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正

指数 天正

天正在历史上是多个年号的称呼:.

19 关系: 南朝梁大理国天正 (南梁)天正 (东明起义军)天正 (移剌窩幹)天正 (蕭紀)天正 (日本)天政山东省东明县年号後陽成天皇移剌窩幹萧栋辽朝蕭紀正親町天皇段正淳日本

南朝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新!!: 天正和南朝梁 · 查看更多 »

大理国

大理(白语:Dablit;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一個位於雲南及周邊地區由白蠻首领段思平建立的政權。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帶,疆域大概是現在的中国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區及印度、老撾與越南的少部分地區。 唐玄宗開元年間 (738年),西洱河地區的諸部落在唐的扶植下建國南诏。唐末時期 (902年) 鄭買嗣篡南詔建大長和。經歷了幾十年戰亂之後,大理國於五代後晉初年 (937年) 由段思平建國。大理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國號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大國。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間 (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1253年,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新!!: 天正和大理国 · 查看更多 »

天正 (南梁)

天正(551年八月—十一月)是南朝梁政權豫章王萧栋的年号,共计4个月。.

新!!: 天正和天正 (南梁) · 查看更多 »

天正 (东明起义军)

天正为中国清朝时期东明起义军的年号,1648年,前后共1年。.

新!!: 天正和天正 (东明起义军) · 查看更多 »

天正 (移剌窩幹)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金.

新!!: 天正和天正 (移剌窩幹) · 查看更多 »

天正 (蕭紀)

天正(552年四月—553年七月)是南朝梁政權武陵王蕭紀的年号,共计年餘。《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之乱时,蕭紀不救援。等到萧衍死后,在四川即位,年号天正。.

新!!: 天正和天正 (蕭紀) · 查看更多 »

天正 (日本)

天正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接在元龜之後,文祿之前。從1573年到1593年為止之期間。這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後陽成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昭(在改元前被織田信長放逐,沒有實權) 。.

新!!: 天正和天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天政

天政(或作天正,1103年-1104年)是后理皇帝段正淳的年号,共计2年。 李兆洛《纪元编》、《滇载记》等书无天政。李崇智从胡氏《野史》,天政在开明和文安之间。.

新!!: 天正和天政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天正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天正和东明县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天正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後陽成天皇

後陽成天皇(;),日本第107代天皇,1586年12月17日 - 1611年5月9日在位。其在位時間處於安土桃山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原名和仁(),後改為周仁()。 後陽成天皇是正親町天皇之子誠仁親王(陽光院太上天皇)的第一皇子,母親為勸修寺晴右之女勸修寺晴子(新上東門院)。誠仁親王於1586年時病逝,無法接任天皇之位,於是正親町天皇立孫子周仁親王為皇太孫,並在同一年讓位給他。 後陽成天皇在位期間,處在豐臣秀吉政權與江戶幕府的初期,兩個政權在對待天皇的態度有很大的不同。秀吉由於出身卑微,需要建立權威以及擁有太閤與關白的地位,因此對天皇極為尊敬禮遇,致力於恢復朝廷的威信,甚至盛大的遵古禮舉辦了一次聚樂第行幸,隊伍行列就有上千人,天皇在還幸時,還奉送黃金與金銀珠寶。 但是到了江戶幕府時,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幕府對朝廷的態度轉為強勢--涉,連官位的任命權都掌握在幕府手上,唯一得到改善的是,朝廷的財政狀況不再像戰國時代一樣貧乏。但只比一個最低級的大名(三萬石)好一點而已。朝廷一樣財政不濟。 豐臣秀吉在世時,有意立後陽成的長子良仁親王為後陽成天皇的後繼者,關原之戰後,後陽成廢了良仁親王的繼承權,並有意傳位給弟弟八條宮智仁親王,後來因為德川氏以智仁曾為豐臣秀吉的養子而反對才擁立後水尾天皇為後繼者,為此後水尾天皇與後陽成天皇父子長期不和。據説德川家康因爲顧忌後陽成天皇和前關白豐臣秀吉的關係,所以逼退天皇,讓親德川的政仁親王繼位。 後陽成天皇於慶長十六年(1611年)藉幕府干涉朝廷處分女官(官女)與公卿私通的處分為由。讓位給第三皇子政仁親王,1617年過世,葬於深草北陵。 後陽成這諡號是取自是平安時代陽成天皇的諡號,當時陽成天皇被迫退位,是藤原氏強迫所致,而且還要被強迫讓位給自己父親的叔叔光孝天皇(時年五十五)。以此諷刺德川氏為藤原氏。有說認為當時後水尾天皇與後陽成長期不和,而陽成天皇為史書上為暴君,後水尾天皇為了爭一口氣,所以把父親與兒子的諡號逆轉(陽成天皇的父親清和天皇別號水尾帝)。.

新!!: 天正和後陽成天皇 · 查看更多 »

移剌窩幹

移剌窩幹(),一作耶律窩幹,契丹人。金国正隆五年(1160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在辽国故地西北路(今内蒙古正蓝旗)中征兵伐宋。契丹聚众反金,首领撒八自称节度使。正隆六年(1161年),撒八被击败,欲投奔西辽,部下移剌窩幹将其杀死。自称都元帅,领军东还,攻下辽国故都临潢府。十二月,移剌窩幹自称皇帝,年号天正。次年,完颜亮南征失败被杀,刚即位的金世宗全力进攻移剌窩幹。移剌窩幹寡不敌众,出大同西奔西夏,途中部將執移剌窩幹降金,被磔死。.

新!!: 天正和移剌窩幹 · 查看更多 »

萧栋

蕭棟(),字元吉,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史稱豫章王、淮陰王。 蕭棟為昭明太子蕭統之孫,豫章王蕭歡之子。蕭統去世後,梁武帝曾經有一度想立蕭歡為皇太孫,但最後沒有,而改封蕭統三弟后来的梁簡文帝蕭綱當太子。萧欢死后,萧栋袭为豫章王。 侯景之乱期间,叛将侯景攻破梁都建康,将萧栋等在京宗室软禁。 551年,侯景被皇弟湘东王萧绎部将王僧辩所败,回到建康,图谋篡位。他以簡文帝名义下诏禅位给萧栋。当时京城一带饥荒,萧栋与王妃张氏正在园中种菜,看到来迎接他为帝的士兵,不知所措,哭着登车,被侯景立为皇帝,升武德殿。当时平地起风,将华盖吹翻直出端门,时人知道萧栋不能善终。改元天正。侯景掌权,萧栋毫无实权。他追封祖父萧统、父萧欢为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王妃张氏为皇后。 两个半月後,因侯景所迫,萧栋加侯景殊礼、九锡,侯景不久廢蕭棟為淮陰王,並自立為漢皇帝,並將蕭棟與其弟蕭橋、蕭樛囚於密室之中。 萧绎登基为梁元帝并收復建業後,指使王僧辩杀萧栋,王僧辩拒绝。萧绎于是命宣猛将军朱买臣杀萧栋。当时,蕭棟與其弟都逃出密室,相扶而出,但仍戴着镣铐,遇到将军杜崱后才去除。弟弟们以为逃出生天,但萧栋认为未必,仍然害怕。不久,他们遇到朱买臣,朱买臣请他们上船饮酒,席未终,朱买臣所部士兵抓住他们,沉入扬子江。.

新!!: 天正和萧栋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天正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蕭紀

蕭紀(),字世詢,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母葛修容,梁簡文帝蕭綱、梁孝元帝蕭繹之弟。.

新!!: 天正和蕭紀 · 查看更多 »

正親町天皇

正親町天皇(;),日本第106代天皇,1557年11月17日 - 1586年12月17日在位。諱方仁()。 正親町天皇是後奈良天皇第二皇子,母親是萬里小路賢房之女萬里小路榮子。他在位的年代正處於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期間。.

新!!: 天正和正親町天皇 · 查看更多 »

段正淳

大理中宗段正淳(),南詔大理國第十五任皇帝,是段正明之弟。死後諡號為文安帝,廟號中宗。.

新!!: 天正和段正淳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天正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