮。 1994年立法局秘書處獨立於香港政府之後,即擔任秘書長一職至2008年。馮載祥曾為三任立法會主席施偉賢、黃宏發、范徐麗泰身邊服務達14年。.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馮載祥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選區

香港島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包括廣義的香港島地域,即南區、灣仔區、中西區及東區四區總和,亦即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等島嶼。2012年至2016年度第五屆香港立法會,香港島選區共有7個議席。香港島選區亦是香港回歸後,從第二屆至第四屆立法會及第六屆立法會,均有任內議席出缺而需進行補選的選區。.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島選區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業總會

香港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Hong Kong Industries,簡稱工總或FHKI)為香港一個工商業協會組織,於1960年根據香港法例第321章所載條例成立。該會的總部位於九龍長沙灣長裕街8號億京廣場31樓,會員以香港工商界廠商為主,包括在大中華地區開廠的實業家。.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工業總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工會聯合會

香港工會聯合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缩写为HKFTU),簡稱工聯會,成立於1948年,前稱「港九工會聯合會」,是香港的傳統亲共工會,也是一個政治組織,在香港立法會佔有席位。.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工會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英文: The Chines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簡稱廠商會),成立於1934年9月1日,是在香港政府註冊之非牟利工商團體(Trade Association)。 公司會員超過3700家,目的是服務社會,維護公共利益,加強社會及國際聯繫,促進工商業發展。 實務包括:組織貿易團、參加國際貿易展覽、貿易諮詢、協助商貿調處、工業教育及訓練、舉辦工展會、香港名牌選舉、簽證及電子服務(包括產地來源證、加工證、轉口證、轉載證、出入口報關及商事證明等)。.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華總商會

香港中華總商會(英文:The Chinese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成立於1900年,為香港一個非牟利的親建制派華商團體。目前會員人數超過6000人,會員經營之業務包括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銀行、保險、房地產、建築、資訊科技、專業服務、交通運輸、食品、百貨批發零售、飲食服務及旅遊業等。.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是指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的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宣誓正式就任時,因誓詞中言語和行為而發生的政治風波,並導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涉及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建制派及民主派之間進行的政治鬥爭,並導致6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祇奪资格。 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之始有近30名民主派議員。2016年10月12日,其中15名民主派議員,包括不同黨派人士(亦包括民主黨部分成員),在宣讀誓詞前後增加內容,或以不同道具、形式等表達政治理念、訴求等。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監誓期間,拒絕為其中三人監誓:姚松炎在第一次宣誓修改誓詞,其後在秘書長警告後,按誓詞讀戍,但在完成誓詞後緊接讀出增加的內容。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標語,並在宣誓時更改誓詞內容。梁頌恆主要先宣讀一段涉及「Hong Kong Nation」的內容,其後以較為輕的語氣讀出誓詞(英文版本),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游蕙禎在宣誓時以較快速讀出誓詞(英文版本)的「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eople's Refucking of CHI-NA」,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由於立法會秘書長拒絕監誓,三人不能參與宣誓成為立法會議員程序。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先後向法院提出兩次司法覆核,第一次為梁頌恆及游蕙禎,第二次為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 截至2017年7月14日,有6名民主派被褫奪议席,包括梁頌恆、游蕙禎、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他們經由時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其後先由被香港高等法院的原審中取消議員資格。.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 查看更多 »

香港節

香港節是由香港殖民地政府發起,由政府及商業機構共同贊助,與各區市民合辦,於1969年、1971年和1973年在香港舉辦的大型慶祝活動,為香港開埠以來的首次同類活動。它被形容為「香港有史以來單純為市民而設的最具野心而最多采多姿的娛樂節目」。.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節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s Alliance for Hong Kong),簡稱經民聯,香港建制派第二大政黨,现为香港立法會第三大黨,擁有1個地區直選議員及6個功能界別議席,直選議席不及民建聯、工聯會和新民黨。成立於2012年10月7日,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為創黨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經濟民生聯盟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商會

香港總商會(簡稱總商會或西商會;The 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始創於186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非牟利機構。於創會時,成員有62家,現在會員機構達4,000家,包括跨國企業、香港本地公司及中資機構。 香港總商會亦經常就經濟和工商政策給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意見,包括每年提交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意見書。香港總商會是最早提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概念的商界組織,於2000年1月發表報告,提出陆港自由貿易協議的構思。香港總商會在於2005年推出《清新空氣約章》,鼓勵商界企業為清新空氣出一分力。.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總商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簡稱推委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籌組而成,推選委員會全部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組成,必須具有廣泛代表性,成員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地區代表、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前曾在香港行政、立法、諮詢機構任職並有實際經驗的人士和各階層、界別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士。是負責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長官及臨時立法會的組織。1996年11月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推委會成員名單。推委會由400名組成,由以下4個界別所組成:.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簡稱香港特區籌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根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成立,1995年1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區籌委會組成人員名單。1996年1月26日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1997年7月11日結束工作,其間共召開了10次全體會議。籌委會的職責是負責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有關事宜,主要包括組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籌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及統籌、協調、推動慶祝香港主權移交的有關活動等。.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簡稱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委會或預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的決定》成立。預備工作委員會共70名委員。1993年7月16日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預委會共召開了6次全體會議,而轄下小組也舉行了多次會議和研討會。並在1995年1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結束工作。.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相当于最高法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庭制度內的最高上訴法院。根據《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終審法院條例》及其他法例所賦予的權力,聆訊來自香港高等法院(包括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的民事及刑事上訴案件,對香港司法管轄權範圍內的訴訟有最終審判權。 香港終審法院從1997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在中環炮台里的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辦公。當香港立法會2011年遷往立法會綜合大樓、而舊最高法院大樓經過復修後,終審法院於2015年9月7日遷往舊最高法院大樓,而原址亦將移交其他部門或香港聖公會使用。.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The High Cour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是香港司法機構的一個法院,由兩部份組成:原訟法庭和上訴法庭。 原訟法庭是香港最高級的原訟法院,有無限的司法管轄權,除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和外交等國家行為,可聆訊香港任何的民事和刑事訴訟,還處理來自各區的裁判法院、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和淫褻物品審裁處的上訴案件。 上訴法庭是香港除終審法院外最高級的上訴法院,專門處理來自原訟法庭、區域法院和土地審裁處的上訴訴訟,而上訴法庭的上訴案件則會轉至終審法院。 香港高等法院位於香港島金鐘金鐘道38號,與金鐘道政府合署為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與司法機構達成共識,將高等法院重置於中環新海濱的五號用地,以解決法院的長遠需要。.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選舉制度 · 查看更多 »

香港親共團體

香港親共團體(Pro-Communist groups)泛指一些政治立場上絕對服從中國共產黨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香港團體,過往親共團體是指與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香港親台團體處於對立陣營,在中國官方媒體常稱為愛國愛港的團體及穩定香港社會的力量,但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後親台勢力逐漸消退,現在主要與香港的泛民主派對立。不少親共團體也是中共在香港的支部組織,例如左派工會和國貨公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香港的親共和親台勢力透過工會運動逐漸形成壁壘分明的對立陣營,親共團體當中以成立於1947年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最具代表性,而親台團體代表則有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工團)。Hong, N., and Warner, M.,. Springer, 1998, p.128.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親共團體 · 查看更多 »

香港高等法院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高等法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興建及管理,共耗資3億9千萬港元興建,於1998年9月28日開放。 香港歷史博物館為香港居民及遊客介紹香港的歷史,展覽內容包括香港及南中國一帶的考古發現、珍貴文物及資料等;涵蓋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向參觀者呈現香港四億年來的自然生態環境及歷史故事。博物館總樓面面積18,500平方米,常設展廳佔地7000平方米,並經常舉辦包括香港掌故等主題展覽。.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殖民地時期

#重定向 英屬香港.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殖民地時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法例

《香港法例》是香港現存的成文法法例編彙。由於香港的法律制度以普通法為依歸,對於有爭議的案例或有必要遵守的規定,都會以成文法形式頒佈並實行。.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法例 · 查看更多 »

香港本土

香港本土(Hong Kong First)是一個香港泛民主派及本土組織,成立於2013年1月31日。由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及范國威創立,主張捍衛香港基本法訂明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珍惜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支持香港民主自治,但不支持港獨、民族自決以及以武力方式應對中港矛盾,因此與大部分本土派組織有明顯區別,香港本土現成為香港立法會泛民主派第四大黨。.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本土 · 查看更多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簡稱會展;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縮寫:HKCEC)是香港的主要大型會議及展覽場地,位於香港島灣仔北岸,是香港地標之一;由香港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擁有,由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每年舉辦7項亞洲最大規模及4項世界最大規模展覽。 2012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CEI Asia magazine》,第10度榮膺亞洲最佳會議展覽中心殊榮。同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第23屆TTG旅遊業大獎中,第4度獲選為最佳會議及展覽中心殊榮。.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制訂,在每年4月1日政府財政年度開始前,由財政司司長在香港立法會宣讀,並且付諸表決;通過後再由行政長官簽署、送交中央人民政府備案。 財政預算案在立法會內稱為撥款條例草案。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50及第51條,立法會如果拒絕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而經協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在徵詢行政會議意見後,解散立法會。立法會如果拒絕批准政府的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可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如果由於立法會已解散而不能批准撥款,行政長官可按上一財政年度的開支標準,批准臨時短期撥款。.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

香港政治由香港開埠開始,社會發展便同時受臨近的中國大陸和英國,形成有別於中國和英國而自成的香港政治制度。.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政治 · 查看更多 »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簡稱政制改革或政改,以1997年为界分为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香港回歸後的政治制度改革。現通常指后者,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落實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上的改動。至今已討論超過二十年。.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英文: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是一個由香港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各級學校教師組成的工會,現有會員95981人,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民主派組織。其定位除了是工會外,還是教育團體、社會團體和民間團體。現任會長是馮偉華,而監事會主席潘天賜兼任香港職工會聯盟會長。 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休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日常事務,監事會從旁監察。理事會與監事會都是由全體會員一人一票不記名投票選出。.

新!!: 香港立法會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 查看更多 »

马儒翰

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 英国人。传教士马礼逊的长子,又称小马礼逊。 馬儒翰1814年生于澳门,1843年8月29日病死于香港,後來遷葬到澳門賈梅士公園隔壁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基督教)墳場,和他父親瑪禮逊、母親瑪麗(Mary)、及出生後不久便夭折的哥哥占士(James)葬在一起。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英方行动,担任过中英《南京条约》谈判的翻译。英国割占香港后,任香港议政局和定例局委员,兼代辅政司。.

新!!: 香港立法會和马儒翰 · 查看更多 »

魯平

魯平(),中國前政治人物,祖籍四川閬中,曾經擔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祕書,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前任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魯平 · 查看更多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英語: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Treasury Bureau,FST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財經事務及政府庫房。成立於2002年7月1日,現任局長為劉怡翔,副局長陳浩濂。.

新!!: 香港立法會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查看更多 »

財經事務科

財經事務科(英語:Financial Services Branch),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的部門,主要負責處理有關香港金融及經濟事務的事宜。部門首長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現時由黃灝玄擔任。.

新!!: 香港立法會和財經事務科 · 查看更多 »

黃宏發

黃宏發(Andrew Wong Wang-fat,),香港政界人物,出生於上海,曾任多屆香港立法會議員,前行政局議員,前立法局主席(1995年-1997年),現為新界鄉議局當然執委。黃宏發亦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創始人,任高級講師三十年後,獲名譽教授退休。他是唯一一位獲民主派支持的立法局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黃宏發 · 查看更多 »

范徐麗泰

范徐麗泰(Rita Fan Hsu Lai-tai,),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得悉英國將撤離香港後低頭落淚,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曾關注香港教育和越南船民問題等事務。范徐麗泰在1992年與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到1993年,范徐麗泰轉投親共陣營,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親「英」變成親「中」。 范徐麗泰於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自2005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連續為支持度最高的立法會議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范徐麗泰 · 查看更多 »

郭榮鏗

郭榮鏗 (Dennis Kwok Wing-hang,),香港政治人物、執業大律師,現任公民黨執委(黨務發展),香港立法會法律界功能界別議員,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郭榮鏗 · 查看更多 »

舊中區政府合署

#重定向 律政中心.

新!!: 香港立法會和舊中區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舊最高法院大樓

#重定向 終審法院大樓.

新!!: 香港立法會和舊最高法院大樓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香港立法會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香港立法會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葉國謙

葉國謙(Ip Kwok-him,),前任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區議會(第一))議員。現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董事會非執行董事。葉曾擔任民建聯前副主席(1998年12月至2009年4月)、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及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葉國謙 · 查看更多 »

鄭松泰

鄭松泰博士(Dr.,),社會學學者及政治人物,曾於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擔任專任導師,任教香港社會、香港政治經濟學、現代中國文化以及社會學導論等科目。2018年6月合約完結後理工大學不再續約。 鄭松泰為政治組織熱血公民主席,綽號泰博,在網絡電台熱血時報擔任《熱血政治》節目主持。.

新!!: 香港立法會和鄭松泰 · 查看更多 »

臨時立法會

臨時立法會(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又稱臨立會。是香港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之前、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的立法機關。它是中英雙方由於對彭定康政改方案的意見分歧,而中國方面單方面成立的組織。任期由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根據港英政府的法例,此會是非法組織,所以他們在深圳開會,香港主權移交後乃移至香港开会并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为合法组织。.

新!!: 香港立法會和臨時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自由黨 (香港)

自由黨(Liberal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創立於1993年,前身為啟聯資源中心。前黨主席、立法會議員田北俊一直是自由黨的代表性政治人物。.

新!!: 香港立法會和自由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自決派

自決派(Self-determination groups),又称民主自決派(Democratic self-determination groups),是指在香港主張通過民主自決,實現香港真普選及真正自治,但不主張香港獨立及民族自決,同時達到反地產霸權、反對資本家及財團剝削和彰顯社會公義,並強調於社區參與中爭取自主權的政治及學術派系。 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雖然本土自決字面不合理,但因他們的政綱路線較原來的激進民主派更加激進,部分傳媒把「自決派」與「本土派」當選議員一併統稱為「本土自決派」。自決派及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2016年組成民主派會議,又稱「G27」。 2017年,立法會議員劉小麗及香港眾志成員羅冠聰被褫奪議員資格,自決派至今在立法會擁有1個議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自決派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香港立法會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金鐘道政府合署

金鐘道政府合署(Queensway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一座政府合署,位於香港島金鐘金鐘道66號,分為低座和高座,分別於1985年及1986年落成。高座樓高56層,為香港最高的政府合署大樓。.

新!!: 香港立法會和金鐘道政府合署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香港立法會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香港立法會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皇制誥 (香港)

《英皇制誥》(Hong Kong Letters Patent;1843年—1997年),通稱「香港授命狀」或「香港憲章」,是香港在英國殖民時期的重要憲制性法律文件,為皇室制誥的一種。當中的21條條文授予香港總督權力,能夠掌控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而這些機關並無任何制衡港督的權力,而王室對香港總督和政府有絕對的控制權,確立了香港所有權力集中在總督,使總督能高效率施政的殖民地政體。.

新!!: 香港立法會和英皇制誥 (香港)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香港立法會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集體談判

集體談判是指勞方集體性地透過工會,與資方談判僱傭條件,而資方必須參与,而談判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其目的是希望勞資雙方能夠在一個較平等的情況下訂立僱傭條件,以保障勞方應有的權益。而集體談判權就是一些國家及地區賦予勞工的一種權利。.

新!!: 香港立法會和集體談判 · 查看更多 »

通訊及創意產業科

通訊及創意產業科(英文:Communications and Creative Industry Branch),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主要負責處理有關廣播、電訊、創意產業發展,以及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範疇的政策事宜。部門首長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創意產業)。.

新!!: 香港立法會和通訊及創意產業科 · 查看更多 »

陳健波

陳健波(Chan Kin-por,),生於中國大陸,籍貫廣東潮州,香港立法會(保險界)議員,現任慕尼黑再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 Advisory Board Member、曾任慕尼黑再保險公司香港分公司行政總裁,恒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兼保險業務主管,華商保險公會主席及香港保險業聯會主席。 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陳智思選擇不角逐連任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結果以60票對52票戰勝另一候選人蔡中虎,成功當選為第四屆香港立法會議員。 在2010年5月19日立法會就檢討職業安全健康及僱員保償制度議案的投票中,有意見認為,陳健波以唯一的一張功能組別反對票,在分組點票制度之下,成功反對總共有33票贊成的議案。令保障打工仔職業安全健康及保償的民生議案不能通過。但其實當日的議案是在功能組別12票棄權、1票反對及9票支持下,由於支持票不過半數,議案才不獲通過,而並非單一張反對票而令議案不通過,然而這一票卻起了指標效果。 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於保險界功能界別自動當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陳健波 · 查看更多 »

陳維安

陳維安(Kenneth Chen Wei-on,),羅定邦中學校監,香港立法會秘書長,曾任教育局副局長及香港賽馬會馬場事務部總監。.

新!!: 香港立法會和陳維安 · 查看更多 »

陳沛然

陳沛然(Pierre Chan,),出生於香港。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醫學界功能界別),亦為律敦治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

新!!: 香港立法會和陳沛然 · 查看更多 »

排序複選制

排序複選制(Instant-runoff voting,IRV)、「順位同票制」或「優序投票制」,也稱為「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AV)、「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是一種排序投票制度。.

新!!: 香港立法會和排序複選制 · 查看更多 »

李慧琼

李慧琼(Starry Lee Wai-king,)香港政治人物,祖籍佛山市南海區西部丹灶鎮,現為民建聯主席、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九龍城區區議員、民建聯中央及常務委員。在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曾擔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李慧琼畢業於五邑司徒浩中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是香港註冊會計師。她是民建聯首位女性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李慧琼 · 查看更多 »

梁君彥

梁君彥(Andrew Leung Kwan-yuen,1951年2月24日-),香港現任香港立法會主席,代表工業界(第一),曾擔任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職業訓練局主席和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籍貫廣東順德。.

新!!: 香港立法會和梁君彥 · 查看更多 »

梁國雄

梁國雄(Leung Kwok-hung;),綽號“長毛”(Longhair),祖籍廣東增城,香港社會主義政治人物、社會運動人士,四五行动总代表,香港前立法會議員,属于泛民主派中的激进民主派,还被认为是香港托派的代表人物。他在2004年首次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迄今已五度當選。但於第五次當選時因宣誓風波被法庭裁定取消議員資格,但其與姚松炎和其他被取消資格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不同,並非因主張自決及香港獨立而被取消資格,現正上訴中。 梁國雄曾是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成員,信奉不断革命论、世界革命等托洛茨基主义理論。他常穿著印有阿根廷共产主义革命家-zh-cn:切·格瓦拉;zh-hk:捷古華拉-头像的襯衫,配合一頭披肩長发,成了他的招牌形象,故得到「長毛」這個綽號,英國傳媒稱之“Longhair”。他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诗句「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为座右铭。 2017年2月8日,梁國雄宣布參與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但不久就宣布退选。任職議員期間極力爭取並關注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回購公共事業(港鐵,領展,東西隧道等),標準工時,香港最低工資等民生議題。.

新!!: 香港立法會和梁國雄 · 查看更多 »

梁頌恆

梁頌恆(Sixtus "Baggio" Leung Chung-hang;),前香港立法會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員。香港本土派,香港獨立運動及香港民族主義支持者,青年新政召集人, 他曾就讀於香港華仁書院、香港城市大學,並為城大2007-2008年度的學生會幹事會會長,曾接觸香港中聯辦。青年新政的創立人之一,以本土綱領、民族自決為理念,2016年8月與本土民主前線結盟參選。 他與游蕙禎、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的立法會議員生涯只有12天,是立法會及立法局自1985年引入直選以來最短任期的議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梁頌恆 · 查看更多 »

權力及特權法

#重定向 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

新!!: 香港立法會和權力及特權法 · 查看更多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 Hong Kong),簡稱民建聯(DAB),前稱民主建港聯盟,是一個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立場為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同時爭取基層、中產和商界的支持,在此方面與另一建制派政黨工聯會有別。民建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大部分立場與中共中央一致。該黨被民主派人士稱為保皇黨。 前任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為創黨主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查看更多 »

民主化

民主化的字源來自民主,通常指的是政權由獨裁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的過程。不少人主張民主化可以被視為一種長期而且連續的歷史過程,而且可以發生在各種社會領域,例如經濟民主化、家庭民主化等等,,近來也有學者討論全球化的民主治理議題。但是在一般人與大多數社會科學家的理解中,民主化通常是指從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等其他各種政治體制轉變成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治權威的組織方式可能會出現本質上的改變。民主化的社會生態會產生很大改變。.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主化 · 查看更多 »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主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主派 (香港)

民主派(Pro-democracy camp),亦稱為反對派,為香港的一個政治意識形態陣營,與建制派在政治立場方面不合,但在某些經濟議題上持有相同意見。.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主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民建聯

#重定向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建聯 · 查看更多 »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簡稱民政局;Home Affairs Bureau,縮寫:HA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門負責康樂、文化、博彩、公民教育、青年政策以及地區行政等事務。該部門於1997年7月1日繼承主權移交前的布政司署政務科(政務司為該科的首長),現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為劉江華,副局長為陳積志。.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政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民意代表

民意代表,又称为議員、代議士,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種立法機關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公職人員。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是指代表多數人的意思,也等同於群眾的意見領袖。在現代的代議制度中,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

新!!: 香港立法會和民意代表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香港立法會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香港立法會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法案

法案(Bill)又稱法律(草)案、條例(草)案,是法律在通過之前遞交議會審議的形式,三讀通過後即成為法律的一部分。在大部分政治體制中,法案還必須由行政首長或國家元首簽署同意方能正式生效。如其不同意,可以運用否決權否決之;但部分國家或地區如議會再以絕大多數通過,法案即自動生效。 法案通過後即成為法律(英文Act或Law),對政府有約束力;而議案是議會要求政府進行某些行動的討論案,沒有約束力。即使議會通過了議案,政府也不一定要照辦。.

新!!: 香港立法會和法案 · 查看更多 »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新!!: 香港立法會和泛民主派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香港立法會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The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and Kowloon Labour Unions),簡稱勞聯(FLU),是香港第三大工會聯合組織。截至2016年,其轄下工會數目有89個,僅次於代表親建制派的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有190個,以及泛民主派的香港職工會聯盟(職工盟)的80個,比親中華民國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工團總會)的27個多。但人數就比職工盟為少。同時是在香港立法會擁有一個議席的政治團體,而勞聯同時在香港432席民選區議會中,擁有一席區議員(深水埗區)。 勞聯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中,被劃為建制派,但勞聯同時是親泛民主派的職工盟86個屬會中的其中一個,而勞聯的代表也是職工盟26名執行委員之一,更是當然執行委員。泛民主派在2007年初舉行「普選盃」足球聯賽,勞聯亦有參加。.

新!!: 香港立法會和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 查看更多 »

港元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粵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新!!: 香港立法會和港元 · 查看更多 »

游蕙禎

游蕙禎(Yau Wai-ching;),香港青年新政成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本土派成員,香港獨立運動,香港民族主義者及同人誌作家。游提倡以民族自決方式決定第二次香港前途問題。 游本來任職行政人員,因受雨傘運動的啟發而踏入政界,為參選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而全職投入政治,推動政策港人優先,爭取港人前途自決。2015年首次參選九龍城區區議會便於黃埔東挑戰經民聯梁美芬,而且僅以304票之差落敗,令她知名度大增。其後她在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在九龍西選區當選立法會議員,成為立法會史上最年輕的女議員。不過,她因宣誓風波而喪失議員資格,法律上與梁頌恆、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以12天成為立法會史上任期最短的議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游蕙禎 · 查看更多 »

澳門立法會

#重定向 澳门立法会.

新!!: 香港立法會和澳門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本土派 (香港)

本土派(Localist groups)泛指政綱以香港人利益為出發點,強調香港主體意識和本土文化的政治派系。本土派定義香港人為擁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族群,強調香港人身份認同,以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香港的統治。 本土派在2016年新界東補選後,成為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以外,香港政治光譜中的第三勢力。部分傳媒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把本土派(包括民族自決派)和自決派一併稱為「本土自決派」,一度成為反對派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自決派加入民主派會議後,傳媒普遍將自決派併入民主派。本土派至今在立法會有1個議席(熱血公民)。.

新!!: 香港立法會和本土派 (香港) · 查看更多 »

房屋署

房屋署(簡稱房署;英文:Housing Department,縮寫:H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轄下部門,專責管理香港公共房屋。該部門會從獨立的法定機構香港房屋委員會收集意見以定出政策路向,加以執行的。.

新!!: 香港立法會和房屋署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論壇

新世紀論壇(New Century Forum),簡稱新論壇,香港建制派政黨,於香港慶祝澳門回歸中國活動告一段落之後成立,成員多數是專業人士、工商金融及服務業界、中小型企業和學者等。新世紀論壇不時會發表一些社會問題的研究報告,或者回應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所以也可以稱為香港的智庫。 雖然該組織曾經參選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尤其是2000年的藍鴻震和2004年的呂孝端這兩位前政府高官,之後2008年亦有龐愛蘭),但是一直未有能夠取得席位。但2012年除了派出龐愛蘭外,又於功能界別派出馬逢國,最後只有馬當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世紀論壇 · 查看更多 »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九組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界鄉議局

新界鄉議局(官方稱為鄉議局,英文:Heung Yee Kuk)是香港新界700條原居民鄉村的諮詢及協商的法定組織,成立於1926年。現時分為三約及二十七鄉鄉事委員會。 該局的職能,受到《香港法例》第1097章《鄉議局條例》及香港基本法第40條所確立。.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界鄉議局 · 查看更多 »

新界東選區

新界東選區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東半部地域,包括沙田區、大埔區、北區及西貢區。 新界東總面積470.97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1,667,887,人口密度3,541人每平方公里。.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界東選區 · 查看更多 »

新民主同盟

新民主同盟(Neo Democrats),簡稱新同盟,是一個香港民主派政黨,成立於2010年10月2日,是一個由前民主黨成員為主所組成之政黨。政黨強調務實本土路線,從實際政策倡議,去捍衛香港本土權益,同時重視地區工作。 成員於民主黨時,多為被視作「改革派」人士。他們反對民主黨不參與五區公投運動,以及反對民主黨支持2010年政改方案,並於年底退出民主黨。新民主同盟是泛民主派的區議會第三大黨,僅次於民主黨和民協。.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民主同盟 · 查看更多 »

新民黨 (香港)

新民黨(New People's Party),香港建制派政黨。支持票源主要來自中產、專業及本地工商界人士,現職及退休香港公務員,包括香港警察、廉政和申訴專員公署等的紀律部隊支持,被認為是建制派的新勢力。此外,公民力量成員也是新民黨黨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新民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施偉賢

施偉賢爵士,CBE,LLD,QC(Sir John Joseph Swaine,),曾任香港立法局主席。在這之前,立法局的主席一直都由香港總督擔任,而他從1991年開始成為立法局首任副主席。施偉賢爵士本身是一位法學教授,後來被委任進入立法局成為最後一任非官守議員。.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施偉賢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香港立法會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日佔香港

#重定向 香港日佔時期.

新!!: 香港立法會和日佔香港 · 查看更多 »

政府總部 (香港)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 (建築物).

新!!: 香港立法會和政府總部 (香港) · 查看更多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Bureau,缩写:CMAB),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於2007年7月1日成立,負責統籌及促進香港與中國內地更密切的聯繫和合作、不同的地區性合作項目。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駐廣東、駐上海和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的運作,及負責確保香港特區的對外事務是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處理,並符合特區的利益;統籌台港事務。政制事務方面,負責推動社會就有關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均由這個部門負責統籌。現任局長為聶德權。.

新!!: 香港立法會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香港立法會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曾鈺成

曾鈺成教授(Jasper Tsang Yok-sing,),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 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民主建港聯盟創黨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此前曾經擔任香港培僑中學校長,現在為該校及培僑書院校監和培僑小學校董。其弟曾德成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其與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分別稱為香港政壇的「雙曾」。.

新!!: 香港立法會和曾鈺成 · 查看更多 »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远东最大英資财团,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貿易。渣甸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Jardine Matheson Holdings Ltd.)在百慕達註冊,發行6.34782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2010年怡和洋行的總資產達到480.76億美元,淨資產137.1億美元,營業額300.53億美元,盈利30.84億美元。.

新!!: 香港立法會和怡和洋行 · 查看更多 »

0708年雙普選

0708年雙普選,是指香港人要求香港政府在2007年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以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同時於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這個建議是由於《基本法》沒有列明2007及2008年選舉模式,故1990年代香港三大政黨成立時,民主黨、自由黨和民建聯均支持2007、2008年雙普選。.

新!!: 香港立法會和0708年雙普選 · 查看更多 »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首次舉行立法局的間接選舉,正式開始了香港的代議政制。事緣香港政府於1984年7月18日發表的一份有關香港政治制度的諮詢文件——《代議政制綠皮書》。這份文件被視為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制改革的開始。這次選舉其中24名議員分別由選舉團和功能組別選出,每類各選12名。選舉團的成員,包括所有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區議會的議員。其餘議席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官守議員共有11名,港督、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而港督更兼任議員及主席。 本屆立法局選舉在1985年9月26日舉行。選舉團的總登記選民為433人,投票率為99%;功能組別的總登記選民為46,645人,投票率為57.6%。.

新!!: 香港立法會和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第一次在立法局舉行地區直選。其餘議席分別透過功能組別間接選舉及透過港督委任而產生。另外,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均為當然官守議員。 本屆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在1991年9月12日舉行,而地區直接選舉則在1991年9月15日舉行。.

新!!: 香港立法會和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95年9月17日舉行,是英屬香港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同時,立法局議席也是首次完全以選舉方式產生,由港督委任立法局議員的方式也宣告終結。由於英、中就香港政制問題出現爭坳,此屆立法局的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主權移交前夕為止,未能直接過渡至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新!!: 香港立法會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98年5月24日正式舉行。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首屆立法會選舉。首屆立法會選舉選出了共60名議員,分別是由以下三種選舉方式產生出來:五個地方選區(20名),選舉委員會(10名),和28個功能界別團體(30名)。 首屆立法會地區選舉的投票率為53.29%(共1,489,705人),選舉委員會的投票率為98.75%(共790人),而功能界別選舉的投票率則為63.50%(共77,813人)。   第一屆立法會和之後的不同之處是,這屆立法會的任期為兩年,而之後的都為四年。第一屆立法會任期由1998年7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

新!!: 香港立法會和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二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0年9月10日順利舉行。.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0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

香港2004年繼去年七一遊行後再次經歷了鉅大政治爭議,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行使權力解釋基本法,並否決了0708年雙普選。5月,商業電台多名著名節目主持人指受到壓力相繼暫停節目,發生了「商台名嘴封咪事件」。7月1日,仍有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與七一遊行表達爭取民主訴求。9月,第三屆立法會選舉刷新了歷屆投票紀錄,有178萬多人投票(投票率55.64%)。 經濟方面,去年發生沙士事件後情況逐漸改善,失業率下跌至2004年第四季的6.5%,是近三年以來的低位,年內本地生產總值增長8.1%,是自1987年以來的第二快增長,歷時68個月的通縮終於結束,經濟復甦主要受惠於東亞、歐美國等主要市場的強勁需求,以及中國內地對外貿易暢旺和內部需求殷切所帶動。然而去年沙士期間,帶來經濟下滑以及增加開支,政府賬目錄得赤字401億。.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04年香港 · 查看更多 »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於2008年9月7日舉行。與上屆一樣,是次選舉重選立法會全數60個議席,包括30席由地區直選產生之議席及30席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 泛民主派在地區直選取得19席,較上一屆地方選區多取1席,但功能界別減至4席,惟成功保留立法會的三分之一以上、亦即是21席的關鍵議席數目,惟激進民主派社會民主連線取得3席,從而左右主流民主派。 民建聯整體上席位沒有增減,自由黨在地方選區全軍覆沒,黨正副主席連任失敗,跌到第三大黨;選後4名原屬自由黨的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退黨,實力大輻下降,民建聯取代自由黨,成為建制派第一大黨。.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第四屆香港立法會在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是次選舉增加10席,全數70個議席,包括35席由地方選區直選產生之議席,以及30席原有由功能界別產生之議席,和5席由民選區議員提名、不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絕大部分地方選區選民直選產生的5個區議會 (第二) 功能界別(超級區議會)議席。當中地方選區由5個大選區組成,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以全香港作為1個大選區選出5位議員,其他傳統功能界別議席分配保持不變。有關安排原則上讓所有選民均可在地方選區及功能界別各有一票,即「一人兩票」。.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是計劃於2012年所實施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當中包括修改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釋法確定了修改程序須走「五部曲」。香港特區政府於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即為「首部曲」拉開序幕,經歷走完「行政長官提交報告」(首部曲)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次部曲)這兩項程序後,在2010年4月14日提出《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當中不少地方均參照2005年被否決的政改方案。 在此建議方案中,有關修正《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及修正《基本法》附件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部份,亦即:.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12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 查看更多 »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定於2016年9月4日,而當選議員的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共4年。本屆選舉出現香港歷史上首次有人因政治背景審查被褫奪參選權,亦是首次有主要政黨候選人於投票日前宣佈放棄參與選舉或停止競選工程。此外,中聯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被指積極高度介入選舉,亦引起高度的關注。現任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不再於是次選舉競逐連任議員,意味他於2016年9月30日本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後退任主席。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4年8月31日的決議,是次立法會選舉會遵從上屆選舉方式而沒有更動。 是次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歷屆新高,亦因投票人數增長,而在各區的票站出現排隊投票的情況,更有部分人流過多的票站投票程序延至翌日(9月5日)方才結束。.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2018年香港立法会补选可以指:.

新!!: 香港立法會和2018年香港立法會補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