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曹丕

指数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脅迫東漢皇帝汉獻帝劉協禪讓,篡漢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諡文皇帝。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與父親曹操、其子曹叡並稱「魏氏三祖」。.

205 关系: 劉師培劉淵半为苍生半美人卞兰 (曹魏)南北朝司马光司马昭司马懿太学外戚孝廉孔子孔庙孔融孙权宦官安徽省崔琰丞相丁夫人丁巳中国君主列表中国北方与南方中郎将东汉世说新语三國志三國志 (動畫電影)三國春秋三国三国 (电视剧)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机密三曹丙辰九品中正制平原王乌桓乙卯于滨亳州市应玚建安七子建安風骨建安文學任氏 (曹丕)張繡匈奴刘劭刘勰...刘知几刘桢周文王傅毅唐玄宗典韦典論四书五经皇帝皇覽王夫之王世贞王凌王勃王粲王象王锴王欣太火鳳燎原班固禅让制章太炎甄夫人鍾嶸萧统類書衍圣公顏之推袁绍西域西魏首陽陵詩品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魏王魏武宣皇后魏明帝鮑信鮑勳诸子百家诸葛亮谭嗣同鲁迅鲜卑黃庭堅黄初辛毗辛未范仲淹蜀汉郝經胡應麟郭女王郭沫若阮瑀门阀藩王葡萄葡萄酒葛洪蒼天航路邢貞邱心志臺灣電視公司苏辙耶律楚材陳琳陳群 (三國)陳某陸遜陈寿陈亮陈群李如麟東吳東鄉公主梁天 (香港)楊彪樂府檀健次武宣卞皇后毛泽东汉献帝汉武帝汉朝沈约沛郡洛神 (1975年電視劇)洛神 (1994年歌仔戲)洛神赋洛阳市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潘志文朱建平戊寅戴陵明朝春秋 (史书)新洛神方孝孺文学理论文心雕龙文昭皇后文昭甄皇后曹協曹叡曹均曹宇曹安民曹峻曹上曹丕曹幹曹乘曹京曹休曹彪曹彰曹徽曹嵩曹喈曹儼曹勤曹矩曹玹曹禮曹真曹熊曹芳曹華曹萌曹袞曹髦曹魏曹貢曹霖曹茂曹鑠曹鑒曹邕曹蕤曹林曹棘曹植曹洪曹昂曹據曹操曹操 (电视剧)曹整晋朝 扩展索引 (155 更多) »

劉師培

劉師培(),字申叔,改名光漢,號左盦,筆名韋裔,又署光漢子。揚州儀徵人。.

新!!: 曹丕和劉師培 · 查看更多 »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新!!: 曹丕和劉淵 · 查看更多 »

半为苍生半美人

《半为苍生半美人》(前名:苍生大医),中国大陆的古装剧,导演梁辛全,主演何晟铭、李依晓、朱晓渔、李子雄、王建新。2014年6月开机,9月杀青。於2015年7月5日在深圳公共频道首播。.

新!!: 曹丕和半为苍生半美人 · 查看更多 »

卞兰 (曹魏)

卞兰,琅邪郡开阳(治今山东省临沂)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魏武帝曹操卞皇后的侄子。.

新!!: 曹丕和卞兰 (曹魏)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曹丕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司马光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十月十八日,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享壽66岁。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称涑水先生,身後稱司馬溫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新!!: 曹丕和司马光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曹丕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曹丕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太学

太學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新!!: 曹丕和太学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曹丕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員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後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新!!: 曹丕和孝廉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曹丕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孔庙

孔庙,又称夫子庙、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通常称为文庙,本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借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三千多处(目前尚存一千三百多处)。.

新!!: 曹丕和孔庙 · 查看更多 »

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武術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後因毆打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新!!: 曹丕和孔融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曹丕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新!!: 曹丕和宦官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曹丕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司空崔林堂兄,原屬袁紹,後屬曹操。.

新!!: 曹丕和崔琰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曹丕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丁夫人

#重定向 丁夫人 (曹操).

新!!: 曹丕和丁夫人 · 查看更多 »

丁巳

丁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4个。前一位是丙辰,后一位是戊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比例和好。.

新!!: 曹丕和丁巳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曹丕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北方与南方

中國北方與中國南方是指中國內部的兩大塊地理區域。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也常以淮河或長江爲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 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区。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風俗文化比較統一,氣候寒冷而不適於稻米栽種(雖說今日已由現代科技克服)。南方則由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脈所組成,溫暖而多雨,為稻作文化區。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歷史上都長期很大程度地連結人口、文化、貿易、軍事的往來,特別是東亞這種在地理上與文化上非常豐富的國家,雖然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造成交流上的困難與衝突,不過也正因為這種現象,江南和長江以北形成了內部顯著的經濟、文化、習俗、語言的區別。今日狹義的南方文化絕大部分僅存在與長江以南的幾個省份,各民系加起來總人口約三到五億,保留了很多以前中古時期的民俗殘存,引起了現代文史工作者、學者的研究與保護、傳承意識。.

新!!: 曹丕和中国北方与南方 · 查看更多 »

中郎将

中郎将,是中国古代武官的官职之一。.

新!!: 曹丕和中郎将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曹丕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新!!: 曹丕和世说新语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曹丕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動畫電影)

《三国志》是日本一部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为蓝本创作的三部动画系列电影。由Shinano企畫(信濃企畫)製作、东映动画發行。.

新!!: 曹丕和三國志 (動畫電影) · 查看更多 »

三國春秋

《三國春秋》,1976年間播出的麗的電視古裝劇,共20集。改編自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講述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至劉備白帝城托孤之間的故事。 本劇為鍾景輝過檔到麗的電視以後製作的電視劇,幾乎出動所有麗的電視藝員拍攝,耗資巨大,為當年的古裝大劇。 主題曲由文千歲主唱。.

新!!: 曹丕和三國春秋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曹丕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三国 (电视剧)

是中国大陸于2010年播映,是一部大型史詩電視劇。以三国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剧情主要取材自《三国演义》、《三国志》及野史等,同時亦融合了製作者的理解与现代理念所創作而成。劇中展现了三國時期的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内外策谋及兵法阵法等。構思歷時6年,於2008年9月开始拍攝,2009年7月殺青,耗資1.5億人民幣(其中5千萬人民幣是於開始拍攝前3個月因為已經超支而追加的)。 在第45届美国“休士頓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与旧金山、纽约并称北美三大电影节),新三国荣获电影节最高奖“大雷米奖”。.

新!!: 曹丕和三国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国演义 (电视剧)

《三国演义》是一套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改编的電視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大名著电视剧计划中的第三部,前两部先后是《西游记》和《红楼梦》。於1990年開始製作,1994年播映,耗資1.7億人民幣。 亞視购买了该剧版权,配上粵語,並請來馮兩努為劇集主持點評節目《三國啟示錄》,幫助觀眾理解名著,播出後廣受歡迎。.

新!!: 曹丕和三国演义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国机密

#重定向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

新!!: 曹丕和三国机密 · 查看更多 »

三曹

“三曹”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他们由于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于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因此后人将他们合称为“三曹”,又有与同时代的“建安七子”合称“建安三曹”或“三曹七子”。 曹氏父子的作品,明朝张溥辑录有《三曹集》。.

新!!: 曹丕和三曹 · 查看更多 »

丙辰

丙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3个。前一位是乙卯,后一位是丁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新!!: 曹丕和丙辰 · 查看更多 »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用于代替始于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吏部尚书陳群提出。该制度在隋文帝时期由科举制度取代。《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新!!: 曹丕和九品中正制 · 查看更多 »

平原王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平原王(),名阳成、汤,是高句丽第25任君主,559-590年在位。阳原王的长子。557年,平原王成为王世子,两年后继位。 据说平原王为人勇猛,擅长马术和箭术。在他执政期间,平原王提倡发展农业和半农业,并减少高句丽王室对粮食的苛征。 平原王由于援助北齐的残余势力高宝宁,曾与北周在辽西营州短暂交锋,但与隋以前的中国和突厥保持了紧张但又和平的关系。589年,隋朝统一中国后,高句丽与隋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 平原王时期由于百济与新罗联盟的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586年,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590年,平原王去世。目前尚无有关其死因的记载。一说死于597年。.

新!!: 曹丕和平原王 · 查看更多 »

乌桓

乌桓(上古漢語擬音:),又名乌丸、古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自東胡,是最早附屬於匈奴的部落。.

新!!: 曹丕和乌桓 · 查看更多 »

乙卯

乙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2个。前一位是甲寅,后一位是丙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比例和好。 太平天国时,曾把“卯”改为“荣”。因此1855年在太平天国记为乙荣。.

新!!: 曹丕和乙卯 · 查看更多 »

于滨

于滨(),天津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大陆男演员。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高希希工作室签约艺人。.

新!!: 曹丕和于滨 · 查看更多 »

亳州市

亳(讀「博」,漢語拼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处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中草药集散地,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而且一年一度的“药交会”更是享誉全国。.

新!!: 曹丕和亳州市 · 查看更多 »

应玚

應瑒(),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伯父应劭,父应珣。.

新!!: 曹丕和应玚 · 查看更多 »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陳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新!!: 曹丕和建安七子 · 查看更多 »

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又稱建安風力、漢魏風骨或魏晋风骨,指中國建安時代(196年-220年)作品(即建安文學)中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汉朝建安年間,三曹與建安七子等诗人继承《诗经》及東漢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朝末年的大动乱、大分裂,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一己欲在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建安文學具現實性,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的實況,作品內容充實,表現慷慨悲涼的特色;建安文學亦具抒情性,表達作者個人理想,及其拯物濟世的抱負,言辭懇切,有剛健明朗的特色,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其诗歌,大多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简练刚健,自然明白而流畅,成为后世诗歌推崇的榜样。 建安文學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文心‧風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又如初唐陳子昂反對六朝華靡虛弱的文風,提倡追求漢魏風骨。.

新!!: 曹丕和建安風骨 · 查看更多 »

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指中國東漢末年建安年間(196年-220年)及其前後撰寫的各種文學作品,風格獨特,在文學史上獲得崇高評價。.

新!!: 曹丕和建安文學 · 查看更多 »

任氏 (曹丕)

任夫人,為魏文帝曹丕未登基时的妻妾。 因任氏的性情急躁不婉顺,多次和曹丕闹矛盾,被曹丕送回娘家,结束婚姻关系。曹丕所宠爱的甄氏曾为任氏求情,说:“任氏是乡党名族,品德、容色,我都不如她。我受到的敬遇之恩,为众人所知,大家一定会说任氏被遣,是我的缘故。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原重留意!”但是曹丕仍與任氏离异。.

新!!: 曹丕和任氏 (曹丕) · 查看更多 »

張繡

張繡(),是東漢末年的武將和割據軍閥之一,武威郡袓厲縣(今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西南)人,董卓手下將領張濟的族子。.

新!!: 曹丕和張繡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曹丕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刘劭

刘劭可以指:.

新!!: 曹丕和刘劭 · 查看更多 »

刘勰

劉勰(约465年﹣521),字彦和,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是長期生活於南北朝時代梁政權所控制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新!!: 曹丕和刘勰 · 查看更多 »

刘知几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朝永隆年間(680年)以弱冠舉進士,官至左散騎常侍。他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国史二十餘年。期間深感宰相大臣監修,多所干預,不能秉筆直書其言。 景龍二年(708年)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劉知幾一生從事史書編輯工作,著有《刘氏家乘》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史通》二十卷、《睿宗实录》十卷、《刘子玄集》三十卷;合著有《三教珠英》一千三百一十三卷、《姓族系录》二百卷、《唐书》八十卷、《高宗实录》二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则天皇后实录》三十卷。仅有《史通》传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他在史通中提出史家須有三長:史才、史学、史识;对著史强调直笔,提倡“不掩恶、不属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開元九年(721年),六十歲的他時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便去世,享年六十一歲。有六子:劉貺、劉餗、劉匯、劉秩、劉迅、劉迥。有一女劉氏(714年—771年三月)嫁李神通玄孙洺州清漳县尉李衡。.

新!!: 曹丕和刘知几 · 查看更多 »

刘桢

劉楨(),字公幹,東平郡寧陽縣《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下: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新!!: 曹丕和刘桢 · 查看更多 »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新!!: 曹丕和周文王 · 查看更多 »

傅毅

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今天陕西)人,永平中於平陵習章句,东汉文学家。 曾与班固、贾逵同事,同校订内府藏书,班固說他下筆不能自休,车骑将军马防推薦為将军府军司马。车骑将军窦宪又请傅毅为主记室,窦宪升任大将军,傅毅任司马。 传说汉明帝听傅毅说西方有佛,明帝便派蔡愔等人赴西域求佛法。日本学者镰田茂雄認為漢明帝时傅毅尚是少年,不可能在朝廷作官,认为汉明帝感梦求法完全不是历史事实。 傅毅流传至今的著作有《舞赋》、《七激》等,但编的集全部失传。.

新!!: 曹丕和傅毅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曹丕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典韦

典韋(),陳留己吾(今河南寧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群雄曹操的麾下將領,因保護曹操而死。小說《三國演義》中稱典韋為「古之惡來」。.

新!!: 曹丕和典韦 · 查看更多 »

典論

《典論》,是曹丕輯錄他自己不同文章而成的文集,題材包括政治、文學及文化等。《隋書‧經籍志》記載有《典論》5卷及《一字石經‧典論》1卷。《太平御覽‧文部五》引述《西征記》指出《典論》曾刻於6塊石碑上。現在石刻早已不存,除了被選入《昭明文選》而傳世不已的〈論文〉1篇得以保存外,亦可在《三國志》裴松之注文中找到《典論》的敘文,後來清人嚴可均輯錄《全三國文》時,從殘卷缺頁中輯成《典論》1卷。《典論》中的〈論文〉向來受文學研究者所重視,視為中國文學史上首篇專論文學的文學批評文章。.

新!!: 曹丕和典論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曹丕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曹丕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皇覽

《皇覽》是中國三國魏文帝時刘劭、王象、桓範、韋誕、繆襲等奉敕所撰的一部类书,共四十餘部、上千卷,約八百餘萬字。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 《皇覽》原書唐朝已失傳,只有南朝何承天和徐爰的合抄本以及萧琛的《皇览抄》流传到唐末。清人孫馮翼輯出佚文一卷,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餘條,不及四千字,收入《問經堂叢書》。 《皇覽》是中國類書的始祖,宋代王應麟《玉海》說:「類事之書,始於《皇覽》。」《皇覽》以後,歷代相繼仿效,依據皇家藏書纂修巨型類書。體例對後世的《四部要略》、《藝文類聚》、《永樂大典》等類書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很大。.

新!!: 曹丕和皇覽 · 查看更多 »

王夫之

王夫之(,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新!!: 曹丕和王夫之 · 查看更多 »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新!!: 曹丕和王世贞 · 查看更多 »

王凌

王凌( ),字彦云,太原祁縣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东汉末年谋诛董卓的司徒王允之侄。.

新!!: 曹丕和王凌 · 查看更多 »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中国山西河津)人。初唐时代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新!!: 曹丕和王勃 · 查看更多 »

王粲

王粲(),字仲宣,東漢山陽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擅長辭賦,建安七子之一,被譽為「七子之冠冕」。.

新!!: 曹丕和王粲 · 查看更多 »

王象

王象(),字羲伯,河內郡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曹丕和王象 · 查看更多 »

王锴

王锴(),字鱣祥,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宰相。後跟隨蜀主王衍投降後唐。.

新!!: 曹丕和王锴 · 查看更多 »

王欣太

王欣太(きんぐ ごんた、)是日本的漫畫家。出身於大阪府大阪市,现居京都,血型AB型,是日本漫畫《蒼天航路》、《ReMember記憶謎底》、《達人列傳〜乘風九萬里〜》、《HEAVEN天堂》、《地狱之家》的作者。.

新!!: 曹丕和王欣太 · 查看更多 »

火鳳燎原

《火鳳燎原》是香港漫畫家陳某以三國時代為題材的漫畫作品,也是香港《新少年》與台灣《新少年快報》創刊8週年紀念作,前者於2001年15期、後者2001年16期開始連載。 由於實際上是香港編輯部製作,因此在2014年13期香港編輯部改組之前,《新少年》的連載進度不時會比《新少年快報》快一至兩週。儘管目前港台已同步連載,但單行本往往還是香港先行發售。除了香港和臺灣之外,也已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家出版,是少數華人漫畫中可以打入日本市場的作品。在中國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99讀書人發行。此外,《火鳳燎原》亦有推出T恤及對戰卡片等周邊產品,以及相應的手機遊戲和舞台劇。.

新!!: 曹丕和火鳳燎原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新!!: 曹丕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曹丕和禹 · 查看更多 »

禅让制

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稱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沒有血緣關係的禅让更是不把權位當作一家人私有,把他讓給賢能的人,是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由部落推選出來。.

新!!: 曹丕和禅让制 · 查看更多 »

章太炎

太炎,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顧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学大师、民族主義革命者、中華民國國語設計者。.

新!!: 曹丕和章太炎 · 查看更多 »

没有描述。

新!!: 曹丕和羌 · 查看更多 »

甄夫人

#重定向 文昭甄皇后.

新!!: 曹丕和甄夫人 · 查看更多 »

鍾嶸

鍾嶸(?-518年),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出身世族,“好學,有思理”,精《周易》,有辭章修養,在南朝齊梁時代曾作過參軍、記室等小官。 曾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寫《詩品》(原名《詩評》,北宋後改稱為《詩品》),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中國第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新!!: 曹丕和鍾嶸 · 查看更多 »

萧统

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梁武帝長子,其母為貴嬪丁氏。.

新!!: 曹丕和萧统 · 查看更多 »

類書

類書是一種工具书类型,是对中国古代一类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的统称。又稱「部書」。发源于古代中国,后流传至古代日本。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类书相當於今日的百科全書;而中国学者则说法不一。清末民初的闻一多认为类书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不过是类似《兔園冊子》之流的浅陋书籍。也有人认为类书可划分为多个门类,并不是所有门类都可以算作是百科全书。现代的杜泽逊认为,类书与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在于,百科全书对各种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后撰写而成,属于著述;类书则仅仅将其他图书中的词句片段的原文,不加修改地分类汇集在一起,属于编辑。.

新!!: 曹丕和類書 · 查看更多 »

衍圣公

衍聖公是一個中國公爵爵位名,為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始于北宋。1920年出生的孔德成为民國北洋政府所封之末代衍圣公。 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是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孫孔垂長。.

新!!: 曹丕和衍圣公 · 查看更多 »

顏之推

顏之推(),瑯琊臨沂(在今山东省)人,南梁至隋朝皆为官员,撰有《顏氏家訓》。 祖籍邹鲁,东汉关内侯颜盛之後。大通三年辛亥(531年)生于江陵(湖北江陵),有顏之儀、顏之善兩兄。七岁能诵《鲁灵光殿賦》。大同八年壬戌(542年),随湘东王萧绎在江州(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十九岁时(547年),为萧绎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驻江陵。550年为萧方诸中抚军外兵参军。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發,颜之推被俘,因侯景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未被殺害,囚送建康。552年,侯景败死,获释还江陵。萧绎在江陵自立,承圣元年王申(552年),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再次被俘,迁移长安;後出逃北齐,出逃之日,“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北齐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在北齐任官。577年,北周兵陷晋阳,之推出任平原太守,守河津。北周大象(579年—580年)末,为御史上士。隋朝开皇中,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開皇十一年(591年)卒。 他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了一本《顏氏家訓》(420年—581年),主張早教。他認為,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思想分散,不易學習。袁衷稱:“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周作人對顏之推和《顏氏家訓》極為佩服,《夜讀抄》裡寫了一篇《顏氏家訓》讀書筆記。《欽定四庫全書》雜家類有《顏氏家訓》二卷。 娶陈郡殷氏,有三子:长子颜思鲁,次子颜愍楚,三子颜游秦。.

新!!: 曹丕和顏之推 · 查看更多 »

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為东汉末年割據勢力之一,最盛時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將軍,成為東漢末年最強盛的勢力諸侯,但在官渡之戰中慘敗給曹操後實力大損,隨後在倉亭之戰再度敗於曹操,不久悲憤而亡。.

新!!: 曹丕和袁绍 · 查看更多 »

西域

西域,古代地理名称,中国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國家和地區,隋唐时的西域扩大,北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絲綢之路影響下,西域特指兩漢、隋唐兩代中原王朝朝廷設置的行政機構所管轄的位於今中國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特徵依然可見于現在新疆地區的遺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畫。该地對東西方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轉站的重要作用。.

新!!: 曹丕和西域 · 查看更多 »

西魏

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的北朝的一個地方政权,是由鮮卑人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宝炬為帝,與高歡所掌控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總止經歷兩代三帝,享國二十二年。 在整個西魏統治時期,一直都由權臣宇文泰以霸府的形態控制著政權,在他努力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人民安居樂業,而且屢勝東魏。.

新!!: 曹丕和西魏 · 查看更多 »

首陽陵

首陽陵中国魏文帝曹丕及其文德郭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东北邙山。南对首阳山。即西晋皇陵区以东,靠近邙山下。其内涵待考。.

新!!: 曹丕和首陽陵 · 查看更多 »

詩品

《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遠征記室鍾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後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

新!!: 曹丕和詩品 · 查看更多 »

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

諸葛亮是一個描述三國時代名相諸葛亮的電視劇,是以羅貫中所著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記載為基礎。諸葛亮電影劇是由湖北電視台在1985年首播。.

新!!: 曹丕和諸葛亮 (中國大陸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魏王

魏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

新!!: 曹丕和魏王 · 查看更多 »

魏武宣皇后

#重定向 武宣卞皇后.

新!!: 曹丕和魏武宣皇后 · 查看更多 »

魏明帝

#重定向 曹叡.

新!!: 曹丕和魏明帝 · 查看更多 »

鮑信

鮑信,表字不詳,東漢泰山郡平陽縣(今山东省新泰)人。初為騎都尉官至破虜将军、濟北相。.

新!!: 曹丕和鮑信 · 查看更多 »

鮑勳

鮑勳(),字叔業,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西漢司隸校尉鮑宣的九世孫,東漢濟北相鮑信之子。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右中郎將。.

新!!: 曹丕和鮑勳 · 查看更多 »

诸子百家

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許多学派纷呈,眾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新!!: 曹丕和诸子百家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曹丕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谭嗣同

譚嗣同(),字復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出身世家,與陳三立、譚延闓並稱「湖湘三公子」。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維新四公子之一。.

新!!: 曹丕和谭嗣同 · 查看更多 »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新!!: 曹丕和鲁迅 · 查看更多 »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新!!: 曹丕和鲜卑 · 查看更多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新!!: 曹丕和黃庭堅 · 查看更多 »

黄初

初(220年十月-226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共计7年。这是曹魏的第一个年号。 黄初七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沿用。.

新!!: 曹丕和黄初 · 查看更多 »

辛毗

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期人物,原属袁绍部下,后来归顺曹操,为魏國重臣。.

新!!: 曹丕和辛毗 · 查看更多 »

辛未

辛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8个。前一位是庚午,后一位是壬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新!!: 曹丕和辛未 · 查看更多 »

范仲淹

范仲淹(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彈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先世邠州(今陕西省邠县/彬縣),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曹丕和范仲淹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曹丕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郝經

郝經(),字伯常,陵川縣魯山(今属山西晋城)人。元朝官员,儒士。.

新!!: 曹丕和郝經 · 查看更多 »

胡應麟

胡應麟(),字元瑞,一字明瑞,号「少室山人」,又號「石羊生」,浙江金华蘭溪人。.

新!!: 曹丕和胡應麟 · 查看更多 »

郭女王

文德郭皇后(),名不詳,字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安平廣宗(今邢臺廣宗)人,荊州南郡太守郭永第二女。早年孤身流離亂世,後成為曹丕的妻子,曹魏王朝第一任皇后。在位恭肅節儉,动合规矩,諡號文德皇后。其人甚有智謀,不好音乐。比曹丕年長三歲。.

新!!: 曹丕和郭女王 · 查看更多 »

郭沫若

郭沫若(),幼名文豹,原名開貞,字鼎堂,號尚武,四川省乐山县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观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新!!: 曹丕和郭沫若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曹丕和舜 · 查看更多 »

阮瑀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咸亦是當時名士。.

新!!: 曹丕和阮瑀 · 查看更多 »

门阀

#重定向 士族 (中国).

新!!: 曹丕和门阀 · 查看更多 »

藩王

藩王就是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通稱諸侯王。中国历史中,拥有王爵者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或是外姓,亦不管亲王或郡王。藩王可能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外姓一般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越的臣子。如明代的鄭成功、清代的耿精忠,尚可喜等。.

新!!: 曹丕和藩王 · 查看更多 »

葡萄

葡萄是葡萄屬(学名:Vitis)植物的通称,是一类常见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是浆果类水果。葡萄可以生吃,其色美、气香、味可口,西方主要用來酿造葡萄酒,東方則是習慣直接食用並培育出口感較佳的品種。葡萄还可以用以生产果醬、果汁、果冻、葡萄籽精华素、葡萄干、醋、等等。葡萄的生长没有(非更年性),其果实成簇聚集在一起。.

新!!: 曹丕和葡萄 · 查看更多 »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義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新!!: 曹丕和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曹丕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蒼天航路

《蒼天航路》(そうてんこうろ、Beyond the Heavens)是一部由韓國的李學仁編劇、日本的王欣太所繪畫的漫畫,自1994年10月起至2005年在11月為止連載於《週刊Morning》雜志,单行本共36本、18卷文庫本以及12卷極厚版本,总计发售达1800万部。本作品獲得1998年第22屆講談社漫畫賞一般部門獎。 動畫在2009年4月於日本播出,台灣則在2011年5月份播出,內容包括黃巾之亂、討伐董卓、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為止。.

新!!: 曹丕和蒼天航路 · 查看更多 »

邢貞

邢贞,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太常、高平縣侯。 邢贞开始担任中尉,曹操担任魏公建立魏公国时,程昱担任卫尉,邢贞与程昱为了威仪方面的事情发生冲突,程昱遭到罢免。221年八月,孙权遣使奏章臣服。八月十九日(9月23日),魏文帝曹丕遣太常邢贞封孙权为吴王。《三国演义》上写邢贞册封孙权时倨傲,被张昭、徐盛呵斥。.

新!!: 曹丕和邢貞 · 查看更多 »

邱心志

邱心志(),祖籍福建省連江縣,出生於台灣,台灣男演員。目前移居上海。作品大多以演出戲劇為主,和瓊瑤是舊識,瓊瑤特別邀請他來演出新還珠格格的乾隆帝。2001年憑電視劇《笨小孩》獲得第3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獎。.

新!!: 曹丕和邱心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新!!: 曹丕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苏辙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孝宗淳熙年間,追諡文定。蘇洵之子、蘇軾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苏辙則是“小蘇”。作品有《欒城集》傳世,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

新!!: 曹丕和苏辙 · 查看更多 »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又作耶律楚才,字晋卿,號湛然居士、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窝阔台汗在位时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是推行汉法的积极倡导者。.

新!!: 曹丕和耶律楚材 · 查看更多 »

陳琳

陳琳可能指:.

新!!: 曹丕和陳琳 · 查看更多 »

陳群 (三國)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今中國河南省許昌),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大臣(曾為劉備效力),「九品官人法」的創建者。.

新!!: 曹丕和陳群 (三國) · 查看更多 »

陳某

陳某,本名陳海峰,香港漫畫家,有「少年鄭問」之稱。陳某為東立出版社旗下漫畫家,先後推出過《不是人》和《火鳳燎原》等以中國古代三國為題材的漫畫,更加大膽地嘗試了科幻武俠作品《充神榜》,廣受好評,更取得了多個國際獎項。現時其專注於長篇連載作品《火鳳燎原》,香港版本最新一書為第60期。2006年,其在台灣蘋果日報上連續七天刊載了《火鳳燎原》的前傳。.

新!!: 曹丕和陳某 · 查看更多 »

陸遜

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國時代吳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负责统领吴国军事和政治多年,并同时掌管民事,辅佐太子等。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62岁去世,葬于苏州,追谥昭侯。与周瑜、魯肃和呂蒙合稱四大都督。.

新!!: 曹丕和陸遜 · 查看更多 »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新!!: 曹丕和陈寿 · 查看更多 »

陈亮

亮(),南宋兩浙東路婺州永康縣(今浙江金华永康市)人,字同甫,号龙川先生,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反对以朱熹爲代表的理学。著有《龙川先生集》。中又以上孝宗皇帝四书、《酌古论》最知名。日本西乡隆盛亦对龙川先生敬佩有加。.

新!!: 曹丕和陈亮 · 查看更多 »

陈群

有数个名为陈群的名人.

新!!: 曹丕和陈群 · 查看更多 »

李如麟

李如麟(),本名潘麗珠,台灣知名女演員。.

新!!: 曹丕和李如麟 · 查看更多 »

東吳

东吴可以指:.

新!!: 曹丕和東吳 · 查看更多 »

東鄉公主

東鄉公主(),魏文帝曹丕之女,母親是甄夫人。 史书中对东乡公主的记载甚少,生卒不详,是否婚配不详。建安二十一年(217年),祖父曹操東征。東鄉公主離開母親甄氏,與祖母卞夫人、父親曹丕以及兄弟曹叡一起跟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其父曹丕称帝,她是否在这一年获得东乡公主的封号不详。.

新!!: 曹丕和東鄉公主 · 查看更多 »

梁天 (香港)

梁天(),香港資深甘草演員及電視劇監製,早年于澳門綠邨電台任職播音員,兼參與舞臺劇演出。後轉至香港發展,加入無線電視成為基本藝員,在劇中演繹反派角色極為傳神,代表作有《梁天來》的凌宗孔,以及《秋海棠》的秋海棠。其後,梁天開始涉足幕后工作,擔任《大江東去》、《亂世兒女》等劇的編導工作。1975年,梁天轉投麗的電視,繼續從事演員及幕后工作,并於1981年擔任《IQ成熟時》監製,該劇為麗的電視全盛時期經典青春劇。麗的電視易名為亞洲電視後,梁天成為戲劇製作總監。 1984年,梁天離開亞視,其後轉往新加坡發展。1990年代中期,梁天重返亞洲電視,參與《97變色龍》、《包青天》等劇的製作工作。1999年,吳征入主亞洲電視後,對戲劇製作部人員進行裁員行動,梁天亦遭到解僱。進入2000年代,梁天淡出影视圈,偶尔以嘉賓身份亮相電視節目,以及客串演出電影、舞臺劇。.

新!!: 曹丕和梁天 (香港) · 查看更多 »

楊彪

楊彪,字文先,東漢末年弘農華陰人。楊修之父,楊震之曾孫。《後漢書》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楊彪正是楊寶在華陰山救黃雀的「銜環」典故所指的「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第四代。其父杨赐也官至太尉。.

新!!: 曹丕和楊彪 · 查看更多 »

樂府

樂府為舊體詩詩體的一種,與古詩、近體詩構成古典詩歌中的三大類,原指合音樂以唱的歌詩。 由於樂府是合樂的聲詩,以後凡是可傳唱的詩,广义上都可稱為樂府。因此樂府不僅是齊言的詩,連長短句的詞、曲也被士人俗稱為樂府,如蘇軾的词集《東坡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小山樂府》等便是。.

新!!: 曹丕和樂府 · 查看更多 »

檀健次

檀健次(),广西北海人,艺名健次,中国大陸流行歌手和特约演员,是男子乐队MIC男团最年轻的歌手,于2010年10月20号正式出道。.

新!!: 曹丕和檀健次 · 查看更多 »

武宣卞皇后

武宣皇后(),卞氏,名不詳,琅邪开阳(今临沂市兰山区人),曹魏奠基人曹操的继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之母。.

新!!: 曹丕和武宣卞皇后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曹丕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曹丕和氐 · 查看更多 »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新!!: 曹丕和汉献帝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曹丕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曹丕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沈约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新!!: 曹丕和沈约 · 查看更多 »

沛郡

沛郡,或沛国,是从西汉开始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辖区范围之后有变化。.

新!!: 曹丕和沛郡 · 查看更多 »

洛神 (1975年電視劇)

洛神為1975年劇集,由苗金鳳、鄭少秋主演,共7集,於週日晚上的《電視劇場》欄目內橎映,每集長一小時。內容講述絕色美人甄宓 (苗金鳳) 投靠曹操 (陳有后)後 ,與文武雙全的三公子曹植 (鄭少秋) 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劇集裏亦有其他原創插曲,作點綴劇情.

新!!: 曹丕和洛神 (1975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洛神 (1994年歌仔戲)

《洛神》是一部於1994年製播的台視八點檔【楊麗花歌仔戲】,也是第一部登上八點檔播出的電視歌仔戲作品。由楊麗花、宗華製作,楊麗花、陳亞蘭、李如麟、馮寶寶領銜主演,全劇共40集。2012年6月6日起,台視開台五十週年【台視50經典再現】,台視主頻於每週一至週五下午1點播出;6月26日起改為每週一至週五下午3點至4點播出。.

新!!: 曹丕和洛神 (1994年歌仔戲) · 查看更多 »

洛神赋

《洛神賦》為曹植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所著。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其序称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時,途經洛水,忽然有感而發,並作此賦。洛神為中國神話裡伏羲氏(宓羲)之女兒,其因為於洛水溺死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賦為曹植所著的文章裡較為著名的。.

新!!: 曹丕和洛神赋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曹丕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是一本詩文總集,明代張溥編。 書共118卷,收錄自漢賈誼至隋薛道衡共103家的詩文,大致以一人為單位編成一集。此書是以張燮《七十二家集》為基礎編撰而成,每卷先列賦,再列文,後列詩,再列作者生平。每集卷首各有题辞,時有精彩之評價,但此書亦有粗疏之處,《四庫全書總目》說:“此編則元元本本,足資檢核”,但也列舉書中的錯誤和不當。 Category:集部總集類 Category:集部別集類 Category:明朝典籍.

新!!: 曹丕和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 查看更多 »

潘志文

潘志文(Pat Poon,),籍贯廣東新會,人稱「潘翁」, 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的男演員。現時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新!!: 曹丕和潘志文 · 查看更多 »

朱建平

朱建平(),三國沛國(今安徽省)人。精通相術,於街巷之間為人相面,預言非常靈驗,時有人與平原郡相士管輅並稱「朱」、「管」,人稱「應真立衡真君」。.

新!!: 曹丕和朱建平 · 查看更多 »

戊寅

戊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5个。前一位是丁丑,后一位是己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木尅土相尅。.

新!!: 曹丕和戊寅 · 查看更多 »

戴陵

戴陵(),表字,籍貫不詳,三國曹魏長水校尉。 在《三國志》記載,由於曹丕很喜歡打獵,所以戴陵勸諫其不要時常打獵,因此使到曹丕大怒之下把戴陵給刑罰,刑罰其還比死刑輕一等的刑罰,後來复職。於231年時,諸葛亮包圍祁山時,戴陵隨張郃於司馬懿的領導之下鎮守長安,陵帶者四千精兵去鎮守上邽。後來再也沒戴陵的生平記載。 《三國演義》小說有敘述說奉司馬懿之命為張郃副將奇襲諸葛亮陣營,但反被包圍,最終還是由張郃所救。在司馬懿和諸葛亮鬥陣時被捉,被蜀軍塗黑墨汁在臉上才歸回。.

新!!: 曹丕和戴陵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曹丕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春秋 (史书)

#重定向 春秋 (书).

新!!: 曹丕和春秋 (史书) · 查看更多 »

新洛神

,华策影视、浙江崇远联合出品的一部古装创意歌剧,以《洛神赋》为蓝本创作,讲述了三国时期传奇美女甄宓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台湾金牌编剧简远信兼任制作人,著名导演朱莉莉执导,部份主要演员也参与过电视剧《活佛济公3》、《薛平贵与王宝钏》、《百万新娘之爱无悔》。本剧区别于其它古装剧,采用了歌剧形式,将中国传统戏曲和民谣,比如京戏、歌仔戏、黄梅戏、花鼓戏、河南梆子、绍兴戏等唱腔和身段都融入其中。2012年12月在横店影视城开机拍摄,2013年2月杀青。2013年7月4日起在江苏卫视和爱奇艺网同步首播。.

新!!: 曹丕和新洛神 · 查看更多 »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寧海縣(今属浙江宁波市)人。齋名遜志齋,蜀獻王朱椿改之為正學,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難之變後拒绝与朱棣合作,被朱棣诛十族。.

新!!: 曹丕和方孝孺 · 查看更多 »

文学理论

文學理論是指詮釋文學與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或哲學)。各種文學理論派別會以不同的方式詮釋理解文學文本,並採用不同的研究方式來看待文學。 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新!!: 曹丕和文学理论 · 查看更多 »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又稱作《文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齊时期,作者为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的書,“體大而慮周”,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刘勰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所以本書的立論極為廣泛。 《文心雕龙》是劉勰在入定林寺的後期所寫,是“齒在踰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幫助僧祐整理佛經,有學者認為《文心雕龍》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響。饒宗頤〈《文心雕龍》與佛教〉說:“他的文學理論之安排,卻建築於佛學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終”一詞,在《文心雕龍》之中合計使用四次。日本學者興膳宏例舉《文心雕龙》與《出三藏記集》的相似處。其實《文心雕龍》全書受《周易》二元哲學的影響很大。不過,徐復觀教授對時潮下之日人所論支那文心解釋不表同意,而中國文學論集,莫不病之文類淆混文體。另外,有著名學者亦稱,其之謂周易二元哲學,也莫不亂套西方思潮一通,難以採信。.

新!!: 曹丕和文心雕龙 · 查看更多 »

文昭皇后

文昭皇后可以是:.

新!!: 曹丕和文昭皇后 · 查看更多 »

文昭甄皇后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正史並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新!!: 曹丕和文昭甄皇后 · 查看更多 »

曹協

曹协是曹魏文帝兒子。.

新!!: 曹丕和曹協 · 查看更多 »

曹叡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5岁。曹叡能诗文,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曹植和曹丕。曹叡是曹魏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自從曹叡崩後,曹爽掌权,魏帝自此淪爲傀儡。再後曹爽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变斬殺,魏國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氏家族手中。.

新!!: 曹丕和曹叡 · 查看更多 »

曹均

曹均()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曹操的儿子,母親是周姬。.

新!!: 曹丕和曹均 · 查看更多 »

曹宇

曹宇,字彭祖,曹操之子,环夫人所生,曹冲、曹据之同胞兄弟,魏元帝曹奐之父。娶张鲁女。.

新!!: 曹丕和曹宇 · 查看更多 »

曹安民

曹安民(),東漢時期人物,曹操之侄,曹昂的堂兄弟,曹丕的堂兄,死于宛城之战。.

新!!: 曹丕和曹安民 · 查看更多 »

曹峻

曹峻(),字子安,沛國譙人,東漢丞相曹操之子。封陳留王。.

新!!: 曹丕和曹峻 · 查看更多 »

曹上

#重定向 曹子上.

新!!: 曹丕和曹上 · 查看更多 »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譙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時期曹魏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後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脅迫東漢皇帝汉獻帝劉協禪讓,篡漢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諡文皇帝。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與父親曹操、其子曹叡並稱「魏氏三祖」。.

新!!: 曹丕和曹丕 · 查看更多 »

曹幹

曹幹(),曹操的兒子,又名曹良,生母為陳氏。.

新!!: 曹丕和曹幹 · 查看更多 »

曹乘

#重定向 曹子乘.

新!!: 曹丕和曹乘 · 查看更多 »

曹京

#重定向 曹子京.

新!!: 曹丕和曹京 · 查看更多 »

曹休

曹休,字文烈,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國的重要將領;曹操的族子,視如已出。漢中之戰曾破張飛、吳蘭等人計謀。官至大司馬,曹休死後諡壯。.

新!!: 曹丕和曹休 · 查看更多 »

曹彪

曹彪,字朱虎,三國时曹操之子,母孙姬。.

新!!: 曹丕和曹彪 · 查看更多 »

曹彰

曹彰,字子文,曹魏家族将领。曹操的第三子,卞氏所生的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妻子為孫賁之女。曹彰降服遼東後,曹操大喜拉着其子的鬍子稱其為黃鬚兒,死後諡號威王。.

新!!: 曹丕和曹彰 · 查看更多 »

曹徽

曹徽(),曹操的儿子,母亲是宋姬。.

新!!: 曹丕和曹徽 · 查看更多 »

曹嵩

曹嵩(),字巨高,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長秋曹騰的養子,曹操的父親。后被追諡為太皇帝,故也称魏太帝。.

新!!: 曹丕和曹嵩 · 查看更多 »

曹喈

曹喈(),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不详,字仲雍,出生两月夭折。曹植为其作《仲雍哀辞》。.

新!!: 曹丕和曹喈 · 查看更多 »

曹儼

曹俨是曹魏廣平王。.

新!!: 曹丕和曹儼 · 查看更多 »

曹勤

#重定向 曹子勤.

新!!: 曹丕和曹勤 · 查看更多 »

曹矩

曹矩,曹操的儿子,母亲是尹夫人,何晏为其同母兄。早薨,无子。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以樊安公曹均之子曹敏为曹矩之后,封临晋侯。黄初三年(222年),曹丕追封谥弟弟曹矩为范阳闵公。五年(224年),改封曹敏范阳王。七年(226年),徙封句阳王,太和六年(232年),曹睿追进叔父曹矩为范阳闵王,改封曹敏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户。曹敏死后,谥号原王。子曹焜嗣位。.

新!!: 曹丕和曹矩 · 查看更多 »

曹玹

济阳怀王曹玹,曹操的儿子,母亲是秦夫人。他的同母兄是曹峻,建安十六年(211年)封西乡侯。曹玹夭折早薨,无子。二十年(215年),曹操以沛王曹林子曹赞袭封曹玹爵邑,曹赞也早薨,无子。文帝曹丕又以曹赞之弟曹壹绍袭曹玹。黄初二年(221年),曹壹改封济阳侯。四年(223年),进爵为济阳公。太和四年(230年),曹睿追进曹玹公爵,谥号怀公。六年(232年),又进号怀王,追谥曹赞为西乡哀侯。曹壹死后,谥号悼公。子曹恆嗣位。.

新!!: 曹丕和曹玹 · 查看更多 »

曹禮

曹礼,曹魏皇子,封元城王。.

新!!: 曹丕和曹禮 · 查看更多 »

曹真

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托孤對象。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

新!!: 曹丕和曹真 · 查看更多 »

曹熊

曹熊,曹操与正室卞夫人的第四子。.

新!!: 曹丕和曹熊 · 查看更多 »

曹芳

曹芳(),字蘭卿,是三国時曹魏第三代皇帝。在《三國志》中與曹髦、曹奐合稱三少帝。 曹芳虽是曹魏在位最久的君主,但也是曹魏第一位傀儡皇帝,實權先後由曹爽、司馬懿和司馬師掌握。.

新!!: 曹丕和曹芳 · 查看更多 »

曹華

曹華,曹操之女,與兩個姐姐曹憲、曹節一同被選入宫服侍漢獻帝,但她因為年紀太小,較兩位姐姐遲入宮,後封為貴人。.

新!!: 曹丕和曹華 · 查看更多 »

曹萌

曹萌()《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兽部中◇豕》引 司马彪《续汉书》:曹腾父萌,以仁厚称,邻人有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萌,萌笑而受之。《太平御览·卷九百零三◎兽部十五○豕》引司马彪《续汉书》:曹萌字--伟,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主大惭,送所认豕,辞谢萌,萌笑而受之。,又名曹節,字--偉,是漢順帝時宦官曹騰的父親。.

新!!: 曹丕和曹萌 · 查看更多 »

曹袞

曹衮(),曹操的儿子,母亲是杜夫人。曹魏時代封中山王。與沛王曹林、金乡公主同为杜夫人所生,与秦朗同母异父。.

新!!: 曹丕和曹袞 · 查看更多 »

曹髦

曹髦(),字彥士,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260年在位),曹霖之子,魏文帝曹丕孙。.

新!!: 曹丕和曹髦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曹丕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貢

曹贡,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清河王。.

新!!: 曹丕和曹貢 · 查看更多 »

曹霖

曹霖(),表字不詳,沛國譙人。曹丕與仇昭仪生的兒子,封东海王,其子曹髦后为魏帝。.

新!!: 曹丕和曹霖 · 查看更多 »

曹茂

曹茂,曹魏宗室,曹操的儿子。.

新!!: 曹丕和曹茂 · 查看更多 »

曹鑠

曹铄,曹操之子,劉夫人生,是曹操嫡長子曹昂同母弟,早逝。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追封相王,谥曰殇。青龙元年(233年),曹铄之子曹潜嗣位,当年即病死。青龙二年(234年),曹潜之子怀王曹偃嗣位,食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四年(236年)薨。无子,国除。正元二年(255年),以乐陵王曹茂之子阳都乡公曹竦继铄后。.

新!!: 曹丕和曹鑠 · 查看更多 »

曹鑒

曹鉴(),魏文帝曹丕的儿子。.

新!!: 曹丕和曹鑒 · 查看更多 »

曹邕

曹邕是曹魏文帝的兒子。.

新!!: 曹丕和曹邕 · 查看更多 »

曹蕤

曹蕤(),魏文帝曹丕之子,由潘淑媛生。.

新!!: 曹丕和曹蕤 · 查看更多 »

曹林

曹林,一名曹豹,籍贯谯国谯县,曹魏沛王。.

新!!: 曹丕和曹林 · 查看更多 »

曹棘

#重定向 曹子棘.

新!!: 曹丕和曹棘 · 查看更多 »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四子,卞氏嫡出之第三子,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诗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诗」等词之语源。 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并称“三曹”。不过与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担任重要军政职务。 因封陈王,且諡號思,后世文章中常稱陈思王、陈王。.

新!!: 曹丕和曹植 · 查看更多 »

曹洪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曹操堂弟。性格仗義護主,但是個小氣吝嗇的守財奴。 歷任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卫将军等,封都阳侯。因拒絕借錢給少年時的曹丕,讓心胸狹隘的曹丕對他記恨數十年,曹丕即位後將曹洪羅織罪名下獄,卞太后知道此事後脅迫郭皇后向曹丕求情,免去死罪的曹洪仍被削爵貶為庶民。曹丕死後曹叡即位,復曹洪爵位,拜曹洪為後將軍,封樂城侯,官至骠骑将军,死後谥為恭侯。.

新!!: 曹丕和曹洪 · 查看更多 »

曹昂

曹昂(),字子脩,沛國譙縣人,曹操長子。曹昂的母亲劉夫人生有曹昂、曹鑠二子和清河長公主。但劉夫人產子後因病已故,後曹昂由丁夫人撫養成人。二十歲時即舉孝廉,随曹操征战宛城时阵亡。 其弟曹丕稱帝後,追尊曹昂為豐悼公,後進爵王號為豐悼王。其侄曹叡繼位後,追尊曹昂為豐愍王。.

新!!: 曹丕和曹昂 · 查看更多 »

曹據

彭城王曹据,曹操的儿子,母亲是环夫人,曹冲、曹宇的同母兄弟。建安十六年(211年)封范阳侯。二十二年(217年),徙封宛侯。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宛公。三年(222年),为章陵王,又徙封义阳王。文帝曹丕以南方潮湿,又因为环太妃是彭城人,徙封彭城王。又徙封济阴王。五年(224年),曹据改封定陶县。太和六年(221年),改封诸王,以郡为国,曹据复封彭城王。景初元年(237年),曹据因私自派遣人到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三年(239年),恢复所削户邑。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户。 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后曾提出立曹据为新帝,但魏明帝遗孀郭太后指出曹据为明帝叔父,曹据为帝会使自己地位尴尬,而明帝也将无人奉祀。最终曹据未能登基。 曹据之子有记载的有三人,平阳公曹琮过继给早亡的曹冲为嗣,曹範、曹闡则出继郿戴公曹整。.

新!!: 曹丕和曹據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曹丕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曹操 (电视剧)

《曹操》是由胡玫执导的古装历史剧,2011年11月1日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机,2012年3月15日于安徽亳州古井镇举行杀青祭拜仪式。胡玫表示,希望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为其“奸雄”的荧屏形象翻案。本剧原名《盖世英雄曹操》,後改名《英雄曹操》,胡玫最终在2012年11月对外宣布此剧正式更名为《曹操》。2013年9月4日,本劇DVD-Video于日本發售,2014年1月5日于日本播放。2014年10月6日于韩国中華TV週一至週五兩集播出,其後在2015年9月7日晚上22:00於中國大陸安徽卫视首播,乐视网亦同步播出。.

新!!: 曹丕和曹操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曹整

#重定向 曹子整.

新!!: 曹丕和曹整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曹丕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曹丕篡汉魏世祖魏文帝魏文帝曹丕魏高祖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