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突厥

指数 東突厥

東突厥汗國(581年-630年)是突厥汗國于581年正式分裂後的東部汗國。.

13 关系: 可汗后突厥汗国唐滅东、西突厥之戰突厥語頡利可汗西突厥达头可汗阿波可汗薛延陀汗國漠南漠北於都斤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新!!: 東突厥和可汗 · 查看更多 »

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682年~745年),是东突厥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被视为东突厥之复国,直到8世纪为回纥所灭。.

新!!: 東突厥和后突厥汗国 · 查看更多 »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唐滅东、西突厥之戰(620年-657年秋痕,《唐与突厥的战争》(中国国学网),2007年2月6日更新),是7世纪唐朝初年时同突厥分裂后的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29年)、阴山之战(63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在薛延陀的帮助下于630年击败东突厥,又于657年彻底击败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漠北为薛延陀为占,而唐朝在原东、西突厥其它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唐朝的对外战争》(中华历史网),2007年5月27日更新《唐帝国在西北的经营》(汉魂网),2006年5月2日更新.

新!!: 東突厥和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 查看更多 »

突厥語

#重定向 突厥语.

新!!: 東突厥和突厥語 · 查看更多 »

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古突厥文:𐰃𐰞𐰞𐰃𐰏𐰴𐰍𐰣,拉丁轉寫:Illig-qaγan;),原名阿史那咄苾,封归义荒王,是東突厥汗国最後一任可汗(620年—630年),在位10年。 生年没有记载。咄苾初為莫賀咄設,是處羅可汗之弟。620年處羅去世,其妻隋朝義成公主立咄苾繼位,號頡利可汗。頡利後來以義成公主為妻。頡利在位時多次逾越长城侵擾中国。內政方面,頡利重用漢人趙德言,但德言「專其威福,多變更舊俗,政令煩苛」,引起突厥人的不滿,另外頡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突厥」。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東突厥遭受雪災,「雜畜多死,連年饑饉,民皆凍餒」,但頡利反而加重了諸部的負擔,「由是內外離怨,諸部多叛」。唐太宗于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出兵征伐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三月頡利兵敗逃亡投靠突利可汗,被突利可汗转交给唐军,東突厥亡。唐軍把頡利押送到長安,唐太宗在他面前列舉其罪,然後免其一死,安置他在唐長安城。頡利在長安「鬱鬱不得志,與其家人或相對悲歌而泣」。唐太宗打算封頡利為虢州刺史,頡利不願赴任,改授右衛大將軍。634年頡利去世,追赠歸義王,諡曰荒,以突厥習俗火葬。 子特勤,特勤生伽那,伽那生武周冠军大将军行右鹰扬卫将军归义可汗阿史那感德。阿史那感德夫人阿史德,五原郡开国公次女。.

新!!: 東突厥和頡利可汗 · 查看更多 »

西突厥

西突厥汗國,原是突厥帝国西面可汗。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正史說只有東突厥才說突厥,西突厥名「十箭」(Onoq),此乃源自西突厥創立人室點密授十部落首領每人一支箭,所以稱為十箭。 西突厥政體與東突厥大同小異,但有一位置是西突厥專有,名“阎洪達”,評論國政。西突厥分為左、右兩廂,各五姓:左廂咄陸部五姓,右廂弩失畢部五姓。咄陸五啜號:處木昆律啜,胡祿屋闕啜,攝舍提敦啜,突騎施賀邏施啜,鼠尼施處半啜。弩失畢五俟斤號:阿悉結闕俟斤,哥舒闕俟斤,拔寒幹暾沙闕俟斤,阿悉結泥孰俟斤,阿舒虛半俟斤。左右兩廂合為十姓部落。 突厥兴起时,土门可汗弟室点密西征,役属西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诸部。室点密先是联合薩珊波斯在布哈拉之戰擊敗厌哒,在布哈拉之戰後由於與薩珊波斯爭奪絲綢之路控制權而交惡,所以又聯同東羅馬帝國结盟,进攻薩珊波斯。 581年突厥分裂,达头可汗建立西突厥汗国,设南牙(冬都)于鹰娑川(今新疆库车西北)岸边,建北牙(夏都)于碎叶河旁的干泉(今哈萨克斯坦楚河西岸)。至射匮可汗广开疆土,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北面的千泉,派吐屯驻西域各国,收敛征赋。这是西突厥最强盛的时期。 贞观初年,统叶护被伯父所杀,西突厥内部变乱迭起,贵族争立。阿史那同俄在位期间,承认了十姓部落(此处系指弩失毕和咄陆)独立地位,同时还与东突厥划定伊犁河为界。此时的西突厥仅仅是当初的东边一小部分。 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进攻唐朝的庭州等地。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参见唐滅东、西突厥之戰)。唐朝在其故地设置崑陵都護府和濛池都护府,以羈縻的方式管辖各部落。.

新!!: 東突厥和西突厥 · 查看更多 »

达头可汗

达头(古突厥語:𐱃𐰺𐰑𐰆𐱁𐰴𐰍𐰣,拉丁轉寫:Tarduš qaγan;?—610年左右),576年至603年任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氏,名玷厥,号达头可汗。西突厥汗国的创建者。 达头为室点密之子,576年继位西突厥可汗,初臣服于东突厥。东突厥陀钵可汗去世后,国中内乱。他在同年因拜占廷提比略二世皇帝接納阿瓦爾人,在576年派兵攻打博斯普魯斯,在581年攻打克里米亞一個名為刻赤的地方(与乌特格尔匈人),直到590年才完全撤兵。 583年达头同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合兵进犯中国隋朝,中途擅自退兵,致使沙钵略为隋军所败,达头乘机联合东突厥西部的阿波可汗等反对沙钵略可汗,不再奉东突厥号令,是为东西突厥正式分裂之始。后达头又与东突厥都蓝可汗联盟,反对与隋朝结盟的染干可汗。599年(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与都蓝联军击溃染干,但旋即为隋朝援兵所败,染干被隋朝立为启民可汗,达头遂自称步迦可汗,进军东突厥,一时成为整个突厥的共主。 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派杨素等人在启民的协助下进攻达头部属。603年,达头部下原东突厥各族大溃,纷纷投奔启民,达头无法控制局势,逃入吐谷浑,约在610年左右去世。.

新!!: 東突厥和达头可汗 · 查看更多 »

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名阿史那大逻便,突厥可汗,木杆可汗之子。581年,佗缽可汗去世,佗钵可汗的汗位继承哥哥木杆可汗,所以临死前嘱咐其子阿史那庵逻,一定要立木杆可汗的儿子阿史那大逻便为可汗。但是佗钵可汗死后,以乙息记可汗之子东面小可汗、尔伏可汗摄图为首的突厥贵族称大逻便的母亲出身低微,一致拥立庵逻为可汗。 阿史那庵逻即位后,大逻便不服庵逻,经常遣人辱骂庵逻。庵逻不能制,便将汗位让给了摄图,摄图是为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可汗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统辖西域。沙缽略可汗屡次侵犯新兴的隋朝,隋朝派长孙晟游说阿波可汗和西突厥达头可汗,分化突厥的势力。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不断攻击沙缽略可汗。沙缽略可汗和隋朝讲和后,阿波可汗又侵犯隋朝。587年四月,沙缽略可汗去世,其弟处罗侯即位,为莫何可汗,当年,他出兵攻击阿波可汗,擒之,献于隋朝。其国立鞅素特勤之子,是为泥利可汗。.

新!!: 東突厥和阿波可汗 · 查看更多 »

薛延陀

薛延陀,是敕勒部落之一,他們是部落聯合體,由薛(Syr)與延陀(Tardouch)組成。是東部高車一部落。曾經於487年(齊永明五年),隨阿伏至羅到準噶爾盆地建高車國。其中族源有匈奴。 南北朝時遊牧於阿爾泰山西南,額爾齊斯河一帶,少數留在于都斤山。他們的軍力很大。曾經多次反叛。六世纪中叶,准噶尔盆地的敕勒人随突厥土门可汗东征柔然后,散居在漠北的敕勒人分成15部,薛延陀为其中一部。605年,他們的首領乙失缽驅逐突厥泥厥處羅可汗。直到618年才被射匱可汗重新征服。 628年,西突厥汗國大亂。薛延陀部長乙失夷男率7萬戶越阿爾泰山歸依東突厥汗國。後來,敕勒的拔野古、回紇、同羅相繼作亂。推乙失夷男為可汗,即真珠可汗,牙帳設在鬱督軍山,在630年立國。接受唐朝的可汗封号。徙庭于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後來一些室韋、靺鞨依附。同年与唐军一起消灭了东突厥,并占领漠北之地。 646年在唐灭薛延陀之战中被唐朝(李道宗等将领)在回纥的帮助下击败,随后亡國。唐太宗於故地設六府七州,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分别是: 六府:.

新!!: 東突厥和薛延陀 · 查看更多 »

汗國

汗国,是君主制国家的一种,通常指由汗或可汗(大汗)统治的国家。汗国一词常出现在描述古代由突厥、蒙古等中亚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上。其它种类的君主制国家包括帝国、王國和公國等。.

新!!: 東突厥和汗國 · 查看更多 »

漠南

漠南可以指:.

新!!: 東突厥和漠南 · 查看更多 »

漠北

漠北可以指:.

新!!: 東突厥和漠北 · 查看更多 »

於都斤

於都斤(古突厥文:, Ötüken yïš,"於都斤山";, Ötüken jer, "於都斤大地")是突厥神话和腾格里信仰传说中的一座都城的名字。“於都斤”一词在突厥语中意思是“大地母亲”。.

新!!: 東突厥和於都斤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东突厥东突厥汗国北突厥蓝突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