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立中央大學

指数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大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

231 关系: 劉全生劉兆漢劉光華劉說安劉正彥 (學者)偷心大聖PS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市南北朝南投縣台北電影節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台達電子工業吴健雄吴有训同济大学墾丁天文台多力多滋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大學排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天下父母心天文台天文學太学娛樂插班生學生會客家宋明帝宋文帝小行星工程学工業技術研究院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中壢區中央研究院中山大学中國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國民黨中国抗日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百科全書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大學院中華民國經濟部...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教育部东南大学东亚下一站,幸福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亞卓市交通大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井田制代理 (政治)張鈞甯何尚之何承天 (南朝)余傳韜徐柏園徐悲鸿德国信義鄉 (臺灣)俄罗斯必娶女人土木工程在台復校在臺復校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工程北极阁國學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國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大學學院系所列表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聯合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陽明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政府周鴻經周景揚公顷国子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玄武湖玉山研究型大學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福氣又安康稍息立正我愛你第二次国共内战第四軍醫大學米 (单位)綦振瀛綜合大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统计学缪荃孙美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羅家倫物理学盧毓駿運籌學顧孟餘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學鬥牛,要不要计算机科学谢元貧窮貴公子 (台灣電視劇)鹿林天文台黃季陸鼓樓幼兒園辛亥革命辛在勤蜜桃女孩胡小石胡煥庸部聘教授郭秉文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蔡元培蔡翹蔣偉寧蔣中正鄭崇華鄭成功重力波 (流體力學)重庆大学重庆市自然科学臺灣臺灣省臺灣聯合大學系統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长江艾伟英国苗栗市苗栗縣雷次宗電視廣告電機工程學雙連坡逆女陳其寬陈之佛MVP情人Quacquarelli Symonds柳诒徵恶魔在身边李國鼎李光華 (台灣化學家)李四光李羅權李瑞清李鍾熙李誠李新民李承晚材料科学松科桃園市梁希梅貽琦欧洲联盟歡喜來逗陣武汉大学永安 (孫休)民國102年江谦汪精卫沃爾夫物理獎泰晤士高等教育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泛星計畫朱家驊朱銘机械工程成都市戴運軌我的自由年代我要變成硬柿子明朝海豚灣戀人浙江大学新臺幣施義芳政权愛殺17敗犬女王晉元帝18禁不禁18歲的約定1930年1949年1958年1962年1967年1968年1979年1982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8年2012年2014年 扩展索引 (181 更多) »

劉全生

劉全生,中華民國物理學家,原籍安徽省,生於廣西省全州縣,父親劉行之曾就讀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前身)實驗中學(今南師附中),任監察委員,母親王立文曾擔任抗戰時期桂林難民救濟工作,後為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現任澳門大學曹光彪書院創院院長。.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劉全生 · 查看更多 »

劉兆漢

劉兆漢(),湖南衡陽人,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布朗大學電機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2012年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學系教授。為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及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的胞兄。.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劉兆漢 · 查看更多 »

劉光華

劉光華(),中華民國(台灣)公共行政學家、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以全國不分區當選為第二、三、四屆立法委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劉光華 · 查看更多 »

劉說安

劉說安,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人。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電機工程與大氣、海洋暨太空科學之雙碩士及雙博士,1996年回國至國立中央大學服務迄今,曾擔任國家太空中心科發組組長、健行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兼電資學院院長、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國發會)台灣地理資訊中心總經理,致力於太空遙測研究、應用推廣以及科技人文整合。擁有美國密西根大學雙碩士及雙博士學位,1996年至國立中央大學服務迄今,現職為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水文遙測實驗室負責人、太空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及客家學院客家語文及社會科學學系支援教授。2010年創辦「台灣地球觀測學會」(Taiwan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擔任首兩屆理事長(2010-2016年); 2011-2015年擔任台灣密西根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2012年起擔任中央大學教職員工桌球社社長。2016年至今為在台越南專家協會及台灣地球觀測學會之榮譽理事長、台灣地球觀測學會之榮譽理事長,也擔任中大教職員工桌球社長。.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劉說安 · 查看更多 »

劉正彥 (學者)

劉正彥(Jann-Yenq Liu)是台灣大氣科學家、太空科學家,苗栗縣客家人,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暨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電離層物理和太空物理。尤其是電離層變化和地震的關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劉正彥 (學者) · 查看更多 »

偷心大聖PS男

《偷心大聖PS男》(PS Man,新加坡譯為The Player,前名《尋找P.S.男》、《愛上P.S.男》)是2010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二十二部作品。全劇共21集。台灣電視公司、三立電視公司聯合出品。劉俊傑執導。2009年7月殺青,2010年2月28日播到7月18日止。接檔《下一站,幸福》。主要演員包括藍正龍、溫昇豪、隋棠、白歆惠、小小彬。.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偷心大聖PS男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一般簡稱南師附小,由張之洞於清末光緒28年(1902年)提出籌建,曾經多次改名,院系調整時(1952年)由南京大學附屬小學改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現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學府路,由南京師範大學主辦,為南京市最為知名、師資力量最強大的小學之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籌建於清光緒28年(1902年),曾十易校名,七遷校址,院系調整時(1952年)由南京大學附屬中學改為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南師附中。.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南投縣 · 查看更多 »

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Taipei Film Festival)是每年於台灣台北市舉辦的電影節,主要由兩大競賽單元「國際新導演競賽」與「臺北電影獎」以及觀摩單元所組成,該影展之特色單元「主題城市」於2016年停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台北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重定向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查看更多 »

台達電子工業

#重定向 台達電子.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台達電子工業 · 查看更多 »

吴健雄

吴健雄(Chien-Shiung Wu;),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学领域卓有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她参与研究了如何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的两种同位素,铀-235与铀-238。其最著名的一项工作是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宇称不守恒。这项工作令其同事李政道与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令其本人获授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吴健雄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造诣常令人将她与居里夫人相提并论。她常被人称作是“中國的居里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傑出女性實驗物理學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吴健雄 · 查看更多 »

吴有训

吴有训(),字正之,江西省高安市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吴有训 · 查看更多 »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是“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建筑老八校”之一,同济建筑系与清华建筑系并列全国榜首。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校。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后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立国立同济大学,1949年更名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目前共设有38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5所附属中学;有全日制本科生1.7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近5000人。有外国留学生数千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850亩;纸本图书400余万册。 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和2018年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同济大学均位列全国(中国大陆)第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同济大学 · 查看更多 »

墾丁天文台

墾丁天文台(Ken-Ting Observatory, KTO)是設於屏東縣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水族實驗中心頂樓的教學天文台。由台灣天文學家孫維新在2000年設立並管理。.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墾丁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多力多滋

多力多滋(Doritos,))是一種調味墨西哥玉米片,由亞契·魏斯特(Arch West)發明,1964年菲多利公司(百事的子公司)創立這個品牌,銷售於全球各個國家,並推出了多種口味。多力多滋的主要成分為玉米、玉米油及香料。.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多力多滋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上海医学院、上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被公认为是中国大陆医学院校的前三甲之一,由复旦大学授权统一管理复旦大学的各医科学院。 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27年(时称“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國立上海醫學院,是当时中华民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1959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共16所);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原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2001年至2012年,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架构被撤销,各医学院系和附属医院由复旦大学直接管理。 为尊重医科发展的特殊性,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上海医学院经复旦大学授权,对复旦大学各医学院系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对外交流、发展规划等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大學排名

大学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評鑑,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目前,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对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業影响。現存的多個大學排名系統均具有其爭議性。.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北朝鲜称為上海臨時政府(),简称临政()、臨時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后搬迁至中華民國重庆的一个流亡政府。该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承认,而国民政府当时虽也未正式承认,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援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为其在国际范围扩大影响。在上海的旧址,被称为“韩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現在的大韓民國憲法前言中即提到「吾等大韓國民繼承了在三一運動中成立的大韓民国臨時政府的法統」。另一方面,現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評論為「無人承認的流亡團體」、「利用同胞的愛國心收集大量錢財中飽私囊,組織針對共產主義者的恐怖襲擊、妨礙金日成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的反動集團」。.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查看更多 »

天下父母心

《天下父母心》(英語:Parents' Love)是三立台灣台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制作公司為新路山傳播。接檔《真情滿天下》之後,於民國98(2009)年9月2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播出,並於民國99(2010)年11月10日完結,共311集,2012年6月28日至2013年10月31日重新剪接播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天下父母心 · 查看更多 »

天文台

天文臺又称观象台,是指研究和觀測天文現象的機構。天文臺觀測天文現象時,為了能更加精確地作出觀測結果,天文臺的觀測站都會建於山上,因為地面上的城市燈光過亮,會影響天文望遠鏡觀測的準確性。.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太学

太學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太学 · 查看更多 »

娛樂插班生

《娛樂插班生》(From Act to Act)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時裝劇集,全劇共20集,監製梅小青。.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娛樂插班生 · 查看更多 »

學生會

學生會是學生自治組織的一種,有其相關的組織章程與其法規。一個學校通常只有一個學生會,有些有日夜間部的學校,則可能有專屬日間部與夜間部的學生會,總之,學生會在實質意義的層級上高於校內所有學生自治組織,該校若有某個學生自治組織的組織章程(或法規)與學生會的組織章程(或法規)相牴觸,則視同無效。學生會的成員主要由該校學生所組成,其內部架構通常有正副會長〈或是正副總幹事〉、幹部、秘書、公關、設備、學生權益、財務等部門;顧問可能有教師、校長、前任會長、校友、律師、會計師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客家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客家 · 查看更多 »

宋明帝

宋明帝劉彧(),字休炳,小字榮期,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劉彧生於元嘉年間,為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先後受封淮陽王、湘東王。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顧慮諸叔威脅皇位,趁劉彧入朝時將其拘留殿中,並因劉彧體胖而封其為「豬王」,大肆羞辱,且屢次欲加殺害,都因始安王劉休仁諂媚化解,才保全性命。劉子業遭壽寂之殺害後,劉休仁便奉迎劉彧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大赦天下。 劉彧在位六年半,執政前期眾親王及方鎮相繼叛變,朝廷頻繁動武平亂,國力逐漸耗損。北魏也趁機侵略,佔領山東、淮北等地區,北朝國力自此超越南朝;劉彧為防範宋孝武帝劉駿諸子奪取皇位,殺盡諸姪子,致使劉駿絕後;晚年尤多忌諱,文書奏折不得出現諱字,犯禁者一律誅殺。 472年5月10日,劉彧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庙号太宗,谥号明帝,奉葬高寧陵。 史載劉彧個性寬和仁慈,儀容端雅,喜好文學。即位後雖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將士效忠不貳。然而晚年好猜忌,對待皇族及侍臣動輒殘忍刑戮;國家連年征伐,國庫空虛,而劉彧卻奢侈無度,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劉宋國運自此衰敗。.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宋明帝 · 查看更多 »

宋文帝

宋文帝劉義隆,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子,劉宋第三任皇帝。劉義隆生於東晉末年,南朝宋立國後,受封宜都王。宋少帝被廢後獲擁立為帝,即位後改元元嘉。劉義隆在位近三十年,在位期間,建立制度、賞罰分明、鼓勵農桑,減免賦稅力役,使得國家大治,「內清外晏,四海謐如」,此治世因其年號元嘉而稱為「元嘉之治」。劉義隆亦銳意北伐,曾先後三次發起大規模北伐戰爭圖收復北魏所佔的河南土地,然而三次皆失敗,其中發生在元嘉後期的第二次更讓魏軍南攻至江北瓜步,一度威脅建康。元嘉北伐亦對國內經濟民生造成嚴重打擊,《資治通鑑》對北伐的創傷寫道「元嘉之政,自此衰矣。.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宋文帝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工程学

工程学、工程科学或工学,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达到改良各行业中现有建筑、机械、仪器、系统、材料、化學和加工步骤的设计和应用方式一门学科。实践与研究工程学的人叫做工程师。 在高等学府中,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至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为工科和工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工程学 · 查看更多 »

工業技術研究院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英文簡寫:ITRI),總院位於臺灣新竹縣竹東鎮,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的財團法人,在台北市、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南投縣、台南市等地皆設有院區或辦事處,是台灣科技發展的重鎮。.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工業技術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缩写:SJTU;简称:上交、上交大 或 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國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 其前身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Sun Yat-sen University,缩写为SYSU),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是中国大陆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直称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是“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科和理工多学科厚实基础,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在2016-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山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1名,世界第297名;在2018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中国大陆第9名。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广州校区包括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康乐园(南校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医学部(北校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校园(东校园),另有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外,在广东省内多地还设有多家附属医院、研究机构和独立学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 Shanghai China),简称上海世博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该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世博会,共有256个国家、地區、國際組織參展,吸引世界各地7308万人次参观者前往。该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雖經歷全球经济危机,但目前最新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上海世博会的总投资额达450亿美元,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博览会,远超2008年于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百科全書

《中華百科全書》是中華民國的第一部中文百科全書。全書共分十冊,三十八種類別,條目約一萬五千餘條。由1981年開始逐步出版,至1983年為止。撰稿人主要來自中國文化大學與中華學術院。 而後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而有多媒體版的出現,並增加益智問答、辭目熱門排行、關鍵字熱門排行等附加功能,圖片部分亦有改良。多媒體版於十項分類中共有8611條目。.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百科全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學院

中華民國大學院是民國初期國民政府掌管全中國學術及教育行政之最高行政機構成立於1927年(民國16年)10月1日,相當於早前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國民政府的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 大學院首任院長是蔡元培(原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首任副院長是楊杏佛,首任秘書長是許壽裳。 這個蔡元培一手創辦的政府機構,係模仿法國大學院,其理想是想藉由大學院和大學區(全國劃分成幾大學區),廢除教育廳,以大學區的大學校長兼理地方教育行政,以學人兼教育行政工作。 經過一年多努力,因為反對聲浪極大、經費過於龐大、事權不統一等因素,無法獲得成果的蔡元培不得不於1928年10月6日辭去院長職務,轉由蔣夢麟擔任。 1928年10月24日,大學院裁撤,所有改革制度取消,恢復教育部與舊有教育制度。至此,大學院的一年多改革宣告徹底失敗。.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大學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經濟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缩写:SEU),簡稱「東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原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之一,入选首批211工程及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国“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主要成员。东南大学也是中国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16所部属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中国首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艺术团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拥有中国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试点及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是20世纪初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201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题词“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早在1920年代,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主张“自由讲学”,延揽了国内外许多名流学者到此讲学,如美国杜威博士讲授《实验教育哲学》;美国吴卫士博士讲授《昆虫学》;美国孟禄博士讲授《教育学》;德国杜里舒博士讲授《生机哲学》;北大胡适博士讲授《实用主义》;梁启超教授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江亢虎博士讲授《劳动问题》;张东荪教授讲授《新闻学大意》;还有本校常务校董和工科教授杨杏佛的《政治改造思想》等,此外还延聘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讲了一次《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世人所必需》的讲座。1923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学时就称“或许我们这里,东南大学,就是推行美化的大本营。”(美化即美国式的教育)。 东南大学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多学科协调发展,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中,东南大学入选1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数量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5个学科获评“A+”顶级学科(数量亦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现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0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重点智库,以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太赫兹研究所、医学影像与精确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阿尔法磁谱仪 AMS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中心、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等近百个学术科研机构。 东南大学目前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同时与全球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947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492人,留学研究生536人,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中国江苏省第一。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曾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韦钰院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代表,作为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德国学成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现名吴健雄实验室)及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东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下一站,幸福

《下一站,幸福》(英文名:Autumn's Concerto,意「秋天的協奏曲」),原名《下一站的幸福》。《下一站幸福》是2009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二十一部作品。由三立電視製作,於無線台台視和有線台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由吳建豪、安以軒、許瑋甯、吳慷仁主演。2009年6月開鏡,12月殺青,10月4日首播,於2010年2月28日播畢,全劇共21集。接檔《福氣又安康》。 第18集單集平均收視為8.23,撥出時為台灣周日偶像劇史上最高平均收視第二位,僅次於《命中注定我愛你》的10.91。而第18集最高收視9.50為台灣周日偶像劇史上最高分段收視第三位,次於《命中注定我愛你》的13.64及《無敵珊寶妹》的10.57。.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下一站,幸福 · 查看更多 »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萬軍」,背景為1944年(民國33年)日軍不斷進逼英屬緬甸,中國戰區總司令蒋中正根據1941年(民國30年)同英國簽署之《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下令派兵協助東南亞戰區副司令史迪威與保護滇緬公路,而於大後方進行召兵,因軍隊須受美軍教官訓練與操作美式裝備,故號召知识青年踴躍从军,借以發揮訓練成果、提高軍隊整體戰力。.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 查看更多 »

亞卓市

亞卓市(EduCities)是台灣一個非營利網站,起初是中華民國教育部以教育為宗旨開設的網路虛擬城市,是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共創共用教育資源的「開放網路教育平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亞卓市 · 查看更多 »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是1921年由交通部所屬散居三地的大學合併而成的,後分立為五所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交通大学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井田就是方块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榖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井田制 · 查看更多 »

代理 (政治)

代理、临时或过渡,汉语用作现代政治术语时,通常作为词的前缀即术语的前一部分,有多种形式。指国家政权、多党执政国家临时组阁的政府,如临时政府、过渡政府,看守内阁;指临时行使国家元首权利的人如“代总统”、临时总统,或直接称呼“代理国家元首”;政党制政府国家,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或者政府中未按法定程序产生的政府首脑;地方政权中未按照法定程序产生的最高行政长官;另外还有政党、各种机构组织没有按照宪章、章程的规定临时代理的党务、事务人员。 護理、署理、兼理、兼領等詞各有意義。護理為官員暫代上司的職權,署理為官員暫代同級或下屬的職權。兼理、兼領為官員同時任另一職位,如特命全權大使同時出使多個國家,兼任一國駐數國之大使(亦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代理 (政治) · 查看更多 »

張鈞甯

張鈞甯,出生於德國,臺灣著名影視女演員,2002年以電視劇《流星花園2》開始演藝生涯,2006年一部《白色巨塔》才漸漸開始受到矚目;2007年憑藉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入圍第44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期間都同時兼顧著學業。2010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碩士班。.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張鈞甯 · 查看更多 »

何尚之

何尚之(),字彥德,廬江灊縣人。東晉驃騎將軍何充弟何準曾孫。南朝宋官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何尚之 · 查看更多 »

何承天 (南朝)

何承天(),東海郡郯縣(今山东郯城西北)人,南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史學家、思想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何承天 (南朝) · 查看更多 »

余傳韜

--傳韜(),生物化學家,教育家。湖北黃陂人。 余傳韜在1947年時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並於同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於1949年隨父余家菊到臺,在1955年時取得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碩士學位,且於1959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之學位。 曾任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研究員,以及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副教授與國立臺灣大學客座教授等。 並且,曾任教育部技職教育司司長、教育部常務次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亞太科技協會理事長等職。 余傳韜的父親是著名教育家余家菊,岳父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陳誠。.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余傳韜 · 查看更多 »

徐柏園

徐柏園(),浙江蘭谿人。中華民國著名財經家、金融家,前任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中國中央銀行制度的開創者。.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徐柏園 · 查看更多 »

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與顏文樑、林風眠和劉海粟並稱「四大校長」,著名學生有艾中信、吴作人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徐悲鸿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信義鄉 (臺灣)

#重定向 信義鄉 (台灣).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信義鄉 (臺灣)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必娶女人

《必娶女人》(Marry Me, or Not?),2015年東森電視自製戲劇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由邱澤、柯佳嬿、曾之喬、張懷秋領銜主演。本劇於2015年3月12日舉行開鏡儀式,6月6日至6月11日遠赴韓國釜山取景拍攝,6月14日全劇正式殺青,11月1日起於中視首播。而本劇獲得中華民國文化部103年度高畫質電視節目一般型連續劇補助新臺幣1,200萬元。.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必娶女人 · 查看更多 »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土、水、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現時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交通、道路、橋梁及水利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歸入本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於土木工程範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 土木工程乃以提高國民之生活品質,促進國民之公共福祉為目的,進而改造國土,整治環境及防治災害發生的一種公共工程。又因食衣住行乃國民生活之四大需要,並與國民之福祉息息相關,故土木工程亦爲直接或間接地解決民生四大問題之基本建設工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土木工程 · 查看更多 »

在台復校

#重定向 在臺復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在台復校 · 查看更多 »

在臺復校

在臺復校,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中國大陸部分學校的教職員工、校友等,在臺灣地區依照原本所屬之學院、學校的名義或組織,來重新開辦學校,其中從中學到大學都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在臺復校 · 查看更多 »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学,是行星科学的专门分支。各学科通常会以物理、地理、地质、气象、数学、化学、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手上所戴的黄金饰品和钻石,都是来自地球的矿产资源;盖房子所用的砂、石、水泥,其原料也是来自地球;所吃的鱼虾,大都取自海洋;气温的变化影响生活甚巨;天体的运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因此,地球科学是一门很基础、很重要的的学科。 地球科學的範圍很廣,涵蓋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等領域。地質學在探討地球的歷史與各部分組成,包括其演化和各種礦學、岩石以及礦產的分布;海洋學在研究海水的運動、海水的物理與化學性質及海底地形;氣象學在分析大氣的組成、構造和運動;而有關地球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和天體的運動變化,乃至宇宙的演化,均屬天文學的研究範圍。以隕石撞擊地球為例:高溫高壓撞擊地球的結果,勢必引起地形與地質的變化;飛揚在大氣中的粉塵微粒會遮蔽陽光,大氣和海水溫度因而降低。因此,看似簡單的天文事件,卻引起地質、氣象和海洋的變化,可見各領域關係密切、環環相扣。.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地球科学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学科。通常使用地震波、重力、电磁、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狹義的地球物理學專指地質學上的應用,包括地球的形狀; 重力場和磁場; 內部結構和組成; 動力學和板塊構造; 岩漿的產生; 火山活動和岩石形成等。不過現代地球物理學組織使用更廣泛的定義,包括了冰和水在內的水循環; 海洋和大氣的流體動力學; 電離層和磁層中的電磁特性與日地關係; 以及月球和其他行星相關的類似問題。 雖然地球物理學在19世紀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人類開始以天然磁石製作成指南針。公元132年張衡建立了第一台檢驗地震的儀器。艾薩克·牛頓將他的力學理論應用於潮汐和歲差,並開發了儀器來測量地球的形狀、密度和重力場,以及水循環的流程。 20世紀以來,發展出使用遠距離探測固體地球和海洋的地球物理學方法,地球物理學對於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影響相當大。 地球物理學有許多對於社會需求的應用,如礦產資源、自然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 。地球物理勘測數據則用於分析潛藏的油氣和礦脈; 地下水層定位;尋找考古遺跡;確定冰川和土壤的厚度;評估的場址等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地球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化学工程

化學工程,簡稱化工,是研究以化學工業為代表以及其他過程工業(例如石油煉制、冶金、食品及印染工業等)生產過程中有關化學過程與物理過程的一般原理和規律,並且應用這些規律來解決過程及裝置的開發、設計、操作及改善問題的工程技術學科。它主要研究大規模改變物料中的化學組成及其機械和物理性質。簡單地定義化學工程的本質,它是以數學及少量的物理觀念為基礎應用於化學工業上,來替生產各式化學品或是物料的工廠提供一個最節省成本的反應流程設計方式。實驗研究、理論分析和科學計算已經成為當代化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三種主要手段。.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化学工程 · 查看更多 »

北极阁

北极阁通称鸡笼山,是江苏省南京市城北的一座丘陵,北依玄武湖、明城墙,西邻鼓楼岗,东接覆舟山,是钟山延伸入南京城的余脉之一。山高约62米,周长5.3公里,因形似鸡笼,自六朝以来多称“鸡笼山”。因有鸡鸣寺,故又稱鸡鸣山。清康熙年间在山顶建北极阁,民间常以阁名指代山名,1930年北极阁拆除改建为气象台后,北极阁专指鸡笼山。 清乾隆年间鸡笼山曾以“鸡笼云树”列入“金陵四十八景”。.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北极阁 · 查看更多 »

國學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汉学”(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學 · 查看更多 »

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

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缩写为NSPO)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太空研究機構,隸屬於國家實驗研究院,負責執行中華民國的太空計劃,建造人造衛星及航太相關科技與硬體建設。2002年成立時名為國家太空計劃室(National Space Program Office,縮寫亦為「NSPO」),2005年改為現稱。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國立交通大學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國立大學

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是公立大學的一種,意同「國家直屬的大學」,由中央政府所設立,不受地方以及自治區政府的管轄。.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中大)於清末在南京創校,名稱及沿革曾數度變更,1928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名定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后改名国立南京大学,在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被拆分為多所高校,其在大陸的主體大致為今南京大學及東南大學,後亦在台灣以原名復校。2006年,中央大學舊址錄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大創校之初,師資鼎盛,理科、農科教員有80%留洋,全中國首個生物系更在東大創系。史家有言「北大以文史哲著稱,中大以科學名世」轉引自王成聖撰《郭校長秉文傳》提及的《記北大(東大附)》,見《中央大學七十年》,1985年版,第70頁。,故兩校皆列入民國四大名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Astronom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是隸屬於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的獨立研究所。是台灣第一個與天文學教學和研究相關的大學系所,並管理位於鹿林前山的鹿林天文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Center for Space and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縮寫:CSRSR)是國立中央大學的校級研究單位,常簡稱為太遙中心,負責太空與遙測的研究與教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學院系所列表

本列表列出了國立中央大學教學單位之系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學院系所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是國立中央大學的其中一個學院,是台灣大學院校的第一個客家學院。主要是對客家族群的語言、文化與政治經濟等議題進行教學和研究。.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College of Earth Scienc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是國立中央大學的其中一個學院,是台灣大專院校內唯一的地球科學學院。.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The Affiliated Zhongli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CLHS),簡稱中大壢中、中大附中、中壢高中、壢中,舊稱省壢中,原本校徽上之英譯校名乃使用通用拼音,今已改用漢語拼音,位於臺灣桃園市中壢區。壢中是桃園市校地面積最大(8.8773公頃)、最悠久的公立高中(前身為西元1940年中壢家政女學校)。 中壢高中校區之前身乃中壢神社。中壢神社建立於昭和14年(1939年)10月15日,御祭神有豐受大神與能久親王,神職人員方面以社掌三森淳男為首,尚有三上敬太郎、板垣次郎、吉田次郎、村田豐、平間秀顯、渡邊與一與吳鴻森等氏子仕奉。豐受大神乃掌管農務之神,中華民國光復臺灣後,壢崗上之中壢神社即遭廢止,於原址成立中壢中學。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在合球項目為全國頂尖,迄今已奪得十座全國冠軍, 2017年更代表中華民國出征荷蘭U19合球世界盃,贏得亞軍。.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中央大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簡稱交大,原建於上海,後復校於新竹市,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該校主要目的為培育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的人才,此宗旨現於交大校徽上的E、S、A。 国立交通大學前身為1896年由盛宣懷創立於上海市徐家汇的南洋公學,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經歷多次遷校及改組,於國共內戰後,上海原址改組為上海交通大學,並於1958年由教育部選定新竹市為交通大學復校後校址,復校後校址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及國立清華大學相鄰。今日的國立交通大學,主要發展領域為電子、資通訊及光電等,為臺灣知名院校之一,曾一度與國立清華大學洽談合併事宜,但因新校名稱問題而破局。 位於新竹市的交通大學也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並稱「飲水思源 五校一家」,代表五校皆系出於同源。饮水思源紀念碑也為各校的精神團結的象徵之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聯合大學

國立聯合大學(National United University),簡稱聯大,是一所位於臺灣苗栗縣的私人辦學學校,後改隸為國立大學。性質與勤益科大不相同,因原始為經濟部指派地方仕紳成立,後轉回教育部。.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聯合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陽明大學

國立陽明大學(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簡稱陽明、陽大,前身為「國立陽明醫學院」,是台灣第一所,也是唯一以醫學教育為主之國立大學,校總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以醫學、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研究為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前二的醫學院校。 陽明大學設有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及藥物科學院,共計有7個學院、11個學士班(含1個學士學位學程及1個不分系)、33個碩士班(含3個碩士學位學程)、4個碩士在職專班(含1個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以及31個博士班(含8個博士學位學程),並有5間大型教學醫院(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亞東醫院)及1間附設醫院(陽明附醫)。 2000年,陽明大學成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創始成員之一。2002年,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締結學術結盟,成立「聯盟醫療系統」,並組成「政陽團隊」開設臺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陽明大學在各項學術指標排名中,皆榜上有名,在生醫領域內更有著深厚的學術基礎。.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陽明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簡稱成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立成功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周鴻經

周鴻經(),數學家,教育家。江蘇徐州人。 他在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師從倪若水、孫本文等人。1922年以全班之冠成績畢業,免試直升國立東南大學(原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算學系(即數學系),師從熊庆来、何鲁、段子燮、周家树、劉伯明、柳詒-徵-、吴梅等人。1927年畢業,任教于廈門大學,1928年在國立南京中學任教。1929年任教於清華大學。1934年夏入倫敦大學,1937年夏畢業,兩篇碩士論文“解析函數模之平均值”與“劣諧和函數”獲主考者劍橋大學教授G.H.Hardy稱譽,授予特優星號之理科碩士學位;導師Bosanquet建議留校補修學分,一年可獲博士學位,他報國心切,旋即回國。1937年秋受聘為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並曾兼任數學系系主任,1941年任學校訓導長。1945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48年春辭司長職專任中大教授,旋兼任中大教務長,1948年8月任国立中央大學校長。1949年6月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 1949年到台,以中研院總幹事為中研院籌建南港新址,並任中研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兼任臺灣大學教授。1950年任“中國自然科學促進會”首任理事長。1956年秋,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請前往康奈爾大學講學。1957年倫敦大學預備授予科學博士學位,未及準備便因病在紐約逝世,享年僅55歲。.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周鴻經 · 查看更多 »

周景揚

周景揚(Jing-Yang Jou,),臺灣宜蘭縣人,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周景揚 · 查看更多 »

公顷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為國際單位制並用單位之一。國際上,縮寫為ha;在中国大陆的法定缩写为h㎡。一塊面積一公頃的土地,大約與標準足球場近似,此外,公頃也稱為(HA)。.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公顷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West China Center of Medical Sciences of Sichuan University)是四川大学的一个介于大学和学院之间的行政机构。下属学院包括:.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 查看更多 »

玄武湖

武湖位于江苏南京,六朝前称桑泊,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公園是江南最大的市内公園。 玄武湖,又名桑泊、秣陵湖、蔣陵湖、練湖、後湖、昆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湖面宽广。湖内多鱼,广植荷花,島堤多柳。湖有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许多文人骚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诗篇,如郭璞、谢朓、萧统、李煜、韦庄、杜牧、刘禹锡、李商隐、李白、欧阳修、曹雪芹。李商隱作《南朝》,“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描繪的便是玄武御花園林紙醉金迷般的生活情景。玄武湖是民众游玩赏景的绝好去处,并有一大批“老渔夫”常年垂钓于此,这些垂钓爱好者总结出玄武湖钓法心得,与别处确有很大不同。.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玄武湖 · 查看更多 »

玉山

玉山,通常是指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峰。 布農族稱其為Tongku Saveq、卡那卡那富族稱其為Tanungu'incu、鄒族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排灣族稱其為kanasi,主峰為臺灣最高的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位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早期西方人稱摩里遜山(Mt.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玉山 · 查看更多 »

研究型大學

型大學是以學術研究为主要办学目的的大學,相對的是教學型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研究型大學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簡稱福衛三號,原稱中華衛星三號(簡稱華衛三號),2004年12月30日更名。是台灣的一個氣象衛星群,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家太空中心「第一期國家太空科技計畫」的第三個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三號計畫」是一大型台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政府授權執行,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UCAR)共同合作執行。2006年4月15日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成功,預計執行為時5年的科學任務計畫。其主要任務是進行全球氣象預報、氣象變遷研究、電離層動態監測。福衛三號並一次發射六顆微衛星(重量小於50kg),以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其中一顆因為太陽能電池的因素已經失聯,僅剩五顆衛星運作著。.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福爾摩沙衛星三號 · 查看更多 »

福氣又安康

《福氣又安康》(英文:Easy Fortune Happy Life),前名《福氣安康》,是2009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二十部作品,全劇共17集,聲色工場傳播製作,由台視、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藍正龍、陳喬恩、修-杰-楷、邱澤、王怡仁領銜主演。2009年4月30日開鏡,2009年9月23日正式殺青。接檔《敗犬女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福氣又安康 · 查看更多 »

稍息立正我愛你

《稍息立正我愛你》(Attention, love!),2017年東森電視自製戲劇系列之第九部作品。由曾之喬、邱勝翊、王以綸和郭書瑤領銜主演。其中文名稱是以女主角鍾少曦和男主角顏力正名字諧音「稍息立正」。2016年10月7日開鏡,10月12日開拍,2017年4月4日全劇正式殺青。中視主頻於7月30日起每週日晚上10點首播,LINE TV於當晚起每週日晚上11點半網路首播,東森戲劇台則於8月6日起每週日晚上8點播出。劇末播出幕後花絮《稍息立正晚自習》。而本劇獲得中華民國文化部105年度高畫質電視連續劇類補助新臺幣1,400萬元。.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稍息立正我愛你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四軍醫大學

#重定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 · 查看更多 »

米 (单位)

-- --( → metre,),中國大陸和香港音譯為「--」(亦稱「公--尺」),台灣作「--」(口語偶稱「--」),舊譯「邁當」、「--達」。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經線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其后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从1983年至今,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米 (单位) · 查看更多 »

綦振瀛

綦振瀛,台灣電機工程學者,現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綦振瀛 · 查看更多 »

綜合大學

綜合大學是指囊括多學門、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一般轄有多所學院,其定義在世界各地皆有異同。.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綜合大學 · 查看更多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簡稱智慧局或智財局)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機關,前身為成立於1927年的「全國註冊局」,負責商標、著作、專利等智慧財產權和營業秘密事項,也是《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和《營業秘密》法的主管機關。.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 查看更多 »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统计学 · 查看更多 »

缪荃孙

缪荃孙(),中国近代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缪荃孙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是一本与《時代》和《新闻周刊》齐名的新闻杂志,以每年对美国大学的调查报告及排名而广为人知。其编辑部位于华盛顿特区,但其总部设在纽约市。1933年创立时名为《美国新闻》,1948年和《世界报道》合并。 其发行频率2008年6月自周刊变为双周刊,2008年11月下降至每月发行一次。2010年11月宣佈改為純網路運營,12月刊後除去特刊外不再出版。雜誌宣稱將只關注於研究和為學生提供高等教育資訊。此外在美國各大書店仍然可以買到其出版的大學排名。.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 查看更多 »

羅家倫

罗家伦(),字志希,籍貫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羅家倫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盧毓駿

盧毓駿(),福建福州人,為台灣戰後重要建築師之一,與黃寶瑜、修澤蘭並稱為三大建築師。曾任考試院專員、參事,國民制憲代表、考選委員會委員長,第1、2、3、4屆考試委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盧毓駿 · 查看更多 »

運籌學

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又被称作--),是一门應用數學学科,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去尋找複雜問題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研究运筹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矩阵论和离散数学,在应用方面多与仓储、物流等领域相关。因此运筹学与应用数学、工业工程专业密切相关。运筹学是一门研究怎么样处理事情更有效的学科,比如机械动作合理安排,计算机的多线程,高层建筑材料的合理分配,不同动植物的共同养殖等都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運籌學 · 查看更多 »

顧孟餘

顧孟--(),原名兆麟,字夢漁,後改字孟余,以此字行,筆名公孫愈之。原籍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生於直隸省宛平縣。中華民國政治家、教育家,中国国民党左派要人,陳公博领导的改組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曾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等職。.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顧孟餘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重定向 中華民國科技部.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西安市

西安市,古称長安、京兆、镐京,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紧邻中华人民共和国幾何中心,现为国家中心城市、陕西省省會,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中心。西安拥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建城史和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共13個中原朝代在此建都,也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统一王朝建都最多的古都,在西安定都的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帝王时期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从文明曙光的半坡到西周礼乐;从大秦一统到汉唐盛世;西安曾经在两千年的时间跨度中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世界历史名城之一,以及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规划》,西安规划为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基地”。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渭水東南岸,地处中国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位於隴海鐵路上,区位显著,交通畅达。在地理环境上,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并有八水环绕。 西安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关中城市群的经济、科技、教育、能源、金融、文化、商贸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之一,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11区2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505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1200万人,户籍人口905.68万人。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西咸新区,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2017年成立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管辖的大部分片区位于西安市境内。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西安市 · 查看更多 »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公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又简称“国防科工委”),校长和党委书记直接由中央任命,行政级别上属于副部级单位。设有20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0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0861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2人,硕士研究生601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1人,本科生14183人,留学生178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西北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鬥牛,要不要

《鬥牛,要不要》(Hooping Dulcinea)是2007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十六部作品。全劇共17集。是臺灣三立電視台製作的偶像劇,由贺军翔、田馥甄(S.H.E的成員Hebe)及李威主演。本劇也是繼2002年《MVP情人》(又名《永不言棄》)後第二部以籃球為主題的臺灣偶像劇。劇中的“鬥牛”,指的是街头篮球。接檔《櫻野三加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鬥牛,要不要 · 查看更多 »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用于解决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实现和应用它们的实用技术。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有时缩写为CS)是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与应用的实用技术的学科。 它通常被形容为对那些创造、描述以及转换信息的算法处理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包含很多分支领域;有些强调特定结果的计算,比如计算机图形学;而有些是探討计算问题的性质,比如计算复杂性理论;还有一些领域專注于怎样实现计算,比如程式語言理論是研究描述计算的方法,而程式设计是应用特定的程式語言解决特定的计算问题,人机交互则是專注于怎样使计算机和计算变得有用、好用,以及随时随地为人所用。 有时公众会误以为计算机科学就是解决计算机问题的事业(比如信息技术),或者只是与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关,如玩游戏、上网或者文字处理。其实计算机科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去理解实现类似游戏、浏览器这些软件的程序的性质,更要通过现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程序或者改进已有的程序。 尽管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的名字里包含计算机这几个字,但实际上计算机科学相当数量的领域都不涉及计算机本身的研究。因此,一些新的名字被提议出来。某些重点大学的院系倾向于术语计算科学(computing science),以精确强调两者之间的不同。丹麦科学家Peter Naur建议使用术语"datalogy",以反映这一事实,即科学学科是围绕着数据和数据处理,而不一定要涉及计算机。第一个使用这个术语的科学机构是哥本哈根大学Datalogy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69年,Peter Naur便是第一任教授。这个术语主要被用于北欧国家。同时,在计算技术发展初期,《ACM通讯》建议了一些针对计算领域从业人员的术语:turingineer,turologist,flow-charts-man,applied meta-mathematician及applied epistemologist。 三个月后在同样的期刊上,comptologist被提出,第二年又变成了hypologist。 术语computics也曾经被提议过。在欧洲大陆,起源于信息(information)和数学或者自动(automatic)的名字比起源于计算机或者计算(computation)更常见,如informatique(法语),Informatik(德语),informatika(斯拉夫语族)。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曾经指出:“计算机科学并不只是关于计算机,就像天文学并不只是关于望远镜一样。”("Computer science is no more about computers than astronomy is about telescopes.")设计、部署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通常被认为是非计算机科学学科的领域。例如,研究计算机硬件被看作是计算机工程的一部分,而对于商业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部署被称为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系统。然而,现如今也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各类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思想。计算机科学研究也经常与其它学科交叉,比如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和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被认为比其它科学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观察者说计算就是一门数学科学。 早期计算机科学受数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很大,如Kurt Gödel和Alan Turing,这两个领域在某些学科,例如数理逻辑、范畴论、域理论和代数,也不断有有益的思想交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计算机科学 · 查看更多 »

谢元

谢元(),字有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是侍中、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奕的曾孙,散骑郎谢攸的孙子,辅国参军谢球的儿子,谢灵运的堂弟。母親是琅瑘王氏的王德光,王羲之的曾孫,王獻之孫甥,晉安帝皇后王神愛堂外甥。 刘宋元嘉十五年(438年),当时国子学还未建立,宋文帝刘义隆很关注六艺和方术,就派丹阳尹何尚之建设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建设史学,司徒参军谢元建设文学。 谢元以学识才智闻名,后官至尚书左丞,与御史中丞何承天一向关系不好,互相窥伺对方所在御史台、尚书台的过失,多次互相上书弹劾。太尉江夏王刘义恭每年从朝廷获得开销钱币三千万,布帛五万匹,粮米七万斛,可是刘义恭一向奢侈,这些费用时常满足不了。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恭向尚书索取第二年的资金费用,按照旧制规定支出钱币二十万,布帛五百匹以上都应该向朝廷上奏,谢元却不按规矩上奏,直接下令拨给刘义恭钱币两百万。事情被人得知后,谢元又派一个令史前去讨要仆射孟顗拨款的指令。当时谢元刚被任命为太尉谘议参军,还没正式授予官职,被何承天检举了,宋文帝大怒,将谢元贬回家乡,终身禁锢。谢元此时又揭发何承天将以高价将四百七十束茭卖给自己的属下,何承天因此被免除官位,保留职权。谢元后在禁锢中死去。.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谢元 · 查看更多 »

貧窮貴公子 (台灣電視劇)

《貧窮貴公子》(山田太郎ものがたり,Yamada Taro Monogatari/Poor Prince),台灣2001年偶像劇,改編自日本漫畫《貧窮貴公子》。由周渝民、伊能靜、高浩鈞、劉畊宏、柳翰雅、朱孝天主演。,2015年3月21日,2004-12-23於2001年8月9日舉行媒體試片會,華視於2001年8月20日上檔。.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貧窮貴公子 (台灣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鹿林天文台

鹿林天文台是一座設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及南投縣信義鄉交界處鹿林前山的天文台,在玉山國家公園之內,海拔2862公尺,由國立中央大學在1999年設立。目前由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管理。.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鹿林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黃季陸

黃季陸(),四川省叙永厅(今四川省敘永縣)人,名陸,学名(达到学龄时所起名字)学典,字季陸,以字行。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教育家吴嘉陵「黄季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黃季陸 · 查看更多 »

鼓樓幼兒園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前身是鼓樓幼稚園,即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實驗幼稚園,由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育科(教育科即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鶴琴在陶行知、徐養秋等人支持下於民國12年(1923年)創辦。鼓幼在中國幼兒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誕生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開展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幼稚園。民國早年作為南京高師與東大實驗幼稚園的鼓樓幼稚園,和南高、東大附屬小學、附屬中學一起,構成了現代中國基礎教育科學化研究的實驗中心。1952年8月,鼓樓幼稚園改名為南京市鼓樓幼兒園。.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鼓樓幼兒園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辛在勤

辛在勤(Tzay-Chyn Shin,)是一位臺灣地球物理學家,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局長退休,是中央氣象局首位學術背景是地震學的局長。.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辛在勤 · 查看更多 »

蜜桃女孩

《蜜桃女孩》(日語:ピーチガール)是日本漫畫家上田美和在1997年的愛情喜劇漫畫作品,在講談社少女漫畫雜誌《別冊FRIEND》連載,單行本全18集完結。在第23屆講談社漫畫賞是少女部門的得獎作品。 現在《蜜桃女孩》換一個新的樣貌連載(現在長期休載中)。在2005年1月8日到6月25日期間由日本東京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動畫(後一個節目是「魔女的考驗」)。在2001年由台灣播放同名「蜜桃女孩〜Peach Girl〜」的電視劇全部有17集。在2007年11月3日到2008年1月5日由緯來日本台在下午兩點與晚上八點播出蜜桃女孩電視動畫。.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蜜桃女孩 · 查看更多 »

胡小石

胡小石,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江蘇南京人,原籍浙江嘉興。 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胡小石 · 查看更多 »

胡煥庸

胡焕庸(),字肖堂,中國江苏宜兴人。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胡煥庸 · 查看更多 »

部聘教授

部聘教授指由国家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一般用来特指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的两批。教育部部聘教授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有人称之为“教授中的教授”。 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部聘教授办法》,实行部聘教授制度。由各大学各行各业的教授对本行投票推选,得票最多者被委任为教育部部聘教授。在大学任教10年以上,声誉卓著,对所在学科具有特殊贡献的教授,经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成为部聘教授。部聘教授任期5年,可续聘。 1941年,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其中沦陷区2人。1943年,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部聘教授 · 查看更多 »

郭秉文

郭秉文(),字鴻聲。教育家,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的先驅,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原籍江蘇江浦(今南京浦口),生於江蘇青浦(今上海青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郭秉文 · 查看更多 »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為了提升國內研究水準、建設世界級的頂尖大學,給予重點大學經費補助之計畫。因本計畫以五年為一期,每期撥款500億元新臺幣,故常被稱作「五年五百億」。目前本計畫已經結束,接續計畫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 查看更多 »

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绍兴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 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3年后他本人便不在北大,只是名义上的校长,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遊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他把中國文化教育「從封建專制時代擺渡到民主自由時代」梁容若,〈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載梁容若、齊鐵恨、方師鐸、何容編《古今文選註》第十五期,台北,國語日報社,1951年12月31日。。手定教育方針,創立現代教育制度。把北京大學學術化,奠定中央研究院之基礎。提倡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及人生觀、世界觀、美學教育。倡导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蔡元培 · 查看更多 »

蔡翹

蔡翹(Chiao Tsai,),字卓夫,乳名義忠,譜名綱正,廣東省揭陽縣仙美村人。中国著名生理學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蔡翹 · 查看更多 »

蔣偉寧

蔣偉寧(),臺灣土木工程學者,研究專長是橋梁管理、風險管理、地震工程、模糊邏輯。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校長。 2012年2月接任教育部部長,2014年7月因陷入陳震遠論文審稿造假案而請辭,後遭中華民國科技部停權一年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蔣偉寧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鄭崇華

鄭崇華(Bruce Cheng,)是一位台灣著名企業家,台達電子的創辦人。原籍福建建甌。.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鄭崇華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重力波 (流體力學)

重力波(gravity waves)在流體力學,是在液體介質內或兩種介質界面間(例如大氣與海洋間)的一種波,其恢復力來自於重力或浮力。當一小團液體離開液面(界面類型)或者在液體中到了一個液體密度不同之區域(液體內類型),透過重力作用,這團液體會以波動形式在平衡態之間擺盪。 在液體介質內的類型又稱為內波,在兩界面間的類型又稱為表面重力波或表面波。海浪及海嘯也是重力波的一種表現。 重力波的傳播速度以c表示,重力加速度以g表示;其與波長及液體深度相關。 在液體深度大於二分之一波長時,波速c與波長λ相關,關係式如下: 在液體深度比波長小許多的場合,波速c則與深度h相關,關係式如下: 大气中的重力波可以产生多种效应。.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重力波 (流體力學) · 查看更多 »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Chongqing University,CQU),旧称四川省立重庆大学、国立重庆大学,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侧重点的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和“电气五虎”之一。重大在1929年由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刘湘创办,校址最初设于渝中区菜园坝,1933年迁至现址沙坪坝区嘉陵江江畔。2000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重庆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重庆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學、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等。.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自然科学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

臺灣省,簡稱「臺」,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全省劃分為11縣、3市,範圍為臺灣本島(不含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等6個直轄市)、澎湖群島,以及鄰近臺灣本島之離島。全省面積佔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國土面積的69.38%,而人口則佔總人口的30.68%。 臺灣之建省,可追溯至大清光緒13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臺灣省。中華民國臺灣省於民國34年(1945年)設立時,其範圍包含了臺灣全島及離島與澎湖列島。民國87年(1998年)12月20日起,臺灣省政府因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而成為中央政府的派出機關,正式凍省(虛級化)。民國99年(2010年),因五都改制,使基隆市變成該省的外飛地,因此也是該省自民國38年(1949年)底國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在同一塊陸域土地上擁有飛地的省份。其中彰化縣為該省第一大縣、新竹市為該省第一大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UST),簡稱台灣聯大,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計四校屬研究型大學於2003年10月8日倡議共組的台灣第一個大學系統。現任系統校長為國立交通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曾志朗院士。.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 查看更多 »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1888年—1952年)是美国教会1888年在中国南京创办的私立教会大学,1928年向中华民国教育部注册。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Jinling University in China)金陵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各院系分别并入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原私立金陵大学校舍归南京大学,原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归南京师范学院。在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董事会主席以及岭南大学的李应林另行建立了崇基學院(1963年及以後成為香港中文大學一部分),以承繼包括金陵大学在内的13所大陆地区国民政府迁台前存在的著名基督教大学。.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学 · 查看更多 »

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學位于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金陵女子大学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艾伟

艾伟,台湾男演員,出演过多部电视剧,代表作為花系列作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艾伟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苗栗市

苗栗市(臺灣客家語四縣腔:meuˇ lid sii),位於台灣西北部,約在苗栗縣的中間偏西北處,為全縣政治中心。北以後龍溪與後龍鎮為界,東隔後龍溪與頭屋鄉、公館鄉相望,南鄰西湖鄉、銅鑼鄉。行政區輪廓像倒立之「香圓瓜」,北寬南窄,南北較長,總面積約37.8872平方公里。該市市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貓裏 社。主要河川除後龍溪外,尚有穿越西部山區的後龍溪支流南勢溪。最大住民族群為客家人(約佔87.4%左右),通行語言為四縣腔客家話及國語。 苗栗市雖為苗栗縣政治中心,但人口略呈現衰退趨勢,與苗北頭份市、竹南鎮人口成長持平有相當落差,雖人口數被頭份超越,但仍為縣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苗栗市 · 查看更多 »

苗栗縣

苗栗縣(官方中文羅馬字名稱:Miaoli County,Biâu-le̍k-koān;hlhp),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縣,有山城之別稱,於臺灣本島中部,東倚雪山山脈,西濱臺灣海峽,北部中港溪地帶與新竹縣市接壤形成竹苗生活圈,南部大安溪地帶與臺中市相鄰互動頻繁,領域範圍雖然方整適中,但由於地勢崎嶇多山地阻隔,交通廊道受限而各鄉鎮交流不易,在發展上有諸多挑戰。 在地緣關係上,苗栗縣介於臺灣本島的中部與北部交界地帶,不同的單位會依據其需求而將本縣歸屬到中部或北部。例如行政院國發會將本縣劃歸為臺灣中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本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此外本縣於2006年1月時加入「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並簽署了《北臺區域合作宣言》,2016年1月則與中部縣市簽署《中彰投苗區域治理宣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苗栗縣 · 查看更多 »

雷次宗

雷次宗(),字仲伦,南朝刘宋豫章南昌人,教育家、经学家。曾在庐山师从慧远大师学习佛法,后回到家乡南昌开馆讲学。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雷次宗到京师讲学,史载“东驾数幸次宗学馆,资给甚丰”,后辞官归隐庐山,不久卒于钟山。南齐太祖萧道成曾受业于其门下,治《礼》及《左氏春秋》。其著作《豫章记》,记载了当时豫章郡的风俗民情,被看作是江西地区最早的地方志。.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雷次宗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告

電視廣告,又名TVC廣告,是一種經由電視傳播的廣告形式,通常用來宣傳商品、服務、組織、概念等。大部份的電視廣告是由外面的廣告公司協同廣告製片公司所製作,並且向電視台購買播放時數。 電視廣告發展至今天,其長度從數秒至數分鐘皆有(也有長達10分鐘的廣告雜誌,以及長達整個節目時段的「資訊型廣告」)。各式各樣的產品皆能經由電視廣告進行宣傳,從家用清潔劑、農產品、服務,甚至到政治活動都有。在美國,電視廣告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之大,候選人被認為若不能推出一支好的電視廣告,將難以在選舉中獲得勝利。 在日本,電視廣告被稱為「CM」,是「commercial message」(コマーシャルメッセージ)的簡稱,原本是指「商業用的訊息」,並沒有特別限定是在電視上播出的。但在電視和廣播的普及之下,漸漸成為電視廣告的專用名詞。而廣義的「CM」則是包含電視、電影、網路上的廣告影片,需要區別的時候,則改稱「CF」(commercial film)。 電視廣告的英文在美國為「television commercial」,而在英國則為「advert」。.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電視廣告 · 查看更多 »

電機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是以電子學、電磁學等物理学分支为基础,涵盖電子學、電子計算機、電力工程、电信、控制工程、訊號處理等子领域的一門工程學。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電報、電話、電能在供應與使用方面的商業化,該學科逐漸發展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 電機工程廣義上涵蓋該領域的分支,但在有些地方,「電機工程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一詞的意義有時不包括「電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 這個情況下,「電機工程學」是指涉及到大能量的電力系統(如電能傳輸、重型電機機械及電動機),而「電子工程」則是指處理小信號的電子系統(如計算機和積體電路)。 另一種區分法為,電力工程師著重於電能的傳輸,而電子工程師則著重於利用電子訊號進行資訊的傳輸。這些子領域的範圍有時也會重疊:例如,電力電子學使用電力電子元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又如,智慧電網偵測電能供應者的電能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能使用狀況,并据之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增强輸電網路可靠性的目的。因此,電機工程亦函蓋電子工程部分領域的專業知識。.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電機工程學 · 查看更多 »

雙連坡

雙連坡,原寫為雙連陂,是臺灣桃園市平鎮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與雙連里相近。.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雙連坡 · 查看更多 »

逆女

《逆女》是一部台灣電視劇,2001年10月13日在台視播映。該劇改编自杜修蘭的同名小說,也是臺灣電視史上首次以女同性戀者為主要角色的電視劇。.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逆女 · 查看更多 »

陳其寬

陳其寬(),國際著名藝術家、建築師、畫家。 美術史學家吳訥孫讚譽陳其寬為「三百年來第一人」。與張大千合稱「三百一大千,五百一個陳其寬。.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陳其寬 · 查看更多 »

陈之佛

之佛()乳名绍本,又名陈杰,号雪翁,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浒山(民国时为浒山镇,今属慈溪市)人。中国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陈之佛 · 查看更多 »

MVP情人

《MVP情人》(My MVP Valentine)。2002年三立電視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全劇共18集,接檔《薰衣草》。製作團隊為2001年三立電視偶像劇《薰衣草》的原班人馬。由孫協志、張韶涵和顏行書領銜主演,是第一部以籃球為主題的偶像劇。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男主角之一的顏行書除了在劇中為籃球員,現實中也是臺灣籃球國手。並由於此劇的故事發展主要圍繞籃球比賽,在播放期間更捲起了當時台灣的籃球熱。 2002年7月21日起於華視首播,三立都會台也於2002年7月27日起首播。.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MVP情人 · 查看更多 »

Quacquarelli Symonds

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是英国一家专门负责教育及升学就业的组织,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经有数百名员工,并在世界多个地区设立办公室,包括其总部所在地伦敦及纽约、华盛顿、巴黎、新加坡、悉尼、上海等。QS为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生提供多项服务,並提供海外留学的指引。QS也发表过不少有关高等教育的资讯,当中以世界大学排名最受关注。.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Quacquarelli Symonds · 查看更多 »

柳诒徵

柳詒徵(),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江蘇鎮江丹徒人。 柳詒徵,字翼謀,逢原子。光緒五年己卯十二月廿五日(西元1880年2月5日)卯時生,邑增生,宣統己酉科(1909年)優貢,候選教諭。歲貢生、候選訓導、例封修職郎姨丈子攸女。.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柳诒徵 · 查看更多 »

恶魔在身边

《惡魔在身邊》(日語:悪魔で候~惡魔在身邊~,英語:Devil Beside You)是一部柴智屏出品和王傳仁製作的台灣偶像劇,導演林合隆,編劇毛訓容。改編自日本漫畫家高梨三葉(高梨みつば)原作漫畫《悪魔で候》。 該劇全球首播單位是中視與東森戲劇台,中國大陸首播單位是湖南衛視,日本首播單位是朝日放送、名古屋電視台、廣島HOME電視台、靜岡朝日電視台與神奈川電視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恶魔在身边 · 查看更多 »

李國鼎

李國鼎 是一位政治家兼經濟學家,曾任中華民國經濟部及財政部部長,在任時推動許多經濟建設,1982年推動修正《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選擇了能源、自動化、材料、資訊、生物科技、光電、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等八項為重點科技項目,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南京市人,後定居於台北,其台北故居已規劃成為李國鼎故居,供世人懷念其對國家的貢獻。.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國鼎 · 查看更多 »

李光華 (台灣化學家)

李光華(Kwang-Hwa Lii,),台灣化學家,臺北市人,祖籍貴州天柱,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光華 (台灣化學家) · 查看更多 »

李四光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省黄冈縣人,蒙古族。祖父厍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大清工科進士,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然而其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压制,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也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四光 · 查看更多 »

李羅權

李羅權(Louis Lee,),台灣地球科學家,專長太空物理及地球物理學。生於台灣彰化縣田尾鄉。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一職,任內經歷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的成功發射。 李羅權離開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一職後,隨即接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不久之後轉而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職務者為吳作樂。李羅權校長任內將國立中央大學的卓越地位再次向上提升,上任不到兩年後獲得馬英九政府首任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的邀請,於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政府上任後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至2012年2月5日,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則暫由原副校長蔣偉寧代理。 李羅權卸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後,於2013年9月1日代理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2014年1月1日真除。.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羅權 · 查看更多 »

李瑞清

李瑞清()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瑞清 · 查看更多 »

李鍾熙

李鍾熙,台灣雲林縣斗六市人,為國立中央大學化工系第一屆畢業生,後負笈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又前往芝加哥大學及哈佛大學進修企業管理。.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鍾熙 · 查看更多 »

李誠

李誠(),字則明,湖廣黃州府黃陂縣人,馬船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誠 · 查看更多 »

李新民

李新民(,享年歲),湖南耒陽人,數學家。 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後升入国立中央大学,1939年畢業于中大數學系。畢業留校任助教。1942年任教於湖南師範學院數學系。1944年起在中大數學系任教,直至1948年。1949年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1957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教于國立臺灣大學。1954年入美國西北大學進修,翌年獲碩士學位,繼而入康乃爾大學深造,1961年獲數學博士學位。1962年受聘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籌建數學研究所,次年建成招生後又籌建數學系。1962年起為清華大學與臺師大的合聘教授,同時擔任兩校數學系主任,並任清華數學研究所長。此後任臺大主辦、中研院與清華協辦的數學研究中心主任。1973年任中大理學院院長,1979年任中大校長。 曾任中國自然科學促進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數學會理事長。 李新民於2004年12月12日逝世。.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新民 · 查看更多 »

李承晚

李承晚(,),字承龍(승룡),號雩南(우남),大韓民國首任總統、第一至三屆總統(1948年-1960年)。在任期间實施教育治国政策,能源科技国策。 1875年出生在朝鮮黃海道平山郡,曾就读于培材大学(时称培材学堂),1905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士學位,191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1919年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同年受任臨時政府總統。1921年赴美推動韓國獨立運動。1945年歸國任民主議院議長。1948年任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長,同年獲議會選為總統。1951年創立自由党,自任總裁。 其後在1952年、1956年及1960年在被指選舉嚴重舞弊的情況下,連續三次當選總統,1960年因「4·19學運」被迫下野,旋被迫辭職並流亡美國夏威夷直至1965年逝于檀香山。.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李承晚 · 查看更多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又名為材料工程,涉及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各个科学和工程學领域的整合应用,是一个研究材料的制备或加工工艺、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宏观性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跨领域學科。涉及的理论包括固体物理学,材料化学,应用物理和化学,以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电机工程。与电子工程结合,则衍生出电子材料,与机械结合则衍生出结构材料,与生物学结合则衍生出生物材料等等。随着近年来媒体将注意力大量集中在纳米科学上,材料科学在科學與工程學領域越來越廣為人知。它也是鑑識科學和破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後者為例,它是分析各種飛航意外的關鍵。今日許多科技上的問題受限於材料能夠容許的極限,也因此,在此領域的突破在未來科技具有指標性的影響。材料科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材料科学 · 查看更多 »

松科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常统称为松、松树,儘管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葉的形狀像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較不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為常見。松科有11屬約220-25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松科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梁希

梁希(),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浙江湖州人。.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梁希 · 查看更多 »

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天津市人,中国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毕业于南开中学、清華學校。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熟讀史書,喜愛科學。初起研究電機工程,後轉為專攻物理。.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梅貽琦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歡喜來逗陣

《歡喜來逗陣》為中華電視公司配合2008年春節假期而推出的八點檔連續劇,由苗可麗、張晨光等人主演,是張宇參演的第一部電視劇。其劇名歷經更改,曾暫名《黃飛洪與十三姨》、《我家就是你家》、《隔壁親家》、《歡喜親家好運來》,最後定名為《歡喜來逗陣》。 此劇原先僅拍攝35集即完結,但播出後收視告捷而加拍新內容,於3月19日原戲結局後接續播放。新階段因拍攝倉促致使演出陣容變動,原班人馬僅張晨光、苗可麗、楊銘威三人全程參與。.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歡喜來逗陣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永安 (孫休)

#重定向 永安 (东吴).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永安 (孫休) · 查看更多 »

民國102年

#重定向 2013年.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民國102年 · 查看更多 »

江谦

江谦(),字易园,号阳复,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教育家,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江谦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物理獎

#重定向 沃爾夫物理學獎.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沃爾夫物理獎 · 查看更多 »

泰晤士高等教育

《泰晤士高等教育》(英文全称:Times Higher Education,英文简称:Times Higher或THE),原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英文全稱: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英文简称:The Times Higher或The THES),是一份英国出版的高等教育報刊。該刊物1971年以前属于英国《泰晤士报》的一部分,2005年10月泰晤士报老板鲁伯特·默多克将TSL Education(包括本增刊)以2.35亿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一家私募基金公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泰晤士高等教育 · 查看更多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英文: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為《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此機構原本與QS公司合作,於2004-2009年期間聯合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但後各闢蹊徑。泰晤士改與路透社及近期的愛思唯爾合作,並建立了自己的排名系統。發展至今,此排行榜囊括了世界綜合、學科、聲譽,以及亞洲及金磚五國兩個地區性榜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獲評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排行榜之一。其因採用了較為客觀的準則而獲得一些學者的讚賞,但也因部分調查方式不周延及具一定的商業性質而惹來批評。.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 · 查看更多 »

泛星計畫

泛星計畫(Panoramic Survey Telescope and Rapid Response System, Pan-STARRS,直譯為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回應系統)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巡天計畫;該計畫將對全天空天體進行天文測量和光度測定。該計畫將比較同一天區不同時間的變化以期能發現彗星、小行星、變星等天體;尤其是有撞擊地球威脅性的近地天體。泛星計畫將建立一個所有在夏威夷能觀測到,視星等最暗可達24等的天體資料庫,總共可觀測全天四分之三的區域。 泛星計畫第一座原型望遠鏡,PS1,設置在夏威夷茂宜島海勒卡拉火山頂,已於2008年12月6日啟用,由夏威夷大學管理 From the print edition。2010年5月13日起PS1望遠鏡正式進行全時科學觀測。其餘三個將和PS1組成陣列的望遠鏡預計將在2012年完成,總花費約一億美金;稱為PS2的第二座望遠鏡已開始建造。 泛星計畫主要是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Institute of Astronomy)、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茂宜高性能计算中心(Maui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enter,MHPCC)、科學應用國際公司(Science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的合作項目。美國空軍提供資金建設望遠鏡。 PS1望遠鏡是由 管理。該協會參與成員機構有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德倫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拉斯昆布瑞天文台全球望遠鏡網路(Las Cumbres Observatory Global Telescope Network)。.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泛星計畫 · 查看更多 »

朱家驊

朱家驊,字騮先,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政治人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驊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代理院長,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長、交通部部長、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长,被视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的CC系的一員。.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朱家驊 · 查看更多 »

朱銘

朱銘(),出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苗栗郡通霄庄,本名朱川泰。是一位現代藝術雕塑家。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moderne art)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了〈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正值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其後,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朱銘更在1999年於臺北縣金山鄉(今新北市金山區)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File:Zhuming_taiji_005.jpg|安放於香港交易廣場內的作品 File:HK Central Landmark 朱銘 Ju Ming art exhibition interior Dior visitors.JPG|朱銘近年來的作品.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朱銘 · 查看更多 »

机械工程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机械工程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戴運軌

戴運軌(),字伸甫,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中華民國物理學家、教育家,被稱為「臺灣物理學之父」,国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创办人、台湾原子能物理学先驱。戴夫人田蘊蘭,物理學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京都帝國大學物理系畢業,與吳健雄為同學。.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戴運軌 · 查看更多 »

我的自由年代

《我的自由年代》(In A Good Way),2013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五檔第四部作品。由李國毅、任容萱、是元介、翁滋蔓領銜主演。本劇劇情以西元1995-1999年代大學校園生活為故事背景,主要取景地為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宜蘭大學。2013年10月16日開鏡,2014年4月23日殺青,三立都會台於2013年11月15日晚上10點首播,2014年5月16日播出最終回,全劇共26集。東森綜合台於2013年11月16日晚上8點播出。接檔《就是要你愛上我》。是三立華人電視劇週五檔系列集數最多的一齣,亦為都會台播出的塊狀戲劇節目中集數最多者,總播出長度最長者。本劇以最高收視率2.67名列三立週五檔。.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我的自由年代 · 查看更多 »

我要變成硬柿子

《我要變成硬柿子》,又名《硬漢速成班》,是一部臺灣偶像劇,共22集,由巨人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製作,於華視晚間十點播映。故事描述男主角阮適止(諧音「軟柿子」)從幼稚園至高中總是被欺負,直到他在重考班上認識了女主角杜喬琪,改變了他這個「軟柿子」的命運,決心變成「硬柿子」。劇中由多名新人主演,其中兩位演員是來自《我愛黑澀會》的美眉。這套劇並非「邊拍邊播」的形式,所以於2007年7月13日已經拍攝完畢。另外,第一集的收視率排行第八十名前列(接近2點),華視因而有意開拍第二部。首播已於8月10日晚間十一點播映完畢。.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我要變成硬柿子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海豚灣戀人

《海豚灣戀人》(At the Dolphin Bay),2003年三立電視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全劇共18集,接檔《MVP情人》。三立電視製作,林合隆執導,羅彩娟編劇,張韶涵、許紹洋、霍建華、徐潔兒、林韋君主演。2003年5月18日起於華視首播,三立都會台於2003年5月24日起首播。 本劇在苗栗縣飛牛牧場取景。.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海豚灣戀人 · 查看更多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英语:Zhejiang University,缩写为ZJU),通常简称浙大,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舟山、海宁七个校区。其前身是成立于光緒23年(1897年)的求是书院。作为中国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中,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誉为“东方剑桥”。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布的项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浙江大学位于中国大学第3至6名区间,位于世界大学第101至105名区间。.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浙江大学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施義芳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施義芳 · 查看更多 »

政权

政权(regime)在政府、政治和外交领域是指国家的政体的统治体制,或者特定的行政管理当局;在社会学范畴是指社会的制度,或社会的秩序。 政权也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通常国家政权(即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又譯為政治實體。 国家政权具有相对自主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自主性程度也不同。对自主性的影响包括了社会危机、社会结构、行政权力。 对政权本质的探讨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典问题。早期的政治学者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政权的本质是至善。到了中世纪,奥古斯丁将政权视为“世俗之城”,认为世俗世界没有善。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了马基雅维里,而从洛克到潘恩,国家政权蜕变为“必要的恶”。马克思主义则从阶级的观点探讨政权的本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的本质,国家政权是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政权 · 查看更多 »

愛殺17

《愛殺17》(Bump off Lover),是一部驚悚推理台灣偶像劇,由張韶涵、楊士萱、陸廷威主演。.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愛殺17 · 查看更多 »

敗犬女王

《敗犬女王》,前名《我的敗犬女王》、《我愛白骨精》,是2009年三立華人電視劇週日十點檔系列的第十九部作品。全劇共21集。由三立電視製作、台視與三立都會台共同播出。由楊謹華、阮經天、溫昇豪、楊雅筑、張懷秋領銜主演。劇情描述「女強人」單無雙談姐弟戀單身不婚的過程。於2009年1月4日播放第一集,於2009年5月31日播放最後一集(第21集),拍攝部分則己於2008年11月21日開鏡到2009年4月29日結束延至2009年5月12日正式殺青。接檔《無敵珊寶妹》。本劇於2014年被翻拍為韓劇《魔女的戀愛》。.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敗犬女王 · 查看更多 »

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東晉建立者。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母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晉元帝 · 查看更多 »

18禁不禁

《18禁不禁》(英語:The Teen Age)是一部臺灣偶像劇,由三個偶像團体(Choc7阿本、黑Girl小薰、翼勢力)的成員和多位新進演員演出,另外在不同部份集數加入客串演員,導演明金成也在劇中經常客串不同小角色。劇集内容以灌輸青少年正确的性觀念和兩性關係為主。此劇在台灣已於2007年4月29日及5月5日分別由中視及八大電視上映,原為15集,因高收視率而加至20集。在中視無線台每週日晚上10時及八大综合台其後一週的每週六晚上10時30分播映。首集的收視率為2.31,首十集由明金城執導,但第十集之後則由柯翰辰執導。另外,香港電訊盈科互動多媒體的now.com.hk亦有播放30集的版本,還請得人氣博客星屑醫生為劇中的「性」和成長問題作解說,本劇主要於新竹市私立光复高级中学取景,但有部分集數於國立三重商工拍攝。.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8禁不禁 · 查看更多 »

18歲的約定

《18歲的約定》(英語:True Love),是2002年台灣的一部偶像劇,共21集。是八大電視進軍台灣偶像劇的首部作品。该剧是一部讲述师生恋的影视作品,劇情以何帆、心晨、曉彤的三角愛情故事為賣點。背景是酒吧、調酒師等的青年人成長故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8歲的約定 · 查看更多 »

1930年

请参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30年 · 查看更多 »

1949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49年 · 查看更多 »

1958年

请参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58年 · 查看更多 »

1962年

请参看:.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62年 · 查看更多 »

1967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67年 · 查看更多 »

1968年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水球比赛由1968年10月14日至10月25日进行,为期11天;只设男子项目,决出金、银、铜牌各一面。本届赛事原有16支队伍参与,但由于澳大利亚因故弃权,后只余下15队竞逐。最终,由南斯拉夫夺得金牌。.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68年 · 查看更多 »

1979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79年 · 查看更多 »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电视剧).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82年 · 查看更多 »

1998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1998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2003年 · 查看更多 »

2006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2006年 · 查看更多 »

2008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2008年 · 查看更多 »

2012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2012年 · 查看更多 »

2014年

没有描述。

新!!: 國立中央大學和2014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重庆)重庆中央大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