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布罗伊广场

指数 布罗伊广场

布罗伊广场(Place Broglie)是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广场,介于该市的主要广场克勒贝尔广场以及共和国广场之间。以曾任斯特拉斯堡长官的弗朗索瓦-马利·德·布罗伊元帅命名。广场上有莱茵国家歌剧院、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凯勒曼雕像。在圣诞节期间,广场上举办圣诞市场。.

7 关系: 弗朗索瓦-马利·德·布罗伊,第一代布罗伊公爵圣诞市场圣诞节共和国广场 (斯特拉斯堡)克勒贝尔广场馬賽曲斯特拉斯堡

弗朗索瓦-马利·德·布罗伊,第一代布罗伊公爵

弗朗索瓦-马利·德·布罗伊,第一代布罗伊公爵(François-Marie de Broglie, 1er duc de Broglie ,), 布罗伊伯爵维克托-莫里斯的第三子, 法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代的法国元帅。曾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義大利服役(1733~1735)。1734年被授予法国元帅。1740年当腓特烈大帝秘密访问斯特拉斯堡时他是阿尔萨斯的总督。1742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奉命指挥德意志境内的法军,但他并无胆略,取得的唯一胜利是1742年5月24日-25日在波西米亚萨哈伊的战斗,为此6月被封为布罗伊公爵,成为法国贵族。他1743年回到法国,两年后去世。.

新!!: 布罗伊广场和弗朗索瓦-马利·德·布罗伊,第一代布罗伊公爵 · 查看更多 »

圣诞市场

圣诞市场,又稱為聖誕市集,是一種在圣诞节前之将临期內舉行的臨時街市,主要盛行於德國、奧地利等德語地區(德語多稱為Weihnachtsmarkt),也在法國、捷克等德国周边國家出現。最早目的為为了多准备过冬用的东西,並在城鎮的廣場和附近的街道上上擺攤舉行,集会上会露天销售食品,饮料,和其他应季产品,一般伴随着民俗活动,如唱民歌或者跳舞。通常圣诞市场在距圣诞节四个星期时,即将临期开始时开张,在圣诞节前结束。 圣诞集市传统特色包括摆设耶稣诞生的马厩,各式姜饼还有香料酒。各地有不同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比如玩具,书籍,和圣诞树装饰挂件。.

新!!: 布罗伊广场和圣诞市场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布罗伊广场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共和国广场 (斯特拉斯堡)

共和国广场(Place de la République)坐落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德国区,是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交界点。五座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其中包括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斯特拉斯堡国家和大学图书馆、莱茵宫,是结合了多种不同的建筑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建筑风格),形成的“柏林纪念碑式”的少数实例之一。.

新!!: 布罗伊广场和共和国广场 (斯特拉斯堡) · 查看更多 »

克勒贝尔广场

克勒贝尔广场(法語:Place Kléber)是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中心广场。 克勒贝尔广场是斯特拉斯堡市中心区最大的广场,该市商业区的心脏,1840年,以1753年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的克勒贝尔将军命名。广场上有克勒贝尔雕像,下面是他的遗体。广场北侧是黎明宫(Aubette),由布隆代尔建于1765年至1772年。 克勒贝尔广场所在的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区大岛,在198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这是首次整个市中心区得到如此荣誉。 这个城市的大多数奢侈品牌都开设在这个地区。.

新!!: 布罗伊广场和克勒贝尔广场 · 查看更多 »

馬賽曲

《馬賽曲》(La Marseillaise)是法國國歌,又譯名《馬賽進行曲》。詞曲皆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在1792年4月25日創作,當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向奧地利宣戰,他在該日晚間於當時斯特拉斯堡市長德特--希家中創作該曲,並題名為《萊茵軍團戰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同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亦因此風行全法。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 馬賽曲在拿破崙帝國時期失去了國歌地位,之後路易十八的波旁復辟時期更是被禁止。1830年七月革命再次為人傳唱,並由著名音樂家-zh-hans:柏辽兹;zh-hant:白遼士-進行管弦樂編曲,此成為後來官方指定的管弦樂版本。之後於拿破仑三世時期此曲又失去了國歌的地位,至1879年才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重新定為國歌。此后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過的法國憲法,皆定明馬賽曲為國歌。1871年存在的巴黎公社的国歌《公社马赛曲》与原曲曲调相同,但使用了不同的歌词。 此外,馬賽曲另有俄語詞譜版本,名為《工人馬賽曲》,曾在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後由俄國臨時政府定為俄國國歌,但隨即在十月革命後被《國際歌》取代。 清帝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馬賽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麥須兒詩》。.

新!!: 布罗伊广场和馬賽曲 · 查看更多 »

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StraßburgAdrian Room - - McFarland, 2006, p. 359.

新!!: 布罗伊广场和斯特拉斯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