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帖撒羅妮加

指数 帖撒羅妮加

帖撒羅妮加(Θεσσαλονίκη,約前352年或),馬其頓王國公主,國王腓力二世和出身色薩利費萊的王后尼刻西波莉絲所生的女兒保薩尼亞斯, Description of Greece, 。帖撒羅妮加與先後馬其頓三個權力舉足輕重男人都有所關連,父王腓力二世、兄長亞歷山大大帝、丈夫卡山德。.

25 关系: 卡山德塞萨洛尼基奧林匹亞絲安提帕特一世安提柯一世尼刻西波莉絲不老泉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人魚克羅庫斯平原戰役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阿特納奧斯腓力二世 (马其顿)腓力四世 (馬其頓)色萨利查士丁 (历史学家)波士顿波利伯孔泰尔戈耳工斯特拉波

卡山德

卡山德 (Κάσσανδρος,約),是馬其頓王國國王,統治年間为前305年—前297年。卡山德是安提帕特的長子,他於前305年稱王,建立短暫的安提帕特王朝。.

新!!: 帖撒羅妮加和卡山德 · 查看更多 »

塞萨洛尼基

塞萨洛尼基(希腊语: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譯作薩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薩羅尼加,舊譯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臘語發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希腊北部最大城市,希腊中马其顿大区和塞萨洛尼基州的首府。根据2001年官方人口统计,塞萨洛尼卡大都会地区总人口有1,057,825人。 塞萨洛尼基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它的商港对于希腊和东南欧腹地都非常重要。该市拥有2所国立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作为文化中心,它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知名。该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知名,希腊总理每年會在此发布下一年政府的计划。塞萨洛尼基还以东南欧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而知名,吸引了许多国际名人。.

新!!: 帖撒羅妮加和塞萨洛尼基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亞絲

奧林匹亞絲 (Ὀλυμπιάς, 約),是希臘伊庇魯斯地區摩羅西亞王國公主,父王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奧林匹亞絲後來嫁給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成為他的第四位王后,她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她對狂歡式的蛇崇拜信仰相當虔誠,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她曾與蛇同床共枕。.

新!!: 帖撒羅妮加和奧林匹亞絲 · 查看更多 »

安提帕特一世

安提帕特二世Nicholas G. L. Hammond, The Macedonian Stat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19-814883-6.

新!!: 帖撒羅妮加和安提帕特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新!!: 帖撒羅妮加和安提柯一世 · 查看更多 »

尼刻西波莉絲

尼刻西波莉絲(Νικησίπολις ;前四世紀人物),出身色薩利的費萊,可能是貴族之女。後來嫁給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她與腓力二世有一個女兒叫帖撒羅妮加。關於尼刻西波莉絲的出生背景和生平知道的不多,她很可能是費萊的伊阿宋之外甥女。.

新!!: 帖撒羅妮加和尼刻西波莉絲 · 查看更多 »

不老泉

不老泉可以指:.

新!!: 帖撒羅妮加和不老泉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帖撒羅妮加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新!!: 帖撒羅妮加和亚里士多德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亚歷山大四世(希臘語:Aλέξανδρος;)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與巴克特里亞貴族羅克珊娜所生的兒子,阿吉德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新!!: 帖撒羅妮加和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人魚

人魚,一般被認為是傳說的水生生物,通常人魚的樣貌是上半身或头部為人,下半身是魚尾,歐洲傳說中的人魚與中國、日本傳說中的,在外形上和性質上是迥然不同的, 目前也有科學家主張人魚是古代水手們誤認儒艮而來的幻想生物。.

新!!: 帖撒羅妮加和人魚 · 查看更多 »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克羅庫斯平原戰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又可被稱為沃洛戰役(Battle of Volo)。發生在古希臘第三次神聖戰爭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一方是奧諾馬爾庫斯(Onomarchus)所率領的福基斯軍隊,另一方是馬其頓王國和色薩利同盟聯軍,聯軍指揮官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這場決定性戰役由腓力二世獲勝作收,藉由這次勝利腓力確定他在色薩利的統治地位,這場戰役也是古希臘歷史中馬其頓崛起的關鍵一環。對於這場戰役的發生年份,現代歷史學家分成兩派,分別認為戰役發生在前353年,或是前352年。.

新!!: 帖撒羅妮加和克羅庫斯平原戰役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前1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 据狄奧多羅斯自述,他生于西西里阿吉拉。除了他自己的著作 Bibliotheca historica,古文献中有关于其生平活动鲜有记载。只有耶柔米在 Chronicon(《纪年史》)中亚伯拉罕1968年(前49年)下记有:“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希腊历史作家,享盛名”。其作品的英译者 Charles Henry Oldfather 则提到古阿吉拉留下的仅有的两块碑铭中的有一块(I.G. XIV, 588)即“狄奧多羅斯,阿波罗尼奥斯之子”的墓志。.

新!!: 帖撒羅妮加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新!!: 帖撒羅妮加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吉德王朝

阿吉德王朝(希腊语:οἱ Ἀργεάδαι)是古希腊北部国家马其顿王国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自称是海格力斯的后代。腓力二世和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均出自这个王朝。在继任者之战中亚历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打算接受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建议逃往埃及与托勒密一世成婚,结果在萨迪斯被当地驻军长官谋杀,阿吉德王朝由此结束。阿吉德王朝的最后一位合法男性国王是亚历山大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他被当时安提帕特王朝的卡山德谋杀。卡山德本来与亚历山大的其他将军们达成协议,等到亚历山大四世成人后就结束他们的独立性,遵奉亚历山大四世为统治者。 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貴婦巴耳馨还有一个私生子海格力斯。他手下的将军之一波利伯孔曾一度支持立海格力斯为合法的国王,但是卡山德收买了波利伯孔,将希腊南部的一小块地方交给波利伯孔,并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军队,作为交换波利伯孔杀死了海格力斯,这样阿吉德王朝就完全断后了。.

新!!: 帖撒羅妮加和阿吉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特納奧斯

阿特納奧斯(Ἀθήναιος),活躍於1至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作家,生活埃及的瑙克剌提斯(Ναύκρατις),生平不詳,用希臘文寫作,留下《歡宴的智者》(Δειπνοσοφισταί)一書,該書以對話體寫成,為後世保留了大量珍貴的風俗和文學資料。 A.

新!!: 帖撒羅妮加和阿特納奧斯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新!!: 帖撒羅妮加和腓力二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腓力四世 (馬其頓)

腓力四世 (希臘語:Φίλιππος 英語:Philip IV ,),馬其頓王國國王。公元前297年間統治馬其頓王國。卡山德的長子,即位沒多久就因病去世。在這種情況下,亞歷山大五世與他的另一個兄弟安提帕特一世被宣布為馬其頓的共同統治者。王國實際上被分成了兩部分:亞歷山大統治西部,安提帕特統治東部。.

新!!: 帖撒羅妮加和腓力四世 (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色萨利

色萨利大区(Thessalia)位于希腊中部偏北,大区总面积14037平方公里,下轄四個州:卡尔季察州、拉里萨州、马格尼西亚州、特里卡拉州,大区首府设在拉里萨。 色薩利在鄂圖曼帝國統治達四個半世紀後,於1881年成為現代希臘的一部分。 *.

新!!: 帖撒羅妮加和色萨利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 (历史学家)

查士丁全名马库斯·优尼亚努斯·尤斯蒂努斯(Marcus Junianus Justinus)是公元3世纪时期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著有《〈腓利史〉概要》一书。《腓利史》由庞培·特罗古斯所著,原书已轶,现仅存《概要》和保存在其他人著作中的各卷的前言。查士丁的这部《〈腓利史〉概要》在中世纪被广泛引用,现存超过200份手稿。.

新!!: 帖撒羅妮加和查士丁 (历史学家)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新!!: 帖撒羅妮加和波士顿 · 查看更多 »

波利伯孔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腓力二世 (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但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公元前323年),他們只走到奇里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停留好一陣子,之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在拉米亞戰爭平定希臘人的叛亂。之後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是因第一次繼業者之戰要到小亞細亞,並成為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帝國攝政。 當安提帕特在公元前319年逝世後,波利伯孔被委任為新的帝國攝政,但他隨即與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發生衝突。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歐邁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雖然波利伯孔最初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着那些城市,安提柯還是在公元前318年將他的艦隊擊潰,而卡山德亦於次年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王后歐律狄刻。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遺孀羅克珊娜及國王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林匹亞絲及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絲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絲成功打敗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他俘虏殺害。但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她擒獲及處死(公元前316年),羅克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 波利伯孔這次却逃到伯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着幾個要塞。這次,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庫昂(Sicyon)。隨著安提柯在公元前311年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小國王亞歷山大與他母親被卡山德處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當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 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却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他在公元前309年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臺上出現了。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新!!: 帖撒羅妮加和波利伯孔 · 查看更多 »

泰尔

--(صور ;腓利基語: ;צור Tzor;提比里安希伯来语:, 阿卡德語:, Τύρος),又譯--、提洛、提爾,位於地中海東部沿岸,為古代海洋貿易的中心,今屬黎巴嫩。基督教的和合本《圣经》譯本翻译为“推羅”。 泰爾城延伸突出於地中海上,在以色列阿卡北方二十三英里(約37公里),西頓城南二十英里(約32公里)處,現有居民117,100人。“泰爾”本意為岩石。 該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要邑,現在則位列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該國主要的港口之一。由於擁有許多遺跡,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其中的羅馬競技場已在1979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

新!!: 帖撒羅妮加和泰尔 · 查看更多 »

戈耳工

戈耳工(Gorgon,或者译作蛇发女妖,意为可怕的,另有人谓为高声咆哮的),是一種长有尖牙,头生毒蛇的女性怪物。戈爾貢最早出現在希腊神话中,指的是三姊妹斯忒諾、歐律阿勒和美杜莎,據說她們是海神福耳庫斯與女神刻托之女品達.《Pythian Ode》,12.20Nonnus《Dionysiaca》;Book 25.58。.

新!!: 帖撒羅妮加和戈耳工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波

斯特拉波(Στράβων,前64年–23年),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地理學家,生於現在土耳其的阿馬西亞(當時屬羅馬帝國),著有《地理學》(Γεωγραφικά)17卷。.

新!!: 帖撒羅妮加和斯特拉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忒萨洛尼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