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月光菩薩

指数 月光菩薩

月光菩薩(सूर्यप्रभ Candra-prabha),又称月光遍照菩萨、月净菩萨或月光普照菩薩,為药师佛的右胁侍,是净琉璃世界的東方三聖之一。.

24 关系: 印度大悲咒如来婆罗门帝王东方三圣佛陀佛教净琉璃世界六道菩萨觀世音菩薩賢愚經迦尸國舍衛城藥師佛藥師經释迦牟尼陀罗尼梵行波斯匿王法 (佛教)日光菩薩拘薩羅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月光菩薩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大悲咒

大悲咒,原稱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महा करुणा धारनी;Mahā Karuna Dhāranī; Nīlakaṇṭha Dhāranī),詳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亦名無礙大悲陀羅尼、廣大圓滿陀羅尼、滿願陀羅尼、隨心自在陀羅尼、救苦陀羅尼、延壽陀羅尼、滅惡趣陀羅尼、破惡業障陀羅尼、速超十地陀羅尼,而朝鮮半島則習慣稱之為神妙章句大陀羅尼,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為梵語構成的咒文章句。.

新!!: 月光菩薩和大悲咒 · 查看更多 »

如来

如来(梵语:),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稱號之一。 tatha意思是“如”,意思為不變。agata意思是“來”,如来,“不來”。 如指真如,含两层意思:.

新!!: 月光菩薩和如来 · 查看更多 »

婆罗门

婆罗门(英文: Brahmin; ब्राह्मण )是印度教的祭司贵族,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歐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数是祭神後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叶,婆羅門在政府某些職位領域佔75%。.

新!!: 月光菩薩和婆罗门 · 查看更多 »

帝王

#重定向 君主.

新!!: 月光菩薩和帝王 · 查看更多 »

东方三圣

东方三圣,又稱藥師三尊,相對於西方三聖而言,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的三位佛菩薩。一般說法是藥師佛、日光菩薩、月光菩萨。在電光如來時代,一位居士與他的兩個兒子,共同立志,拯救世間一切病苦眾生,電光如來命這位居士改名為「醫王」,這位「醫王」後來經過長時間的苦修之後得道成佛,就是藥師佛。他的兩個兒子,也就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萨。 藥師三尊化导救济有情众生,尤其拯救傷病痛苦眾生,使之得到究竟安乐利益。东方净琉璃光世界的众多菩萨由此日光菩薩、月光菩萨领导,兩菩薩将于药师佛涅槃后,依次递补佛的位置。 亦有寺廟以藥王、藥上兩菩薩为药师如來的左右胁侍,以示施藥度盡苦難眾生之意。 亦有寺廟以觀音、勢至二菩薩為药师如來脅侍,表示東方與西方淨土無二無別。.

新!!: 月光菩薩和东方三圣 · 查看更多 »

佛陀

#重定向 佛.

新!!: 月光菩薩和佛陀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月光菩薩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净琉璃世界

#重定向 淨琉璃世界.

新!!: 月光菩薩和净琉璃世界 · 查看更多 »

六道

六道(ṣaḍgatīḥ),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佛教名詞,意指六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眾生的種類型態或者說是境界,也是在凡夫众生轮回之道途,它是佛教宇宙觀的一部份。在佛教的經論之中。 也有經論說五道,是指除了阿修羅以外的欲界五種眾生境界,因為阿修羅事實上遍佈在其它的五個道,所以沒有特別單獨列出,天道阿修羅也是一種神靈,因為好勇鬥狠,能與天神爭鬥,其他道的阿修羅只是指心性殘暴的眾生而已。 《法华经》指:“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上而下的六道分別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佛經《观佛三昧经》載:“轮回六趣,如旋火轮。”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已在六道中轮回不息。若造善业終得乐报,如天、人二道;若造恶业終得苦报,如畜生、饿鬼、地狱。 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為天、阿修罗、人; 三恶道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雖為善道,擁有神通法力,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有憤恨之苦,尚甚于人,故有時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為四恶道。 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新!!: 月光菩薩和六道 · 查看更多 »

菩萨

菩薩,即菩提薩埵(बोधिसत्त ;बोधिसत्त्व )之略稱,過去曾譯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Bodhi(菩提)意為「覺悟」,satto或sattva意為「有情」,譯成漢語的意思為註定走向覺悟的有情眾生。 此外,受到佛教傳入的影響,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也常泛称非佛教的神明为菩薩。.

新!!: 月光菩薩和菩萨 · 查看更多 »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अवलोकितेश्वर,),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為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新!!: 月光菩薩和觀世音菩薩 · 查看更多 »

賢愚經

《贤愚经》(༄༅།།མཛངས་བླུན།།),十三卷。又名《贤愚因缘经》,北魏慧觉等译。佛陀本生傳中的經典。.

新!!: 月光菩薩和賢愚經 · 查看更多 »

迦尸國

迦尸國(梵語:काशी,Kāśī)是阿含經提到的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在史詩《摩訶婆羅多》裡也多次提到。位於恆河流域,首都婆羅痆斯。迦尸的意思是「光明之城」。又稱波羅奈國、婆羅痆斯國。 迦尸國首都位於今之瓦拉納西,有恆河貫穿。《大唐西域記》卷七載:“婆羅痆斯國,周四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殑伽河,長十八九里,廣五六里。閭閻櫛比,居人殷盛,家積巨萬,室盈奇貨。人性溫恭,俗重強學,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氣序和,穀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藍三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 傳説中迦尸國在五千年前建國。 Category:印度帝国及王国 Category:佛教史地.

新!!: 月光菩薩和迦尸國 · 查看更多 »

舍衛城

舍卫城(梵語:श्रावस्ती,Śrāvastī,巴利語:Sāvatthī),古印度恆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Kosala)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謝拉瓦斯蒂縣。相距恆河南岸摩揭陀國(Magadha)的王舍城不太远。舍卫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汇发源地。.

新!!: 月光菩薩和舍衛城 · 查看更多 »

藥師佛

藥師佛(Bhaiṣajyaguru)(藥師如來),全名作: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佛,為佛教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是藥師如來的兩大脅侍,待藥師如來佛滅後,二菩薩次補佛位,民間尊稱藥師如來、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為東方三聖。 以「淨琉璃」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東方世界無量佛國中另有一佛國曰「妙喜世界」,佛號《阿閦佛》不動如來,其佛身色亦為藍色。.

新!!: 月光菩薩和藥師佛 · 查看更多 »

藥師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梵文:Bhaiṣajya-guru-pūrva-praṇidhāna-viśeṣa-vistara),收於《大正藏》經集部,略稱為《藥師經》,又名《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本經敍述藥師佛於過去世修菩薩行,為利導眾生發十二大願,著重於對眾生現世病苦災厄的救濟和福樂獲得。.

新!!: 月光菩薩和藥師經 · 查看更多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शाक्यमुनि,,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566年-公元前486年,Siddhāttha Gotama;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尊稱释迦牟尼佛,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意為「覺悟者」)、世尊(释尊)等;通稱釋迦如來、釋迦文佛、釋迦佛,从明朝开始,漢地還尊稱他為如來佛祖,或稱佛祖,即「佛教之創祖」,簡稱如來佛。清代的滿人則稱之為佛爺。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至高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往往設有大雄寶殿供奉之,甚至是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羅漢、祖師等;然而在佛教中,神属于六道众生中的天眾,释迦牟尼佛是已经解脫出離六道輪迴的圓滿智者。.

新!!: 月光菩薩和释迦牟尼 · 查看更多 »

陀罗尼

羅尼(天城文: धारणी,),意譯為「真言」、「總持」、「持明」、「咒語」、「密語」。主要以梵文字母及句子構成。佛教用语,源自古印度语,汉译后经常出现于佛教经典中。佛教徒持誦真言往往是七次或七的倍數次,如四十九次、七十七次等,在印度,最早的真言是婆羅門祭拜時的吠陀贊歌。.

新!!: 月光菩薩和陀罗尼 · 查看更多 »

梵行

梵行(Brahmacaryā,brahmacariya),又譯為淨行,本義是清淨的行為、值得稱讚的行為,最早源自古印度婆羅門教的梵天信仰。古印度人認為這些清淨的行為受梵天(Brahmā)讚賞,而施行這些行為者將能夠投生梵天。這個信仰被佛教接受後,佛教認為,遵守佛教戒律而能夠導至涅槃的良好行為,特別是「不飲酒」與「不近女色」,可稱為梵行。佛教也稱呼出家的沙門為梵行者。.

新!!: 月光菩薩和梵行 · 查看更多 »

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Prasenajit,Pasenadi),又譯作鉢邏犀那恃多王,邏犀那恃多王、囉洗曩喻那王。意譯勝軍王、勝光王、和悅王、月光王、明光王。古印度憍薩羅國國王,子毘琉璃、祇陀。.

新!!: 月光菩薩和波斯匿王 · 查看更多 »

法 (佛教)

法(धर्म,,धम्म,),直译为世间法、万法,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無、曇,佛教術語,指佛教義理與修證的開示。 源自古印度哲學,即是在佛典上用例極多且語意不一。主要有.

新!!: 月光菩薩和法 (佛教) · 查看更多 »

日光菩薩

日光菩萨(सूर्यप्रभ Sūryaprabha),又称日光遍照菩萨、日光普照菩薩或日曜菩萨,药师佛的左方脅侍,与右方脅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世界中,與药师佛並稱東方三聖,是该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

新!!: 月光菩薩和日光菩薩 · 查看更多 »

拘薩羅

拘薩羅(梵文:कोसल,Kosala,後來作Kośala),又譯憍萨罗,古代印度的一個地區。位于現今北方邦的Oudh地區。根據佛教阿含經等記載,公元前6世紀初势力最强,征服邻近迦尸(Kasi)、釋迦族的迦毗羅衛等小国,领有恒河中游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广大地区,是十六大國之一。首都舍衛城。公元前5世紀因為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國长期交戰而削弱,最終于公元前4世紀被摩揭陀國吞併。 大唐西域記:“……至憍薩羅國(中印度境)。憍薩羅國,周六千餘里,山嶺周境,林藪連接。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里相望,人戶殷實。其形偉,其色黑。風俗剛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學藝高明。王,剎帝利也。崇敬佛法,仁慈深遠。伽藍百餘所,僧徒減萬人,並皆習學大乘法教。天祠七十餘所,異道雜居。……” K K K.

新!!: 月光菩薩和拘薩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月光普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