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古今注

指数 古今注

《古今注》是晋代崔豹作品。凡三卷,「是一部對古代和當時各類事物進行解說詮釋的著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王根林校點《古今注》,227頁至249頁。.

3 关系: 崔豹记里鼓车指南车

崔豹

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王根林校點《古今注》,227頁至249頁。據王根林稱,惠帝時官至太傅。。晉朝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人。 長於王氏禮,為經學博士,又通《論語》。晉惠帝時,官至太子太傅丞。撰有《古今注》三卷。.

新!!: 古今注和崔豹 · 查看更多 »

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晋惠帝(259年—306年)太傅崔豹撰《古今注》记载:“大章车,所以识道里也,起于西京,亦曰记里车。车上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尚方故事》有作车法”。 根据(唐)杜佑《通典》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获记里鼓车。《孙子算经》中一道除法计算题,“今有长安洛阳相去九百里,车轮一匝一丈八尺,欲自洛阳至长安,问轮匝几何?”,显然和记里鼓车有关。 记里鼓车到底是谁人制作,则是不得而知。记里鼓车是古代天子出巡时,仪仗车驾必备的一种典礼车,用四匹马拉,排在指南车之后。南朝宋的记里鼓车制度依旧。南齐循宋制,但记里鼓车的车顶加华盖,车身加漆画装饰,南梁依照齐制,但因佛教大盛,改用牛拉记里鼓车。唐朝恢复旧制,用四匹马拉记里鼓车,仍排在指南车后。宋朝雍熙四年,将随驾记里鼓车的仪仗队,从13人增加到了30人。.

新!!: 古今注和记里鼓车 · 查看更多 »

指南车

指南车,又稱司南車,是一种用差速器来辨认方向的仪器,傳說中指南車乃是由軒轅黃帝見《古今注》,卷上輿服第一原文:“大駕指南車,起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於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故後常建焉。舊說周公所作也。周公治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貢白雉一,黑雉二,象牙一,使者迷其歸路,周公錫以文錦二匹,軿車五乘,皆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載之以南。緣扶南林邑海際,期年而至其國。使大夫宴將送至國而還,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期年而還至。始製車轄轊皆以鉄,還至,鉄亦銷盡,以屬巾車氏收而載之,常為先導,示服遠人而正四。方車法具在《尚方故事》。漢末喪亂,其法中絕,馬先生紹而作焉。今指南車,馬先生之遺法也。”《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或周公發明。史書又记载了三國時魏國馬鈞制作司南車。车上有一小人,其手指的方向即为南方。 最早在《西京杂记》记载有:“司南车,驾四,中道”。青龍三年(235年)曹魏人马钧創造指南車,而此指南车是采用齒輪的原理製作,並沒有使用磁極,與司南、羅盤完全不同。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進兵長安,後秦姚興使令狐生製造指南車。北魏的郭善明也曾研發過,未成,扶風人馬嶽又造,垂成,善明鴆殺之。南朝的祖沖之又發明一次,“昇明中,太祖輔政,使沖之追修古法。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當時北方人索馭驎也號稱能造指南車,但“颇有差僻,乃毁焚之”。《宋史·輿服誌》對指南車的機械結構,作了比較具體的記述,此車僅用為帝王出行的儀仗。金朝的燕肅於天圣五年(1027年)造指南車,車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能自動離合,“……至国朝,不闻得其制”,大观元年(1107年)吳德仁改良了燕肅指南車,但之後又失傳了。 1924年英國學者穆爾(Moule)發表了研究指南車的論文並根據《宋史》文獻記載給出了具體的復原方案,接著又有很多國內外學者研究。1937年王振鐸曾發表《指南車記里鼓車之考證及模制》,他改良穆爾的設計,並成功的製作出指南車模型。1971年王振铎根据史书记载,複製马钧的“黄帝指南车”成功。.

新!!: 古今注和指南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