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宝林 (位号)

指数 宝林 (位号)

宝林是中國帝王妃嬪称号。 汉魏时,既有保林之号。隋炀帝时始設,为正五品,列八十一御妻,定员二十名。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唐朝后宫八十一御妻,宝林定员二十七名。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龙朔二年(662年)设置卫仙六人取代宝林。咸亨二年(671年)复旧。唐玄宗设置才人七人取代,正四品。南朝齐、南朝梁的太子妾室也有宝林。金朝后宫也有宝林。.

13 关系: 南齐南朝梁妃嬪中國御女 (後宮稱號)保林储君妾室隋炀帝采女通志李元婴李元懿李渊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新!!: 宝林 (位号)和南齐 · 查看更多 »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宝林 (位号)和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妃嬪

妃嬪是指君主經過冊封的妾室,又有嬪妃、嬪御等別稱,廣義上可以包括所有君主妾室。除欧洲基督教国家外,大多数古代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制,君主拥有众多妻子或妾室是极为常见的。 在存在嫡庶之分的状况下,他们的一位或数位正妻,根据丈夫的头衔获得皇后、王后、王妃的册封。其余的妻子或妾室获得等级较低的册封。正妻或妾室未获册封的例子亦是存在的。一种情况是君主的正妻在君主即位後,只册封為妃嬪。在某些地區或時代,正室在君主登基後先冊封為妃嬪,過一段時間再冊封為皇后、王后或王妃更成為定--。亦有一些君主正室是因為失寵、犯罪、出身低微或其他原因,在君主即位後只被冊封為妃嬪,未獲封后。亦有妾室獲得封后,正室僅封妃嬪的情況,例如後唐莊宗李存勗登基後僅把正室韓氏封為淑妃,卻把妾室劉玉娘立為皇后。還有君主另立她人为皇后、王后或王妃,正妻无任何册封,如曹魏时的虞妃,在魏明帝登基後僅維持王妃身份。 妃嬪通过册封,她们拥有不同等级的位号、待遇。在东亚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响下,君主通常会拥有一位皇后和数量不等的妃嫔,妃嫔可从数人至万人不等。中国通俗文化中,描绘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妃嫔三千”或“佳丽三千”。除了正式册封的妻妾外,后宫中有人数众多的宫女,因為皇帝有权与她们发生性关系並有機會成為妃嬪,而会被视为君主的--妾室《晋书·列传第一》胡贵嫔……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因此广义上,君主妾室的人数可至万人,甚至数万。与君主发生性关系的宫中女性,如未获册封為妃嬪,以中国明朝后宫为例,通常有两种待遇,一种将她视为君主妾室,获得相应待遇,如胡氏,一种仍被视为普通宫人,如戴银娘、王满堂。 伊斯蘭教法允许一夫多妻制,并允许男性穆斯林与女奴发生性关系。虽然一般中的四妻制中的四位妻子并不存在嫡庶之分,但古代伊斯兰君主一般不實行四妻制,其配偶人數並沒有限制,除了可以同時有多於四名正妻外,還可以有多名不同等級的妃嬪以及無配偶身份的姬侍。.

新!!: 宝林 (位号)和妃嬪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宝林 (位号)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御女 (後宮稱號)

御女,中国古代妃嫔的位号。 北魏孝文帝汉化时改革后宫制度,把御妻或女御改称御女,后世沿用作后宫位号。北魏设置为内官,位视元士。北齐沿置,即《周礼》中的女御。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置八十一员御女,隋炀帝时置御女二十四人,秩正六品,位在宝林之下、采女之上。唐朝置御女二十七人,秩正七品。金朝置御女二十七人,视正七品,与宝林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共比八十一御妻。.

新!!: 宝林 (位号)和御女 (後宮稱號) · 查看更多 »

保林

保林是中國古代帝王妃嬪及儲君妾室称号。 汉代为低級妃嬪,魏晋为东宫妾室。《汉书·外戚传上》:“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保林、良娣,汉朝六宫十四等之数,魏晋以后为东宫妾室品秩。.

新!!: 宝林 (位号)和保林 · 查看更多 »

储君妾室

#重定向 東亞儲君妾室.

新!!: 宝林 (位号)和储君妾室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宝林 (位号)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采女

采女,後世又稱彩女,是中國、日本、越南古代的女官名,因其選自臣民家,故曰「采女」。.

新!!: 宝林 (位号)和采女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宝林 (位号)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李元婴

李元婴(),陇西成纪(今中國甘肃秦安西北),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生母柳宝林。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新!!: 宝林 (位号)和李元婴 · 查看更多 »

李元懿

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宝林张宠则。.

新!!: 宝林 (位号)和李元懿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新!!: 宝林 (位号)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