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提洛同盟

指数 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成立于公元前478年,是希腊城邦组成的一个联盟,成员在150个至173个之间,由雅典领导。在的最后阶段,希腊在普拉提亚战役中获得胜利后,为了继续对抗波斯帝国而成立此同盟。同盟的名字来源于官方会议的地址提洛岛,议会在岛上的神庙内召开,财产也保存在这个岛上,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4年将这些财产转移到了雅典。 在这个同盟成立后不久,雅典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利用同盟的海军。这种行为经常导致雅典和同盟内其他弱势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在公元前431年,雅典对提洛同盟的强力控制促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后同盟解散。.

68 关系: 加利波利半岛城邦執政官 (雅典)埃及埃雷特里亞厄菲阿尔特卡里阿斯和約古希腊古雅典墨伽拉大流士一世客蒙安菲波利斯安那托利亞居鲁士二世希俄斯希腊帕德嫩神廟底比斯 (希臘)伊奥尼亚起义伊奥利亚伊斯坦堡伯罗奔尼撒伯罗奔尼撒联盟伯罗奔尼撒战争伯里克利优卑亚岛地米斯托克利僭主科林斯地峽穆罗尼德斯米利都米蒂利尼米洛斯岛維奧蒂亞州纳克索斯岛爱琴海诸岛莱斯沃斯岛萨索斯岛萨拉米斯萨拉米斯战役馬其頓王國賽普勒斯黑劳士迈加比佐斯霸权主义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尔戈斯阿米尔塔尼乌斯阿里斯塔格拉斯...阿里斯提德薩第斯薛西斯一世色萨利色雷斯雅典式民主雅典衛城陶片放逐制提洛岛比雷埃夫斯波希战争温泉关战役昔兰尼斯基罗斯岛愛奧尼亞拜占庭普魯塔克普拉提亚战役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加利波利半岛

#重定向 加里波利半島.

新!!: 提洛同盟和加利波利半岛 · 查看更多 »

城邦

城邦或城國、都市國家(City state),是指城市範圍同國家範圍幾乎完全相同的一種國家型態,而政府主權或自治權也呈範圍相同。現時的代表國家即為新加坡、梵蒂岡等。 歷史上的城邦通常是大文化圈的一部份,如古希臘城邦(如雅典、斯巴達)、迦南的腓尼基城邦(如推羅、西頓)、中部美洲的瑪雅城邦、絲綢之路上的小國(如撒馬爾罕、布哈拉)、东非城邦(如基尔瓦、马林迪)和意大利城邦(如佛羅倫萨、威尼斯)。 歐洲歷史上有兩個重要的城邦時期—古希臘的城邦和文藝復興時的意大利城邦,現時歐洲的文明都發源自這些時期。然而,這些文明的城邦通常只存活很短時間,因為它們的土地和實力都不足以抵抗周圍的外敵。此外,這些小區域組織在鬆散的地理和文化個體中互存,成為大國建立穩固勢力的障礙。故此,他們大多融入於更大的社會體系、以至民族國家。.

新!!: 提洛同盟和城邦 · 查看更多 »

執政官 (雅典)

執政官(Archon)是古希臘城邦雅典民主政制的組成一部分,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前雅典國政的擔當者。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後,仍在雅典的政制中存在某種重要性。直至公元前四八七年後,厄菲阿爾特對雅典政制的改革,執政官才在雅典政治中失去其重要的角色。.

新!!: 提洛同盟和執政官 (雅典)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提洛同盟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雷特里亞

埃雷特里亞(英語: Eretria /əˈriːtriə/; Greek: Ερέτρια; 語意: 槳手的城市 "city of the rowers" )是希臘艾維亞島上一個城鎮,面向艾維亞海峽中的阿提卡的海灣。埃雷特里亞在公元前 6 世紀到公元前 5 世紀是一個重要的希臘城邦,曾被很多著明作家提及,並涉及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這個城市於 1890 年代被重新發掘出來,並於 1964 年由希臘考古服務團 (11th Ephorate of Antiquities) 及瑞士駐希臘考古學院管理。.

新!!: 提洛同盟和埃雷特里亞 · 查看更多 »

厄菲阿尔特

厄菲阿尔特(Ephialtes,Εφιάλτης ο Αθηναίος),()。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之一。他的努力为雅典民主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与斯巴达相对立。曾抵制雅典参加协助斯巴达的战争未遂,但后又为斯巴达所平息。导致他因为政策失误致使威信大受影响而死于非命。但他的政治目标却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雅典得到确立。.

新!!: 提洛同盟和厄菲阿尔特 · 查看更多 »

卡里阿斯和約

卡里阿斯和约(Ειρήνη του Καλλία)是公元前449年由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和波斯签订的一个条约,宣告了希波战争的结束。.

新!!: 提洛同盟和卡里阿斯和約 · 查看更多 »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新!!: 提洛同盟和古希腊 · 查看更多 »

古雅典

古雅典是一個古希臘城邦。城邦時代,位於阿提卡平原,科林斯灣和愛琴海的匯流之地。核心是高地衛城,依靠阿瑞斯山,後來成為在阿提卡平原發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以前是一個普通的城邦,經過梭倫、庇西特拉圖、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執政,在希臘城邦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波希戰爭爆發後,帶領希臘城邦擊敗波斯,戰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經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雅典趨於衰落,標示著希臘城邦文明走向盡頭。 雅典在古希臘文明中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專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臘雅典保留石器時代的直接民主,並發展成為影響現代人民主觀念極深遠的民主政治體制。特別是在黃金年代,雅典成為希臘城邦中的人才薈萃之地,許多聞名後世的學者、文學作品、建築物等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

新!!: 提洛同盟和古雅典 · 查看更多 »

墨伽拉

墨伽拉(Μέγαρα)是位於希臘阿提卡的一座古老城市,2001年時的人口為28,195人。墨伽拉位處科林斯地峽北部,薩拉米斯島的對岸。在薩拉米斯島仍未被雅典佔據的古時,薩拉米斯島屬於墨伽拉的一部分。墨伽拉曾是阿提卡四個地區之一,那四個地區分別由神話裡的國王潘狄翁二世(Pandion II)的四個兒子管治,尼索斯(Nisos)就是墨伽拉的統治者。墨伽拉以往是貿易港口,當地人以船隻及財富換取鄰近城邦軍隊的保護。墨伽拉共有兩個港口:西部柯林斯峽灣上的佩加,及東部愛琴海塞隆尼海灣的尼薩亞。.

新!!: 提洛同盟和墨伽拉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长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阿尔萨米斯之孙,阿里亚兰尼斯曾孙,泰斯帕斯四世孙,阿契美尼斯五世孙。公元前521年至前48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君主。《圣经》的中文译本译作“大利乌”。.

新!!: 提洛同盟和大流士一世 · 查看更多 »

客蒙

客蒙(Κίμων,Kimōn,Cimon,),古希臘雅典城邦的一位政治領袖,為馬拉松戰役英雄小米太亞德之子,母親名作海潔西皮勒普魯塔克《客蒙傳》 。他曾經擔任雅典十將軍,在西元前五世紀中時,他在希臘世界是很重要的城邦政治代表人物。隸屬于雅典親斯巴達的保守派.

新!!: 提洛同盟和客蒙 · 查看更多 »

安菲波利斯

安菲波利斯 (- Amfipoli; Ἀμφίπολις, Amphípolis)  作为一个宏伟的古希腊城邦而广为人知,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座城市,现在在这里仍然能看到很多其引人注目的遗迹。 在这座城市发生过的著名的历史事件,例如公元前422年,斯巴达人和雅典人在该地爆发的战斗。亚历山大大帝也在这里为领导对亚洲的征服而进行准备。 亚历山大大帝的三个最杰出的海军将领,尼阿库斯, 阿德洛屯厄斯和拉俄墨东居住在这个城市,这座城市也是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妻子罗克珊娜和他们的小儿子亚历山大四世被流放的地方,后来他们被谋杀。 在城市内和城市周边的发掘工作已经揭示了重要的建筑、古代城墙和陵墓。 这些发现在安菲波利斯考古博物馆中展出。 在附近的广阔的喀斯特埋葬冢,一个重要的古代马其顿墓最近重见天日。"安菲波利斯之狮"纪念碑是一个受观光者欢迎的目的地。 安菲波利斯如今位于依多尼斯,如今它是希腊的塞雷斯州的直辖市,市政府位于 Rodolivos。 Greece Ministry of Interior.

新!!: 提洛同盟和安菲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新!!: 提洛同盟和安那托利亞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新!!: 提洛同盟和居鲁士二世 · 查看更多 »

希俄斯

希俄斯(Χίος)是希腊第五大岛屿,位於爱琴海東部,距安納托利亞(今屬土耳其)海岸僅7公里。希俄斯有名於其強大的商船社區,以及島上獨特的乳香脂和中世紀村落。它同时也是希俄斯州的行政区域,據說也是荷马及希波克拉底的故乡。岛上於十一世紀、由君士坦丁九世資助興建的新修女院(Nea Moni)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新!!: 提洛同盟和希俄斯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提洛同盟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帕德嫩神廟

帕德嫩神廟(古希臘文:,現代希臘文:)興建於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衛城,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它是現存至今最重要的古典希臘時代建築物,公認是多立克柱式發展的頂端;雕像裝飾更是古希臘藝術的頂點,此外也被尊為古希臘與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徵,是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之一。近两世纪以来,希臘对該神廟持續進行修復與重建工作。 帕德嫩神廟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史蹟之一,对于研究古希腊的历史、建筑、雕塑、宗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新!!: 提洛同盟和帕德嫩神廟 · 查看更多 »

底比斯 (希臘)

底比斯 (Thebes,; Θῆβαι, Thēbai,;. Θήβα, Thíva)又译作忒拜,是一座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因为这座城市是关于卡德摩斯、俄狄浦斯、狄奥尼索斯、七将攻忒拜、特伊西亚斯等故事的发生地,所以它在希腊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境内以及周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迈锡尼定居点与写有“线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显示了该城在青铜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底比斯曾经是维奥蒂亚地区的最大城市,也是维奥蒂亚邦联的领导城市。她也曾是古雅典城的主要对手之一,并且于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的行动中支持波斯的作战。在伊巴密浓达的领导下,底比斯军队于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击败了斯巴达军队。而底比斯圣队(一支精锐部队)在对抗亚历山大大帝与腓力二世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大敗的事蹟亦廣為人知。在前335年,亚历山大大帝摧毁该城之前,底比斯是希腊历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且是在马其顿征服希腊时勢力最大的城邦。在拜占庭时期,该城也因丝绸而著称。 现代的底比斯城設有考古博物馆,亦保留了遗址(青铜时代遗址与前线堡垒)与其他細碎的古代遗迹。同時,它也是希腊行政区划中维奥蒂亚州的最大城镇。.

新!!: 提洛同盟和底比斯 (希臘) · 查看更多 »

伊奥尼亚起义

伊奧尼亞起義为古希腊时期前499年-前493年在伊奧尼亞、多里斯、賽普勒斯、卡里亚、愛奧利亞發生的一場起義,为小亞細亞地区居民在米利都(Miletus)憯主(Tyrant)阿里司塔哥拉斯(Aristagoras)鼓動反抗波斯统治的抵抗運動。這個不成功起義的文字描述,主要來自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的記述詩《歷史》第五卷。起義的落幕過程放在第六卷。這期間前後發生過: 起義攻勢的「展開階段」包括三次主戰役:由於賽普勒斯戰役的失敗,起義初期往南、北擴展的局勢被遏制住了。.

新!!: 提洛同盟和伊奥尼亚起义 · 查看更多 »

伊奥利亚

伊奥利亚(古希腊语: Αἰολίς, Aiolís),古希腊一个地域的称呼,范围为小亚细亚西北部与西部地区。这一地区滨临地中海,建有许多城邦。北部与米西亚南部连接,南邻伊奥尼亚,东临吕底亚。.

新!!: 提洛同盟和伊奥利亚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提洛同盟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

伯罗奔尼撒(Peloponnisos)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半岛。行政區劃而言,半島東南部是伯羅奔尼撒大區,西北部是西希腊大区。面积15491平方公里,人口632,955.

新!!: 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联盟

伯罗奔尼撒联盟 (Peloponnesian League)為前6世纪和前5世纪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諸城邦所組成的一个联盟。 前6世纪末,斯巴达(Sparta)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强大的城邦,并在政治和军事上支配著第二强大的城邦阿尔戈斯。此外,斯巴达通由帮助科林斯摆脱暴政,及帮助厄利斯安全管制著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使得此兩城邦使之結盟。斯巴达經由采用这种策略來壯大其聯盟。然而,其後在边境战争中其击败了忒格亞并向他们提供永久的防御盟约,使其外交政策出現重大改變。 伯罗奔尼撒中部和北部的许多其他国家陆续地加入了这个联盟,最后联盟包括了除阿尔戈斯和亚该亚以外的所有伯罗奔尼撒城邦。当斯巴达在前546年的战役中击败了阿尔戈斯后,斯巴达的优越地位更加得以保证。 伯罗奔尼撒联盟是以斯巴达为霸主组织起来的,并由联盟的委员会所控制,委员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另一部分是联盟大会,每一个结盟的城邦,不论城邦的大小和强大与否,在联盟大会中都有一个投票权。除非战争时期,联盟不向成员索取贡税,但可能会要求成员城邦提供其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只有斯巴达可以召集联盟大会。所有加盟城邦僅是與斯巴达訂盟,所以諸城邦敞需要各自另签盟约,以維持與他邦的友好關係。虽然每一个城邦皆有一投票权,但是斯巴达没有被强迫遵守任何联盟达成的决议。这样,伯罗奔尼撒联盟从严格的词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个联盟,伯罗奔尼撒半岛也並不是在伯罗奔尼撒联盟的范围内。 伯罗奔尼撒联盟为其成员,特別是为斯巴达提供保护和安全。这个联盟是一个稳固的联盟,支持寡头政治而反对僭主政治。 希波战争后,联盟扩张成希腊联盟,包括了雅典和其他城邦。希腊联盟陆军由帕萨尼亚斯统帅, 但当雅典的客蒙罢免帕萨尼亚斯后,斯巴达撤出了联盟并和原来的盟友重新成立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而希腊联盟则转变为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这也许是因为斯巴达与他的盟友猜疑雅典人,而雅典人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两个联盟之间最终爆发了一场冲突,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前360年,联盟與底比斯作战,但最终战败。底比斯强制科林斯和其他城邦解除与斯巴达的盟约,結果伯罗奔尼撒联盟就此解散。.

新!!: 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联盟 · 查看更多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新!!: 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 查看更多 »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或譯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伯里克利在他的早年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一开始抑制自己的抱负,因为他担心他的社会地位会让他被看作专制者或对希腊有危险的人。他通过增进中低收入公民的兴趣以避免他们的怀疑,进而消除他的担心。 按普鲁塔克所述,伯里克利师从智者 Daman(教授他政治学),埃利亚的芝诺(教授他辩论术)和阿那克萨哥拉(教授他nobility of purpose and character)。由于阿那克萨哥拉的教育,伯里克利很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式。 伯里克利被認為是推動雅典民主政策改革,使它變得更為民主的人物。 伯里克利还在台上时就已开始失宠於雅典人。当斯巴达人攻来时,他让雅典人做好围城的准备。不幸的是,围城时瘟疫在雅典人和他们盟友中传播却没有波及他们的敌人。伯里克利及他的很多亲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不过,当伯里克利的最后一个儿子死去后,雅典人更改法律使得伯里克利的非雅典人儿子成为公民以继承他的财产。.

新!!: 提洛同盟和伯里克利 · 查看更多 »

优卑亚岛

埃维亚岛(Εύβοια),又译优卑亚岛,是仅次于克里特岛的希腊第二大岛,与東北方的斯基罗斯岛(Σκύρος)组成埃维亚州。此形状狭长的岛位于色萨利以东的爱琴海中,呈海馬狀,約長150公里(93英里),寬度由50公里(31英里)至6公里(3.7英里)不等。其東南方延伸至一系列島嶼如安德羅斯島、蒂諾斯島和米科諾斯島。隔尤里普斯海峽與希臘大陸相望。該島面积4167.449平方公里,首府为哈尔基斯(Χαλκίδα)。 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島上的居民數量為198,130人,使埃维亚岛成為希臘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埃维亚岛被認為原本是希臘大陸的一部分,後因一場地震而分開。.

新!!: 提洛同盟和优卑亚岛 · 查看更多 »

地米斯托克利

特米斯托克力(Θεμιστοκλῆς,Themistocles,)古希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雅典人。.

新!!: 提洛同盟和地米斯托克利 · 查看更多 »

僭主

僭主(τύραννος|tyrannos;tyrant),又译為暴君,政治學術語,是一種君主制的變體。希腊时代認為,不通过世袭、傳統或是合法民主选举程序,憑藉個人的聲望與影響力,获得权力,來統治城邦的統治者,這樣的統治者被稱為僭主。 很多国家政权形式,一开始并非为僭主设计,但却很容易转变为僭主,因为没有能力阻止僭主的转变。譬如專政、社團主義、精英政治、神權政治等。.

新!!: 提洛同盟和僭主 · 查看更多 »

科林斯地峽

科林斯地峽(英語:Isthmus of Corinth;希臘語:Isthmos Korinthou),位於希臘南部聯繫歐洲大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狹窄地峽,將科林斯灣與薩羅尼加灣隔斷,寬約6.5公里,海拔約90公尺(300呎)。含有石灰岩斷層,主要產小麥、大麥、葡萄,釀酒業為主要產業。 在古代世界是劃分伯羅奔尼撒和希臘主陸的地標,公元前1世紀地理學家斯特拉博 提到科林斯地峽有兩個刻著銘文的石柱。其中一個面朝東方的阿提卡的墨伽拉,銘文為“這裡不是伯羅奔尼撒,而是愛奧尼亞”(τάδ᾽ οὐχὶ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ἀλλ᾽ Ἰωνία),另一個面朝西方的伯羅奔尼撒,銘文為“這裡不是愛奧尼亞,而是伯羅奔尼撒”(τάδ᾽ ἐστὶ Πελοπόννησος, οὐκ Ἰωνία)。普魯塔克認為這是忒修斯在前往雅典時建立起來的。 公元67年罗马帝国皇帝尼祿曾在此開鑿運河,利用約6000名因猶太起義被俘虜為奴的猶太人興建。但自尼祿死後,工程因經費問題被擱置。直至1881年,運河才再次被法國人重建,並於1893年正式開通。長達6.3公里(4哩)的科林斯運河通航,大大縮短了從亞得里亞海到雅典比雷埃夫斯的航程。.

新!!: 提洛同盟和科林斯地峽 · 查看更多 »

穆罗尼德斯

罗尼德斯(Myronides),古希腊政治人物,公元前458年雅典将领,其间他引一支军队在麦加拉打败科林斯人;作为将领又于公元前457年于奥埃诺弗塔战役中将彼奥提亚人击溃。.

新!!: 提洛同盟和穆罗尼德斯 · 查看更多 »

米利都

米利都(Μίλητος)是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的一座古希腊城邦,靠近米安得尔河口。它在赫梯文献中被称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也有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从克里特岛来的移民定居于此,随后,这个城市就成为了爱奥尼亚十二城邦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它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并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希波战争前它处于波斯统治下。米利都拥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称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曾先後被赫梯帝國、弗里吉亚人、吕底亚、马其顿帝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所統治。在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米利都被用作一個與威尼斯進行貿易的港口,後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在衛星地圖上 37°31.8'N 27°16.7'E 的位置,於土耳其艾登省內。.

新!!: 提洛同盟和米利都 · 查看更多 »

米蒂利尼

米蒂利尼(Μυτιλήνη、Midilli),或译密提林,位于希腊爱琴海莱斯博斯岛东南岸,为该岛屿的首府,也是莱斯沃斯州的州府所在地。该市总面积107.460 km2,总人口36,196(2001)。该地为莱斯沃斯州密度最大的地区。 米蒂利尼的港口有著渡輪前往利姆諾斯島、希俄斯和土耳其的艾瓦勒克。.

新!!: 提洛同盟和米蒂利尼 · 查看更多 »

米洛斯岛

米洛斯岛(Μήλος,Mil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火山岛,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最西南端。由于位处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之间,该岛在爱琴文明时期是重要的位置。在青铜时代著名的费拉科庇(Phylakopi)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米诺斯宫殿。另外,该岛在古希腊以盛产艺术品闻名于世,著名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即发现于此。 Milosview.JPG|米洛斯岛 Milos_Klima_village.jpg|卡里馬村 Arxaiologiko_mouseio_milos.JPG|米洛斯博物.

新!!: 提洛同盟和米洛斯岛 · 查看更多 »

維奧蒂亞州

維奧蒂亞州(Βοιωτίας)是希臘中希臘大區的一個州,東南與阿提卡半島相連,東部大部份與埃維亞州接壤,小部分隔北埃維亞灣與優卑亞島相望,西南為科林西亞灣。面積2,952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30,768人。首府利瓦迪亞。 下分18市、2鎮。 Β.

新!!: 提洛同盟和維奧蒂亞州 · 查看更多 »

纳克索斯岛

纳克索斯岛(希腊语:Νάξος)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中心部位,属于希腊的基克拉泽斯大区,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18188人。该岛的首府和最大城市纳克索斯有6,533人。 纳克索斯岛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出现居民,前后为爱奥尼亚人、波斯人、威尼斯人以及土耳其人殖民。在波斯人统治下发生的纳克索斯起义是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导火索。 今天,该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岛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宜人的沙滩。 Category:爱琴海岛屿 Category:希腊城邦.

新!!: 提洛同盟和纳克索斯岛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诸岛

此乃爱琴海中岛屿列表。.

新!!: 提洛同盟和爱琴海诸岛 · 查看更多 »

莱斯沃斯岛

莱斯沃斯岛(或譯萊斯博斯島,,Midilli)位於爱琴海东北部,为希腊第三大岛嶼、地中海第八大岛,现属希腊北爱琴大区萊斯沃斯州管辖。全岛面积1630平方公里。全岛人口90643人(2001年统计),三分之一聚居于首府米蒂利尼。 中世紀時該島曾經由拜占廷帝國所統治。公元803年,伊琳娜女皇就曾被流放至此,並死於島上。1355年,莱斯沃斯岛轉由熱那亞人統治。1462年奧斯曼土耳其擊敗熱那亞人,征服了該島並持續統治至1912年,希臘軍隊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奪得該島為止。 莱斯沃斯岛有著溫和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8 °C(64 °F),年平均降雨量則為750毫米。島上經常陽光普照,很少有低溫和下雪的天氣。 该岛因古希腊著名女诗人萨福而闻名于世,由于萨福传说中是同性恋,故此英语中“女同性恋”(Lesbian)即由此岛名转化而来。.

新!!: 提洛同盟和莱斯沃斯岛 · 查看更多 »

萨索斯岛

萨索斯岛是希腊卡瓦拉州的岛屿,面积378.8km²,是希臘第十二大島嶼。 島上最大的城鎮萨索斯,與島同名,人口约3,130(2001年調查),位於島的北部,與希臘大陸相對。2001年全島人口13,765。.

新!!: 提洛同盟和萨索斯岛 · 查看更多 »

萨拉米斯

萨拉米斯(古希腊语:Σαλαμίς),古希腊城邦,位于塞浦路斯东海岸派迪亚斯河河口处,今法马古斯塔(阿莫霍斯托斯)以北6公里处。.

新!!: 提洛同盟和萨拉米斯 · 查看更多 »

萨拉米斯战役

萨拉米斯海战(Ναυμαχία τῆς Σαλαμῖνος,波斯語:نبرد سالامیس,前480年)是第二次希波战争中雅典政治家地米斯托克利率领的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合舰队与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薛西斯一世麾下的波斯海军于公元前480年进行的一场海战。兵力处于劣势的希腊联军将波斯舰队诱入科林斯地峡东部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与希腊本土阿提卡地区之间狭窄的海峡中,一举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战略转折点。 公元前480年8-9月间,为了阻止波斯军队的进犯,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军分别在陆上和海上组成防线。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率领的大约7000名陆军在中希腊的温泉关布防,阻止波斯陆军从色萨利地区侵入中希腊的维奥蒂亚地区和南希腊的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地区。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波斯军队从海上绕道,以雅典海军为主力的希腊各城邦联合舰队封锁了埃维亚岛北端的阿提米修姆海峡。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希腊重装步兵面对兵力数百倍于己的波斯军队,坚守了7天,最后由于叛徒告知敌人绕道的山路,遭到迂回包围而失败,希腊军队的后卫部队,包括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及其麾下的300勇士战死,波斯军队长驱直入占领维奥蒂亚和阿提卡,并焚毁了雅典城。希腊和波斯海军在阿提米修姆海战不分胜负,但由于温泉关失守,希腊海军遂后撤到雅典外海的萨龙湾内的萨拉米斯岛修整补给。希腊陆军则后撤到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建立新的防线,以阻止波斯陆军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 尽管在战舰数量和海员训练上处于明显劣势,希腊联军接受了地米斯托克利与波斯海军再战的意见。这是因为如果不能限制波斯海军的行动,希腊陆军在科林斯地峡的防线很容易被两栖登陆行动破解。另一方面,薛西斯一世也急于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便尽快结束战争。地米斯托克利天才地设计欺骗了薛西斯一世,一方面派人对其示好,一方面透露希腊联军内部的意见分歧,成功诱骗波斯舰队试图封锁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庞大的波斯舰队一进入海峡内的狭窄水域后难以展开,早已等待于此的希腊舰队抓住机会,一举击溃了波斯舰队,从而赢得了自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以来,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又一次辉煌胜利。 薛西斯一世此战失败后任命馬鐸尼斯率波斯陆军继续征服希腊,尽管波斯军队于公元前479年6月再次占领雅典,但在同年8月的普拉提亞戰役中遭到歼灭。波斯海军亦在8月底的米卡勒战役中大败。这两场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波斯帝国彻底放弃了征服希腊的企图,而希腊则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略反击。有不少西方史学家认为如果萨拉米斯海战以波斯帝国的胜利告终,古希腊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将会被扼杀,所以这场战役被视作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新!!: 提洛同盟和萨拉米斯战役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提洛同盟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賽普勒斯

賽普勒斯共和国通称賽普勒斯(Κύπρος;Kıbrıs),是位於歐洲與亚洲交界處的一個岛国,位於地中海東部,面積9,251平方公里。 已知人類在賽普勒斯的活動足跡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10,000年,此一時期的遺址有喬伊魯科蒂亞,為新石器時代保存至今依然完好的建築群。塞浦路斯因地處地中海進入西亞地區的要衝,從古至今已被西臺、亞述、埃及、波斯、阿拉伯哈里發王朝、烏邁耶王朝、威尼斯及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等外來勢力侵略或佔領過。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從波斯人手中接管了此島。1878年起,為英國所管理,直至於1960年獲得獨立,隔年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 賽普勒斯独立后的主體民族希腊人和少數民族土耳其人零星冲突不断,直至1974年爆发严重的種族流血冲突。主要居住于该岛北部的土耳其人在土耳其的干預和支持下于当地另立政权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因此賽普勒斯共和國法理主權為賽普勒斯全島及其周圍海域(除了一小部分地區因為條約分配予英國作為軍事基地),然而事實上(希臘人政权)有效統治區域仅为南方,占全島面积的63%。北賽普勒斯作为政治實體目前僅為土耳其共和國所承認。賽普勒斯共和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

新!!: 提洛同盟和賽普勒斯 · 查看更多 »

黑劳士

黑劳士制度(古希腊语: / Heílôtes,或者译作希洛特制度、希洛制)是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的一种国有奴隶的制度。.

新!!: 提洛同盟和黑劳士 · 查看更多 »

迈加比佐斯

迈加比佐斯(Megabyzus),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将领。佐皮罗斯之子,薛西斯一世的姻兄弟。公元前482年他前往巴比伦平定反波斯人的叛乱,将巴比伦城洗劫一空。曾随薛西斯一世参加希波战争,公元前465年他又成为杀死薛西斯一世的阴谋者之一。新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即位后,他担任叙利亚总督,并指挥军队进攻埃及,企图恢复波斯在埃及的统治地位。埃及叛乱头目投降后,他因为王太后的干预而食言杀死叛乱者。不久又在叙利亚发动反波斯的叛乱。后与阿尔塔薛西斯一世重归于好,但又在狩猎活动中因冒犯国王而远遁。5年后他佯病回国。在王室调解下与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和好如初。不久,迈加比佐斯就死去了,享年76岁。.

新!!: 提洛同盟和迈加比佐斯 · 查看更多 »

霸权主义

#重定向 霸權.

新!!: 提洛同盟和霸权主义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新!!: 提洛同盟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斯

阿尔戈斯(Άργος,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帝国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影响,它是欧洲最古老的始终被居住的城市。2001年阿尔戈斯有27550居民。.

新!!: 提洛同盟和阿尔戈斯 · 查看更多 »

阿米尔塔尼乌斯

阿米尔塔尼乌斯(Amyrtaeus),()。古埃及第二十八王朝法老(公元前404年—公元前399年在位)。为第二十八王朝唯一的法老。公元前404年他在埃及领导反对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起义获得成功,公元前400年控制了上埃及全境。尽管他短暂的统治危机四伏,但他仍能够维持埃及的独立地位。其事迹史载较为简略,他的纪念物亦无发现。.

新!!: 提洛同盟和阿米尔塔尼乌斯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塔格拉斯

阿里斯塔格拉斯(Ἀρισταγόρας),()。波希战争早期人物。当其岳父希斯提亚埃乌斯(米利都僭主)远在大流士一世波斯宫廷时,由他掌握米利都。在試圖進攻納克索斯失敗并對波斯帝國欠下一身債務後,公元前499年,他煽动反抗波斯伊奥尼亚起义。但没能说服斯巴达参与他的联军。但成功使雅典與厄立特里亞派出了計25艘戰艦。希臘、愛奧尼亞聯軍在公元前498年成功地攻陷了波斯西都薩爾迪斯并焚毀了城中神廟,這一舉動使波斯統治者大為光火,於是派出大軍鎮壓希臘人。败于波斯人后,他前往色雷斯的穆尔基努斯(Myrcinus),在一场与色雷斯人的战争中被杀。他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反叛及雅典對愛奧尼亞反亂的支持最終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波希戰爭。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對此評論道:“這些船(20艘支援阿里斯塔格拉斯的雅典船)成了之後希臘人與外邦人(波斯人)之間恩怨的濫觴。”波斯人隨後報復性地徹底焚毀了米利都并懲罰了所有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城邦。(除了未參加反亂的薩摩斯島).

新!!: 提洛同盟和阿里斯塔格拉斯 · 查看更多 »

阿里斯提德

阿里斯提德(Ἀριστείδης,),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为阿里斯忒得斯,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政治家、军事家,绰号“正义的”。他可能在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第一次被任命作为将军(στρατηγοs)指挥来自家乡的军队,并由于战功而在前489-488年被选为执政官(ἄρχων)。很快地,作为陆战专家、正直和“贵族式”的他同海战的倡导人、狡诈的、“民主的”地米斯托克利产生了敌对的关系(根据普鲁塔克)。 他们的斗争并未持续多久:前483至482年间他被雅典人以陶片放逐。残留的陶片上,人们指控他“--通波斯”(Medism)及粗暴对待恳求他的人。但有人认为这是民主制度对一个人权势凌驾于集体之上的自然防范。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在投票的当天,有一个不识字的市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他照办了,然后问那个市民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有什么做错的地方。那个市民回答:“他没有做错什么,我甚至不认识他。不过我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赞他‘正义’”。 5年后,他在泽克西斯一世入侵时被召回;其后又在萨拉米海战时被召回,指挥重装步兵(Hoplite)同地米斯托克利的舰队并肩战斗,并取得了希波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他在前479年当选为首席将军(στρατηγοs αυτωκρατωρ)镇守普拉提亚(Πλάταια,另见普拉提亚战役)。在希波战争结束后,他受伊奥尼亚诸邦之托,一手创立了提洛同盟,并订立了各成员筹款的份额,为同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和地米斯托克利也在随后成功地戏弄了斯巴达,为雅典城建起了城墙。 作为雅典首屈一指的政治人物,但据说他死后连葬殓的费用都无力承担,是城邦承担了丧葬的费用并资助他的后人直到公元4世纪。他的贫困可能源于同波斯的长期战事;但法勒琉斯的德米特--乌斯(Δημήτριος Φαληρεύς,前3世纪雅典政治家)却提出证据认为他其实拥有不少财富。.

新!!: 提洛同盟和阿里斯提德 · 查看更多 »

薩第斯

薩第斯(英語:Sardis,拉丁語:Sfard)是一座位於今天土耳其馬尼薩省境內的古代城市。它曾是古國里底亞的首都,也是波斯帝國重要的城市之一,羅馬帝國資深執政官的所在地。在羅馬帝國晚期至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它亦是里底亞省的大都會之一。薩第斯也是新約聖經啟示錄提到的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之一撒狄教會。到了19世紀,薩第斯已成為一座遺址,主要保存著羅馬時期興建的建築。.

新!!: 提洛同盟和薩第斯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一世

薛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Xšaya-ṛšā);现代波斯语:خشایارشا,Ξερξης;Xerxes;约), 又译澤克西斯一世或泽尔士一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前485年—前465年在位)。他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波斯国王亚哈随鲁。 薛西斯一世是大流士一世与居鲁士大帝之女阿托莎的儿子。其名字在波斯语中意思是“战士”。 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前484年),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 薛西斯一世继续进行与希臘的战争(参见:希波战争)。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摧毀了雅典衛城。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晚年薛西斯一世縱情於酒色,親信小人,導致波斯帝國內亂。 薛西斯一世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新!!: 提洛同盟和薛西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色萨利

色萨利大区(Thessalia)位于希腊中部偏北,大区总面积14037平方公里,下轄四個州:卡尔季察州、拉里萨州、马格尼西亚州、特里卡拉州,大区首府设在拉里萨。 色薩利在鄂圖曼帝國統治達四個半世紀後,於1881年成為現代希臘的一部分。 *.

新!!: 提洛同盟和色萨利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新!!: 提洛同盟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雅典式民主

雅典式民主(有时被称为雅典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古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雅典也因此成为最早的民主政体之一。虽然其他的希腊城邦也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民主体制,其中大多数也借鉴了雅典的模式,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如同雅典的民主体制一般有力、稳定且具备良好的明文规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 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自治,但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参与权并非如现代基于居民,阿提卡的女性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人,奴隶被认为是物品,不算人;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借演讲互相诋毁,选民的民意会受在剧场中上演的政治讽刺戏剧的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由于参与权有无的划分与经济上的阶层无关,因此雅典民主的选民参与程度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高。这种制度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 提洛同盟和雅典式民主 · 查看更多 »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Ακρόπολη,Acropolis of Athens)位於希臘首都雅典,是最著名的衛城(頂端城市)之一。衛城是由平頂岩構成,位於海拔150米(512 英呎)。其亦被命名為西哥羅佩(Cecropia),以紀念常被描繪為半人半蛇的雅典首任國王凱克洛普斯(Kekrops或Cecrops)。.

新!!: 提洛同盟和雅典衛城 · 查看更多 »

陶片放逐制

陶片放逐制(希臘文:ὄστρακον;英文:Ostracism),又譯陶片放逐法、貝殼放逐法或陶片流放制等,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雅典人民可以透過投票強制將某個人放逐,目的在於驅逐可能威胁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

新!!: 提洛同盟和陶片放逐制 · 查看更多 »

提洛岛

提洛岛(英文: Delos, 希臘文: Δήλος, Dhil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心脏。在希腊神话中,它是女神勒托的居住地,在这里她生育了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因此长久以来,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不利于居住,提洛岛还是作为宗教的圣地而在爱琴海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岛上建有狄俄倪索斯、波塞冬、赫拉、伊西斯等的神庙。在公元前5世纪还是提洛同盟的大本营。由于岛上丰富的考古资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以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提洛岛面积40平方公里,属于希腊南爱琴大区基克拉泽斯州。.

新!!: 提洛同盟和提洛岛 · 查看更多 »

比雷埃夫斯

比雷埃夫斯(希腊语:Πειραιάς)位于希腊雅典以南萨罗尼科斯湾畔,是阿提卡大区比雷埃夫斯州的首府。比雷埃夫斯自古就是雅典的港口,如今依然是主要的造船和工业中心,也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商业港口。 2016年8月10日中远集团正式宣布,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新!!: 提洛同盟和比雷埃夫斯 · 查看更多 »

波希战争

波希战争是在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间,波斯与古希腊城邦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爱奥尼亚,但此后爱奥尼亚的希腊语城邦一直在寻求独立。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遂给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远征纳克索斯岛失败而被解任。阿斯司塔格拉斯人趁机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由此拉开了伊奥尼亚起义的序幕。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亚细亚小国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雅典和埃雷特里亞则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军事援助,于前498年协助后者占领并焚毁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萨第斯。前497年至前495年之间战况一时陷于胶着,但波斯人随后重组军队进击叛乱的震中米利都,在中彻底击溃了叛军,于前493年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为了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他誓言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萨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第一次入侵始于前492年,波斯将军马铎尼斯指挥下军队攻下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却因征途中的小差错而功败垂成。波斯人又于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军队,在和的指挥下横渡爱琴海,占领了基克拉泽斯,圍困--了埃雷特里亞并最终将其毁掉。他们随后挥师雅典,却在马拉松战役被雅典军队打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就此止步,大流士也在前486年死去。 前480年,大流士之子薛西斯一世亲率一支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军开始了对希腊的第二次入侵。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击败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后,曾一度占领了希腊的大部分土地,然而他们的海军却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溃。随后希腊人转守为攻,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再次得胜,从而结束了波斯的侵略。 希腊联军乘胜追击,在中扫除波斯海军残部,并在前479年和前478年分别击溃屯于和拜占庭的波斯守军。在围困拜占庭期间希腊联军的将军的所作所为让许多希腊城邦疏远了斯巴达,他们转而接受雅典的领导,形成了提洛同盟并在随后的战斗里将波斯军队彻底驱逐出欧洲。在前466年的欧里梅敦战役中同盟军终于解放了爱奥尼亚全境。提洛同盟在前460年至454年间插手埃及叛乱时遭受灭顶之灾,被迫停止进军。在前451年他们还派出过一支海军到塞浦路斯却无功而返。此后希波战争的战火逐渐冷却。一些史料表明双方的敌对状态最终在雅典和波斯签署卡里阿斯和约后结束。.

新!!: 提洛同盟和波希战争 · 查看更多 »

温泉关战役

溫泉關戰役是波希戰爭中的一次著名戰役,希臘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三百名斯巴達精銳戰士與部分其他希臘城邦聯軍於溫泉關抵抗波斯帝國,成功拖延波斯軍隊進攻,爭取到雅典及其他城邦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為之後希臘的勝利立下大功。但因寡不敵眾,三百名斯巴達戰士及殿後的志願軍全部陣亡,無人被俘或投降,列奧尼達被梟首。.

新!!: 提洛同盟和温泉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昔兰尼

昔兰尼(希臘文:Κυρήνη,阿拉伯文:)是位于现利比亚境内的古希腊城市,为该地区五个希腊城市中之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利比亚东部因它而命名为昔兰尼加(Κυρηναϊκή,)。它位于绿山高地()上的一个繁茂的山谷中。它的名字来源于一口泉“基莱”(Κύρη),希腊人将其献给阿波罗。昔兰尼于公元前630年由锡拉岛的殖民者建立,希罗多德的《历史》第四卷中详述了建城的经过。.

新!!: 提洛同盟和昔兰尼 · 查看更多 »

斯基罗斯岛

斯基罗斯岛(Σκύρος),希腊斯波拉泽斯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約209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部、埃維亞島東方,島上人口2602人(2001年)。 斯基罗斯岛屬於中希腊埃維亞州,該島有許多沙灘,現為旅遊勝地,島上有機場。 根據希臘神話,忒修斯死於島上。 公元前475年,雅典的客蒙(Cimon)征服了全島。此後斯基羅斯島成為了提洛同盟的一部分。公元前340年,馬其頓人接管了島嶼並持續其統治至公元前192年。.

新!!: 提洛同盟和斯基罗斯岛 · 查看更多 »

愛奧尼亞

伊奥尼亚(Ἰωνία 或 Ἰωνίη,İyonya,Ionia)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其北端约位于今天的伊兹密尔,南部到哈利卡尔那索斯以北,此外还包括希俄斯岛和萨摩斯岛。伊奥尼亚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的一个叫做愛奧尼亞人的部落。这个部落于前两千年后期在爱琴海岸定居。有意思的是,这个部落本来很分散,但当他们在小亚细亚定居后开始形成一个共同体。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一些重要的古希腊艺术风格是在伊奥尼亚形成的。前6世纪—前5世纪在伊奥尼亚出现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重要的哲学家。.

新!!: 提洛同盟和愛奧尼亞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新!!: 提洛同盟和拜占庭 · 查看更多 »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新!!: 提洛同盟和普魯塔克 · 查看更多 »

普拉提亚战役

普拉提亞戰役(Battle of Plataea)是波斯第二次入侵希臘的戰爭中最後一場戰役。時值公元前 479 年,發生於普拉提亞城(希臘維奧蒂亞地區的一個城市)附近,對陣雙方分別是希臘城邦聯合軍(包括斯巴達、雅典、科林斯(Corinth)及墨伽拉(Megara))及由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Xerxes I)帶領的波斯帝國。 在前一年,由波斯皇帝親自領軍的入侵軍已在溫泉關戰役、亞德米西林戰役(Battle of Artemisium)取得勝利,並征服了色薩利(Thessaly)、維奧蒂亞(Boetia)及阿提卡(Attica)。可是,在接著的薩拉米斯戰役(Battle of Salamis)希臘聯合海軍打勝了一場看似不能戰勝的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阻止了波斯征服伯羅奔尼撒。之後薛西斯帶著大批軍隊撤退,留下了他的將軍馬鐸尼斯(Mardonius)繼續之後的戰役。 於公元前 479 年的夏季,希臘聯軍組成了一支在當時的標準來說十分龐大的軍隊,從伯羅奔尼撒開出,波斯軍則撤退到維奧蒂亞並在普拉提亞附近設立了一個要塞。由於波斯軍陣地一帶的地型對騎兵有利,希臘軍不想冒險與波斯的騎兵與輕步兵交戰,所以雙方的對峙膠著了 11 天。希臘聯軍在補給有困難的情況下嘗試撤退,整條希臘聯軍的戰線瓦解了。見到如此情況,馬鐸尼斯認為希臘會全面撤退,故下令軍隊追擊。但是希臘聯軍停止撤退並立即應戰,特別是斯巴達人、雅典人及忒格亞人。他們擊敗了波斯的輕步兵,並殺死了馬鐸尼斯。之後,大部份的波斯軍隊被困於要塞並被屠殺。 這一支軍隊的潰敗,以及同一日於米卡勒戰役(Battle of Mycale)殘餘的波斯海軍被打敗,決定了這一場入侵的完結。在普拉提亞及米卡勒戰役之後,希臘聯軍反守為攻,掀開了希波戰爭的新一頁。雖然普拉提亞戰役在任何角度來說也是一場大勝利,但似乎沒有像雅典軍在馬拉松戰役戰勝,或甚聯軍在溫泉谷戰役被打敗般,被賦予對等的重視(即使在當時也是)。.

新!!: 提洛同盟和普拉提亚战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的林同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