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三巴牌坊

指数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前壁的遺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 文匯報 2007年6月15日 於2007年11月1日造訪,同時也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 澳門世界遺產 於2007-08-03造訪。.

56 关系: 十字架大三巴哪吒廟大炮台大炮台山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天使宿舍山墙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世界遗产帆船建筑物信仰圣人祭司種子米 (单位)牡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聖保祿聖保祿學院聖靈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母联合国魔鬼鸽属茨林圍舊城牆遺址舞獅葡屬澳門葡萄牙葡萄牙帝國耶稣耶稣会耶穌會紀念廣場考古学柱式欧洲潮濕澳門澳門宗教澳門幣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八景澳門歷史城區戀愛巷...浮雕文汇报政治意大利教堂拉丁语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新!!: 大三巴牌坊和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大三巴哪吒廟

大三巴哪吒廟(葡萄牙文:Templo de Na Tcha, junto às Ruínas de S. Paulo)住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右側,聖方濟各斜巷與茨林圍交界,為澳門現存兩座哪吒廟之一。大三巴哪吒廟常被視為澳門中西文化和恰相處之象徵,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其門前是另一文物舊城牆遺址。 創建於1888年,改建於清光緒廿七年(1901年),政府也於1995年及2000年曾經維修此廟,即是清洗及修補廟頂、粉飾牆壁及裝飾物,更換部分朽壞木構件。建廟前,澳門瘟疫流行,死人無數,該區坊眾以本區並無神廟壓邪,乃與柿山坊眾商議,擬請柿山之哪吒神來大三巴,建廟奉祀,但遭反對,屢洽不果,於是自行建廟。 哪吒廟與大三巴牌坊同在一山坡上,依附在舊城牆一側,建築深8.4米,寬4.51米,為兩進式建築,但中間沒有天井,是傳統中式廟宇中較罕見的例子。建築主要由相連的門廳及正殿組成,正殿進深5米,四面牆體均以青磚築建而成,青磚表面抹灰並重新劃上磚線,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正脊高5米,檐口高3米多,整體主要以灰色為主,除山牆上有少許草尾點綴外,一般不作裝飾。 正殿入口前是哪吒廟之門廳,它是一歇山式建築,由於缺少了天井這過渡空間,其部分屋頂重疊於正殿屋頂上。門廳三周不砌牆,只以黑色木欄柵圍繞。整個屋頂之重量,由正面兩條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牆之木樑承托,建築正脊有鰲魚及寶珠襯托,垂脊呈飛檐狀。建築整體裝飾簡約,即使裝飾最多的地方,也只是位於兩重疊屋頂間之空間裏,整體風格內歛平實。 哪吒廟與周圍建築相比,像一個建築小品,它不和舊城牆及大三巴牌坊競爭墩厚和雄偉,而是通過簡單裝飾材料以不同的虛實對比手法,體現其輕巧別緻的形象。.

新!!: 大三巴牌坊和大三巴哪吒廟 · 查看更多 »

大炮台

澳門的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聖保祿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於澳門的古老炮台,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軍事防禦設施的重心,現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為澳門之旅遊景點。 大炮台位居澳門半島中央柿山之上,原為軍事用途。現大炮台的中央為1998年建成的澳門博物館,而大炮台城堡的頂層則為大炮台花園。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兩個景區兼具中葡文化特色,故成為澳門獨特的澳門八景之一部分。 澳門大炮台建於明神宗年間(公元1617年),原為耶穌會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護耶穌會在澳門的產業,後被澳葡政府轉為軍事防禦設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築歷時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與媽閣炮台和東望洋炮台組成一道堅固的外圍軍事防線,以防範海盜之用。從1623年至1740年間,曾為城防司令和澳門總督官邸。 此軍事禁區在1966年解禁,向公眾開放為旅遊景區。大炮台曾改建為澳門氣象局,後澳門氣象局於1996年遷至氹仔。大炮台曾分別於1992年、1993年及1996年進行修葺工程。1998年,大炮台的中央建成澳門博物館。.

新!!: 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 · 查看更多 »

大炮台山

大炮台山(Monte),原稱柿山,又稱聖保祿山,是澳門半島第四高山崗,高海拔57.3公尺,位於澳門半島中西部,現泛指大炮台周圍的地方,頂部是大炮台的所在地。 柿山之名源於山上的柿樹。由於柿子柔軟,從樹上墮落,殘渣如糞,故又稱「屎山」。惟此名稱不雅,故改稱「史山」。 Category:澳門地方 Category:澳門山丘.

新!!: 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山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葡萄牙語:Museu de Arte Sacra e Cripta ,英語:Museum of Sacred Art and Crypt),位於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後面,原屬天主之母教堂的內部主祭壇的位置。1835年學院大火,教堂被夷為平地,僅存前壁。教區把後方的空間改為墳地,直到城外的舊西洋墳場完成為止。此後該地段一宜丟空。1990年代,當局進行了考古發掘,起出教堂的地基,然後建立了博物館與墓室,1996年10月23日落成揭幕。現展出了屬天主教澳門教區的文物,其中包括油畫、耶穌受難像、聖像、教堂聖物、禮拜器物等,共三十四件,其中尤以《聖彌額爾大天神》油畫最珍貴,是聖保祿學院唯一留存至今的油畫藝術品。 墓室安放了由路環聖方濟各聖堂遷來的日本和越南殉道者骸骨。中央為一座花崗岩墓穴的遺址,墓主很可能是聖保祿學院創始人范禮安神父。.

新!!: 大三巴牌坊和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 查看更多 »

天使

天使(angel),本指上天的使者,在其它不少宗教中也有類似概念,並汉譯為“天使”。.

新!!: 大三巴牌坊和天使 · 查看更多 »

宿舍

宿舍,是一种供学生、职工或组织成员居住的房屋,居住人數從單人多至十几人不等。宿舍的設備從只有基本的床舖及共用的衛浴設備,到有廚房可供住宿者自行煮食、有電視機及運動器材不等。不過,高級職員的宿舍又與豪宅無異。前者是寄宿學生或職員的福利,宿生間是同輩職工,非親屬父母等關係,宿舍主持或管理人員稱為「舍監」。 而高級職員的宿舍,容許企業管理層及其家庭成員同住,甚至有私家游泳池等設施,生活及消費全包,視乎僱傭合約條款、勞動法等而定。 平常的宿舍有守則,傳統宿舍受到男女授受不親等保守觀念影響,通常男生、女生,大多數宿舍為男女分棟或同棟不同樓層,有些宿舍為男女同宿,舍員要参與自治。甚至如大學生,以自己居住的宿舍名稱為榮,不時舉行各種舍際競賽。 相對於建築宿舍供宿生居住,大學或者組織可以提供津貼,協助有居住需求的成員,在私人房地產市場租屋住。在資本投資及快速反應上,住宿津貼比較宿舍供應更加靈活。另外也有與校外建商或屋主合作,承租或價購房屋再供給宿生居住,以降低自行興建所需費用及土地空間。.

新!!: 大三巴牌坊和宿舍 · 查看更多 »

山墙

山墙是建筑两个侧面上部成山尖形的横墙,也稱作規壁、鵝頭、棟頭、圓仔頭、歸壁、大規壁,而「規」字是指弧形的曲線。此外日本史學家藤島亥治郎在其《臺灣の建築》一書中將這種結構稱為馬背,有可能是「馬脊」之誤。另有一說,認為馬背是在山牆頂端鼓起的部分。一般而言,東亞傳統建筑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在中國長江一帶,常有階梯狀的封火山牆,又稱馬頭牆,其高度高過了屋瓦。.

新!!: 大三巴牌坊和山墙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大三巴牌坊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大三巴牌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學文化组织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为目的。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複合遺產三大類。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協力組織,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與保護工作。.

新!!: 大三巴牌坊和世界遗产 · 查看更多 »

帆船

美國的憲法號帆船護衛艦 帆船是船的一種,簡單的定義是:以任何材料來操縱風力使船航行的,就叫做帆船。 上述的材料也就是指帆船的「帆」;或是可稱為「風帆」。風帆通常是相當柔軟的材質,當有風正對著風帆時,造成了受風面與背風面氣壓的落差,因此產生強大的推力,風帆會被拉扯向低壓的那一邊,當帆船需要轉向時,可以透過船骨和船舷來控制側面的力量,讓船身稍微傾斜來控制方向。 帆船是奧運的比賽項目之一。.

新!!: 大三巴牌坊和帆船 · 查看更多 »

建筑物

建筑物一般指人们或为了其可观赏之形象、或为了其可使用之空间的,相对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人造物。它是建筑学或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汉语中,建筑物和建筑学都有时会被简称为“建筑”,从而引起某种程度的混淆。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出来的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建筑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这点)或/和建筑物外部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或/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这其中,重在获得可使用的内部空间和/或可观赏的外部形象的建筑物往往是多数。那些并不重在获取内部空间也不重在获得外部形象,而是重在行使除前所述外的其它特定作用的人造物,则可能被称作“构筑物”或“构造物”,比如水坝、电线铁塔等。而有些则可能介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比如电视塔,一方面它重在电视信号的发射、一方面它也比较被人们重视于展示其外部形象。 人類藉著興建各種建築群,提供社會運作的空間或機能需求。它们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宗教、商业、生产等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

新!!: 大三巴牌坊和建筑物 · 查看更多 »

信仰

信仰(英語:faith),從人的角度來說,是指對於人、事物、神、宗教以及各種意識形態的教條或教導、對於 那沒有經驗證據的觀點,抱有信心和信任。faith.

新!!: 大三巴牌坊和信仰 · 查看更多 »

圣人

聖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詣高深者,稱聖人。圣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诸子百家书籍。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人,但也有聖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人,比方一些宗教創始人或神職人員。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佛教(猶如藏傳佛教活佛和南傳佛教的羅漢)、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如果沒有被宗教封聖的被公眾認可的人物,或者從當事人所不信仰的其他宗教的角度界定,可能會被稱為偉人或英雄。.

新!!: 大三巴牌坊和圣人 · 查看更多 »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新!!: 大三巴牌坊和祭司 · 查看更多 »

種子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长成的结构,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萌发后长成新的个体。胚乳含有营养物质。 种子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新!!: 大三巴牌坊和種子 · 查看更多 »

米 (单位)

-- --( → metre,),中國大陸和香港音譯為「--」(亦稱「公--尺」),台灣作「--」(口語偶稱「--」),舊譯「邁當」、「--達」。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經線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其后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从1983年至今,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新!!: 大三巴牌坊和米 (单位) · 查看更多 »

牡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

新!!: 大三巴牌坊和牡丹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重定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

#重定向 保罗 (使徒).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聖保祿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學院

聖保祿學院(Colégio de São Paulo;或稱天主聖母學院)是耶穌會在1594年於澳門創立的一間天主教高等學院(接近當時歐洲的大學),亦為中國的第一所西式高等教育學校,位置座落於天主之母教堂(現大三巴牌坊)與大砲台之間,屬於一所傳教士神學院,而辦學經費主要由葡萄牙商人提供支持。.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聖保祿學院 · 查看更多 »

聖靈

聖靈(Ἅγιον Πνεῦμα,天主教称为聖神,譯自希伯来文“Ruah”)是傳統基督教所信三位一體神中的一個位格,其他兩個位格分別是聖父與聖子。聖靈是神組的第三位成員。祂是一個沒有骨肉身體的靈體人物。祂常被稱為靈、聖靈、神的靈、主的靈或保惠師。在支持一位論的基督教派中,天父耶和華﹝天主教譯為雅威﹞才是「獨一的真神」,聖靈(聖神)是受差遣的。在《聖經》中,所指的無形、強大、神聖且有情感的靈(創世記1:2;使徒行傳2:18)。 關於聖靈(聖神)的中文譯名,景教進入中國時意譯為「涼風、淨風、淨風王」或音譯為「得囉嵇(敘利亞文:Ruħa deQudsha)」;基督新教最先譯為「聖風」或「神之神風」,現在普遍譯為「聖靈」;天主教起初是以拉丁文音譯為「斯彼利多三多(Spirito Santo)」,自從艾儒略神父之後,才開始普遍採用「聖神」稱呼。.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聖靈 · 查看更多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葡萄牙語: Seminário e Igreja de São José ),位於澳門崗頂前地的敎堂,2001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2005年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查看更多 »

聖母

圣母可以指:.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聖母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大三巴牌坊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魔鬼

,指拥有超自然力量的邪惡的鬼神、超自然的邪惡力量等邪恶存在。各種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有魔鬼的概念。.

新!!: 大三巴牌坊和魔鬼 · 查看更多 »

鸽属

鸽属(學名:Columba),是鸠鸽科的一屬,俗称鸽子;包括各種中型和大型的鴿子,其中有我們今天常見的鴿子,即原鴿。 鸽属中包括以下各种鸽子:.

新!!: 大三巴牌坊和鸽属 · 查看更多 »

茨林圍

茨林圍(葡萄牙文:Pátio do Espinho)位於澳門半島聖安多尼堂區,是該區僅有最大的一條圍村,橫跨高園街分成南北兩段。以北的一段為斜坡,在大三巴牌坊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後面,被高園街、同安街、新勝街和花王堂高園包圍,從高園街向新勝街斜落;而以南的一段則在大三巴旁邊,於舊城牆遺址與高園街之間。總佔地約9000平方米。在17世紀時,是日本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

新!!: 大三巴牌坊和茨林圍 · 查看更多 »

舊城牆遺址

舊城牆遺址(Troço das Antigas Muralhas de Defesa,簡稱舊城牆),是指大三巴和哪吒廟後的一道黃土牆,是澳門舊城城牆倖存的一部份。昔日舊城牆,為澳門軍事防衛的重要部分。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大三巴牌坊和舊城牆遺址 · 查看更多 »

舞獅

舞獅是一種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於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台灣、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琉球都能找到。然而,各地獅子的樣貌,皆是對獅子形態宛然不同的藝術詮譯。在台灣稱「弄獅」、在日本稱「獅子舞」。 一般認為,中國獅子的引入發生於中國歷史上的時期(公元1世纪)。天竺、獅子國的外使朝貢,使宮庭的藝術部門有了發揮機會。隨之,模仿真獅的藝術應機而生;可見漢史書《漢書禮樂誌》、唐史書《通典》、《舊唐書‧音樂誌》、《樂府雜錄.龜茲部》都有文字描述。白居易《西涼伎》詩中有提及獅子舞是西涼舞種之一支。 時至明、清,這項表演藝術經常與武術及武館相聯。表演者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在鑼鼓音樂下,作出仿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 日本本島土的獅子舞,據說引入自中國。實際年份尚待考核。朝鮮半島,亦有舞獅,但與中日獅子在技法上又有差異。 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受到大力推廣。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的中國城或華人街,每年舞龍、舞獅都是必備的節目。 二十世紀中以前,舞獅經常被連繫上地下組織。社會一般家庭對舞獅等抱持負面態度。但二十世紀中後期,通過諸如香港邵氏電影「南北獅王」、少林小子、黃飛鴻等電影,以及舞獅的國際化而逐漸扭轉其形勢。如今已成不少香港、臺灣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

新!!: 大三巴牌坊和舞獅 · 查看更多 »

葡屬澳門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又稱為澳葡時期或者澳葡時代,澳門在葡萄牙帝國時期的政府機構,不是官方用語。殖民地時期稱為澳門政府,因與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澳葡政府」,以區別兩者。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的殖民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葡政府時期,澳門曾被分為澳門市(Concelho de Macau,又稱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範圍為澳門半島)和海島市(Concelho das Ilhas,包括氹仔(Taipa)和路環(Coloane))。澳門當時亦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承認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 大三巴牌坊和葡屬澳門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大三巴牌坊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以及歐洲最早建立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大西洋探險和1415年對休达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图学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为西班牙国王服务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葡萄牙帝國國力在16世紀達至頂峰。但其後因為一度被鄰國西班牙联合统治,以及其他新興殖民帝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葡萄牙帝國開始走向衰落。18世紀後,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統治。而巴西殖民者為葡萄牙帶來的黃金重新振興了這個帝國。但無奈的是,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卻嚴重打擊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國際地位,加上1822年巴西的獨立和1890年英國打擊了其在非洲的擴張企圖,都使得這個殖民帝國趨向衰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出兵并收复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澳門及东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政府放棄其殖民地,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後,葡萄牙帝國才正式宣告結束。.

新!!: 大三巴牌坊和葡萄牙帝國 · 查看更多 »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新!!: 大三巴牌坊和耶稣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大三巴牌坊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耶穌會紀念廣場

耶穌會紀念廣場(Largo da Companhia de Jesus)位於澳門大三巴牌坊前之廣場,連接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三巴斜巷、大三巴右街。正如其名,此廣場為紀念到澳門建立了聖保祿學院的耶穌會會士。現在,廣場成了旅客参觀、澳門旅遊盛事、慶典,及外影拍攝場地之一。 耶穌會紀念廣場是由一組寬大的梯級,及鄰近四通八達的斜坡街道構成,其主題中心點是大三巴牌坊,北面設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其東面是柿山,山上設有澳門大炮台及澳門博物館。 廣場的西北面是大三巴哪吒廟。.

新!!: 大三巴牌坊和耶穌會紀念廣場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新!!: 大三巴牌坊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座(Base)、柱身(shaft)和柱头(Capital)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Stylobate)和山花(Pediment)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15世纪以来,建筑学研究者发现了包括古希腊的三个柱式和古罗马的五个柱式。最早的柱式来源于古希腊,之后为古罗马所使用和修改。每种类型都有各异的柱头形式,包括过梁(额枋)、雕带和檐口。 按柱式雕刻的顺序,由最粗壮原始的到最苗条奢华的柱式依次是塔司干柱式(古罗马)、多立克柱式(古希腊和古罗马)、爱奥尼克柱式(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古罗马)、科林斯柱式(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混合柱式(古罗马)。这其中有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是由古希腊人发明的。随后古罗马人增加了比多立克柱式简单的塔司干柱式,以及比科林斯柱式还繁杂的组合柱式。 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介绍了有关古希腊柱式的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教育家塞巴斯蒂亚诺·塞利奥出版一系列关于古典建筑样式的书,在第四册书中,首次出现了对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划分等级的说法。随后著名的建筑大师安德烈亞·帕拉弟奧(Andrea Palladio,1508—1580)在威尼斯发表的论文《建筑四书》中明确将柱式系统规范化,形成了被建筑界广为接受的建筑立面设计规范。他设计的维琴察圆厅别墅(Rotonda in Villa Capra,1550)就是采用此规范的典范。.

新!!: 大三巴牌坊和柱式 · 查看更多 »

柿(Persimmon或kaki)是柿樹屬的果實,最常見的品種是-zh-cn:柿子; zh-tw:柿子; zh-hk:林柿-,又名亞洲柿或日本柿,原产于东亚,但其他地区也有柿属植物。 柿子的品種有1000多種,以脫澀與否分為甜柿和澀柿兩大類為主,前者成熟時已經脫澀可以直接食用,後者需要人工脫澀,中國、日本、韓國和巴西是世界的主要產地。 柿有多種類型,除了最常見的--之外,亦有異色柿、德州柿、黑色柿、印度柿、豆柿及美洲柿等。.

新!!: 大三巴牌坊和柿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大三巴牌坊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潮濕

潮濕或濕氣是指有微量的液體(特別是水分)存在。像在空氣中(濕度)、食物、或是商業产品中都有微量的水分。.

新!!: 大三巴牌坊和潮濕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宗教

澳門宗教是指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活動的宗教,過去澳葡政府曾以天主教為官方宗教,但現時澳門並沒有官方的宗教。 澳門實行信仰自由,是尊重居民宗教信仰的權利。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條規定,「澳門居民有信仰的自由;澳門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教和舉行、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而第三章第一百二十條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不干預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不干預宗教組織和教徒同澳門以外地區的宗教組織和教徒保持及發展關係,不限制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沒有抵觸的宗教活動;宗教組織可依法開辦宗教院校和其他學校、醫院和福利機構以及提供其他社會服務;宗教組織開辦的學校可以繼續提供宗教教育,包括開設宗教課程;宗教組織依法享有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繼承以及接受捐獻的權利。宗教組織在財產方面的原有權益依法受到保護。」 而澳門區內宗教的種類,若與鄰近的香港比較,種類並不多。在宗教信徒的結構方面,澳門與其他華人社會相似,以華人信奉的傳統信仰和民間信仰為主,信徒以儒教、道教和佛教為最多(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30.7%);由於澳門歷史的背景關係,基督宗教的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也活躍於澳門社會,並有一批信徒支持,當中也包括基督宗教的非傳統教派(約佔1996年的人口統計的8.4%)。另外,伊斯蘭教和巴哈伊教在澳門也各有為數不超過一千人的信徒。 目前,澳門區內最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的宗教是天主教会。不過,因資源所限和昔日澳葡政府對天主教的支持,其他宗教一直也在社會服務上參與不多。但隨著澳門回歸,政府對天主教的偏袒已下降了。.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宗教 · 查看更多 »

澳門幣

澳門幣(單位:圓)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貨幣,常用縮寫“MOP$”表示,正式 ISO 4217 簡稱為“MOP”(Macau Pataca)。澳門的貨幣政策由澳門金融管理局管理。1澳門幣可分成100仙(Avos)。澳門幣的葡語名字「Pataca」源自曾在亞洲廣泛使用的銀圓“墨西哥的八個雷亞爾”(葡語:Pataca Mexicana)。首批澳門圓於1905年發行,總額為九千圓。.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幣 · 查看更多 »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廣視;TDM - Teledifusão de Macau, S.A.,葡萄牙文縮寫為“TDM”)為澳門提供公共廣播服務,下設5個免費地面數字電視頻道,1個衛星電視頻道及兩個電台頻道包括《澳視澳門》、《澳門資訊》、《澳視體育》、《澳視高清》、《Canal Macau》(葡文電視頻道)、《澳門-Macau》(衛星電視頻道)、《澳門電台》與《Radio Macau》(葡文電台頻道),以及官方網站()及移動裝置應用程式「TDM App」和網上社交媒體Facebook 專頁等。.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澳門國際音樂節

澳門國際音樂節(Macao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簡稱MIMF),與澳門藝術節一樣同為由澳門文化局所主辦的每年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於1987年10月24日首次舉辦至今。.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國際音樂節 · 查看更多 »

澳門八景

澳門八景是指澳門特別行政區8個特指旅遊景點,於1992年由澳門8個社團聯合發起評選,從43個澳門旅遊景點中選出的8個。.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八景 · 查看更多 »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區域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2005年7月1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新!!: 大三巴牌坊和澳門歷史城區 · 查看更多 »

戀愛巷

戀愛巷 (Travessa da Paixão),位於澳門半島中心地帶,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間,全長約50米,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新!!: 大三巴牌坊和戀愛巷 · 查看更多 »

浮雕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艺术家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一般分为浅浮雕、高浮雕和凹雕3种。 浮雕艺术在世界上到处都有,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和墓碑的雕塑,在中国的庙宇、洞窟和君王的陵墓也有许多浮雕艺术,著名的比如有昭陵六骏。 埃及的“负”浮雕,浮雕的形象沉入材料的平面裡,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新!!: 大三巴牌坊和浮雕 · 查看更多 »

文汇报

文汇报可指:.

新!!: 大三巴牌坊和文汇报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大三巴牌坊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大三巴牌坊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教堂

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伊斯蘭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猶太教从事宗教仪式和其它活动的场所中文亦称犹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新!!: 大三巴牌坊和教堂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大三巴牌坊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大三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